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的功效与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16.07 KB
- 文档页数:3
桂枝汤的功能主治症桂枝汤简介桂枝汤是中医常用的方剂之一,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
它具有温通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寒邪困扰、气血不畅的症状。
桂枝汤的功能桂枝汤具有以下主要功能:•温经散寒:桂枝是桂树的干枝,具有温和的作用,可以温经通络,散寒驱寒。
对于寒邪所致的症状,如寒热往来、四肢冰冷、腹痛泄泻等有显著的疗效。
•活血化瘀:芍药是一味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在桂枝汤中的应用可以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淤血的排除,缓解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缓解肌肉痉挛:桂枝汤中的生姜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能够缓解肌肉的痉挛和不适感。
此外,生姜还具有增强体内阳气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和提升免疫力。
•调和脾胃:甘草是一味中药调和药,能够调和脾胃,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缓解胃脘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桂枝汤的主治症桂枝汤主要适用于以下症状:1.寒邪外袭:对于寒邪袭于阳气不足的人群,导致寒热往来、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畏寒发热等症状,桂枝汤可起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的作用。
2.肌肉痉挛:在肌肉痉挛和骨伤跌扑中,如肌肉酸痛、无力、疼痛缓解不彻底等症状,桂枝汤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疼痛感。
3.腹痛泄泻:对于由于寒邪中阻引起的腹痛泄泻、大便稀溏、腹胀等症状,桂枝汤可以散寒燥湿,缓解症状,改善脾胃功能。
4.月经不调:如果月经不调、经期腹痛、寒凝急痛等症状,可以使用桂枝汤来温经散寒,促进经血排出,缓解疼痛。
5.血瘀症状:桂枝汤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血瘀导致的症状,如瘀血蓄积、淤血瘀阻、瘀血气滞等情况。
注意事项虽然桂枝汤具有温通散寒的作用,但仍需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桂枝汤性温热,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尽量避免副作用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
•过敏体质慎用:对于对桂枝汤中成分过敏的人群,应避免使用。
•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桂枝汤的用量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避免剂量过大导致不适。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桂枝汤虽然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仍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正确用药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王三虎运用经方治疗肺癌的经验–经方派一、肺癌应从肺痿论治王老师根据多年对恶性肿瘤的理论探索及临床实践,尤其是对《金匮要略》的复习,发现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中有关肺痿的内容基本符合现代医学有关肺癌的论述,而原书治疗肺痿的6个方剂就自然成为治疗肺癌的代表方。
麦门冬汤证麦门冬汤证是肺癌初中期的主要证型,占肺癌所有证型的30.64%。
即张仲景所谓“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
症见咳嗽气急,咽喉不利,浊唾涎沫,胸痛发热,或痰中带血,舌红而干,苔少或花剥,脉虚数,为气阴两虚,痰浊泛肺所致,治宜益气养阴,润肺散结,方用麦门冬汤。
王老师认为麦门冬汤中最出彩的对药就是麦冬和半夏。
麦冬滋阴润肺兼清虚火,半夏燥湿化痰兼以散结,两药合用,麦冬使半夏不燥,半夏使麦冬不腻,趋利避弊,相得益彰,可谓千古妙对。
但结合肺癌的现代研究,王老师认为麦门冬汤虽立法精当,用药精炼,但散结之力不足。
因此,在麦门冬汤的基础上自拟了润肺散结汤:人参10g,海浮石30g,麦冬15g,半夏12g,百合12g,生地20g,瓜蒌15g,元参12g,穿山甲10g,鳖甲20g,生牡蛎30g,白英30g,灵芝10g,炙甘草10g。
在临床取得确实效果之后,制成胶囊系统观察。
曾运用润肺散结胶囊合并化疗治疗36例气阴两虚,痰浊泛肺型非小细胞肺癌,另设对照组36例,结果治疗组1年、2年、2年6个月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
证明润肺散结胶囊合并化疗是治疗气阴两虚,痰浊泛肺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
射干麻黄汤证射干麻黄汤证,肺癌早中晚期均可见到,突出表现是咳嗽气急,喉中痰鸣,甚至连续咳喘,痰粘难出,涕泣俱下,胸痛,痰中带血,舌质偏红,苔薄白,脉数。
病因病机为痰粘胸膈,气机不利。
治宜化痰利咽,清肺降气。
王老师认为“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虽短短数语,却抓住了特征。
是一个在肺癌临床相当常见而且取效迅速的方剂。
桂枝汤证的解析及桂枝汤方的拓展应用【摘要】:通过对桂枝汤证解析,整理桂枝汤原方及其加减方在《伤寒》《金匮》中的拓展应用,进一步明确了桂枝汤证和桂枝汤方的应用范围,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疗效。
【关键字】:桂枝汤证,桂枝汤原方,桂枝汤加减方,拓展应用。
桂枝汤证首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中,其中第12条、第13条对其详述。
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证是第一证,桂枝汤方是第一方。
在以后的篇章中,以桂枝汤证衍化的证有很多,以桂枝汤方变化的方也有很多,可以说和柴胡证、柴胡方是并列的两个系统的证、系统的方,而且较柴胡汤证、柴胡汤方更多。
故掌握好桂枝汤证和桂枝汤方是学好用好《伤寒》、《金匮》的一个重要基础。
桂枝汤证在辩证上是表部的一个虚寒证,但其病理却不是表部病的概念可以完整解释清楚的。
桂枝汤证的病机为卫强营弱,营卫不和。
营主里,卫主外,营卫互根互用,营阴不足,卫阳浮强,故表现为表部的虚寒证。
里部营阴不足为根,表部卫阳浮强为外在表现。
外感而患虚寒证的患者往往其三部(表、里、半表半里部)平素虚寒,一旦感受外邪,其三部功能就不同程度被邪所抑制,出现以某部表现突出的虚寒证。
桂枝汤证就是这样形成以表部表现突出而三部都虚寒的一个证。
对于13条历代医家有着不同的观点,其中主要集中了四种观点。
第一,成无己,他是第一个全文注释伤寒论的医家,但无深入理解;第二,方有执,他认为13条只是在揭示病名,在证治法上相同,脉证上有所差别,意义无异殊;第三,吴谦,订正了仲景全书,但没有对其加以解释;第四,柯琴,他认为此证是桂枝汤的本证,应以辨证为主,在临床上只要有此证,便可用此方,不必问其是伤寒中风还是杂病,当今人们凿分风寒,而不知辨证,是不正确的。
后世医家对此也有诸多评议,认为12条是太阳中风,13条是太阳病,其意思是在说明两个不同的证候。
针灸艾灸调理身体免疫力的中药方剂桂枝加芍药加甘草汤针灸艾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在调理身体免疫力方面一直备受关注。
结合中药方剂桂枝加芍药加甘草汤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本文将探讨针灸艾灸配合该方剂的疗效和机制,并分析其对身体免疫力的调理作用。
桂枝加芍药加甘草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古代经典方剂,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即将转入热证的病情,其药性温和,功效独特。
桂枝具有温阳驱寒的作用,芍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甘草则具有调理免疫系统的作用。
这个方剂的组方思路是通过桂枝的辛温气质驱散风寒,通过芍药的活血功效改善血液循环,再通过甘草的调理作用提升免疫力。
在临床应用上,这个方剂主要用于调理身体虚寒、易感冒的患者,增强其免疫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针灸是一种通过在经脉上施针刺激来调理身体的疗法。
它可以通过调整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提高免疫系统的抵抗力。
艾灸则是将艾绒燃烧并使其温热直接作用于穴位或经脉上,以达到温通经络、助阳散寒的目的。
针灸艾灸疗法通过调理身体的气血运行,激活经络,疏通脏腑,调整免疫系统的功能。
在与桂枝加芍药加甘草汤的联合应用中,针灸艾灸可以进一步强化该方剂的效果。
针灸艾灸调理身体免疫力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灸艾灸可以改善气血循环,增加脏腑器官的供氧供血量,提高其功能活性。
艾灸的热熏作用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液循环速度,促进养分和氧气的运输,加强免疫细胞的活性。
其次,针灸艾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
通过刺激穴位,针灸可以改变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分布,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激活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效应。
最后,针灸艾灸还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提高激素水平,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针灸艾灸配合桂枝加芍药加甘草汤的治疗方案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的。
通常情况下,针灸艾灸的疗程会持续几周或几个月,每周进行一到两次的疗程。
通过连续的调理,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义及应用
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中国古代著名方剂之一,是由汉代名医张仲景所创。
该方剂主要成分包括桂枝、芍药、知母和甘草,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在治疗感冒和其他一些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方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祛风散寒:桂枝具有温通阳气的作用,能够祛除寒邪,降低发热和头痛等症状。
芍药味甘苦,有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和关节疼痛等情况。
知母也能祛风解热,适用于感冒失眠等症状。
2. 清热解毒:桂枝芍药知母汤可以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上攻、喉痹口干等症状。
其理论基础是桂枝温阳,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护人体内环境的平衡状态。
同时,芍药能够凉血止血,有防止感染和发炎的作用。
3. 调理气血:桂枝芍药知母汤还具有调理气血的功效,可以增强机体的生命活力,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
芍药成分可以调节女性生理周期,缓解月经不调和痛经等症状。
知母可以清热解毒,护肝明目,适用于肝热目赤和夜盲症状。
桂枝芍药知母汤广泛应用于感冒、头痛、咳嗽、喉痹、痢疾、泄泻等症状的治疗。
尤其适用于体质虚弱、易受感染的人群,具有温和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
同时注意,因为知母汤具有温热的性质,不适合天气炎热和体内阳气旺盛
的人群使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典方剂之一,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和其他疾病,通过祛风散寒、清热解毒、调理气血等方面的作用,帮助人体抵御疾病,促进自我修复和健康发展。
同时,在临床应用前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体质、情况、用药剂量、药物配伍等方面的因素,避免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桂枝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桂枝、大枣、法半夏、生姜、甘草组成。
它是《伤寒论》中记载的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温经发汗、宣通经络、解表化湿的功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1.温经散寒:桂枝汤主要成分桂枝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邪引起的阴寒内盛、阳气不足、寒冷症状明显的疾病。
如感冒、发热、恶寒、肢冷等。
2.发汗解表:桂枝汤能促进体内的汗腺分泌,增加汗液排出,从而起到发汗解表的作用。
适用于风寒感冒、表寒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
3.宣通经络:虽然桂枝汤是较为温和的方剂,但它具有宣通经络的作用,可以改善体内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起到活络通经的作用。
适用于寒邪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四肢冰冷、经络疼痛等症状。
4.化湿化痰:桂枝汤中的甘草和大枣具有化痰湿的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排除湿气和痰液,改善湿气重、痰液凝聚的症状。
适用于痰湿阻滞、胸闷、咳嗽、痰多等症状。
5.舒张血管:桂枝汤中的桂枝和生姜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末梢血液循环不畅,缓解肢体冰冷的情况。
桂枝汤作为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在临床上有较广泛的应用。
主要适用于寒邪外袭引起的病症,表现为发热、恶寒、身体不适、肢体冷等症状。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疾病,可以采用桂枝汤进行治疗:1.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指人体被寒邪侵袭,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鼻塞等症状。
此时可以使用桂枝汤来发汗解表,祛除寒邪,缓解症状。
2.表寒体寒:有些人体质寒冷,容易受寒感冒,或者常年手脚冰凉,舌苔淡白。
这种情况可以使用桂枝汤来温经散寒,改善体内寒冷情况,提高体质抵抗力。
3.经络不通:有些人经络不通畅,经常伴随着四肢冰冷、肌肉酸痛等症状。
此时可服用桂枝汤来宣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末梢循环。
4.湿邪阻滞:湿邪是一种病邪,会引起体内湿气重、痰湿凝聚等症状,如胸闷、咳嗽、痰多等。
桂枝汤具有化湿湿痰的作用,可用于改善湿邪阻滞引起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桂枝汤进行治疗时,应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剂量和服用方法。
『伤寒论』六经经方方证总汇太阳类方证桂枝汤类方1、桂枝汤方证: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者.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3.)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4.)太阳阳明并病,汗多,脉迟表未罢者5.)病下利而脉浮弱或自汗出者6.)霍乱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
归经:太阳证要点: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冬表虚证.2.,桂枝加桂汤方证:桂枝汤方证又见气上冲。
(太阳)3.,桂枝加葛根汤方证:桂枝汤方证见项背强几几者。
(太阳)4.,栝楼桂枝方证:痉挛拘急见桂枝汤证。
(太阳阳明)5.桂枝加黄芪汤方证:桂枝方证更见恶风或出黄汗者(太阳)6.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证:黄汗,汗出恶风而口渴者(太阳)7.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肢体麻木不仁,恶风而脉虚弱者。
(太阳)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证:里饮咳喘见桂枝方证者(太阳太阴)9.桂枝甘草汤方证:心下悸欲得按而无里实者。
(太阳)10.桂枝救逆汤方证:外有表证为桂枝去芍药汤方证兼有痰饮的惊狂者。
(太阳阳明)11.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证:桂枝救逆汤痰饮轻者。
(太阳阳明)12.桂枝龙骨牡蛎汤方证:桂枝汤证兼见津液虚,惊悸不安者。
(太阳阳明)13.桂枝去芍药汤方证:桂枝汤证又见寸脉独浮,胸满者。
(太阳)14.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证:外有桂枝汤证里有寒饮,表虚而咳吐涎沫者。
(太阳太阴)15.小建中汤方证:桂枝汤证又见腹中急痛或心下悸而不呕者。
(太阳太阴)16.当归建中汤方证:小建中汤证又见血虚者(太阳太阴)17.黄芪建中汤方证:里急腹痛,汗出恶风明显者。
(太阳太阴)18.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证:桂枝汤证,身痛明显,胃气虚,脉沉迟者。
(太阳太阴)19.,桂枝人参汤方证:桂枝甘草汤证又见理中汤证者(太阳太阴)20.当归四逆汤方证:手足凉表虚而里虚不甚者。
(太阳太阴)21.当归四逆汤方证加吴茱萸生姜汤证:当归四逆汤证更见心腹痛,呕吐头痛者(太阳太阴)22.,苓桂枣甘汤方证:为外寒内饮呈心下悸,腹痉挛,气上冲者(太阳太阴)23.苓桂术甘汤方证:外寒内饮的头晕目眩,短气,小便不利,气上冲者(太阳太阴)24.,茯苓甘草汤方证: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呕逆者。
金匮方歌括------------------------------清·陈修园1.栝蒌桂枝汤: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2.葛根汤: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3.大承气汤:大黄四两朴半斤,枳五硝三急下云,枳朴先熬黄后入,去滓硝入火微熏。
4.麻黄加术汤: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5.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风湿身疼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6.防己黄芪汤: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术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
喘者再入五钱麻,胃不和兮芍药加,三分分字去声读,七钱五分今不差,寒取细辛气冲桂,俱照三分效可夸。
服后如虫行皮里,腰下如冰取被遮,遮绕腰温得微汗,伊歧密法阐长沙。
7.桂枝附子汤: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大枣方中十二枚,痛难转侧此方探。
8.白术附子汤: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即用前方去桂枝,术加四两有神功。
9.甘草附子汤: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10.白虎人参汤: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11.一物瓜蒂汤:暍病阴阳认要真,热疼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暑,二十甜瓜蒂可珍。
12.百合病总歌:百合病从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13.百合知母汤: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葴,渍去沫涎七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
14.百合滑石代赭汤: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当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堪夸。
15.百合鸡子黄汤: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浑融。
16.百合地黄汤: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17.百合洗方: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流连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众方之祖”桂枝汤一、桂枝本是温散风寒的药,这是不变的,用在杂病上是温散风寒的药,用在伤寒上亦是温散风寒的。
所以麻黄汤中用桂枝,桂枝汤中不用麻黄。
芍药和桂枝合在一起可以和营,桂枝虽然能散风寒,但它不能和营,加芍药可以和营,所以桂枝汤中加芍药。
生姜也可以用,它是温通阳气的,只要是阳气不通都可以使用。
它和甘草是解不开的,甘草是滋补汗源的。
发汗都得有汗源,人吃饭以后发汗这是有汗源,如果中焦虚了,没有汗源了,则发不出汗,虚人即无汗。
用桂枝汤时,不是因人虚得无汗了,而是一定要补助中气以滋汗源。
桂枝汤既能调和营卫,又能发汗散风寒,其整个方意是鼓动春阳之气以散风寒,所谓春风解冻。
这样,里边的阳气充足了,外边的寒气自然就消解了。
所以,桂枝汤就是散风寒的药。
感冒了,用点桂枝汤。
二、阳旦汤和桂枝汤情况不一样。
桂枝汤立方是以桂枝为主,阳旦汤以升阳为主,用附子,如它不加附子,阳气就无源生发,加上附子,就有肾阳了。
小建中汤中亦用桂枝汤,用它加上些饴糖固中,就把发散的性质变成了温中的性质。
再加上些白芍,白芍是舒肝脾的(腹痛加白芍嘛),加上些白芍,肝脾就调和了。
这样把桂枝汤温阳的作用变成温中的作用,不让它往外发了,让它温中,这不就建了中了,所以叫小建中汤。
建中是建中阳之气,而不是补中,和四君子汤不一样,四君子汤是补。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把温充肝阳的药和收敛性的潜阳补肾的药合在一起,叫它返回来补充肾阳。
它补肾阳,和桂、附不一样,只能振发,只能辅助阳气生发,阳气生发出来,肝阳充盛了,肾阳自然充盛。
三、人身上的阴阳循环,就是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反过来,阳气下降,阴气上升又成了阳气了。
现在人们弄不通阴阳升降的道理和作用,认为阴只是阴,阳只是阳,不知道大气的循环就是,冬季阳气亦变成阴的了,夏天阴气也变成阳(热)的了,这就是阴阳升降的作用。
所以,到了夏天地下是凉的,到了冬季地里头是温的,阳气收敛在内了,如阳气发散在外,地里亦就冷了。
讲桂枝汤,不懂阴阳转化的问题,桂枝汤就讲死了。
金匮要略心典卷上《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问曰。
热在上焦者。
因咳为肺痿。
肺痿之病。
从何得之。
师曰。
或从汗出。
或从呕吐。
或从消渴。
小便利数。
或从便难。
又被快药下利。
重亡津液。
故得之。
曰。
寸口脉数。
其人咳。
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
师曰。
为肺痿之病。
若口中辟辟燥。
咳即胸中隐隐痛。
脉反滑数。
此为肺痈。
咳唾脓血。
脉数虚者为肺痿。
数实者为肺痈。
此设为问答。
以辨肺痿、肺痈之异。
热在上焦二句。
见五脏风寒积聚篇。
盖师有是语。
而因之以为问也。
汗出、呕吐、消渴、二便下多。
皆足以亡津液而生燥热。
肺虚且热。
则为痿矣。
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
肺中津液。
为热所迫而上行也。
或云肺既痿而不用。
则饮食游溢之精气。
不能分布诸经。
而但上溢于口。
亦通。
口中辟辟燥者。
魏氏以为肺痈之痰涎脓血。
俱蕴蓄结聚于肺脏之内。
故口中反干燥。
而但辟辟作空响燥咳而已。
然按下肺痈条亦云。
其人咳。
咽燥不渴。
多唾浊沫。
则肺痿肺痈二证多同。
惟胸中痛。
脉滑数。
唾脓血。
则肺痈所独也。
比而论之。
痿者萎也。
如草木之萎而不荣。
为津烁而肺焦也。
痈者壅也。
如土之壅而不通。
为热聚而肺也。
故其脉有虚实不同。
而其数则一也。
问曰。
病咳逆。
脉之。
何以知此为肺痈。
当有脓血。
吐之则死。
其脉何类。
师曰。
寸口脉微而数。
微则为风。
数则为热。
微则汗出。
数则恶寒。
风中于卫。
呼气不入。
热过于营。
吸而不出。
风伤皮毛。
热伤血脉。
风舍于肺。
其人则咳。
口干喘满。
咽燥不渴。
多唾浊沫。
时时振寒。
热之所过。
血为之凝滞。
蓄结痈脓。
吐如米粥。
始萌可救。
脓成则死。
此原肺痈之由。
为风热蓄结不解也。
凡言风脉多浮或缓。
此云微者。
风入营而增热。
故脉不浮而反微。
且与数俱见也。
微则汗出者。
气伤于热也。
数则恶寒者。
阴反在外也。
呼气不入者。
气得风而浮。
利出而艰入也。
吸而不出者。
血得热而壅。
气亦为之不伸也。
肺热而壅。
故口干而喘满。
热在血中。
故咽燥而不渴。
且肺被热迫。
而反从热化。
为多唾浊沫。
热盛于里。
而外反无气。
为时时振寒。
桂枝汤的药物组成功能主治1. 简介桂枝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桂枝、芍药、甘草和生姜等药物组成。
这个药物组合具有多种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
以下是桂枝汤的药物组成功能主治的详细介绍。
2. 桂枝•功能:桂枝有温阳散寒、宣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主治: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寒热不适,肢体冰冷,心慌气短等症状。
3. 芍药•功能:芍药有活血止痛、调经止痛的作用。
•主治:用于治疗经痛、头痛、胃痛等症状。
4. 甘草•功能:甘草有和中调和的作用,可平衡药物的性味。
•主治:用于治疗中药方剂的配伍,增加方剂的药效。
5. 生姜•功能:生姜有温中散寒、解毒止痛的作用。
•主治: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寒腹痛等症状。
6. 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温阳祛寒:桂枝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缓解寒性感冒引起的寒热不适。
•活血化瘀:桂枝和芍药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经痛、头痛等症状。
•调经止痛:芍药能够调理月经,缓解经痛,并且与桂枝的组合可以增加药物的功效。
•平衡药物性味:甘草能够调和中药方剂的性味,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7. 使用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制作桂枝汤:1.将桂枝、芍药、甘草和生姜放入锅中。
2.加入适量的水。
3.将锅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
4.煮好后,滤掉药渣,取出药液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过敏体质患者慎用本药物组合。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本药物组合。
•在使用本药物组合时,遵循医生的指导,不宜过量使用。
8. 总结桂枝汤的药物组合具有温阳散寒、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
使用桂枝汤时,需要按照医嘱进行正确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过量。
在使用中如果出现不适,请及时就医。
桂枝汤的功能主治简介桂枝汤是一种古老而经典的中药方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独特的药理作用。
桂枝汤是《内经》中记载的六经变证适应用汇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等疾病的治疗,被誉为中医的“圣药”。
功能主治桂枝汤具有以下功能和主治:1.解表发汗:桂枝汤具有辛温发散的药性,能够促进阳气运行,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等外感寒邪引起的疾病。
2.行瘀通络:桂枝汤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畅引起的症状,适用于风湿痹痛、胸痹心痛等疾病。
3.缓解气喘:桂枝汤具有温肺通气的功效,可以扩张支气管,缓解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4.舒肝理气:桂枝汤可以疏肝理气,舒缓情绪、缓解压力,适用于情绪不稳、烦躁易怒等症状。
5.温经散寒:桂枝汤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调理子宫寒冷引起的症状,适用于经期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
适应症桂枝汤适用于以下病症:•风寒感冒:桂枝汤可以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等症状。
•肩颈痛:桂枝汤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肩颈痛、风湿痹痛等病症。
•气喘咳嗽:桂枝汤可以温肺通气,适用于气喘、咳嗽等病症。
•情绪不稳:桂枝汤可以舒肝理气,适用于情绪不稳、烦躁易怒等症状。
•经期不调:桂枝汤可以温经散寒,适用于经期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
用法用量桂枝汤的用法用量如下:•内服:每次15-30g,煎服。
•适量加入水中煎煮,煮沸10-15分钟即可。
注意事项桂枝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2.孩童、年老体虚者慎用。
3.忌与酒类同服。
4.忌与辛辣刺激性食物同食。
总结桂枝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其功能主治涵盖了解表发汗、行瘀通络、缓解气喘、舒肝理气、温经散寒等多个方面。
适用于风寒感冒、肩颈痛、气喘咳嗽、情绪不稳、经期不调等病症。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掌握用法用量,同时需要注意禁忌和注意事项。
第 1 页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处方】
桂枝 生姜各9克 甘草6克 皂荚1挺大枣12枚
【制法】
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
治肺痈,吐涎沫,初起有表邪者。
【用法用量】
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服。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
【别名】
桂枝皂荚汤
第 2 页
【处方】
桂枝3两,生姜3两,甘草2两,皂荚1挺,大枣12枚。
【功能主治】
肺痿吐涎沫不止。
【用法用量】
桂枝皂荚汤(《赤水玄珠》卷七)。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桂枝汤和营卫药,《千金》去芍药之酸收;参入
皂荚1味,即《金匮》皂荚丸,不用蜜丸,而入汤液,然不若用
汤送丸,不使皂荚之味棘喉,尤为得宜。此唯肥盛多湿浊垢支塞
肺胃者,方为合剂;若瘦人津液素槁,虽有痰血,亦难胜皂荚之
荡涤也。
【摘录】
《千金》卷十七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对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不过要注意的是,对那些不知道该不该选择它的人,要根据医生
第 3 页
建议进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