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dss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共44页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44
GMDSS 业务知识内容z GMDSS的组成z GMDSS的功能z GMDSS在中国的发展GMDSS概述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 即GMDSS)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改善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建立新的海上搜救通信程序,并用来进一步完善现行常规海上通信的一套庞大的综合的全球性的通信搜救网络。
该系统主要由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和COS-PAS/SARSAT(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三大部分构成,如附图所示。
一、GMDSS的组成:1. 卫星通信系统(1)INMARSATINMARSAT主要由海事通信卫星、移动终端(船舶地球站)、海岸地球站以及网络协调站和网络控制中心组成。
(2)COSPAS/SARSATCOSPAS/SARSAT是由加拿大、法国、美国和前苏联联合开发的全球性卫星搜救系统,由示位信标、空间段(极轨道通信卫星)和本地用户终端和任务控制中心组成。
2. 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用于遇险报警、搜救协调通信、搜救现场通信及日常公众通信,主要由MF/HF/VHF频段的通信设备及其终端组成。
3. 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由岸基NA VTEX系统及INMARSAT系统中的增强群呼系统(EGC)、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等组成。
二、GMDSS具有以下七大功能:1.遇险报警是指遇险者迅速并成功地把遇险事件提供给可能予以救助的单位。
报警包括船对岸、船对船和岸对船报警3个方向,其中船对岸报警是主要的。
2.搜救协调通信RCC通过岸台或岸站与遇险船舶和参与救助的船舶、飞机以及与陆上其他有关搜救中心进行有关搜救的直接通信。
搜救协调通信是双方进行有关遇险与安全内容的信息交换,即具备双向的通信功能,与报警功能中只具有向某一方向传输特定信息不同。
海事公告GMDSS 通信系统进行更新改造。
其工作范围不仅限于通信技术和设备,而且涉及到SOLAS 公约等规则的修订和无线电通信业务及频率的变更。
本次会议研究认为,此项工作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划定研究工作范围,明确方法和时间安排;第二阶段是对GMDSS 各分系统组成和工作程序进行复审评估;第三阶段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
整个过程预计约15 年。
GMDSS 现代化工作范围很广,本次会议确定以下具体问题应纳入GMDSS 复审和现代化过程:(一)关于修订SOLAS 公约第四章有关VHF EPIRB 设备配备和海上维修能力的条款土耳其指出,在A1 海区航行的船舶已经配备406MHz 卫星EPIRB,没有必要再要求配备VHF EPIRB,且统计表明VHF EPIRB 设备作用非常有限;另外,由于受到人员能力和测试仪器仪表等条件限制,船舶的通导设备维修能力基本都不能满足公约要求,因此建议删除公约相关条款。
分委会研究认为,公约条款的修订应慎重,应全面研究条款的修订对其它相关的决议和建议的影响,建议在GMDSS 系统复审和现代化工作中研究。
(二)关于起草GMDSS 复审工作计划GMDSS 复审工作包括对GMDSS 各子系统要素和工作程序的审议。
为统一认识和工作进度,COMSAR 分委会建议成立短期通信工作组,在COMSAR 16 会议前起草一个复审工作计划,递交海安会批准后实施。
(三)关于除海事卫星以外的其它卫星系统提供GMDSS 业务本次会议研究了其它卫星系统提供GMDSS业务,以改进和增强GMDSS 通信能力的问题。
主要研究了两个问题,一是阿联酋的Thuraya 要求成为区域性GMDSS 卫星业务提供商;二是美国等国家要求修改SOLAS 公约相应内容,为新的移动卫星提供商进入GMDSS 系统提供业务做准备。
海安会和IMSO 原则上不反对在GMDSS 系统中引入新的卫星系统,且考虑到我国的北斗未来发·10·工作动态展,我代表团一直赞同GMDSS 引入新的卫星服务商。
GMDSS卫星系统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王杰2220112856 测控技术与仪器(2)班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改善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建立新的海上搜救通信程序,并用来进一步完善现行常规海上通信的一套庞大的综合的全球性的通信搜救网络。
该系统主要由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和COS-PAS/SARSAT(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即海岸电台)以及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三大部分构成。
GMDSS具有以下七大功能:遇险报警,搜救协调通信,救助现场通信,定位,海上安全信息的播发,常规的公众业务通信,驾驶台对驾驶台的通信。
我国主管部门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就开始注意GMDSS系统的重要发展动向,并向有关单位传达了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方面的主要构想,1986年我国交通部向下属各有关单位进行了部署。
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航运业的通信状况,进一步保障海上航行安全,我国从1987年开始在北京建造INMARSAT卫星通信地面站(岸站),同时在我国沿海部署建立海上安全信息播发(NAVTEX)系统覆盖区,并加速对岸台(站)的通信设施进行技术更新,扩大电路数,增宽覆盖区域,以适应GMDSS的需要。
1992年我国主管部门开始我国的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规划,按该规划要求,我国沿海的海岸电台形成链状的A2航区DSC覆盖区,同时对A3航区进行区域性DSC值守,在北京建成COSPAS/SARSAT LUT 和MCC,并把北京INMARSAT卫星岸站扩建成具有B/M系统能力的岸站,并服务于我国船舶航行密度大的印度洋区和太平洋区,以适应我国远洋运输事业的需要,最近又开始建设更加先进的INMARSAT-F系统,从而进一步保障海上航行安全。
1. INMARSAT系统的发展与应用INMARSAT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为了更好地贯彻INMARSAT组织的宗旨,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便开始了建立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洋区的A/C标准海事卫星地球站(岸站)的准备工作。
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简介
为了保障海上航行安全,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的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已从1992年2月1日全面实施。
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GMDSS的组成和功能
GMDSS由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低极轨道卫星搜救分系统、地面通信分系统、海上安全信息播发分系统、陆上搜救通信分系统组成。
具有以下通信功能:
1、遇险报警:向能提供协调援助的单位迅速成功地报告遇难事件,这类单位可以是救助协调中心(RCC)或在事故地点附近的船舶。
遇险报警。
应指出遇难船舶的识别、地理位置以及事故的性质和其他可能有利于救助行动的信息。
遇险报警有船到岸、船到船和岸到船3个方向,通常以卫星和地面两种方式传送。
2、搜救协调通信:指在继续遇险报警之后,协调参加搜救行动的飞机和船舶所必要的通信,包括RCC和遇险事件海区任何“现场指挥者(OSC)”或“海面搜寻协调人(CSS)”之间的通信。
这类通信经常使用无线电话和直接印字电报进行。
3、现场通信;是遇险船与现场救助单位之间的通信联系,通常使用无线电话或直接印字电报,在中频或甚高频指定用于遇险和安全通信的频率上通信。
4、定位信号:是寻找遇险船舶/飞机或其救生艇(筏)或幸存者的信号,由遇险船只和它的幸存者用9GHZ的搜救雷达应答器完成,当搜救单位的9GHZ雷达收到搜救雷达应答器的询问信号,就显示出遇险船只和幸存者的位置。
第 1 页共 1 页。
GMDSS第一章、GMDSS的基本概念GMDSS(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的缩写,及全球海上遇险及安全系统,它是一个服从于《1979 年国际海上搜救公约》的全球性通信网,是国际海事组织(IMO)为建立有效的搜救程序,并进一步完善海上通信手段而构建的一整套综合通信系统,其基本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海上人命和财产的安全。
IMO: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一、GMDSS的功能和作用GMDSS系统的基本作用是船舶遇险时能迅速有效地报警,岸上的搜救机构和遇险船附近的其他船舶能够立即获得遇险船的报警信息,并保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协调救助,从而加大搜救的成功率;系统还提供紧急、安全通信和播发海上安全信息,以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同时系统还满足传播常规业务通信的要求。
具体来说,GMDSS系统有以下7 方面功能。
1.遇险报警(基本功能)立即有效向岸基救助协调中心(RCC)和附近其他船舶发送遇险信息,包括遇险船识别、船位、时间、遇险性质及其它。
船对岸、船对船、岸对船三个方向RCC: Rescue Co-ordination Centre2.搜救协调通信接收到遇险报警后,RCC与遇险船、参与救助的船舶、飞机和其它有关搜救机构间的协调搜救通信3.现场通信遇险船、搜救船、飞机之间通信,多用MF/VHF频率4.寻位指救助船、飞机发现并找到遇险船舶、救生艇或幸存者。
EPIRB/SART. EPIRB:Emergency position indicating radiobeacons SART:Search And Rescue RadarTransponder5.海上安全信息(MSI)的播发和接收为保证航行安全,系统发布航行警告、气象警告和预报及其它海上紧急安全信息,通过NAVTEX,Inmarsat 的EGC系统,MF(HF)NBDP方式播发,船台接收并打印。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现代化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现代化一、GMDSS 现代化研究的背景GMDSS 的实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但总体要求并没有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导致GMDSS 中许多当时看来先进的通信技术在目前的通信体制下已经明显落后,系统中要求强制使用的个别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已经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另一方面,现代化的通信手段虽然已经广泛地应用到船舶通信中,但是不被GMDSS 所认可,造成了目前在船舶通信应用方面较为尴尬的局面。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国际海事组织(IMO)开始了GMDSS 现代化(Modernization of the 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的研究工作。
2012 年,海上安全委员会(MSC)通过了一个新的计划外项目“GMDSS 复审与现代化”。
该项目包括高级复审、详细复审和现代化计划三部分内容。
这项工作最初以无线电通信与搜救分委会(COMSAR)为主导,协同航行安全分委会(NAV)和海上无线电通信方面的 IMO/ITU 联合专家组(JEG)共同负责开展。
2013 年,COMSAR 和NAV 分委会合并成为航行、通信与搜救分委会(NCSR)后,由NCSR 分委会负责协调人为因素、培训和值班分委会(HTW),并在联合专家组及 ICAO/IMO航空与海上搜救联合工作组(JWG)的协助下,继续开展GMDSS 复审与现代化研究工作。
“GMDSS 复审与现代化”工作开展的具体过程如下:·2008 年,COMSAR 第 12 次会议首次提出审议GMDSS 的需求;·2009 年,MSC 第 86 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对GMDSS 要素和程序复审问题进行范围研究”的提案,并进一步对复审的形式、范围和结构提出了建议;·2010 年,COMSAR 第 14 次会议专门针对该项工作成立了特别工作组;·2012 年,COMSAR 第 16 次会议确定了 GMDSS 复审和现代化研究的范围和任务,同年的MSC 第90 次会议正式批准并启动了GMDSS 复审和现代化项目;·2013 年,COMSAR 第 17 次会议开始起草GMDSS 高级复审结果的初步草案,在同年召开的 IMO/ITU 联合专家组第 9 次会议上,该草案正式形成;·2014 年,NCSR 第1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高级复审结果草案,并讨论通过了详细复审的大纲;·2016 年,NCSR 第3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详细复审结果草案,并针对GMDSS 现代化计划草案提出意见;·2017 年,NCSR 第 4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GMDSS 现代化计划草案,并计划将草案提交至 MSC 第 98 次会议核准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