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C9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8
浙江大学 C9 计划专业介绍1. 汉语言文学——学好一切知识文化的根本基础本专业为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是浙江大学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 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精神、良好道德素养、扎实理论功底、熟练专业技能,务实、 求真,能够胜任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部门、影视与动漫制播机构及其它企事业 单位的管理、教学、研究、宣传、编导、评论等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基地班的学生科研 立项率为 100%,免试保送研究生的比例达50%以上,普通班学生读研率也可达到 30%。
不少学生留 学欧美、日本、香港的著名大学,一些毕业生已经成为高校、企业、政府部门及各行业重要岗位的中 坚力量。
主干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20 世纪中国文学、文学概论、语言学基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美学概论、影视艺术、动画制作基础、影视与动漫编剧技巧。
2. 历史学——学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不仅可以使人掌握历史知识,感受到历史文明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和无穷魅力,更重 要的是能够使人明智。
如果我们把人类过去的历史比喻成一座蕴涵着丰富的智慧资源的宝库,那么, 历史学就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金钥匙,任何人只要有了这把钥匙,其在变化多端、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 社会中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就会大大增强。
本专业培养具有广博的中外历史知识、 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专业史学工作 者,以及能在党政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具有较强 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中高级人才。
历史学历届毕业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 颇有建树,如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胡伟,著名企业家宋卫平、周庆治、张克夫、路虹,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等,赢得了引人瞩目的荣誉。
主干课程: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世界文明史、史学概论、中外史学史与史学名著选读、中国断 代史、世界地区与国别史、海外中国学文献选读、专题史。
大学物理C 复习参考一、力学选择题1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 , 的端点处, 其速度大小为 (A) t r d d (B) t r d d (C) t r d d (D) 22d d d d ⎪⎭⎫ ⎝⎛+⎪⎭⎫ ⎝⎛t y t x [ ] 2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v 表示速度,a 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a 表示切向加速度,下列表达式中,(1) a t = d /d v , (2) v =t r d /d , (3) v =t S d /d , (4) t a t =d /d v .(A) 只有(1)、(4)是对的.(B) 只有(2)、(4)是对的.(C) 只有(2)是对的.(D) 只有(3)是对的. [ ]3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t k t 2d /d v v -=,式中的k 为大于零的常量.当0=t 时,初速为v 0,则速度v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是 (A) 0221v v +=kt , (B) 0221v v +-=kt , (C) 02121v v +=kt , (D) 02121v v +-=kt [ ] 4质点作半径为R 的变速圆周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v 表示任一时刻质点的速率)(A) td d v . (B) . (C) R t 2d d v v +. (D) 2/1242d d ⎥⎥⎦⎤⎢⎢⎣⎡⎪⎪⎭⎫ ⎝⎛+⎪⎭⎫ ⎝⎛R t v v . [ ] 5水平地面上放一物体A ,它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现加一恒力F 如图所示.欲使物体A 有最大加速度,则恒力F 与水平方向夹角θ 应满足(A) sin θ =μ. (B) cos θ =μ.(C) tg θ =μ. (D) ctg θ =μ. [ ] 6 质量为m 的物体自空中落下,它除受重力外,还受到一个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阻力的作用,比例系数为k ,k 为正值常量.该下落物体的收尾速度(即最后物体作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将是 (A)k mg . (B) kg 2 . (C) gk . (D) gk . [ ] 7一炮弹由于特殊原因在水平飞行过程中,突然炸裂成两块,其中一块作自由下落,则另一块着地点(飞行过程中阻力不计)(A) 比原来更远. (B) 比原来更近.(C) 仍和原来一样远. (D) 条件不足,不能判定. [ ]8质量分别为m 和4m 的两个质点分别以动能E 和4E 沿一直线相向运动,它们的总动量大小为 (A) 2mE 2 (B) mE 23.(C) mE 25. (D) mE 2)122(- [ ]9 一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设时刻t 1至t 2间外力作功为W 1 ;时刻t 2至t 3间外力作功为W 2 ;时刻t 3至t 4间外力作功为W 3 ,则(A) W 1>0,W 2<0,W 3<0.(B) W 1>0,W 2<0,W 3>0.(C) W 1=0,W 2<0,W 3>0. (D) W 1=0,W 2<0,W 3<0 [ ]10 质量为m =0.5 kg 的质点,在Oxy 坐标平面内运动,其运动方程为x =5t ,y =0.5t 2(SI ),从t =2 s 到t =4 s 这段时间内,外力对质点作的功为(A) 1.5 J . (B) 3 J .(C) 4.5 J .(D) -1.5 J . [ ]11 质量为m 的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其运动方程为 j t B i t A r ωωsin cos +=式中A 、B 、ω都是正的常量.由此可知外力在t =0到t =π/(2ω)这段时间内所作的功为(A) )(21222B A m +ω (B) )(222B A m +ω (C) )(21222B A m -ω(D) )(21222A B m -ω [ ] 12 已知两个物体A 和B 的质量以及它们的速率都不相同,若物体A 的动量在数值上比物体B 的大,则A 的动能E KA 与B 的动能E KB 之间(A) E KB 一定大于E KA . (B) E KB 一定小于E KA .(C) E KB =E KA . (D) 不能判定谁大谁小. [ ]13 A 、B 两物体的动量相等,而m A <m B ,则A 、B 两物体的动能(A) E KA <E K B . (B) E KA >E KB .(C) E KA =E K B . (D) 孰大孰小无法确定. [ ]14 一质点在力F = 5m (5 - 2t ) (SI)的作用下,t =0时从静止开始作直线运动,式中m 为质点的质量,t 为时间,则当t = 5 s 时,质点的速率为(A) 50 m ·s -1. . (B) 25 m ·s -1.(C) 0.(D) -50 m ·s -1. [ ]15 一质量为60 kg 的人起初站在一条质量为300 kg ,且正以2 m/s 的速率向湖岸驶近的小木船上,湖水是静止的,其阻力不计.现在人相对于船以一水平速率v 沿船的前进方向向河岸跳去,该人起跳后,船速减为原来的一半,v 应为(A) 2 m/s . (B) 3 m/s .(C) 5 m/s . (D) 6 m/s . [ ]16 在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不受外力作用而发生非弹性碰撞的过程中,系统的(A) 动能和动量都守恒. (B) 动能和动量都不守恒. t(C) 动能不守恒,动量守恒. (D) 动能守恒,动量不守恒. [ ]17 一子弹以水平速度v 0射入一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后,随木块一起运动.对于这一过程正确的分析是(A) 子弹、木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 子弹、木块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C) 子弹所受的冲量等于木块所受的冲量.(D) 子弹动能的减少等于木块动能的增加. [ ]18 假设卫星环绕地球中心作圆周运动,则在运动过程中,卫星对地球中心的(A) 角动量守恒,动能也守恒.(B) 角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C) 角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D) 角动量不守恒,动量也不守恒.(E) 角动量守恒,动量也守恒. [ ]19 均匀细棒OA 可绕通过其一端O 而与棒垂直的水平固定光滑轴转动,如图所示.今使棒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在棒摆动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述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A) 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从大到小.(B) 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从小到大. (C) 角速度从大到小,角加速度从大到小.(D) 角速度从大到小,角加速度从小到大. [ ]20一轻绳跨过一具有水平光滑轴、质量为M 的定滑轮,绳的两端分别悬有质量为m 1和m 2的物体(m 1<m 2),如图所示.绳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若某时刻滑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绳中的张力(A) 处处相等. (B) 左边大于右边.(C) 右边大于左边. (D) 哪边大无法判断. [ ] 21 一轻绳绕在有水平轴的定滑轮上,滑轮的转动惯量为J ,绳下端挂一物体.物体所受重力为P ,滑轮的角加速度为β.若将物体去掉而以与P 相等的力直接向下拉绳子,滑轮的角加速度β将(A) 不变. (B) 变小.(C) 变大. (D) 如何变化无法判断. [ ]22 花样滑冰运动员绕通过自身的竖直轴转动,开始时两臂伸开,转动惯量为J 0,角速度为ω0.然后她将两臂收回,使转动惯量减少为31J 0.这时她转动的角速度变为 (A) 31ω0. (B) ()3/1 ω0. (C) 3 ω0. (D) 3 ω0. [ ] 23 一水平圆盘可绕通过其中心的固定竖直轴转动,盘上站着一个人.把人和圆盘取作系统,当此人在盘上随意走动时,若忽略轴的摩擦,此系统(A) 动量守恒.(B) 机械能守恒.(C) 对转轴的角动量守恒.(D) 动量、机械能和角动量都守恒.(E) 动量、机械能和角动量都不守恒. [ ]24 质量为m 的小孩站在半径为R 的水平平台边缘上.平台可以绕通过其中心的竖直光滑固定轴自由转动,转动惯量为J .平台和小孩开始时均静止.当小孩突然以相对于地面为v 的速率在台边缘沿逆时针转向走动时,则此平台相对地面旋转的角速度和旋转方向分别为19 20(A) ⎪⎭⎫ ⎝⎛=R J mR v 2ω,顺时针. (B) ⎪⎭⎫ ⎝⎛=R J mR v 2ω,逆时针. (C) ⎪⎭⎫ ⎝⎛+=R mR J mR v 22ω,顺时针. (D) ⎪⎭⎫ ⎝⎛+=R mR J mR v 22ω,逆时针. [ ] 25 如图所示,一匀质细杆可绕通过上端与杆垂直的水平光滑固定轴O 旋转,初始状态为静止悬挂.现有一个小球自左方水平打击细杆.设小球与细杆之间为非弹性碰撞,则在碰撞过程中对细杆与小球这一系统(A) 只有机械能守恒.(B) 只有动量守恒.(C) 只有对转轴O 的角动量守恒.(D) 机械能、动量和角动量均守恒. [ ]一.答案:1-5 DDCDC6-10 AABCB11-15 CDBCD16-20 CBAAC21-25 CDCAC二.波1.机械波的表达式为y = 0.03cos6π(t + 0.01x ) (SI) ,则(A) 其振幅为3 m . (B) 其周期为s 31.(C) 其波速为10 m/s . (D) 波沿x 轴正向传播.2.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3cos(1.0π+π-π=x t y (SI) ,t = 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A) O 点的振幅为-0.1 m .(B) 波长为3 m . (C) a 、b 两点间相位差为π21 . (D) 波速为9 m/s .3. 已知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cos(bx at A y -=(a 、b 为正值常量),则(A) 波的频率为a . (B) 波的传播速度为 b/a .(C) 波长为 π / b . (D) 波的周期为2π / a .4. 横波以波速u 沿x 轴负方向传播.t 时刻波形曲线如图.则该时刻 (A) A 点振动速度大于零. (B) B 点静止不动.(C) C 点向下运动. (D) D 点振动速度小于零.5. 若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cos(Cx Bt A y -=,式中A 、B 、C 为正值常量,则(A) 波速为C . (B) 周期为1/B .(C) 波长为 2π /C . (D) 角频率为2π /B .6. 在简谐波传播过程中,沿传播方向相距为λ21(λ 为波长)的两点的振动速度必定 (A) 大小相同,而方向相反. (B) 大小和方向均相同.(C) 大小不同,方向相同. (D) 大小不同,而方向相反.7. 一横波沿绳子传播时, 波的表达式为 )104cos(05.0t x y π-π= (SI),则(A) 其波长为0.5 m . (B) 波速为5 m/s .(C) 波速为25 m/s . (D) 频率为2 Hz .8.频率为 100 Hz ,传播速度为300 m/s 的平面简谐波,波线上距离小于波长的两点振动的相位差为π31,则此两点相距(A) 2.86 m . (B) 2.19 m .(C) 0.5 m . (D) 0.25 m .9. 如图所示,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已知P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0φω+=t A y ,则波的表达式为(A) }]/)([cos{0φω+--=u l x t A y . (B) })]/([cos{0φω+-=u x t A y . (C) )/(cos u x t A y -=ω. (D) }]/)([cos{0φω+-+=u l x t A y .10. 图示一简谐波在t = 0时刻的波形图,波速 u = 200m/s ,则P 处质点的振动速度表达式为 (A) )2cos(2.0π-ππ-=t v (SI).(B) )cos(2.0π-ππ-=t v (SI). (C) )2/2cos(2.0π-ππ=t v (SI). (D) )2/3cos(2.0π-ππ=t v (SI).11. 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2cos λνx t A y -π=.在t = 1 /ν 时刻,x 1 = 3λ /4与x 2= λ /4二点处质元速度之比是(A) -1. (B) 31. (C) 1. (D) 312.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某一瞬时,媒质中某质元正处于平衡位置,此时它的能量是(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13.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时,某一时刻媒质中某质元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则它的能量是(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14.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媒质质元从平衡位置运动到最大位移处的过程中:(A) 它的动能转换成势能.(B) 它的势能转换成动能.(C) 它从相邻的一段质元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大.(D) 它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一段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小.15. 图示一平面简谐机械波在t 时刻的波形曲线.若此时A 点处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在增大,则(A) A 点处质元的弹性势能在减小. (B) 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C) B 点处质元的振动动能在减小.(D) 各点的波的能量密度都不随时间变化.16. 如图所示,两列波长为λ 的相干波在P 点相遇.波在S 1点振动的初相是φ 1,S 1到P点的距离是r 1;波在S 2点的初相是φ 2,S 2到P 点的距离是r 2,以k 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P 点是干涉极大的条件为:(A) λk r r =-12. (B) π=-k 212φφ. (C) π=-π+-k r r 2/)(21212λφφ.(D) π=-π+-k r r 2/)(22112λφφ.17. 在波长为λ 的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节之间的距离为(A) λ . (B) 3λ /4.(C) λ /2. (D) λ /4.二.答案1B 2C 3D 4D 5C 6A 7A 8C 9A 10A11A 12C 13B 14D 15B 16D 17C三、电场和磁场1. 在边长为a 的正方体中心处放置一电荷为Q 的点电荷,则正方体顶角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A) 2012a Q επ. (B) 206a Q επ. (C) 203a Q επ. (D) 20aQ επ.2. 一电场强度为E 的均匀电场,E 的方向与沿x 轴正向,如图所示.则通过图中一半径为R 的半球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A) πR 2E . (B) πR 2E / 2.(C) 2πR 2E .(D) 0.3. 有一边长为a 的正方形平面,在其中垂线上距中心O 点a /2处,有一电荷为q 的正点电荷,如图所示,则通过该平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A) 03εq . (B)4επq(C) 03επq . (D) 06εq4.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面的静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E 与距球心的距离r 之间的关系曲线为:5. 静电场中某点电势的数值等于(A)试验电荷q 0置于该点时具有的电势能.(B)单位试验电荷置于该点时具有的电势能.(C)单位正电荷置于该点时具有的电势能.(B) 把单位正电荷从该点移到电势零点外力所作的功6. 在点电荷+q 的电场中,若取图中P 点处为电势零点 ,则M 点的电势为(A) a q 04επ. (B) aq 08επ. (C) a q 04επ-. (D) a q 08επ-.7. 如图所示,边长为l 的正方形,在其四个顶点上各放有等量的点电荷.若正方形中心O 处的场强值和电势值都等于零,则:(A) 顶点a 、b 、c 、d 处都是正电荷. (B) 顶点a 、b 处是正电荷,c 、d 处是负电荷. (C) 顶点a 、c 处是正电荷,b 、d 处是负电荷. (D) 顶点a 、b 、c 、d 处都是负电荷.8. 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面,总电荷为Q ,设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则球内距离球心为r 的P 点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电势为:(A) E =0,rQ U 04επ=. (B) E =0,R Q U 04επ=. q E O r (D) E ∝1/r 2b a(C) 204r Q E επ=,rQ U 04επ= . (D) 204r Q E επ=,R Q U 04επ=.9. 图中实线为某电场中的电场线,虚线表示等势(位)面,由图可看出: (A) E A >E B >E C ,U A >U B >U C . (B) E A <E B <E C ,U A <U B <U C .(C) E A >E B >E C ,U A <U B <U C .(D) E A <E B <E C ,U A >U B >U C .10. 一带正电荷的物体M ,靠近一原不带电的金属导体N ,N 的左端感生出负电荷,右端感生出正电荷.若将N 的左端接地,如图所示,则(A) N 上有负电荷入地.(B) N 上有正电荷入地.(C ) N 上的电荷不动.(D) N 上所有电荷都入地.11. 图示一均匀带电球体,总电荷为+Q ,其外部同心地罩一内、外半径分别为r 1、r 2的金属球壳.设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在球壳内半径为r 的P 点处的场强和电势为:(A) 204r Q E επ=,rQ U 04επ=. (B) 0=E , 104r Q U επ= (C) 0=E ,rQ U 04επ=. (D) 0=E ,204r Q U επ=.12. 两个半径相同的金属球,一为空心,一为实心,把两者各自孤立时的电容值加以比较,则(A) 空心球电容值大. (B) 实心球电容值大.(C) 两球电容值相等. (D) 大小关系无法确定.13. 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当用绝缘手柄将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拉大,则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12、电场强度的大小E 、电场能量W 将发生如下变化:(A) U 12减小,E 减小,W 减小.(B) U 12增大,E 增大,W 增大.(C) U 12增大,E 不变,W 增大.(D) U 12减小,E 不变,W 不变.14. 真空中有“孤立的”均匀带电球体和一均匀带电球面,如果它们的半径和所带的电荷都相等.则它们的静电能之间的关系是(A) 球体的静电能等于球面的静电能.(B) 球体的静电能大于球面的静电能.(C) 球体的静电能小于球面的静电能.(D) 球体内的静电能大于球面内的静电能,球体外的静电能小于球面外的静电能.15. 如图,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四个角上固定有四个电荷均为q 的点电荷.此正方形以角速度ω 绕AC 轴旋转时,在中心O 点产生的磁感强度大小为B 1;此正方形同样以角速度ω 绕过O 点垂直于正方形平面的轴旋转时,在O 点产生的磁感强度的大小为B 2,则B 1与B 2间的关系为(A) B1 = B 2. (B) B 1 = 2B 2. (C) B 1 = 21B 2. (D) B 1= B 2 /4.16. 边长为l 的正方形线圈中通有电流I ,此线圈在A 点(见图)产生的磁感强度B 为(A)l I π420μ. (B) l I π220μ. (C) l I π02μ. (D) 以上均不对.17. 通有电流I 的无限长直导线有如图三种形状,则P ,Q ,O 各点磁感强度的大小B P ,B Q ,B O 间的关系为:(A) B P > B Q >B O . (B) B Q > B P > B O . (C) B Q > B O > B P . (D) B O > B Q > B P .18. 在真空中有一根半径为R 的半圆形细导线,流过的电流为I ,则圆心处的磁感强度为(A) R 140πμ. (B) R120πμ.(C) 0. (D) R 140μ.19. 如图,流出纸面的电流为2I ,流进纸面的电流为I ,则下述各式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I l H L 2d 1=⎰⋅ . (B)I l H L =⎰⋅2d (C) I l H L -=⎰⋅3d . (D)I l H L -=⎰⋅4d .20. 一电子以速度v 垂直地进入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此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道所围的面积内的磁通量将 (A) 正比于B ,反比于v 2. (B) 反比于B ,正比于v 2.(C) 正比于B ,反比于v . (D) 反比于B ,反比于v . C q421. 四条皆垂直于纸面的载流细长直导线,每条中的电流皆为I .这四条导线被纸面截得的断面,如图所示,它们组成了边长为2a 的正方形的四个角顶,每条导线中的电流流向亦如图所示.则在图中正方形中心点O 的磁感强度的大小为 (A) I a B π=02μ. (B) I aB 2π=02μ. (C) B = 0. (D) I a B π=0μ.22. 无限长直导线在P 处弯成半径为R 的圆,当通以电流I 时,则在圆心O 点的磁感强度大小等于(A) R Iπ20μ. (B) RI 40μ. (C) 0. (D) )11(20π-R I μ. (E) )11(40π+R I μ.23. 一载有电流I 的细导线分别均匀密绕在半径为R 和r 的长直圆筒上形成两个螺线管,两螺线管单位长度上的匝数相等.设R = 2r ,则两螺线管中的磁感强度大小B R 和B r 应满足:(A) B R = 2 B r . (B) B R = B r .(C) 2B R = B r . (D) B R = 4 B r .三.答案1. C2. D3. D4. B5. C6. D7. C8. B9. D 10. B11. D 12. C 13. C 14. B 15. C 16. A 17. D 18. D 19. D 20. B 21 C 22. D 23. B四、电磁感应I1. 如图所示,一矩形金属线框,以速度v 从无场空间进入一均匀磁场中,然后又从磁场中出来,到无场空间中.不计线圈的自感,下面哪一条图线正确地表示了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对时间的函数关系?(从线圈刚进入磁场时刻开始计时,I 以顺时针方向为正)2. 两根无限长平行直导线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I ,并各以d I /d t 的变化率增长,一矩形线圈位于导线平面内(如图),则:(A) 线圈中无感应电流. (B) 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方向.(C) 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D) 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不确定.3. 一块铜板垂直于磁场方向放在磁感强度正在增大的磁场中时,铜板中出现的涡流(感应电流)将(A) 加速铜板中磁场的增加. (B) 减缓铜板中磁场的增加.(C) 对磁场不起作用. (D) 使铜板中磁场反向.4. 一导体圆线圈在均匀磁场中运动,能使其中产生感应电流的一种情况是(A) 线圈绕自身直径轴转动,轴与磁场方向平行.(B) 线圈绕自身直径轴转动,轴与磁场方向垂直.(C) 线圈平面垂直于磁场并沿垂直磁场方向平移.(D) 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并沿垂直磁场方向平移.5. 半径为a 的圆线圈置于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线圈电阻为R ;当把线圈转动使其法向与B 的夹角 =60°时,线圈中通过的电荷与线圈面积及转动所用的时间的关系是(A) 与线圈面积成正比,与时间无关.(B) 与线圈面积成正比,与时间成正比.(C) 与线圈面积成反比,与时间成正比.(D) 与线圈面积成反比,与时间无关.6. 将形状完全相同的铜环和木环静止放置,并使通过两环面的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相等,则不计自感时(A) 铜环中有感应电动势,木环中无感应电动势.(B) 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大,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小.(C) 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小,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大.(D) 两环中感应电动势相等.B I O(D)IO(C)O (B)II7. 在无限长的载流直导线附近放置一矩形闭合线圈,开始时线圈与导线在同一平面内,且线圈中两条边与导线平行,当线圈以相同的速率作如图所示的三种不同方向的平动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 (A) 以情况Ⅰ中为最大. (B) 以情况Ⅱ中为最大.(C) 以情况Ⅲ中为最大. (D) 在情况Ⅰ和Ⅱ中相同. [ ]8. 在两个永久磁极中间放置一圆形线圈,线圈的大小和磁极大小约相等,线圈平面和磁场方向垂直.今欲使线圈中产生逆时针方向(俯视)的瞬时感应电流i (如图),可选择下列哪一个方法?(A) 把线圈在自身平面内绕圆心旋转一个小角度. (B) 把线圈绕通过其直径的OO ′轴转一个小角度. (C) 把线圈向上平移.(D) 把线圈向右平移.9. 一个圆形线环,它的一半放在一分布在方形区域的匀强磁场B 中,另一半位于磁场之外,如图所示.磁场B 的方向垂直指向纸内.欲使圆线环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应使 (A) 线环向右平移. (B) 线环向上平移.(C) 线环向左平移. (D) 磁场强度减弱.10. 如图所示,一载流螺线管的旁边有一圆形线圈,欲使线圈产生图示方向的感应电流i ,下列哪一种情况可以做到?(A) 载流螺线管向线圈靠近.(B) 载流螺线管离开线圈.(C) 载流螺线管中电流增大. (D) 载流螺线管中插入铁芯.11. 一矩形线框长为a 宽为b ,置于均匀磁场中,线框绕OO ′轴,以匀角速度ω旋转(如图所示).设t =0时,线框平面处于纸面内,则任一时刻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A) 2abB | cos ω t |. (B) ω abB(C)t abB ωωcos 21. (D) ω abB | cos ω t |. (E) ω abB | sin ω t |.12. 如图所示,导体棒AB 在均匀磁场B 中 绕通过C 点的垂直于棒长且沿磁场方向的轴OO ' 转动(角速度ω 与B 同方向),BC 的长度为棒长的31,则 (A) A 点比B 点电势高. (B) A 点与B 点电势相等.(B) A 点比B 点电势低. (D) 有稳恒电流从A 点流向B 点.b c d b c d bc d v v v ⅠⅢⅡ I O ′S N O iBi I O B a b ωO O ′ B B A C13. 如图,长度为l 的直导线ab 在均匀磁场B 中以速度v移动,直导线ab 中的电动势为(A) Bl v . (B) Bl v sin α. (C) Bl v cos α. (D) 0. 14. 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金属框架abc 放在均匀磁场中,磁场B 平行于ab 边,bc 的长度为l .当金属框架绕ab 边以匀角速度ω转动时,abc 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E 和a 、c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 – U c 为 (A) E =0,U a – U c =221l B ω. (B) E =0,U a – U c =221l B ω-. (C) E =2l B ω,U a – U c =221l B ω. (D) E =2l B ω,U a – U c =221l B ω-. 15.圆铜盘水平放置在均匀磁场中,B 的方向垂直盘面向上.当铜盘绕通过中心垂直于盘面的轴沿图示方向转动时,(A) 铜盘上有感应电流产生,沿着铜盘转动的相反方向流动.(B) 铜盘上有感应电流产生,沿着铜盘转动的方向流动.(C) 铜盘上产生涡流.(D) 铜盘上有感应电动势产生,铜盘边缘处电势最高.(E) 铜盘上有感应电动势产生,铜盘中心处电势最高.16. 一根长度为L 的铜棒,在均匀磁场 B 中以匀角速度ω绕通过其一端O 的定轴旋转着,B 的方向垂直铜棒转动的平面,如图所示.设t =0时,铜棒与Ob 成θ 角(b 为铜棒转动的平面上的一个固定点),则在任一时刻t 这根铜棒两端之间的感应电动势是: (A) )cos(2θωω+t B L . (B) t B L ωωcos 212. (C) )cos(22θωω+t B L . (D) B L 2ω.(F) B L 221ω.17. 两个通有电流的平面圆线圈相距不远,如果要使其互感系数近似为零,则应调整线圈的取向使(A) 两线圈平面都平行于两圆心连线.(B) 两线圈平面都垂直于两圆心连线.(C) 一个线圈平面平行于两圆心连线,另一个线圈平面垂直于两圆心连线.(C) 两线圈中电流方向相反.18. 两个通有电流的平面圆线圈相距不远,如果要使其互感系数近似为零,则应调整线圈的取向使(A) 两线圈平面都平行于两圆心连线.l b a v α B a bc l ω BOB ω L O θ b(B) 两线圈平面都垂直于两圆心连线.(C) 一个线圈平面平行于两圆心连线,另一个线圈平面垂直于两圆心连线.(D) 两线圈中电流方向相反.19. 用线圈的自感系数L 来表示载流线圈磁场能量的公式221LI W m = (A) 只适用于无限长密绕螺线管.(B) 只适用于单匝圆线圈.(C) 只适用于一个匝数很多,且密绕的螺绕环.(E) 适用于自感系数L一定的任意线圈.20. 两根很长的平行直导线,其间距离d 、与电源组成回路如图.已知导线上的电流为I ,两根导线的横截面的半径均为r 0.设用L 表示两导线回路单位长度的自感系数,则沿导线单位长度的空间内的总磁能W m 为(A)221LI . (B) 221LI ⎰∞+π-+0d π2])(2π2[2002r r r r d I r I I μμ (C) ∞.(D) 221LI 020ln 2r d I π+μ21. 真空中一根无限长直细导线上通电流I ,则距导线垂直距离为a 的空间某点处的磁能密度为(A) 200)2(21aI πμμ (B) 200)2(21a I πμμ (C) 20)2(21Ia μπ (D) 200)2(21a I μμ四.答案1C 2B 3B4B5A 6D7B8C9C10B11D12 A13D14 B15 D16 E17C 18C19D 20A21B五、波动光学1. 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A) 1.5 λ. (B) 1.5 λ/ n .(C) 1.5 n λ. (D) 3 λ.2. 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图所示,若薄膜的厚度为e ,且n 1<n 2>n 3,λ1为入射光在n 1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A) 2n 2e . (B) 2n 2 e - λ1 / (2n 1). (C) 2n 2 e - n 1 λ1 / 2. (D) 2n 2 e - n 2 λ1 / 2.n 1n 23入射光反射光1反射光2eI I d 2r 03.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4.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的波长为λ,用玻璃纸遮住双缝中的一个缝,若玻璃纸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的光程大2.5 λ,则屏上原来的明纹处(A) 仍为明条纹; (B) 变为暗条纹;(C) 既非明纹也非暗纹; (D) 无法确定是明纹,还是暗纹.5.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A) 使屏靠近双缝.(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6.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E 上的P 点处是明条纹.若将缝S 2盖住,并在S 1 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一高折射率介质反射面M ,如图所示,则此时 (A) P 点处仍为明条纹. (B) P 点处为暗条纹.(C) 不能确定P 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D) 无干涉条纹.7.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为600 nm (1 nm =10-9 m ),双缝间距为2 mm ,双缝与屏的间距为300 cm .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明条纹间距为(A) 0.45 mm . (B) 0.9 mm .(C) 1.2 mm (D) 3.1 mm .8.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的波长为λ,用玻璃纸遮住双缝中的一个缝,若玻璃纸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的光程大2.5 λ,则屏上原来的明纹处(A) 仍为明条纹; (B) 变为暗条纹;(C) 既非明纹也非暗纹; (D) 无法确定是明纹,还是暗纹.9. 在图示三种透明材料构成的牛顿环装置中,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则在接触点P 处形成的圆斑为 (A) 全明. (B) 全暗. (C) 右半部明,左半部暗. (D) 右半部暗,左半部明.10. 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A) λ / 4 . (B) λ / (4n ).(C) λ / 2 . (D) λ / (2n ).图中数字为各处的折射11. 若把牛顿环装置(都是用折射率为1.52的玻璃制成的)由空气搬入折射率为1.33的水中,则干涉条纹(A) 中心暗斑变成亮斑. (B) 变疏.(C) 变密. (D) 间距不变.12. 用劈尖干涉法可检测工件表面缺陷,当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时,若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每一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左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则工件表面与条纹弯曲处对应的部分(A) 凸起,且高度为λ / 4.(B) 凸起,且高度为λ / 2. (C) 凹陷,且深度为λ / 2. (D) 凹陷,且深度为λ / 4.13. 如图,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观察牛顿环的装置上.当平凸透镜垂直向上缓慢平移而远离平面玻璃时,可以观察到这些环状干涉条纹(A) 向右平移. (B) 向中心收缩.(C) 向外扩张. (D) 静止不动. (E) 向左平移.14. 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A) 2 ( n -1 ) d . (B) 2nd .(C) 2 ( n -1 ) d +λ / 2. (D) nd .(F) ( n -1 ) d .15. 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a =4 λ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单缝处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A) 2 个. (B) 4 个.(C) 6 个. (D) 8 个.16. 一束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单缝AB 上,装置如图.在屏幕D 上形成衍射图样,如果P 是中央亮纹一侧第一个暗纹所在的位置,则BC 的长度为 (A) λ / 2.(B) λ.(C) 3λ / 2 . (D) 2λ .17. 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 ,则S 的前方某点P 的光强度决定于波阵面S 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 点的(A) 振动振幅之和. (B) 光强之和.(C) 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 (D) 振动的相干叠加.18. 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一狭缝上,若第一级暗纹的位置对应的衍射角为θ=±π / 6,则缝宽的大小为(A) λ / 2. (B) λ.。
振动与波动题库一、选择题(每题3分)1、当质点以频率ν 作简谐振动时,它的动能的变化频率为( )(A ) 2v(B )v (C )v 2 (D )v 42、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幅为cm 12,周期为s 2。
当0=t 时, 位移为cm 6,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
则振动表达式为( ) (A))(3cos 12.0ππ-=t x (B ))(3cos 12.0ππ+=t x (C ))(32cos 12.0ππ-=t x (D ))(32cos 12.0ππ+=t x3、 有一弹簧振子,总能量为E ,如果简谐振动的振幅增加为原来的两倍,重物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四倍,则它的总能量变为 ( )(A )2E (B )4E (C )E /2 (D )E /4 4、机械波的表达式为()()m π06.0π6cos 05.0x t y +=,则 ( ) (A) 波长为100 m (B) 波速为10 m·s-1(C) 周期为1/3 s (D) 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5、两分振动方程分别为x 1=3cos (50πt+π/4) ㎝ 和x 2=4cos (50πt+3π/4)㎝,则它们的合振动的振幅为( )(A) 1㎝ (B )3㎝ (C )5 ㎝ (D )7 ㎝6、一平面简谐波,波速为μ=5 cm/s ,设t= 3 s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则x=0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 )(A) y=2×10-2cos (πt/2-π/2) (m)(B) y=2×10-2cos (πt + π) (m)(C) y=2×10-2cos(πt/2+π/2) (m)(D) y=2×10-2cos (πt -3π/2) (m)7、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 传播。
x=0处的质点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若波函数用余弦函数表示,则该波的初位相为( ) (A )0 (B )π (C) π /2 (D) - π /28、有一单摆,摆长m 0.1=l ,小球质量g 100=m 。
B 班级 学号 姓名第1章 质点运动学1-2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r i 3j 6k e e tt-=++。
(1)求:自t =0至t =1质点的位移。
(2)求质点的轨迹方程。
解:(1) ()k j i r 630++= ()k j i r 6e 3e 1-1++= 质点的位移为()j i r ⎪⎭⎫⎝⎛-+-=3e 31e ∆(2) 由运动方程有t x e =,t y -=e 3, 6=z 消t 得 轨迹方程为 1=xy 且6=z1-3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r 的端点处,其速度的大小为( D ) (A)dt dr (B)dt d r(C)dt d r (D)22⎪⎭⎫ ⎝⎛+⎪⎭⎫ ⎝⎛dt dy dt dx1-5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k j i r 251510t t ++-=,求:t =0,1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由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得k j r v t dt d 1015+==, k va 10==dtd 所以 t =0,1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为 015==t j v 11015=+=t kj v1010,ka ==t1-8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j i r 2235t t +=,则该质点所作运动为[ B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匀变速直线运动 (C) 抛体运动 (D) 一般的曲线运动*1-6一质点沿Ox 轴运动,坐标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为t t x 233-=(SI)。
则质点在4s 末的瞬时速度为 142m·s -1 ,瞬时加速度为 72m·s -2 ;1s 末到4s 末的位移为 183m ,平均速度为 61m·s -1 ,平均加速度为 45m·s -2。
解题提示:瞬时速度计算dt dxv =,瞬时加速度计算22dtx d a =;位移为()()14x x x -=∆,平均速度为()()1414--=x x v ,平均加速度为 ()()1414--=v v a】~1-11 已知质点沿Ox 轴作直线运动,其瞬时加速度的变化规律为t a x 3=2s m -⋅。
习 题 九9-1 一系统由图示的状态a 经acb 到达状态b ,系统吸收了320J 热量,系统对外作功126J . (1)若adb 过程系统对外作功 42J ,问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 (2)当系统由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外界对系统作功84 J ,试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 热量是多少? [解]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A E Q +∆=得 A Q E -=∆ 在acb 过程中,E E E ∆=-a b J 19412632011=-=-=A Q在adb 过程中,内能变化量与acb 过程相同 因此 J 2364219422=+=+∆=A E Q 在ba 过程中J 2788419433b a 3-=--=+∆-=+-=A E A E E Q由于热量为负值,所以本过程中系统放热.9-2 2mol 氮气由温度为 300K ,压强为510013.1⨯Pa (1atm )的初态等温地压缩到 510026.2⨯Pa (2atm ).求气体放出的热量. [解] 在等温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等于气体对外做的功,所以J 1046.321ln30031.82ln321T ⨯-=⨯⨯⨯===p p RT A Q ν即气体放热为J 1046.33⨯.9-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E 随体积的变化关系为E - V图上的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试证此直线表示等压过程.[证明] 设此直线斜率为k ,则此直线方程为kV E = 又E 随温度的关系变化式为 T k T C MM E '=⋅=v m o l所以 T k kV '= 因此 C kk T V ='=(C 为恒量)又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知,C T pV'= (C '为恒量)所以 p 为恒量,即此过程为等压过程.9-4 2mol 氧气由状态1变化到状态2所经历的过程如图所示:(1)沿l →m →2路径.(2)1→2直线.试分别求出两过程中氧气对外作的功、吸收的热量及内能的变化.[解] (1) 在1→m →2这一过程中,做功的大小为该曲线下的面积,氧气对外做负功.()()J 1010.81010013.11050204352121⨯-=⨯⨯⨯-⨯-=--=-V V p A由气体的内能公式T C E V ν=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RT pV ν=得pV i RR i pVRpVC RpVC E 22VV====νν对于氧气5=i ,所以其内能的变化为 ()()J 1027.11010013.15051020252543511221⨯-=⨯⨯⨯⨯-⨯⨯=-=∆-V p V p E此过程吸收的热量为 J 1037.91010.81027.1444111⨯-=⨯-⨯-=+∆=A E Q (2)在从1→2过程中,由图知氧气对外作功为()()()()J 1007.51010013.11050520212143521122⨯-=⨯⨯⨯-⨯+⨯-=-+-=-V V p p A内能的变化 J 1027.1412⨯-=∆=∆E E吸收的热量 J 1034.61007.51027.1444222⨯-=⨯-⨯-=+∆=A E Q9-5 10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在压缩过程中外界对它作功209J ,其温度上升1K ,试求:(1)气体吸收的热量与内能的增量.(2) 此过程中气体的摩尔热容量.[解] (1) 内能的增量为 J 65.124131.82310V =⨯⨯⨯=∆=∆T C E ν气体吸收的热量 J 35.8420965.124-=-=+∆=A E Q (2) 由气体摩尔热容量知 ())K mol J 44.835.841011⋅-=-⨯=∆=TQC ν9-6 将压强为1atm ,体积为33m 101-⨯的氧气(25V R C =)从0℃加热到100℃.试分别求在等体(积)过程和等压过程中各需吸收多少热量.[解]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RT pV ν= 00RT V p RTpV ==ν在等容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J 77.9210027310110013.1252535000V V =⨯⨯⨯⨯⨯=∆=∆=-T R RT V p T C Q ν在等压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J 88.12977.92575727V p p =⨯==∆=∆=Q T R T C Q νν9-7 已知氩气的定体(积)比热为)K kg J 314V ⋅=c ,若将氩气看作理想气体,求氩原子的质量.(定体(积)摩尔热容V mol V c M C =).[解] 由定容摩尔热容量的定义知 R R i C 232V ==因此 VVV m o l 23c Rc C M==氩原子的质量为 kg 1059.63141002.631.823232623V A Amol-⨯=⨯⨯⨯===c N RN Mm9-8 为测定气体的γ(V p C C =)值有时用下列方法:一定量的气体的初始温度、体积和压强为0T 、0V 和0p ,用一根电炉丝对它缓慢加热.两次加热的电流强度和时间相同,第一次保持体积0V 不变,而温度和压强变为1T 和1p .第二次保持压强0p 不变,而温度和体积变为2T 和1V .试证明 ()()001001p V V V p p --=γ[证明] 两次加热气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等容过程吸收的热量为()01V 1T T C Q -=ν 等压过程吸收的热量为 ()02p 2T T C Q -=ν 由 21Q Q =可得 ()()02p 01V T T C T T C -=-νν所以 0201Vp T T T T C C --==γ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000RT V p ν= 101RT V p ν= 210RT V p ν= 因此 00101V R p p T T ν-=- 00102p RV V T T ν-=-所以得到 ()()001001p V V V p p --=γ9-9 已知1mol 固体的状态方程为bp aT v v ++=0,内能apT cT E +=,式中0v 、a 、b 、c 均为常量,求该固体的p C 、V C .[解]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 V p E A E Q d d d d d +=+= (1) 由已知条件可得 p b T a V d d d += (2) T ap p aT T c E d d d d ++= (3)将(2)、(3)代入(1)得 ()p b T a p T ap p aT T c Q d d d d d d ++++= (4) 在等压过程中,0d =p所以 ()T ap c Q d 2d += 因此 ap c TQ C 2d d p +==在等容过程中 0d =V代入(2)式得 0d d =+p b T a 因此 T ba p d d -=代入(4)式得Tb T a apc T b a b T a p T ap T b a aT T c Qd d d d d d d 2⎪⎪⎭⎫⎝⎛-+=⎪⎪⎭⎫⎝⎛⎪⎭⎫ ⎝⎛-+++⎪⎭⎫ ⎝⎛-+= 所以 bT a ap c TQ C 2V d d -+==9-10 已知范德瓦尔斯气体的内能0V E Va T C E +-=.其中V C 、a 、0E 为常数,试证明其绝热过程方程为()常数=-VC R b V T[证明] 范德瓦尔斯气体的状态方程为 ()RT b V V a p =-⎪⎭⎫⎝⎛+2 (1) 又由已知条件可得 V Va T C E d d d 2V += (2)绝热过程 0d =Q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V p A E d d d -=-= (3) 由(2)、(3)式可得 V p V Va T C d d d 2V -=+ (4)由 (1)式可得 2Va bV RT p --=(5)将(5)代入(4)式有 V bV RT V Va V Va T C d d d d 22V --=+整理得 V bV T RTC d 1d V --=积分得()常数=-+b V T RC ln ln V即 ()常数=-RCVT b V这就是范德瓦尔斯气体的绝热过程方程.9-11 如图所示是氮气循环过程,求:(1)一次循环气体对外作的功;(2)循环效率. [解] (1) 一次循环过程气体对外作功的大小为闭合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由图知,其包围的面积为1()()1412V V p p S --= ()()J 100.2101015510335⨯=⨯⨯-⨯-=-该循环对外作功为正,所以 J 100.23⨯=A(2) 该循环过程中,从1→2,2→3为吸收热量过程 1→2为等容过程,吸收热量为()()112212V 125V p V p T T C Q -=-=ν()J 1025.110101511025335⨯=⨯⨯⨯-⨯⨯=-2→3为等压过程,吸收热量为 ()()223323p 227V p V p T T C Q -=-=ν()J 104.1101011051027435⨯=⨯⨯⨯-⨯⨯=-因此吸收的总热量为 J 10525.1421⨯=+=Q Q Q 该循环的效率为 %1.13%10010525.1100.243=⨯⨯⨯==Q A η9-12 一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其中ca 为绝热过程,点 a 的状态参量为()11,V T ,点b 的状态参量为()22,V T ,理想气体的热容比为γ,求(1)气体在ab 、bc 过程中与外界是否有热交换? 数量是多少?(2)点c 的状态参量;(3)循环的效率.[解] (1) ab 过程是等温过程,系统吸收热量为121T lnV V RT A Q ν==因12V V >,故该过程是吸热过程.bc 过程是等容过程,系统吸收热量为 ()2c V V T T C Q -=ν 因 c T <2T ,故该过程是放热过程. (2) 从图上可看到 2c V V =又 ac 为绝热过程,故根据绝热方程 112111c1c T VV T VV T --⎪⎪⎭⎫ ⎝⎛=⎪⎪⎭⎫ ⎝⎛=γγ又有 γγ11c c V p V p =得到 121211121211c -⎪⎪⎭⎫ ⎝⎛=⎪⎪⎭⎫ ⎝⎛=⎪⎪⎭⎫⎝⎛=γγγννV V V RT V RT V V V V p p(3) ()()[]()⎥⎥⎥⎥⎦⎤⎢⎢⎢⎢⎣⎡-⋅-=--=--=-=--12121V 12111212V 121C 2V TV ln 11ln1ln11V V V V RC V V RT T V V T C V V RT T T C Q Q γγννη9-13 图中闭合曲线为一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曲线,其中ab 、cd 为绝热线,bc 为等体(积)线,da 为等压线,试证明其效率为bc ad T T T T ---=γη1式中a T 、b T 、c T 、d T 分别为a 、b 、c 、d 各状态的温度,V p C C =γ.[证明] da 为放热过程,其放出的热量为()a d p 2T T C Q -=νbc 为吸热过程,其吸收的热量为 ()b c V 1T T C Q -=ν 所以其效率为 ()()bc ad b c V a d p 12111T T T T T T C T T C Q Q ---=---=-=γννη9-14 如图所示,AB 、DC 为绝热线,COA 是等温线. 已知系统在COA 过程中放热J 100,OAB 的面积是J 30,ODC 的面积为 J 70,试问在BOD 过程中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热量是多少?[解] 因COA 是等温线,COA 过程中J 100CA CA -==Q A 又因AB 、DC 为绝热线,AB AB A E -=∆ DC DC A E -=∆ OAB 过程系统作负功,ODC 过程系统作正功,整个循环过程系统作功 3070CA DC BD AB -=+++A A A ABOD 过程中系统吸热A C BD DC AB BD BD 140140E E E E E E A Q -+=∆+∆+∆+=∆+=由于COA 是等温过程,过程中系统内能变化为零,即 0A C =-E E 因此BOD 过程中系统吸热 J 140=Q9-15 一制冷机进行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其中ab 、cd 分别是温度为1T 、2T 的等温线,bc 、da 为等压过程,设工作物质为理想气体.证明这制冷机制冷系数为:12121ln22p p i T T T ++-=ω[证明] ab 为等温过程,吸收热量为12111lnp p RT A Q ν==cd 为等温过程,其放出的热量大小为12222lnp p RT A Q ν==bc 为等压过程,吸收的热量为 ()12p 3T T C Q -=ν da 为等压过程,放出的热量大小为 ()12p 4T T C Q -=ν所以致冷系数 ()()12121314231ln22p p i T T T Q Q Q Q Q Q Q Q Q AQ ++-=+-++=-==吸放吸吸ω9-16 mol 1单原子理想气体,初态压强为1p ,体积为1V ,经等温膨胀使体积增加一倍,然后保持压强不变,使其压缩到原来的体积,最后保持体积不变,使其回到初态. (1)试在V p -图上画出过程曲线;(2)求在整个过程中内能的改变,系统对外作的净功、从外界吸收的净热量以及循环效率.[解] (1) 过程曲线(2) 系统经过循环又回到初态,所以其内能改变量0=∆E a →b 为等温过程,系统对外作正功2ln ln11121V p V V RT A ==νa2p 1p 2V 1V OVb →c 为等压过程,系统对外作负功,其数值大小为()()122111222V V V V p V V p A -=-=过程中总功 ()1112211112119.02ln V p V V V V p V p A A A =--=-=系统从外界吸收的净热量 1119.0V p A Q == a →b 过程吸热为 2ln 1111V p A Q ==c →a 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c a V 2T T C Q -=ν()V p V V V p p V p p 112111121432323=⎪⎪⎭⎫ ⎝⎛-=-=所以 %2.13432ln 19.011111121=+=+=V p V p V p Q Q A η9-17 一可逆卡诺热机低温热源的温度为27℃,热机效率为 40%,它的高温热源的温度是多少? 今欲将热机效率提高到50%,若低温热源保持不变,则高温热源的温度应增加多少度?[解] 可逆卡诺循环的效率为121T T -=η所以 K 5004.01300121=-=-=ηT T若 %50='η,则 K 6005.01300121=-='-='ηT T所以 K 10050060011=-=-'=∆T T T9-18 有一卡诺热机,用29kg 空气为工作物质,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分别为C 27o 和C 73-o ,求此热机的效率.若在等温膨胀过程中工作物质的体积增大到2.718倍,则此热机每一循环所作的功是多少?[解] 此热机的效率为 %3.333002001112=-=-=T T η在等温膨胀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J 1049.2718.2ln 30031.8291029ln631211⨯=⨯⨯⨯⨯==V V RT Q ν又 1Q A =η所以 J 103.81049.231561⨯=⨯⨯==Q A η9-19 在高温热源为127℃、低温热源为27℃之间工作的卡诺热机,一次循环对外作净功为8000J ,今维持低温热源温度不变,提高高温热源的温度,使其一次循环对外做功10000J ,若两次循环该热机都工作在相同的两条绝热线之间,试求: (1)后一卡诺循环的效率.(2)后一卡诺循环的高温热源的温度.[解] (1) 设前一卡诺循环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为1Q ,则有11Q A =η又 414003001112=-=-=T T η所以 J 320004800011=⨯==ηA Q 后一卡诺循环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为J 34000800010000320001211=-+=-+='A A Q Q所以第二个卡诺循环的效率为 %4.29%100340001000012=⨯='='Q A η(2) 第二个卡诺循环的高温热源温度为 K 425294.01300121=-='-='ηT T9-20 一台家用冰箱,放在气温为300K 的房间内,做一盘C 13-o 的冰需从冷冻室取走J 1009.25⨯的热量.设冰箱为理想卡诺制冷机. (1)求做一盘冰所需要的功;(2)若此冰箱能以s J 1009.22⨯的速率取走热量,求所要求的电功率是多少瓦? (3)做一盘冰需时若干?[解] (1) 致冷系数为 2122T T T A Q -==ω因此 ()()J 1022.32602603001009.2452212⨯=-⨯⨯=-=T T T Q A(2) 取走制一盘冰的热量所需要的时间为 s 101009.21009.2325=⨯⨯=t所以电功率为 W 2.32101022.334=⨯==tA P(3) 做一盘冰所需要的时间为 s 103.9-21 绝热容器中间有一无摩擦、绝热的可动活塞,如图所示,活塞两侧各有mol ν的理想气体,5.1=γ,其初态均为0p 、0V 、0T .现将一通电线圈置入左侧气体中,对气体缓慢加热,左侧气体吸热膨胀推动活塞向右移,使右侧气体压强增加为0375.3p ,求; (1)左侧气体作了多少功?(2)右侧气体的终态温度是多少?(3)左侧气体的终态温度是多少? (4)左侧气体吸收了多少热量?[解] (1) 右侧气体所发生的过程为绝热过程.它对外所做的功的负值就是左侧气体所作的功.所以左侧气体作功为 12200---='-=γV p V p A A又对右侧气体: γγγ202200375.3V p V p V p == 因此 γ102375.3V V =所以 000000122001375.3375.31V p V p V p V p V p A =--=---=γγγ(2) 对右侧气体,由绝热方程知 ()γγγγ----=210010375.3T p T p得到 00325.1375.3T T T ===(3) 左侧气体末态体积为 γ1002001375.32V V V V V V -=-+=得到 00000010011125.525.212375.3375.312375.3T T T V p V V p RV p T =⎪⎭⎫ ⎝⎛-⨯=⎪⎭⎫⎝⎛-==γν(4) 左侧气体吸收热量()()0000V 01V 1125.5V p T T C A T T C A E Q +-=+-=+∆=νν由 000RT V p ν= 知 RV p T ν000=又由 5.1VV Vp =+==C R C C C γ, 得到 R C 2V =所以 00000015.925.42V p V p RV p R Q =+⨯⨯⨯=νν9-22 如图所示,在刚性绝热容器中有一可无摩擦移动而且不漏气的导热隔板,将容器分为A 、B 两部分,各盛有1mol 的He 气和2O 气.初态He 、2O 的温度各为K 300A =T ,K 600B =T ;压强均为atm 1.求:(1)整个系统达到平衡时的温度T 、压强p (氧气可视为刚性理想气体); (2)He气和2O 气各自熵的变化,系统的熵变.[解] (1) 因中间是导热隔板,过程中两部分气体热量变化和作功的数值都相等,所以内能变化量的数值也相等,且由于初温度不同而末温度相同所以一正一负.因此 ()()T T C T T C '-=-'B VB B A VA A νν解得 K 5.487536005300325232523BA VBVA BVB A VA =+⨯+⨯=++=++='RR RT RT C C T C T C T因平衡时温度、压强都相等,且都是1mol ,所以体积也相等.()A B A A B B B A AA BA B A45021212p RT T p R p RT p RT V V V V =+=⎪⎪⎭⎫ ⎝⎛+=+='='νν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到压强为atm 08.114505.478450A =⨯=⋅'=''='p T V T R p ν(2) He 气熵变⎰⎰⎰⎰''+=+==∆T T V V VVR TTC TVp E TQ S AAAd d d d d A VA A He He He ννK J 42.93002600300ln31.83005.487ln31.8232lnln23ABA A=⨯+⨯+⨯⨯=++'=T T T R T T R氧气熵变⎰⎰⎰⎰''+=+==∆T T V V VVR TTC TVp E TQ S BBB222d d d d d B VB B O O O ννK J 70.66002600300ln31.86005.487ln31.8252lnln25-=⨯+⨯+⨯⨯=++'=BBA BT T T R T T R系统的熵变 K J 72.270.642.92O He =-=∆+∆=∆S S S9-23 已知在0℃1mol 的冰溶化为0℃的水需要吸收热量 6000 J ,求: (1)在0℃条件下这些冰化为水时的熵变;(2)0℃时这些水的微观状态数与冰的微观状态数的比. [解] (1) 温度不变时,熵变为 K J 0.222736000d 1d 0====∆⎰⎰Q T TQ S(2) 根据玻尔兹曼熵公式 冰冰Ω=ln k S 水水Ω=ln k S冰水冰水冰水ΩΩ=Ω-Ω=-=∆lnln ln k k k S S S根据(1)结果,得2423106.11038.10.22⨯⨯∆===ΩΩ-ee ekS 冰水9-24 把2mol 的氧从40℃冷却到0℃,若(1)等体(积)冷却;(2)等压冷却.分别求其熵变是多少?[解] 在等容压缩过程中 T C Q d d V ν= 因此 K J 68.5313273ln252d d d 273313VV -=⨯====∆⎰⎰⎰R TT C TTC TQ S νν在等压冷却过程中, T C Q d d p ν=K J 95.7313273ln272d d d 273313pp -=⨯====∆⎰⎰⎰R TT C TTC TQ S νν9-25 取1mol 理想气体,按如图所示的两种过程由状态A 到达状态C . (1)由A 经等温过程到达状态 C ;(2)由A 经等体(积)过程到达状态B ,再经等压过程到达状态C . 按上述两种过程计算该系统的熵变A C S S -.已知A C 2V V =,A C 21p p =.[解] (1)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RV p RV p T A A AA A ==ν因此等温过程中熵变为⎰⎰⎰⎰====∆V VRTT T Vp T QTQS C Ad 1d d d AAAν2ln lnd AC AA CAR V V R VV T RT V V ===⎰(2) A →C 与A →B →C 两过程初末状态相同,熵是状态函数,只与初末位置有关,因此两过程熵变相同等于2ln R .或: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A A BB B 211V p RRV p T ⋅==νA →B →C 过程熵变等于A →B 等容过程和B →C 等压过程中熵变的和⎰⎰⎰⎰+=+=+=∆CBB ACBB ATTC TTC TQ TQ S S S d d d d p V 21νν2ln 2ln 2ln p V R C C =+-=。
XXX学年第一学期《大学物理(2-2)》期末试卷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开课系室物理与光电工程系考试日期1.请在试卷正面答题,反面及附页可作草稿纸;2.答题时请注意书写清楚,保持卷面整洁;3.本试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00分;试卷本请勿撕开,否则作废;4. 本试卷正文共10页。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1、(本题3分)关于静电场中某点电势值的正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势值的正负取决于置于该点的试验电荷的正负. (B) 电势值的正负取决于电场力对试验电荷做功的正负. (C) 电势值的正负取决于电势零点的选取. (D) 电势值的正负取决于产生电场的电荷的正负.[ ] 2、(本题3分)如图所示, 一球形导体带有电荷q ,置于一任意形状的空腔导体中.当用导线将两者连接后,则与未连接前相比系统静电场能量将 (A) 增大. (B) 减小.(C) 不变. (D) 如何变化无法确定.[ ]3、(本题3分)如图所示,有一长直螺线管其截面为半径为r 的圆形,单位长匝数为n,其中通以电流I ,现作一个以载流螺线管的轴线为对称轴、半径为R (R > r )的非封闭半球面,则通过该球面的磁感应强度通量为(A) 0. (B) 20R nI πμ.(C)20r nI πμ. (D) 20R nI πμ-.[ ]4、(本题3分)如图所示,一长直导线中部弯成半径为r 的1/4 圆弧,导线中通以恒定电流I ,则弧心O 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是(A) rIr I 8200μπμ+,垂直纸面向里. (B) r I r I 8200μπμ+,垂直纸面向外.(C)r I r I 4200μπμ+,垂直纸面向里. (D) rIr I 8400μπμ+,垂直纸面向外. I[ ]5、(本题3分)如图所示,一个矩形金属线框,以速度v从无场空间进入一均匀磁场中,然后又从磁场中出来,到无场空间中.不计线圈的自感,下面哪一条图线正确地表示了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对时间的函数关系?(从线圈刚进入磁场时刻开始计时,I 以顺时针方向为正)[ ]6、(本题3分)将形状完全相同的铜环和木环静止放置,并使通过两环面的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相等,则不计自感时(A) 铜环中有感应电动势,木环中无感应电动势.(B) 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大,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小.(C) 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小,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大.(D) 两环中感应电动势相等.[] 7、(本题3分)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忽略边缘效应)充电时,沿环路L 1的磁场强度H 的环流与沿环路L 2磁场强度的环流,两者必有:)A ( ⎰>⋅1d L l H ⎰⋅2d L l H)B ( ⎰=⋅1d L l H ⎰⋅2d L l H)C ( ⎰<⋅1d L l H ⎰⋅2d L l H)D (⎰=⋅10d L l H[ ]8、(本题3分)绝对黑体是这样一种物体,即Bttt II(A)I(B)I(D)I)2(A) 不能吸收也不能发射任何电磁辐射. (B) 不能反射也不能发射任何电磁辐射. (C) 不能反射但可以发射任何电磁辐射. (D) 不能发射但能全部吸收任何电磁辐射. [ ] 9、(本题3分)已知氢原子从基态激发到某一定态所需能量为10.19 eV ,当氢原子从能量为-0.85 eV 的状态跃迁到上述定态时,所发射的光子的能量为(A) 2.56 eV (B) 3.41 eV (C) 4.25 eV (D) 9.95 eV[ ]10、(本题3分)在氢原子的L 壳层中,电子可能具有的量子数(n ,l ,m l ,m s )是 (A) (1,0,0,21-). (B) (2,0, 1,21-). (C) (2,1,1,21-). (D) (3,1,-1,21-). [ ]二、简单计算与问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 1、(本题5分)真空中一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面带有电荷Q (Q >0)。
中国常青藤大学即"C9"的王牌专业:
清华大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协和医科(合作办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学
北京大学:哲学、经济管理、数学、物理,文学、历史学、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国内外有名)、飞行设计、空间技术、机械、机电、精密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焊接、土木工程、建筑、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全国第一),能源、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自动化、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车辆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武器类: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信息对抗技术
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历史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公共管理学上海交通大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南京大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浙江大学:数学、生物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学、工商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公共管理学
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物理,化学,地球物理学、科学技术史、力学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
《大学物理》静电场练习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为什么在无电荷的空间里电场线不能相交?答案:由实验和理论知道,静电场中任一给定点上,场强是唯一确定的,即其大小和方向都是确定的.用电场线形象描述静电场的空间分布时,电场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如果在无电荷的空间里某一点上有几条电场线相交的话,则过此交点对应于每一条电场线都可作出一条切线,这意味着交点处的场强有好几个方向,这与静电场中任一给定点场强具有唯一确定方向相矛盾,故无电荷的空间里电场线不能相交.2、简述静电场中高斯定理的文字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答案:在真空中的静电场内,通过任意封闭曲面的电通量等于该封闭曲面所包围的所有电荷电量的代数和的01ε倍。
0ε∑⎰=⋅内S SqS d E3、写出静电场的环路定理,并分别说明其物理意义。
答案:静电场中,电场强度的环流总是等于零(或0l=⋅⎰l d E),静电场是保守场。
4、感生电场与静电场有哪些区别和联系?5、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定义为0q F E=.若该点没有试验电荷,那么该点的电场强度又如何? 为什么?答案: 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是由该电场自身性质所决定,与这一点有无试验电荷没有任何关系。
6、在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中,如果0→r ,则电场强度E 将趋于无限大。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案: 这表明,点电荷只是我们抽象出来的一个物理模型,当带电体较小而作用距离较大时使用点电荷模型较为方便、精确。
但当作用距离r 很小时,点电荷模型的误差会变大,这时我们不能再用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而要采用更精确的模型。
二、选择题1、如图所示,两个同心均匀带电球面,内球面半径为1R 、带有电荷1Q ,外球面半径为2R 、带有电荷2Q ,则在外球面外面、距离球心为r 处的P 点的场强大小E 为 ( A ) A 、20214r Q Q επ+B 、()()2202210144R r Q R r Q -π+-πεε C 、()2120214R R Q Q -+επ D 、2024r Q επ2、A 和B 为两个均匀带电球体,A 带电荷q +,B 带电荷q -,作一与A 同心的球面S 为高斯面,如图所示。
⼤学物理试题及答案2006学年第1学期试题名称:⼤学物理I 2 共 8 页第 1 页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授课教师名分数⼀. 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在⽅括号内打”√”或”?”)(1)摩尔数相同,⽐热容⽐γ值不同的两种理想⽓体从同⼀初态出发,经历等温膨胀为原来体积的两倍,两种⽓体对外做功相同; [ ](2)摩尔数相同,⽐热容⽐γ值不同的两种理想⽓体从同⼀初态出发,经历等压温膨胀为原来体积的两倍,两种⽓体对外做功相同; [ ](3)摩尔数相同,⽐热容⽐γ值不同的两种理想⽓体从同⼀初态出发,经历绝热膨胀为原来体积的两倍,两种⽓体对外做功相同; [ ](4)理想⽓体经历绝热膨胀过程,温度升⾼; [ ] (5)⽓体经节流膨胀后温度总是降低; [ ] (6)不可逆过程⼀定是⾃发的⽽⾃发过程⼀定是不可逆的; [ ] (7)⾃发过程的熵总是增加的; [ ] (8)在绝热过程中d Q = 0,所以d S = 0; [ ] (9)为了计算从初态出发经绝热不可逆过程达到终态的熵变,可设计⼀个联接初末态的某⼀绝热可逆过程进⾏计算; [ ] (10)温度⼀定的稀薄⽓体的热传导系数与⽓体的压强成正⽐ [ ] ⼆. 选择题(每⼩题3分, 共30分)1.将压强为p 1, 温度为T 1, 体积为V 的理想⽓体与压强为p 2, 温度为T 2, 体积为V 的理想⽓体混合, 结果混合物的体积为2V . 假定混合时不发⽣外界与混合物之间的能量交换,则混合物的压强是:题号⼀⼆三总分得分授课教师杨爱玲命题教师或命题负责⼈签字院系负责⼈签字年⽉⽇2006学年第 1 学期试题名称:⼤学物理I 2 共 8 页第 2 页(A) p 1+p 2; (B) (p 1+p 2)/2;(C) (T 1+T 2)(p 1/T 1+p 2/T 2)/2; (D) (T 1+T 2)(p 1/T 2+p 2/T 1)[ ] 2. ⼯作于⾼低温热源的制冷机的制冷系数为ε, 在⼀次循环过程中外界对制冷机做功为A, 则制冷机向⾼温热源放出的最⼤热量为(A) A ε; (B) A ε+A;(C) A ε-A [ ]3. 如图⽰, 把两个热机串连使⽤, 热机从温度为T 1的热源中获得热量Q 1, 向温度为T 2的热源排出热量为Q 2, 热机2从温度为T 2的热源获取热量为Q 2, 向温度为T 3的热源排出热量为Q 3 如果热机1对外做功为W 1, 热机2对外做功为W 2, 这两个热机⼀起⼯作的最⼤可能效率为 (A) 1-T 3/T 1; (B) 1-T 2/T 1(C) 1- (T 2-T 3)/(T 1-T 2);(D) 1-T 3/T 2[ ]4.若⽓体分⼦速率分布曲线如图⽰, 图中A,B 两部分⾯积相等, 则v 0表⽰(A) 最可⼏速率; (B) 平均速率; (C) ⽅均根速率;(D) ⼤于和⼩于v 0 的分⼦各占⼀半[ ]2006学年第 1 学期试题名称:⼤学物理I 2 共8 页第 3 页5. 在压强恒定不变下, 理想⽓体的分⼦平均碰撞频率Z与⽓体的绝对温度T的关系为(A) Z与T成正⽐;(B) Z与T成正⽐;(C) Z与T成反⽐;(D) Z与T成反⽐[ ] 6. 体积恒定的容器内装有⼀定量的理想⽓体,⽓体分⼦平均⾃由程λ与⽓体的绝对温度的关系为(A) λ与T成正⽐;(B) λ与T成正⽐;(C) λ与T成反⽐;(D) λ与T⽆关[ ]7. 常温常压下,⽓体的三个输运系数那个与⽓体压强有关(A) 粘度系数η;(B) 热传导系数κ;(C) 扩散系数D;[ ]8.肥皂泡在恒温吹泡涨⼤的过程中, 其表⾯能将(A) 增⼤;(B) 减⼩;(C) 不变9 ⽑细管插⼊液体, 液体不润湿管壁. 液体表⾯张⼒系数随液体温度⽽变化(假定热膨胀效应忽略不计).试问液体加热升温时,⽑细管中液⾯将(A) 升⾼;(B) 降低;(C) 不变[ ] 10 汽缸内盛有空⽓和⽔蒸汽, 底部有少量⽔滴(其体积可忽略不计), 空⽓的分压强为p1, 饱和蒸汽压为p2.现推动活塞作等温膨胀, 汽缸容积扩⼤⼀倍, 底部尚有⽔滴,此时的混合⽓体的压强为2006学年第 1 学期试题名称:⼤学物理I 2 共 8 页第 4页(A) (p 1+p 2)/2; (B) p 1+p 2; (C) p 1/2+p 2; (D) p 1+p 2/2[ ] 三计算证明题(共50分)1.证明若mol 1理想⽓体按pa V 0=,-=。
大学物理习题及解答习题八8-1 电量都是q 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 解: 如题8-1图示(1) 以A 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 '为负电荷20220)33(π4130cos π412a q q a q '=︒εε解得q q 33−='(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题8-1图题8-2图8-2 两小球的质量都是m ,都用长为l 的细绳挂在同一点,它们带有相同电量,静止时两线夹角为2θ,如题8-2图所示.设小球的半径和线的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求每个小球所带的电量. 解: 如题8-2图示⎪⎩⎪⎨⎧===220)sin 2(π41sin cos θεθθl q F T mg T e解得θπεθtan 4sin 20mg l q =8-3 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204r qE πε=,当被考察的场点距源点电荷很近(r→0)时,则场强→∞,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对此应如何理解?解:20π4r r q E ε=仅对点电荷成立,当0→r 时,带电体不能再视为点电荷,再用上式求场强是错误的,实际带电体有一定形状大小,考虑电荷在带电体上的分布求出的场强不会是无限大.8-4 在真空中有A ,B 两平行板,相对距离为d ,板面积为S ,其带电量分别为+q 和-q .则这两板之间有相互作用力f ,有人说f =2024d q πε,又有人说,因为f =qE ,S qE 0ε=,所以f =S q 02ε.试问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f 到底应等于多少? 解: 题中的两种说法均不对.第一种说法中把两带电板视为点电荷是不对的,第二种说法把合场强S qE 0ε=看成是一个带电板在另一带电板处的场强也是不对的.正确解答应为一个板的电场为S qE 02ε=,另一板受它的作用力S q S q q f 02022εε==,这是两板间相互作用的电场力.8-5 一电偶极子的电矩为l q p =,场点到偶极子中心O 点的距离为r ,矢量r 与l 的夹角为θ,(见题8-5图),且l r >>.试证P 点的场强E 在r 方向上的分量r E 和垂直于r 的分量θE 分别为r E =302cos r p πεθ, θE =304sin r p πεθ证: 如题8-5所示,将p 分解为与r 平行的分量θsin p 和垂直于r 的分量θsin p .∵ l r >> ∴ 场点P 在r 方向场强分量30π2cos r p E r εθ=垂直于r 方向,即θ方向场强分量300π4sin r p E εθ=题8-5图 题8-6图8-6 长l =15.0cm 的直导线AB 上均匀地分布着线密度λ=5.0x10-9C·m -1的正电荷.试求:(1)在导线的延长线上与导线B 端相距1a =5.0cm 处P 点的场强;(2)在导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与导线中点相距2d =5.0cm 处Q 点的场强. 解: 如题8-6图所示(1)在带电直线上取线元x d ,其上电量q d 在P 点产生场强为20)(d π41d x a x E P −=λε2220)(d π4d x a xE E llP P −==⎰⎰−ελ]2121[π40l a l a +−−=ελ)4(π220l a l−=ελ用15=l cm ,9100.5−⨯=λ1m C −⋅, 5.12=a cm 代入得21074.6⨯=P E 1C N −⋅ 方向水平向右 (2)同理2220d d π41d +=x xE Q λε 方向如题8-6图所示 由于对称性⎰=l QxE 0d ,即Q E只有y 分量,∵22222220d d d d π41d ++=x x x E Qy λε22π4d d ελ⎰==lQyQy E E ⎰−+2223222)d (d l l x x2220d 4π2+=l lελ以9100.5−⨯=λ1cm C −⋅, 15=l cm ,5d 2=cm 代入得21096.14⨯==Qy Q E E 1C N −⋅,方向沿y 轴正向8-7 一个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半圆环,电荷线密度为λ,求环心处O 点的场强. 解: 如8-7图在圆上取ϕRd dl =题8-7图ϕλλd d d R l q ==,它在O 点产生场强大小为20π4d d R R E εϕλ=方向沿半径向外则 ϕϕελϕd sin π4sin d d 0R E E x ==ϕϕελϕπd cos π4)cos(d d 0R E E y −=−=积分R R E x 000π2d sin π4ελϕϕελπ==⎰0d cos π400=−=⎰ϕϕελπR E y∴R E E x 0π2ελ==,方向沿x 轴正向.8-8 均匀带电的细线弯成正方形,边长为l ,总电量为q .(1)求这正方形轴线上离中心为r 处的场强E ;(2)证明:在l r >>处,它相当于点电荷q 产生的场强E .解: 如8-8图示,正方形一条边上电荷4q 在P 点产生物强P Ed 方向如图,大小为()4π4cos cos d 22021l r E P +−=εθθλ ∵22cos 221l r l +=θ 12cos cos θθ−= ∴24π4d 22220l r ll r E P ++=ελ P Ed 在垂直于平面上的分量βcos d d P E E =⊥∴424π4d 222222l r r l r l r lE +++=⊥ελ题8-8图由于对称性,P 点场强沿OP 方向,大小为2)4(π44d 422220l r l r lrE E P ++=⨯=⊥ελ ∵l q 4=λ∴2)4(π422220l r l r qrE P ++=ε 方向沿OP 8-9 (1)点电荷q 位于一边长为a 的立方体中心,试求在该点电荷电场中穿过立方体的一个面的电通量;(2)如果该场源点电荷移动到该立方体的一个顶点上,这时穿过立方体各面的电通量是多少?*(3)如题8-9(3)图所示,在点电荷q 的电场中取半径为R 的圆平面.q 在该平面轴线上的A 点处,求:通过圆平面的电通量.(x Rarctan=α)解: (1)由高斯定理0d εq S E s⎰=⋅ 立方体六个面,当q 在立方体中心时,每个面上电通量相等∴ 各面电通量06εqe =Φ.(2)电荷在顶点时,将立方体延伸为边长a 2的立方体,使q 处于边长a 2的立方体中心,则边长a 2的正方形上电通量06εq e =Φ对于边长a 的正方形,如果它不包含q 所在的顶点,则024εqe =Φ,如果它包含q 所在顶点则=Φe .如题8-9(a)图所示.题8-9(3)图题8-9(a)图 题8-9(b)图 题8-9(c)图(3)∵通过半径为R 的圆平面的电通量等于通过半径为22x R +的球冠面的电通量,球冠面积*]1)[(π22222xR x x R S +−+=∴)(π42200x R Sq +=Φε02εq=[221x R x +−] *关于球冠面积的计算:见题8-9(c)图ααα⎰⋅=0d sin π2r r S ααα⎰⋅=02d sin π2r)cos 1(π22α−=r8-10 均匀带电球壳内半径6cm ,外半径10cm ,电荷体密度为2×510−C·m -3求距球心5cm ,8cm ,12cm 各点的场强.解: 高斯定理,02π4ε∑=q r E当5=r cm 时,0=∑q ,0=E8=r cm 时,∑q 3π4p =3(r )3内r −∴()2023π43π4r r r E ερ内−=41048.3⨯≈1C N −⋅, 方向沿半径向外. 12=r cm 时,3π4∑=ρq −3(外r )内3r∴ ()420331010.4π43π4⨯≈−=r r r E ερ内外 1C N −⋅ 沿半径向外.8-11 半径为1R 和2R (2R >1R )的两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单位长度上分别带有电量λ和-λ,试求:(1)r <1R ;(2) 1R <r <2R ;(3) r >2R 处各点的场强. 解: 高斯定理0d ε∑⎰=⋅q S E s取同轴圆柱形高斯面,侧面积rl S π2=则rlE S E Sπ2d =⋅⎰对(1) 1R r < 0,0==∑E q(2) 21R r R <<λl q =∑∴r E 0π2ελ=沿径向向外(3) 2R r >=∑q∴ 0=E题8-12图8-12 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都均匀带电,电荷的面密度分别为1σ和2σ,试求空间各处场强.解: 如题8-12图示,两带电平面均匀带电,电荷面密度分别为1σ与2σ,d ε ∑⎰= ⋅ q S E s两面间, nE )(21210σσε−=1σ面外, nE )(21210σσε+−= 2σ面外, nE )(21210σσε+=n:垂直于两平面由1σ面指为2σ面.8-13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体内的电荷体密度为ρ,若在球内挖去一块半径为r <R 的小球体,如题8-13图所示.试求:两球心O 与O '点的场强,并证明小球空腔内的电场是均匀的.解: 将此带电体看作带正电ρ的均匀球与带电ρ−的均匀小球的组合,见题8-13图(a).(1) ρ+球在O 点产生电场10=E,ρ− 球在O 点产生电场'd π4π3430320OO r E ερ=∴ O 点电场'd 33030OO r E ερ= ;(2) ρ+在O '产生电场'd π4d 3430301OO E ερπ=' ρ−球在O '产生电场002='E∴ O ' 点电场003ερ='E 'OO题8-13图(a) 题8-13图(b)(3)设空腔任一点P 相对O '的位矢为r ',相对O 点位矢为r(如题8-13(b)图)则03ερrE PO =,03ερr E O P '−=' ,∴0003'3)(3ερερερd OO r r E E E O P PO P=='−=+='∴腔内场强是均匀的.8-14 一电偶极子由q =1.0×10-6C 的两个异号点电荷组成,两电荷距离d=0.2cm ,把这电偶极子放在1.0×105N·C -1的外电场中,求外电场作用于电偶极子上的最大力矩.解: ∵ 电偶极子p 在外场E中受力矩E p M ⨯= ∴qlEpE M ==m ax 代入数字4536max 100.2100.1102100.1−−−⨯=⨯⨯⨯⨯⨯=M m N ⋅8-15 两点电荷1q =1.5×10-8C ,2q =3.0×10-8C ,相距1r =42cm ,要把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2r =25cm ,需作多少功? 解:⎰⎰==⋅=22210212021π4π4d d r r r r q q r rq q r F A εε )11(21r r −61055.6−⨯−=J外力需作的功 61055.6−⨯−=−='A A J题8-16图8-16 如题8-16图所示,在A ,B 两点处放有电量分别为+q ,-q 的点电荷,AB 间距离为2R ,现将另一正试验点电荷0q 从O 点经过半圆弧移到C 点,求移动过程中电场力作的功.解: 如题8-16图示0π41ε=O U 0)(=−R qR q 0π41ε=O U )3(R q R q −R q 0π6ε−=∴R qq U U q A oC O 00π6)(ε=−=8-17 如题8-17图所示的绝缘细线上均匀分布着线密度为λ的正电荷,两直导线的长度和半圆环的半径都等于R .试求环中心O 点处的场强和电势.解: (1)由于电荷均匀分布与对称性,AB 和CD 段电荷在O 点产生的场强互相抵消,取θd d R l =则θλd d R q =产生O 点Ed 如图,由于对称性,O 点场强沿y 轴负方向题8-17图θεθλππcos π4d d 2220⎰⎰−==R R E E yR 0π4ελ=[)2sin(π−2sinπ−]R 0π2ελ−=(2) AB 电荷在O 点产生电势,以0=∞U⎰⎰===A B 200012ln π4π4d π4d R R x x x x U ελελελ同理CD 产生 2ln π402ελ=U半圆环产生0034π4πελελ==R R U∴0032142ln π2ελελ+=++=U U U U O8-18 一电子绕一带均匀电荷的长直导线以2×104m·s -1的匀速率作圆周运动.求带电直线上的线电荷密度.(电子质量m =9.1×10-31kg ,电子电量e =1.60×10-19C)解: 设均匀带电直线电荷密度为λ,在电子轨道处场强r E 0π2ελ=电子受力大小r e eE F e 0π2ελ==∴r v m r e 20π2=ελ得1320105.12π2−⨯==e mv ελ1m C −⋅ 8-19 空气可以承受的场强的最大值为E =30kV·cm -1,超过这个数值时空气要发生火花放电.今有一高压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距离为d =0.5cm ,求此电容器可承受的最高电压.解: 平行板电容器内部近似为均匀电场∴ 4105.1d ⨯==E U V8-20 根据场强E与电势U 的关系U E −∇= ,求下列电场的场强:(1)点电荷q 的电场;(2)总电量为q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圆环轴上一点;*(3)偶极子ql p =的l r >>处(见题8-20图).解: (1)点电荷r qU 0π4ε=题 8-20 图∴ 0200π4r r q r r U E ε=∂∂−= 0r 为r 方向单位矢量.(2)总电量q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圆环轴上一点电势220π4x R qU +=ε∴ ()ix R qx i x U E 2/3220π4+=∂∂−=ε(3)偶极子l q p=在l r >>处的一点电势200π4cos ])cos 21(1)cos 2(1[π4r ql l l r q U εθθθε=+−−=∴ 30π2cos r p r U E r εθ=∂∂−=30π4sin 1r p U r E εθθθ=∂∂−=8-21 证明:对于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带电导体板(题8-21图)来说,(1)相向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2)相背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同.证: 如题8-21图所示,设两导体A 、B 的四个平面均匀带电的电荷面密度依次为1σ,2σ,3σ,4σ题8-21图(1)则取与平面垂直且底面分别在A 、B 内部的闭合柱面为高斯面时,有)(d 32=∆+=⋅⎰S S E sσσ∴ +2σ03=σ 说明相向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大小相等、符号相反;(2)在A 内部任取一点P ,则其场强为零,并且它是由四个均匀带电平面产生的场强叠加而成的,即0222204030201=−−−εσεσεσεσ又∵ +2σ03=σ∴ 1σ4σ=说明相背两面上电荷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同.8-22 三个平行金属板A ,B 和C 的面积都是200cm 2,A 和B 相距4.0mm ,A 与C 相距2.0 mm .B ,C 都接地,如题8-22图所示.如果使A 板带正电3.0×10-7C ,略去边缘效应,问B 板和C 板上的感应电荷各是多少?以地的电势为零,则A 板的电势是多少? 解: 如题8-22图示,令A 板左侧面电荷面密度为1σ,右侧面电荷面密度为2σ题8-22图(1)∵ ABAC U U =,即∴ABAB AC AC E E d d =∴ 2d d 21===AC ABAB AC E E σσ且 1σ+2σS q A=得,32S q A =σ S q A321=σ 而7110232−⨯−=−=−=A C q S q σC C10172−⨯−=−=S q B σ(2)301103.2d d ⨯===AC AC AC A E U εσV8-23 两个半径分别为1R 和2R (1R <2R )的同心薄金属球壳,现给内球壳带电+q ,试计算:(1)外球壳上的电荷分布及电势大小;(2)先把外球壳接地,然后断开接地线重新绝缘,此时外球壳的电荷分布及电势; *(3)再使内球壳接地,此时内球壳上的电荷以及外球壳上的电势的改变量.解: (1)内球带电q +;球壳内表面带电则为q −,外表面带电为q +,且均匀分布,其电势题8-23图⎰⎰∞∞==⋅=22020π4π4d d R R R qr r q r E U εε (2)外壳接地时,外表面电荷q +入地,外表面不带电,内表面电荷仍为q −.所以球壳电势由内球q +与内表面q −产生:π4π42020=−=R qR qU εε(3)设此时内球壳带电量为q ';则外壳内表面带电量为q '−,外壳外表面带电量为+−q q '(电荷守恒),此时内球壳电势为零,且π4'π4'π4'202010=+−+−=R q q R q R q U A εεε得 q R R q 21='外球壳上电势()22021202020π4π4'π4'π4'R qR R R q q R q R q U B εεεε−=+−+−=8-24 半径为R 的金属球离地面很远,并用导线与地相联,在与球心相距为R d 3=处有一点电荷+q ,试求:金属球上的感应电荷的电量.解: 如题8-24图所示,设金属球感应电荷为q ',则球接地时电势=O U8-24图由电势叠加原理有:=O U 03π4π4'00=+RqR q εε得 −='q 3q8-25 有三个大小相同的金属小球,小球1,2带有等量同号电荷,相距甚远,其间的库仑力为0F.试求:(1)用带绝缘柄的不带电小球3先后分别接触1,2后移去,小球1,2之间的库仑力; (2)小球3依次交替接触小球1,2很多次后移去,小球1,2之间的库仑力.解: 由题意知2020π4r q F ε=(1)小球3接触小球1后,小球3和小球1均带电2q q =',小球3再与小球2接触后,小球2与小球3均带电qq 43=''∴ 此时小球1与小球2间相互作用力0220183π483π4"'2F rqr q q F =−=εε (2)小球3依次交替接触小球1、2很多次后,每个小球带电量均为32q.∴ 小球1、2间的作用力00294π432322F r q q F ==ε*8-26 如题8-26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面积都是S ,相距为d ,分别维持电势A U =U ,B U =0不变.现把一块带有电量q 的导体薄片平行地放在两极板正中间,片的面积也是S ,片的厚度略去不计.求导体薄片的电势.解: 依次设A ,C ,B 从上到下的6个表面的面电荷密度分别为1σ,2σ,3σ,4σ,5σ,6σ如图所示.由静电平衡条件,电荷守恒定律及维持U U AB =可得以下6个方程题8-26图⎪⎪⎪⎪⎪⎩⎪⎪⎪⎪⎪⎨⎧++++==+=+−==+=+===+6543215432065430021001σσσσσσσσσσεσσσσεσσd US q S qdU U C S S q B A解得S q261==σσ S qd U 2032−=−=εσσ S qd U 2054+=−=εσσ所以CB 间电场S q d U E 00422εεσ+==)2d (212d 02S q U E U U CB C ε+===注意:因为C 片带电,所以2U U C ≠,若C 片不带电,显然2UU C =8-27 在半径为1R 的金属球之外包有一层外半径为2R 的均匀电介质球壳,介质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金属球带电Q .试求: (1)电介质内、外的场强; (2)电介质层内、外的电势; (3)金属球的电势. 解: 利用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qS D Sd(1)介质内)(21R r R <<场强303π4,π4r rQ E r r Q D r εε ==内;介质外)(2R r <场强303π4,π4r r Q E r Qr D ε ==外(2)介质外)(2R r >电势r Q E U 0rπ4r d ε=⋅=⎰∞ 外介质内)(21R r R <<电势2020π4)11(π4R Q R r qr εεε+−=)11(π420R r Q r r −+=εεε(3)金属球的电势rd r d 221⋅+⋅=⎰⎰∞R R R E E U 外内⎰⎰∞+=222020π44πdrR R R r r Qdrr Q εεε )11(π4210R R Q r r −+=εεε8-28 如题8-28图所示,在平行板电容器的一半容积内充入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的电介质.试求:在有电介质部分和无电介质部分极板上自由电荷面密度的比值. 解: 如题8-28图所示,充满电介质部分场强为2E ,真空部分场强为1E,自由电荷面密度分别为2σ与1σ由∑⎰=⋅0d q S D 得11σ=D ,22σ=D而101E D ε=,202E D r εε=d 21UE E ==∴ r D D εσσ==1212题8-28图 题8-29图rd r d ⋅+⋅=⎰⎰∞∞rrE E U 外内8-29 两个同轴的圆柱面,长度均为l ,半径分别为1R 和2R (2R >1R ),且l >>2R -1R ,两柱面之间充有介电常数ε的均匀电介质.当两圆柱面分别带等量异号电荷Q 和-Q 时,求:(1)在半径r 处(1R <r <2R =,厚度为dr ,长为l 的圆柱薄壳中任一点的电场能量密度和整个薄壳中的电场能量; (2)电介质中的总电场能量; (3)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解: 取半径为r 的同轴圆柱面)(S 则 rlDS D S π2d )(=⋅⎰当)(21R r R <<时,Q q =∑∴rl QD π2=(1)电场能量密度22222π82l r Q D w εε== 薄壳中rl rQ rl r l r Q w W εευπ4d d π2π8d d 22222=== (2)电介质中总电场能量⎰⎰===211222ln π4π4d d R R V R R l Q rl r Q W W εε(3)电容:∵C Q W 22=∴)/ln(π22122R R lW Q C ε==*8-30 金属球壳A 和B 的中心相距为r ,A 和B 原来都不带电.现在A 的中心放一点电荷1q ,在B 的中心放一点电荷2q ,如题8-30图所示.试求:(1) 1q 对2q 作用的库仑力,2q 有无加速度;(2)去掉金属壳B ,求1q 作用在2q 上的库仑力,此时2q 有无加速度. 解: (1)1q 作用在2q 的库仑力仍满足库仑定律,即2210π41r q q F ε=但2q 处于金属球壳中心,它受合力为零,没有加速度. (2)去掉金属壳B ,1q 作用在2q 上的库仑力仍是2210π41r q q F ε=,但此时2q 受合力不为零,有加速度.题8-30图 题8-31图8-31 如题8-31图所示,1C =0.25μF ,2C =0.15μF ,3C =0.20μF .1C 上电压为50V .求:AB U . 解: 电容1C 上电量111U C Q =电容2C 与3C 并联3223C C C +=其上电荷123Q Q =∴355025231123232⨯===C U C C Q U86)35251(5021=+=+=U U U AB V8-32 1C 和2C 两电容器分别标明“200 pF、500 V”和“300 pF、900 V”,把它们串联起来后等值电容是多少?如果两端加上1000 V 的电压,是否会击穿? 解: (1) 1C 与2C 串联后电容1203002003002002121=+⨯=+='C C C C C pF(2)串联后电压比231221==C C U U ,而100021=+U U∴ 6001=U V ,4002=U V即电容1C 电压超过耐压值会击穿,然后2C 也击穿.8-33 将两个电容器1C 和2C 充电到相等的电压U 以后切断电源,再将每一电容器的正极板与另一电容器的负极板相联.试求: (1)每个电容器的最终电荷; (2)电场能量的损失.解: 如题8-33图所示,设联接后两电容器带电分别为1q ,2q题8-33图则⎪⎪⎩⎪⎪⎨⎧==−=−=+2122112121201021U U U C U C q q U C U C q q q q解得 (1) =1q UC C C C C q U C C C C C 21212221211)(,)(+−=+−(2)电场能量损失WW W −=∆0)22()2121(2221212221C q C q U C U C +−+=221212UC C C C +=8-34 半径为1R =2.0cm 的导体球,外套有一同心的导体球壳,壳的内、外半径分别为2R =4.0cm 和3R =5.0cm ,当内球带电荷Q =3.0×10-8C 时,求:(1)整个电场储存的能量;(2)如果将导体壳接地,计算储存的能量; (3)此电容器的电容值.解: 如图,内球带电Q ,外球壳内表面带电Q −,外表面带电Q题8-34图(1)在1R r <和32R r R <<区域0=E在21R r R <<时 301π4r rQ E ε =3R r >时 302π4r rQ E ε =∴在21R r R <<区域⎰=21d π4)π4(21222001R R r r r Q W εε ⎰−==21)11(π8π8d 2102202R R R R Q rr Q εε 在3R r >区域⎰∞==32302220021π8d π4)π4(21R R Q r r r Q W εεε ∴ 总能量)111(π83210221R R R Q W W W +−=+=ε41082.1−⨯=J(2)导体壳接地时,只有21R r R <<时30π4r rQ E ε =,02=W∴ 4210211001.1)11(π8−⨯=−==R R Q W W ε J(3)电容器电容)11/(π422102R R Q W C −==ε121049.4−⨯=F习题九9-1 在同一磁感应线上,各点B 的数值是否都相等?为何不把作用于运动电荷的磁力方向定义为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解: 在同一磁感应线上,各点B的数值一般不相等.因为磁场作用于运动电荷的磁力方向不仅与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有关,而且与电荷速度方向有关,即磁力方向并不是唯一由磁场决定的,所以不把磁力方向定义为B 的方向.题9-2图9-2 (1)在没有电流的空间区域里,如果磁感应线是平行直线,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在沿磁感应线和垂直它的方向上是否可能变化(即磁场是否一定是均匀的)?(2)若存在电流,上述结论是否还对?解: (1)不可能变化,即磁场一定是均匀的.如图作闭合回路abcd 可证明21B B = ∑⎰==−=⋅0d 021I bc B da B l B abcdμ∴ 21B B= (2)若存在电流,上述结论不对.如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两侧之磁力线是平行直线,但B 方向相反,即21B B≠.9-3 用安培环路定理能否求有限长一段载流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答: 不能,因为有限长载流直导线周围磁场虽然有轴对称性,但不是稳恒电流,安培环路定理并不适用.9-4 在载流长螺线管的情况下,我们导出其内部nIB 0μ=,外面B =0,所以在载流螺线管外面环绕一周(见题9-4图)的环路积分⎰外B L ·d l =0但从安培环路定理来看,环路L 中有电流I 穿过,环路积分应为 ⎰外B L ·d l=I 0μ这是为什么? 解: 我们导出nl B 0μ=内,=外B 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即每匝电流均垂直于螺线管轴线.这时图中环路L 上就一定没有电流通过,即也是⎰∑==⋅LI l B 0d 0μ外,与⎰⎰=⋅=⋅Ll l B 0d 0d外是不矛盾的.但这是导线横截面积为零,螺距为零的理想模型.实际上以上假设并不真实存在,所以使得穿过L 的电流为I ,因此实际螺线管若是无限长时,只是外B 的轴向分量为零,而垂直于轴的圆周方向分量r IB πμ20=⊥,r 为管外一点到螺线管轴的距离.题 9 - 4 图9-5 如果一个电子在通过空间某一区域时不偏转,能否肯定这个区域中没有磁场?如果它发生偏转能否肯定那个区域中存在着磁场?解:如果一个电子在通过空间某一区域时不偏转,不能肯定这个区域中没有磁场,也可能存在互相垂直的电场和磁场,电子受的电场力与磁场力抵消所致.如果它发生偏转也不能肯定那个区域存在着磁场,因为仅有电场也可以使电子偏转. 9-6 已知磁感应强度0.2=B Wb·m-2的均匀磁场,方向沿x 轴正方向,如题9-6图所示.试求:(1)通过图中abcd 面的磁通量;(2)通过图中befc 面的磁通量;(3)通过图中aefd 面的磁通量.解: 如题9-6图所示题9-6图(1)通过abcd 面积1S 的磁通是 24.04.03.00.211=⨯⨯=⋅=S BΦWb(2)通过befc 面积2S 的磁通量 022=⋅=S BΦ(3)通过aefd 面积3S 的磁通量24.0545.03.02cos 5.03.0233=⨯⨯⨯=θ⨯⨯⨯=⋅=S B ΦWb (或曰24.0−Wb ) 题9-7图9-7 如题9-7图所示,AB 、CD 为长直导线,C B为圆心在O 点的一段圆弧形导线,其半径为R .若通以电流I ,求O 点的磁感应强度.解:如题9-7图所示,O 点磁场由AB 、C B、CD 三部分电流产生.其中AB 产生 01=BCD 产生R I B 1202μ=,方向垂直向里CD 段产生)231(2)60sin 90(sin 24003−πμ=−πμ=︒︒R I R I B ,方向⊥向里∴)6231(203210ππμ+−=++=R I B B B B ,方向⊥向里. 9-8 在真空中,有两根互相平行的无限长直导线1L 和2L ,相距0.1m ,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1I =20A,2I =10A ,如题9-8图所示.A ,B 两点与导线在同一平面内.这两点与导线2L 的距离均为5.0cm .试求A ,B 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以及磁感应强度为零的点的位置.题9-8图解:如题9-8图所示,A 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42010102.105.02)05.01.0(2−⨯=⨯+−=πμπμI I B A T(2)设0=B 在2L 外侧距离2L 为r 处则 02)1.0(220=−+r I r Iπμπμ解得 1.0=r m题9-9图9-9 如题9-9图所示,两根导线沿半径方向引向铁环上的A ,B 两点,并在很远处与电源相连.已知圆环的粗细均匀,求环中心O 的磁感应强度.解: 如题9-9图所示,圆心O 点磁场由直电流∞A 和∞B 及两段圆弧上电流1I 与2I 所产生,但∞A 和∞B 在O 点产生的磁场为零。
武汉轻工大学继续教育学习平台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课程名称:大学物理(高起本)1.(单选题)把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写成恒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本题2.5分)A.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不同状态下,此恒量不等,B.对摩尔数相同的不同气体,此恒量相等,C.对不同质量的同种气体,此恒量相等,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B.解析:无.2.(单选题)一定量理想气体经历的循环过程用V—T曲线表示如图2,在此循环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的过程是(本题2.5分)A.A→BB.B→CC.C→AD.B→C和C→A答案:A.解析:无.3.(单选题)一质量为0.02kg的弹簧振子, 振幅为0.12m, 周期为2s,此振动系统的机械能为( )(本题2.5分)A.0.00014JB.0.0014JC.0.014JD.0.14J答案:C.解析:无.4.(单选题)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 )(本题2.5分)A.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B.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C.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D.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答案:B.解析:无.5.(单选题)有两个倾角不同、高度相同、质量一样的斜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斜面是光滑的,有两个一样的物体分别从这两个斜面的顶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则( )。
(本题2.5分)A.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量相等B.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能相等C.物体和斜面(以及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D.物体和斜面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答案:D.解析:无...6.(单选题)一质量为m,长度为L的匀质细杆对过杆中点且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为( )(本题2.5分)A.B.C.D.答案:D.解析:无.7.(单选题)一个物体沿固定圆弧光滑轨道由静止下滑,在下滑过程中( )(本题2.5分)A.它的加速度方向永远指出圆心,其速率保持不变.B.它受到的轨道的作用力的大小不断增加.C.它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变化,方向永远指向圆心.D.它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不变,其速率不断增加.答案:B.解析:无.8.(单选题)已知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温度为T1与T2时分子最可几速率分别为vp1和vp2,分子速率分布函数的最大值分别为f(vp1)和f(vp2), 若T1>T2 , 则 ( )(本题2.5分)A.vp1>vp2 , f (vp1)>f (vp2)B.vp1>vp2 , f (vp1)<f (vp2)C.vp1<vp2 , f (vp1)>f(vp2 )D.vp1<vp2 , f (vp1)<f (vp2)答案:B.解析:无.9.(单选题)物体A的质量是B的2倍且静止,物体B以一定的动能E与A碰撞后粘在一块并以共同的速度运动, 碰撞后两物体的总动能为( )(本题2.5分)A.EB.E/2C.E/3D.2E/3答案:C.解析:无.10.(单选题)一台工作于温度分别为327和27的高温热源与低温热源之间的卡诺热机,每经历一个循环吸热2000J,则对外做功为( )(本题2.5分)A.2000JB.1000JC.4000JD.500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