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875.00 KB
- 文档页数:39
话说脊柱结核*导读:对脊柱结核应遵循综合治疗的原则,化疗是整个治疗的基础,手术是重要的辅助措施。
就手术而言,彻底的病灶清除、充分的脊髓减压及良好的脊柱稳定性重建,是应当重视的三个方面。
……说到脊柱结核,就要先说肺结核。
结核病首先发生在肺部,然后通过血液的传播,可以到全身很多系统,如骨骼系统结核、泌尿系统结核、消化系统结核等。
骨结核就是一种继发的病灶。
脊柱结核在骨结核中约占50%左右,较四肢关节结核发病率为高。
脊柱结核中的绝大多数为椎体结核,占99%以上,附件结核仅占1%以下。
椎体结核发病率如此之高,是由脊柱的生理解剖特点决定的:(1)整个脊柱有23个可动椎体,椎体数目多;(2)脊柱是人躯体的中轴,椎体负重大,劳损多;椎体上肌肉附着少,松质骨成分多。
由于结核菌易于在血流缓慢、劳损多的部位存留繁殖,因此易于在椎体部位“定居”。
同时,椎体营养动脉为终末动脉,易于因细菌感染而阻塞,导致病椎血液供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形成结核病灶。
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下,约占73%。
成年病变易发生在椎体上、下缘,以溶骨破坏为主,引起椎间隙变窄。
病变椎体受压后,可导致病理性压缩骨折,严重者甚至高位截瘫。
脊柱结核由于部位较深,早期症状不明显,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如有以下表现应引起注意:午后低热、食欲不振、消瘦、盗汗、疲乏无力等。
疼痛一般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多为轻微钝痛,休息时轻,劳累时重,咳嗽、打喷嚏或拎东西时加重。
有的患者夜晚和早起时疼痛,活动及行走后减轻或消失。
如病变压迫脊髓和神经根,疼痛可能相当剧烈,并沿神经根放射。
从外观上看,患有脊柱结核的人往往伴有肌肉痉挛、姿势异常和运动受限。
其中颈椎结核者常有斜颈畸形,头往前倾,活动困难:胸、腰椎结核病人不能弯腰拾物,只能笨拙而机械地屈髋、屈膝、挺腰下蹲,一手撑大腿,另一手去拣地上的东西。
对初步判定为脊柱结核患者,应做常规的X线检查,以发现脊柱生理弧度的异常,椎体形状及椎间隙、椎体周围软组织的改变。
第二节脊柱结核一、发病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IUberCUIOSiSofIheSPine)发病率最高,约占50%。
在脊柱结核中,又以椎体结核占绝大多数,约99%,而单纯的椎弓结核仅占l%o在整个脊柱中,又以腰椎的发病率最高,胸椎次之,颈椎较少,舐、尾椎最少。
二、病理(一)椎体病灶的形成细菌栓子进入椎体主要通过动脉系统,少数通过静脉和淋巴管逆流。
(二)椎体中心型结核儿童椎体中心型结核发展较快,病变常很快波及整个骨化中心,并穿破周围的软骨包壳,侵入椎间盘和邻近椎体。
成人椎体中心型结核发展较慢,但也逐渐波及整个椎体,侵入邻近椎间盘,再越过椎间盘侵入邻近椎体。
有少数中心型结核病变,长期局限于一个椎体内而不侵犯椎间盘,也不侵犯相邻椎体。
(三)椎体边缘型结核10岁以上的儿童边缘型病变稍多。
边缘型病变以溶骨性破坏为主,死骨较小或无死骨。
椎体上下缘的边缘型结核更易侵犯椎间盘。
椎体后缘的病变容易造成脊髓或神经根受压。
(四)椎间盘病变椎间盘受侵犯后,软骨板穿破,髓核流出而消失;软骨板坏死,变薄或破碎,坏死游离的软骨板和纤维环受压后可突入椎管内造成脊髓或神经根受压。
(五)椎体发生病理性骨折与脱位病椎受压后可产生病理压缩性骨折,碎骨片或死骨可被推挤到椎体周围,如被挤压到椎管内,则可压迫脊髓造成截瘫。
如椎体、椎间盘、椎弓根间或关节突同时被病变破坏,可发生病理性脱位。
(六)脓肿的形成和发展椎体病灶所产生的脓液先汇集在椎体一侧骨膜下,形成局限性椎旁脓肿。
因病灶位置不同,脓肿可出现在椎体的前方、后方或两侧。
脓液突破椎体骨膜,沿组织间隙向远方扩散,在较远的地方形成脓肿。
脓肿因重力而向身体下方流窜,称为下坠性脓肿。
这些脓肿因为没有急性炎症的表现,也称为寒性脓肿(COIclabscess)。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一)全身症状患者常有午后低热、食欲不振、消瘦、盗汗、疲乏无力等全身中毒反应。
(二)局部症状1.疼痛多为轻微钝痛,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咳嗽、打喷嚏或持物时加重。
脊柱结核【概述】脊柱结核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其中又以椎体结核占绝大多数,而单纯的椎弓结核仅占1%。
椎体结核分两型:中心型多见,儿童为主,椎体常呈楔形而椎间隙正常;边缘型多见于成人,常累及邻近椎体,使椎体间隙变窄或消失。
因解剖特点及负重、劳损、血供差别等,腰椎的发病率最高,胸椎次之,脊柱较少。
截瘫是脊柱结核的严重并发症。
【诊断标准】(1)病史多有结核菌感染病史。
(2)局部疼痛当病变压迫脊柱和神经根时,疼痛剧烈,可向神经根放射。
发病缓慢是本病的特征。
临床以腰椎感染多见。
(3)寒性脓肿寒性脓肿向外破溃时可形成窦道。
(4)脊柱后凸畸形运动性障碍。
(5)截瘫出现截瘫时,可有下肢或四肢运动、感觉、托约肌反射改变。
(6)试验室检查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血沉升高。
脓肿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为70%左右。
(7)X线检查脊柱生理弧度异常,椎体破坏密度不均,常可见死骨形成;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体周围软组织肿影。
(8)CT 可显示病灶、空洞、死骨及椎旁脓肿。
(9)MRI 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在炎性侵润阶段即可显示异常信号,可显示脊柱受压和变性。
符合上述第(1)~(4)项可拟诊,第(6)项可确诊。
第(7)~(9)项作为参考。
【治疗方案】(1)全身支持疗法、休息。
(2)使用抗涝药物。
联合使用抗涝药物1~2年,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等,应注意药物副作用,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血沉。
(3)严格卧硬板床休息。
还可用支架、腰围、颈围等保护。
截瘫的病人应卧石膏床柱植骨融合术。
术后应卧床3~6个月,继续全身支持治疗和抗结核药物治疗。
【疗效评估】治愈标准为:1.全身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良好。
2.局部症状消失,无疼痛,窦道闭合。
3.X线表现脓肿缩小仍至消失,或已经钙化;无死骨,病灶边缘轮廓清晰。
4.连续3次血沉检查正常。
5.起床活动已1年,仍能保持上述4项指标。
【预后评估】脊柱结核合并瘫痪的发生率大约在10%,以胸椎结核发生瘫痪最多见,颈椎结核发生四肢瘫痪的次之。
脊柱结核健康教育一、概述:脊柱结核临床上最为多见,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第一位。
99%未椎体结核,1%为附件结核,附件结核多继发于椎体结核或与椎体结核同时存在。
椎体结核中的腰椎最为多见,胸椎次之,其次为腰椎段脊椎,腰骶段脊椎、颈椎,骶尾骨最少见。
这与椎体负重大,过于劳损,肌肉附着少和血液供应差有关。
椎体结核按原发病灶部位可分为三型:1、中心型病灶位于椎体中心部,见于儿童2、边缘型多见于成人,进一步累及相邻椎体。
3、骨膜下型二、术前护理1、常规全身体验,排除手术禁忌症。
2、强化基础抗结核治疗2~4周(合并截瘫者2周,无截瘫者4周),以使病灶局限,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3、注意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为手术后的康复打下基础。
4、一般护理:术前,应和病人进行心理交流,给病人介绍手术的积极性,必要性及安全性,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及对手术的恐惧感;鼓励病人多吃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以提高的手术耐受性力;训练病人在床上进行大小便,以适应术后需要;对发热病人,在及时告知医生峰同时,给病人无力降温,降低病人的体力消耗。
三、术后护理长期卧床者,非截瘫或脊柱部稳定的病人,应主动练习翻身、起坐和下床活动。
鼓励截瘫和脊柱部稳定的病人作抬头、扩胸、深呼吸和上肢运动、以增强心肺的适应力和上肢的肌力,同时被动运动、按摩下肢及各关节,以防关节粘连、强直。
1、让病人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2、病人了解疾病治疗过程,并能在出院后按照要求实施3、病人家属及社会(如单位)等支持系统良好4、长期卧床的病人,主动翻身、坐起、鼓励下床活动(截瘫或脊柱部稳定者例外)5、合并截瘫或脊柱不稳者,鼓励病人作抬头、扩胸、深呼吸和上肢运动,同时进行被动活动并按摩下肢各关节,以防止关节粘连、强直。
四、康复指导1、术后必须坚持1年的规则抗结核药物治疗。
2、定期每月复查,持续1年以上。
3 、术后2周可佩带保护支具下床活动(截瘫患者视情况而定),逐步恢复至生活自理,1年以后可逐步行轻体力活动。
脊椎结核概述何谓脊椎结核脊椎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总数的一半,其中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生为***多。
所有脊椎均可受累,但以腰椎为多见,胸椎次之,颈椎较少,骶椎中骶1较多,负重损伤为一诱因。
一、病理脊椎结核病变多发生在椎体,少数在椎板、椎弓、棘突及横突。
(一)中心型或幼年型小儿椎体周围软骨成份多,中心骨化部分病变发展后可有塌陷早期椎间隙尚在。
(二)边缘型又称骨骺型或成人型,发生在较大儿童或成人,起于椎体上缘或下缘的骨骺,病变常迅速破坏椎间软组织,使椎间隙狭窄或消失,上下椎体相连。
(三)前侧型或骨膜下型也在成人发生,位于椎前韧带下,常扩散累及上下邻近脊椎。
(四)附件结核如横突、椎板、椎弓根或棘突结核,较少见。
椎体病变因循环障碍及结核感染,有骨质破坏及坏死,有干酪样改变和脓肿形成,椎体因病变和承重而发生塌陷,使脊柱形成弯度,棘突隆起,背部有驼峰畸形,胸椎结核尤为明显。
由于椎体塌陷,死骨、肉芽组织和脓肿形成,可使脊髓受压发生截瘫,发生在颈椎及胸椎较多。
骨质破坏,寒性脓肿在脊椎前纵韧带下形成,可穿过韧带至脊椎前筋膜间隙,因重力关系可扩散至远离病变的部位。
颈椎结核脓肿可出现在颈椎前使咽后壁隆起,可引起吞咽或呼吸困难;在颈部两侧可出现在胸锁乳肌后缘的皮下。
胸椎结核常形成椎前和椎旁脓肿,也可出现在后纵隔区或沿肋间向胸壁发展;向椎管发展可引起截瘫。
腰椎结核脓肿常至盆腔,形成腰肌脓肿,沿髂腰肌向下蔓延到腹股沟或股内侧,从股骨后达大粗隆,沿阔筋膜张肌和髂胫束至股外侧下部;或向后蔓延到腰三角区。
这些脓肿,因为没有急性炎症的表现,称为寒性脓肿。
脊椎结核在好转过程中,病变的破坏性产物,如脓肿、死骨等可逐渐被吸收,同时有纤维组织充填修复,***后形成纤维愈合和骨性愈合,病程很长。
但通过积极治疗,可使病程大为缩短。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除具有一般症状外,尚有以下特点:(一)早期有贫血,体重减轻,容易疲乏,背(腰)部疼痛及放散痛,疼痛主要在脊椎病变部位,发病初期不重,随病变发展而加剧,休息后可减轻或暂时消失;不同部位的病变还可引起各种转移痛。
脊柱结核医学课件汇报人:日期:•脊柱结核概述•脊柱结核的症状与诊断•脊柱结核的药物治疗目录•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康复与护理•脊柱结核的预防与控制01脊柱结核概述脊柱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主要侵犯脊柱椎体和附件。
定义根据发病部位,脊柱结核可分为颈椎结核、胸椎结核、腰椎结核和骶椎结核。
分类定义与分类发病机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在肺部或其他部位形成原发感染灶,随后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至脊柱。
脊柱结构特点脊柱由椎体、椎间盘、韧带等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容易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侵犯。
免疫反应当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脊柱时,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坏死,导致骨质破坏和椎间隙狭窄。
脊柱结核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与当地的经济条件、卫生状况等因素有关。
地区分布脊柱结核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年龄分布脊柱结核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似,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性别分布脊柱结核在农民、矿工等职业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等因素有关。
职业分布流行病学特点02脊柱结核的症状与诊断脊柱结核患者常感到疼痛,尤其是腰部和背部。
疼痛可能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
疼痛脊柱畸形神经压迫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脊柱结核可能导致脊柱畸形,如脊柱后凸或侧凸。
脊柱结核可能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出现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030201主要症状X线检查是诊断脊柱结核的常用方法。
通过X线检查可以观察到脊柱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椎体压缩性改变等征象。
X线检查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脊柱结核的骨质破坏和椎间隙狭窄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CT检查MRI检查可以显示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情况,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MRI检查诊断方法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也可能导致腰痛和神经压迫症状,但与脊柱结核不同,腰椎管狭窄症不会导致骨质破坏和椎间隙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