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穿刺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453.50 KB
- 文档页数:31
小儿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1. 准备输液管道和药物。
检查药品名称、用量是否正确,注射液是否完整,滤器是否完好。
2. 儿童穿好输液服,手臂放松。
选择手背静脉或前臂静脉。
3. 进行消毒,使用0.9%生理盐水或75%酒精依次从中心向外圈进行消毒。
4. 插入针头。
采用直接穿刺法,针尖朝静脉内,用一侧手固定针头,另一手快速推动针侧。
确认针尖位置后,松开固定手。
5. 连接接头和输液管。
使用接头连接消毒后的输液针和接头。
然后连接接头和输液管。
检查无空气进入。
6. 开始输液。
根据医嘱对药液进行混合,并缓慢推入输液泵。
检查液体流通畅通无阻塞。
7. 监测和处理意外情况。
全程监测患儿身体反应,如出现疼痛、红肿等不适应停止输液并报告医师。
输液结束后及时拔出针头。
8. 料理残留物与回收废料。
残留物装入限量袋内,废弃针头装入专用针头容器。
消毒限量袋和针头容器。
9. 记录并寻医评估。
详细记录输液情况,随访观察是否有不适情形,并适时向医生汇报,由医生进行后续评估与处理。
小讲课记录学习日期主讲人记录人题目掌握10种静脉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1、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
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
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2、易见回血法: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易见回血的方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成功率均高。
认为这两种方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3、局部血管扩张法:(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
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
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
1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
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
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
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2易见回血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
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成功率均高。
这两种方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
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3局部血管扩张法(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
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 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
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
(2)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
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
4非握拳穿刺法常规法在行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一.双止血带法1.手背静脉: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
2.足背静脉:止血带一根扎在患儿踝关节的内踝上2CM处,活结向上;稍等片刻,在掌指关节处再扎1根止血带,止血带活结向下。
3.明显水肿及肥胖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二.热敷扩展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
对于趾指静脉穿刺、小儿腹泻导致的循环差,静脉塌陷等难以穿刺的患者,主张配合热敷法。
三.逆向静脉穿刺法1.传统穿刺方向:手背上2/3区域的浅静脉,向心性穿刺。
2.肥胖患儿手背上2/3区域皮下脂肪覆盖多,浅静脉不易显露,给静脉穿刺造成困难,往往选择皮下脂肪覆盖较少而显露相对清晰的手背下1/3区域的浅静脉进行穿刺,但采用传统向心静脉穿刺法,常出现穿刺区域局部液体渗出,而影响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且针柄在手指处不易固定。
四.骨缝静脉的寻找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30~60°对于不太清晰或不清晰的血管,用指尖顺静脉走向触摸,体会血管走向、深浅、粗细、滑动度,然后进行穿刺。
注意针头斜面进入皮下后,向前向下,由浅入深缓缓进针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五.肥胖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1、小儿头皮静脉表浅,管腔径小,壁薄,回血慢,进针速度要缓慢。
2、穿刺前右手拇指、食指分别放在穿刺静脉两端,并进行按摩、挤压,这样可以使血管显露,穿刺点宜选在距血管0.5~1CM处,将头皮绷紧以20°角快速刺入皮下,使针头在皮下潜行一段距离再进入血管,起到固定针头的作用,当针头进入0.5CM时调整角度以5~10°角缓慢刺入血管,见到回血后进少许,如血管过细见到回血应停止进针,以免刺破血管。
六.特殊患儿的穿刺技巧1.对于皮肤黑、血管暴露不明显的患儿,穿刺难度大,要认真辨别血管走向、深浅,做到心中有数,采取直刺法进针,提高穿刺成功率,不可盲目进针。
小儿静脉穿刺的经验与体会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儿静脉穿刺已成为许多儿科医师常用的诊疗手段之一。
通过静脉穿刺,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小儿的血液样本,以便于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但是,由于小儿年龄较小,静脉血管较细,静脉穿刺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医师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本文将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分享一些小儿静脉穿刺的经验与体会。
1.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小儿静脉穿刺的部位选择需要根据患儿的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寻找颜色较深、血管较为突出、触感明显的部位,如手背、前臂、脚踝等,进行静脉穿刺。
但是,对于有静脉畸形或者疾病影响的患儿,需要谨慎选择穿刺部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保持患儿的情绪稳定小儿静脉穿刺时,患儿通常会感到紧张和害怕,这时需要医师和家长一起协助鼓励和安慰患儿,保持他们的情绪稳定。
可以给患儿讲解穿刺的过程和目的,告诉他们会有一些短暂的疼痛感,但是很快就会过去,鼓励他们积极合作。
3.准备好穿刺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在静脉穿刺前,需要准备好穿刺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如手套、消毒用品、穿刺针、采血管等,以保证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需要确保穿刺所用的设备和材料无菌,以免引入感染。
4.注意穿刺的顺序和力度在进行小儿静脉穿刺时,需要注意穿刺的顺序和力度。
一般来说,穿刺针需要沿着血管方向插入,在穿刺到血管时,要注意感觉到针头进入血管内,同时适当调整针头的方向和深度,确保针头在血管内,而不是穿透血管。
同时,穿刺的力度也需要适当,不能过强或过轻,避免对血管造成损伤或者穿通血管。
5.注意操作时的卫生和安全在进行小儿静脉穿刺时,需要注意操作时的卫生和安全。
穿刺前需要先消毒穿刺部位,穿刺时需要戴好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的姿势和手部动作,避免因手部抖动或者不稳定导致穿刺不准确或者损伤到血管。
总的来说,小儿静脉穿刺是一项需要医师具备一定经验和技巧的诊疗手段。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保持患儿的情绪稳定,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注意穿刺的顺序和力度,同时注意操作时的卫生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