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557.50 KB
- 文档页数:22
小学所有古诗知识点总结古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增进对汉语言文学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将对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古诗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诗基础知识1. 什么是古诗?古诗是指古代的诗歌作品,可以根据其体裁分为诗、词、曲,根据其内容分为咏物诗、山水诗、田园诗、抒情诗、议论文等。
2. 古诗的特点古诗具有“五言、七言”、“对称、对仗、押韵”的特点。
3. 古诗的形式古诗包括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两种形式。
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
4. 古诗的语言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多取用典故或寓意,常常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二、古诗艺术特色1. 对仗古诗中的对仗是指在诗句中用相对、矛盾的两个意义相对应,按字、词或义归类成对句。
2. 押韵古诗中每两句之间要求押韵,形成韵律美。
3. 比喻古诗中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是赋予诗歌以形象性的表达。
4. 意境古诗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人情、历史、哲理的描写和抒发,表现出诗人的审美情怀。
三、古诗教学内容1. 《静夜思》《静夜思》是王之涣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思念之情。
2.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高处远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3. 《春晓》《春晓》是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对春天来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的向往之情。
4. 《小池》《小池》是杨万里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小池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之情。
5. 《题西林壁》《题西林壁》是韩愈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西林山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倾慕之情。
四、古诗教学方法1. 朗读教师可以利用朗读教学法,模仿或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情感和意境。
2. 诗歌赏析通过赏析古诗的形式、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古诗的表达意义和审美意蕴。
3. 创作让学生模仿古诗形式,创作出自己的古诗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创造力。
二年级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点,以下是一
些必背的知识点:
1. 古诗词的分类: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分类,如古诗、词、曲等。
2. 古诗词的韵律:学习古诗词的平仄、押韵等基本韵律知识。
3. 古诗词的意象:理解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月”、“花”、“江”等,以及它们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4. 古诗词的修辞:掌握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5. 古诗词的作者:了解一些著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6. 古诗词的名句:背诵一些经典古诗词中的名句,如“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等。
7. 古诗词的鉴赏:学习如何鉴赏古诗词,包括理解诗意、感受诗情、
欣赏诗艺等。
8. 古诗词的背诵:背诵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等。
9. 古诗词的创作:尝试模仿古诗词的形式,创作一些简单的诗句。
10. 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了解古诗词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如唐代
的繁荣、宋代的文风等。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二年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古诗类: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鬓毛衰: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
【简析】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
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小池(南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思乡诗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⑴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⑵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⑶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蟀。
⑷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⑸篱落:篱笆。
【赏析】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评析】 这是一首写游子思乡怀亲的诗。
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1. 泊船:船停靠岸。
2、数重:几座。
3.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手册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的重要时期,掌握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手册旨在帮助初中生系统地学习和背诵古诗词及文言文,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古诗词背诵要点1. 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在背诵之前,先要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这样才能更深刻地记忆。
2. 掌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古诗词的韵律美是其魅力所在,通过朗读和吟唱来感受诗词的节奏,有助于记忆。
3. 反复诵读。
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诗词的记忆,同时也能培养语感。
4. 联想记忆。
将诗词内容与生活中的事物或场景联系起来,通过联想来加深记忆。
二、文言文学习技巧1. 学习文言文的常用词汇。
文言文中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2. 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理解其基本句式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3. 学习文言文的语法规则。
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习这些规则有助于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4. 多做文言文阅读练习。
通过阅读不同时期的文言文作品,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古诗词及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1. 《诗经》中的《关雎》、《蒹葭》等经典篇目。
2. 唐诗中的《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等名篇。
3. 宋词中的《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佳作。
4. 元曲中的《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名篇。
5. 明清小说中的《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片段。
四、学习建议1. 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学习效果。
2.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3. 与同学互相交流。
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定期复习。
定期复习所学内容,巩固记忆,避免遗忘。
通过本手册的学习,希望每位初中生都能在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瑰宝。
【高中基础】古诗词基础知识梳理:体裁和题材古诗词基础知识梳理01诗词体裁01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相对于近体诗的一种体裁。
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唐代以前的文人诗,以及唐以后仿照它们的体式写的诗。
每首句数不限,押韵、对仗、平仄都比较自由。
按每句的字数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四种。
如:《观沧海》(曹操)、《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琵琶行》(白居易)、《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2)近体诗:唐代形成的相对于古体诗的一种诗体。
每首诗的句数、字数、押韵、对仗、平仄均有严格规定。
按每句字数分五言、七言两种;按每首句数分有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①律诗:每首八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四联;逢偶数句句末的字押韵,首句有时入韵,一般押平声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句中平仄相间,每联两句平仄相对,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平仄相同。
律诗分七律、五律两种。
如:《登楼》(杜甫)、《终南山》(王维)。
②绝句:绝句每首四句,分上、下两联,押韵、平仄与律诗要求相同,对仗比较自由。
绝句分七绝、五绝两种。
如:《过华清官》(杜牧);《鸟鸣涧》(王维)。
③排律:每首为不少于十句的偶数句,押韵、平仄与律诗要求相同,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均须对仗。
02词: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
每首词的曲调名,叫词牌。
词按每首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按每首片数(阕数)的多少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如:《如梦令》(小令、单调)、《念奴娇》(长调、双调)。
“慢词”是一种依舒缓的曲调填的词。
如:《雨霖铃》、《扬州慢》。
3曲: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之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
每支曲子从属于一定的宫调;每支曲子的曲调名,叫曲牌。
如:《中吕·山坡羊》,“中吕”是宫调,“山坡羊”是曲牌。
初中必背基础知识古诗词文言文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一些初中阶段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的精选内容。
# 古诗词部分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文言文部分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2. 《桃花源记》 -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 《出师表》 - 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 《醉翁亭记》 -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5.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6. 《岳阳楼记》 - 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高中语文:古诗词赏析基础知识按内容可分为:咏物诗.送别诗.羁旅诗.咏古诗.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闺怨诗。
①咏物诗:一般先描写物,然后议论抒怀,寄托诗人的情怀志向。
常见写法:托物言志,象征,借物喻人。
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②.送别诗:表现离愁别绪,或留恋、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感情、有惆怅期望等,感情色彩比较惆怅悲凉,但也有乐观豁达的送别佳句。
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③羁旅诗:主要表现旅人的旅途寂寞愁思与艰辛,以及在外漂泊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④咏古诗:写景或叙事,融入诗人自己的感受及对于古人、事件的评论。
常用的写法是借古讽今,或曲折的表现自己对现实的关注。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牧《泊秦淮》、《赤壁怀古》;⑤山水诗:主要通过山水景物的描绘,给读者展现大自然的美丽;或者作者对景物的赞美喜爱之情;寄情山水的悠闲自得;青春易逝的伤感等。
常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抒情。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⑥田园诗:主要描写农村田园风光或劳动场景。
一般富有生活情调,风格清新、自然、质朴。
主题一般表现田园的悠闲;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质朴感情;隐逸生活的情趣。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⑦边塞诗:常见表现奇特的边塞风光,悲壮的沙场征战,寂寞的军旅生活,凄楚的思念念家之情。
或者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陆游的《渔家傲》⑧闺怨诗:以女性为主人公,表现闺中女子的生活、闲愁、孤独寂寞。
闺中思人。
以描写、抒情为主。
写法有渲染、抑扬等。
如温庭筠的《望江南》。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常见题型。
2.学习鉴赏古诗词的答题技巧,掌握常用的判断方法。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古诗词基础知识。
2.古诗词常见题型。
3.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三、教学过程1.古诗词基础知识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学习古诗词需要了解其基本知识,包括:(1)古诗词的类型古诗词可以分为诗和词两种类型。
诗是以韵律、节奏和形式为基础,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兼具音乐性和美感。
词是以唱歌为主要形式,以表现人物情感和境遇、描绘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
(2)古诗词的韵律古诗词的韵律分为平水韵和仄水韵两种,平水韵就是平声或轻声,仄水韵就是仄声或重声。
(3)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包括词牌、韵部、格式、体裁等。
2.古诗词常见题型在考试中,常见的古诗词题型主要有:(1)默写古诗词。
这种题型要求在考生熟知的古诗词库中,默写一首或数首古诗词。
在默写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词牌、韵部、格式等应该把握之外,关键是注意字音、词义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填写古诗词。
填写古诗词题型是在给出古诗词的基本框架之上,让考生根据上下文和题干中的提示补写出正确的字句。
填词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对古诗词有一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阅读理解古诗词。
阅读理解是最常见的古诗词题型之一。
考生需要在阅读古诗词的基础上,对古诗词的表达情感和意境进行理解和分析。
考试中,往往会在古诗词后附上相关问题,考生需要根据问题,深入透彻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3.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鉴赏古诗词是中国语文的重要要素之一,鉴赏古诗词的技巧也是考试中的重要命题方向之一。
(1)认真阅读古诗词。
在阅读古诗词时,首先要认真分析、理解全文,意会通达,了解其主题和写作目的,把握情感和意境。
(2)解读古诗词的字义。
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古诗词中的字句,其中的字句不仅有普通的字义,也有象征含义,这是诗歌的独特之处。
高考语文知识点之古诗词鉴赏一、内容综述古诗词鉴赏作为高考语文知识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备受关注。
其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意境的把握以及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
通过对古代诗人词人作品的学习和分析,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主旨,更能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韵味和魅力。
我们将就古诗词鉴赏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考生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以便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主要内容包括对诗词主题的解读、艺术手法的分析、诗人的生平背景与创作背景的了解等方面。
也将涉及诗词中的意象、情感表达、语言风格等要素,这些要素的深入理解是理解诗歌内在韵味的关键。
通过这样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古诗词鉴赏的学习重点和方向。
1. 简述高考语文中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高考语文知识点之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语文学科中,古诗词鉴赏不仅是考察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衡量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古诗词鉴赏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素材,对于写作等语文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考语文中的古诗词鉴赏不仅是一项考试要求,更是学生全面发展自身语文能力的必要环节。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解析古诗词鉴赏的具体知识点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能力。
2. 提及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提及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在备考古诗词鉴赏时,学生们普遍面临着时间紧张、知识点繁杂、难以理解等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学生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深入学习和理解古诗词。
梳理和归纳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明确学习重点,避免盲目学习。
注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多读多背,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初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课文初高中语文课程中,古诗词和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课文,它们不仅在考试中经常出现,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材料。
# 古诗词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将进酒》 -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 《滕王阁序》 -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 《赤壁赋》 - 苏轼对海而唱,其声哀而久绝。
7. 《水调歌头》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8.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9.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10. 《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文言文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 《醉翁亭记》 -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3. 《出师表》 - 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 《桃花源记》 -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5. 《岳阳楼记》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 《师说》 - 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7. 《阿房宫赋》 - 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8. 《岳阳楼记》 - 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10. 《前赤壁赋》 - 苏轼对海而唱,其声哀而久绝。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课文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多加诵读,深入理解其内涵,掌握其艺术特色。
古典诗词鉴赏基本知识古典诗词鉴赏基本知识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一)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方法(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对于表现(突出)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常见的意象和意境(1)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予着作者情感的物象。
意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声声慢》中的“我”),也包含了物象(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白鹭”(2)意境是指有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诗歌的整体情境。
常见的诗歌的意境有:孤独凄凉、淡泊闲适、清新自然、优雅飘逸、沉郁顿挫、幽深僻远、安谧美好、华丽壮美、雄浑刚健……(三)常用的表达技巧(四)常见的情感、主旨(1)在古典诗歌中常常表达这样的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等。
(2)评价主旨类常用术语①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②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③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④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⑤此外还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等等词语(五)常见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六)古典诗歌鉴赏分类大致把古典诗歌分为边塞诗、送别诗、思乡怀人诗、怀古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和即景感怀诗等七大类。
一、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1、对联的起源?对联到底起源于何时,尚无确切考证。
一般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桃符,另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2、什么是对联?对联又叫做动人两行字,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
3、什么是汉字平仄?按照普通话来说,汉字发音是阴平或者阳平的为平,发音为上声或者去声为仄。
也就是普通话的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4、对联为什么读起来朗朗上口?因为汉字的平仄和谐交替产生乐感效果。
5、平水韵中汉字是如何区分平仄?①平水韵中读音为平的汉字分为上平、下平,这与我们普通话中的一声、二声差不多,但也有区别②平水韵中读音为仄的汉字分为上声、去声、入声。
上声、去声与我们普通话中三声、四声差不多,但也有区别③平水韵中多出一个“入声”,入声是平水韵字的一个声部的集合。
也就是说平水韵里有五个声部。
而平水韵中“入声”部的汉字现在已经被归入到今音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里了。
6、对联的平仄规律主要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
诗律马蹄律意节律7、诗律的正格是什么?1: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五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8、马蹄律正格马蹄律是把句子中每两字分为一个音节,叫做“二字而节”,每一节同是平声或同是仄声;相邻两节平仄交替,上下两句则是逐节平仄相反,叫马蹄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9、关于马蹄律变格没有严格遵循“平仄两两交替”规则即可视为马蹄韵的变格。
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都存在变格。
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变格都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
10、意节律意节律是对诗律和马蹄韵的补充,主张联句内应遵循词组或节奏点平仄交替的规则。
11、怎样对待和使用三种平仄理论?应该以马蹄韵和诗律为基础,意节律为补充,具体而言诗律可以安排好由一个和两个分句组成的联句的格律问题;马蹄韵解决了多个分句的联句的韵脚安排问题;意节律则解决了含领字、衬字或多音节专用名词的句内平仄安排问题12、什么是失替?不管是5个字、7个字的句子,或者更多的字的句子,在第二、四、六位置上的字的平仄都是交替出现的。
古诗词入门基础知识
嘿,朋友!你是不是也曾对古诗词那神秘而美妙的世界充满好奇,却又不知从何入手?那就跟我一起来探索古诗词入门的基础知识吧!
咱先来说说古诗词的韵律。
就好比一首歌要有好听的节奏,古诗词也有它独特的韵律之美。
比如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读起来是不是朗朗上口?这就是韵律的魅力啊!你想想,要是这两句诗读起来磕磕绊绊,那还能流传千古吗?
再讲讲古诗词的意象。
这意象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密码,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像“月亮”,在很多诗里都代表着思乡之情。
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难道你读的时候没有感受到他浓浓的思乡之情?这就像你在异乡看到家乡的特产,心里一下子就涌起了对家的思念,不是吗?
还有古诗词的修辞手法,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有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庐山瀑布得有多壮观呀!有比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变成了剪刀,多新奇!这就好像给平淡的生活加上了一层绚丽的滤镜,一下子变得精彩起来。
和朋友聊天时,要是能随口来一句古诗词,那多有范儿!比如看到美景,来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比只会说“哇,真美”强多了?
总之,古诗词就像一座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领略到其中无尽的魅力。
难道你不想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吗?。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基础知识一、会写的字生字读音部首结构组词及造句德dé彳左右品德道德他按照严格的道德准则生活。
鹊què鸟左右喜鹊声名鹊起喜鹊整天在喳喳叫。
蝉chán 虫左右捕蝉蝉鸣蝉鸣声声,诠释着夏的酷热。
二、多音字卷juǎn 卷尺卷发juàn 画卷试卷散sǎn 松散散漫sàn 散步散发三、课文解读之《宿建德江》1、作者简介孟浩然,字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大部分作品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及羁旅行役的心情,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2、字词解释宿:住。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客:指诗人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3、古诗大意(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四、课文解读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2、字词解释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高一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总结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是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一语文学习中,了解古诗词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一语文古诗词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古诗是指创作于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和韵律。
其特点主要包括句子固定、词语简练、意境深远等。
二、古诗的分类古诗按创作内容可以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爱情诗等;按韵律形式可以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按体裁可以分为诗、赋、曲等。
三、古诗词的常见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对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增强表达的意境和感情。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使诗意更加鲜明。
3. 借景:利用某个景物来言说自己的感受或表达思想。
4. 对仗:古诗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词语或句子的音、声、节奏等进行巧妙的平衡,使诗歌更加优美。
5. 排比:将相同或类似的词语、短句排列在一起,以达到修辞或修辞目的。
6. 典故:古诗中常常以历史典故或文学典故来开展对事物的描写,使诗歌更具深度。
四、古诗词的名句欣赏古诗词中有许多经典的名句,这些名句充分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传承,下面列举一些经典名句供大家欣赏: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木兰诗》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江雪》4.「天净沙·秋思」——宋·马致远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送东阳马生序》五、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欣赏古诗词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鉴赏方法,包括了解作者背景、理解诗句的意义和情感、体会诗句的意境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诗词进行比较、对比,提高鉴赏水平。
六、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词需要反复朗诵和背诵,可以通过背诵短诗、长诗或者名句,培养对古诗词的感觉和理解。
同时也要注重阅读相关的注释和解读,了解古人的文化背景和诗词创作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