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小讲课
- 格式:ppt
- 大小:189.00 KB
- 文档页数:9
新生儿科讲课题目
以下是一些可能适用于新生儿科的讲课题目:
1. 新生儿护理基础:这个课题可以涵盖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喂养、睡眠、日常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应对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
2.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预防:可以介绍一些新生儿常见疾病的症状、原因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例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等。
3. 新生儿疫苗接种:可以介绍新生儿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包括疫苗种类、接种时间、接种注意事项等。
4. 新生儿心理发展:可以介绍新生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如何促进新生儿的智力发展。
5. 新生儿安全:可以介绍如何保障新生儿的睡眠安全、饮食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课题都是与新生儿科相关的,可以根据听众的需求和兴趣进行选择和调整。
教学对象:医学院校本科生教学目标:1. 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
2. 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3. 培养学生运用临床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
2. 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3. 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
教学难点:1. 儿科疾病临床表现的特殊性。
2. 儿科疾病诊断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
2. 相关儿科疾病病例资料。
3. 常用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结合实际案例,简要介绍儿科疾病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儿科常见疾病?二、讲授新课1. 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 详细讲解诊断原则,如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 分析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如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等。
2. 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以表格形式展示常见儿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 结合实际病例,分析疾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
3. 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疾病,讲解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 强调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原则。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具体病例,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四、案例分析1. 结合实际病例,分析病例特点、诊断依据和治疗过程。
2. 学生讨论病例,总结经验教训。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诊断原则和治疗方法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复习相关资料,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六、课后作业1. 阅读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了解常见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2. 查找相关病例,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临床实践能力:关注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表现。
儿科知识讲座1、冬天婴幼儿常见疾病有哪些?冬天最常见得疾病就是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因为冬天气温得变化比较大,特别就是室内与室外得温差很大,而且呼吸道得病毒、细菌比较多。
加上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宝宝半岁以后,孩子从母体里获得得免疫物质都消耗完了,自身得免疫功能还不完善,所以宝宝从半岁到三岁,这个阶段最容易生病得。
容易患有有感冒、支气管炎、婴幼儿肺炎。
有得时候像病毒感染,不仅有呼吸道得表现,也可以造成孩子消化道功能紊乱,腹泻得发生。
也就是最常见得。
冬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占门诊疾病80﹪以上。
2、孩子生病得时候,孩子发烧可能就是最让家长着急得,发烧之后怎么处理比较好一点?婴幼儿发烧就是最常见得症状, 我教家长从容应对宝宝发热。
发热,就是人体对疾病得一种防御反应。
小儿发热,就是儿科许多疾病得一个共同症状。
低热,体温介于37~38.5℃之间,对身体危害不大,对某些疾病,还有助于病体康复,故不必采取特别得降温退热措施。
但中度发热(体温38.5~39℃)及高热(体温超过39℃)若持续时间过长,则可引起机体得损害,尤其就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利得影响,故须采取措施,应及早到医院诊治,细心护理。
发烧首选采取物理降温得办法。
可以用冰袋冷敷颈部、温水擦大血管得地方,如腋下、大腿根;散包降温,再有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澡,这样可以很快地降下温来。
如果温度不降或者超过39度以后就应该警惕,特别就是父母有高热惊厥史者。
因为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就是很好,高烧特别容易引起抽风、惊厥,烧太高,对孩子得大脑就是有影响得。
所以,一般超过38、5度就需要给孩子服一些退烧得药,服退烧药一定要瞧药得说明,或者在医生得指导下使用。
一定要掌握好剂量,还有服药得时间,时间不能间隔得太近。
另外,还有一点我要特别强调得就是,抗菌素不要乱用,因为呼吸道得感染,90%以上都就是病毒感染,除非就是有一些病毒感染以后,可能合并细菌感染,所以不要滥用抗菌素,或者就是频繁地更换抗菌素,因为一种抗菌素有效,最少也得三天以上。
儿科学第一章绪论第三节小儿年龄分期特点:特别是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四个特点:一、生长发育是连读的、有阶段性的过程二、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三、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四、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两个生长高峰期,系统发育的早晚第三节体格生长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等。
二、平均男婴出生体重为3.33KG±0.39KG,女婴为3.24KG±0.39KG。
三、生理性体重下降(名解)四、公式:1、体重(KG)年龄×2+8 2、身高(CM)年龄×7+75五、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 。
头围平均33-34CM,一岁时约为46cm,两岁时约为48cm。
出生时胸围32CM。
六、衡量体格生长的统计学表示方法(妇幼):均值离差法、百分位数法、标准差的离差法、中位数法。
七、体格生长评价: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匀称程度。
第四节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一、骨骼1、前卤出生时约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最迟于1.5岁闭合。
2、腕部于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其出生后的次序为:头状骨、钩状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
10岁时全出,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约为其岁数加1.(妇幼)二、牙齿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第一恒磨牙)。
第五节神经心理发育一、运动的发育平衡与大运动(记住口诀)1、抬头:新生儿俯卧时能抬头1-2秒;3个月时抬头较稳;4个月时抬头很稳。
2、坐: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时能坐稳。
3、翻身:7个月时能有意识地从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然后从俯卧位翻至仰卧位。
4、爬:应从3-4个月时开始训练,8-9个月时可用双上肢向前爬。
第一周讲课内容1、肺炎:是由感染或其他因素(吸入或过敏)所致的肺部炎症。
其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系湿啰音为主要表现。
肺炎的分类:(1)病理分类: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和毛细支气管肺炎。
(2)按病因分类:分为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吸入性肺炎、过敏性肺炎等。
(3)按病程分类:分为急性肺炎(病程<1个月)迁延性肺炎(病程1~3个月)慢性肺炎(病程>3个月)。
(4)按病情分类:分为轻症和重症。
轻症:出呼吸系统外其他系统仅有轻微受累,全身症状轻。
重症:病情重,除呼吸系统症状外,可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超高热或体温不升等。
(5)按发生肺炎的地区分类: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当天明显免疫抑制的患儿在院外或住院48小时内发生的肺炎。
院内获得的性肺炎:按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
肺炎的病因: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凡是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均可导致肺炎,细菌感染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草兰代阴性杆菌,此外还有支原体和原虫等。
肺炎的临床表现:症状:起病急骤或者迟缓。
在发病前可有上数日。
骤发着常见有发热,早期体温38-39℃也可高达40℃。
多为弛张热或不规则热,体弱婴儿大都起病迟缓,发热不明显或低于正常温度,咳嗽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后转为湿咳。
咳嗽剧烈时可引起呕吐、呼吸急促、频率可达到40~80次/分。
重症患者可出现口周、鼻唇沟、指(趾)端发绀,鼻翼煽动及三凹征。
肺炎的观察及护理要点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心衰的症状:心衰的诊断标准是:①心率突然超过180次/分;②呼吸突然加快,超过60次每分;③突然极度烦操不安,明显发绀、面容苍灰、指(趾)微循环再充盈时间延长;④肝脏迅速增大;⑤心音低钝或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⑥少尿或无尿,颜面、眼睑或下肢水肿,若出现前五项即可诊断为心衰。
2、观察N系统表现:常出现嗜酒、烦躁、不安或两者交替出现。
儿科门诊小讲课护理知识引言儿科门诊是儿童病患及其家长日常就诊的重要场所。
门诊护理是门诊医疗团队综合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供更好的儿科门诊护理服务,本文将从儿科门诊常见护理问题、家长指导及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讲解,以帮助门诊护士提高护理质量。
儿科门诊常见护理问题1. 体温测量在儿科门诊,准确测量患儿的体温是非常重要的。
门诊护士应使用正确的体温计测量方法,包括口腔、腋窝、耳膜或额头测温。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儿,采用不同的测温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
2. 儿童饮食指导在门诊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向家长提供儿童饮食指导。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生长发育需要,合理安排膳食结构,保证其所需的营养物质。
对于存在特殊饮食需求的患儿,如过敏儿童、肠道疾病患儿等,护士需要根据医嘱进行特殊的饮食指导。
3. 常见护理技巧掌握门诊护士需掌握一些简单的护理技巧,如眼部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
这些护理技巧能帮助患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4. 病情评估及跟踪门诊护士需要进行患儿的全面病情评估,并持续跟踪其病情变化。
通过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信息,护士能够为医生提供客观的数据,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家长指导1. 家庭环境整洁家庭环境的整洁对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门诊护士可以向家长提供有关保持室内和室外环境清洁的指导,包括居住区的通风、日常消毒、污染源的处理等。
2. 儿童安全知识门诊护士应向家长传授一些儿童安全知识,如防止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防止烫伤和烧伤的方法、防止中毒的预防措施等。
这些知识将帮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安全。
3. 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常见的儿童疾病包括感冒、腹泻、发热等。
门诊护士可以向家长提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如预防感冒的方法、腹泻的饮食调理、发热时的退烧方法等。
4. 定期体检和预防接种门诊护士应向家长强调定期体检和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儿童的身体异常,预防接种可以有效预防一些传染病的发生。
儿科教学小讲座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儿科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
4. 增强学生对儿科专业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儿科基础知识:介绍儿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诊疗范围。
2. 儿童生长发育:讲解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3. 儿童常见疾病:介绍儿童常见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如感冒、腹泻、哮喘等。
4. 儿科诊疗技术:讲解儿科诊疗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如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5. 儿童保健:讲解儿童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预防接种、营养指导、心理疏导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儿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儿科病例,让学生了解儿科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3. 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
4.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问答、游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案例导入,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讲授新课(40分钟):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儿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3. 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分析真实的儿科病例,让学生了解儿科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4. 分组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
5. 互动式教学法(10分钟):通过问答、游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6.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反馈方式: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儿科医学知识课堂实录一、背景介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健康和发育问题是家长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为了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健康问题和应对方法,我们特邀请了资深儿科医生,在儿科医学知识课堂上进行实录,与大家分享宝贵的医学知识。
二、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儿童期是身体免疫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预防接种是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手段。
在课堂上,医生向家长们介绍了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并详细解答了家长们对于预防接种的疑问,包括接种时间、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三、儿童常见疾病及处理方法在课堂实录中,医生针对儿童常见疾病进行了重点解析,如感冒、发热、腹泻等。
医生强调,对于这些常见疾病,家长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而不是盲目使用药物。
医生还给予了家长们一些建议,如避免用过度的消毒液清洁婴儿玩具,合理安排饮食等。
四、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儿童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均衡对于儿童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医生从婴儿辅食引入、幼儿饮食、青少年膳食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儿童的营养需求,并提醒家长们避免儿童偏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五、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问题同样需要重视。
医生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帮助家长们了解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
医生建议家长多关注儿童的情感变化,并及时与孩子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六、儿童安全教育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对儿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在课堂实录中向家长们强调了儿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建议,如防止跌倒、防火等。
七、家庭常见意外伤害防范儿童在家庭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的风险,医生在课堂上向家长们普及了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防范方法,如防止烫伤、溺水等。
医生鼓励家长们提前学习急救知识,以应对紧急情况。
八、课堂互动与问答环节在课堂最后,医生和家长们进行了互动与问答环节,进一步解答了家长们的疑问,并进行了知识点的巩固与复习。
结语通过这次儿科医学知识课堂的实录,家长们对于儿童健康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