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第二章认识生物多样性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36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课题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领会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能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初步认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4.通过对教材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学会搜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
5.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通过本章学习,主要在同学们心目中建立起生物(包括人)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7.激发同学们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热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领会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并能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采用多媒体手段,配以视频、图片资料,使知识信息传递立体化,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张海报,观察海报中的地球有什么特点,海报说明了什么?提出问题:生物的多样性到底重要在哪里呢?为什么会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生活的多样性。
板书: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学生观察、推测分析、思考问题(各种各样的生物构成了地球,有些种类已经灭绝了,宣传保护生物种类等)。
通过展示海报,引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进入认识生物多样性这一课题。
同时营造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播放视频:自然界是那么的生机勃勃,我们一起来通过一段视频感受一下吧!提问:(1)是谁使得自然界这么生机勃勃呢? 了解各种生物及生物种类的大致情况。
学生四人一组,通过阅读资料、分析资整体上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大致有多少?(3)已经标识的生物种类大致有多少?设疑:我国生物种类多样性与世界生物多样性相比较,有什么特点呢?展示:教材107页资料分析中的图表。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本章综合解说本章内容概览本章内容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具有密切的联系。
教材在简要叙述了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内容后,紧接着通过表格资料,以数字的形式列举出了我国主要动植物在世界生物已知种数中所占的比例,直观地对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进行了阐述,从而了解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在此基础上又阐明了控制生物各种性状特征的基因同样具有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最后,通过列举常见的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进行了阐述,并列举了生态系统的变化对生物种类的影响,由此得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的多样性。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难点:(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的多样性。
本章学法点津1.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讨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中对生物的观察,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和集体的智慧,了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结合教材列举的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的实例,了解基因的多样性,明确基因多样性的含义及利用价位。
3.回忆前面学过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物生活环境的多样性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阅读教材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在理解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含义的基础上,弄清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教材预习全解趣味情景导入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92年6月5日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开放签字,并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
缔约国第一次会议于1994年11月在巴哈马召开,会议建议l2月29日即《公约》生效的日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2001年5月17日,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每年5月22日。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01知识管理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内涵:生物多样性包括__生物种类__的多样性、__基因__的多样性和__生态系统__的多样性。
2.我国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动植物的多样性: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__苔藓__、__蕨类__和种子植物种数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__三__位;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__裸子植物的故乡__”;鱼、鸟和__哺乳动物__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
【注意】生物数量的庞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
3.基因的多样性意义: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__基因库__。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__基因__的多样性。
【注意】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4.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有__森林__、__草原__、__荒漠__、__湿地__、__湖泊__和__海洋__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保护生物的__栖息环境__,保护__生态系统__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02例题解读【例】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
这主要体现了(C)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生活环境的多样性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D.基因的多样性【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
说明生物种类很多,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03基础过关知识点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1.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C.生物数量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知识点2我国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地球上的生物极其丰富。
人教版八年级《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本章内容“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下一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基础和前提。
本章不分节,内容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本章在介绍这三个层次时,主要以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进行说明,力图帮助学生弄清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同时渗透爱护自然、保护动物和植物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章节的学习,初步认识到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为本节学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奠定基础。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学习过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对本章内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打下基础。
学生还没学到关于DNA、遗传信息和基因的知识,但他们的常识中,对DNA和基因耳熟能详,利于理解“基因的多样性”。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说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问题设计注重内在逻辑联系,爱国主义教育渗透隐而不露,内容生动、丰富、直观,教学效果还不错。
在教学导入环节,我没有按照常规运用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给学生一种感性认识进行导入,而是另辟蹊径,让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词入手,开门见山,是一种相对简单的理性分析和思考,比较适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通过视频和资料分析,逐一突破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其意义;最后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综合认识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
最后做练习的环节,使用IRS系统展示题目,并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解析,刺激学生的思维,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价值。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分析生物多样性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活动,如生物多样性调查、物种识别等,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社会责任: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复杂性和相互依存关系。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生物多样性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实物标本或模型(如不同种类的植物叶片、昆虫等)。
•校园或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资源。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讨论法:教师讲解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深化理解。
•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等直观材料辅助教学。
•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或实验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与失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展示自然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展示了哪些生物?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这些生物的多样性?”以此引出课题。
2. 新课教学•生物多样性概念:•教师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并通过图表或PPT展示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分组讨论:“生物多样性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重要意义?”每组选代表分享观点,教师总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