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炎症及其防治
- 格式:pptx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41
一、丙肝注意事项:•丙肝的注意事项是许多丙肝患者及其家属十分关注的话题,了解丙肝的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治疗。
下面长沙方泰肝病医院王天民主任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
一般,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饮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不能喝酒,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能吃油腻的食物,不能吃加工过的食物,不能吃发霉变质的食物,不能吃腌制的食物等。
•2、运动:适当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比如打太极、骑自行车、散步、慢跑等,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这也是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之一。
3、治疗:丙肝患者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切勿轻信广告,偏方,私自用药,以免用药不当,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病情加剧恶化。
这是最重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
4、心态:丙肝的注意事项还包括丙肝患者一定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对于病情的恢复也是有帮助的。
•最后,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旦患上丙肝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丙肝是大家生活中常听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的危害性是比较大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加上这种疾病的病发率比较高,很多朋友们都受到了伤害,现在都想要赶紧治愈疾病,但是不知道治疗丙肝期间的注意事项是什么,针对于这个问题,下面就听听专家的介绍吧。
1、饮食上,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调节饮食,进行辅助丙肝的治疗。
吃合适的食物,防止加重肝脏的负担,为肝脏恢复提供有利的帮助。
专家建议,丙肝患者应该注意禁食辛辣、刺激性强和油腻的东西,要尽量选择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有利于消化的食物。
2、治疗期间,接受针对性治疗。
由于丙肝具有一定的潜伏期,而且在这期间很容易发生变异,患者在治疗时,应该接受针对性的治疗。
这样可以减少并发症对患者身体的危害,避免错过最佳的丙肝治疗时机。
另外,在选择医院的时候,要尽量选择权威、专业的医院。
这将对患者的心理上也会有所帮助。
⼄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防治进展综述⼄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防治摘要:近年来,⼄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个严重的公共卫⽣问题,我国尤为突出。
近年来,⼄肝在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排序中⼀直位居前三位,每年报告⼄肝患者百万⼈左右。
⾯对⼄肝病毒感染蔓延的局⾯,各国进⾏了⼤量研究以求从根源治疗⼄肝。
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类依旧未找到有效治疗慢性⼄肝的⽅法。
⼄肝防治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要⾯临的重要任务,因此,探寻⼄肝活动的规律特点、把握⼄肝防治的宏观态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通过综述的⽅式对⼄肝的感染以及防治⽅⾯进⾏了分析。
关键词:⼄肝病毒;流⾏病学;⼄肝表⾯标志物;⼄肝疫苗⼄型肝炎是危害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呈世界流⾏趋势。
慢性⼄型肝炎是我国当前流⾏最为⼴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传染病之⼀。
我国现有9000万慢性⼄肝病毒感染者,其中约2800万为慢性⼄肝患者。
每年有90万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约30万患者发展为原发性肝癌[1]。
⼄肝的流⾏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给国家的卫⽣系统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同时给患者的⼼理和家庭带来了负⾯影响,造成了⽣活质量下降。
因此,解决⼄肝防治的难题,成为社会的当务之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各个国家对⼄肝的防⽌研究⼒度加⼤。
进⼊免疫时代以来,免疫预防控制⼄肝在世界各国均取得明显的成效。
1 ⼄肝病毒感染1.1 ⼄肝病毒简介及其基因型分布⼄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简称⼄肝病毒,是⼀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是引起⼄型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的病原体,其基因组为闭合环状双链DNA,⼤⼩约为3.2kb,在负链DNA核⽢酸序列为模板转录的RNA 上含有四个ORF,分别称为S、C、P、X区[2]。
⼄型肝炎是⾎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
1988年OKAMOTO[3]⾸先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差异≥8%的标准将其分为A、B、C、D4种基因型,随后⼜根据这⼀标准将HBV基因型增加到8种(即A~H),每个基因型⼜可分为不同亚型,且存在基因型之间的重组现象。
保肝药物分类与作用总结肝脏炎症是指肝脏因病毒、药物、酒精或代谢异常等损伤引起的炎症改变,几乎见于各种肝病。
抗炎保肝药是指具有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或)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作用的药物。
1、抗炎类药物(1)代表药物: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甘草酸二链肠溶胶囊。
(2)甘草酸类制剂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而无抑制免疫功能的不良反应,可改善肝功能。
(3)作用机制:针对炎症通路,广泛抑制各种病因介导的相关炎症反应,减轻肝脏的病理损害,改善受损的肝细胞功能。
可抑制由炎症刺激诱导的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PLA2/AA),核因子kB(NF-kB)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蛋白T(MAPK/APT)关键炎性反应信号在起始阶段的代谢水平,抑制三条炎症通路相关炎性反应信号的活性,下调炎症通路上游相关促炎性细胞因子,包括TNFa、IL-8、ILT8、IL-6、相关趋化因子以及环加氧酶(COX)的表达,阻断炎症通路下游,包括一氧化氮(N0)、前列腺素(PG)和活性氧(ROS)的生成。
具有刺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诱生IFN-Y并增强NK细胞活性,从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还兼具抗过敏、抑制钙离子内流等作用。
(4)临床应用:改善各类肝炎所致的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等生化异常,明显减轻肝脏病理损害,改善受损的肝细胞功能,对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均有较好作用;治疗病毒性肝炎时可与抗病毒制剂联用;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也可与免疫抑制药物联用,适用于部分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2、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1)代表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
(2)作用特点:多元不饱和磷脂胆碱是肝细胞膜的天然成分,可进入肝细胞,并以完整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增加膜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流动性,使受损肝功能和酶活性恢复正常,调节肝脏的能量代谢,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并将中性脂肪和胆固醇转化成容易代谢的形式。
还具有减少氧应激与脂质过氧化,抑制肝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反应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防治肝纤维化等功能,从多个方面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
肝脏疾病的防治策略——保护你的排毒工厂一、全球肝脏健康的现状与挑战在全球范围内,肝脏健康的议题日益凸显,因其作为人体的核心解毒器官,其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活品质与全面健康。
肝脏疾病带来的影响深远,不仅对患者个体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构成了重大的公共卫生负担。
1.1 全球肝脏疾病的广泛影响肝脏疾病的种类繁多,包括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等,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广泛健康困扰。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感染者估计高达3.25亿每年因此导致约140万人失去生命。
随着全球肥胖率的攀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病率也在急剧增长,成为了一个日益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
特别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癌,是全球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1.2 个体与社会层面的肝脏疾病影响在个人层面上,肝脏疾病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并发症,如肝功能衰竭、肝硬化乃至肝癌,这些疾病通常需要长期医疗照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早退或丧失工作能力。
心理上,患者可能会遭受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并影响社交活动。
从社会角度看,高发的肝脏疾病和死亡率给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了沉重压力。
治疗和管理肝脏疾病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包括药物、手术及长期康复护理。
同时,由于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产力下降,肝脏疾病也对国家经济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因此,全球公共卫生政策已将预防和控制肝脏疾病列为关键目标,以减轻疾病负担,提升全球公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二、肝脏功能深度剖析肝脏,作为人体内体积最大且功能最为复杂的实质性器官,其在众多生理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1 精妙的解毒机制肝脏拥有卓越的解毒能力,能有效转化并消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包括药物残留、酒精以及各种毒素。
这一过程得益于肝细胞内精密的酶系统,它们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害或毒性较低的形式,随后通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从而维护体内环境的和谐稳定。
2.2 生命之源:蛋白质合成肝脏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工场,负责生产多种关键的血浆蛋白,如白蛋白和凝血因子。
2024慢性肝病中医药防治要点(附图表)慢性肝病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持续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是慢性肝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肝脏是铁代谢的重要场所,当铁代谢异常造成机体损害时,肝脏是主要受损靶器官。
肝脏会影响铜代谢,而人体内铜含量也会影响肝脏疾病的发展。
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锌水平通常会降低,而锌缺乏会导致肝脂肪变性和肝性脑病等。
镁缺乏可引起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加剧慢性肝病,补充镁可延缓肝脏疾病的进展。
钙离子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在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金属离子代谢对于防治慢性肝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总结金属离子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以及通过影响金属离子代谢来治疗慢性肝病的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以期为慢性肝病的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新视野。
1金属离子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1.1 铁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肝脏在铁的吸收、转运和储存中具有重要作用。
“铁调素-铁转运蛋白轴”调控系统性铁平衡。
铁离子可以通过诱导脂质过氧化反应、下调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表达及上调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来促进肝细胞凋亡。
在慢性HCV感染中,HCV核心蛋白可通过线粒体损伤和钙离子转移等产生活性氧(ROS)从而导致铁过载,与此同时,铁调素在HCV中的表达水平降低。
铁离子代谢失调和肝窦内皮细胞去分化协同加剧肝纤维化。
铁过载可以通过加剧肝细胞线粒体和微粒体膜的过氧化损伤导致肝细胞死亡而引起肝硬化。
铁过载可通过催化ROS的产生,引起DNA 损伤、脂质过氧化和蛋白质变性而产生致癌效应。
此外,铁离子还可以通过调控缺氧诱导因子α(HIF-α)的表达来促进肝细胞癌转移。
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铁负荷可通过促进游离脂肪酸向肝脏运输、内源性脂肪酸合成和抑制脂肪酸β-氧化来加重脂质代谢障碍,从而导致肝脏在NAFLD中的脂质积聚和氧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