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量热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52
火电企业入厂入炉煤热值差的分析和对策入厂煤发热量是火电厂购煤结算的主要依据,入炉煤发热量是火电厂发电煤耗计算的主要依据,二者发热量构成火电厂燃煤购与用的对比:即入厂入炉煤热值差,其差值越小越好,这是火电厂燃煤管理主要指标和发电运行的重要指标的比较。
我国标准规定入厂入炉煤热值差不得超过 0.502MJ/KG,当前仍有不少的火电企业在其入厂入炉煤热值差的控制上没能达标或者稳定在标准范围内。
控制好入厂入炉煤热值差,减少可避免的损失,这是火电企业长期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火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火电企业入厂煤与入炉煤热值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缩小热值差的一些见解。
笔者所在火电厂装机2×300MW机组,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把入厂入炉煤热值差的指标分为0.585 MJ/KG、0.418MJ/KG和0.334MJ/KG三档,进行部门考核。
在确保入厂入炉热差值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可靠的条件下,把其与相关部门收益挂钩起来,严格执行。
真正意义上促进企业各部门对入厂入炉热值差控制管理的规范化。
1 产生热值差的主要原因①煤炭质量的不均匀性。
②入炉煤煤样的采取与入炉煤的制备不规范。
③存煤堆放过多及时间过久,导致煤自燃等煤场损耗增大。
④入厂入炉煤全水分未调整统一。
⑤统计数据和分析存在影响。
2 应采取的对应措施2.1 建立完善的动力煤采购机制。
煤炭在生产、运输、销售的过程中,掺杂了很多外来因素。
正常的原煤、筛选煤,按GB/T19494《煤炭机械化采样》和GB475《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 GB474《煤样的制备方法》,GB18666-2002《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规范地进行采样、制备和检验,一般能达到煤炭交易双方公平贸易。
但现阶段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市场采购电煤的火电厂不得不面对各种小矿的混煤、故意掺假包裹造假的煤、企图蒙混入厂得利的问题。
所以企业要选好煤炭供应商,通过诚信、公平、有效地合作,建立起互利互惠的供销关系;对那些严重掺假的来煤,通知供方到厂处理,或按合同条款执行拒收;对屡次掺假作假,投机取巧的供方列入黑名单,停止其供煤,直至注销合同。
热分析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本文旨在对热分析实验进行详细的报告,旨在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通过热分析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样品的热性能以及固态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本次实验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A)来分析样品的热性质和热分解行为。
正文:1. 实验目的1.1 熟悉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1.2 分析样品的热性能,探究可能的相变和热效应1.3 研究样品的热分解行为,了解其稳定性和热稳定性2. 实验方法2.1 样品的制备和处理2.1.1 样品的选择和准备2.1.2 样品的称量和粉碎2.1.3 样品的处理和预处理2.2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操作步骤2.2.1 DSC仪器的准备和参数设置2.2.2 样品的装填和测量2.2.3 实验过程的记录和数据处理2.3 热重分析法(TGA)的操作步骤2.3.1 TGA仪器的准备和参数设置 2.3.2 样品的装填和测量2.3.3 实验过程的记录和数据处理3. 实验结果3.1 DSC曲线分析结果3.1.1 样品在升温过程中的热峰分析 3.1.2 样品在降温过程中的热峰分析 3.2 TGA曲线分析结果3.2.1 样品的失重过程分析3.2.2 样品的热分解过程分析3.3 结果的数值分析和对比4. 讨论4.1 样品的热性能分析4.1.1 样品的相变行为和热效应4.1.2 样品的热容量和热传导性能 4.2 样品的热分解行为分析4.2.1 样品的失重过程的解释和分析 4.2.2 样品的热分解动力学分析4.3 结果与理论的对比和讨论5. 结论5.1 通过DSC和TGA分析,我们获得了样品的热性能和热分解行为的有用信息5.2 样品的相变行为和热效应与其化学成分和结构密切相关5.3 样品的热分解行为显示了其热稳定性和可能的降解途径5.4 本实验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总结:本文对热分析实验进行了详细的报告,介绍了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以及讨论。
煤炭化验中各种基的换算
分析基(空气干燥基)(ad):进行煤质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为空气干燥状态。
干燥基(d):进行煤质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为无水分状态。
收到基(ar):进行煤质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为收到该批煤所处的状态
含义
M水分-- Mar:收到基水分(全水分);Mad:空气干燥基水分)
V 挥发份 Ahs 灰分
S硫 H 氢
以上成分收到基=空气干燥基*(100-Mar)\(100-Mad)
Qgr 高位发热量 Qnet 低位发热量
高位发热量中水分及氢氧化生成的水为液态水
收到基高位发热量=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100-Mar)\(100-Mad) 低位发热量中水为气态扣除水的气化热
空干基高位发热量转换成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Qnet,ar=( Qgr,v,ad-206Had)x(100-Mar)/(100-Mad)-23M
验算:用收到基的高位发热量转换成收到基的低位发热量收到基的低位发热量=收到基的高位发热量-水的气化热Qnet,ar=Qgr,ar-206Har-23M ar
煤的高位发热量(Qgr煤的高位发热量,即煤在空气中大气压条件下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
实际上是由实验室中测得的煤的弹筒发热量减去硫酸和硝酸生成热后得到的热量。
煤的低位发热量,是指煤在空气中大气压条件下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扣除煤中水分(煤中有机质中的氢燃烧后生成的氧化水,以及煤中的游离水和化合水)的汽化热(蒸发热),剩下的实际可以使用的热量。
热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热分析实验是用于研究物质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变化的实验方法。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热分析技术,研究样品在升温过程中的热行为,并分析其热性质。
实验原理热分析涉及到一系列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和热差式量热计(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主要使用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来研究样品的热性质。
差热分析是利用样品与参比样品之间在温度升高或降低过程中吸放热量的差别,来研究样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变化。
当样品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时,其吸放热量的差别会引起差热曲线的偏移。
通过分析差热曲线的形态和峰的位置,我们可以了解样品的热反应性质。
热重分析则是通过记录样品在升温过程中质量的变化来研究样品的热分解和失水性质。
当样品发生热分解或失水时,其质量会发生变化。
通过分析热重曲线,我们可以确定样品的热分解温度和相应的质量损失。
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和参比样品。
样品应为已知组成和纯度的物质,参比样品应为不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的物质。
2.使用差热分析仪器,将样品和参比样品装入样品盒和参比盒中,并将其放置在差热分析仪中。
3.设置差热分析仪的升温程序和扫描速率。
升温程序应根据样品的性质来选择,扫描速率则应根据实验要求来确定。
4.开始差热分析实验,记录差热曲线。
实验过程中,温度将逐渐升高或降低,样品和参比样品的吸放热量差别将被记录下来。
5.使用热工分析仪器,将样品和参比样品装入热重分析仪器中,并将其放置在恒温器中。
6.设置热重分析仪器的升温程序和扫描速率。
升温程序应根据样品的性质来选择,扫描速率则应根据实验要求来确定。
7.开始热重分析实验,记录热重曲线。
实验过程中,样品和参比样品的质量变化将被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差热曲线和热重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样品的热性质信息。
专项六实验探究重难点23热学实验探究【知识梳理】一、探究固体(晶体)的熔化规律1.常见实验装置图2。
常考点(1)实验装置的顺序:先下后上。
(2)加热方法:水浴法(目的是使固体受热均匀)(3)温度计的读数。
(4)熔化图像的绘制与分析。
(5)固体是细小的颗粒好,还是大块的好:细小的颗粒好,这样便于测温和受热均匀。
(6)熔化过程不明显的原因分析:固体质量太小或者加热功率过大。
(7)晶体熔化的特点:只吸热,不升温。
二、液体(主要是水)的沸腾规律探究1.常见实验装置2。
常考点(1)绘制沸腾时的图像或者对图像进行分析。
(2)加快水沸腾的方法:减少水的质量;加盖;加大火力等。
(3)气泡大小的变化:沸腾前,由大到小;沸腾时,由小到大。
(4)装置组装顺序:由下到上。
(5)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分析:此地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6)液体沸腾的特点:只吸热,不升温。
三、探究物质吸热能力与物质种类的关系1.常见实验装置图2。
常考点(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将物质吸热的多少转化为加热时间的长短)。
(2)对结果的比较与分析:初温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加热相等的时间),比较末温的高低,末温高的,比热容小;吸收相同的热量(加热相等的时间),比较温度的改变量,改变量越大的,比热容小。
(3)水和煤油需要取等质量(控制变量),不能取等体积. (4)在探究比热容的实验中,取“等体积”的水与煤油。
【易混淆点】1.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颠倒。
2.液体沸腾前后气泡大小的变化分析。
3.温度计读数错误.4.对图像中每段的含义、所处物态分析混乱.5.晶体处于熔点温度时,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固液共存均有可能。
【典例分析】【例1】(2020青岛16)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用“水浴法”给试管中某固态物质加热,得到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______.(2)由图象可知,该固体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图象中的______(选填“AB”“BC"或“CD”)段表示它的熔化过程,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D段的比热容.【答案】(1)使固态可以均匀受热且固态缓慢吸热,容易观察实现现象(2)晶体BC 小于【分析】(1)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且完全包围试管,好处为:使固态可以均匀受热且固态缓慢吸热,容易观察实现现象。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起始温度热事件
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的热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样品对比参考样品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量差异来研究样品的热性质。
DSC技术在材料研究、药
物开发、食品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种快速、灵敏的实验方法。
起始温度是DSC实验中一个关键的参数,它是指样品中发生热事件的
温度起点。
在DSC曲线中,起始温度可以告诉我们材料发生热事件的温度范围,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热稳定性、热性能等特性。
通过对DSC曲线中起始温度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材料的热行为。
热事件是指DSC曲线中出现的峰值或谷值,代表了样品在一定温度范
围内发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
常见的热事件包括熔点、结晶点、玻璃化转变等,不同的热事件对应着不同的材料性质和结构变化。
通过对热事件的分析,可以确定材料的相变温度、热稳定性以及热动力学参数,为材料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DSC技术对各种材料进行热性质表征,探究材料的热稳定性、相变行为、热动力学参数等重要信息。
通过对DSC曲线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揭示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为
材料的改性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DSC技术在材料研究领
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对DSC曲线中起始温度和热事件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热性质和热行为,为材料设计、制备和性能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希望未来可以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DSC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推动材料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23qg090硅钢片热导率硅钢片热导率的影响因素及测试方法一、引言硅钢片是一种重要的电工材料,广泛应用于电机、变压器等电力设备中。
其热导率是评价其导热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十分关键。
本文将探讨硅钢片热导率的影响因素及测试方法,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硅钢片的导热性能。
二、硅钢片热导率的影响因素硅钢片的热导率是由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各个因素对热导率的影响。
1. 材料成分硅钢片的成分对其热导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硅钢片中的硅含量越高,热导率越低。
这是因为硅在硅钢片中具有较高的电阻率,从而影响了热传导。
2. 冷轧工艺硅钢片的冷轧工艺也会对其热导率产生影响。
冷轧过程会引入晶界和位错等缺陷,限制了热传导的效率。
因此,冷轧程度越高,硅钢片的热导率越低。
3. 形状和尺寸硅钢片的形状和尺寸也会影响其热导率。
一般来说,较薄的硅钢片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能。
此外,硅钢片的表面光滑度也会影响热传导的效率。
4. 温度温度是影响硅钢片热导率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硅钢片在较高温度下的热导率较低。
这是因为高温会导致硅钢片晶格的热膨胀,从而影响了热传导。
三、硅钢片热导率的测试方法为了准确测量硅钢片的热导率,科学的测试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
热传导测量仪是一种常用的测试硅钢片热导率的设备。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样品两端的温度差和加热功率,计算出热导率的数值。
在测试前,需要将硅钢片样品制备成规定的形状和尺寸,并在样品表面涂敷导热膏以提高测试精度。
测试过程中,首先将硅钢片样品放置在热传导测量仪的测试台上,确保与测试台接触良好。
然后,通过仪器加热样品并测量样品两端的温度差。
根据样品的尺寸和加热功率,可以计算出硅钢片的热导率。
四、小结本文探讨了硅钢片热导率的影响因素及测试方法。
硅钢片的热导率受到材料成分、冷轧工艺、形状和尺寸以及温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为了准确测量硅钢片的热导率,可以采用热传导测量仪进行测试。
萘的燃烧热萘的燃烧热方程式萘燃烧热(焓)的测定第二组物理化学实验(一):(第二组:C=1.8)萘燃烧热(焓)的测定) 烧去质量(g) NO.3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温度(℃)量热桶水体积( L )温度(℃) NO.4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姓名______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_室温(℃) ______压强(kPa) ______仪器参数:K=14654J/K,引燃丝热值q= —1400J/g,试验台号______日期_______试样质量(g) NO.1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引燃丝(剩余)质量(g) _____( NO.2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______外层桶温度 NO.5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温度(℃)温度(℃)最后水桶温度 T(℃)r Hm ( KJ mol 1 )K T 5.98c q b ②:Qv,m =M Qv ③:r Hm Qp,m Qv,m Vi RT a原理公试:①: Qv萘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 C10 H8 (s) 12O2 ( g ) 10CO2 ( g )4H2O(l )实验1。
燃烧热实验报告-萘,苯甲酸实验5 燃烧热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用氧弹量热计测定萘的燃烧热,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与相互关系2、了解氧弹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其使用方法,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测量技术。
3、掌握用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的改变值。
二、实验原理燃烧热是1mol物质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热效应。
“完全氧化”的意思是化合物中的元素生成较高级的稳定氧化物,如在碳被氧化成CO2(气),氢被氧化成 H2O(液),硫被氧化成SO2(气)等。
对于有机化合物,通常利用燃烧热的基本数据求算反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