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部编版古诗二首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阅读古诗,从中体会传统文化孕育的爱国主义情感。
语言运用:会认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思维能力: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
审美创造: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学检测】一、拼一拼,写一写。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填序号)1.白日依山尽.( ) ①消失。
②极点。
2.欲穷.千里目( ) ①贫穷。
②尽,极。
3.疑.是银河落九天( ) ①疑问。
②好像。
三、仿照例子写词语。
例:穷尽→(山)穷(水)尽烟云----烟( )云( )层叠----层( )叠( )山川----( )山( )川四、《望庐山瀑布》——想画面。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诗有《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诗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3.填诗句,想画面。
诗句:飞流_____________________,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到的画面: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以为是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倾泻下来。
【参考答案】一、依山楼照明火炉烟二、1.① 2.② 3.②三、消散林翠名大四、1.唐李白静夜思2.A C3.直下三千尺银河落九天银河天上。
8.古诗二首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
《古诗二首》蕴含了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由此,本导学案重点在于在朗读中,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二首古诗,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2.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
3.在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4.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习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古诗;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图片话题,导入新课。
(用时:5分钟)1.提问: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有: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
同学们会背关于它们的古诗吗?2.播放幻灯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简介鹳雀楼。
1.思考问题,回忆学过的古诗内容,回答提问。
2.听老师讲解,了解鹳雀楼。
1.填空。
(1)王之涣是代诗人。
(2)鹳雀楼旧址在省。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用时:15分钟)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断句,并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有不懂的字词可以提问,老师在幻灯片中标出。
4.小组讨论,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1.认读生字词。
2.自由读古诗,自主尝试解释诗句意思。
3.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达成共识。
全班交流、展示结果。
2.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楼(lóu nóu)依(yì yī)尽(jìn jìnɡ)欲(yǜ yù)并与大家交流讨论结果。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导学案设计 2019秋季
教学反思:(1)让学生学会运用图文文对照的方式进行古诗自主学习,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来辅助对诗歌内容的感知,降低了他们的理解坡度,也增强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强化了对想象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读中想象的形式进行古诗的深入学习,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了对古诗意境的感知,提升了感悟、理解诗歌大意的能力。
不足之处:
但由于时间问题,没能进一步让学生对其他描写春天的诗歌进行拓展延伸学习,因而没能让他们进行更多同类型诗歌的拓展与丰富,多少显得有些遗憾。
改进措施:
古诗教学应把字词随文学习,学生理解的词不在重复解释。
节省时间来拓展其他同类型的古诗。
18.古诗二首 导学案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第一学段的学生诵读浅近的古诗,展设 计 说 明学前准 备 课时安 排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本导学案重点在于在反复诵读中,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在朗读中 想象,在朗读中感悟,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理解诗的意境。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二首古诗,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学习目 标 学习重 点 学前准 备 教学环 导案 节 一、背诵 古诗。
(用时:5 分钟) 1.背诵《静夜思》 , 介绍诗人李白。
2.导入新课,板书 课题,讲解题目的含 1.背诵古诗, 了解 李白。
1.填空。
李白是代诗人,我 学案 达标检测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古诗,了解诗人李白。
(学生)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夜宿山寺》 。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2.了解“宿”字的 们学过他的作品 意思。
《 》1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古诗二首 导学案义。
《》 (至少两首) ,他又被称为 “ ” 。
1.教师范读,学生 注意听生字的读音。
二、读通 古诗,认 1. 仔 细 听 老 师 范 (2.给字注音。
宿( ) 危( ( ) 恐( ( ) ) 惊 ) 辰 ) 寺2. 学 生 借 助 拼 音 读。
自由朗读古诗,圈出诗 2.自由读古诗, 圈识 生 字 。
中的生字,努力做到正 出生字。
( 用 时 : 确、流利。
10 分钟) 3.朗读古诗、词3.指名读词语、古 语。
诗,在读中学习生字。
1.再读古诗,思考 问题:你从哪句话看出 山寺很高?作者站在 1. 老 师 指 导 理 解 诗句意思。
2.再读古诗, 思考 问题。
3.结合诗句, 发挥 想象,体会作者的感 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的画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古诗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活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题: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两首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的画面。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部分生字词的理解;(2)古诗中画面的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的古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古诗;(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朗读古诗(1)学生自读两首古诗,注意字音、节奏;(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3)指名读,检查学生朗读情况;(4)全班齐读。
3. 理解诗意(1)学生自读两首古诗,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2)教师讲解古诗中的生字词;(3)学生复述诗意,教师点评。
4. 描述画面(1)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的画面;(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描绘画面。
5. 小组合作(1)学生分小组,讨论两首古诗的异同;(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总结两首古诗的特点。
6.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教师点评,强调重点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二首》2. 两首古诗的题目、作者、背景简介3. 古诗中的生字词及词义4. 两首古诗的异同点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两首古诗;2. 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的画面;3. 搜集其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课题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型新授课执教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登鹳雀楼》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1、背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了解古诗大意,培养热爱文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
(师生)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师)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学生)教学过程教师复备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之涣。
2.介绍王之涣3.诵读汇报(1)(出示《登鹳雀楼》课件)集体齐读《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
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2.游戏活动(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
(富有感情的朗读)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白为入声,故仄)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一为入声,故仄)(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替、换。
(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三、指导书写1.展示本古诗书写生字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主要教学内容为《古诗二首》。
具体内容包括《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进而引出本课内容。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诗句:教师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 学习生字词:通过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诗句的意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另一首古诗的意境。
7. 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二首》2. 内容:《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并背诵《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2)用生字词造句。
(3)分析两首古诗的意境。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见教学过程第6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的朗读、背诵掌握较好,但在理解诗句意境方面还有待提高。
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景的。
第一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整首诗字里行间不同于传统送别诗中的离别凄婉之情,反而显现出欢快、明朗的基调。
全诗意境优美,诗中有景,景中寄情,情之所至,至情至性。
第二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首诗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
诗中的景物,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景象。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
能正确书写“湖、莲”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3.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比较两首古诗异同,体会诗人情感。
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你能列举出一些你熟悉的诗人的名字吗?指名回答、相机点评。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古诗二首。
(板书课题)这两首诗都是描写自然美景的,语言浅显明白,清新自然,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简介作者课件出示,介绍诗人,请一位同学帮忙向大家介绍一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mào)、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他一生作诗20000多首,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二、整体感知1.理解诗题。
课件出示诗题。
(1)请看诗题,来,读一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指名读,齐读。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时间:晓,早上。
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净慈寺的大雄宝殿有济祖殿,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济公像。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古诗二首》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晓、慈”等 7 个生字,会写“莲、荷”等 4 个生字。
2.能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的画面,体会“无穷碧”“别样红”的意境。
【学习准备】
一名家长陪伴,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
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导入:预学导入,激趣复现→理解诗题,初步感知→初读古诗,感知诗意→品析诗句,体味情感→背诵古诗,指导书写→阅读拓展。
【作业设计】
课下你们可以从下面四项中选一选,自己再继续学习一下。
1.背一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画一画——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配图
3.看一看——《经典咏流传》
4.读一读——《唐诗宋词三百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绝、鹏、鸣、含、岭、泊”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绝、含、岭、吴”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够根据诗句中关键词想象画面。
【学习准备】
一名家长陪伴,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
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导入:揭示课题,了解作者→初读古诗,识记生字→图文结合,想象画面→借助插图,突破难点→比较字形,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
课下你们可以从下面四项中选一选,自己再继续学习一下。
1.背一背——《绝句》
2.画一画——给《绝句》配图
3.看一看——《经典咏流传》
4.读一读——《唐诗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