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备课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目录1 古诗词三首 (1)独坐敬亭山 (1)望洞庭 (2)忆江南 (2)2 桂林山水 (4)3 记金华的双龙洞 (7)4* 七月的天山 (10)语言园地一 (11)5 中彩那天 (15)6* 万年牢 (17)7 尊严 (19)8* 将心比心 (21)语文园地二 (22)9 自然之道 (26)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9)11 蝙蝠和雷达 (31)12* 大自然的启示 (34)“打扫”森林 (34)人类的老师 (34)语文园地三 (36)13 夜莺的歌声 (41)14* 小英雄雨来 (44)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45)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48)语文园地四 (49)17 触摸春天 (53)18* 永生的眼睛 (56)19 生命生命 (58)20* 花的勇气 (60)语文园地五 (62)21 乡下人家 (66)22* 牧场之国 (68)23 古诗词三首 (69)乡村四月 (69)四时田园杂兴 (69)渔歌子 (70)24* 麦哨 (72)语文园地六 (73)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76)26* 全神贯注 (79)27 鱼游到了纸上 (81)28* 父亲的菜园 (84)语文园地七 (86)29 寓言两则 (90)纪昌学射 (90)扁鹊治病 (91)30* 文成公主进藏 (93)31 普罗米修斯 (95)32* 渔夫的故事 (98)语文园地八 (99)第一单元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
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
教学时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
四下语文备课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下语文备课笔记一、教学内容概述四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内容、词语造句、阅读理解和作文等方面。
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教学目标1.理解和朗读课文内容,掌握词语意义和用法;2.能够熟练造句,并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作文;3.能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问答。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词语造句;2.教学难点:部分学生对生字理解困难,句子成分及运用方面有所欠缺。
四、教学过程设计1.整体布置(1)热身:播放关于小故事的视频,引入课堂气氛;(2)导入:通过简单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呈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课文朗读(1)学生朗读: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内容,纠正发音错误;(2)教师示范:教师进行精彩朗读,并介绍重点词语;(3)情感抒发:让学生表达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
3.词语造句(1)学生练习:带领学生分组进行词语造句练习;(2)难点提示:教师针对学生困难的词语进行讲解和示范;(3)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造句作品,并相互交流学习。
4.阅读理解(1)阅读练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2)问答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并展开讨论;(3)展示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理解成果,获得鼓励和表扬。
5.作文练习(1)话题设定:教师提供简单有趣的作文题目;(2)写作指导:指导学生按照提纲要求进行作文写作;(3)互评交流:学生相互交换作文,进行互相评价和改进。
五、课堂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要多次强调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六、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内容,准备朗读;2.继续练习词语造句,巩固所学知识;3.完成作文练习,展示自己的写作水平;4.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扩大阅读面。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一单元:《读懂图画》本单元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图画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备课内容: 1.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分析图画,理解其中的情感与意义,培养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的细节、理解图画表达的情感,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画内容。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提升对图画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幅引人入胜的图画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分析一幅图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
3. 实践: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点,练习描述图画的内容。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成果,强调观察细节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诗歌欣赏》本单元主要内容是通过欣赏诗歌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备课内容: 1.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诗歌,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用朗诵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2. 学习:逐句解读诗歌,辅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义。
3. 欣赏:让学生聆听优美的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 创作: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情感,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第三单元:《阅读理解》本单元主要内容是通过阅读文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备课内容: 1.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和归纳总结能力。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提升对文章细节的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集体备课教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们对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逻辑结构等方面有更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二. 学情分析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本教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词语的理解、课文的分析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能力。
但在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阅读理解、写作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备课,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内容、词语的解释、课后的练习等。
2.难点:对于一些抽象的词语、复杂的句子结构以及文言文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情景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语文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提前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
2.学生:预习教材内容,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课文、生词等,引导学生关注重点。
3.操练(15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杏南二小网络集体备课记录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8.短诗三首教学设计繁星(七一) 繁星(一三一) 繁星(一五九)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两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指导“繁”字书写,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自己尝试写一首小诗歌。
第一课时一、初读诗歌,释义诗题1.出示单元导语,引出课题。
2.自由读诗,明确诗序。
3.简介作者,解释“繁星”,指导书写。
4.指名朗读,提示“啊”的音变。
初步感知“短诗”特点,简介作者,了解选文中序号的意思与来历;指导“繁”字的笔顺、结构书写,强调易错笔画,学生巩固练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有板有眼,读出节奏三、有声有色,读出想象第二课时一、有情有思,读出情感1.学生自读,相互交流。
2.教师评价指导。
3.学生根据情感,尝试创作。
二、环节一:悟情《繁星》(七一)1.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
2.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补充资料,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复沓朗读体会情感。
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三、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
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
”--《冰心自传》三、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
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
”--《冰心自传》“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
2024年新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册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2.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生字词的掌握与运用,写作技巧的培训。
难点:文言文的学习与理解,阅读理解的深入剖析,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课文,分析重点、难点,进行例题讲解。
3.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明确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体现课文主题,突出重点、难点,以直观、简洁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并组词造句。
①《燕子》一文中,燕子为什么喜欢在屋檐下筑巢?②《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张思德为什么被称为“人民的好战士”?(3)仿写一篇以《我的宠物》为主题的作文。
2. 答案:(1)略。
(2)①因为屋檐下安全、温暖,适合燕子生活。
②因为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被称为“人民的好战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调整教学计划。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择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直观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择确保每个单元的主题明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对于生字词的教授,应结合语境进行,强化记忆,并注重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塘沟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每课教学目标
《1.古诗词三首》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乡下人家》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3.天窗》
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4.三月桃花水》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口语交际:转述》
1.学习把一些事情转述给别人。
转述事情时,要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转述时注意人称的转换。
3.跟别人转述时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习作:我的乐园》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将自己的乐园写具体。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份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备课建议: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本册教材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等方面的知识。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4.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8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包含了课文、识字、语文百花园等内容。
需要重点掌握的是课文中的字、词、句和语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时,要注意语文百花园中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字、词、句和语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引导,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需求。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情景导入、问题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讲授新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3.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4单元教案单元1 教案课程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旨。
2.能流畅朗读课文,发音准确。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正确使用。
4.能理解课文意思,并能简单进行简单的分析。
课程内容1.课文《狐狸打翻的痰盂》。
2.生字课文中部分生字:痰盂、狡猾、精明。
3.课文内容讨论。
教学步骤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师生共读课文《狐狸打翻的痰盂》。
3.老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语。
4.学生展示自己理解的部分,进行课文内容讨论。
5.做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单元2 教案课程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进行基本分析。
2.掌握课文中难点,进行理解和运用。
3.能熟练朗读课文,发音准确。
4.进行课文的背诵。
课程内容1.课文《小草》。
2.对课文中生字的学习。
3.课文内容概述。
教学步骤1.背诵上节课课文。
2.师生共读课文《小草》。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语段理解和感悟。
4.写下自己的理解部分。
5.老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
单元3 教案课程目标1.理解和感悟课文故事情节,增进对文学的理解与欣赏。
2.识字粤课文中的生字,掌握用法。
3.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4.进一步拓展课文内容,进行有关课文的背景知识了解。
课程内容1.课文《小喇叭》。
2.生字的学习,重点生字:喇叭、喊叫、陶醉。
3.课文内容深入讨论。
教学步骤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师生共读课文《小喇叭》。
3.分组展示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情感诉求的分析。
4.生字学习,学生进行造句练习。
5.老师进行课文讲解和内容递进讨论。
单元4 教案课程目标1.小结课前三单元课文重点,理解和融会贯通。
2.识字粤四三单元中的重点生字,加深体验。
3.进一步熟练课文朗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进行课文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课程内容1.课文《小麦苗》。
2.生字词学习,重点生字:麦苗、茁壮。
3.情节分析和课文内容梳理。
教学步骤1.复习前三单元课文。
2024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详细内容包括:诗词《静夜思》、散文《月光下的村庄》、阅读《月是故乡明》及相应课后练习。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学会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对自然美和故乡情的感悟,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散文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朗读课文,感悟自然美和故乡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月光下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月光的魅力,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诗词学习:a. 学生自读《静夜思》,体会诗词意境。
b. 教师讲解诗词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情感。
c. 学习诗词中的生字、词语。
3. 散文学习:a. 学生朗读《月光下的村庄》,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b. 教师解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眷恋。
c. 学习散文中的生字、词语。
4. 阅读学习:a. 学生阅读《月是故乡明》,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b.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交流感受。
5. 随堂练习:a.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诗词《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散文《月光下的村庄》:月光下的村庄,美丽而宁静。
3. 阅读《月是故乡明》:月是故乡明,照亮游子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诗词《静夜思》和散文《月光下的村庄》。
b. 根据阅读《月是故乡明》,写一篇关于故乡的短文。
2. 答案:a. 学生自行完成,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b. 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春天里的故事”,包括《小燕子》、《荷花》、《春日》、《钱塘湖春行》四篇文章,旨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本单元的生字词较多,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诗歌,又有散文,既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春天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仍有困难,对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美好情感的体会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珍惜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理解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和修辞手法。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创设春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春天的美好。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朗读和品味中感受课文中美好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的相关图片、音乐等资料。
2.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
同时,为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形式巩固生字词。
四下语文备课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年级下册语文备课笔记第一课:乐园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乐园这一概念,了解乐园的构成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备课书籍《课外阅读》2.图片资料:花园、果园、田园等3.实物资料:花朵、水果等4.多媒体设备:播放录像、音频等5.板书准备:定义、关键词、例句等教学内容:1.师生互动:呈现乐园图片,让学生描述乐园的景色特点。
2.引入新词:介绍乐园的概念,并让学生猜想乐园的构成和特点。
3.朗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的美景。
4.讨论乐园:让学生讨论乐园是什么样子的、能长什么东西等。
5.感受音乐:播放与乐园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对乐园的描绘。
6.合作探讨:小组合作讨论乐园的特点,并用语言描述。
7.展示作品: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乐园图画,分享乐园的理解。
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评价:1.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表现将主要通过口头表达和图画展示来评价。
2.学生的收获:学生对乐园的理解和描绘的准确性、丰富性等。
课后作业:完成《课外阅读》相关的练习,绘制一个自己心目中的乐园,并用语言描述。
第二课:小草教学内容:1.观察周围环境:带领学生外出观察周围的小草生长情况。
2.生长探究:介绍小草的生长过程与作用。
3.观察实验:观察小草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情况。
4.生长记录:让学生记录小草的生长情况,展示生命的力量。
5.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讨论小草的作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6.展示成果:学生展示小草的生长记录和对小草的理解。
课后作业:参与家庭园艺活动,观察自家花园或阳台的小草生长情况,并记录。
第三课:小狗找家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小狗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善待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对小狗的认识和经历。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小狗的品种、习性和饲养方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2《塞下曲(夜黑雁飞高)》集体备课教案1一. 教材分析《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是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夜晚雁群飞翔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本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韵味,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但他们对夜晚雁群飞翔的景象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帮助理解。
同时,学生对诗歌的节奏、韵律等方面的感知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夜晚雁群飞翔的景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难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营造夜晚雁群飞翔的氛围,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发现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资源。
2.相关背景资料。
3.诗歌朗诵音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展示夜晚雁群飞翔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
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朗读诗歌,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
四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2. 检查自读情况。
3. 初读课文后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4. 师生共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深入思考提出的问题。
2. 分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 教师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 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寻找关键词句体会情感。
3. 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4. 教师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感。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搜集有关月亮的诗歌或美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集体备课记录
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自己尝试写一首小诗歌。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诗歌,释义诗题
1.出示单元导语,引出课题。
2.自由读诗,明确诗序。
3.简介作者,解释“繁星”,指导书写。
4.指名朗读,提示“啊”的音变。
初步感知“短诗”特点,简介作者,了解选文中序号的意思与来历;指导“繁”字的笔顺、结构书写,强调易错笔画,学生巩固练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三、有声有色,读出想象
第二课时
一、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1.学生自读,相互交流。
2.教师评价指导。
3.学生根据情感,尝试创作。
二、环节一:悟情《繁星》(七一)
1.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
2.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补充资料,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复沓朗读体会情感。
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三、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
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
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
”--《冰心自传》
三、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
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
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
”--《冰心自传》“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
”--《往事》
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激……
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