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创伤与救护-固定及搬运
- 格式:ppt
- 大小:4.32 MB
- 文档页数:31
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
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遇到出血、骨折的伤病员,救护人员首先要保持镇静,做好自我保护,迅速检查伤情,快速处理伤病员,同时呼叫急救电话。
一.止血技术(一)出血的种类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外出血——体表可见到。
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
内出血——体表见不到。
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
(二)外出血的止血方法1、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
它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他的止血方法。
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
方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
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合适。
若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
关节脱位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用此法。
3、加垫屈肢止血法。
适用于上肢和小腿出血。
在没有骨折和关节伤时可采用。
4、止血带止血法。
当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使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时采用。
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带、布条止血带等。
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
注意事项:(1)上止血带时,皮肤与止血带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应加垫敷料、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
(2)上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
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容易损伤皮肤、神经、组织,引起肢体坏死。
(3)上止血带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肢体坏死。
因此,止血带上好后,要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2-3分钟。
为防止止血带放松后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应在伤口处加压止血。
(4)运送伤者时,上止血带处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等遮盖伤口,以妨碍观察,并用标签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止血编者的话:创伤出血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意外伤害,不论是刀割碰伤,还是车祸碰撞,都需要尽快处理。
然而,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却未被大多数人熟知。
本版邀请急救专家温新华介绍最基本的急救技术,一旦遭遇意外,在急救人员到来前,你能为自己、为他人,科学施救;在急救人员到来后,你能协助他们搭建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
止血出血部位要抬高“外伤出血”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外伤,小到割伤、划伤,大到创伤后的大面积出血。
一般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当失血超过血量的15%时,血压降低,会出现口渴、冒冷汗等症状;当超过40%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出现意识不清、休克等症状。
因此,在创伤急救中,快速止血最为重要。
止血前应先识别出血的类型。
动脉出血时,出血速度很快,呈喷射状,并且颜色鲜红;静脉出血时,出血速度较慢,呈暗红色;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慢慢渗出,呈鲜红色。
针对创伤后外出血,常用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法和指压动脉法。
此外,创伤后还存在“内出血”的情况,皮肤完整而血管破裂或内脏出血。
如怀疑内出血,应减少患者活动,尽快送医院诊治。
加压包扎法是外伤出血时最先考虑的方法,方法简单易行,身体各处伤口均可使用。
操作方法分为三步:1."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2."用消毒纱布或干净透气、无黏性、吸水性好的临时敷料覆盖伤口,急救者用手直接在纱布上施压5—10分钟;3."止住血后,用绷带卷、三角巾或布条、手帕等紧紧缠绕、包扎伤口。
有条件的话,覆盖伤口前应用洁净的水清洁污染的伤口,出血速度快时,就应先止血;如果血液浸湿覆盖伤口的纱布,最好不要取掉,应往上再加敷料,然后用绷带包扎。
紧急情况下,可直接用手按压住伤口止血。
指压动脉法就是用手指压住伤口近心端的动脉血管,使血管被压在骨头上,从而阻断血流。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止血编者的话:创伤出血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意外伤害,不论是刀割碰伤,还是车祸碰撞,都需要尽快处理。
然而,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却未被大多数人熟知。
本版邀请急救专家温新华介绍最基本的急救技术,一旦遭遇意外,在急救人员到来前,你能为自己、为他人,科学施救;在急救人员到来后,你能协助他们搭建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
止血出血部位要抬高“外伤出血”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外伤,小到割伤、划伤,大到创伤后的大面积出血。
一般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当失血超过血量的15%时,血压降低,会出现口渴、冒冷汗等症状;当超过40%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出现意识不清、休克等症状。
因此,在创伤急救中,快速止血最为重要。
止血前应先识别出血的类型。
动脉出血时,出血速度很快,呈喷射状,并且颜色鲜红;静脉出血时,出血速度较慢,呈暗红色;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慢慢渗出,呈鲜红色。
针对创伤后外出血,常用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法和指压动脉法。
此外,创伤后还存在“内出血”的情况,皮肤完整而血管破裂或内脏出血。
如怀疑内出血,应减少患者活动,尽快送医院诊治。
加压包扎法是外伤出血时最先考虑的方法,方法简单易行,身体各处伤口均可使用。
操作方法分为三步:1.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2.用消毒纱布或干净透气、无黏性、吸水性好的临时敷料覆盖伤口,急救者用手直接在纱布上施压5—10分钟;3.止住血后,用绷带卷、三角巾或布条、手帕等紧紧缠绕、包扎伤口。
有条件的话,覆盖伤口前应用洁净的水清洁污染的伤口,出血速度快时,就应先止血;如果血液浸湿覆盖伤口的纱布,最好不要取掉,应往上再加敷料,然后用绷带包扎。
紧急情况下,可直接用手按压住伤口止血。
指压动脉法就是用手指压住伤口近心端的动脉血管,使血管被压在骨头上,从而阻断血流。
指压动脉法适用于手部、足部等四肢组织,但此法影响组织的血液供应,所以只能短时间使用,不宜超过10分钟。
4.创伤急救的重要技术和原则。
:
创伤急救的重要技术和原则包括先止血、后包扎;先固定、后搬运;先轻后重,先急后缓。
1.止血和包扎:对于创伤患者,首先需要检查其生命体征,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应及时采取心肺复苏,先挽救患者
生命。
同时对伤口进行止血和包扎,一般先包扎头部,再包扎胸部、腹部,最后是四肢。
2.固定和搬运:对于骨折等创伤,需要先进行固定,以避免搬运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在搬运时,需要保持患者
的身体平稳,避免剧烈晃动。
3.先轻后重,先急后缓:在处理多个创伤患者时,需要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创伤,如大出血、开放性气胸等,然后再处理
其他较轻的创伤。
同时,要先处理紧急情况,如休克、呼吸困难等,再处理其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