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元明清时期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12
元明清的宗教建筑:㈠山西芮城永乐宫:原永济县永乐宫,元中统三年(1262)建,道教建筑;因建黄河水库,于1959年迁入芮城,保存完好;沿综向中轴线排列着宫门、无极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邱祖殿(已毁)。
【三清殿】面阔七间34m,深四间21M,单檐庑殿;平面减柱,仅余中央三间中柱和后金柱。
檐柱有升起及侧脚,檐口与正脊呈曲线;前五间及后明间开门,余皆墙。
斗栱六铺作,单抄双下假昂;补间铺作尽间一赞,余皆二赞,双重月台,踏步二侧仍有象眼作法。
【象眼】为三角形凹槽层层雕进,每层深2寸;边宽:外层5寸,中层4.5寸,内层4寸;逐层递减半寸。
三清,纯阳,重阳,三殿壁画为国宝,总面积达1000M2。
㈡.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红山之颠,始建于7世纪,现存建筑是1645年(清、顺治)重建,营造50年;先建白宫,后建红宫;总面积13万KM2。
山高200多米,外13层,内9层,有4层盲窗。
红宫为大经堂与灵塔大殿;白宫为达赖的寝宫、会客、餐厅、办公、库、经堂;宫前6公顷平地为:印经院,机构、守卫、监狱,围以石墙,石门。
主体高耸,立于山峰,艺术处理高超。
(教科书108页图4-11、4-12)藏工砌墙,不立杆,不拉线,平直,收分准。
㈢.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元至元八(1271)年建,高53m,白色;尼伯尔工匠阿尼哥作品,方形折角平面(“亞”字形),台基上二层须弥座,复莲,复钵塔身,其上又一小须弥座置塔脖子(十三天、相轮),承托着直径9.9M、上覆四十块放射形铜板瓦的华盖;华盖周边悬挂三十六个铜质透雕流苏和风铃;华盖顶上紫铜小塔形的塔刹,高近五米,重达四吨;建塔时装满经卷和文物,几百年保藏良好。
㈣.金刚宝座塔北京大正觉寺(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寺内殿宇本世纪初已毁。
最早的一座,建于明成化九 (1473) 年,仿印度佛陀迦耶精舍建造,宝座方形,内部砖砌,外为石造;前后辟券门,内有石梯可达宝座顶部;上建五塔,大塔居中小塔占据四角;和一方室园顶琉璃亭。
明清时期的建筑及其特色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建筑艺术的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的建筑不仅在外观上呈现出了华美雅致的风格,更在建筑技术、工艺、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本文将介绍明清时期建筑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
一、建筑特点明清时期的建筑在外观上显得格外华美、繁复、细致,给人以华贵、大气、稳重之感。
而在内部,以多用木材结构为主,富丽典雅的木雕、石雕、铜雕、壁画等装饰令人惊叹。
同时,明清时期建筑注重功能性,在不断追求建筑艺术美的同时,更实现各自的功能需求。
1. 建筑结构:明清时期建筑多采用多悬式、多柱式、多翼式的结构形式,使得建筑整体坚固,同时内部空间大而开阔。
建筑的屋脊、斗拱、雕栏、门框、窗户等处都使用了精美的雕刻工艺,增加了建筑的视觉美感。
2. 建筑装饰:明清时期建筑装饰繁多,以众多的木雕工艺和石雕工艺为主。
在墙门、厅堂、天花板等位置处都可以看到各种造型和主题的雕刻,堪称精雕细刻之作。
3. 建筑材料:江南民居以木材为主要建材,北方建筑则更多地使用了砖、石等材料来加固建筑结构。
在瓦片颜色上,明清时期使用更为丰富多彩的琉璃瓦,并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和花纹,使整个建筑色彩鲜艳。
4. 建筑布局:明清时期建筑布局大多以中轴线为主,由一个中心大堂排列出门厅、中厅和侧厅,主体建筑坐朝园林,布局分明。
而宫殿、庙宇、陵墓等则多以环抱式、对称式、廊式为主要布局。
二、代表性建筑1. 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家宫殿的总称,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延续至清朝嘉庆年间,共计建筑9700余间。
故宫宫殿建筑精美绝伦,布局合理、秩序井然,其装饰的密度和繁复程度、色彩的浓艳和华丽程度、雕刻、彩绘等技艺的高超程度均为中国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一。
2. 颐和园: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园内以湖泊、山岳、楼阁、廊亭、花木、彩塑等景观为主体,构成了一个博采众长、精妙绝伦的大型园林景观。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文学与文化传承引言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有显著发展,而且在文化领域也有着独特的贡献。
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元明清时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元明清时期建筑文学以及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在元明清三个朝代中,建筑风格逐渐演进和发展。
针对每个朝代,我们将详细介绍其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元代建筑风格•简洁大气:元代建筑追求简洁之美,注重整体造型。
•宫殿式样:皇家建筑呈现出华丽壮观、雄伟庄重的特点。
•水乡特色:苏州等地水乡地区充满了独特而美丽的水乡建筑。
明代建筑风格•对称平衡:明代建筑注重均衡与对称,强调整体景观的和谐。
•讲究细节:明代建筑在装饰细节上富于创意,注重雕塑和彩绘。
•园林风格:明代园林以私家花园为主,融入了诗、书、画等文学元素。
清代建筑风格•质朴典雅:清代建筑追求自然、恬静和清雅之美。
•汉族特色:清代汉族民居呈现出独特的传统风格,如四合院。
•边塞特征:清代边塞地区的建筑有着独特的军事防御和生存功能。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文学元明清时期不仅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也有丰富多样的建筑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文字描绘了当时建筑的设计、结构、艺术表达等方面,并反映了社会背景和人们对建筑的理解。
元代建筑文学元代建筑文学主要集中在皇宫、寺庙和官府等皇家机构。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大都志》和《元史·艺文志》。
明代建筑文学明代建筑作品较为丰富,包括了大量的记述、手册和画册。
著名的明代建筑集子有《万历修造书式》、《萃翰堂工艺目录》等。
清代建筑文学清代建筑文学以记述性为主,内容丰富多样。
著名的清代建筑文献有《皇明九宫图通鉴镜》、《宣统彩绘京师名胜画谱》等。
建筑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传承元明清时期的建筑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保留建筑技艺与设计理念这些建筑文学作品记录了当时的设计技巧、施工方法和审美观念,对后来者起到了示范和借鉴作用,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与设计理念。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与民居中国建筑史——元明清与民居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中国建筑艺术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从古代的住房和仰韶文化的遗址,到秦汉时期的宫殿和城墙,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建筑,中国建筑艺术始终是人们瞩目的焦点之一。
从本文旨在探讨宋元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建筑传统与文化。
元代民居建筑由于元代从外族入侵的蒙古人统治中国,因此在建筑方面也会有明显的异化。
但在民居建筑方面,元代的建筑风格与呈现出前代的特色。
元代的民居建筑多采用独特的方法,例如穹顶绘画、披中庭。
同时,虽然元代经历了多次战争和人口迁徙,但仍然保留了古代的建筑风格和传统。
例如坐北朝南、重量于前、轻量于后、大院为主体等建筑原则。
明代民居建筑明代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建筑风格与元代有所区别。
明代民居建筑在space与symmetry方面有所提高,这一时期的建筑大多数采用木结构或砖木混合结构,而且在彩绘方面也很强调。
明朝遗留下来的木构建筑多以床架为主,例如唐代遗址,都有标志性的床架建筑形式。
清代民居建筑与元代和明代不同,清代在建筑方面对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清代的民居建筑相对于宋元明时期,更加注重实用和功能,例如善于运用各种功能构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实用性。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时期的房屋建筑更加注重空间的隔断和布局,在居室的设计和家具的摆放方面,都处处表现出对生活、性能、质量的高度追求。
例如清代的四合院建筑,一般以进深十米左右的前厅为中心,四周布置房间,中间是花园和室外走廊。
在布局上,建筑师们注重功能性和美学性的平衡,以达到优美、实用、舒适的居住体验。
此外,清朝时期的建筑也比较重视豪华与繁复的彩绘装饰,这一点在庭院中的屏风、斗拱等部分中比较明显。
总的来说,宋元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风格和特点是相较于古代汉族文化而言,不断的有所变迁的。
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建筑艺术一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并且在并不断地传承、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历史中扮演着不可磨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