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 (2)
- 格式:doc
- 大小:101.00 KB
- 文档页数:16
谁是最可爱的人(志愿军)作文
这两天,我读了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写了作者魏巍到朝鲜,在志愿军里,看到战士们的英雄事迹,作战环境很艰苦,战士们的勇猛。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战友:老金。
他是一个朝鲜人。
连续几个月的反扫荡中,魏巍的身体已经拖垮了,得着疟子和夜盲症,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昏倒在小河边,老金没有跟随部队突围,把魏巍背在自己的背上前行,魏巍不愿意拖累老金,请求老金赶紧走,但被老金拒绝了,这种革命友谊令我深深感动,尤其是老金为了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精神,更令我感动。
还有一个朝鲜小姑娘和志愿军的故事,他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嫂都被炸死了,正好碰到了志愿军,就跟着志愿军走了,志愿军争着给小姑娘洗脸、盛饭、安排睡觉的地方,小姑娘也舍不得离开志愿军,要跟着志愿军去打仗,在小姑娘心中,志愿军就是他的亲人。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志愿军就是最可爱的人,现在,虽然不打仗,但是那些保家卫国的解放军、特警在我们心中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知识点梳理【课文内容】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
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
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
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
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
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
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
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得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
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
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
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
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
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
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一等奖创新教案《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作者随军赴朝鲜采访后的一篇通讯。
它真实而生动地记叙了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他们的伟大胸怀,有力地证明了人民军队不可战胜、抗美援朝斗争必将胜利的真理,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文章可分为3个部分。
第1和3部分以抒情、议论为主,首位呼应,揭示并深化主旨;第2部分是文章的主体,以记叙志愿军战士的3件事迹为主要内容。
第1部分(第1-3段),首先用满含热情的语言抒发在朝鲜战场的深切感受,唤起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继而用设问句“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提出文章的主旨,同时呼应题目。
之后欲扬先抑,先引述"也许还有人"心中所想的“平凡”“简单”,再用一组排比句,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这四个方面,高度赞扬志愿军战士,表明他们实际上的不平凡、不简单。
第2部分(第4-14段),文章选用3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具体说明了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这三个事例从不同方面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质。
第1个事例是松骨峰战斗,更注重志愿军战士的集体形象塑造。
文章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了一个英雄的战斗集体的“群像”,主要表现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坚韧刚强,展现了他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这一事例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找到体现战争“壮烈”的语句,从而分析得出,志愿军战士对于敌人的恨,他们坚韧刚强的革命英雄主义。
第2个事例是战士马玉祥从烈火中救助朝鲜群众,是“个人像”。
文章既运用了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又结合了环境描写,生动细腻地写出了这位战士品质的纯洁、高尚,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关心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
在这一个事例中,让学生体会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的人称转换,从开始的第三人称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人物,在具体描述事件的时候用第一人称,引用马玉祥的话,推动情节发展,也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谁是最可爱的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谁是最可爱的人答案《谁是最可爱的人》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 21 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
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褪净。
他原来是炮兵连的。
有一天夜上,_,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冈上哭。
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在山里搭了个窝棚,窝棚又被炸毁了。
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正好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
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散人吗 ?’“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16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下面哪一个句子,才能使本文段上下陈述的主要着眼点更一致,语意更连贯?()a .哭声惊醒了马玉祥b .哭声惊醒了他一阵c .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d .一阵哭声惊醒了他17 .本文段记叙的主要内容是哪一项?()a .介绍马玉祥的年龄、籍贯、经历;b .马玉祥与作者的谈话c .写马玉祥由炮兵连调到步兵连的原因d .写老妈妈的房子、窝棚被敌人炸毁了18 .对本文段表现了马玉祥怎样的思想面貌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a .热爱朝鲜人民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b .像秋天田野里的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c .渴望多消灭敌人的geming英雄主义d .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19 .本文段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a 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b .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c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d 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20 .下列句子,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哪一句?()a .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b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土是可爱的吗?c .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d .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答案 :16 . c c. c c. a a. a a. c。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课时重点: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难点: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人物通讯,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及层次结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教师组织学生简要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学生活动:找三名同学分别复述课文中的三个事例,并分别给这三个事例拟小标题。
一方面为了让学生熟悉课文,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复述内容,学生进一步体会三个事例的选材角度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分析第一部分学生活动:齐声读第一部分,思考:⑴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以什么为主?⑵第二自然段设问的目的是什么?⑶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志愿军的特点?明确:⑴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
作者以无比激动的心情,抒发了在朝鲜战场上的感受。
⑵第二自然段设问的目的在于表明作者的观点引起读者注意: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⑶作者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面貌,即品质--纯洁和高尚,意志--坚韧和刚强,气质--淳朴和谦逊,胸怀--美丽和宽广。
(四)分析三个事例。
⒈师范读第一个事例。
(播放抗美援朝歌曲,如《英雄儿女》《志愿军战歌》等,营造一种悲壮的气氛。
)⒉学生活动:听读、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⑴用简明的语句概括第一个事例。
⑵第一个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明确:⑴第一个事例:松骨峰战斗。
(板书)⑵这个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板书)⒊请一朗读好的学生朗读第二个事例。
⒋学生活动:听读、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⑴用简明的语句概括第二个事例。
⑵第二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明确:⑴第二个事例:火海救儿童。
(板书)⑵这个事例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
(板书)⒌请一朗读好的学生朗读第三个事例。
(播放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烘托气氛。
)⒍学生活动:听读、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⑴用简明的语句概括第三个事例。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王帮权教学目的:学习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学习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词语。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
教学难点: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具:电脑。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我家里珍藏着一个搪瓷茶杯,上面写着:这个茶杯是我的父亲参加抗美援朝的纪念,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了。
父亲去世后,处理他的遗物时,我弟弟说:“这个我要!”于是茶杯被他“抢”去了。
为什么把人民志愿军叫做“最可爱的人”呢?这都是因为魏巍的一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此文发表后,就把志愿军叫做“最可爱的人”了。
可见此文影响之大。
欣赏抗美援朝的图片,包括:美军在仁川登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板门店签字停战等。
配音乐:《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二预习,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标记生字词和其他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
三整体理解课文的体裁是──通讯。
课文选取三个典型事例表现“谁是最可爱的人”,请填表:事例精神1.松骨峰战斗革命英雄主义2.马玉祥火中救小孩国际主义3.防空洞中的谈话爱国主义作者谈本文为什么成功:我追求着最本质的东西: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深厚的同情,和在这个思想基础上产生的革命英雄主义。
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
这三个典型事例有什么内在联系?──三个事例共同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和思想境界,但侧重点有所不同:1、松骨峰战斗──对敌人的狠;2、马玉祥火中救小孩──对朝鲜人民的爱;3、防空洞中的谈话──以上二者的思想基础。
课文分哪几段?──分3段或5段。
每个事例一段,开头结尾的议论抒情各一段。
本文的三个事例前都有一个过渡段(或过渡句),请找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1.第四自然段,作用是引出事例;2.第九自然段,作用是承上,点名对敌人的狠,启下,引出对朝鲜人民的爱;3.第13段第一句,引出事例。
全文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
四阅读课文开头部分(前三自然段)。
《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段赏析
第二段赏析:作者以饱含深情和诗意的笔触,报导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揭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光照日月的崇高心灵,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的血肉情谊。
这些作品在当时一经发表,立刻便激起强烈的反响。
它激励了朝鲜前线广大指战员的斗志,鼓舞了祖国人民努力生产、支援前方的干劲。
魏巍在谈到写作这些散文的体会时说,“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他很久以来就在脑子里翻腾着的一个主题。
作者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深入感受,对写作的人非常重要。
感受得深了,写出来,就必然有那么一股子劲。
深入的感受,跟深入的采访很有关系。
跟他们谈得深,对他们了解得深,他们的气质、思想、感情,就会感染你,使你也沉入到他们的情绪中。
在表现主题时,首先,作者希图追求着最本质的东西。
其次,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
写战士写得生动的奥秘是,不仅应写战士的英雄行为,还要写出英雄行为中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不能把战士写得像一个投手榴弹的机器,不能只写了战士的一层皮,而要写出英雄的生命和灵魂。
如果把活的人写死了,把英雄的人写成了纸人纸马,再出奇惊人的事迹,也觉得不太感动人。
当读者感到原来做出这样英勇行为的人,是跟自己一样有血有肉的人,即使例子不太突出,仍然会感人的。
魏巍的写作经验还说明,一篇东西的目的性,要简单明确。
动起笔来,不能面面俱到,想告诉人家这个,又想告诉人家那个。
结果呢,问题提得不尖锐,不明确,更别说深入地解决问题。
谁是最可爱的人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2。
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
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战士们的崇高精神。
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本文真实地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二、结构内容这篇通讯通过叙述志愿军战士的三个典型事例,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崇高思想境界,歌颂了他们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热情地赞美了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一个事例是松骨峰战斗,具体体现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神圣任务,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与敌人顽强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体现了战士们意志的坚忍刚强。
第二个事例是马玉祥火场救朝鲜儿童,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不仅体现了战士们品质的纯洁高尚,而且具体体现了对朝鲜人民的援助。
为了展示他们崇高精神境界的思想基础,又写了第三个事例:雪中话苦乐,揭示了战士们的幸福观、苦乐观,表现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战士气质的淳朴谦逊,胸怀的美丽宽广。
三个事例共同揭示”志愿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个中心,表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两个事例,从对敌人的恨,对朝鲜人民的爱的角度表现,第三个事例,着重揭示战士的心灵美,是产生前两个事例的基础。
记叙每个事例之后,都有自成一段的集中的抒情议论,感染读者,使读者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
三个事例以后的抒情议论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使读者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写作特点1。
主题鲜明,选材典型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在文章中表达得极为鲜明突出。
首先,标题以提问的形式直接切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二单《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学习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理解文章中描绘的英雄形象,感受他们的高尚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英雄的敬仰之情,理解“最可爱的人”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并分析作者如何塑造““最可爱的人”的形象,感受文章的感染力。
2. 难点:理解“最可爱的人”这一称号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抗美援朝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在战争中,谁是最值得我们敬仰和爱戴的人。
2. 阅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 教师指导学生解决生字词,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
3. 精读研讨:- 分组讨论,找出文章中描述的“最可爱的人”的具体事例,分析他们的品质。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来塑造英雄形象,如对比、比喻、排比等。
4. 深度探究:- 全班讨论,为什么作者认为这些人物是“最可爱的人”?他们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在和平年代,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可能是什么样的人?5. 情感升华:- 学生角色扮演,模拟记者,以“最可爱的人”为主题进行采访,进一步理解英雄的品质。
- 分享自己的感受,写下对“最可爱的人”的敬仰和学习的决心。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强调理解““最可爱的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学习英雄品质。
7. 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同时,以““我心中的最可爱的人”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和写作等环节,观察和记录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的思考和情感反应,以此来评价教学效果。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王帮权教学目的:学习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学习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词语。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
教学难点: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具:电脑。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我家里珍藏着一个搪瓷茶杯,上面写着:这个茶杯是我的父亲参加抗美援朝的纪念,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了。
父亲去世后,处理他的遗物时,我弟弟说:“这个我要!”于是茶杯被他“抢”去了。
为什么把人民志愿军叫做“最可爱的人”呢?这都是因为魏巍的一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此文发表后,就把志愿军叫做“最可爱的人”了。
可见此文影响之大。
欣赏抗美援朝的图片,包括:美军在仁川登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板门店签字停战等。
配音乐:《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二预习,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标记生字词和其他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
三整体理解课文的体裁是──通讯。
课文选取三个典型事例表现“谁是最可爱的人”,请填表:事例精神1.松骨峰战斗革命英雄主义2.马玉祥火中救小孩国际主义3.防空洞中的谈话爱国主义作者谈本文为什么成功:我追求着最本质的东西: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深厚的同情,和在这个思想基础上产生的革命英雄主义。
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
这三个典型事例有什么内在联系?──三个事例共同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和思想境界,但侧重点有所不同:1、松骨峰战斗──对敌人的狠;2、马玉祥火中救小孩──对朝鲜人民的爱;3、防空洞中的谈话──以上二者的思想基础。
课文分哪几段?──分3段或5段。
每个事例一段,开头结尾的议论抒情各一段。
本文的三个事例前都有一个过渡段(或过渡句),请找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1.第四自然段,作用是引出事例;2.第九自然段,作用是承上,点名对敌人的狠,启下,引出对朝鲜人民的爱;3.第13段第一句,引出事例。
全文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
四阅读课文开头部分(前三自然段)。
朗读:(注意重音)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把思想感情比喻为“潮水”在“放纵奔流”,比“我被深深地感动着”、“我感动极了”好在哪里?──这样比喻,使文章更形象、更生动,也更有感染力。
老师提示:要写好文章,得善用比喻哟!点题的句子是哪一句?点题的句子是──第一段最后一句。
第一自然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抒情。
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设问。
第三自然段运用了两个冒号,它们各表示什么?──(1)提示下文;(2)总结上文。
第三自然段后面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
第三自然段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赞扬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首先境界,其中,“品质”、“意志”针对前边的“平凡”而发;“气质”、“胸怀”针对前边的“简单”而谈。
三个事例分别照应第三段结尾的四个排比句,请指出其照应关系。
──“松骨峰战斗”照应“它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马玉祥火中救小孩”照应“它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春节和高尚”;“防空洞中的谈话”照应“它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和“它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大声朗读: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
运用排比有什么表达作用?──语句整齐,语气酣畅,感情强烈。
总结段意:从切身感受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概括歌颂它们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么精彩的文段,看谁先背过!五阅读“松骨峰战斗”一段。
指出本段所写事件的要素。
──时间:二次战役时;地点:松骨峰(或书堂站);人物:一支志愿军部队的先头连:事件:松骨峰战斗;起因:志愿军先头连向敌后猛插,切断敌人逃路,与敌人遭遇;结果:打死了300多敌人,使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将本段分为三层,并说出这样分层的理由。
──1.到“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
2.到“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3.到段尾。
按战前、战中、战后;最能概括松骨峰战斗的特点的一个词是──壮烈。
本段一些动词具体、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壮烈”,清找出来──摔扑抱掐摁衔……表情朗读最“壮烈”的一段: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指出下面这个句子的主干。
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
──先头连占领小山冈。
“匆匆”、“很低的”、“光光的”、“小”有什么表达作用?──“匆匆”表示时间紧迫,准备不足;“很低的”、“光光的”、“小”说明无险可守,地形不利。
这些修饰性词语预示着战斗的激烈、艰苦,烘托了战士们的英雄主义精神。
写敌人“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意图是什么?──表现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烘托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主义精神。
表情朗读: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这一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起什么作用?──反问;议论性抒情。
既突出了中心,又以强烈的感情使读者产生共鸣。
六阅读“马玉祥火中救小孩”一段。
划出本段的过渡性语句。
指出本段所写事件的六要素。
──时间: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地点:一个小村;主要人物:马玉祥;事件:马玉祥火中救小孩;起因,从山上下来做饭,遇到敌机袭击,仍燃烧弹;结果,救出小孩。
本段的动作描写具体生动,表现了马玉祥的国际主义精神,请找出来,然后表情朗读。
──踹,扑,摸,拉,抓,抱,跳,钻……删去“马上“一词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马上”突出马玉祥救人的毫不犹豫,当机立断。
为什么课文反复强调一个“摸“字?──因为满屋子是黑洞洞的烟。
本段运用了哪几种描写?──环境描写(火、烟),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中套着动作、心理描写)。
本段反复写了烟和火,请你找出来,然后说说这种描写起什么作用。
──表现环境之危险,烘托人物奋不顾身的今后身和对朝鲜人民的爱。
教师提示:环境描写,一般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
为什么是“钻”进门“跳”出门?──因为“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
有一句话揭示了马玉祥火中救小孩的首先基础,这句话是: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七阅读“防空洞中的谈话“一段。
这一段共有三问三答,它们分别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什么品质?请填下表。
魏巍谈这一段写作的成功:“写战士怎样才写得生动?我觉得不仅应写战士的英雄行为,还要写出战士的思想感情。
”否则,“很可能使读者感到我们的战士不像一个活的人,而像一个投手榴弹的机器。
”“我们的战士的思想感情是如此的崇高而美丽,它本身是具有多么感人的力量!”八阅读课文结尾部分写祖国人民的和平幸福生活,意图是什么?──将这种生活和志愿军战士联系起来,说明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号召人们热爱它们。
指出下列句子的主干。
六个“当……时候”是什么成分?──你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
状语。
六个“当你……的时候“分别指什么人──1.工人,2.农民,3.学生,4.干部,5.父母和孩子,6.情侣。
结尾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议论和抒情。
作用是:总结三个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战士的可爱,感染读者。
与开头部分的议论抒情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最后一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排比。
使语气酣畅,感情强烈,感染力强。
点题和呼应开头的一句是:结尾一句。
归纳段意:联系祖国人们的幸福生活,说明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号召人们热爱它们。
读、背这一段。
归纳段意第一部分(1—3段):从切身感受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第二部分(4—14段):选用三个典型事例具体说明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1层:写松骨峰战斗。
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表现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
2层:写战士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小孩,表现志愿军战士热爱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
3层:写作者和一位战士的谈话,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部分(15段):联系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说明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能力迁移仿写“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可先填空:祖国的山河是那样的_______和_______,祖国的历史是那样的_______和_______,祖国的人民是那样的_______和_______,祖国的未来是那样的_______和_______。
然后自由发挥:在本文三个事例中任选一个,改写成“消息”。
注意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标题是什么?导语怎么写?主体部分能照抄课文吗?作业:背诵课文首尾五段《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业练习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___ 分数 _______一给加点的字注音坚韧军隅里迸裂淳朴豁亮憋闷掰断掐住犁耙塞苹果二填空《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体是_______,作者是_______。
三整体理解1.“最可爱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课文选取三个典型事例表现“谁是最可爱的人”,请填表:事例精神1.2.3.3.把课文分为3段或5段,然后写出段落大意。
(1)(2)(3)(4)(5)4.本文的三个事例前都有一个过渡段(或过渡句),请找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1)第____自然段,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引出事例;(2)第____自然段,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承上,点名对敌人的狠,启下,引出对朝鲜人民的爱;(3)第____段第一句,作用是____________引出事例。
5.全文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
6.课文的体裁是通讯。
四阅读课文开头部分(前三自然段)1.第一自然段运用_________的表达方式?──抒情。
2.点题的句子是_________第一段最后一句。
3.第二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设问。
4.第三自然段运用了两个冒号,它们各表示什么?(1)_________提示下文;(2)_________总结上文。
5.第三自然段后面运用了的_________修辞方法?──排比。
6.三个事例分别照应第三段结尾的四个排比句,请指出其照应关系。
“松骨峰战斗”照应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马玉祥火中救小孩”照应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春节和高尚”;“防空洞中的谈话”照应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和“它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