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镗削加工误差及孔系镗削质量分析 1~11

镗削加工误差及孔系镗削质量分析 1~11

镗削加工误差及孔系镗削质量分析   1~11
镗削加工误差及孔系镗削质量分析   1~11

1·什么是加工精度?什么是加工误差?

答: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几何形状和表面相互位置)与理想零件

的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所谓加工误差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零件的几何参数之间的差异。

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这两个概念,是以不同观点评价零件的几何参数准确程度。加工误差大,说明加工精度低;加工误差小,说明加工精度高。

2·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哪三类?一般情况下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

是什么?

答:所谓测量误差,即被测量零件的实际测得值x与其真值μ之差。

洲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

(1)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对某一被测量值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其绝对值和正负

号恒定不变,或随测量条件变化而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2)随机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对某一测量值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其绝对值和正负号

以不可预定的随机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

(3)粗大误差——因主观疏忽大意或客观条件剧变造成的误差,如读错、记错,或突来的冲击与电源的干涉等,使被测结果产生显著变化。这类误差在正常的测量条件下是可以避免的。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量具误差镗削加工中常用的测孔量具——内径千分尺和内径百分表、量规等的制造与装配调整误差,孔径测量仪等的瞄准误差,测量力大小所引起的变形误差以及量具长期使精度。

(2)测量方法误差测量孔径时,百分表摆动不到位或放置斜度过大,精密测孔量具的安装及使用方法不当等,也会导致测量误差。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必须正确掌握测量方法。

(3)操作者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测量孔径时.操作者在读数和描准时不可能绝对准确而造成的读数误差和描准误差;操作者粗心大意造成的粗大误差,以及操作者仅凭经验调刀等造成的估计误差等。

此外,测量时还要高度重视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振动等)对测量的影响,防止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测量误差。

3.产生孔径尺寸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答:1.测量误差

2.刀具与夹具误差

镗刀的制造误差对孔径尺寸精度没有直接影响。但是镗孔过程中,镗刀的几何参数和形状刃磨不当,将影响镗刀的耐用度;刀具的磨损亦会引起孔径尺寸误差。

定尺寸刀具(如钻头、铰刀及镗刀块等)的尺寸误差直接影响孔径尺寸精度;机床主轴回转时的跳动或因刀具安装不当所产生的径自或端面跳动等,将导致孔径尺寸的扩大。

夹具的制造精度、夹具的导向元件的磨损等,将会引起孔径尺寸误差。例如,钻模套的磨损,将增大钻头与钻模套间的间隙;镗模套的磨损将增大镗模套与镗杆间的间隙,从而增大了孔径误差。为此,对夹具上的定位元件、导向元件应定期检查更换。

3.镗杆刚度引起的孔径误差

悬伸镗孔时,由于镗杆刚度差常发生“让刀”现象,造成孔径尺寸误差。常用的解决办法是,选用粗直径镗杆或减小悬伸长度.精镗时采用较小的加工余量等。

4.切削热对孔径误差的影响

镗孔时,尤其在卧式镗床上镗孔时,切屑较多地滞留在孔内,大量地切削热传给工件。粗镗后在切削热作用下孔径变大.若接着精镗孔,冷却后孔径尺寸变小。因此,镗孔时一定要粗精加工分开进行,粗镗后待工件充分冷却下来再进行精镗,或是增加散热手段,减少切削热对工件尺寸的影响。

4·产生坐标尺寸误差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1.镗孔顺序选择不当造成的误差,

2.工作台多次往返移动产生的误差

3.主轴在坐标原点的定位误差

4.工件的安装误差

5.机床精度的影响

5·镗削时,为了减少工件的安装误差,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消除基准不重合而造成误差,应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

(2)为避免基准多次转变而带来的累积误差,应遵照优先选择基准不变原则。

(3)当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为减少基准不重合误差,必须提高定位基面的加工精度。

(4)夹紧力的大小与着力点应适当。

6.联系实际谈谈被镗孔产生圆度误差的原因。

答:l·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

2·镗床主轴部件的刚度较差。

3.毛坯“误差复映”的影响

4·机床导轨与主轴轴线的平行度误差,会使被镗孔产生圆度误差。

5·导向套内孔的圆度误差,导向套与镗杆问的间隙量不适当,都会使被镗孔产生圆度误差。

6·夹紧力所引起的被镗孔圆度误差。

7·内应力所引起的被镗孔圆度误差。

7.什么是“误差复映?

答:切削加工中,由于工件毛坯的几何形状误差或材料的硬度不均匀,引起切削力大小不断变化,从而造成工件的加工误差。这种现象称为“误差复映”现象。由于镗杆刚度差而产生的误差复映现象较为明显,解决的方法是:选择刚度好的镗杆;增加走刀次数,减小余量不均匀的影响;对工件毛坯应进行人工时效处理,使材料硬度均匀。

8·镗孔过程中,哪些因素会使被镗孔产生圆柱度误差?

答:1·镗杆的挠曲变形悬伸镗孔时,若以镗杆进给,随着镗杆悬伸量的增大,刀尖处的挠曲变形增大,进而使被镗孔产生圆柱度误差。解决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加粗镗杆直径或采用导向装置等,以增加镗杆刚度;

(2)改变进给方式,采用工作台进给;

(3)改善镗刀几何角度和镗刀的安装方式。

2·机床导轨直线度误差采用工作台进给悬伸镗孔时,由于机床导轨直线度误差,会使被镗孔产生圆柱度误差。通过修复导轨直线度精度,以解决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3·刀具磨损在镗孔过程中,尤其是镗削深孔,刀具不可避免地被磨损,被镗孔则呈锥形。为提高孔的加工精度,应选择耐磨性好的刀具材料,如硬质合金、涂层刀片等,提高刀具的耐用度。此外,还应合理地选择切削用量等。

4·毛坯“误差复映”的影响这种“误差复映现象’’不仅影响被镗孔的圆度误差,同样影响圆柱度误差。解决的措施与前面圆度误差相同。

9·镗孔时如何防止产生孔中心线的直线度误差?

答:1.镗杆的弯曲变形悬伸镗削深孔且主轴进给,特别是低速精镗时,由于镗杆在自重作用下的弯曲变形,使被镗孔中心线产生直线度误差。因此,应选择刚度好的镗杆,采用支承镗削法,改主轴进给为工作台进给等,以解决镗杆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工作台进给镗孔时,导轨的直线度误差会引起孔中心线的弯曲和偏移。通过修复导轨,调整工作台与导轨的配合间隙等方法加以解决。

3.控制上道工序几何形状误差上道工序存在几何形状误差,使加工余量不均匀,加之材料的软硬变化,会使被镗孔中心线产生直线度误差;当采用浮动镗刀块镗孔时,由于刀块沿着上道工序孔的中心线位置变动,则不能纠正上道工序加工时产生的轴心线的直线度误差。因此,对上道工序孔的几何精度应予以严格控制。

lO·镗削同轴孔系时,产生同轴度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答:1.采用悬伸镗孔时,由于镗杆的挠曲变形,在镗杆进给时使同轴线上的}L产生同轴度误差。解决的办法:改变机床进给方式,由工作台进给;若镗杆进给,必须控制其悬伸长度或采用支承法镗削。

2.当采用悬伸镗孔、工作台进给时,工作台与导轨的配合间隙不适当,使被镗孔系产生同轴度误差。因此,应调整工作台与导轨的配合间隙,或者采用工作台同向进给。

3.调头镗同轴孔时,由于工作台的定位回转误差,使工作台回转轴线与主轴轴线间存在偏心量,造成同轴度误差。所以,镗削前应细心调整工作台的回转定位误差,确保工作台回转180。精确无误。

11.镗削平行孔系时,产生平行度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答:1.镗床主轴上下移动误差在卧式镗床上加工平行}L系工件,当主轴箱沿立柱向上移动时,主轴向下倾斜;当主轴箱向下移动时,主轴向上抬起,造成孔系平行度误差。因此,应及时调整主轴箱与立柱问的配合间隙;或者主轴定位后让主轴箱同向移动,确保其它孔的坐标位置。

2.镗床工作台往返偏摆误差悬伸镗孔时,工作台往返运动产生偏摆,造成孔系平行度误差,其原因是工作台与导轨间的配合间隙。解决方法同前。

3.镗床主轴与工作台的平行度误差镗床主轴与工作台的平行度误差一般很小。但当用主轴进给镗孔时,会造成孔的轴心与定位基面不平行。对此,可采用工作台进给,以消除平行度误差。

4.机床受热变形镗床在内、外部热源的作用下,使主轴及床身等温度上升产生变形,致使主轴产生倾斜或平移,造成孔的平行度误差。为此,在工艺上应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以减小机床受热变形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例如,在机床工作区保持较稳定的环境温度;坐标镗等精密机床应安放在恒温室工作等。

镗削加工

镗削加工 1.什么叫悬伸镗削法?它有哪些特点? 使用悬伸的单镗刀杆,对中等孔径和不穿通的同轴孔进行镗削加工,这种加工方法叫悬伸镗削法。 悬伸镗削法的主要特点有: (1)由于悬伸镗削所使用的镗刀杆一般均较短、粗,刚性较好,切削速度的选择可高于支承镗刀杆,故生产效率高。 (2)在悬伸镗刀杆上装夹、调整刀具方便,在加工中又便于观察和测量,能节省辅助时间。 (3)用悬伸镗削法采用主轴送进切削时,由于镗刀杆随主轴送进而不断悬伸,刀杆系统因自重变化产生的挠度也不同,在加工较长内孔时,孔的轴线易产生 弯曲。由于主轴不断伸出,整个刀杆系统刚性不断变差,镗削时在切削力作 用下,系统弹性变形逐渐增大,影响孔的镗削精度,使被加工孔产生圆柱度 误差。 2、试述采用工作台进给悬伸镗削的特点。这种镗削方式对被加工孔的精度有何影 响? 用工作台进给悬伸镗削时;由于主轴悬伸长度在切削前已经调定,故切削过中 由刀杆系统自重和受切削力引起的挠曲变形及弹性变形相对较为稳定。因此被 加工孔产生的轴线弯曲和圆柱度误差均比用主轴进给悬伸镗削时小。这种镗削 方式影响孔加工精度的主要原因是床身和工作台导轨的直线度误差,以及它们 之间的配合精度。若床身导轨在水平平面和垂直平面内有直线度误差,会使被 加工孔的轴线产生直线度误差和对基准表面产生位置误差;若导轨配合精度差, 将会使被加工孔产生圆度误差。 3、什么叫支承镗削法?它有哪些特点? 支承镗削法是采用架于镗床尾座套筒内的支承镗杆进行镗削的一种切削加工方式。支承镗削法的特点是: (1)与悬伸镗削法相比,大大增强了镗杆的刚性。 (2)适合同轴孔系的加工。可配用多种精度较高的镗刀,加工精度高,能确保加工质量。 (3)装夹和调整镗刀较麻烦、费时,不易观察加工情况,试镗、测量等操作没有悬伸镗削法那样直观、方便。 4、试述采用镗杆进给支承镗削法的特点。这种镗削方式对被加工孔的精度有何影响? 采用镗杆进给支承镗削法镗孔,镗杆伸出长度随主轴进给而不断变化,但镗杆和主轴在两支承点之间的距离不变。而且与工作台进给支承镗孔方式相比,其两支承点之间的距离较短。因此,由切削力所产生的镗杆挠曲变形比工作台进给支承镗孔方式小,所以抗振性好,可以采用宽刀加工。但是,由于是镗杆进给,故镗刀在支承间的位置是变化的,因而镗杆自重造成的弯曲就会影响工件孔轴线的直线度误差。 5、试述采用工作台进给支承镗削法的特点。这种镗削方式对被加工孔的精度有何影响? 这种镗削方式,由于采用工作台进给,所以镗杆两支承间的距离很长,一般要超过孔长的2倍。镗杆受力后产生的挠曲变形量相对要大。用这种方法镗孔,由于刀具调整后,其到镗杆两端支承间的距离不变,因此,孔径尺寸只均匀减小一个定值。 孔的直线度误差主要与机床导轨的直线度及机床导轨和工作台导轨间的配合精度有

工艺过程的统计分析一

工艺过程的统计分析 一:概述 在生产实际中,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很多,这些原始误差往往使综合地交错在一起对加工精度产生综合影响的,且其中不少原始误差的影响往往带有随机性。对于一个受多个随机性质原始误差影响的工艺系统,只有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符合实际的结果。 (一)系统性误差与随机性误差 系统性误差可分为常值系统性误差和变值系统性误差两种。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皆不变的误差,称为常值系统性误差。例如,铰刀直径大小的误差,测量仪器的一次对零误差等。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遵循某一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变值系统性误差。例如,由于刀具的磨损引起的加工误差,机床和刀具或工件的受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等。显然,常值系统性误差与加工顺序无关,而变值系统性误差则与加工顺序有关。 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有些误差的大小和方向使无规则变化着的,这些误差称为随机误差。例如加工余量不均匀、材料硬度不均匀、夹紧力时大时小等原因引起的 加工误差。 对于常值系统性误差,若能掌握其大小和方向,就可以通过调整消除;对于变值系统性误差,若能掌握其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则可通过自动补偿消除;唯队随机性误差,只能缩小它们的变动范围,而不可能完全消除。由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血可知,随机性误差的统计规律可用它的概率分布表示。 (二)机械制造中常见的误差分布规律

偏态 分布 在用试切法车削轴径或孔径时,由于操作者为了尽量避免产生不 可修复的废品,主观地(而不是随机地)使轴颈加工得宁大勿小, 则它们得尺寸误差就呈偏态分布。 机械加工误差 分布规律 (三)正态分布 1.正态分布的数学模型、特征参数和特殊点机械加工 中,工件的尺寸误差是由很多相互独立的随机误差综合作 用的结果,如果其中没有一个随机误差是起决定作用的, 则加工后工件的尺寸将呈正态分布,其密度方程中,有两 个特征参数:一个算术平均值只影响曲线的位置,而不影 响曲线的形状;另一个均方根偏差(标准差)σ 只影响曲 线的形状,而不影响曲线的位置,均方根偏差愈大,曲线 愈平坦,尺寸就愈分散,精度就愈差。因此,均方根偏差 反映了机床加工精度的高低,算术平均值反映了机床调整 位置的不同。 2.标准正态分布 算术平均值为 0,均方根偏差为 1 的正态分布为标准正态分布。 3.工件尺寸再某区间内的概率 生产上感兴趣的往往不是工件为某一尺寸的概率是多大,而是加工工件尺寸落在某一 区间(x1≤x≤x2)内的概率是多大,如右图示。通过分析可知,非标准正态分布概率 密度函数的积分,经标准化变换后,可用标准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积分表示,为 了计算的需要,可制作一个标准化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积分表。通过计算可知, 正态分布的分散范围为 这就是工程上经常用到的“±3σ 原则”,或称“6σ 原 则”。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实验指导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已学过的统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2、掌握运用统计分析法的步骤; 3、学习使用统计分析法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电感测量仪、块规、千分尺、试件(滚动轴承滚柱)、计算机。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在机械加工中,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加工误差(或其他质量指标)进行分析,是进行过程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加工误差的统计特性,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作出分布图和点图,据此对加工误差的性质、工序能力及工艺稳定性等进行识别和判断,进而对加工误差作出综合分析。 1、直方图和分布曲线绘制 1)初选分组数k 2 找出样本数据的最大值X imax和最小值X imin,并按下式计算组距: 式中:k——分组数,按表选取; X max和X min——本组样本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选取与计算的d值相近的且为测量值尾数整倍数的数值为组距。 3)确定组界 各组组界为: min (i1)d 2 d X+-± (i=1,2,…,k),为避免样本数据落在组 界上,组界最好选在样本数据最后一位尾数的1/2处。 4)统计各组频数 频数,即落在各组组界范围内的样本个数。 频率=频数/样本容量 5)画直方图 以样本数据值(被测工件尺寸)为横坐标,标出各组组界;以各组频数为纵坐标,画出直方图。 6)计算总体平均值与标准差

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1 1n i i X X n ==∑ 式中:X i ——第i 个样本的测量值; n ——样本容量。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s =7)画分布曲线 若研究的质量指标是尺寸误差,且工艺过程稳定,则误差分布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曲线;若研究的资料指标是形位误差或其他误差,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分布曲线。画出分布曲线,注意使分布曲线与直方图协调一致。 8)画公差带 按照与以上分布曲线相同的坐标原点,在横轴下方画出被测零件的公差带,以便与分布曲线相比较。 公差根据试件类型、规格查国标手册可得到。 2、X -R 图绘制 1)确定样组容量,对样本进行分组 样组容量一般取m=2~10件,通常取4或5,即对试件尺寸依次按每4~5个一组进行分组,将样本划分成若干个样组。 2)计算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 对于第i 个样组,其平均值和极差计算公式为 1 1m i ij j X X m ==∑, max min i i i R X X =- 式中:i X ——第i 个样组的平均值; i R ——第i 个样组的标准差; ij X ——第i 个样组第j 个试样的测量值; max i X ——第i 个样组数据的最大值; min i X ——第i 个样组数据的最小值。 3)计算X -R 图的控制线 X -R 图的控制线为 样组平均值X 图的中线 1 1m k i i m X X k ==∑ 样组平均值R 图的中线

镗削加工

镗削 一、镗床及其发展历史 镗削作为作为具有现代意义最早的加工方法伴随着第一台车床镗床的出现而大放异彩。说起镗床,还先得说说达2芬奇。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可能就是最早用于金属加工的镗床的设计者。他设计的镗床是以水力或脚踏板作为动力,镗削的工具紧贴着工件旋转,工件则固定在用起重机带动的移动台上。1540年,另一位画家画了一幅《火工术》的画,也有同样的镗床图,那时的镗床专门用来对中空铸件进行精加工。 由于制造武器的需要,在15世纪就已经出现了水力驱动的炮筒镗床。1769年J.瓦特取得实用蒸汽机专利后,汽缸的加工精度就成了蒸汽机的关键问题。到了17世纪,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大炮制造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如何制造出大炮的炮筒成了人们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1774年英国人J.威尔金森发明炮筒镗床,威尔金森的镗床是一种能够精密地加工大炮的钻孔机,它是一种空心圆筒形镗杆,两端都安装在轴承上。次年用于为瓦特蒸汽机加工汽缸体。1776年他又制造了一台较为精确的汽缸镗床。1880年前后,在德国开始生产带前后立柱和工作台的卧式镗床。为适应特大、特重工件的加工,20世纪30年代发展了落地镗床。随着铣削工作量的增加,50年代出现了落地镗铣床。20世纪初,由于钟表仪器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加工孔距误差较小的设备,在瑞士出现了坐标镗床。为了提高镗床的定位精度,已广泛采用光学读数头或数字显示装置。有些镗床还采用数字控制系统实现坐标定位和加工过程自动化。 镗床的主要功能是镗削工件上各种孔和孔系,特别适合于多孔的箱体类零件的加工。此外,还能加工平面、沟槽等。镗床的主要工作范围有:在镗床上可以对工件进行钻孔、扩孔和铰孔等一般加工。能对各种大、中型零件的孔或孔系进行镗削加工。能利用镗床主轴,安装铣刀盘或其他铣刀,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在卧式镗床上,还可以利用平旋盘和其他机床附件,镗削大孔、大端面、槽及进行螺纹等一些特殊的镗削加工。 镗床按外形结构特征,可分为立式、卧式两大类。立式坐标镗床分为单立柱式和双立柱式;卧式坐标镗床分为纵床身式和横床身式。坐标镗床主要用以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实验指导

加 工误差统计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已学过的统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2、掌握运用统计分析法的步骤; 3、学习使用统计分析法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电感测量仪、块规、千分尺、试件(滚动轴承滚柱)、计算机。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11234)统计各组频数 频数,即落在各组组界范围内的样本个数。 频率=频数/样本容量 5)画直方图 以样本数据值(被测工件尺寸)为横坐标,标出各组组界;以各组频数为纵坐标,画出直方图。 6)计算总体平均值与标准差 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1 1n i i X X n ==∑ 式中:X i ——第i 个样本的测量值; n ——样本容量。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s =7)画分布曲线 若研究的质量指标是尺寸误差,且工艺过程稳定,则误差分布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曲线;若研究的资料指标是形位误差或其他误差,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分布曲线。画出分布曲线,注意使分布曲线与直方图协调一致。 8)画公差带 按照与以上分布曲线相同的坐标原点,在横轴下方画出被测零件的公差带,以便与分布曲线相比较。 公差根据试件类型、规格查国标手册可得到。 2、X 123X -R 1 m k i i R = 2U 1U R 样组平均值X 图的下控制线 2L X X A R =- 样组平均值R 图的下控制线 2L R D R = 式中:A 2、D 1、D 2——常数,见下表; k m ——样组个数。 4)绘制X -R 图 以组序号为横坐标,分别以各样组的平均值X 和极差R 为纵坐标,画出X -R 图,并在图上标出中线

和上、下控制线。 3、工序能力系数计算 工序能力系数P C 按下式计算:= 6P T C σ(或P C P δ=) 根据工艺能力系数P C 的大小,可将工艺分成5个等级。 (1) 1.67P C >,为特级,说明工艺能力过高,不一定经济。 (2)1.67 1.33P C ≥>,为一级,说明工艺能力足够,可以允许一定的波动。 (3)1.33 1.00P C ≥>,为二级,说明工艺能力勉强,必须密切注意。 (4)1.000.67P C ≥>,为三级,说明工艺能力不足,可能会出现少量不合格品。 (5)0.67P C ≤,为四级,说明工艺能力不行,必须加以改进。 2.按试件的基本尺寸选用块规; 3.调校电感测量仪; 4.在电感测量仪上按序号顺次测量试件的外径,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在其上测量三个点,取其平均值,把结果填入表中。 5.清理实验现场,收拾所用仪器、量具、工具等。 6.整理实验数据,绘图。 五、思考题 (1)分布图主要说明什么问题?(2)X -R 图主要说明什么问题? (3)分析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析工艺过程稳定(或不稳定)的原因。

机械加工误差分析实验报告

机械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 ------统计分析法的应用一、实验目的

运用统计分析法研究一批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尺寸的变化规律,分析加工误差的性质和产生原因,提出消除或降低加工误差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本实验使同学能够掌握综合分析机械加工误差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仪器、设备 1.M1040A型无心磨床一台; 2.分辨率为0.001mm的电感测微仪一台; 3.块规一付(尺寸大小根据试件尺寸而定); 4.千分尺一只; 5.试件一批约120件, 6.计算机和数据采集系统一套。 三、实验容 在无心磨床上连续磨削一批试件(120件),按加工顺序在比较仪上测量尺寸,并记录之,然后画尺寸点图和X---R图。并从点图上取尺寸比较稳定(即尽量排除掉变值系统性误差的影响)的一段时间连续加工的零件120件,由此计算出X、σ,并做出尺寸分布图,分析加工过程中产生误差的性质,工序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工艺过程的稳定性和工艺能力;提出消除或降低加工误差的措施。

四、实验步骤 1. 按被磨削工件的基本尺寸选用块规,并用气油擦洗干净后推粘在一起; 2. 用块规调整比较仪,使比较仪的指针指示到零,调整时按大调---微调---水平调整步骤进行(注意大调和水平调整一般都予先调好),调整好后将个锁紧旋钮旋紧,将块规放入盒中。 3. 修正无心磨床的砂轮,注意应事先把金刚头退后离开砂轮。将冷却液喷向砂轮,然后在按操作规程进刀,修整好砂轮后退刀,将冷却液喷头转向工件位置。 4. 检查磨床的挡片,支片位置是否合理(如果调整不好,将会引起较大的形变误差)。对于挡片可通过在机床不运转情况下,用手将工件沿着支片紧贴挡片前后推动,同时调整前后螺钉,直至工件能顺利、光滑推过为宜。 5. 按给定尺寸(Φd-0.02)调整机床,试磨五件工件,使得平均尺寸应保证在公差带中心稍偏下为宜,然后用贯穿法连续磨削一批零件,同时用比较仪,按磨削顺序测量零件尺寸并记录之。 6. 清理机床,收拾所用量具、工具等。 7. 整理实验数据,打印做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该实验选用M1040A型无心磨床和块规一付 (1)实验原始数据

外文翻译--基本的加工工序切削_镗削和铣削

分类号 编号 成绩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外文翻译 原文标题Basic Machining Operations—Turning ,Boring and Milling 译文标题基本的加工工序——切削镗削和铣削作者所在系别机械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作者所在班级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完成时间日

译文标题基本的加工工序——切削镗削和铣削 原文标题Basic Machining Operations—Turning ,Boring and Milling 作者 B.W.Nile 译 名 本.沃.聂迩 国 籍 加拿大 原文出处Modern Manufacturing Process Engineering

译文: 基本的加工工序——切削镗削和铣削 基本的加工工序 机床是从早期的埃及人的脚踏动力车床和约翰`威尔金森的镗床发展而来。它们用于为工件和刀具两者提供刚性支撑并且可以精确控制它们的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基本上讲,在金属切削中一个磨尖的楔形工具以紧凑螺纹形的切屑形式从有韧性工件表面上去除一条很窄的金属。切屑是废弃的产品,与其工件相比,它相当短但是比未切屑的部分厚度有相对的增加。机器表面的几何形状取决于刀具的形状以及加工过程中刀具的路径。 大多数加工工序生产出不同几何形状的部件。如果一个粗糙的柱形工件绕中心轴旋转而且刀具穿透工件表面并沿与旋转中心平行的方向前进,就会产生一个旋转面,这道工序叫车削。如果以类似的方式加工一根空心管的内部,则这道工序就叫镗削。制造一个直径均匀变化的锥形外表面叫做锥体车削。如果刀具尖端以一条半径可变的路径前进,就可以制造出象保龄球杆那种仿形表面;如果工件足够短而且支撑具有足够的刚性,仿形表面可以通过进给一个垂直于旋转轴的仿形刀具来制造。短的锥面或柱面也可以仿形切削。 常常需要的是平坦的或平的表面。它们可以通过径向车削或端面端面车削来完成,其中刀具尖端沿垂直与旋转轴的方向运动。在其他情况下,更方便的是固定工件不动,以一系列直线方式往复运动刀具横过工件,在每次切削行程前具有一定横向进给量。这种龙门刨削,和牛头刨削是在刨窗上进行的。大一些的工件很容易保持刀具固定不动,而像龙门刨削那样在其下面拉动工件,再每次往复进给刀具。仿形面可以通过使用仿形刀具来制造。 也可以使用多刃刀具。钻削使用两刃刀具,空深可达钻头直径的5-10倍。不管是钻头转动还是工件转动,切削刃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在铣削作业中,有许多切削刃的旋转铣刀与工件相接合,这种工件相对铣刀运动缓慢。根据铣刀的几何形状和进给的方式,可以加工出平面和仿形面。可以使用水平或垂直旋转轴,工件可以沿三个坐标方向中的任意一个进给。 基本的机床 机床用于以切屑的形式从韧性材料上去除金属来加工特殊几何形状和精密尺寸的部件。切屑是废品,其变化形状从像钢这样的韧性材料的长的连续

误差统计分析题库

1. 在机床上磨一批mm 0035.018-Φ的光轴,工件尺寸呈正态分布,现测得平均尺寸- x =17.975mm ,均方根差σ=0.01mm ,试: (1)画出工件尺寸误差的分布曲线,并标出公差带; (2)计算该工序的工艺能力系数; (3)估计该工序的废品率; (4)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12分) 解 (1)分布曲线及公差带如图: (2)工艺能力系数: C P =T/6σ, C P =0.035/(6×0.01)=0.5833 (3)按题意x =17.975mm ,σ=0.01mm ,实际加工尺寸: 加工尺寸最大值Amax =x +3σ=17.975+0.03=18.005mm ,最小值Amin =x -3σ=17.975-0.03=17.945mm ,即加工尺寸介于17.945~18.005mm 之间,而T =0.035mm ,肯定有废品。所以分布在17.965mm 和18mm 之间的工件为合格产品,其余为废品。 因为= σ x -x z = 01 .0975 .1718-=2.5,所以F (z )=F (2.5)= 0.4938,即平均值右 侧废品率为0.5-F (2.5)=0.62%,即18mm 与18.005mm 间为废品;又因为 = σ x -x z = 01 .0965 .17975.17-=1,所以F (z )=F (1)=0.3413,即平均值左侧废 品率为0.5-F (1)=15.87%,即17.945mm 与17.965mm 间为废品,则总废品率

为0.62%+15.87%=16.49%。18mm 与18.005mm 间的废品为可修复废品。17.945mm 与17.965mm 间的废品为不可修复废品,因其尺寸已小于要求。 (3)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是加工精度不够,尺寸分布较散,另外对刀不准,存在系统误差。 2. 磨一批工件的外圆,工件尺寸呈正态分布,尺寸公差T =0.02mm ,均方根偏差σ=0.005mm ,公差带对称分布于尺寸分布中心,试: (1)画出销轴外径尺寸误差的分布曲线,并标出公差带; (2)计算该工序的工艺能力系数; (3)估计该工序的废品率。 (4)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8分) 解 (1) 分布曲线(1分)及公差带(1分): (2)工艺能力系数: C P =T/6σ,C P =0.02/(6×0.005)=0.667(2分) (3)要求的极限尺寸上偏差为0.01mm ,下偏差为-0.01mm ;工件可能出现的极限尺寸上偏差为0.015mm ,下偏差为-0.015mm ;所以分布在-0.01mm 和0.01mm 之间的工件为合格产品,其余为废品。 因为= σ x -x z = 005 .00 01.0-=2,所以F (z )=F (2)=0.4772,即平均值一侧废品率为50%-47.72%=2.28%,则总废品率为2×2.28%=4.56%(2分)。 (4)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是加工精度较差,改进办法是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并改善工艺条件,使σ数值减少至6σ

机械加工误差统计分析

实验三 机械加工误差统计分析 一、实验目的 统计分析法是通过一批工件加工误差的表现形式,来研究产生误差原因的一种方法。做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实验的目的在于,巩固已学过的统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掌握运用统计分析法的步骤,练习使用统计分析法判断问题的能力。 1. 掌握绘制工件尺寸实际分布图的方法,并能根据分布图分析加工误差的性质,计算工序能力系数,合格品率,废品率等,能提出工艺改进的措施; 2. 掌握绘制X-R 点图的方法,能根据X-R 点图分析工艺过程的稳定性。 二、实验要求 1. 实验前要复习“加工误差统计分析”一节的内容。 2. 通过实验绘制“实际分布图”和“X —R ”控制图。 3. 根据实际分布图分析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推算该工序加工的产品合格率与废品率; 试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 4. 根据X —R 图分析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判断工艺是否稳定;试提出解决上诉问题 的途径。 三 、实验原理和方法 在M1040无心磨床上用纵磨法磨削45HRC59~62工件一批,检查其每件尺寸。做出实际分布图以及X —R 控制图。 在机械加工中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加工误差(或其他质量指标)进行分析,是进行过程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加工误差的统计特性,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作出分布图和点图,据此对加工误差的性质、工序能力及工艺稳定性等进行识别和判断,进而对加工误差作出综合分析。详见教材相关章节。 1、直方图和分布曲线绘制 1)初选分组数K 一般应根据样本容量来选择,参见表3.1. 表1.1 分组数K 的选定 2)确定组距 找出样本数据的最大值Ximax 和最小值Ximin ,并按下式计算组距: 选取与计算的d'值相近的且为测量值尾数整倍数的数值为组距。 3)确定分组数 4)确定组界 各组组界为:(j=1,2,……,k ) 5)统计各组频数n i (即落在各组组界范围内的样件个数) 6)画直方图 max min '1 1 x x R d k k -= = --1 R k d = +min (1)2d x i d +-±

镗削的基本加工方法

镗削的基本加工方法 newmaker 1、什么叫悬伸镗削法?它有哪 些特点? 答:使用悬伸的单镗刀杆,对中等孔径和不穿通的同轴孔进行镗削加工,这种加工方法叫悬伸镗削法。 悬伸镗削法的主要特点有: (1)由于悬伸镗削所使用的镗刀杆一般均较短、粗,刚性较好,切削速度的选择可高于支承镗刀杆,故生产效率高。 (2)在悬伸镗刀杆上装夹、调整刀具方便,在加工中又便于观察和测量,能节省辅助时间。 (3)用悬伸镗削法采用主轴送进切削时,由于镗刀杆随主轴送进而不断悬伸,刀杆系统因自重变化产生的挠度也不同,在加工较长内孔时,孔的轴线易产生弯曲。由于主轴不断伸出,整个刀杆系统刚性不断变差,镗削时在切削力作用下,系统弹性变形逐渐增大,影响孔的镗削精度,使被加工孔产生圆柱度误差。 2、试述采用工作台进给悬伸镗削的特点。这种镗削方式对被加工孔的精度有何影响? 答:用工作台进给悬伸镗削时;由于主轴悬伸长度在切削前已经调定,故切削过程中由刀杆系统自重和受切削力引起的挠曲变形及弹性变形相对较为稳定。因此被加工孔产生的轴线弯曲和圆柱度误差均比用主轴进给悬伸镗削时小。这种镗削方式影响孔加工精度的主要原因是床身和工作台导轨的直线度误差,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精度。若床身导轨在水平平面和垂直平面内有直线度误差,会使被加工孔的轴线产生直线度误差和对基准表面产生位置误差;若导轨配合精度差,将会使被加工孔产生圆度误差。 3、什么叫支承镗削法?它有哪些特点?

答:支承镗削法是采用架于镗床尾座套筒内的支承镗杆进行镗削的一种切削加工方式。 支承镗削法的特点是: (1)与悬伸镗削法相比,大大增强了镗杆的刚性。 (2)适合同轴孔系的加工。可配用多种精度较高的镗刀,加工精度高,能确保加工质量。(3)装夹和调整镗刀较麻烦、费时,不易观察加工情况,试镗、测量等操作没有悬伸镗削法那样直观、方便。 4、试述采用镗杆进给支承镗削法的特点。这种镗削方式对被加工孔的精度有何影响? 答:采用镗杆进给支承镗削法镗孔,镗杆伸出长度随主轴进给而不断变化,但镗杆和主轴在两支承点之间的距离不变。而且与工作台进给支承镗孔方式相比,其两支承点之间的距离较短。因此,由切削力所产生的镗杆挠曲变形比工作台进给支承镗孔方式小,所以抗振性好,可以采用宽刀加工。但是,由于是镗杆进给,故镗刀在支承间的位置是变化的,因而镗杆自重造成的弯曲就会影响工件孔轴线的直线度误差。 5、试述采用工作台进给支承镗削法的特点。这种镗削方式对被加工孔的精度有何影响? 答:这种镗削方式,由于采用工作台进给,所以镗杆两支承间的距离很长,一般要超过孔长的2倍。镗杆受力后产生的挠曲变形量相对要大。用这种方法镗孔,由于刀具调整后,其到镗杆两端支承间的距离不变,因此,孔径尺寸只均匀减小一个定值。孔的直线度误差主要与机床导轨的直线度及机床导轨和工作台导轨间的配合精度有关。被镗孔的直线度误差较小。 6、试述用单头镗刀镗孔的主要优缺点。使用单头镗刀镗孔时,应如何正确选择切削用量? 答:用单头镗刀镗孔有如下主要优缺点: (1)加工工艺性广,能加工扩孔钻、铰刀所不能加工的孔,如不通孔、阶梯孔、交叉孔等。(2)可以纠正由于钻孔、扩孔而留存的各种偏差。加工精度高,表面粗糙度较细,并能保证孔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3)使用硬质合金刀片,能够进行高速切削,生产效率高。 (4)主要缺点是调整刀具和对刀时间较多,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

加工过程误差的统计分析实验

加工过程误差的统计分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实验掌握加工过程误差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运用计算机辅助误差测控仪进行误差数据的采集,运算,结果显示和打印。 2.熟悉直方图的作法,能根据样本数据确定分组数,组距,由直方图作出实际分布曲线,进而将实际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相比较,判断加工误差性质。 3.熟悉X-R质量控制图的作法,能根据X-R图判断工序加工稳定性。 二、基本原理和方法 加工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大类。系统误差指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前者称常值系统误差,是由大小和方向都一定的工艺因素造成,后者为变值系统误差,由大小和方向有规律变化的工艺因素造成。随机误差指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随机的,是许多相互独立的工艺因素微量的随机变化和综合作用的结果。 实际加工误差往往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现,因此,在一定的加工条件下,要判断是某一因素起主导作用,必须先掌握一定的数据资料,再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判断误差的大小,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等等,然后再正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 统计分析方法可用来研究,掌握误差的分布规律和统计特征参数,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区分开来。 1.误差的分布图分析法; 根据概率论理论,相互独立的大量微小随机变量,其总和的分布接近正态分布。这就是说,对于随机误差,应满足正态分布。 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随机变量是全体(总体)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可用部分随机变量的算术平均值x和标准差S来估算,其值是很接近的。这样,就可用抽检样本来估算整体。 在机械加工中,用调整法加工一批零件,当不存在明显的变值系统误差因素时,其尺寸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 根据上述原理,在本实验中,通过检测丝杠螺距误差的数据样本,来模拟一批零件的加工误差的数据样本,不同截面的丝杠螺距误差,可以看成是该丝杠车削加工工艺系统中众多随机误差因素综合的结果。根据该误差数据样本绘制实验分布图(即直方图)和正态分布曲线。若该分布图呈正态分布,表明加工过程中是影响不突出的随机性误差起主导作用,而变值系统误差作用不明显,若分布图的平均偏差与公差带中点坐标不重合,表明存在常值系统误差,若所分析的误差量呈非正态分布,则说明变值系统误差作用突出。 实验分布图(即直方图)和正态分布曲线的绘制方法如下; 假设有一个误差数据样本,其样本容量为N,样本数据的最大值为Xmax,最小值为Xmin,并记极差,R=Xmax-Xmin。 将数据分为K组,K的选取与样本容量N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可参见表1-1 确定K值以后即可按D=R/K确定组距。样本值落在同一误差组的个数即为频Mi, 频数与样本容量之比,称为频率Fi。以组距为横坐标,以频数为纵坐标按一定比例作出各个数据组的长方形,就构成了直方图。 正态分布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为;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之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验报告 实 验 名 称: 加 工 误 差 的 统 计 分 析 姓 名: * * * 班 级: 机械13**班 学 号: 080113**** 实验日期:2015年10月 22 日 指导教师:何老师 成 绩: 1、 实验目的 (1)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掌握样本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要求:能正确地采集样本数据,并能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处理,正确绘制出加工误差的实验分布曲线与图。 (3)能对实验分布曲线与图进行正确地分析,对加工误差的性质、工序能力及工艺稳定性做出准确的鉴别。 (4)培养对加工误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2、 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一)实验内容:在调整好的无心磨床上连续加工一批同样尺寸的试件,测量其加工尺 寸,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不同的处理,以巩固机制工艺学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用来分析此工序的加工精度。 (二)原理分析:在实际生产中,为保证加工精度,常常通过对生产现场中实际加工出 的一批工件进行检测,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加以处理与分析,从中寻找误差产生的规律,找出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这就就是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加工误差分析的方法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分布图分析法,另一种为点图分析法。 1.分布图分析法 分布图分析法就是通过测量一批加工零件的尺寸,把所测到的尺寸范围分为若干个段。画出该批零件加工尺寸(或误差)的实验分布图。其折线图就接近于理论分布曲线。在没有明显变值系统误差的情况下,即工件的误差就是由很多相互独立的微小的随机误差综合作用的结果,则工件尺寸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利用分布曲线图可以比较方便地判断加工误差性质,确定工序能力,并估算合格品率,但利用分布图分析法控制加工精度,必须待一批工件全部加工完毕,测量了样本零件的尺寸后,才能绘制分布图,因此不能在加工过程中及时提供控制精度的信息,这在生产上将就是很不方便的。 2.点图法 在生产中常用的另一种误差分析方法就是点图法或图法。点图法就是以顺序加工的零件序号为横坐标,零件的加工尺寸为纵坐标,把按加工顺序定期测量的工件尺寸画在点图上。点图可以反映加工尺寸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瞧出尺寸变化的趋势,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图称为平均尺寸——极差质量控制图。一般就是在生产过程开始前,先加工一批 试件(本实验中即用本批加工的零件作为试件),根据加工所得的尺寸,求出平均值x 与极差R 而绘制成的。 x 点图:中线 ∑==k i i x k x 1 1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之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姓名:* * * 班级:机械13**班学号:080113**** 实验日期:2015年10月22 日指导教师:何老师成绩: 1. 实验目的 (1)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样本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要求:能正确地采集样本数据,并能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处理,正确绘制出加工误差的实验分布曲线和图。 (3)能对实验分布曲线和图进行正确地分析,对加工误差的性质、工序能力及工艺稳定性做出准确的鉴别。 (4)培养对加工误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2. 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一)实验内容:在调整好的无心磨床上连续加工一批同样尺寸的试件,测量其加 工尺寸,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不同的处理,以巩固机制工艺学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用来分析此工序的加工精度。 (二)原理分析:在实际生产中,为保证加工精度,常常通过对生产现场中实际加 工出的一批工件进行检测,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加以处理和分析,从中寻找误差产生的规律,找出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这就是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加工误差分析的方法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分布图分析法,另一种为点图分析法。 1.分布图分析法 分布图分析法是通过测量一批加工零件的尺寸,把所测到的尺寸范围分为若干个段。画出该批零件加工尺寸(或误差)的实验分布图。其折线图就接近于理论分布曲线。在没有明显变值系统误差的情况下,即工件的误差是由很多相互独立的微小的随机误差综合作用的结果,则工件尺寸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利用分布曲线图可以比较方便地判断加工误差性质,确定工序能力,并估算合格品率,但利用分布图分析法控制加工精度,必须待一批工件全部加工完毕,测量了样本零件的尺寸后,才能绘制分布图,因此不能在加工过程中及时提供控制精度的信息,这在生产上将是很不方便的。 2.点图法 在生产中常用的另一种误差分析方法是点图法或图法。点图法是以顺序加工的零件序号为横坐标,零件的加工尺寸为纵坐标,把按加工顺序定期测量的工件尺寸画在点图上。点图可以反映加工尺寸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尺寸变化的趋势,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图称为平均尺寸——极差质量控制图。一般是在生产过程开始前,先加工一批试件(本实验中即用本批加工的零件作为试件),根据加工所得的尺寸,求出平均值x和极差R而绘制成的。

镗削工艺守则

镗削工艺守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镗削加工应遵守的基本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我厂各种镗削加工。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JB/T 9168.1-1998 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总则 SZ 2136-1997 机动攻丝守则 3 工件的装夹与找正 3.1 在卧式镗床工作台上装夹工件时,工件应尽量靠近主轴箱安装。 3.2 对刚性差、易变形或精度要求高的工件,可适当增加辅助支承。如压板悬空,压板下应垫实。精镗过程中为防止工件变形,应适当调整各压板的夹紧力。 3.3 在落地镗床上加工大型工件时,要考虑工件夹紧位置,使镗床主轴尽量少伸出,尽可能在一次装夹中多加工几个面,提高其效率。 3.4工件直接放在廻转工作台或落地工作台上,一般可用螺栓压板夹紧。夹紧力的作用点要在支承处或垫铁处,夹紧力的大小要适当。粗镗时夹紧力要大些,精镗时夹紧力应小些,保证夹紧稳定可靠并止工件变形。 3.5 工件的压板如需压在精加工过的表面处,应用软垫(如铜皮等)垫于压板

与工件表面之间。 3.6 用通用或专用夹具装夹工件时,必须按要求检查定位面和基准面的状况,合格方可使用。 3.7 对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应该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各被加工面。 3.8 镗床加工的工件,均应按线找正装夹;如不是按划线找正装夹,则应选择一个粗基准,该基准应保证主要加工表面的余量均匀,并照顾脐子不得偏移过多。 3.9 对两件把合在一起的孔,除按十字线,圆线找正外,还必须使结合面与基准面等高,并按结合面找正主轴的轴心再加工孔。 4 刀具的装夹 在装夹镗刀杆及刀盘时,需擦净锥柄及机床主轴孔。装镗刀杆时拉紧螺栓应拧紧,要装的刀盘应事先用对刀装置调整好。 5 镗杆的选择 5.1 为了保证镗杆的刚性,在可能条件下尽量使其伸出长度短而直径大即长径比小。 5.2 在镗孔时除保证镗杆刚性外,还应有足够的排屑空间,一般镗杆直径等于0.6~0.7倍的加工孔径。 6 镗削加工的一般要求 6.1 镗孔前将廻转工作台及床头箱按加工位置锁紧。 6.2 在镗(扩)铸、锻件毛坯孔前,应先将孔端倒角。 6.3 当孔内需镗环形槽(退刀槽除外)时,应在精镗孔前镗槽。 6.4 在镗床上铰刀精孔是,应先镗后铰。

实验五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实验五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1.实验目的 (1)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统计分析法的应用。 2.原理 根据加工一批零件的检验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加以分析处理,从中找出误差的种类、大小及规律。这就是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法。 3.试剂和仪器设备 (1)型卧式车床; (2)外径千分尺(); (3)硬质合金车刀; (4)试件(材料钢,尺寸); 4.实验步骤 (1)调好机床和刀具,用调整法加工一批试件(100件); (2)按加工顺序测量试件尺寸,并记录测量结果。 5.实验数据及其处理 (1)以加工顺序为横坐标,实测尺寸为纵坐标,绘制点图; (2)绘制实验分布曲线图(直方图); (3)绘制图。 6.问题讨论 (1)本工序点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2)本工序的实验分布曲线图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3)根据工序精度系数,本工序属于几级精度工艺能力?能否满足加工要求? (4)从图看,本工序的工艺过程是否稳定?如果不稳定,试分析其原因。

X—R控制图的操作步骤及应用示例 用于控制对象为长度、重量、强度、纯度、时间、收率和生产量等计量值的场合。X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正态分布的均值的变化,R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正态分布分散或变异情况的变化,而X-R控制图则将二者联合运用,用于观察正态分布的变化。 X-R控制图的操作步骤 步骤1:确定控制对象,或称统计量。 这里要注意下列各点: (1)选择技术上最重要的控制对象。 (2)若指标之间有因果关系,则宁可取作为因的指标为统计量。 (3)控制对象要明确,并为大家理解与同意。 (4)控制对象要能以数字来表示。 (5)控制对象要选择容易测定并对过程容易采取措施者。 步骤2:取预备数据(Preliminary data)。 (1)取25个子组。 (2)子组大小取为多少?国标推荐样本量为4或5。 (3)合理子组原则。合理子组原则是由休哈特本人提出的,其内容是:“组内差异只由偶因造成,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因造成”。其中,前一句的目的是保证控制图上、下控制线的间隔距离6σ为最小,从而对异因能够及时发出统计信号。由此我们在取样本组,即子组时应在短间隔内取,以避免异因进入。根据后一句,为了便于发现异因,在过程不稳,变化激烈时应多抽取样本,而在过程平稳时,则可少抽取样本。 如不遵守上述合理子组原则,则在最坏情况下,可使控制图失去控制的作用。 步骤3:计算Xi,Ri。 步骤4:计算X,R。 步骤5:计算R图控制线并作图。 步骤6:将预备数据点绘在R图中,并对状态进行判断。 若稳,则进行步骤7;若不稳,则除去可查明原因后转入步骤2重新进行判断。 步骤7:计算X图控制线并作图。

镗床浅谈及镗削加工过程中预防和消除振动的方法

镗床浅谈及镗削加工过程中预防和消除振动 的方法 摘要 镗床是一种主要用镗刀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机床。通常用于加工尺寸较大,精度要求较高的孔,特别是分布在不同表面上,孔距和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孔,还可以进行铣削,钻孔,扩孔,铰孔等工作,在机械加工工艺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从镗床的基本知识、镗刀的种类及特性,以及加工过程中预防和消除振动的方法与措施等方面入手来简要阐述一下镗床的基础知识和加工特性。 关键词 镗床镗刀分类工艺特点振动强迫振动自激振动预防消除一、镗床概述 (一)、镗床的基本特性 镗床是一种主要用镗刀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机床。通常用于加工尺寸较大,精度要求较高的孔,特别是分布在不同表面上,孔距和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孔。如箱体上的孔,还可以进行铣削,钻孔,扩孔,铰孔等工作。 镗床的镗削特点为:刀具结构简单,通用性达,可粗加工也可半精加工和精加工,适用批量较小的加工,镗孔质量取决于机床精度。 镗床的运动分析为:主运动为镗刀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为镗刀或工件的移动。 (二)、镗床的主要类别 镗床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卧式镗床: 卧式镗床既要完成粗加工(如粗镗、粗铣、钻孔等),又要进行精加工(如精镗孔)。因此对镗床的主轴部件的精度、刚度有较高的要求.

卧式镗床的主参数是镗轴直径。 卧式镗床 主轴箱;前立柱;主轴;平旋盘;工作台;上滑座;下滑座;床身导轨;后支承套;后立柱 2、坐标镗床 一种高精度的机床。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坐标位置的精密测量装置;有良好的刚性和抗振性。它主要用来镗削精密孔(IT5级或更高),例如钻模、镗模上的精密孔。工艺范围:可以镗孔、钻孔、扩孔、铰孔以及精铣平面和沟槽,还可以进行精密刻线和划线以及进行孔距和直线尺寸的精密测量工作。 坐标镗床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工作台的宽度。 图卧式坐标镗床 1--下滑座;2—上滑座;3—工作台; 4—立柱;5—主轴箱;6—床身底座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实验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验报告(非本校资料)实验名称:实验一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姓名:班级:学号: 实验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样本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要求:能正确地采集样本数据,并能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处理,正确绘制出加工误差的实验分布曲线和图。 (3)能对实验分布曲线和图进行正确地分析,对加工误差的性质、工序能力及工艺稳定性做出准确的鉴别。 (4)培养对加工误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仪器及试件 设备:无心磨床 量仪:0~25mm数显千分尺一把 试件:φ24(±0.01)×32的45钢(淬火)100件 三、实验原理 在实际生产中,为保证加工精度,常常通过对生产现场中实际加工出的一批工件进行检测,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加以处理和分析,从中寻找误差产生的规律,找出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这就是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加工误差分析的方法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分布图分析法,另一种为点图分析法。 1.分布图分析法 分布图分析法是通过测量一批加工零件的尺寸,把所测到的尺寸范围分为若干个段。画出该批零件加工尺寸(或误差)的实验分布图。其折线图就接近于理论分布曲线。在没有明显变值系统误差的情况下,即工件的误差是由很多相互独立的微小的随机误差综合作用的结果,则工件尺寸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利用分布曲线图可以比较方便地判断加工误差性质,确定工序能力,并估算合格品率,但利用分布图分析法控制加工精度,必须待一批工件全部加工完毕,测量了样本零件的尺寸后,才能绘制分布图,因此不能在加工过程中及时提供控制精度的信息,这在生产上将是很不方便的。 2.点图法 在生产中常用的另一种误差分析方法是点图法或图法。点图法是以顺序加工的零件序号为横坐标,零件的加工尺寸为纵坐标,把按加工顺序定期测量的工件尺寸画在点图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