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古诗词基础知识及高考模拟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77.51 KB
- 文档页数:8
高考64篇必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练习精编(附答案)高考64篇必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练精编本文档总结了高考必背的64篇古诗词及其理解性默写练题,并附有答案。
通过默写练,有助于学生记忆古诗词,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以下为本文档的目录:目录唐诗1. 《登高》王之涣2. 《将进酒》李白3. 《春夜喜雨》杜甫4. 《春夜喜雨》杜甫(古文)5. 《望岳》杜甫6.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7. 《夜泊牛渚怀古》杜牧8. 《静夜思》李白9. 《悯农》李绅10.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1. 《江雪》柳宗元1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13. 《苏幕遮》唐·无名氏14. 《长恨歌》白居易15. 《池上》白居易16. 《秦时明月汉时关》张养浩17. 《滁州西涧》韦应物18. 《登高壮观》王之涣19. 《黄鹤楼》崔颢20.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陆游21. 《观书有感》韩愈22.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上元丹丘作》白居易23. 《春望》杜甫24. 《枫桥夜泊》张继25. 《江畔独步寻花》杨万里26.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27. 《游子吟》孟郊28.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29. 《相思》王维30. 《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31.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2.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苏轼33. 《拟行庭赋兼怀故人》欧阳修34.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35. 《清明上河图》张懋修36.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3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38.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李煜39. 《临江仙·满庭芳》杨万里40.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1.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王季正42. 《圆舞曲·功名梦》陆游43. 《浪淘沙令·北戴河》曹禺44. 《夜雨寄北》杨万里45.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王之涣46. 《金缕衣·元夕》唐寅47. 《钗头凤·世情薄》李清照48. 《夜泊牛渚怀古》杜牧(古文)49.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50.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宋词51.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52. 《减字木兰花·紫骝金鞍》刘克庄53.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54. 《卜算子·咏梅》55. 《八声甘州·寄张济之广州刘郎中》李清照56.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古文)57. 《庐山谣》宋·杨万里58. 《满江红·登吴趋府寄宣州李使君》岳飞59. 《·赤壁怀古》苏轼60. 《长恨歌·自京城至吴门水陆》白居易61. 《·过洞庭》杨万里62. 《临江仙·夜泊牛渚怀古》杜牧63.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64. 《钗头凤·世情薄》李清照(古文)练题每篇古诗词附有理解性默写练题,通过默写来检验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2024高考分类训练:名校模考古诗词鉴赏精编(附答案解析)1.(2024年2月湘豫名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园中归戏作①陆游醉里来寻涧上花,已飘残雪散余霞。
曲生②也解欺人老,风伯无端妒物华。
不恨童心伴蜂蝶,但愁病眼厌风沙。
归来隐几东窗下,一卷黄庭③送日斜。
【注】①此诗写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春,诗人时年63岁,在严州任上。
②曲生;酒的别称。
③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的经典著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次句看似写雪飘霞散的自然环境,实则是表明涧上花凋残的景象。
B.颔联中“欺”和“妒”运用了拟人手法,风“妒”物华暗示出花凋残的原因C.颈联指出诗人是与儿童一起出行寻花,看到有蜂蝶相伴,感到不遗憾。
D.尾联写诗人游园归家后,伴着夕阳,在东窗下几案边阅读《黄庭经》。
【答案】C【解析】C项“诗人是与儿童一起出行寻花”理解错误,应该是诗人有与蜂蝶相伴的童心。
(2)有人说,此诗虽题为“戏作”,却反映了希望与现实的矛盾。
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诗人希望在春天看到美丽的涧上花,但花此时已被风吹得凋残。
②诗人出行赏景过程中,因年老不胜酒力,且在患有眼疾的情况下遭遇风沙,难以继续出行。
③诗人美好的希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回到家中读道家经典自慰。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言三首(其一)陆游济剧人才易,扶颠力量难。
为谋须远大,守节要坚完。
气与秋天杳,胸吞梦泽宽。
方知至危地,自有泰山安。
【注】①本诗作于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诗人已七十七岁,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
②济剧:治理繁杂的事务。
剧,纷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寓言”指有所寄托的话,诗人虽年迈仍不忘国事,希望有人扶持艰危。
B.首联运用对比手法,指出担负繁重事务相对较易,国救颠危国运最是艰难。
C.颔联中,诗人分别从才、德两个方面展开议论,对心中的人才提出了要求。
古诗常识测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A.《望岳》B.《春望》C.《登鹳雀楼》D.《静夜思》答案:B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A.《春晓》B.《春夜喜雨》C.《绝句》D.《江雪》答案:A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王之涣B. 王安石C. 李白D. 苏轼答案:C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张九龄B. 李清照C. 辛弃疾D. 王昌龄答案:A二、填空题6. 唐代诗人_______被誉为“诗圣”,其代表作有《登高》、《春望》等。
答案:杜甫7. 李白被称为“诗仙”,其诗作以_______和_______著称。
答案:豪放、想象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苏轼的《_______》。
答案:水调歌头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自杜甫的《_______》。
答案:望岳10.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元好问的《_______》。
答案:摸鱼儿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意境。
答案:《登鹳雀楼》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2. 请简述李白的《静夜思》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静夜思》通过夜晚明月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结束语:通过本次古诗常识测试,我们不仅复习了古诗文的知识,也加深了对古代诗人及其作品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感受古诗文的魅力,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练习题(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间武均州报已复西京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释】武均州:即武巨。
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指洛阳。
朝陵墓的使者。
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墓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
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 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2)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刘禹锡空斋寂寂不生尘,药物方书绕病身。
纤草数茎胜静地,幽禽忽至似佳宾。
世间忧喜虽无定,释氏销磨尽有因。
同向洛阳闲度日,莫教风景属他人。
(1)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①。
金渠②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①孤令:孤零。
②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殊途同归水落石出B. 恣意妄为瓢泼大雨C. 惊涛骇浪轻歌曼舞D. 纸醉金迷风和日丽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全班名列前茅,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C.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D.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 下列诗句中,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杜甫《春望》)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王之涣《登鹳雀楼》)4. 下列诗句中,表达诗人忧国忧民之情的一项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杜甫《春望》)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王之涣《登鹳雀楼》)5. 下列诗句中,描绘自然景色最生动的一项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杜甫《春望》)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王之涣《登鹳雀楼》)6. 下列诗句中,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一项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杜甫《春望》)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王之涣《登鹳雀楼》)7. 下列诗句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一项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高中语文默写训练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________,________,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2)则仆偿前辱之责,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4)________,________。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 。
(郑燮《竹石》)【答案】(1)一箪食;一瓢饮(2)虽万被戮;岂有悔哉(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4)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解析】【分析】本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
此题的易错字有“箪”、“瓢”、“戮”等。
故答案为:⑴一箪食;一瓢饮;⑵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⑷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⑸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
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用反问句表明了诗人即使受挫殒命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
(2)杜甫《登高》中“ 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诗人郁积心中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无限悲凉。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________,________”从时间的角度写出了洞庭湖千变万化的景象。
【答案】(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表达技巧)L.D.W从军行陈羽海边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联系全诗,说说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2)三、四句意在写人却说“不见人”,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写人的?答:(3)第四句中“直上”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宿甘露寺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明发房溪二首(其一)杨万里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答: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答:(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答: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黄庭坚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
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题集附答案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
熟练掌握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能为作文提供素材和启示。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复习古诗词,本篇文章将提供一些常见的高考古诗词题目,并附上详细的答案解析。
1. 下面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问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解析: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于超越自身局限追求更高层次、更广阔视野的渴望和追求。
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以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表达,寄托了人们对于知识、智慧和进步的向往。
2. 下面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答案解析:这首诗以猎人出猎为题材,通过对猎人英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豪情壮志、追求自由和超越常规的精神境界。
诗中的意境多变且极富张力,表达了对自由、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3. 下面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临安春雨初霁》: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霞光远绕水,风色几分清。
愁多山有木,欲去月无情。
此处经行处,应须有画声。
请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场景?答案解析:这首诗描写了春雨过后的临安景色。
通过对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霞光远绕水等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静谧而悠然的春日景象。
诗中通过景物描写,凸显了作者对美的感受和表达。
4. 下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答案解析:这首诗表达了离别之情。
通过对古原草的描写,展现了时间流转的无情和人事的更迭。
同时,通过草的生长和凋谢隐喻人的离合离别,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离去的深深思念之情。
5. 下面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属于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D2. 下列诗句中,属于宋代诗人苏轼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A3. 下列诗句中,属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B4. 下列诗句中,属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C二、填空题1.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________,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寓意着________。
答案:王之涣,远大的志向和宽广的胸怀。
2. 《登高》的作者是________,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描绘了________。
答案:杜甫,秋天的景象。
3. 《望岳》的作者是________,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达了________。
答案:杜甫,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向往。
4.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________,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描绘了________。
答案:王勃,壮丽的景色。
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登鹳雀楼》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登鹳雀楼》这首诗采用了对比、夸张等手法。
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通过对比诗人登高远望的愿望与实际情况,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夸张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 请简要分析《望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一)诗歌基础知识篇【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及其区别。
2、了解高中古诗词的题型特点与过往题目,掌握相关的答题方法。
【学习重难点】古诗词在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表现特征及其解题方略。
【高考考点示例】【例1】(2014年上海秋季卷)(诗)(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A )(1分)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4分)按如下三个方面评分。
一、镜湖女的身份和形象特点如年轻美丽(外貌)、活泼可爱(性格)、热爱生活(态度)等;二、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用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
【例2】(2015年上海秋季卷)(词)(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
(8分)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
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
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
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
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
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
②鼍:鼍龙,扬子鳄。
③匕箸:羹匙筷子。
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B )。
(1分)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14.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古诗词常识题库及答案1. 请问“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作品?答案:李白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答案:苏轼的《水调歌头》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答案:孟浩然的《春晓》4. 请列举唐代著名诗人“诗圣”杜甫的一首代表作。
答案:《登高》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哪位诗人的诗句?答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哪位诗人的《短歌行》?答案:曹操7.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哪位诗人的诗句?答案:王之涣的《登鹳雀楼》8.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答案:李白的《静夜思》9.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出自哪位诗人的《忆江南》?答案:白居易10.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是哪位诗人的诗句?答案:王维的《相思》11.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哪位诗人的《春江花月夜》?答案:张若虚1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位诗人的诗句?答案:陆游的《游山西村》1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哪位诗人的《水调歌头》?答案:苏轼1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哪位诗人的诗句?答案:陶渊明的《饮酒》15.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是哪位诗人的诗句?答案:王之涣的《凉州词》1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哪位诗人的诗句?答案:李商隐的《无题》1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哪位诗人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答案:王勃1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诗句?答案:杜甫的《望岳》19.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哪位诗人的诗句?答案:李白的《早发白帝城》20. “天净沙,秋思”是哪位诗人的词?答案:马致远这些题目涵盖了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适合用于教学或自我测试。
古诗词模拟试题
《古诗词模拟试题》
古诗词一直以来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文学艺术。
而对于学习古诗词的人来说,熟练掌握古诗词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检验大家对古诗词的掌握情况,下面给出一些古诗词模拟试题,希望大家认真对待,认真作答。
试题一:请默写《静夜思》的全文。
试题二:请解释《将进酒》中“大醉如泥”的意境,并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
试题三:请阅读以下古诗句,试分析其意境:“山对湖,湖对山,回头一笑百媚生。
”
试题四:请选取一首您最喜爱的古诗词,为什么会喜爱这首诗?试写一段百字以上的小论。
试题五:《天净沙·秋思》是唐代诗人王安石的名篇,请阅读全文并评论此诗词的艺术特点以及你的理解。
希望大家认真对待此次古诗词模拟试题,仔细思考,认真作答。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魅力,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祝各位考试顺利,成绩优秀!。
高考语文古诗模拟试题高考语文古诗模拟试题随堂演练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①陶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
②行(hánɡ):行列。
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
“地卑”即地势低,“沉”,使动用法,使……沉没。
“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
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沉”字无疑了。
“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
解答本题,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沉”字好。
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
“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注】。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炼字及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
宫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特殊命题,专门描写后妃、宫女的生活。
写宫词的多是男人。
虽然他们不会有机会进宫体验生活,但是他们善于想象,想象那个三千粉黛而真正男人只有一个的后宫生活。
所有宫词表现的都是同一主题:争宠和失宠。
由于得宠的人也害怕失宠,最终也难免失宠,所以失宠女人的凄凉和寂寞就成了一代代诗人反复表现的主题。
第二句中表达最为传神的自然是“锁”字,故而为诗眼,宫女们被锁在宫内,年华逝去,无法出门。
三、四句中落红的自由与宫女们的不自由形成对比,反衬出宫女们的可悲、可怜。
答案:(1)“锁”字是诗眼。
“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由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高考语文古诗词预测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 题。
西河·和王潜斋①韵曹幽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
无情莫问江永。
西风落日惨新亭②,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间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③有诏催公起。
须信前书言犹未?【注】①王潜斋:南宋爱国词人,遭劾无奈隐居乡间。
②新亭:东晋初过江人士齐聚新亭,周侯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
”众人相视流泪。
后世称之为“新序对泣”。
③相将:将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整首词,运用了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多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强烈情感。
B.词作开头以极度愤激的语气高度概括了从北宋灭亡到作者写作此词之间的历史变故。
C.新亭对泣与南宋姜夔《扬州慢》的黍离之悲,均借助典故表达了对时势的悲痛之情。
D.“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意在劝诫统治者不要急于决定,应顺势而为。
16.此词是对王潜斋词作《西河》(天下事)的和作。
请结合本词内容及相关信息,推测《西河》(天下事)表达的主体情感内容,并列明推测依据。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江州①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②慎风波。
【注】①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地处淮南。
诗人此时由原贬地南巴奉诏转往新贬地—较近的睦州。
在途经江州时,创作了此诗。
②遣:叮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醉歌,常常作为古代文人消减心中愁苦的一种方式。
诗人也是如此,借醉歌来遣愁。
B.领联和《登高》一诗都选用了“落木”这一特定意象来表达对个人遭际的深沉感慨。
C.颈联上句与首句呼应,表达了将转贬到较近之地的喜悦之情,提升了全诗情感格调。
高考必背古诗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今年参加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而已经挤过独木桥的各位同学,当年的高考题目现在你还记得多少?是不是那年的夏天就是你知识储藏的顶峰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做下xx年各省高考诗词填空的题目,看看自己得了几分?(每空一分,共110分,错字、漏字本空不得分)(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决表示:“,”。
(2)王维《使至塞上》中“,”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庄子逍遥游》指出,“,”,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答案:(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那么其负大舟也无力(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白居易《琵琶行》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② 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苏轼《醉翁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③苏轼《醉翁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
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照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答案:①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②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③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
它是王勃眼里“①,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寥廓多姿,是杜甫笔下“玉露凋伤枫树林,②”的沉雄华丽,是苏轼文中“纵一苇之所如,③”的浩渺烟波。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古诗部分古诗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历代诗人的智慧和情感。
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诗,学生不仅可以感悟诗人的人生哲理,还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素养。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中的古诗部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1.请简要阐述《静夜思》的写景内容及其意境。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写景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借助夜晚明月的光芒,写出一个孤独思乡的意境。
在月光的映照下,床前的景物若有似无,与地上的霜凝重相映,诗人抬头仰望明月,思念远方的故乡,低头内心忧郁。
整首诗简练明快,情感真挚,给人以清冷寥落之感。
2.请解读《春夜喜雨》这首诗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两句话。
《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其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诗中的经典之句,有寓意深刻的意味。
这两句话借用了古代王谢故事中的元素,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反思和感慨。
王谢是唐代两大豪族,代表着统治阶层的权力和财富,而“寻常百姓家”则代表了平民百姓。
燕儿作为燕子,原本是停留在王谢堂前,象征着权贵显贵的享受和奢靡。
而当燕子飞到百姓家时,则暗示着社会的变革和平民百姓的普遍愿望,体现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向往和呼唤。
3.请简要介绍李清照的《如梦令》,并解读其中“昨夜雨疏风骤”的意境。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其《如梦令》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全词如下:“常记溪亭日暮,沈烟柳色空留。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整首词以描绘春日田园为主题,展示了自然美和情感美的结合。
而“昨夜雨疏风骤”这句则是词中的经典之句,表达了春夜春雨细细琐琐的景象,暗合了词中自然风景与人情感的交融。
4.请分析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意境和写景手法。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以记梦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过往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
(一)诗歌基础知识篇【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及其区别。
2、了解高中古诗词的题型特点与过往题目,掌握相关的答题方法。
【学习重难点】古诗词在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表现特征及其解题方略。
【高考考点示例】【例1】(2014年上海秋季卷)(诗)(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A )(1分)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4分)按如下三个方面评分。
一、镜湖女的身份和形象特点如年轻美丽(外貌)、活泼可爱(性格)、热爱生活(态度)等;二、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用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
【例2】(2015年上海秋季卷)(词)(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
(8分)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
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
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
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
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
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
②鼍:鼍龙,扬子鳄。
③匕箸:羹匙筷子。
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B )。
(1分)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14.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
C.“电掣”句用金蛇、灵鼍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
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
15.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
(4分)答: 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
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
【例3】(2010年上海秋季卷)(曲)(四)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
(8分)[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2分)答: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化用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
【知识点阐释】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
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词:还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名称。
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类。
按风格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
曲: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
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角色有旦、末、净、丑。
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底。
【答题方略】1、看清题干要求,“题材”、“体裁”的概念不要混淆。
按照“人(官)——事(细节)——结果(品质)”的过程进行整体把握。
①明确人物的身份(把握人物间的关系)。
②梳理人物的言行(明确其指向性)。
2、注意文中的简评性语言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3、留意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①正面:语言、行动、神态、细节②侧面:对比(类比)、衬托、简评(歌)【拓展与训练】(一)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
(8分)(06年秋考)[黄钟] 人月圆张可久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4.“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
(1分)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4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
(8分)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
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
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
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
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
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
②鼍:鼍龙,扬子鳄。
③匕箸:羹匙筷子。
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1分)A.沁园春B.水调歌头C.雨霖铃D.八声甘州14.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
C.“电掣”句用金蛇、灵鼍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
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
15.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
(4分)(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催租行范成大输租得钞 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注释】①钞:户钞。
官府发给缴租户的收据。
14.从诗歌的体裁看,本诗属于。
(1分)15.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踉跄”二字传神地写出里正歪歪斜斜走路的流氓神气。
B.“杂嗔喜”表现了里正转怒为喜、嬉皮笑脸的无赖特征。
C.“大如拳”以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钱罐很大但仅有小钱。
D.“不堪”、“聊”等词细腻地写出农民应对时的谨小慎微。
16.本诗“事文不相属而情意充沛”,即叙写事件并不按时间顺序,而是有较多省略和留白,且情感充沛。
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4分)(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
(8分)满庭芳•夏日溧水①无想山作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②,飘流瀚海③,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
②社燕:于春社时飞,秋社时归去,故称。
③翰海:沙漠。
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
14.从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以白居易自比。
(1分)15.以下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上阙一、二句用词新颖,“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写出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润,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
B.上阙“人静”句以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所事事、自得其乐,反衬公务之劳顿,突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
C.“新绿溅溅”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流水声的悦耳潺潺。
D.“歌筵畔”一句写出词人希望在歌舞和美酒中暂时入眠,体现他有着摆脱不了的愁苦。
16.下阕措辞婉转,情感曲折多变。
结合词句,对此加以分析。
(4分)(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十月朔日咏桂(清)曾纪泽何年移种自瀛洲,惯阅风霜送晚秋。
密叶当窗翠玉片,繁英照眼□金球。
已令残菊让三径,坐见老梅输一筹。
无尽光华须内敛,休同百草竞春愁。
14. 在这首律诗颔联的□内填入恰当的字。
(1分)15. 对本作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借桂花抒怀,表达了自己的报国之志。
B.颔联即物写景,用比拟手法描写桂树花叶。
C.颈联写桂与残菊、老梅相比,都更胜一筹。
D.作品语言清新自然,境界开阔,意味隽永。
16. 作品尾联借物抒怀,请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4分)(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3—15题。
(8分)水调歌头定王台(南宋)袁去华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
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
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