叔本华精美简介共20页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20
叔本華(1788-1860)的哲學及藝術論簡介1.由其主著《意志與表象世界》(1819)看S哲學的特徵a.唯意志論(voluntarism)的形上學,對理性主義批判的先驅b.無神論c.悲觀主義的內容d.人對形上學的需求:人生哲學的主導地位It is the knowledge of death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suffering and misery of life, that give the strongest impulse to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and metaphysical explanation of the world. I 313e.受柏拉圖、康德與東方哲學的影響f.文學的風格g.整體之不融合h.影響2.物自身(本體)與現象(表象)世界:充足理由律、生存意志及其客觀化的層級3.意志(感受、激情與欲望)與理智(知覺、理解力、理性、直覺): 主人與奴隸、獨立(天才)與全盤否定(聖哲)a. 意志在動物與一般人生中的表現Tantalus and eternal beggar (s 38)b. 人生的真相: 船夫(I 313)與鐘擺(I 312) 之喻4.藝術論: 為什麼藝術可以使人暫時擺脫意志的奴役?a. 藝術家的天才何在? 與常人的不同何在?燈與太陽之喻—揭露人性與人生真相b. 藝術家的對象是Platonic Ideas,在藝術創造中藝術家不再注重where, when, why, whither而只集中於what,喪失自我個性,成為一pure, will-less, timeless, subject of knowledge 凡人在欣賞藝術時也可達此境界5. 音樂的地位最崇高: 與其他藝術的對象不同在它模仿的是物自體,而不是Platonic Ideas; 再現情感的內在本質6. 悲劇論(I , 51節; II, 37章)a. 戲劇的目的: 通過個例顯示人性及人生的真相 (II 432)b. 悲劇目的/本質/精神: 痛苦、無意義及斷念 (resignation): 在悲劇大災難來臨時,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清楚地意識到人生只是一個必須覺醒過來的惡夢。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简介作为意志和观念的世界叔本华接受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学说,认为经验世界是一个表象的世界,由人类理智的本质所决定。
心灵有自身的知觉形式——时间和空间——和认知范畴;叔本华把后者归约为单一的因果范畴。
康德宣称说,在我们认知表象的意义上,我们无法知道脱离开理智的世界是什么,并且也永远无从知晓;它是伟大的不可知之物,是人类借以将世界知觉为表象的本体。
我们不能在理智直觉中直接面对自在之物,除了知道它存在之外,我们别无所知;心灵的形式,诸如时间、空间、因果等范畴,都不适用于它。
在这一点上,叔本华与他的老师发生了分歧。
他认为,如果我们仅只是一个理智存在者、一个向外注视的主体,那么,除了按照时空范畴和因果律构造的现象外,我们的确无法认知任何事物。
但是,在我们意识的深处,我们却可以直接面对真实的、实在的、基本的自我;在关于活动的意识中,我们了解到自在之物。
自在之物是意志;它是无需外因的非时空性质的原始活动,并通过冲动、本能、努力、向往、渴望等方式来表达自身。
我们同时也把自身作为现象、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来了解;并把自身表象为延展的有机体。
我们以两种方式认知自我:作为意志和作为表象;但只有一个意志,在自我意识中,它作为对于活动的意识出现,而在认知中,它作为物质性的身体出现。
意志是真实的自我,身体是意志的表现。
自然和人的意志这种二元论思想是解决整个形而上学问题的关键。
叔本华按照与人的观念相类比的方式解释一切事物:世界是意志和表象;表象之于理智,实际上即表象之于意志。
这种唯意志论的世界观通过各种事实得以巩固。
当我向内观审时,我直接与自己的意志照面;当我向外观审时,我直觉到作为身体的意志。
我的意志将自身客体化为肉体,并通过有生命的机体来展现自身。
在石头中,意志表现为盲目的力;在人类中,意志意识到自己。
磁针总是指向北方;物体总是垂直下降;物体在其他物体的作用下会形成结晶。
这些事件都证明,自然界中活动着与人类意志相似的力量。
叔本华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 ,1788~1860)19世纪德国哲学家。
唯意志论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着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9)、《论自然意志》(1836)、《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1841)等。
祖籍荷兰,生于但泽(今波兰的革但斯克)一个银行家家庭。
早年在法国受教,后随父母游历英国、瑞士和澳大利亚,1809年进入哥丁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
1811年转柏林大学,1814年获耶拿大学博士学位。
1822年被聘为柏林大学讲师,后因与黑格尔竞争惨败而离开讲坛,靠父亲遗产过离群索居的生活,死于法兰克福。
哲学思想叔本华抛弃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寻求新的出路。
他从I .康德的理论出发,认为康德所说的“物自体”就是意志,整个现象世界不过是意志的表象。
在他看来,万物的存在和运动的根源就是求生意志,这种意志是人的生命的基础。
意志之所以表现为世上形形色色的具体现象,是由于各类事物的意志强弱程度不同和表现途径不同。
叔本华把理性看作是意志的奴仆和工具。
叔本华研究过印度哲学,他吸取了佛学思想,认为科学和哲学在意志领域已达到了极限,只有依靠神秘的洞察,才能领悟意志的本性;只有以禁欲为起点,尔后忘我,最后忘掉一切,进入空幻境界,才能叔本华《叔本华论文超脱生存意志及其一切烦恼。
伦理思想叔本华认为作为人的本质的非理性的、盲目的“求生意志”支配人的一切行为。
但是人的欲海难填,欲望不能满足,就会产生痛苦,所欲愈大痛苦愈烈;不仅有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而且满足欲望之后的空虚和随之而来的欲求,仍然是痛苦的。
他反对一切理想观念和普遍义务,强调同情心是道德行为的最坚实和最可靠的保证,是最重要的德行基础,并且只有发扬同情心才能遏制私欲和相互残杀,解脱人类的痛苦和不幸。
叔本华认为哲学和艺术的精神解脱还只是暂时的、消极的;而最根本的、积极的解脱则是否定个体意志,弃世绝欲,达到佛教的涅盘境界,使没有价值的个体复归于宇宙的绝对意志,实现道德的最高理想。
叔本华简介,名人故事
叔本华个人资料
中文名:叔本华
外文名:ArthurSchopenhauer
性别:男
娜?叔本华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
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
但由于他继承了他父亲的财产,结果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
叔本华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代表作有《论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道德的起源与基础》等。
860年9月2日叔本华逝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亚瑟?叔本华,德国哲学家,他被认为是唯意志论的最重要倡导者之一。
唯意志论主张意志先于或高于理智。
在现代哲学中,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开始不断强调意志的重要作用。
叔本华也因他的悲观主义而闻名,他的悲观主义与他那个时代欧洲大多数人所持的乐观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虽然他的作品起初并没有得到承认,但是在他晚年时这些作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理查德?瓦格纳、弗里德里希?尼采,以及托马斯。
阿瑟·叔本华
阿瑟·
姓名:阿瑟·叔本华
性别:男
出生年月: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
国籍:德国
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生。
被称为“悲观主义家”。
他是绝对唯心主义的反对者、新的“生命”哲学的先驱者。
对人间的苦难甚为敏感,因而他的人生观带有强烈的悲观主义倾向。
致力于哲学家和著作的研究、蔑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
他的一生并不得志,在去世前几年获得声誉以前,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叔本华,1819年发表重要著作《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分为四册,其中包括: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
这部书标志了叔本华思想发展的顶点。
尽管他因受到同代人的冷遇而感到失望,但他坚信真理的最后胜利。
他认为,“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为它长久存在”。
经过了19年的“无声的愤慨”之后,他在1836年发表了短篇论文《论自然界中的意志》。
叔本华这篇文章灵巧地运用了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中的疑问和发现来维护他关于意志的学说。
在前言中他公开地对“骗子”黑格尔及其帮派予以沉重的抨击。
然而直到1853年之后,叔本华的哲学才为世界所重视。
1860年9月21日病逝。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个人资料_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简介叔本华是人类发展中闪耀的恒星,他的思想不应该被玷污和抹黑,他的理念永远值得人们去深深思索。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叔本华人物简介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
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著有《论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录与补遗》,《论道德的起源与基础》等。
他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后期的散文式论述对后来哲学著作的诗意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人物生平叔本华早年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和拉丁语等古代语言。
他最初被迫选择经商以继承父业,在父亲死后他才得以进入大学。
1809年他进入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但把兴趣转移到了哲学,并在1811年于柏林学习一段时间。
在那里他对费希特和施莱艾尔马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以《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了博士学位。
歌德对此文非常赞赏,同时发现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倾向,告诫说:如果你爱自己的价值,那就给世界更多的价值吧。
他称柏拉图为神明般的,康德为奇迹般的,对这两人的思想相当崇敬。
但不赞同后来费希特,黑格尔代表的思辨哲学。
1814年—1819年间,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将东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首部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
叔本华这么说他的这本书: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但凭这部作品他获得了柏林大学编外教授的资格,在这里的一件著名的事情是他选择与自己认为是沽名钓誉的诡辩家的黑格尔同一时间授课。
叔本华的简介叔本华是西方著名的哲学家,是个悲观的人,同时他还信奉禁欲主义,并且为此终身未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叔本华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叔本华的简介亚瑟·叔本华(德语: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国著名哲学家,他所开创的唯意志主义及生命哲学学派对近代的学术界、文化界影响极深。
叔本华不同于他同时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并认为它是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的,且将其确定为意志。
叔本华认为,意志是独立于时间和空间的,它同时亦包括所有的理性与知识,人们只能透过沉思来摆脱它。
叔本华把他著名的悲观主义哲学与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被意志所支配最终只会带来虚无和痛苦(这一个观点与佛教非常相似)。
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啓发了日后的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叔本华对康德是充满赞美之情的。
在对康德哲学批判的附录标题上,他引用了伏尔泰的话:真正的天才可以犯错而不受责难,这是他们的特权。
叔本华认为康德的最大功绩不是他的认识论,而在于他划分了表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别。
他认为康德错误地假定知觉包括想象,将直观和思维混淆起来。
康德构造了将感性直观和知性十二范畴共同构成经验对象的理论。
叔本华发现若按照这种理论,表象世界就成了既是直观又是思维,既非直观又非思维的东西。
而且这样一来动物要么就具有思维,要么就连外在世界的表象也没有了,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叔本华哲学思想中表象(presentation )的含义: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1)人的躯体也是自我意志的表现。
(2)动物的各种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3)植物的活动也受生存意志的支配(4)整个大自然以及无生命的事物也不例外(5)理性及表现形式也只是意志和欲望的表现(6)知识也是意志的工具。
在康德那里,因果律是先验的,所有的经验知觉都是处于主观之上,不可能区别或认识物自体。
哲学家叔本华亚瑟· 叔本华(1788年- 1860年),德国著名哲学家,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
叔本华出生于德国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
父亲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自杀身亡。
母亲约翰娜· 叔本华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所交往。
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
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因肺炎恶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聪明绝顶的人似乎都长这样叔本华早年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和拉丁语等古代语言。
他最初被迫选择经商以继承父业,在父亲死后他才得以进入大学。
1809年进入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但把兴趣转移到了哲学,并在1811年于柏林学习一段时间。
他以《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博士学位。
歌德对此文非常赞赏,同时发现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倾向,告诫说:如果你爱自己的价值,那就给世界更多的价值吧。
1814年- 1819年间,完成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被认为是将东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首部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
叔本华这么说他的这本书: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但凭这部作品他获得了柏林大学编外教授的资格,在这里的一件著名的事情,是他选择与自己认为是沽名钓誉的黑格尔同一时间授课。
黑格尔当时正处于声名的顶峰,叔本华没什么名气。
但在最后的十年,叔本华终于得到了声望,但仍然过着孤独的日子。
1860年,叔本华因肺炎恶化去世。
他在遗言中说:希望爱好他哲学的人,能不偏不倚地,独立自主地理解他的哲学。
经典名言摘录1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去利用时间2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3单一个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合作才能完成许多重大事业4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5人们的面孔要比人们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6人性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7遗忘比绝望更强有力8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真自由一个人只有独处时,才是真正的自由9我们可将财富比作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此10没有过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11每个人都被幽禁在自己的意识里12只有拥有深远和高贵思想的人坚决不允许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被私人琐事和低级烦恼所占据以致于无法深远和高贵的思考13人常常不去想自己拥有的东西却对得不到的东西念念不忘14所有的真理都要经过三个阶段1 受到嘲笑2 遭到激烈的反对3 被理所当然地接受15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好像一幅油画如果只是从近看,看不出所以然来要想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点不可16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17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能明白书的开头18事物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19人言所谓的世道就是这个世界沉浸在罪恶野蛮人互相吞食对方文明人互相欺骗对方20我们不应为某件事情过分高兴或过分悲伤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一切的事物都在改变美文哲学belle-lett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