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预防处理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67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风险防范和处理理概述⻣骨筋膜室综合症(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或OFCS)⼜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列症状和体征。
是创伤⻣骨科严重的并发症。
上肢好发于前臂掌侧及背侧筋膜间隙;下肢好发于胫后深间隙及胫前间隙,其次为胫后浅间隙。
病因多发⽣生于患者的前臂掌侧及⼩小腿。
在⼈人体前臂和⼩小腿处存在双⻣骨和⻣骨间膜,同时筋膜较为厚韧且缺乏弹性,筋膜室容积余量量较⼩小。
当受到重物砸压、暴暴⼒力力损伤、交通事故等发⽣生创伤⻣骨折时,⾎血肿和组织⽔水肿使筋膜室内容物骤增,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等,使得筋膜室容积锐减,导致筋膜室内压⼒力力增⾼高。
当压⼒力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时,筋膜室内⾎血管、神经、肌⾁肉等组织受压,供应肌⾁肉的⼩小动脉关闭,形成缺⾎血-⽔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
肢体包扎过紧,四肢⻣骨折使⽤用夹板、⽯石膏固定,包扎过紧极易易导致筋膜室容积空间变⼩小,致筋膜室压升⾼高,也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医护⼈人员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认识充分,⻣骨筋膜室综合征往往继发于物理理损伤与闭合性⻣骨折,早期持续疼痛症状往往被简单认识为⻣骨折表现,镇痛药使⽤用过量量,忽视疼痛性质,未能早期及时诊断,影响观察,延误病情。
临床表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剧烈烈疼痛、患肢⽪皮肤苍⽩白、患部肿胀、牵拉痛、张⼒力力增⾼高、麻痹、⽆无脉及感觉异常。
具体表现如下:1·疼痛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烈疼痛,且进⾏行行性加剧,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
疼痛与损伤程度不不成⽐比例例。
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重要表现。
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敏感,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必须对此⾜足够重视,及时诊断和处理理。
2·肿胀⻣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主要体征。
骨筋膜室综合症护理常规一、【评估(观察要点)】1、评估挤压部位状况:疼痛、肿胀的程度,被挤压肢体运动障碍、关节活动受限的状况。
2、受伤处皮肤色泽和感觉:有无皮下淤血、红斑和皮肤表面水疱的状况,患肢感觉减退的情况及出现麻木感的程度。
3、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有无休克和其他损伤及伴随症状。
4、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
二、【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疼痛:与创伤、肌肉缺血、缺氧有关。
2、体温过高:与创伤、坏疽有关。
3、焦虑:与不理解手术程序,担心术后效果有关。
4、知识缺乏:与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局部持续受压,皮肤感觉障碍,切开减压术后伤口大量渗液有关。
6、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
三、【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病情观察:观察局部情况:如患处敷料渗血、渗液较多,立即汇报医生给予换药。
观察全身情况:是否伴有寒颤、高热,以判断有无全身性感染。
2、体位与运动:急性期患肢制动,禁止抬高、热敷、按摩。
3、饮食护理:(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及对手术的耐受性,促进康复。
(2)术前禁食8-12 小时,禁饮4 小时。
4、用药护理:(1)镇痛药物: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正确使用镇痛药物;根据医嘱可联合使用镇痛药,减少疼痛刺激,保证患者休息。
(2)遵医嘱使用敏感抗生素,注意有无继发感染。
(3)高热患者需采用药物降温者,注意降温效果及不良反应。
(4)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如低分子肝素等,按时执行医嘱,经常查看患者,如发生口腔黏膜出血、皮肤瘀点等要汇报医生及时停药。
5、症状护理:(1)高热: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使用退热剂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疼痛、肿胀:限制患肢活动以减轻疼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
6、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出血: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如何护理一、概述:骨筋膜间室综合症是指四肢骨筋膜室内组织压升高,使其循环和功能遭受损害,造成肌肉和神经严重缺血出现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如不及时治疗很快发生坏死或坏疽,甚至危及生命。
二、护理要点1. 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2. 术前护理(1)护理及处置备皮1. 手术野备皮饮食1. 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 术前禁饮食用药1. 遵医嘱用药物检查1. 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钾、血红蛋白测定及有关肾功能衰竭的化验检查环境空气新鲜、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
有条件置单间,病室空气净化。
疼痛的程度、发展过程1. 评估疼痛的程度及发展过程。
2. 鼓励病人表达疼痛的感受。
3. 观察病情,疼痛剧烈时或由疼痛转为无痛时都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心理护理观察有无悲观、恐惧,给予相应指导1.应以热情的态度,精湛的技术及稳重的举止,为患者治疗和护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合作。
2.对于有恐惧、悲观情绪的患者,应给与疾病指导,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肢情况观察患肢的皮肤色泽、肿胀程度、感觉、运动、动脉搏动情况1.观察有无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出现剧烈疼痛,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观察患肢如有冰冷、紫绀或苍白、感觉障碍、脉搏搏动减弱或消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或消失、肌肉瘫痪时立即通知医生准备行切开减压术。
3.怀疑骨筋膜室综合征应将患肢平放,不高于心脏水平,以免加重缺血。
4. 术后护理:手术日程评估观察要点护理措施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应警惕失血性休克1.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并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 如有进行性的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时,遵医嘱加快输液速度,预防休克。
3. 出现高热时,应给予物理降温,观察效果并记录。
4.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预防感染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如渗血、渗液较多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伤口换药,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名词解释骨筋膜室综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是一种紧急情况,指的是由于特定肌群周围的骨筋膜室内压力的急剧升高,从而导致肌肉、神经和血管功能异常的疾病。
这种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四肢,尤其是前臂和小腿。
骨筋膜室指的是肌肉周围由韧带和骨筋膜构成的包裹物。
当某个骨筋膜室内压力骤增时,会导致循环障碍和氧供不足。
压力升高的原因可以是创伤引起的出血或水肿,也可以是剧烈的活动引起肌肉的膨胀。
即使是短暂的压力升高也可能导致神经和血管的损害。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症状通常包括以下三个特征: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和肌力丧失。
剧烈疼痛是最为明显的症状,常常不能被药物缓解。
受累区域的压痛也是常见的体征。
活动受限是指患者在受累区域活动时出现明显的疼痛和僵硬感,可能会导致关节活动的异常。
肌力丧失则是指由于肌肉受到压迫和缺血,导致肌肉功能受损。
骨筋膜室综合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压力升高发生较快的情况,常常是由于外伤引起,需要紧急处理以避免组织坏死。
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压力升高较缓慢的情况,常常是由于过度使用某个肌群或者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导致,可以经过适当的休息和物理治疗缓解。
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可以进行测压术来测量压力升高程度。
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减轻压力,如提升患肢、松解绷带等来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常采用紧急疏松术,即打开骨筋膜室,减压缓解肌肉的压力。
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方法包括适当的休息、不过度使用肌肉群、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外伤以及及时处理损伤等。
总之,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紧急情况,通常表现为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和肌力丧失,主要由于骨筋膜室内压力升高引起的血管和神经损害。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以避免进一步的损伤和并发症。
同时,预防措施的采取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减少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风险。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标签:骨筋膜室综合征;手术治疗;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肌肉与神经变性,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或体征,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
我院骨科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该类患者3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共收治3例男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年龄16~30岁。
其中前臂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1例,胫骨平台骨折1例。
1.2 临床表现患肢疼痛、麻木、手指或足趾不自觉屈曲状态,被动牵拉时引起剧烈疼痛,患室肿胀,触痛明显。
当肌肉广泛坏死时,可引起全身反应,如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患者可发生休克、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1.3 治疗方法早期切开减压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唯一正确的方法,合理使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
25%甘露醇静脉滴注,2次/d;氟美松10mg加入甘露醇内静脉滴注,1次/d。
疼痛剧烈者可使用镇痛药物,如度冷丁50mg或强痛定100mg肌肉注射。
2 护理方法2.1 一般护理确保室内空气清新,通风2~3次/d,保持室温23~25℃。
2.2 护理观察2.2.1 观察生伞体征变化肌肉组织坏死广泛且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脉率增快、心律不齐等反应,应密切观察,并随时做好记录。
2.2.2 疼痛疼痛加剧可能为骨筋膜室内压增高所引起的早期临床症状,故出现疼痛后要注意区别疼痛的性质,引起疼痛的原因,肢体持续性烧灼状剧痛,进行性加重为早期特点,应重点观察。
如确诊后应立即做好镇痛,减轻患者的烦躁心理,解除患者痛苦。
2.2.3 皮肤观察注意皮肤温度、感觉、活动和末梢血运(肢体远端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如出现末梢温度降低、瘀紫、麻木、痉挛逐渐加重,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3 护理措施2.3.1 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极为重要,要多与患者交谈,给予安慰,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感;护理操作熟练、准确、动作轻柔,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