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脑脊液,浆膜腔积液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5.83 MB
- 文档页数:65
脑脊液与浆膜腔积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概述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 )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大约 70%的脑脊液是在脑室的脉络丛通过主动分泌和超滤的联合过程形成的,约30%的脑脊液是在大脑和脊髓的细胞间隙形成的间质液。
脑脊液的简要循环步骤为: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外侧孔和正中孔→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脑穹隆面的蛛网膜绒毛吸收→上矢状窦。
人体脑脊液在4~8小时更新一次,每日更新3~4次,正常情况下每分钟产生0.3~0.4ml, 每日分泌量平均不超过400~500ml。
脑脊液具有提供浮力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力震荡损伤;调节颅内压力;供给脑、神经系统细胞营养物质,并运走其代谢产物;调节神经系统碱贮量,保持 PH在7.31-7.34 之间等作用。
此外脑脊髓液还通过转运生物胺类物质影响垂体功能,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
由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的存在,脉络丛上皮细胞对血浆各种物质的滤过具有选择性。
氯、钠、镁离子及乙醇等最易通过;白蛋白、葡萄糖、乳酸、钙离子、氨基酸、尿素和肌酐次之;而大分子如纤维蛋白原、补体、抗体、毒物和某些药物以及胆素红素、胆固醇等则极难或不能通过。
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发生器质性病变时,如感染、炎症、肿瘤、外伤、水肿和阻塞等都可引起脑脊液成分的改变。
通过对脑脊液压力、一般性状、显微镜、化学成分、微生物、免疫学的检查,结合临床就可对疾病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有力依据。
因此,脑脊液的检查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适应证和标本采集(一)适应证1.有脑脊膜刺激症状时;2.疑有颅内出血,不能作CT检查者;3.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症状和体征而原因不明者;4.疑有脑膜白血病患者;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椎管内给药治疗、手术前腰麻、造影等。
要严格掌握禁忌证:①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②凡病人处于休克、衷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者均禁忌穿刺。
实验诊断学――脑脊液及浆膜腔积液检查
目的要求:
(一)了解脑脊液检查的适应症、方法,正常结果及临床意义。
(二)了解常见的脑膜疾病的脑脊液的特点。
(三)掌握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要点。
教学内容:
脑脊液检查。
1.采取脑脊液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2.脑脊液检查的内容。
(1)一般性状:颜色、透明度、凝结物。
(2)化学检查:蛋白质定性、定量检查;糖定量检查及氯化物定量检查。
(3)显微镜检查:细胞计数及分类。
(4)细菌学检查。
(二)浆膜腔液检查
1.检查适应症。
2.检查内容
(1)一般性状检查:量,颜色,透明度、凝固性、比重等。
(2)化学检查,粘蛋白定性试验(Riva1ta试验),蛋白定量检查。
(3)显微镜检查:细胞计数,分类及癌细胞检查等。
3.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
教学时数:5学时(课堂讲授2,实习3)。
教学方法:
(一)课堂重点讲授脑脊浆膜腔液检查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二)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脑脊液检查及浆膜腔液的检查。
(三)示教
(四)结合病案进行讨论。
1.正常、异常脑脊液及浆膜腔液一般性状的特点。
2.脑脊液糖半定量试验。
3.显微镜示教:脑脊液及浆膜腔液内单核及多核细胞,浆膜腔液中的间皮细胞、癌细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