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第四单元思维导图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第四单元思维导图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第四单元思维导图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9页例2及第50页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自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育学生较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领域

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准备工作

多媒体课件

备考引入

78×11= 33×21= 24×12= 14×12=(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上面这几道计算题都就是两位数乘坐两位数不位次的乘法,今天我们稳步去深入

探讨较繁杂的两位数乘坐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新课讲授

1。导入:仔细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大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2。基准2:课件出来示例2情景图。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

多少盒酸奶?

师:你从题目中赢得了什么信息?必须怎样列式排序呢?

引导学生列式:48×37=

3.各组探讨:怎样排序48×37。

师: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4.非政府交流。

师: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1)48≈50 37≈40

50×40=20xx

大约20xx盒。

(2)40×37=

8×37= +=

一共需要盒酸奶。

(3)48×30=48×7=

+=

一共须要盒酸奶。

(4)48×37=(盒)

一共须要盒酸奶。

5。师生评议。

(1)恳请学生说一说,讨厌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师:先用个位的7回去乘坐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个位对齐,排序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入几,再用十位上的3回去乘坐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提出来。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排序的方式,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研习过的两位数乘坐两位数的科学知识化解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够恰当化解乘坐的过程中的位次问题。你们真棒!

6。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乘数就是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回去乘坐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回去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提出来。

课堂作业

1。顺利完成教材第50页练十一第1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3×34=

54×29=

47×62=

78×82=

2。顺利完成教材第50页练十一第2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课堂小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特别强调:用竖式排序时,必须特别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必须和哪一位对齐。还要特别注意忘记入位数,正确处理位次问题。

课后作业

顺利完成数学书第51页练十一第6―7―8―9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位次)

例2:48×37=(盒)

一共须要盒酸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卷第89~92页例1、基准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使用相同的方法对搜集的数据展开分类整理、分析、叙述,经历统计数据的全过程。

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从统计图表中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体验统计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培育学生的统计数据意识。

4、让学生受到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观赏主题图(做成的动画)――环保东站的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

①环保站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监测空气质量。

②小丽爸爸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对话――昨天和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

(2)教师:看到些什么、

二、积极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就是张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气质量情况:

某地区4月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

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合计

天数(天)

(1)学生观测统计表。从表可以赢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习统计图。

①教师:谁来说一说道我们过去都研习过了哪些统计图?(用做记号等方法去制作统

计图等)

②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统计图

教师:这就是条形统计图,谁来说一说道你从图上都看见了什么?

③小结:像这样用条形来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我们就叫它条形统计图。

使学生从统计图中打听一打听天数最多的则表示的就是什么空气等级,天数最少的则表示的就是什么空气等级。

让学生明白:在条形统计图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二)教学基准2

(1)学生观察四(1)班男同学身高记录表。

教师:你从表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统计,人数太多,男同学身高的状态比较混乱,可以分段整理数据。

(2)学生顺利完成统计表。

①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分别按身高段统计一个部分。

②将5个组的数据汇总。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数据,该怎么办呢?(求出合计)

(3)根据统计表顺利完成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4)提问第92页的两个问题。

学生还可以根据统计图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练

完成第92页的课堂活动。

统计数据(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卷第93~95页例3、基准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唤起学生参予统计数据活动的心愿,培育他们的统计数据意识。

2、能将表格进行完善,并能完成复式统计表,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明明至三(2)班作“最钟爱的电视节目”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新闻:8人动画片:22人体育7人

电视剧: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一)尝试制表

1、教师:要想制作成统计表,应该做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学生:必须考量表应画几列和几行。

根据“节目类别”和“喜欢的人数”应画两行;“节目类别”有5类,要画5列,加上“合计”要画6列。

2、学生动手画一个2行6列于的表中。

3、填写相关内容。

(1)写下上统计表的名称。

(2)填写表中的内容和数据。

4、检查统计数据与否精确。

可将各类别人数之和与合计数、合计数与调查总人数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

(二)出来示例4中男生、女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1、观察表,说说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师:如果将两张表中交予班主任老师,老师想要晓得某个体重范围内的男女生人数,就要看看两张表中,挺麻烦的。

能不能想办法将两张表合成一张统计表,让老师看起来更方便一些呢?

3、学生独立自主探讨,顺利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怎样改进统计表?

(老师出具复式统计表)

介绍表头:体重、人数、性别。

教师:你能够将表格寄出吗?(学生尝试顺利完成)

反馈:展示学生做好的统计表。

教师:像是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做它复式统计表。(课题:复式统计表)

教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与刚才的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更喜欢哪一张统计表?为什么?

三、稳固深化,开拓应用领域

完成第95页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极探索并掌控一位数或两位数乘坐整十、T5800百数(不位次)的计算方法,并

能够恰当排序。

2.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算法探究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突

破方法探讨分析,实际应用。

难点运用相同的方法化解生活中的直观问题。突破方法独立自主自学,深入探讨交流。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积极探索辨认出。学法小组交流,概括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课件出具题目。

3×11=2×13=4×12=16×2=

7×12=6×10=20×5=10×10=

组织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指名汇报。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自学两位数乘坐整十、T5800百数的口算。

探究新知

教学教材第42页例2。

课件出示情境图。

1.教学教材基准2第(1)题。

提问:橙子每盒6个,要求10盒有多少个。该怎么列算式?结果怎么求?

非政府学生观测情境图,互相交流探讨。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情况引导学生写出下列算式:

6×9=54

54+6=60

6×10=60

出示教材第42页例2第(1)题下面的4个算式题。提问: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做题并观测,然后分组交流自己的辨认出。

2.教学教材例2第(2)题。

建议学生观测情境图,互相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王莎莎汇报。

指导学生将例1和例2第(1)题中的方法结合起来解答下面的小题。可采取以下步骤:

(1)整十的数怎么做?(换成0,20变为了2)

(2)12×2时,应该怎么做?(12分解成10和2)

(3)列举算式并排序出来结果。(2×10=20,2×2=4)

(4)两者相加得多少?(20+4=24)

(5)最后怎么办?(末端换成几个0就迎上几个0,结果为)

3. 小结计算方法。

非政府学生分后小组讨论总结一位数或两位数乘坐整十、T5800百数的口算方法,小

组派遣代表汇报,全班评议。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口算一位数或两

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时,可以先忽略整十、整百数后面的0,用整十、整百数前面的数乘

一位数或两位数,再在积的末尾加上与整十、整百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稳固练

教材第42页“做一做”。

非政府学生先单一制顺利完成,顺利完成后集体更正,每道题各挑选几名同学说一说

自己的口算方法。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自学,你掌控了两位数乘坐整十、T5800百数(不位次)的计算方法吗?在课后,大家还要勤加练习哦!

板书设计

6×10=60

10=1+9 6×9=54 54+6=60

12×20=

12×2=24 24×10=

课标分析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化出数的过程,认知万以内数的意义,初重新认识分数和小数;认知常用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控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够精确展开运算;在

具体内容情境中,能够挑选适度的单位展开直观的估计。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度的度量单位叙述现实生活中的直观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展开估算

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化出来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边线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3.可以独立思考问题,抒发自己的见解。

问题解决

1.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辨认出和明确提出直观的数学问题,并尝试化解。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协助下,体会数学活动中的顺利,能够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够聆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见解明确提出建议,晓得必须认同客观事实。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小节。教学内容主要是在三年级上册乘法

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相关的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用连乘、连除两

步计算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两位数乘坐两位数的笔算》就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卷第四单元第二

课时的内容。它就是学生自学了乘数就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就是整十数乘法的基础上展

开教学的,主要就是为了使学生掌控两位数乘坐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为自学多

位数乘坐多位数的算理打下基础,也就是为除数就是两位数的乘法和混合运算的自学搞准

备工作。因此,本课时就是本单元的重点,也就是全书的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自学起至

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会应用领域关系式化解实际排序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化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至数学的价值,培育学生的

应用领域意识和课堂教学能力。

重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难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化解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够利用乘法对乘法展开求

函数。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工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备考引入,课前检测

2、师布置任务:

师生自查、互查复习单第页。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复习,我斩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复习单第页,展开直观的剖析,并全班互相化解复习存有的问题,教

师尽早鼓励。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

探究吧。

二、独立自主积极探索,合作探究

教学教科书第53页例4。

1.课件出来示例4情景图。

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要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

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2.写作与认知。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思考: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学生探讨、交流、汇报。

要把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再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

3.分析与答疑。

(1)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2)探讨、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可以先将60人平均分成2队,列式为:60÷2=30(人);

Ploudalm把30人平均值分为3组与,列式为:30÷3=10(人)。

方法二:

先求出来一共分为多少组?列式为:2×3=6(组);Ploudalm每组多少人?列式为:60÷6=10(人)。

(4)如何列综合算式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方法一:60÷2÷3=30÷3=10(人)。

方法二:60÷(2×3)=60÷6=10(人)。

请问:每组10人。

4.回顾与反思。

(1)通过以上的分析、答疑,思索:如何对计算结果展开求函数呢?未知总数,如何谋平均数?

(2)学生讨论、交流。

(3)鼓励学生汇报、概括。

验算:10×3×2=30×2=60(人)或者10×6=60(人)。

结果与未知成正比,计算结果恰当。

小结:除法用乘法进行验算。已知总数,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平均数的份数。

三、稳固练,开拓提升

1.指导完成“做一做”

鼓励学生看看教材第53页的“搞一搞”,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信息学生看清楚题目必须化解的问题,通过问题再返回题中搜集有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使学生单一制在本上顺利完成此题,展现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鼓励学生看看第54页的第2题,鼓励学生按照“看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答疑”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回去独立思考,顺利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请完成典中点剩余习题。

2、复习新课,顺利完成复习单页。

六、教学板书

方法一:方法二:

60÷2=30(人) 2×3=6(组)

30÷3=10(人)60÷6=10(人)

60÷2÷3=30÷3=10(人)60÷(2×3)=60÷6=10(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并会分析、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2、能力目标:学会用自学至的科学知识去化解日常生活中的直观问题;

3、情意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把握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自学应用题,你晓得哪些有关应用题的科学知识?你还

想要对应用题存有哪方面的介绍?

二、游戏激趣、明白结构

那么,使我们去搞个游戏,你们看看老师手中存有很多花掉,现在给第一个学生2朵,给第二个学生3朵,你能够讲出老师手中花掉的朵数吗?如果老师说道,比第一个学生多8朵呢?或说,就是两学生的花掉的总数呢?你能够说道出吗?

师生共同领会: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要有: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

三、师生互动、自学新知

国庆节就要到了,我们来做些花布置教室吧!出示黄花25朵,紫花18朵,请学生提

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并解答。

如果迎上“搞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太少3朵,搞了多少朵红花?”恳请同学们

四人一小组讨论:这一题中晓得些什么,谋的就是什么;用你们小组最喜欢的方式把题意

则表示出。[手势、图形、线段];恳请你们互相说一说,题中哪句话最能够则表示出来问

题和条件的联系;学生尝试答疑,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四、尝试创造、加深理解

小组协作、师生合作,发生改变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即为“搞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

数太少3朵”你们能够搞出怎样的应用题,恳请试一试;学生汇报缔造的成果。

五、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顺利完成课后“搞一搞”;同桌合作互相分析其中一道题。

六、阅读课本、学会发现

恳请你们写作今天自学的内容,你存有什么斩获,存有什么新发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卷58页、第59页练十三。

教学目标

1、备考对两位数乘坐两位数的乘法,进一步稳固练和综合运用。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习,是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联系的过程中培育学生深入细致读题,厘清条件的好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化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种方法思索答疑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两位数乘坐两位数》这一单元展开整理和备考。大家关上书,快速下载书本第41-59页,看一看这一单元我们都自学了哪些科学知识?

学生看书后汇报,师生共建构知识结构图。

师:真不错,在同学中的共同剖析下,并使我们这个单元的科学知识又一次有序的呈现出在我们面前。课件表明科学知识一棵,增进印象。

二、系统整理、梳理知识

课件出具书第58页第一题。

师:请认真观察表格,思考:

哪些内积就是口算获得的?

师:自己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师巡查指导。(3分钟)

1、梳理口算方法

师:恳请你利用表格来说一说道哪些内积就是口算获得的?

生:都有一个0.

师小结:两个因数的末尾至少存有一个0的,都可以通过口算排序出来它们的积。

师:你能结合这两道题说明是怎样口算的吗?生结合题目说口算过程。(课件演示)

师:你能够总结下口算乘法的方法吗?

生小结汇报。

教师总结:两位数乘坐整十、T5800百数,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加,再看一看两个因数一共存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迎上几个0.(课件呈现出)

2、梳理笔算方法

师:恳请你利用表格来说一说道哪些内积就是笔算获得的?你能够利用这一精练表明

就是怎样笔算的吗?

(生结合题目讲解,教师课件演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

师:通过刚才的备考,谁能够协助大家回忆起一下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生小结汇报。(课件)

教师总结:两位数乘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①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回去乘坐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将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3、推论并苏蒂县(课件出具)。

师:这是冬冬同学做的两道题,同学们帮他检查,看看他做对了吗?错的请你在练习

本上帮他改过来。

生在练习本上搞,找生表明错误原因及恰当答案。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的判断。你能具体说说他错误的地方吗?(课件演示)

师:笔算乘法必须些特别注意什么?

提醒注意:笔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

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4、剖析解决问题方法

课件出示书本58页第2题。

师:冬冬家存有一个果园,种了4行橘子一棵,每行8棵,今年平均值每棵斩获橘子25千克。恳请你帮忙冬冬算是一算:今年冬冬家一共斩获橘子多少千克?第一大题属我们研习过的哪种类型的应用题?(连乘应用题)恳请在练习本上答疑出。(打听2名生板出演,呈现出两种相同的方法,并质问:第一步谋的就是什么?使生传授解题思路)

师:如果把千克的橘子装箱运走,每箱8千克,5辆三轮车,平均每车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请独立完成。(找2名生板演,呈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并追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让生讲解解题思路)第二小题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类型的应用题?(连除应用题)

并使:如果每千克橘子买2元,你能够明确提出数学问题并答疑吗?

生提问并解答。(师指名说一说)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直面问题,我们既可以从未知信息启程,边念边想要:这两个信息可以谋出来什么?与其他信息存有什么关系?能求出来什么?我们也可以从问题启程展开分析:建议出来这个问题须要晓得哪些信息?所须要的信息题目中能轻易找出吗?如果没可以通过哪些信息谋出?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展开分析,它们能协助我们很快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看看谁算是的又对又慢。

30×23=13×20=

24×5=×70=

22×40=60×70=

31×3=14×50=

17×=

2、辩不为,对的踢“√“,错的踢”ד。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三位数。()

12×4的积与16×3的积成正比。()

两个数相乘,乘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也没有0。()

学生独立思考,王莎莎讲出推论原因。

3、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3个蛋糕上装一袋,6袋蛋糕上装一盒,36盒存有多少个蛋糕?下面算式恰当的就是()。

a.36÷(6×3)

b.36÷6÷3

c.36×6×3

将本书让给2各班,每个班存有4个小组,平均值每个小组多少本书?下面算式错误的就是()。

a.÷2÷4

b.÷(2×4)

c.2×4×

4、教材第59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发现,集体订正,总结规律。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对个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大家在今天的自学中存有这么多的斩获啊!这些原本零散的科学知识如同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我们通过整理和备考把它们串起了一串价值连城的项链!期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排序中牢记算理,更加细心,都能够沦为排序的高手!运用我们所学的科学知识化解生活中的问题。今天这文言就下到这里,被迫辞职!同学们艰辛了!

教学目标

1、掌控整十、整百、整千数乘坐一位数和两位数乘坐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看,游乐园里都有些什么?你们想玩吗?

师:这3十一位小朋友也想要玩玩这些游乐项目,可是他们不晓得如何交钱买票,你们愿多亏他们吗?

2.看价格表,提问题,并列出式子:

5×3 8×3 10×3 20×3

3.师:哪些算式你们计算出结果?把能你会计算的算出来。

师:10×3 20×3 12×3像是这类口算我们这文言一起来自学,板书课题“数口算是乘法”

二、互动新授

1、自学整十、整百、整千数乘坐一位数。

(1)合作学习、探究算法

①首先我们看见10×3=?

师:用我们的乘法口诀解决不了,那我们可不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解决呢?(3个10是30)。

② 20×3=?

师:20×3表示什么?,用小棒摆出3个2捆结果是多少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

想的?

生:先算2×3=6,再迎1个0,师:你们听到明白了吗?

师:20×3为什么可以先算2×3;2指的是2个什么?

特别强调:2个+×3=6个十就是60;使学生多说道算理。

(2)迁移类推,发现规律

师:20×3同学们可以,能够无法根据刚才的计算方法算是出来

×3 20xx×3呢?

同桌可以说一说,在作业纸上写下出,汇报时特别强调学生讲出算理。

(3)引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鼓励学生概括:整十、整百、整千数乘坐一位数,先用“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加,排序出来结果后,再看看乘数末尾存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迎上几个0

(4)练习30×4= ×3= ×4=

2、自学两位数乘坐一位数“12×3=?

师:12是几位数?你能不能把它转变成我们前面学过的乘法呢?

同桌2人交流说一说,你口算的方法,用小棒挂一挂,(一起作业网倒计时3分钟)。用希沃上载学生的作品。

师:你看明白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向这位同学提问?师:强调。

12×3=36(元)

先算:10×3=30

在算是:2×3=6

最后:30+6=36

使学生多说一说

拓展延伸:22×3=?

鼓励学生概括总,算是两位数乘坐一位数时,先把两位数分为T5800十数和一位数,再分别与一位数相加,最后把它们的积相乘。

三、巩固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和同桌说道说道你就是怎样想要的。

20×7= ×7= ×2=

21×4= 23×2= 32×3=

(1)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

(2)全班校订答案。

(3)选取其中几题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一、复习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二、备考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稳固两位数乘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控两位数乘坐两位数的乘法,并能够运用其解决问题。

难点:用多种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学生快速翻阅课本第41~57页,看一看本单元研习了哪些内容。

2.自主整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第四单元思维导图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第四单元思维导图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9页例2及第50页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自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育学生较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领域 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准备工作 多媒体课件 备考引入 78×11= 33×21= 24×12= 14×12=(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上面这几道计算题都就是两位数乘坐两位数不位次的乘法,今天我们稳步去深入 探讨较繁杂的两位数乘坐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新课讲授 1。导入:仔细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大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2。基准2:课件出来示例2情景图。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 多少盒酸奶? 师:你从题目中赢得了什么信息?必须怎样列式排序呢? 引导学生列式:48×37= 3.各组探讨:怎样排序48×37。

师: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4.非政府交流。 师: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1)48≈50 37≈40 50×40=20xx 大约20xx盒。 (2)40×37= 8×37= += 一共需要盒酸奶。 (3)48×30=48×7= += 一共须要盒酸奶。 (4)48×37=(盒) 一共须要盒酸奶。 5。师生评议。 (1)恳请学生说一说,讨厌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师:先用个位的7回去乘坐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个位对齐,排序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入几,再用十位上的3回去乘坐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提出来。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排序的方式,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研习过的两位数乘坐两位数的科学知识化解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够恰当化解乘坐的过程中的位次问题。你们真棒! 6。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1-8单元课文思维导图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1-8单元课文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旨在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生灵的兴趣,引导其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本单元语文要素:一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喜爱、赞美之情,并能描绘想象的情景,感受文中的画面美;二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学会关注、交流、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课文1《古诗三首》:这三首诗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课文2《燕子》:课文写的是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课文3《荷花》: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的水中荷花的美丽画面。

课文4※《昆虫备忘录》:作者用轻快有趣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蜻蜓的复眼”“花大姐瓢虫”、力气很大的“独角仙”和有意思的“蚂蚱”,让我们了解了这些小昆虫的样子、生活习性。

第二单元围绕“寓言天地”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露腿》三篇精读课文及《池子与河流》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文言文,有童话故事,有诗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能将图画的意思写清楚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 课文5《守株待兔》:以文言文形式出现,使学生明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课文6《陶罐和铁罐》: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思维导图+知识要点)

第四单元 单元划重点 思维导图 蒸发 沸腾 升化 凝结 凝固 数量转移 温度变化 保温瓶内胆 向低温物体 固体 导 热物体 容易传导热量 不容易传导热量 陶瓷、木头、橡胶 热的良 导体 热的不 良导体 空气、水 三个杯子遇热上升,遇冷下降 循环流动 太阳、篝火 陶瓷杯 吸热 放热 原因 水的三 态变化 热对流 热辐射 方向 之间接触 气体、液体 不需要热传物质 由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热传递 金属 散热性好 保温性好 制作 制作保温 杯 塑料杯 不锈钢杯 加盖 包裹保温材料 木塞 真空隔层 镀银内壁

知识要点 一、水的三态变化 1、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 2、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 3、一般情况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4、水吸收热量蒸发变成水蒸气(吸热过程),水蒸气遇冷凝结变成水(放热过程) 5、气温变化形成了自然界的云、雾、霜、雪等。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适合的条件下液化而成的。雨是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去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二、热量的传递 1、两个系统在发生热传递的条件下趋向于热平衡。 2、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热。 3、热可以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进行传递。 4、三种热传递的方式的不同点: (1)热传递的过程不同,热传导需要直接接触;热对流是循环传递;热辐射是从热源处向四面八方传递。 (2)热传递的媒价不同,热传导在固体中传递能力最强,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弱;热对流只在气体和液体中存在;热辐射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传递。 5、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6、太阳传递热量的方式是热辐射。 7、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这三种方式。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 三、传热快慢 1、根据物体的导热性,我们可将物体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2、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也快;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3、常见的热的良导体有金属、砂锅、一些岩石、油等;常见的热的不良导体有塑料、木头、橡胶、陶瓷、玻璃、空气、水等。

温故知新,按“图”索“记”—浅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课思维导图策略运用

温故知新,按“图”索“记”—浅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课思维导图策略运用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的可视化的思考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形象直观的学习方法。本文尝试将思维导图与小学科学复习课相联系,通过指导建构知识关联,寻求一种新的复习课方法,引导学生借图查缺,探讨思维导图对小学科学复习课的优化作用,以及给出相关实施路径。 关键词:小学科学;思维导图;复习课 1. 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复习课中运用的意义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思维导图就已出现,早期的思维导图主要以简单的实体化及物质化形式为主体,以理清思维为目标,帮助学习者构建完善的逻辑思维框架。[1]2007年起我国有学者开始对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发表论文,如杨兰娟在《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理念与实践》一文中对如何开展思维导图教学过程进行了建议,[2]方国群在《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尝试应用》中对如何课内外结合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了尝试与建议,[3]以及林芹在《思维导图与小学科学概念重建的融合—以<观察树叶>一课为例》中对科学概念间关联的方式也进行了论述。[4]本文将侧重于介绍笔者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复习课的策略与建议。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视学科知识的教学外,也十分重视思维关联能力的培养,科学课程知识学段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 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它们之间与领域内部存在了大量的线性与非线性联系。暂阶段小学科学复习课通常以知识点归纳-教师总结-巩固练习或者习题练习-习题讲解的方式开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单个、几个知识点进行了回忆与巩固,但是并未帮助学生建立起单元整体认知,学生很难形成

三年级科学作业规划方案

优化作业巧设计,助力“双减”促成长 --三年级科学作业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体现“以人为本”,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需要;尊重学生差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践行道德课堂理念,还学生学习主动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和精神成长的需要。三年级科学教研组结合本年级学生实际情况,研读“双减”等政策要求,钻研课标与教材,经过深入研讨,制定了三年级作业规划方案。 二、作业设计原则 (一)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 除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二)在容量上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 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对学有余力或特别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 (三)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 要改变单一的文字式作业形式,可以布置一些操作、实验、口头完成的作业;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三、作业设计内容

我们作业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经过探讨,本学期科学作业可分为五个类型,各类型目标与具体内容如下: (一)前置型作业 第三单元: 目标:本单元所承担的科学知识目标有七项:“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列举当地的植物资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举例说出植物(和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叶等来繁殖后代。”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根据课标对学生的发展要求,我们设计了“前置型作业”。 形式:种植探究。 内容:1.先让学生亲自培养出一棵植物,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植物的一生,经历“播种—生长—开花--结果”等观察实践过程。 要求:写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二)基础性作业 各个单元: 目标:通过基础题型练习,读背每节课所学知识点。 形式:书面作业、口语作业。 内容:以课堂作业本,《王朝霞创维新课堂》上面的题为主,口语作业主要以读背重点知识为主。

2021年小学数学第四单元《千克、克、吨》—三年级下册章节复习精编讲义(思维导图+知识讲解+达标训练)北师大版,含解析

期中复习讲义(北师大版) 2020-2021学年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下册期中章节复习精编讲义 第四单元《千克、克、吨》 知识互联网 知识导航 知识点一:千克、克、吨的认识 1称一般物品的质量或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用g表示;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用g表示;称很重的或大宗物品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字母“t”表示。

2常见物体的质量: 小朋友的体重30千克一本书重50克一头大象重12吨一个书包重12千克一个西瓜重5千克一个苹果重200克一袋大米的重为50千克一张纸重1克 知识点二:千克、克、吨之间的进率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公式可以记作1g=1000g,1t=1000g。 知识点三: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 1把千克换算成克:在用“千克”作单位的数的末尾添上3个0,单位改成“克”。 2把克换算成千克:在用“克”作单位的数的末尾去掉3个0,单位改成“千克”。 知识点四:千克、克、吨的应用 1 要仔细审题,注意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需要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换算单位。 2在计算一般算式时,得数的末尾也应该写出单位名称,但不打括号。 3应用题在算式中要在得数后加括号,填上单位名称。 一、精挑细选(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2020三上·昌乐期末)一袋水泥重50千克,()袋水泥重1吨。 A 10 B 20 C 40 2(2021三上·玄武期末)如右图,一只西瓜的质量是3千克,一只南瓜比一只西瓜重,比两夯实基础

只西瓜轻,关于这只南瓜的质量表述正确的是()。 A 一定是4千克 B 是4千克或5千克 C 比3千克多,比6千克少 3(2019三上·秦淮期中)烧杯装满水共重420克,倒出一半水后,水与杯子共重240克。原来这杯水重()克。 A 180 B 60 C 360 4(2018三上·邓州期中)用载重量分别为2吨和3吨的两辆车运煤,()可以恰好把8吨煤运完。 A 2吨的车运3次,3吨的车运1次 B 2吨的车运一次,3吨的车运2次 C 3吨的车运3次 5(2020三上·江城期中)一名举重运动员不可能举起()的杠铃。 A 10千克 B 10吨 C 100千克 二、判断正误(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6(2020三上·固始期中)一头猪重1000克,10头这样的猪重1吨。() 7(2020三上·新会期中)书包重5吨。() 8(2019三上·郾城期中)1辆卡车的载质量是40千克.() 9(2019三上·商丘月考)计算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10(2019三下·莲湖期中)一台电视约重6吨.() 三、仔细想,认真填(共6题;每空1分,共19分)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思维导图及13花钟知识点解读 能力提升 拓展训练

13 花钟知识点一:识字与写字

(一)知识点解读 1.正确认读以下生字: 燥灼适雅吻 要点提示:“燥”是平舌音,可以用字歌和“操”“躁”“澡”“噪”进行区分。大火容易干燥,加水可以洗澡。顿足脾气暴躁,加手可以做操。众人开口说笑,噪音容易超标。 拓展:能给本组生字组词。 2.正确认读以下词语: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留心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展示需要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 要点提示:“娇嫩”读音为“jiāo nèn”。 拓展: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3.正确书写以下生字: 斗芬芳内醒寿苏强示昆修建组 要点提示:“醒”左部“酉”里有一横。“苏”字下半部分是办。 拓展:说字写词,听写过关。词 应传斗 要点提示:“斗”表示“对打”“比赛胜负”等时,读“dòu”,如,斗争、斗智。表示“量粮食的器具”“像斗一样的东西”等时,读“dǒu”,如,漏斗、烟斗、一斗米。 拓展:区分多音字不同读音的意义。 (二)知识点训练 1.读拼音,写词语。 sū xǐng jiāo nèn xū yào shī dù shì yí

()()()()() 2.补充下列词语。 ()的小喇叭()的花香()的笑脸 留心 ..() ..()绽开()欣然 知识点二:句型训练 (一)知识点解读 本课运用形象的拟人等修辞手法,注意了语言的变化用不同的词语来描写,形象、生动、有趣。 (二)知识点训练 1.写出文中两处比喻句: ①。出文中一处反问句。 。 知识点三:阅读训练 (一)知识点解读 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不同的鲜花开放时间不同。 (二)知识点训练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七点,睡莲从;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 1.把上面句子补充完整。 2. 这段话描写各种花开放的情形时,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知识点四:语用训练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动物的一生》单元思维导图整理

《动物的一生》单元思维导图 【P1】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 本单元,我们观察记录了蚕的一生,知道了蚕的生命周期,并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借助思维导图来回顾动物的一生。 【P3】 蚕的一生从蚕卵开始。 刚产下的蚕卵一般是黄色的,经过1、2天,变成了淡红色或浅褐色,即将孵化的蚕卵是紫黑色的。白色的蚕卵是已经孵化出蚁蚕的卵壳。 蚕卵的形状是扁圆形的,中间有一部分凹陷进去。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蚕卵比大米小,和黄色的小米差不多大。 【P4】 在适宜的环境中,蚕卵孵化出幼虫。刚出生的幼虫称为“蚁蚕”,它的身上长满黑色细毛。蚁蚕逐渐长大并蜕皮,身体的颜色也由黑色变为了白色。蚕幼虫的身体呈圆筒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3对胸足,协助口器把持桑叶,腹部有4对腹足,是蚕的运动器官;1对尾足挟持物体并固体位置。蚕身体两侧的黑点称为气门,共有9对,是蚕的呼吸器官。在生长过程中,蚕幼虫还有“眠”、“蜕皮”、身体由短变长,食量变大等生命活动现象。为了使蚕能健康成长,我们要给它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注意食物、温度、空气、湿度等生长条件。 【P5】 蚕蛹由蚕的幼虫发育来,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观察蚕茧,我们发现蚕茧一般为白色,椭圆形。轻轻摇动,可以听到声音,迎着光,我们观察到里面有物体; 为了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我们剪开蚕茧。蚕茧里的蚕蛹呈纺锤形,颜色为深褐色,身体结构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有环节,长有足和翅的雏形;腹部有体节,无足,有气门。 【P6】 蚕蛾是蚕的成虫,由蚕蛹发育来。蚕蛾也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一对羽状触角,一对复眼,退化的口器无法进食;胸部长有两对翅及三对足;腹部有环节。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物体的运动》单元整理

《物体的运动》单元整理 【教材简析】 《物体的运动》单元一共安排了八课时,围绕机械运动展开教学内容,第一课“运动和位置”,将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作为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依据。第二、三、四课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研究运动的不同方式。其中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用贴圆点的方法研究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进行分类;第三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研究按运动的路线可以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生活中不少物体运动是多种运动方式的组合;第四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研究物体的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摆放方式、斜面的坡度大小等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或运动快慢。第五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和第六课“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借助秒表、软尺等工具,通过测量时间和距离,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第七课和第八课制作和测试过山车,利用现有材料按要求设计制作过山车,了解技术与工程实践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同时也是对前几课所学概念的一次综合应用。 复习整理课是帮助学生回顾重点实验,重温概念,梳理单元中每一课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串点成线、多线共进、连线成面,构建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整体性的单元知识脉络。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体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已基本掌握了判断静止和运动、分辨不同运动的方法,知道了斜面上运动的一些规律,同时也会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来比较运动速度,还亲身体验了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但是,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相对零散,有些是遗忘的,对每一课呈现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也缺乏一个系统和整体的认知,通过复习整理课,帮助学生重温旧知,前后融会贯通,形成单元知识架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回顾、讨论、练习等形式巩固与物体运动相关的概念,通

三年级的科学思维导图凤凰教育出版

三年级的科学思维导图凤凰教育出版 1、在夜晚观星中,我们可以看到天空中有许多闪烁的星星,这些星星全部都是恒星。[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2、下面城市中,在同一天最先看到日出的是()。[单选题] * A.位于祖国西部地区的拉萨 B.位于祖国中部地区的郑州 C.位于祖国东部地区的大连(正确答案) 3、( )不是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之一。[单选题] * A.冥王星(正确答案) B.海王星 C.水星 4、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 )。[单选题] * A.初七 B.十五

C.初一(正确答案) 5、28、为节约用水,我们可以每天不洗澡。[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6、在北部的星空中,有七颗屋组成勺子的模样,这七颗星被称为( )。[单选题] * A.勺星 B.北斗星(正确答案) C北极星 7、( )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另两位航天员的密切配合下,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成为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也被人们誉为“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单选题] * A.翟志刚(正确答案) B.刘伯明 C.杨利伟 8、使用飞机空投包可以将物资安全地投放到地面,如果我们要制作一个空投包,不能用来参考的生物原型是()。[单选题] * A.蒲公英 B.柿子(正确答案)

C.椰子 9、物体因运动具有的能量是动能;储存在食物,燃烧中的能量是化学能[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 错 10、傅科摆的故事能够说明地球在不停地()。[单选题] * A.自转(正确答案) B.公转 C.旋转 11、往水中滴了滴红墨水,颜色变谈了,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单选题] * A.对 B.错(正确答案) 12、下列城市,在同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是()。[单选题] * A.位于中国中部的南阳 B.位于中国东部的上海(正确答案) C.位于中国西部的乌鲁木齐

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知识点总结)三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知识点 第12课、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思维导图: 知识点: 1.材料按照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 2.直接来自大自然,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它们属于天然材料。 3.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玻璃、塑料等,它们属于人造材料。 4.造房子需要的材料极为丰富,有天然材料,如木材、竹材、石材等;也有人造 材料,如水泥、 混凝土、钢筋、 陶瓷、玻璃、 塑料等。

5.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依据不是看有没有人的参与,而是有没有人工合成的材料出现,如果有人工合成的材料就是人造材料。 6.说说棉花和腈纶棉的区别: 比较方法棉花腈纶棉 看光泽柔和光泽耀眼 摸弹性柔软蓬松 遇水吸水性强吸水性弱 烧(注意安全)植物纤维,易燃,燃烧时有 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粉 末状灰烬燃烧时呈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 属性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7、为什么用天然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少,而用人造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多?答:天然材料中,棉花虽然柔软、吸汗、舒适,但容易起皱、起球,不如人工材料的腈纶棉色彩鲜亮、样式新颖。再者,人工材料的成本比较低,做出来的物品就有价格优势。因此,用天然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少,而用人工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多。 8.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各有特点和优缺点,选择具体物品时应该多角度、全方位综合考虑。 9.棉、麻、丝、毛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答:除直观方法外,用火烧纤维也是较有效的鉴别方法。棉、麻是植物纤维(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易燃,燃烧时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丝、毛属动物纤维(主要组成物质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头发的气味,燃烧后灰烬很少。合成纤维燃烧时呈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如果燃烧后既有黏胶状熔化物又有烧头发的气味,这就是丝、毛与合成纤维的混纺衣料。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思维导图汇总,收藏学习!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思维导图汇总,收藏学习! 第一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旨在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生灵的兴趣,引导其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本单元语文要素:一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喜爱、赞美之情,并能描绘想象的情景,感受文中的画面美;二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学会关注、交流、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课文1《古诗三首》:这三首诗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课文2《燕子》:课文写的是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课文3《荷花》: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的水中荷花的美丽画面。 课文4※《昆虫备忘录》:作者用轻快有趣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蜻蜓的复眼”“花大姐瓢虫”、力气很大的“独角仙”和有意思的“蚂蚱”,让我们了解了这些小昆虫的样子、生活习性。

第二单元围绕“寓言天地”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露腿》三篇精读课文及《池子与河流》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文言文,有童话故事,有诗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能将图画的意思写清楚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 课文5《守株待兔》:以文言文形式出现,使学生明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课文6《陶罐和铁罐》: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