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松山高级中学九十五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高一国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12
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九十五學年第一學期高一期末考國文試題適用年級:高一全體 共3頁 2007.01.15一、單一選擇題:(一題2分,共24分)1.(甲)紈「袴」子弟:ㄎㄨㄚˋ;(乙)引人發「噱」:ㄒㄩㄝ;(丙)冰「雹」:ㄅㄠˊ;(丁)「瞅」著眼看:ㄑㄧㄠˇ;(戊)地「坼」天崩:ㄔㄜˋ;(己)「蓼」花:ㄌㄧㄠˇ;(庚)「邶」風:ㄅㄟˋ;(辛)「踉」蹌:ㄌㄧㄤˊ;(壬)小「蓓」:ㄅㄟˋ。
以上「」中的字音說明,正確的有幾個?(A )三(B )四(C )五(D2.以下關於鍾理和之敘述,何者錯誤?(A )乃田園中之哲學家,因同姓之婚受家人反對,從而愛好自然,且對道家思想頗有研究,著有莊子新注與夾竹桃(B )一生作品和生活經驜緊密結合,筆觸自然平實,笠山農場為所著之長篇小說(C )其妻台妹女士乃為其筆下的平妹,而肺疾與喪子是作者生命中最重的打擊(D )我的書齋一文中,表現出作者不畏現實困頓的人格,以及努力往理想邁進的光明心志。
3.下列哪一組的詞語是完全正確的?(A)室如懸謦/分道揚標/期貽之年/爛竽充數(B)仕途蹭蹬/呼盧喝雉/窺豹一斑/以莠亂苗(C)病入膏盲/蒲柳之姿/薰蕕同器/兄弟隙牆(D)鮮塵不染/瓶慶杯空/黃髮遺背/蒿木時艱。
4.下列選項中,何者「」中的字詞意義完全相同?(A )吾「道」,一以貫之/「道」不同,不相為謀/師「道」之不復/雖小「道」,必有可觀者(B )言忠「信」,行篤敬/「信」近於義,言可復也/低眉「信」手繼續彈/長存報柱「信」(C )「維」罍之恥/「維」此六月,既成我服/國之四「維」/「維」新變法(D)吾道,一「以」貫之/臣事君「以」忠/投我「以」木瓜/嗤之「以」鼻。
5.A )仁者,人也;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B )「仁」存乎一心,欲仁則仁至矣(C )實踐克己復禮的條目是恭、寬、信、敏、惠(D )伯夷、叔齊求仁而得仁。
6.下列有關孔子弟子之敘述,何者錯誤?(A)曾子為孔子道統之繼承人,傳述孔子忠恕之道,世稱「宗聖」(B)孔子認為「片言可折獄」的人是能言善道的子貢(C)顏淵不遷怒、不貳過,其心三月不違仁(D)子游為武城宰,孔子戲言「割雞焉用牛刀」。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
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高中一年级质量测试语文科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上。
但乡土社会不是人治,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
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
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
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
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
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
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
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苦父的经验。
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
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
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
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
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
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考试题)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
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
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
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
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
这样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
敬宗收族,使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祠堂的功能之一是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
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等。
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
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行为,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
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
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戒不良行为。
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
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就受孝悌之礼等熏陶。
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
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体现着祠堂的功能,祠堂的静文化(建筑装饰)也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
装饰文化作为祠堂文化的载体,涵盖了浓厚的道德观念、地域民俗,无论是家居陈设还是建筑中的雕饰彩绘,又或是牌楼照壁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
第一学期统一检测高 一 语 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答案;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搽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否则答案无 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默写(本大题1小题;共14分;每空1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4分)(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3)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
(《诗经·氓》)(4)还顾望旧乡; 。
;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5) ;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6) ;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7)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二、阅读(本大题9小题;共 4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0小题。
(一)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5分;每小题1分)①或取诸怀抱..之外:③况修短随化...:②放浪形骸④不能喻.之于怀:⑤亦将有感于斯文..: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说明:1、本卷答题时间为12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
2、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文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倩(qiàn)影摩(mó)登嫉(jí)恨不期(jī)而遇B、羞涩(sè)冠冕(miǎn)堂皇噩(è)耗俨(yǎn)然C、冤(yuān)魂妄加揣(chuāi)测屠戮(lù)凝(níng)炼D、伎(jì)俩桀骜(ào)锋利犀(xí)利塞(sài)外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化为乌有眷恋震摄忧心冲冲B、长吁短叹璀璨娇情光阴荏苒C、杞人忧天饿殍深隧兼融并包D、金科玉律菲簿内灸笑容可鞠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B、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难以回敬。
C、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而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D、鸟和花虽有连带关系;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一个是雷同的;惟有杜鹃却是花鸟同名;最为难得。
4、下列句中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 、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应接不暇。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电影中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独树一帜之处。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2分)A 、这一带;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的地方。
B、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次一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理埋没。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中學九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高一國文科試題班級:_____ 座號:____ 姓名:________一、單選題(每題2分、答錯不倒扣)( ) 1.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杜牧金谷園)此詩與哪位以奢亡身的歷史人物相關?(A)季文子(B)張文節(C)石崇(D)御孫。
( ) 2. 甲、吶喊乙、金瓶梅丙、色戒丁、靖節先生集戊、槐園夢憶。
以上作品,依其寫作的時間先後排列,何者正確?(A)丁乙甲丙戊(B)丁乙戊甲丙 (C) 戊丙甲乙丁(D)戊丁乙甲丙。
( ) 3.清代龔自珍曾說:「__酷似臥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
」請問__中所指的詩人應為?(A)王維(B)陶潛(C)李白(D)屈原。
( ) 4. 下列有關「年齡」使用詞語,可互相替換的是?(A)襁褓/垂髫 (B)花信/黃髮(C)志學/束髮 (D)摽梅/耄齡。
( ) 5. 歸去來辭全篇所表達的內心情感,最貼近何者?(A)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B)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C)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D)汎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 ) 6. 桃花源記中,何句點出了最終理想世界的幻滅?(A)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B)不足為外人道也(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D)後遂無問津者。
( ) 7. 孔乙己中,魯迅是透過什麼人的眼光來敘述故事情節?(A)孔乙己(B)掌櫃(C)小伙計(D)顧客( ) 8. 談友誼一文詞語解釋,下列何者為非?(A) 阿睹物:錢的代稱(B)投桃報李:相互贈答,禮尚往來(C)五倫:君臣、父子、夫婦、朋友、師生(D)叔季之世:末世。
( ) 9. 方仲永從神童淪落為常人的關鍵在於?(A)小學大遺(B)大智若愚(C)曖曖內含光(D)不使學。
( )10. 孔子評述弟子的行止個性,下列何者為非?(A)衣敝醞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子路(B)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顏淵(C)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宰予(D)割雞焉用牛刀—子游。
台北市立松山高中九十一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第二次段考國文科試題一、單選題(共20題,每題2分,答錯不倒扣)A「蹺」課、「磽」薄、「翹」楚B魁「梧」、領「悟」、言「語」C屋「椽」、因「緣」、丞相「掾」D「恝」然、帶「挈」、「鍥」而不捨。
下列各組「」內注音符號所表示的字,字形相同的是:A夤「ㄩㄢˊ」權貴/ 必有「ㄩㄢˊ」故B負「ㄐㄧˊ」從師/ 課外書「ㄐㄧˊ」C事有「ㄒㄧ」蹺/ 「ㄒㄧ」奇古怪D經濟「ㄐㄧㄝˊ」据/ 反「ㄐㄧㄝˊ」語氣「總公司財務左支右□的消息上了報,果然引起□然大波。
這都是因為高層主管尸位□餐,才會弄出這麼大的□漏」上列文句□內的用字若完全正確,則□內應填入的字依序是A絀、喧、宿、皮B絀、軒、素、紕C拙、喧、宿、皮D拙、軒、素、紕。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一文,使作者由慨嘆生命短暫轉憂為樂的關鍵,不包括下列那一選項A生命哲理的思辨B春天的美景C兄弟的天倫之情D觴詠的風雅之樂。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一文,下列何者表達作者灑脫豁達的心境A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B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C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D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
齊雲、落星,高則高矣;井幹、麗譙,華則華矣,止於貯妓女,藏歌舞,非騷人之事,吾所不取」,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念是A仕途多蹇,牢騷滿腹B浮雲蔽日,忠臣見讒C輕視權貴,不慕榮華D任真自得,歸隱田園。
朱光潛認為「擺脫不開」是人生悲劇的起源,下列何者屬於「擺脫不開」的情形A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B愛情就是這樣,既期待,又怕受傷害C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D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倖於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可見圯上老人深惜子房A百戰百勝,輕用其鋒B忍小忿而就大謀C持法太急,其鋒不可犯D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擊之間。
故鄉的野菜:「掃墓時船頭篷下總露出些紫雲英和杜鵑的花束」,下列詩句所描述的季節何者與此句相同A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B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C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D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检阅我们的家底:(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空旷(guǎng) 跛脚 (b) 倒坍(tān) 相形见绌(chū)B.蜷缩(qun) 吞噬 (sh) 惬意 (qi) 恪尽职守(k)C.峥嵘(zhēng) 笔杆(gān) 刹那 (sh) 浅尝辄止(zh)D.眩晕(xun) 骸骨(hi) 饿殍(f) 猝不及防(c)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春夏之交,群峰碧绿,我漫步于参天古木之中,发现一大从新长的桉树,枝桠上翘,新芽竟长,欣欣向荣。
B.我沿着第五大街散步,只看看万花简般五光十色的景象。
我确信,那些活动在人群中的妇女的服装色彩一定是一副决不会令我厌烦的华丽景象。
C.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固然很多,比如媒体披露真相滞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性的盲目跟从。
D.信息产业部21日起动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系列活动,活动将持续一年,全面治理互连网.移动通信网上违法不良信息,倡导网络文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
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B.人类用食物作为诱饵,许多小鸟都在劫难逃。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对此真实的写照。
C.刚刚参观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代表和委员们,在座谈会上高谈阔论,表现出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
D.今夏洪水肆虐,淹没无数的城镇和大片的良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必须精诚团结,战胜洪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考试语文试卷第I卷(45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选出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A、奚落悉心犀利膝下独辟蹊径B、厌恶耽误晤面抵牾好高骛远C、胡同恸哭童真统筹铜墙铁壁D、翔实徜徉祥和佯言庠序之教2、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A、漪沦罗绮倚靠星辉斑斓波澜壮阔B、慰藉籍贯舟楫缉捕罪犯揖录资料C、猝然精萃纯粹心力交悴鞠躬尽瘁D、恪守奶酪烙印格格不入络绎不绝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不是不欢迎你们,实在是家里太脏乱,不敢让你们寒舍。
②有些人利用税制的机会,故意把水搅浑,乘机哄抬物价,暴利。
③登上峨眉山的金顶,谁不想看到日出、云海、佛光、圣灯这四呢?A、光临牟取奇观B、光临谋取奇观C、光顾牟取奇迹D、光顾谋取奇迹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李大妈通过学习,克服了安土重迁思想,全家迁到边远地区,支援西部开发和建设。
B、现代社会信息量与日俱增,上网已经成为中学生炙手可热的话题。
C、只有员廉政勤政,卒先垂范,人们才能上行下效,整个社会风气才能得到好转。
D、小张写字潦草,心里一着急写起字更是笔走龙蛇,写过的东西过一段时间连他自己都不认得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十五”期末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农村地区也要在条件成熟时普及高中教育。
B、个体户享受与国家正式职工退休的同等待遇,是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乃至当前再就业工作的必然要求。
C、年9月28日,中科院在北京长城饭店召开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第一款商品化的通用高性能cpu 芯片一一“龙芯”1号研制成功,可大批量生产。
D、日前安南呼吁各国政府及社会组织重视日益泛滥的国际活动,停止至今还在各地愈演愈烈的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的恶劣风气。
6、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大好,旧房檩,断砖墙。
②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一一“破家值万贯”。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都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妩媚妩媚妩媚B. 沉默沉默沉默C. 潇洒潇洒潇洒D. 美妙美妙美妙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多种课外活动。
B.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C. 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热心帮助他人。
D.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B. 她的歌声悠扬动听,仿佛在夜空中飘荡。
C. 老师对我们说:“你们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D. 他的脸色铁青,显然是被气得不轻。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有句古话:“穷则思变。
”B. 他经常对同学们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C. 他在课堂上讲:“我国古代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家,如:张衡、祖冲之等。
”D. 这本书是他最近读的,内容非常精彩。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工作非常努力。
变换后:他非常努力地工作。
B. 原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变换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高。
C. 原句: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变换后:她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
D. 原句:这个问题太复杂了。
变换后:这个问题太复杂,需要我们好好研究。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兰亭集序》中,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
”7. 《离骚》中,屈原对楚怀王的劝谏是“______,______。
”8. 《赤壁赋》中,苏轼对历史人物的感慨是“______,______。
”9. 《滕王阁序》中,王勃对人生哲理的阐述是“______,______。
”10. 《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是“______,______。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颓.圯(tuí)揩.油(kǎi)长槁.(gāo)瞥.见(piē)长歌当.哭(dàng)B.忸怩.(ní)杯杓.(sháo)繁冗.(róng)拎.着(līng)抵.掌而谈(zhǐ)C.堆.积(duī)踮.脚(diǎn)伶娉.(pīng)茎.叶(jīng)横.行霸道(héng)D.压轴.(zhòu)敷衍.(yān)祈.祷(.qǐ) 偌.大(ruò)梵.婀玲(fàn)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熨.帖(yù)妖娆.(rǎo)踔.厉风发(chuō)汗流浃.背(jiā)B.绮.丽(qǐ)漱.口(shù)臻.于郅治(zhēn)插科打诨.(hún)C.股肱.(gōng)诘.责(jié)骁.勇善战(xiāo)风靡.一时(mǐ)D.果腹.(fù)徇.私(xùn)张灯结.彩(jiē)如法炮.制(páo)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伸张正义饮鸩止渴唉声叹气噩梦消弥B.歪门邪道阴谋秘计全般人马冒昧撕打C.没精打采黯然泣下一柱香更迭停舶D.不假思索殒身不恤水龙头毗邻枕藉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切蹉技艺集腋成裘科技制富流芳百世B.委曲求全鸠占鹊巢缉拿归案忧柔寡断C.常年累月摩天大楼克敌制胜坐落D.虚无飘渺独树一帜长吁短叹股份制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的中国足球人才短缺,竞争机制难以完善,个别队员恃才无恐,出现了职业道德与收入没有同步增长的怪现象。
B.创刊一年来,该报针对行业特点,遵循“指导性强、信息量大”的办报方针,取得了很大成绩,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誉为“导向好、品位高”。
國立臺灣師大附中99學年度第一學期國文科高二試題壹、單一選擇題:20%(每題2分,答錯不倒扣。
)1.下列各組「」內的字,讀音完全相同的選項是:(A)蟻「垤」之巔/「桎」梏束縛/不分軒「輊」(B)薄暮「冥」冥/「瞑」目寧心/「螟」蛉有子(C)「跫」音不響/夜聽寒「蛩」/有恃無「恐」(D)「岈」然若垤/有失迎「迓」/槎「枒」錯雜2.下列各組「」內的字詞,意義完全相同的選項是:(A)「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醉則更「相」枕以臥(B)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洋洋」乎與造物者遊(C)「微」斯人,吾誰與歸/引入,「微」指左公處(D)「緣」染溪,斫榛莽/「緣」溪行,忘路之遠近3.下列選項中,字形完全正確者為何?(A)俛首帖爾/腐草為螢/君子不器(B)轉乎溝壑/游牧騁懷/志大言嘐(C)拳拳服膺/濠梁之辯/諮諏善道(D)民康物附/乘軺健傑/山勢嵯峨4.左思八首詠史詩,對後世詠史詩的演變發展多所啟迪,下列何者歌詠的內容亦屬於詠史詩的範疇?(A)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B)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
借問嘆者誰?言是客子妻。
君行踰十年,孤妾常獨棲。
(C)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
太倉令有罪,就逮長安城。
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D)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5.下列關於韓愈、柳宗元的比較,何者(A)韓詩如有韻之文,柳文似無韻之詩。
(B)韓愈獨尊儒術,排斥佛老;柳宗元以儒家為主,博涉諸子,兼採佛老,故共同提倡儒道,排斥佛老。
(C)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柳宗元因坐王叔文黨事,被貶為江州司馬(D)蘇軾稱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韓愈稱柳文:「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
6.下列各組「(A)「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縈青繚白,外與天「際」/浩浩湯湯,橫無「際」涯(C)「屬」予作文以記之/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D)禹,吾無「閒」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孝哉,閔子騫!人不「閒」於其父母昆弟之言7.錯誤一詩,運鏡手法採由大而小:先江南,次小城,再街道,最後引出跫音。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36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明星畸形高片酬谁之过①近段时间,影视明星高片酬的话题引发了舆论热议。
其实,明星超高片酬对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危害早已被广泛论及:占投资成本过半甚至更高比例的演员片酬,挤占了制作其他环节的成本投入,严重影响了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对明星片酬的无节制哄抬,对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随之而来的影视演员一夜暴富、拜金炫富等现象所传达的价值观偏差,也给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带来很大冲击。
②在影视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制片、发行、放映的全产业链都进入了急剧扩张期。
仅就制片领域来说,各种热钱汹涌而至。
而在放映播映平台方面,也猛增许多。
这些新出现的影视投资、制片、发行、放映主体为中国影视业创造的“世界奇迹”贡献巨大。
然而,当其他环节都在急剧扩张的时候,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却难在短时间内出现数量的快速增长。
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当市场需求急剧扩张而供给相对不足时,作为“稀缺资源”的明星价格上涨似乎就成了必然。
③近两年来,各影视公司不仅给明星开出超高片酬,还纷纷高价收购明星们的公司以期绑定与明星之间的合作关系。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许多刚刚进入影视制片领域的新军,为了在激烈的明星资源争夺战中占得先机,往往打破既有的行业规则,为明星开出难以拒绝的超高片酬。
④事实上,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对于明星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强,创意和制作才是最为重要的。
以好莱坞为例,一些风靡全球的影视作品,启用的大多是小演员甚至是名不见经传的新演员。
这些作品的成功并不依赖明星的光环,而是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创意、生动精湛的演技,以及令人瞠目结舌的制作水平。
反倒是这些作品成就和培养了一批演员,让他们走上明星之路。
而在稳定的影视工业体系当中,影视公司、演员、经纪公司之间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谈判议价的行业规则,明星片酬固然会因走红程度而起伏,但并没有出现类似中国这样片酬大面积坐地飙升的反常情况。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语言基础知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 )A 、••稽会(ku ài j ī)青•冢(zh ǒng) 屈•膝(q ī)•嫉恨(j í)B 、•黔首(qi án )•行伍(x íng )恩•赐(s ì)•度长絜大(d ù)C 、••囿苑(yu àn y òu )•淆乱(y ào )••惴惴(zhu ì)•休憩(x ì)D 、驰•骋(ch ěng )田•畴(ch ǒu )•冗长(r óng )参•乘(sh èng )2.选出下列成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 、鬼斧神功 鞭辟入理 火中取粟 旁征博引B 、以儆效尤 开门揖盗 荼毒生灵 置若罔闻C 、饮鸩效尤 各行其是 无稽之谈 凋虫小技D 、饿殍遍野 铤而走险 估恶不悛 层峦叠嶂3.关联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有些朋友在奋斗过程中( )遇到困难和挫折生出许多抱怨,( )懊恼自己生不逢时。
这种抱怨除了使人心灰意冷外不会有任何实际意义。
( )现在脚踏实地地奋斗,( )使我们盼望已久的将来如期到来。
A、因为 所以 只要 就能B、由于 而且 只有 才能C、不仅 而且 只有 才能D、因为 甚至 惟有 才能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学术界对这件出土文物所属的年代,一直有______________。
②要把那些___________党纪国法,敢于顶风作案的领导干部交司法部门制裁。
③这家工厂采取不正当手段,____________非法利润。
④把朋友送上火车,直到火车开动了,他才______________地转身离去。
A 、争议 违反 谋取 若有所思B 、异议 违犯 谋取 若有所失C 、异议 违反 牟取 若有所思D 、争议 违犯 牟取 若有所失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高二与高三足球对抗赛正紧张地进行,在场的同学不时地为••••冲其当首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台北市立松山高級中學九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高一國文試題命題老師:周延燕(注意:本科試卷共9頁)第一部分:選擇題(84%)壹、單一選擇題(64%)1.下列文句「」中的字,音、義完全正確的選項有幾個?(甲)夫子「哂」之:ㄕㄣˇ,微笑。
(乙)「儐」相陪同新婦盛妝而出:ㄅㄧㄣ,引導。
(丙)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ㄕˋ,認識。
(丁)「騂」且角:ㄒㄧㄣ,純赤色。
(戊)舉一「隅」不以三隅返:ㄡˇ,角落。
(己)乘「桴」浮於海:ㄈㄨˊ,木筏。
(庚)我們這一代還保存不暴「殄」天物的性格:ㄊㄧㄢˇ,滅絕。
A. 四個B.五個C. 六個D. 七個2.下列哪一組「」中的字,音義皆相同?A.眾「遶」門窗,傾耳寂聽。
/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B.有問病者,「女」不能自為方,俟暮夜請諸神。
/「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C.誠欲往來言所聞,則僕固願悉陳「中」所得者。
/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D. 遺我一「端」綺。
/「端」章甫。
3.下列各文句「」中的字,當動詞用的選項是:甲、晚「潔」斗室乙、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丙、立身「苦」不早丁、遊子不顧「反」戊、不意吾子自京師來蠻夷間,乃幸「見」取己、大塊「假」我以文章A. 乙丁戊己B.甲乙丙丁C. 丙丁戊己D. 甲丙丁己4.下列文句「相」字的用法,何者與「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的「相」字相同?A.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B民至老死,不「相」往來C.管仲「相」桓兯,霸諸侯,一匡天下D過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5.下列文句「」內的詞語解釋,哪一個正確?A.我有點捨不得他,「怏怏」朝學校走去——急急B.只有校長遠遠站在半截斷壁上,望著「駁雜」的人流發呆——嘈雜C.觀念「饒是」如此正確,卻沒有影響他——任憑是D.但我比較願意「揣想」它們還有用處,比方成為豬的食物。
——遐想6.下列文句都出自朱光潛〈談動〉,哪一個選項用字完全正確?A.每看到書籍零亂,灰塵滿地,你親自去灑掃一遍,霎時間混濁的世界變成明窗靜几。
你還記得天地間有所謂煩惱麼?B.此時悠然尌坐,游目聘懷,仍覺有不可言喻的快慰。
人是動物,基本性不外乎動,從動的中間我們可以尋出無限快慰。
C.從屢次來亯看,你的心境似乎很不寧靜。
煩惱究竟是一種暮氣,是一種病態。
你還是一個十八、九歲的青年,尌這樣頹唐沮喪,我實在替你擔憂。
D.我景仰希臘廊下派哲學者,相亯人生當皈依自然,不當存有瞋喜貪戀;我景仰托爾斯泰,相亯人生之美在侑與愛。
7.下文引自王鼎鈞〈紅頭繩兒〉,□處依序填入語詞,最適當的選項是:鐘聲何時響,大殿神像的眼睛何時會亮起來,□□的射出去;鐘聲響到那裡,光就射到那裡,使鬼魅隱形,精靈□走。
半夜□時,和尚起來敲鐘,保護原野間辛苦奔波的夜行人不受□□……。
A.悠悠/飛/丑/威脅B.炯炯/遁/子/邪祟C.遲遲/逃/午/干擾D.長長/趕/亥/催眠8.下列選項各成語,何者完全沒有錯冸字A.再接再勵/因冺乘便/汗流夾背B.變生肘腋/汲汲可危/折衝尊俎C.好整以暇/好高鶩遠/沆瀣一氣D.血流漂杵/曲突徙薪/自反而縮9.下列文句「」內的成語,何者使用正確?A.他為人冷漠,不苟言笑,給人「冰壺秋月」的感覺。
B.國家政要豪奢浮華,人人競逐聲冺,貪瀆之風「伊于胡底」?C.伊拉克難民飽受戰火摧殘,人人「行百里者半九十」,急待聯合國的救援。
D.海嘯災難造成重大傷亡,倖存的災民,已無寸土片瓦可「安身立命」,處境極為艱難。
10.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精神,從下列哪一段話可以看出來?A.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B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C.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D.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11.王鼎鈞《隨緣破密》從諸多角度勾勒種種老闆的面目,其中有一種:老闆是製造競爭的工程師,使部下彼此相爭,所有的傾軋排擠,都昇華為對老闆的爭寵獻媚,於是老闆覺得很安慰,也很安全——部下沒有造反的可能。
這樣的老闆,如果回到《論語》的時付,孔子怎麼形容他?A.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B.無所爭,必也射乎!C.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D.如日月之食焉。
12.推陳出新雖是文學的軌跡,但生命脈搏的律動,又如「秦時明月漢時關」,常仙詩人墨客古今共鳴,讀過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詩人的敏感,所欲捕捉的感動,其中的意涵,在下列所選現付作家的作品中,那一項最能與它相對應?A周夢蝶:地球小如鴿卵B.瘂弦:世界上唯一能對抗時間的我輕輕地將它拾起對我來說納入胸懷大概只有詩了C.敻虹:忽然想起D.月曲了:聽見時間來了但傷感是微微的了我微笑等它如遠去的船我徘徊在寧靜的房間曠野船邊的水紋……忍受存在等它怎樣逼那椅子由新到舊13.有關陶潛〈飲酒詩〉,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飲酒詩〉共二十首,產生於兩漢,發展於魏晉,命題為「飲酒」,其實是借題抒寫自己的感觸與情懷。
B.「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千古傳誦名句,南山是隱士付稱,最能象徵作者的棄官歸隱。
C.「此中有真意」,詩人所悟的真意是「和諧自然的意趣」,「真」,有「萬物一任自然,適性自足」的意思。
D.「欲辨已忘言」,是「不足為外人道也」的不欲言。
如同〈桃花源詩〉所說「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14.《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有一段寫曹操率百萬雄師,飲馬長江,準備與孫權決戰,是夜明月皎潔,他與諸將歡宴,酒酣橫槊,慷慨而賦詩,尌是有名的〈短歌行〉,下列關於這首名詩的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A.全詩意境深遠,借付、譬喻,用典雜揉詩中B.「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是感嘆人生短促,也是勸人當及時為樂,是全詩主要意旨,曹操「慷慨悲涼」的詩作風格由此可見。
C.「周兯吐哺,天下歸心」曹操以周兯自勵,表明自己「欲得賢才以早建王業」的心志。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是《詩經》的句子,曹操巧妙連貫「但為君故,沈吟至今」二句,轉變了原詩的意思,成為對知識份子的渴慕。
15.漢語語法,古今有許多顯著的差異,「賓語前置」是其中之一,在上古漢語裡,這是正常的結構,在今天的語法習慣裡,有人則稱之為「倒裝」,下列各選項引自論語中的文句,何者沒有這種「賓語前置」的形式?A.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
B.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C.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D.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16.有些作家喜歡在文章中使用引號,這些引號有的只是單純強調,有的則因作者的有意而產生另解,下列文句引自劉靜娟〈布衣生活〉,都使用了引號,哪一項屬於後者?A.兒子說每天看軍中那般「大手筆」,再看我省的不過是一小碗食物,簡直弄得他要價值混亂了。
B.不過馬上意會到她的意思是不會悶「燒」。
C.她在陽臺上擺了一張電纜「餐桌」,兩把椅子。
D.第一次穿它時,有朋友揶揄我穿「濾豆漿的布」。
17.聯綿詞(也尌是所謂的「衍聲複詞」)是只包含一個詞素的雙音詞,它的來源有兩類,一類是漢語本身尌存在的,如「秋千」;一類是翻譯過來的,如「葡萄」。
它的特點是「以音寄義」,有「不可分性」,雖有兩個音節,卻渾然一體,不能拆開解釋。
下列四組文字,「」內的複詞,那一個不屬於上述的聯綿詞(「衍聲複詞」)?A.「徘徊」在山光水色中的我們,陡然都默契著了。
B.生來富貴,而不「驕傲」的人,他的心靈隨時能展翅翱翔。
C.「琉璃」的世界有各種不同的臉,那些形形色色,也產生了冷暖和悲喜。
D.沈默是金,老來沈默是一種節流,倚老賣老,只是銷耗老本,讓自己更形「龍鍾」。
18.朱光潛〈談動〉一文中,提到「世間有醜才能有美,不完全乃真完全。
」這句話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相近?A.困難,它慣於對驚恐的眼睛賣弄威力,而只要聽見剛健的腳步聲,它尌像老鼠般,悄悄向後縮去。
B.一個寄情運動的人,建立了堅忍不拔的心志。
C.據說一個喜愛搜集石頭的人,能從一顆小石子透視到巍巍的山,潺潺的水。
D.生命像五線譜,有高昂的音符,也有低沈的音符,我們如果只選擇高昂而捨棄低沈,尌不能奏出美妙的樂章。
第19~20題為題組※閱讀以下文字後,回答下列問題:〈暗戀〉是一齣好戲,金士傑的表演自然、真切、感染力強,很少留下生硬表演的痕迹,尤其懷想故人的那一幕,他隔著一衣帶水,遙望著雲山蒼茫的彼岸,悠悠的流水從兩山之間的峽谷中嗚咽而下。
故事情節悲淒感人,看過之後蕩氣回腸、動人肺腑的心情難以平靜,據說電視臺轉播演出盛況時,人們全都在家裡收看電視,使得街上萬人空巷。
19.下列選項所述,哪一種是本文所犯的毛病?A.有很多錯冸字B.上下文不連貫C.說理不夠清晰D.成語使用不當20.為求簡潔而冻除畫底線部分,下列選項所冻除的,哪一種是最妥貼的修改?A.感染力強、嗚咽B.表演、嗚咽、蕩氣回腸C.表演、兩山之間的、蕩氣回腸、動人肺腑的D.兩山之間的、蕩氣回腸第21~24題為題組※請閱讀下文:有感於無道之世,禮樂崩壞的脫序現象,孔子以「正名」為樞軸,重建社會秩序的政治哲學,已遠遠超過政治的範疇。
孔子告訴子路的一番話:「(21 )」子路是無法當下領悟的。
施政首須正名,然後循名而定分。
正如同孔子告訴齊景公治國之道的那一段話:「(22 )」,反向去思考,就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人倫之間,不侵越職分,人人各守本份,社會如何不能井然有序?當然,國家統治者要先「正己」,然後才能「正人」,「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執政者以身率下,尤其要修德行仁,化民於善。
「(23 )」為政又何須刑殺?所以「(24 )」,如此治民,從教化上建立人民是非善惡的有恥觀念。
今天看來,也是值得執政之人深深思考的!以上缺空處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21.A.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B.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C.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D.足食,足兵,民亯之矣!22.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C.自古皆有死,民無亯不立D.富之、教之23.A.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B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C.霸諸侯,一匡天下。
D.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24.A.殺無道以尌有道B.道之以政,齊之以刑C.道之以德,齊之以禮D.舉枉錯諸直25.下文引自張秀亞〈談靜〉,依文意推敲,『()』空格中最適合填入的詩句是:「去靜察你自己的內心,並靜觀萬物吧。
你能嗎?偷得浮生半日閑,享受一下『靜』的甘美。
水流、花落、雲移、山在……在寂靜中,我們的精神與大自然合而為一了,我們將變得更純樸,更和悅,更智慧,也更恬靜了,心湖是一片澄明,萬物的影子皆清晰的反映其上。
『()』這兩句詩值得我們反覆默誦,這境界使我們心嚮神往。
」A.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B.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C.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D.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6.古典文學的修辭方式很多,有一種說法:「把古書中的一組語詞割裂開來,用其中的一部分代替另一部分,這是割裂式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