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4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能列举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要求学生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能够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4.在对资料、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理、分析、归纳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5.让学生了解国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注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基因的多样性。
3.归纳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生态意识、环保意识的强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①不同生长环境的生物图片。
②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典型事例的视频资料。
③破坏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图片。
2.给学生们编号、分组。
学生准备:1.调查身边的生物的种类。
2.调查身边利用生物体制作的物品种类和其他与生物有关的事情。
3.复习与基因、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
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从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上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很直观,是知识的切入点;基因的多样性是关键,是知识的深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强化了知识的联系。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简洁、愉快的方式,启发性的语言,由感性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如:“你知道哪些生物的名称?”用这样的问题引入新课,然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利用旧知与身边资料引导、点拨学生去思考问题,整理出所需要的知识,在归纳知识的同时,了解国情,完成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采用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广阔思考与探究,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去体验劳而获的自信与快乐。
抓住“多样性的意义”这个必须掌握的常识,而且最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知识点,去贯穿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三个层次及其关系的理解与把握。
总之,按照“引导—点拨—自得(自己获得知识)—应用”的步骤,让学生在轻松中步入知识的殿堂,在好奇心和表现欲的作用下,加上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自己感到知识的匮乏,产生获取知识的渴望,从而以主人的身份去获取知识,积极动脑、动手,主动去合作,自主去探究,大胆拓展实践,实现知识掌握的螺旋上升式循环,即:“感性—理性—感性”。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本章综合解说本章内容概览本章内容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具有密切的联系。
教材在简要叙述了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内容后,紧接着通过表格资料,以数字的形式列举出了我国主要动植物在世界生物已知种数中所占的比例,直观地对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进行了阐述,从而了解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在此基础上又阐明了控制生物各种性状特征的基因同样具有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最后,通过列举常见的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进行了阐述,并列举了生态系统的变化对生物种类的影响,由此得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的多样性。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难点:(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的多样性。
本章学法点津1.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讨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中对生物的观察,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和集体的智慧,了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结合教材列举的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的实例,了解基因的多样性,明确基因多样性的含义及利用价位。
3.回忆前面学过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物生活环境的多样性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阅读教材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在理解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含义的基础上,弄清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教材预习全解趣味情景导入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92年6月5日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开放签字,并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
缔约国第一次会议于1994年11月在巴哈马召开,会议建议l2月29日即《公约》生效的日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2001年5月17日,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每年5月22日。
生物《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境构成的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1.概念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或物种的丰富度。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
2.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表现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生物,现存的生物有多少种,很难确切地统计出来。
但是,据统计,科学家已经鉴别出现存的人类已知的46900多种脊椎动物以及130多万种无脊椎动物。
据估计,现存大约有35万个植物物种。
除此之外,地球上还有数以亿计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目前已知的生物种类就足以说明地球上的生物是极其丰富的,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类群,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直接表现。
3.生物种类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一般来说,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的结构就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就越强。
三、基因的多样性1.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1)生物细胞内具有许多基因生物的各种特征主要是由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控制的。
DNA主要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通常情况下,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 分子。
DNA分子很长,可以分成许多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这些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就是基因。
因此,生物的细胞内有成千上万个基因,决定着生物各种各样的特征。
(2)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不同种生物体内的基因有所不同,即使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其基因组成也不尽相同,所以说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2.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的各种特征主要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的不同决定了生物形态特征的不同,也就决定了生物种类的不同,因此,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基础。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玉林市玉州区八中何玉馨
一、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列举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通过分析资料和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增加民族自豪感。
(2)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生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教学难点
(1)基因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课题“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多”字导入;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说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形成4人小组分析资料,学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鼓励学生举例说明我国生物种类多样性的丰富性与独特性;通过观察图片和分析典型事例学习基因多样性;通过复习之前所学知识学习生态系统多样性;通过分析资料学习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课前导入、DNA与基因的关系以及致人类的一封信的视频;各种生物、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以小组的形式预习课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1课时)
六、板书设计。
第二章理解生物的多样性1.列举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独特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水平目标1.通过对课本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水平,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
2.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的水平、综合使用知识水平。
情感目标1.通过本章学习,主要在同学心目中建立起生物(包括人)与环境相适合的辩证观点。
2.激发同学们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热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意义。
4.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水平。
●教学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引导启发、对比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内容的多媒体片断或图片。
2.学生准备:(1)复习已学过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种类。
(2)生物的性状是基因控制的内容收集。
(3)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种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抓住重点,直接导课]教师:请问“生物的多样性”这个词侧重于哪个字?学生:“多”字。
教师:那自然界里的生物是怎样一个“多”法呢?有几个层次内容呢?“多”的意义何在呢?好,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多媒体片断。
请注意收集信息即时记录。
投放多媒体课件,相关内容如下:画外音:“自然界存有着形形色色的生物。
”画面中出现:游戈的鱼群、飞翔的海鸥、扑腾入水的企鹅、跳跃的猴群、飞跑的麋鹿、追逐的猎豹、悠然的丹顶鹤、开屏的蓝孔雀、快速旋转运动的草履虫、成片的森林(配有节奏较快的背景音乐随画面一幅幅闪过)学生:积极思维,收集信息,即时记录。
教师:从刚才的片断中,你收集到多少种生物?学生:近十种。
(注意:可适当的增加播放次数)教师:自然界里的生物远不止这些,到底有多少,请同学们看书P90页图表。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01知识管理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内涵:生物多样性包括__生物种类__的多样性、__基因__的多样性和__生态系统__的多样性。
2.我国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动植物的多样性: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__苔藓__、__蕨类__和种子植物种数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__三__位;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__裸子植物的故乡__”;鱼、鸟和__哺乳动物__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
【注意】生物数量的庞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
3.基因的多样性意义: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__基因库__。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__基因__的多样性。
【注意】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4.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有__森林__、__草原__、__荒漠__、__湿地__、__湖泊__和__海洋__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保护生物的__栖息环境__,保护__生态系统__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02例题解读【例】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
这主要体现了(C)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生活环境的多样性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D.基因的多样性【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
说明生物种类很多,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03基础过关知识点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1.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C.生物数量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知识点2我国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地球上的生物极其丰富。
人教版八年级《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本章内容“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下一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基础和前提。
本章不分节,内容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本章在介绍这三个层次时,主要以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进行说明,力图帮助学生弄清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同时渗透爱护自然、保护动物和植物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章节的学习,初步认识到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为本节学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奠定基础。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学习过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对本章内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打下基础。
学生还没学到关于DNA、遗传信息和基因的知识,但他们的常识中,对DNA和基因耳熟能详,利于理解“基因的多样性”。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说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问题设计注重内在逻辑联系,爱国主义教育渗透隐而不露,内容生动、丰富、直观,教学效果还不错。
在教学导入环节,我没有按照常规运用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给学生一种感性认识进行导入,而是另辟蹊径,让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词入手,开门见山,是一种相对简单的理性分析和思考,比较适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通过视频和资料分析,逐一突破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其意义;最后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综合认识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
最后做练习的环节,使用IRS系统展示题目,并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解析,刺激学生的思维,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基因的多样性(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的种数世界第三;
我国裸子植物最丰富,是“裸子植物的故乡”
我国脊椎动物中的鱼、鸟和哺乳动物的种数世界前列
生物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
3. 基因的多样性
基因: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袁隆平:杂交水稻)。
4.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和海洋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价值。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分析生物多样性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活动,如生物多样性调查、物种识别等,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社会责任: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复杂性和相互依存关系。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生物多样性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实物标本或模型(如不同种类的植物叶片、昆虫等)。
•校园或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资源。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讨论法:教师讲解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深化理解。
•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等直观材料辅助教学。
•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或实验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与失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展示自然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展示了哪些生物?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这些生物的多样性?”以此引出课题。
2. 新课教学•生物多样性概念:•教师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并通过图表或PPT展示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分组讨论:“生物多样性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重要意义?”每组选代表分享观点,教师总结归纳。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1、领会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能力:在分析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过程中锻炼分析、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多样性是近年来广泛出现的名词,但究竟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都包含哪些层次学生并不清楚,引导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时,应尽可能使用更多的可以理解的具体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了解三个层次的含义。
教学难点分析:
理解基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中,基因的多样性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可从具体事例入手,以美国引进我国野生大豆杂交的事例,使学生有一些感性认识,进而使学生理解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内容看似简单,内容宽泛,实际上各部分的关系复杂,内涵深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三条主线:一是确定以生物多样性为知识线,二是以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为能力线,三是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线。
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知识上重难点的合理安排,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合理安排,还应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心理变化和反应,这是整个教学过程流畅有效的根本保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法建议
1、用多媒体的形式介绍生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因多样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从具体的事例入手,说明基因多样性的内容是:种类基因多样性和种间基因多
样性,归纳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以及基因多样性的意义。
3、基因多样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另一个难点和重点。
也可以从具体的事例如手。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二、基因的多样性
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主要让学生领会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他的内在因素是基因的多样性,外在因素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又往往引起基因的变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认识了生物的多样性的基础上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