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穿刺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453.50 KB
- 文档页数:31
小儿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1. 准备输液管道和药物。
检查药品名称、用量是否正确,注射液是否完整,滤器是否完好。
2. 儿童穿好输液服,手臂放松。
选择手背静脉或前臂静脉。
3. 进行消毒,使用0.9%生理盐水或75%酒精依次从中心向外圈进行消毒。
4. 插入针头。
采用直接穿刺法,针尖朝静脉内,用一侧手固定针头,另一手快速推动针侧。
确认针尖位置后,松开固定手。
5. 连接接头和输液管。
使用接头连接消毒后的输液针和接头。
然后连接接头和输液管。
检查无空气进入。
6. 开始输液。
根据医嘱对药液进行混合,并缓慢推入输液泵。
检查液体流通畅通无阻塞。
7. 监测和处理意外情况。
全程监测患儿身体反应,如出现疼痛、红肿等不适应停止输液并报告医师。
输液结束后及时拔出针头。
8. 料理残留物与回收废料。
残留物装入限量袋内,废弃针头装入专用针头容器。
消毒限量袋和针头容器。
9. 记录并寻医评估。
详细记录输液情况,随访观察是否有不适情形,并适时向医生汇报,由医生进行后续评估与处理。
小讲课记录学习日期主讲人记录人题目掌握10种静脉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1、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
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
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2、易见回血法: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易见回血的方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成功率均高。
认为这两种方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3、局部血管扩张法:(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
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
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
1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
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
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
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2易见回血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
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成功率均高。
这两种方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
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3局部血管扩张法(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
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 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
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
(2)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
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
4非握拳穿刺法常规法在行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一.双止血带法1.手背静脉: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
2.足背静脉:止血带一根扎在患儿踝关节的内踝上2CM处,活结向上;稍等片刻,在掌指关节处再扎1根止血带,止血带活结向下。
3.明显水肿及肥胖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二.热敷扩展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
对于趾指静脉穿刺、小儿腹泻导致的循环差,静脉塌陷等难以穿刺的患者,主张配合热敷法。
三.逆向静脉穿刺法1.传统穿刺方向:手背上2/3区域的浅静脉,向心性穿刺。
2.肥胖患儿手背上2/3区域皮下脂肪覆盖多,浅静脉不易显露,给静脉穿刺造成困难,往往选择皮下脂肪覆盖较少而显露相对清晰的手背下1/3区域的浅静脉进行穿刺,但采用传统向心静脉穿刺法,常出现穿刺区域局部液体渗出,而影响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且针柄在手指处不易固定。
四.骨缝静脉的寻找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30~60°对于不太清晰或不清晰的血管,用指尖顺静脉走向触摸,体会血管走向、深浅、粗细、滑动度,然后进行穿刺。
注意针头斜面进入皮下后,向前向下,由浅入深缓缓进针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五.肥胖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1、小儿头皮静脉表浅,管腔径小,壁薄,回血慢,进针速度要缓慢。
2、穿刺前右手拇指、食指分别放在穿刺静脉两端,并进行按摩、挤压,这样可以使血管显露,穿刺点宜选在距血管0.5~1CM处,将头皮绷紧以20°角快速刺入皮下,使针头在皮下潜行一段距离再进入血管,起到固定针头的作用,当针头进入0.5CM时调整角度以5~10°角缓慢刺入血管,见到回血后进少许,如血管过细见到回血应停止进针,以免刺破血管。
六.特殊患儿的穿刺技巧1.对于皮肤黑、血管暴露不明显的患儿,穿刺难度大,要认真辨别血管走向、深浅,做到心中有数,采取直刺法进针,提高穿刺成功率,不可盲目进针。
小儿静脉穿刺的经验与体会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儿静脉穿刺已成为许多儿科医师常用的诊疗手段之一。
通过静脉穿刺,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小儿的血液样本,以便于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但是,由于小儿年龄较小,静脉血管较细,静脉穿刺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医师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本文将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分享一些小儿静脉穿刺的经验与体会。
1.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小儿静脉穿刺的部位选择需要根据患儿的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寻找颜色较深、血管较为突出、触感明显的部位,如手背、前臂、脚踝等,进行静脉穿刺。
但是,对于有静脉畸形或者疾病影响的患儿,需要谨慎选择穿刺部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保持患儿的情绪稳定小儿静脉穿刺时,患儿通常会感到紧张和害怕,这时需要医师和家长一起协助鼓励和安慰患儿,保持他们的情绪稳定。
可以给患儿讲解穿刺的过程和目的,告诉他们会有一些短暂的疼痛感,但是很快就会过去,鼓励他们积极合作。
3.准备好穿刺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在静脉穿刺前,需要准备好穿刺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如手套、消毒用品、穿刺针、采血管等,以保证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需要确保穿刺所用的设备和材料无菌,以免引入感染。
4.注意穿刺的顺序和力度在进行小儿静脉穿刺时,需要注意穿刺的顺序和力度。
一般来说,穿刺针需要沿着血管方向插入,在穿刺到血管时,要注意感觉到针头进入血管内,同时适当调整针头的方向和深度,确保针头在血管内,而不是穿透血管。
同时,穿刺的力度也需要适当,不能过强或过轻,避免对血管造成损伤或者穿通血管。
5.注意操作时的卫生和安全在进行小儿静脉穿刺时,需要注意操作时的卫生和安全。
穿刺前需要先消毒穿刺部位,穿刺时需要戴好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的姿势和手部动作,避免因手部抖动或者不稳定导致穿刺不准确或者损伤到血管。
总的来说,小儿静脉穿刺是一项需要医师具备一定经验和技巧的诊疗手段。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保持患儿的情绪稳定,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注意穿刺的顺序和力度,同时注意操作时的卫生和安全。
小儿股静脉穿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小儿血管很细小,针头又相对于小儿血管来讲比较粗,而且,小儿情绪变化快,在对其穿刺过程中容易哭闹不止,小儿又没有个人自主意识,无法对其用语言沟通稳定情绪,提高配合性,导致对小儿穿刺时候,采集的血液量不足进而出现了溶血,溶血又极其容易损伤血管,耽误医生对小儿进行及时治疗,对于病情危急的小儿来讲,及时穿刺治疗更是不容半分钟延误。
最近几年,我国医院对小儿进行静脉采血都是采用股静脉穿刺的方式来对小儿采血,收集血液标本的,股静脉穿刺有着极高的成功几率,较高的成功穿刺几率对患儿来讲,可谓是大大减轻了穿刺过程中的痛苦。
一、穿刺方法对患儿姓名和个人信息进行核对确认,然后医护人员将患儿放置于仰卧姿势,用软垫子把将要穿刺的一侧垫高,让腹股沟保持平展,穿刺侧大腿保持外展和躯干成四十五度角,护士助手则站立于患儿头的那一侧,协助将患儿双下肢和躯干进行固定,穿刺医护人员则站立于患儿的足端。
穿刺前将以上操作一一核对后,穿刺医生在患儿腹股沟内部三分之一处用手触摸患儿股动脉,然后对确定好的要穿刺位置进行一系列的常规消毒,并对穿刺医生左手的食指进行消毒,消毒后穿刺医生食指对患儿的股动脉搏动地位进行继续触摸。
穿刺医生右手拿着注射器,沿着患儿的动脉内侧刺入股静脉内。
穿刺法有两种,其一是,直接刺入法,沿着股动脉内侧垂直于患儿大腿内侧刺入,然后缓慢的进行提针抽吸,穿刺医生看见有回血后立即固定好位置,将抽血到所需要的量,拔掉针后立即进行压迫穿刺位置,按压止血五分钟左右,观察手拿开并无出血情况即可。
其二是斜着穿刺法,穿刺医生先对患儿进行股动脉触摸感受寻找,摸到后,左手手指不要拿开,保持不动,右手则持针在患儿腹股沟下部位的两厘米处和皮肤保持三十度到四十五度角的倾斜方向将针斜着穿刺进去,医生在对患儿一边进针的时候一边抽吸,见到有回血之后,立即将位置固定,将血液抽吸到所需量,同理,拔针后对患儿进行穿刺点按压止血五分钟左右,直到不出血为止。
沟通技巧在小儿门诊静脉穿刺时的应用在小儿门诊静脉穿刺过程中,沟通技巧对于医生的操作和患儿的体验都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沟通技巧可以使小儿不再感到恐惧和焦虑,从而让医学操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下面将介绍几种沟通技巧,在医生的日常工作中应用。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穿刺之前,为了成功地进行穿刺操作,医生需要先完成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建议在完成之后再进行下一步。
1.准备良好的设备和药品在进行小儿静脉穿刺时,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设备和药品。
因此,医生要提前准备好所有必要的设备和药品,以防止在操作时缺乏必要的物品而延误时间。
2.检查患儿的身体状况在进行小儿静脉穿刺之前,医生需要检查患儿的身体状况,如体温、脉搏和呼吸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这种操作。
一旦患儿有任何不适,就应立即停止操作,以免让病情更加恶化。
3.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在选择进行穿刺的时间和地点时,医生要充分考虑患儿的意愿和需求。
患儿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会对静脉穿刺的方式和时间有不同的需求。
医生必须倾听患儿的心声,并在其要求下进行。
沟通技巧当医生准备好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时,下一步就是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
以下是几种可以使用的沟通技巧:1.建立信任建立信任是进行静脉穿刺的先决条件之一,尤其是对于小儿来说。
有时,小儿可能会对穿刺操作感到恐惧,因此他们需要了解医生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在此之前,医生需要用亲和力和易近性与患儿建立信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恐惧和焦虑。
2.以患儿为中心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医生需要以患儿为中心,而不是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医生可以向患儿介绍所使用的设备和药品,以及整个过程需要进行几步操作,让患儿对操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体察患儿的情绪患儿在操作过程中的情绪十分重要。
如果患儿感到疼痛,医生就应该告诉他们要尝试一下控制呼吸的方式来减轻疼痛。
还有,如果患儿突然有其他需求,医生应该随时倾听患儿的声音。
4.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医生和患儿之间的相互理解不仅仅是通过语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