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4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7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迹”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采”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板书:古诗二首。
2.教学“首”。
(1)量词,一首歌,一首诗等。
(2)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画出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来到池边,看见发生在荷花池里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
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
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
(揭示诗题)4.板书课题:池上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宝宝,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首”为翘舌音,“踪”为平舌音、后鼻音,“萍”为后鼻音)(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
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三笔是长横,第四笔是短撇。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通用10篇)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诗意,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一)板题导入1、揭示并解释题目《登鹳雀楼》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大声读两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做到不错读,不漏读。
(一)个人自学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班内质疑(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课件出示:多音字三、质疑拓展,讨论总结(一)自学自测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指导:(1)理解诗句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①出示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消失”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蟠龙镇韩村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年级五年级课题古诗二首备课教师海丽娜备课日期10、16学习目标1、独立认字学词,并能做到正确书写、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体会诗歌抒发的感情,尝试品味诗歌的韵味。
3、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积累与“水”有关的古诗。
学习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
2、引导学生由景物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渗透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来表达道理的写作手法。
3、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预习检测5分1、说说两位诗人的生平事迹。
2、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做上自己喜欢的标记。
潋(liàn liǎn)滟便(pián biàn)宜分(fēn fân)量雨亦(yì jì)奇3、我能分辨得清。
试()宜()似()亦()轼()谊()拟()迹()教师指导,小组长组织完成后,引导展示。
研读探究20分我能自主探究并与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探究点一:品读第一首:“得同行”,同行指谁?“惜别”体现了什么?从中体会诗人的感情是什么?探究点二:品读第二首: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晴方好”“雨亦奇”写出了什么。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在相关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2、教师巡视指导,关探究点三:作者看到西湖美景的心情如何。
把什么比作成了什么?【展示交流】我愿意把我的探究结果展示交流,在展示时,我能做到声音宏亮、表达准确、把内容说清楚;别的同学展示时,我会认真倾听,并能补充和质疑。
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
3、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
拓展训练10分1、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体会。
2、比较两首诗的不同风格,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古诗二首》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 熟悉古诗的韵律和格律;
3. 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预习内容
1. 阅读并背诵《古诗二首》;
2. 了解《古诗二首》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3. 熟悉《古诗二首》的韵律和格律;
4. 思考《古诗二首》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室内容
1. 课文朗读;
2. 分组讨论《古诗二首》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古诗二首》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朗诵《古诗二首》;
5. 写作《古诗二首》的鉴赏感悟。
四、课后作业
1. 继续背诵《古诗二首》;
2. 撰写《古诗二首》的鉴赏文章;
3. 收集其他古诗名篇,进行比较分析;
4. 定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
五、评判方式
1. 教室表现评分;
2. 作业完成情况评分;
3. 朗诵比赛成绩评分;
4. 文学素养提升评分。
廿里堡学校高效课堂小学语文学案班级五年级姓名张志玲日期设计审核【自研课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和默写。
2.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3.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检测:同位对学,小组讨论,互相检查,小组展示;最后十分钟全班展示。
(10分钟)自读自悟:朗读《古诗二首》完成下列任务。
资料准备:了解作者简介自主积累:理解古诗,背诵古诗自我感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展示课导学】(时段:一课时)·学习主题..(1分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理解背诵古诗。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反思总结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内容:1.自由读古诗,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3.再读古诗,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诗句的节奏。
4.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学法:·读准字音,认准字形·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
自读不少于三遍预时:4分钟1、两人小对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利用工具书解决。
对子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问题。
相互检测朗读情况预时2分钟2、四人互助组小组长主持组内讨论交流。
内容:交流自读批注的结果,说说学习中的收获。
进行“你问我答”:说说学习中的困惑,请小组成员解决。
预时3分钟3、十人共同体①交流: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交流。
②预设:明确各组的展示任务。
③预演: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方案,优化展示形式,分派展示任务,进行组内展示预演。
预时9分钟表现单元一:我会学建议:1、同学们读课文时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句子可以查生字表或者查字典,还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多读几遍。
古诗二首导学案一,导入:早春二月,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我们一起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里的春天吧!板书:村居知作者:高鼎,清代诗人。
字象一(今浙江省杭州人)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风光。
解诗意:村居:在农村居住。
拂堤杨柳:拂的意思是轻轻地擦,扫。
这里只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春烟:春天的水泽,草木蒸发出的雾气。
散学:放学。
纸鸢: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两句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小草,黄莺,拂堤,杨柳,春烟等自然景物。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过地面。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句的意思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他们一个个借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这两句诗表现出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衬托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三,品读古诗,想象意境:导言:春天的山村景色多么迷人,春天的山村孩子多么快乐,诗人高鼎通过描绘山村的美景和儿童的快乐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喜欢春天吗?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喜爱,有感情的读一读古诗吧!各小组展示有感情读古诗!四,感悟诗意,谈感受。
一,导入:同学们在唐朝众多的诗人当中,有一位特别聪明,而且富有传奇色彩的诗人,你们想认识他吗?今天就让我们坐上时光穿梭机一起穿越到唐朝,去认识一下这位诗人好吗?他的名字叫“胡令能”!板书。
他原本是一个加工镜子和铁器的工匠,有一天在睡觉的时候他梦见一个神仙把她的肚子花开放了,本书在里面,醒了以后他就变得很会作诗了,中咱们今天要学这首小儿垂钓是最有名的。
板书:小儿垂钓二,看图感知:1这个小孩是什么样的?这个孩子小小年纪长着一头蓬乱的头发,眼睛大大的十分可爱2他正坐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他正坐在河边认真的学钓鱼3请你再仔细观察小孩的表情,她瞪着大眼睛,望着身后一脸的紧张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有一个过路人向她问路,她害怕鱼儿被吓跑,连忙拼命的摆手不让人靠近,也不回答路人的问话那个样子真是太可爱了!是的,胡令能能看到这个情景,便吟出古诗――小儿垂钓现在请各组展示解诗意:蓬头:指头发很乱稚子:指小孩儿垂纶:就是钓鱼侧坐:侧着身子坐着莓苔:长在河边的一种植物诗的意思:一个头发很乱的孩子在河边学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煤台上,绿草掩映着她的身子,忽然一个过路的人向他问路远远的连忙摆手,害怕鱼儿受到惊吓于是不让人靠近,也不回答路人的问话。
2. 珍惜《古诗二首》《我们上路了》【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二首》。
2、理解诗的內容,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朋友、师生的真挚的情谊。
【重点】理解诗的內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朋友、师生的真挚的情谊。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通读全文,学会圈点钩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借助工具书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书上圈画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
【知识链接】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预习案一、预习自学1、生字组词-------------------------------------------------------------------------------------------------------------------------------2、反义词伟大--- 团结--- 斗争--- 杰出---3、辨字组词溃()赠()跪()蛮()馈()憎()诡()峦()4、解释加点的字,并说出诗句的含义。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古诗二首》。
------------------------------------------------------------------------------------------------------------------------------------------------------------------------------------------------------------------------------------------------------------------------------------------------6.《别董大》表达了诗人的感情;《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语文六年级下北师大版3《古诗二首》导学案(第二课时)总课时两课时分课时第二课时课型自学展示导学环节课堂流程时间控制任务驱动,问题导学学法指导当堂反思学习目标学啥学生知道2分钟学习《送元二使安西》1.我能理解“使,浥,更,故人”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3.我能理解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可多读两遍,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温故知新2分钟我已能背《别董大》这首送别诗。
我来说说诗人高适为什么写这首诗。
诵读出情感。
阅读有法5分钟1.我通过查工具书,明白这些词的意思:使、浥、更、故人2.我能读这首古诗,并能注意节奏停顿。
3.我能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并做好批注。
研读共品5分钟1.自由朗读古诗,理解各句意思。
2.交流:诗人送友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对照注释,同桌交流。
交流感知互助释疑探究出招2分钟“春雨”、“新柳”有什么涵义?查询资料理解意象。
展示交流小组展示5分钟1.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有感情朗读诗歌。
组内相互评价指正。
班级展示6分钟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意。
2.我对诗歌情感的体会理解。
3.向全班展示背诵的结果。
可先写出发言提纲。
点拨升华反馈矫正释疑解惑总结提高3分钟诗歌以景衬情,表达了诗人王维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
情景结合,总体感受。
18.《古诗二首》导学案一、新课导入(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仙李白的一首古诗《夜宿山寺》和一首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敕勒歌》。
2.板书课题:《夜宿山寺》和《敕勒歌》。
3.播放“动漫微课”,初步了解北朝民歌形式。
4.齐读课题。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1.借助课文插图或图片,通过多种方式识字。
2.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理解古诗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想象,感知古诗中的意境。
三、字词运用(一)读拼音,写词语。
wēi hài yīn tiān tián yě(危害)(阴天)(田野)(二)比一比,再组词。
京(北京)以(以后)惊(惊喜)似(相似)仓(仓鼠)芒(芒果)苍(苍茫)茫(白茫茫)四、示范朗读(全文配音朗读)五、初读感知(一)感知词语,认读字词。
出示古诗二首(生字标红)。
1.问题引领:(1)你能借助拼音读准古诗吗?(2)怎样才能记住本课的生字呢?2.学习提示:(1)随文认读,读准字音①学生听、读标红了生字的古诗。
②指名朗读古诗,同学互评。
(暂不管节奏,只要求读准字音。
)(2)归类认读生字词①朗读题目,认识“宿、寺”A.出示“夜宿山寺”:谁能根据拼音读读诗题?(注意平舌音)。
B.扩词:谁能帮它们找到词语朋友?②字理识字,认读“危”:欣赏“危”的小篆字体,说说像什么。
(危:本义是人在山巅或高崖。
诗中的“危楼”,即“高楼”。
)③凭借经验,认读“恐、惊”A.你认识哪个字?请领着大家读一读。
B.扩词:谁能用它们组词?C.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两个字?④看图想象,认读“苍、茫、庐、笼、盖”A 认识“苍、茫”:出示《敕勒歌》课文插图:谁能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天苍苍,野茫茫”结合图片想象天空之苍茫辽阔,原野的碧绿无垠。
“苍、茫”都是上下结构,有相同偏旁。
)B 认识“庐、笼、盖”:出示“蒙古包”图片:说说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