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 脑 的 功 能 解 剖

大 脑 的 功 能 解 剖

大脑的功能解剖

神经系统在进化中,各个功能体系的控制中枢是自低移向高的阶段,各个功能体系的最高中枢最后在大脑皮质上建立并达到高度的分化。基本的功能体系,如运动、一般感觉、视觉和听觉等,在大脑皮质上各有其投射区。但人类大脑皮质的功能极为复杂,涉及到意识、思维、记忆和信号运用(语言、文字)等方面,而与这些机能有关的结构知识还是一个谜。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活动的?我们的意识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的智力靠的是什么?最近10年来,大脑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还存在许多需要探索的区域。大脑由前脑发展而来,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在种系发生上,从鱼类开始,大脑的功能与嗅觉有关。随着动物的进化,从爬行类开始,大脑具有嗅觉以外的更多功能。人类大脑皮质重演种系发生的次序,分为原皮质、旧皮质和新皮质。原皮质和旧皮质与嗅觉和内脏活动有关;新皮质高度发展,占大脑皮质的96%以上,成为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最高调节器,而将原皮质和旧皮质推向半球的内侧面下部和下面,构成边缘叶。所有的行为都是脑功能的结果。这些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运动行为,如行走和饮食,还包括复杂的认知行为,如思维、语言、艺术的创造等。大脑皮质约有140亿个神经元。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

由于大脑半球皮质各部分发育不平衡,在半球表面出现许多隆起的脑回和深陷的脑沟,脑回和脑沟是对大脑半球进行分叶和定位的重要标志。每侧半球以三条恒定的沟分为5叶,即外侧沟、中央沟和顶枕沟;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

大脑半球背外侧面观: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下沟,额上、中、下回;中央后沟,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包括缘上回和角回);颞上、下沟,颞上、中、下回,颞横回。

大脑半球内侧面观:中央旁小叶,距状沟,楔叶,胼胝体沟,胼胝体,扣带沟,扣带回。

大脑半球底面观:嗅球,嗅束,海马旁回,海马沟,钩,海马结构(海马+齿状回)。

在半球内侧面可见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结构等,它们属于原皮质和旧皮质,共同构成边缘叶。

额叶的功能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枕叶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关;颞叶与听觉、语言和记忆功能有关;岛叶与内脏感觉有关;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和内脏活动等有关。

二、大脑半球的主要内部结构

1.基底核: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新、旧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锥体系出现早,在哺乳类以下的动物,纹状体是控制运动的最高中枢,在人类,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发展,纹状体退居从属地位;杏仁体,其功能与行为、内分泌和内脏活动有关;屏状核,与大脑皮质之间存在往返联系,但功能尚不明了。

2.大脑皮质:是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部分,也是中枢神经系发育最为复杂和完善的部位。据估计,人类大脑皮质约有26亿个神经细胞,它们依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并组成一个整体。原皮质(海马+齿状回)和旧皮质(嗅脑)为3层结构,新皮质为6层结构。

3.大脑半球的髓质(白质):连合系(胼胝体,联系新皮质;前连合,联系旧皮质;穹隆及穹隆连合,联系原皮质)、联络系(同侧半球各皮质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投射系(内囊,皮质与皮质下各脑部的联系)。

三、大脑的功能定位

两种学说:一是“镶嵌学说”,其代表人物有Gall,Broca,Wernicke;二是“整体学说”,其代表人物有Goldstein,Lashley。这两种学说都不全面。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随着

大脑的发育和分化,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一般将这些具有一定功能的脑区称为“中枢”。必须指出,这些中枢只是管理某种功能的核心部分,其相邻或其他部分也可有类似的功能。当某一中枢损伤后,其他有关脑区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代偿。因此,大脑的功能定位是相对的。另外,除了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中枢外,大量的脑区并不局限于某种功能,而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完成更高级的神经活动,称为联络区。Brodmann(1909)将大脑皮质分为52个区,这是大家比较公认的经典分区。

额叶皮质在人类高度发达,尤以前额区最明显。此区在猫占全部皮质面积的3%,在黑猩猩占16.9%,在人类可达29%。额叶的功能与躯体运动、头眼运动、发音和语言以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前额区在进化上很新,灵长类才发展,人类特别发达。它与人的抽象思维和高级智力活动有关。额叶最大,约占半球表面的三分之一,一般把额叶分为两大区域,即中央前区和前额区。临床上,前额区病变多表现为第二信号系统和高级神经活动症状。

顶叶分为三大区域,即中央后区、顶上区和顶下区。中央后区是浅、深躯体感觉的中枢,顶上区对来自皮肤、肌腱、关节和内感受器的刺激进行高级的分析综合,顶上小叶与对侧上下肢的精巧技能运动有关,它辨别肌肉主动收缩的程度,分辨触觉,区分所感受的压觉,辨别运动方向和肢体在空间的位置。在顶上区损伤时,较复杂的进化上较晚的感觉受破坏,如定位感觉、运动方向感觉和肢体在空间的位置等。与中央后区不同,在顶上区没有局部定位感觉。顶下区包括缘上回和角回,临床上,顶下区的病变可影响与语言有关的大脑高级神经活动,因而表明它具有高度分析综合功能。

躯体运动中枢:第一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Brodmann4、6区)。身体各部在此区的投影特点为:1 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中央前回最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与下肢运动有关,中部与躯干和上肢的运动有关,下部与头颈部运动有关。2 左右交叉,即一侧运动区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但一些与联合运动有关的肌则受两侧运动区的支配,如面上部肌、眼球外肌、咽喉肌、咀嚼肌、呼吸肌和躯干、会阴肌,故在一侧运动区受损后这些肌不出现瘫痪。3 身体各部投影区的大小与各部形体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例如,手的代表区比足的大得多。第一躯体运动区接受中央后回、背侧丘脑腹前核、腹中间核和腹后外侧核的纤维,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至脑干运动核和脊髓前角。在人类,还有第二躯体运动区和补充运动区。第二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后回下面的岛盖皮质,管理上下肢运动,但没有头部代表区。补充运动区位于半球内侧面中央旁小叶的前方,额上回的内侧面。第二躯体运动区和补充运动区主要在协调和计划复杂的运动中起重要作用。损伤初级运动区引起肌肉瘫痪或轻瘫,而损伤次级运动区则只引起较不显著和较特殊的运动障碍。

运动的控制和动机、学习、记忆等脑的高级功能和感觉功能都有密切的关系。运动是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基本功能之一。人类在运动的多样性和精确性有了质的飞跃。运动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反射运动、随意运动和节律性运动(如呼吸、咀嚼和行走等)。

躯体感觉中枢:第一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接受背侧丘脑腹后核传来的对侧半身痛、温、触、压觉以及位置觉和运动觉。身体各部在此区的投影特点同第一躯体运动区。人脑的第二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前、后回下面的岛盖皮质,隐藏在大脑外侧裂中,且形成裂的上壁,与第二躯体运动区相重叠,与双侧感觉有关。

视区: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一侧视区接受同侧视网膜颞侧半和对侧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经外侧膝状体中继传来的视觉信息。损伤一侧视区,可引起双眼视野同向性偏盲。

传统意义上的视皮层是指大脑枕叶的一些皮层区。近年来,视皮层的范围已扩大到顶叶、颞叶和部分额叶在内的许多新皮层区(Van Essen,1985),总数达25个。另外,还有7个视觉联合区,这些皮层区兼有视觉和其他感觉或运动功能。所有视区加在一起占大脑新皮层

总面积55%。由此可见视觉信息处理在整个脑功能中所占有的分量。研究各个视区的功能分工、等级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当前视觉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

确定一个独立的视皮层区的依据是:1 有独立的视野投射图,2 该区与其他皮层区之间有相同的输入和输出神经联系,3 该区域内有相似的细胞构筑,4 有不同于其他视区的功能特性。17区被称为第一视区(V1)或纹状皮层。它接受外膝体的直接输入,因此也称为初级视皮层。对视皮层的功能研究大多数是在这一级皮层进行的。沿17区上方、下方为带状的18区(也称纹旁区),18区内包括三个视区,分别称为V2(主要对立体视(深度)有较强的选择性,可能与视差调谐有关,对各种图形特征,如方位、双眼视差、颜色、运动等的选择性基本上与V1区相类似),V3和V3A(此二区被认为与处理视觉刺激的形状有关,V4区的功能涉及颜色和形状特征分辨,很可能主要与检测大范围图形的方位差和颜色差有关),它们的主要输入来自V1。V1和V2是面积最大的视区。19区位于枕叶的最前部,常称枕前区,又因它围绕着17、18区,故也称纹周区,深埋在上颞沟后壁,包括第四(V4)和第五视区(V5),可能与检测图形三维运动特征有关。枕叶以外的皮层区可能属于更高的层次。总的说来,颞叶内的视区可能与图形属性的认知有关,顶叶内的视区与图形的空间定位有关。为什麽需要这麽多的代表区?是不是不同代表区检测图形的不同特征(如颜色、形状、亮度、运动、深度等)?或是不同代表区代表处理信息的不同等级?会不会有较高级的代表区把图形的分离特征整合起来,从而给出图形的生物学含义?是不是有专门的代表区负责储存图像(视觉学习记忆)或主管视觉注意?这些都将是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内视觉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专门研究视觉的著名科学家Hubel和Wiesel因发现视皮层功能柱而获得了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在视传导通路上损伤,诊断上最有价值的是视野缺损。

视皮层神经元对视觉刺激的各种静态和动态特征都具有高度选择性,如方位/方向选择性,空间频率选择性,速度选择性,双眼视差选择性,颜色选择性等。

听区:位于大脑外侧沟下壁的颞横回上(41、42区)。每侧听区接受自内侧膝状体传来的两耳听觉冲动年。因此,一侧听区受损,不会引起全聋。

感受和辨别声音是听觉功能的两个方面,感受是前提,但就提取有用信息而言,辨别更重要。一百多年前的感觉生理学宗师Helmholtz所概括的共振学说是听觉研究第一里程的标志,其基本意义是正确地提出了耳蜗频率分析的部位原则;二十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诺贝尔奖获得者von Bekesy (1960)所总结的行波论则是听觉研究第二里程的标志,说明了部位原则如何在耳蜗内实现;从70年代至今转入第三里程,出现了一系列新观点、新理论、新思路和新研究技术,其中最瞩目的成就是突破了Bekesy等前人把耳蜗看作一个被动的机械装置这一局限,揭示了活的耳蜗具有一系列主动调控的生理学机制(Dallos,1992)。双耳听觉是声源定位的基础。而声音传播的时间差和强度差是声源定位的主要依据。

平衡觉区:在中央后回下端,靠近头面部体感代表区后面。前庭系统感受运动和重力,其主要功能是对运动体位平衡的控制。

味觉区:可能位于顶叶中央后回下方的岛盖部(43区)和附近的脑岛周围皮质。味觉器官接受的也是化学刺激。能引起独特味觉的单元化学物质称味质。味觉是一系列消化生理活动的“触发”,与摄食行为、机体的营养和代谢调节等关系最为密切。味觉的灵敏度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老年人嗜偏咸食。

嗅觉区:位于海马旁回的钩附近的梨状回,并与眶额回皮层、杏仁体、钩回等多个嗅皮层相联系。嗅觉是化学刺激(嗅物质)作用于嗅黏膜(嗅上皮)所引起的“气味”感觉。属于最古老的感觉。人和动物能辨别气味的种类难以计数,仅已确定的嗅质就达50万种。嗅觉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容易产生适应。嗅觉与寻食和食欲、认亲和异性追求、安全和自卫、生活享受和情绪变化等许多生命基本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嗅觉,雄蛾可找到2.5英里外的雌蛾。

语言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Brain(1935)认为语言是一种使用字词来表

达意思、激起情感或引起行动的交流方式。语言包括说话和写字,在说话时,使用有声响的字词;在写字时,使用可见的文字符号。人类大脑皮质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能进行思维、意识等高级神经活动,并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因此,人的大脑皮质还存在特有的语言中枢。一般认为,语言中枢在一侧半球发展起来,即善用右手(右利)者在左侧半球,善用左手(左利)者其语言中枢也在左侧半球,只有一部分人在右侧半球。故左半球被认为是语言区的“优势半球”。临床观察表明,90%以上的失语症都是左侧大脑半球受损伤的结果。语言区包括说话、听话、书写和阅读4个区。1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位于额下回的后部(44、45区),又称Broca区(法国神经病学家,1861年提出)或前说话区。此区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即丧失了说话能力,但仍能发音,能懂别人的话,但自己说不出话来。2 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22区)。此区受损,患者虽听觉正常,但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也不能理解自己讲话的意义(听不懂),称感觉性失语症。3 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8区),靠近中央前回的上肢代表区。此区受损,虽然手的运动正常,但不能写出正确的文字,称失写症。4 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位于角回(39区),靠近视区。此区受损时,视觉正常,但不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看不懂),称失读症,也属于感觉性失语症。

听觉性语言中枢和视觉性语言中枢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有学者将它们均包含于Wernicke区(德国神经病学家)内,亦称后说话区,该区包括颞上、中回后部以及缘上回和角回。Wernicke区与躯体感觉、听觉和视觉的联络区皮质有着丰富的联系。Wernicke区的损伤,将产生严重的感觉性失语症,患者的听觉和视觉正常,虽然能听到语言的声音和看到书写的文字,但不能理解它们的意义。因而与人交谈时不能理解别人说的话,答话语无伦次或答非所问;又因不能理解纸上写的字,病人表现为文字盲或失读症。临床上很难见到纯运动性或纯感觉性失语症,常见的是混合性的。必须指出,各语言中枢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能力需要大脑皮质有关区域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例如,听到别人问话后用口语回答,其过程可能是:首先,听觉冲动传至听区,产生听觉,再由听区与Wernicke区联系,理解问话的意义,经过联络区的分析、综合,将信息传至运动性语言中枢,后者通过与头面部运动有关的皮质(中央前回下部)的联系,控制唇、舌、喉肌的运动而形成语言,回答问题。丘脑亦参与说话中枢,即说话机能有赖于皮质说话代表区、丘脑以及它们之间的纤维联系三者的共同作用。

优势半球:两侧半球在结构和功能上并非对称。左侧半球与语言、意识性注意力、数学分析等密切相关(逻辑思维,数学脑),语言中枢90%的人在左半球;右侧半球主要在抽象的形式和空间关系的认识、感知非语言信息、音乐、图形和时空概念(形象思维,艺术脑)。以往认为左侧半球是优势半球,右侧半球处于从属地位的观念需要修正。应该说,左、右侧半球各有优势,在完成高级神经精神活动中同等重要。两半球间只有互相协调和配合的关系。从整体上看,没有绝对的一侧优势半球。

边缘系统:由边缘叶和有关皮质及皮质下结构(如杏仁体、下丘脑、上丘脑、背侧丘脑前核和中脑被盖等)组成。在种系发生中出现较早,其神经联系广泛而复杂。其功能主要与嗅觉和内脏活动有密切关系,并参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功能(如觅食、防御、攻击、情绪反应和生殖行为等),海马还与高级神经活动记忆有关。颞叶前部的新皮质称精神性皮质,刺激此处可引起有关经验的联合反应。海马结构包括海马(Ammon,s角)和齿状回,属于古皮质。海马可能与近期记忆和学习新事物、新技巧有关。

通常将胼胝体下区和终板旁回的皮质部合称为隔区。隔区形成了侧脑室前角的内侧壁,在终板旁回深面有隔核。当刺激或损毁隔核时,可见到若干行为活动的改变,包括性行为、生殖行为、进食和饮水以及愤怒反应。最引人注意的是刺激隔区时,可使猴的攻击行为受到抑制和降低。电刺激中隔区可引起一种幸福感和愉快感,所以有的将其称为报酬中枢或快乐

中枢。

杏仁核群又称杏仁复合体,是位于大脑颞叶背内侧部的一个灰质团块,居海马旁回钩的深部。电刺激或损毁动物的杏仁核可产生各种行为的、内脏的、内分泌的和躯体的改变。可能与逃避(恐惧)和防御(愤怒和进攻)等对抗行为有关。如被破坏,动物可出现用嘴过度地探究物体、失去恐惧、攻击性降低、明显减少发怒和恐惧、变得温顺驯服、改变饮食习性、甚至食草动物可以吃肉、明显的性欲亢进。

一般内脏感觉经脑神经传导的最后至大脑皮质岛叶,经脊神经传导的至大脑皮质。

内脏痛觉中的快痛传至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和大脑外侧沟的上壁皮质;而慢痛则传导至大脑边缘叶皮质。

背侧丘脑的功能一方面是皮质下感觉的最后中继站,并可能感知粗略的痛觉。在背侧丘脑受到损伤时将导致感觉功能的障碍以及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等症状。

在人的大脑中,语言功能区有两个,分别是位于前脑的布鲁卡区和位于后脑的威尔尼克区。在此研究公布之前,所有的科研报告都众口一词:后脑的威尔尼克区主导语言功能,而前脑的布鲁卡区一般来说很少用。但是,现在的研究推翻了这一观点。研究发现,中文的语言区更接近于大脑运动功能区,使用拼音文字的人,常用的是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但使用中文的人,此区几乎用不到,常用的是前脑的布鲁卡区。由于中文语言功能区与运动区紧密相连,要想学好中文要多看、多写、多说,靠“运动”来记忆,而学习英文则应注重营造一个语音环境,注重多做听说的练习,因为英文的那一个语言功能区更靠近听力区。现在很多人学了多年英文却是“哑巴英语”,因为用学习中文的方法来学习英文是行不通的。

在19世纪早期,人们曾认为脑的功能是整体的,各个部位一样。自1861年法国外科医生和解剖学家Broca(1824-1880)公布了他的两个病历后,才以事实证明了大脑皮质有机能定位。

1865年,法国神经生理学家布罗卡首先发现了大脑功能侧化的理论。他以大量的病理解剖证据指出,人们以左脑(的皮质)说话,因为大多数人主管说话的控制中枢位于左脑皮质额叶。此后,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大脑左右半球有许多功能分工:左脑理性、右脑情感,左脑科学、右脑艺术。

我们已能够把大脑某个区域的活动同某个特殊的活动联系起来。这就提出了一个老问题:大脑的各种活动是有明确的区域定位呢还是大脑整体活动的反映?

19世纪初,德国科学家弗伦茨—约瑟夫·加尔肯定地说,颅相能反映大脑功能情况。他认为,位于颈上部、颅骨下部的小隆凸主管性欲,上面几厘米处的隆凸主管争斗,另一个隆凸主管快乐……加尔创立的颅相学风行一时,但由于缺乏科学依据,被人们放弃了。但人们并没有放弃他提出的大脑功能定位理论。1861年,法国科学家保罗·白洛嘉向同行们介绍了一个病例:病人大脑内有一个鸡蛋大的部位发生病变,病人无法讲话,但似乎仍能理解别人对他说的话。白洛嘉得出结论说,这名患者的大脑病变部位正是大脑中的清晰语言区。这个区域后来被人们命名为“白洛嘉脑回”。后来不久,人们又发现了大脑中的理解功能区。这个区域如果受到损伤,人的理解力就会受到损害,但表达能力却不会受到损害。脑神经学医生研究了许多大脑受损伤的病例:一名以色列士兵头部被弹片击中,结果该士兵睡觉不能做

梦了;一个美国矿工被一根金属棒击中头部,结果该工人的情绪再也激动不起来了……医生们从这些病例中弄清楚了大脑相关部位的功能。

大脑结构与功能

大脑结构与功能 大脑结构详解

大脑(Brain)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 具体内容有大脑半球各脑叶、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半球深部结构、大脑半球内白质、嗅脑和边缘系统五大部分。 各叶的位臵、结构和主要功能如下: 1、额叶:也叫前额叶。位于中央沟以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额叶前端为额极。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嗅束向后分为内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央前、后回延续的部分,称为旁中央小叶。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2、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3、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中、下三条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隐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在颞叶的侧面和底面,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部分称为海马钩回。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在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5、岛叶:位于外侧裂的深方,其表面的斜行中央钩分为长回和短回。 6、边缘系统:与记忆有关,在行为方面与情感有关。 大脑的总结构 大脑皮质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各皮质的功能复杂,不仅与躯体的各种感觉和运动有关,也与语言、文字等密切相关。根据大脑皮质的细胞成分、排列、构筑等特点,将皮质分为若干区。 现在按Brodmann提出的机能区定位简述如下: ·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臵、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返回皮质运动前区: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皮质眼球运动区: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皮质一般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顶上小叶(5、

大体解剖-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文) 大脑半球的深部为白质,称髓质。在大脑半球的基底部,包埋于白质中的灰质团块,称基底核。半球内的室腔称侧脑室。 (1)基底核位置靠近脑底,是大脑半球髓质内灰质团块的总称,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体,在调节躯体运动中起重要作用。尾状核呈马蹄铁形,全长与侧脑室的前角、体部和下角伴行。尾状核的前端膨大部称尾状核头,背面突入侧脑室前角。尾状核中部向后行,稍细称尾状核体。尾状核体的后部很细,弯向腹侧,在侧脑室下角的顶上前行。豆状核位于岛叶的深方,分为3部,外侧部称壳,内侧两部称苍白球。屏状核位于岛叶皮质和壳之间。杏仁体位于海马旁回钩处。 基底核 (2)大脑髓质位于皮质的深面,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内囊。

内囊模式图 内囊是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板,属于投射纤维。在大脑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向外开放的“><”形,可分为3部,通常把豆状核与尾状核头部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前肢(脚),有额桥束及丘脑前辐射的纤维通过;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后肢(脚),主要由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和听辐射等纤维通过;前、后肢的结合部称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 (3)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交通。侧脑室形状和大脑半球形状相适应,分为前(额)角、中央部(体部)、后(枕)角和下(颞)角4部。前角自室间孔向前,伸向额叶内,短而宽,额状面上呈三角形;中央部位于顶叶内,是一狭窄的水平裂隙,额状面上呈三角形;前角与中央部的内侧壁为透明隔,两透明隔之间有一窄小间隙称透明隔间腔。中央部的后端与后角和下角相连接的部分为三角区,是侧脑室最宽之处;后角自三角区伸入枕叶,两侧可不对称,额切面上呈圆形;下角自三角区向前下伸入颞叶,最长,向前略宽扁,额切面上呈半月形。侧脑室脉络丛位于中央部和下角,并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脉络丛相连。

大脑功能

大脑结构及功能分区 大脑结构 大脑(Brain):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 功能分区 ? 1.大脑皮质机能区 (1)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2)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3)视区:距状沟两侧皮质。 (4)听区:颞横回。 (5)语言中枢 听觉语言中枢:缘上回。 视觉语言中枢:角回。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 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2.基底核 是包埋于大脑髓质中的灰质团块,位于大脑基底部。主要包括屏状核、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等。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合称纹状体。主要功能是维

持骨骼肌的张力,协调肌群运动。 基底核功能总结:基底核,埋脑底,屏尾豆状杏仁体尾豆合称纹状体协调运动及张力 3.大脑髓质 (1)联络纤维:连结同侧大脑半球。 (2)连合纤维:即胼胝体。 (3)投射纤维:主要是内囊。 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由上行的感觉纤维和下行的运动纤维构成。在脑的水平切面上呈“><”状,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内囊后肢三部。 (1)内囊前肢:位于背侧丘脑与尾状核头部之间。 (2)内囊后肢:位于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主要有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视辐射等纤维束通过。 (3)内囊膝:位于内囊前肢和内囊后肢交汇处,有皮质核束通过。 一侧内囊受损,可致对侧肢体深浅感觉丧失、骨骼肌瘫痪等症状。 小脑 它由胚胎早期的菱脑分化而来,中部狭窄称小脑蚓vermis,两侧膨大部称小脑半球,小脑下面靠小脑蚓两侧小脑半球突起称小脑扁桃体tonsil of

脑的结构与功能

脑的结构与功能(一) 一、大脑 又称端脑,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是人类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脊椎动物的端脑在胚胎时是神经管头端薄壁的膨起部分,以后发展成大脑两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层和基底核两部。大脑皮层是被覆在端脑表面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皮层的深部由神经纤维形成的髓质或白质构成。髓质中又有灰质团块即基底核,纹状体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广义的大脑指小脑以上的全部脑结构,即端脑、间脑和部分中脑。 二、大脑的结构 大脑皮质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各皮质的功能复杂,不仅与躯体的各种感觉和运动有关,也与语言、文字等密切相关。根据大脑皮质的细胞成分、排列、构筑等特点,将皮质分为若干区。 1、皮质运动区:位于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返回皮质运动前区:位于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2、皮质眼球运动区: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皮质一般感觉区:位于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

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顶上小叶(5、7)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3、额叶联合区:为额叶前部的9、10、11区,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4、视觉皮质区:在枕叶的距状裂上、下唇与楔叶、舌回的相邻区(17区)。每一侧的上述区域皮质都接受来自两眼对侧视野的视觉冲动,并形成视觉。 5、听觉皮区:位于颞横回中部(41、42区),又称Heschl氏回。每侧皮质均按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产生听觉。 6、嗅觉皮质区:位于嗅区、钩回和海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区的大部分)。每侧皮质均接受双侧嗅神经传入的冲动。 7、内脏皮质区:该区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布在扣带回前部、颞叶前部、眶回后部、岛叶、海马及海马钩回等区域。 8、语言运用中枢:人类的语言及使用工具等特殊活动在一侧皮层上也有较集中的代表区(优势半球),也称为语言运用中枢。它们分别是: ①运动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44、45区,又称Broca区)。 ②听觉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42、22区皮质,该区具有能够听到声音并将声音理解成语言的一系列过程的功能。 ③视觉语言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角回,即39区。该区具有理解看到的符号和文字意义的功能。 ④运用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缘上回,即40区。此区主管精细的协调功能。 ⑤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8、6区,即前回手区的前方。 三、大脑结构详解 大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人类的大脑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和意识的器官。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左、右大脑半球由胼胝体相连。半球内的腔隙称为侧脑室,它们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每个半球有三个面,即膨

大脑的解剖学结构及其功能

大脑的解剖学结构及其功能人脑是人体最神奇、最复杂的器官之一。它不仅是整个人体的指挥中心,还是人类智慧和思维的源泉。大脑是人类用来感知、思考、认知和行动的器官,它由多个区域和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拥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结构。 一、大脑的主要结构 大脑是由两个半球组成的,左右大脑之间有一条称为脑桥的结构相连。在脑桥的下方是小脑,小脑则负责平衡和协调身体的动作。大脑的表面被覆盖着充满皱褶的灰质,这些皱褶可以增加神经元的数量,从而提高脑部的功能。 大脑的皮质由6层神经元组成,每一层的神经元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如感知、运动、认知、决策等等。此外,大脑还包括许多核和神经纤维束,它们被分布在不同的脑区域中,负责控制和调节不同的功能。 二、大脑的功能

感知:大脑左右半球的后部区域负责接受和处理视觉和听觉等感觉信息。左半球主要处理语言信息,包括听和讲,而右半球则主要处理空间信息、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信息。 运动:大脑的前部区域负责控制身体的运动。这些区域包括大脑皮质的运动皮层和运动核,它们负责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从而使我们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动作。 记忆:大脑的内侧颞叶区域是记忆的主要部位。在这一区域,有一个名为嗅球体的组织负责处理记忆编码的过程。此外,大脑的海马回和海马体也涉及到记忆的存储和检索。 情绪:大脑的杏仁核、纹状体和额叶皮层负责处理情绪。这些区域可以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乐观、愤怒、悲伤等不同的情绪。 决策:大脑前额皮质和纹状体也涉及到决策的过程。这些区域会考虑各种不同的信息,寻找最佳的决策方案。 三、大脑功能的变化

大脑的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婴儿时期,大脑的 皮层并不完全成熟,因此婴儿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反应,比如吸吮、眨眼。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会发生变化,从而增加其 对感受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儿童可以学习语言和 其他复杂技能的原因。 然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大脑的功能会逐渐衰退,同时, 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创造力、注意力等会逐渐下降。 四、结论 大脑是我们身体上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通过结构复杂的神经 网络控制和调节我们的感知、思考、情感和行动。通过对大脑结 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脑的奥秘,同时也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思维和行动。

脑部解剖与功能分区

脑部解剖与功能分区 脑部是人类最为神奇和复杂的器官之一,它控制着我们的感知、思维、情绪和行为。对于理解脑部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分区,有助于我们揭开大脑的奥秘。本文将介绍脑部的解剖结构以及主要的功能分区。 一、脑部的解剖结构 人类的脑部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大脑是脑部最大的部分,它控制着我们的意识、思维和感知。大脑分为两个半球,左右半球之间通过脑桥相连。每个大脑半球又分为若干个叶,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小脑位于大脑的后部,主要负责协调运动和平衡。脑干位于大脑和脊髓之间,控制着呼吸、心跳和消化等生命活动。 二、脑部的功能分区 1. 感觉功能区:脑部解剖中负责接收并处理感觉信息的区域。感觉功能区包括触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和嗅觉区等。这些区域在大脑的顶叶、颞叶和枕叶中分布。 2. 运动功能区:脑部解剖中负责控制肌肉活动的区域。运动功能区主要包括额叶的运动皮层和小脑。运动皮层控制身体的主要运动,而小脑则负责协调运动和保持平衡。 3. 语言功能区:脑部解剖中负责语言处理的区域,包括说话、理解和产生语言的能力。主要的语言功能区位于大脑的左半球,包括布罗卡区和温克尔区。

4. 记忆功能区:脑部解剖中负责存储和提取记忆的区域。记忆功能 区包括海马体、额叶和顶叶等区域。海马体是记忆的重要结构,对短 期和长期记忆都至关重要。 5. 情绪和情感区:脑部解剖中负责调节情绪和情感的区域。情绪和 情感区主要包括扣带回和杏仁核等结构。这些区域对于我们的情绪和 情感体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脑部解剖和功能分区的研究意义 了解脑部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分区对于医学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我们理解脑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例如,某些脑 部损伤可能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而对脑部运动功能区的研究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其次,脑部解剖和功能分区的了解有助于 医生和研究者定位和定量评估特定的脑损伤,比如肿瘤和中风等。最后,对脑部解剖和功能分区的理解有助于促进脑科学的发展,推动人 工智能与脑机接口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综上所述,脑部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分区是我们理解大脑运作的重要 基础。通过对脑部的详细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脑部的功能和机制,并在医学治疗和脑科学研究中得到应用。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 揭开脑部的奥秘,为人类健康和认知科学做出更多贡献。

脑解剖总结

脑解剖总结 一、脑的结构 人类的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负责控制和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它主要 由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都分为四个叶,分别是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大脑的外侧是灰质,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神经细胞。而大脑的内部是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负责控制呼吸、消化、心跳等基本功能。小脑位于大脑 后方,协调运动和平衡。除了这些主要的区域外,还有许多次要的脑结构,如间脑、丘脑、杏仁核等,它们在情绪、记忆和感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脑的功能 1. 感知和认知 大脑是感知和认知的中心。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如视觉、听觉、嗅觉等,被传输到大脑的相应区域进行处理和解读。大脑还负责记忆、学习和思考等高级认知功能。 2. 运动控制 大脑通过运动皮层控制和调节身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内,有一个名为运动区(运动和感觉区)的区域,它将身体分为不同的部位,并控制各部位的运动。此外,大脑还通过脑干和脊髓来控制一些无意识和自动的运动。 3. 情绪调控 大脑在情绪和情感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些结构,如杏 仁核和前额叶,与情绪的产生和调节密切相关。它们对于恐惧、愉快、悲伤等情感的产生和表达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脑的血液供应 大脑是身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需要大量的氧和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功能。脑的血液供应主要通过颈动脉和椎动脉提供。这些动脉分支进入脑内,形成了脑的主要血管系统,如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等。这些血管在脑内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确保脑组织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

四、常见的脑解剖学疾病 1. 脑卒中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的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细胞死亡的疾病。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导致认知和运动功能受损。 2. 脑肿瘤 脑肿瘤是脑组织内的异常细胞增殖导致的肿块。良性肿瘤可能对周围组织产生良好的限制性,但恶性肿瘤可能会对周围组织产生侵袭性的影响。 3. 脑积水 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在脑内积聚导致脑部膨胀的疾病。这可能是由于脑脊液流动障碍引起的,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4. 脑外伤 脑外伤是由于脑部受到外力打击或挫伤导致的损伤。严重的脑外伤可能会导致颅内出血、脑震荡或脑组织损伤。 五、总结 脑是人类重要的神经中枢之一,其复杂的结构和功能使得人类能够进行感知、认知、运动和情感调控等各种复杂活动。了解脑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相关的疾病以及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高对脑解剖学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维持我们的大脑健康。

脑的结构与功能

脑的结构与功能 一、大脑 又称端脑,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是人类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脊椎动物的端脑在胚胎时是神经管头端薄壁的膨起部分,以后发展成大脑两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层和基底核两部;大脑皮层是被覆在端脑表面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皮层的深部由神经纤维形成的髓质或白质构成;髓质中又有灰质团块即基底核,纹状体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广义的大脑指小脑以上的全部脑结构,即端脑、间脑和部分中脑; 二、大脑的结构 大脑皮质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各皮质的功能复杂,不仅与躯体的各种感觉和运动有关,也与语言、文字等密切相关;根据大脑皮质的细胞成分、排列、构筑等特点,将皮质分为若干区; 1、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返回皮质运动前区: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

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2、皮质眼球运动区: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皮质一般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顶上小叶5、7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3、额叶联合区:为额叶前部的9、10、11区,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4、视觉皮质区:在枕叶的距状裂上、下唇与楔叶、舌回的相邻区17区;每一侧的上述区域皮质都接受来自两眼对侧视野的视觉冲动,并形成视觉; 5、听觉皮区:位于颞横回中部41、42区,又称Heschl氏回;每侧皮质均按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产生听觉; 6、嗅觉皮质区:位于嗅区、钩回和海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区的大部分;每侧皮质均接受双侧嗅神经传入的冲动; 7、内脏皮质区:该区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布在扣带回前部、颞叶前部、眶回后部、岛叶、海马及海马钩回等区域; 8、语言运用中枢:人类的语言及使用工具等特殊活动在一侧皮层上也有较集中的代表区优势半球,也称为语言运用中枢;它们分别是: ①运动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44、45区,又称Broca区; ②听觉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42、22区皮质,该区具有能够听到声音并将声音理解成语言的一系列过程的功能; ③视觉语言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角回,即39区;该区具有理解看到的符号和文字意义的功能; ④运用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缘上回,即40区;此区主管精细的协调功能; ⑤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8、6区,即中央前回手区的前方;

脑结构的解剖和功能分析

脑结构的解剖和功能分析 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脑结构和功能的关 注越来越多。脑结构和功能的解剖和分析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神经 系统机制以及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脑 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以期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发。 一、脑结构的解剖 脑是人类神经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主要由大脑、小脑和脑干构成。大脑是脑结构的最大部分,由两个半球状的大脑半球组成, 内侧为脑室,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四个部分。 小脑位于大脑下方,由两个半球组成,协同大脑控制人类运动功能。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部分,负责调节许多自主神经系统 的功能。 1.大脑结构的解剖 (1)大脑半球:大脑半球的外层由皮层组成,内侧为基底节。每个半球还由4个叶组成。额叶主要参与行动、决策和思考,颞

叶与记忆、语言相关,顶叶处理感官信息,枕叶主要是视觉信息 的处理。 (2)脑室:大脑半球的内侧为脑室,其中心部分为第三脑室。脑室内有脑脊液,脑脊液密封性极高,起到保护脑部和供应营养 的作用。 (3)基底节:基底节由多个亚核组成,主要负责运动、行动 和觉醒等功能。 2.小脑结构的解剖 小脑由两个结构相似的半球组成,位于脑干下端和后颅窝。小 脑控制人体的协调、平衡、姿势调整和一些简单的运动。 3.脑干结构的解剖 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部分,主要由中脑、桥脑和延髓三部 分组成。脑干控制身体的基本生命功能,如呼吸、心跳和血压。

二、脑功能分析 脑功能是指不同的神经结构决定的特定功能,包括感知、运动、情感、认知等。下面将分别由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感知功能 人类感知信息主要由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五个感官 传入到大脑皮层中进行加工处理。视觉信息都主要在枕叶进行处理,听觉信息主要在颞叶进行处理,而属于顶叶的触觉信息处理 的范围还是很广泛的。 2.运动功能 人类的运动功能一般主要由额叶、顶叶和基底节控制。这些区 域都参与了规划运动、指挥运动和控制骨骼肌等工作,基底节是 主要的执行器。 3.情感功能

人类大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人类大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基本结构: 人类大脑encephalon(或brain)位于颅腔内,在成人其平均重量约1400g,起源于胚胎时期神经管的前部,一般可分五个部分:端脑、间脑、中脑、后脑和延髓其中端脑和间脑合称前脑prosencephalon (或forebrain),后脑与延髓合称菱脑rhomben cephalon(或hindbrain),后脑metencephalon(或afterbrain)又由脑桥和小脑构成。依据其所处的位置,人们习惯上把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合称为脑干。延髓向下经枕骨大孔连接脊髓。随着脑各部的发育,胚胎时期的神经管就在脑的各部内部形成一个连续的脑室系统。 大脑主要包括左、右,是的最高级部分。人类的大脑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和意识的器官。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左、右大脑半球由相连。半球内的腔隙称为,它们借室间孔与相通。每个半球有三个面,即膨隆的背外侧面,垂直的内侧面和凹凸不平的底面。背外侧面与内侧面以上缘为界,背外侧面与底面以下缘为界。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之间的隆起称为。背外侧面的主要沟裂有:从上缘近中点斜向前下方;大脑外

侧裂起自半球底面,转至外侧面由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在半球的内侧面有顶枕裂从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距状裂由后部向前连顶枕裂,向后达枕极附近。这些沟裂将大脑半球分为五个叶:即中央沟以前、外侧裂以上的;外侧裂以下的颞叶;顶枕裂后方的以及外侧裂上方、中央沟与顶枕裂之间的顶叶;以及深藏在外侧裂里的脑岛。另外,以中央沟为界,在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中央沟与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 人类的大脑皮层平均厚度为2.5~3.0毫米,皮层表面高度扩展、卷曲,形成许多的沟和裂。下凹的叫沟,凸出的叫回、如果把皮层剥离下来并全部展平,形成的灰色物质层有四张A4打印纸大小。而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一张A4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 大脑皮层上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大约120亿个,在这些神经细胞的周围还有1000多亿个胶质细胞。大脑皮层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的地方,是构成大脑两半球沟回的表层灰质。人的大脑皮层分为6个层次。 根据各层神经元的成分和特征,以及机能上,可以分为许多区。从机能上可以分为:大脑中央后回称躯体感觉区;中央前回称为运动区;枕极和矩状裂周围皮层称为;颞横回称为听觉区;额叶皮层大部,顶、枕和颞叶皮层的其他部分都称为联合区,它们都收受多通道的感觉信息,汇通各个功能特异区的神经活动。 大脑皮层细胞除了在水平方向分层外,在整个皮层厚度内,神经元在与表面垂直的方向呈链状排列成细胞柱。柱或称模是一些具有大致相同特性的神经元集合形成的。它是皮层最基本的机能单位。人的大脑皮层约含有1—2百万个柱,每一个柱内有10,000左右的神经元。用微电极插入皮层,“感觉柱”(与感觉机能有关的细柱)引导电位的方法,证明了同一个柱内的细胞相同的感觉型式,并有相同的。 注:感受器受刺激兴奋时,通过感受器官中的向心神经元将神经冲动(各种感觉信息)传到上位中枢,一个神经元所反应(支配)的刺激区域就叫做神经元的感受野。又译为受纳野。末梢感觉神经元、中继核神经元以及大脑皮层感觉区的神经元都有各自的感受野。随感觉种类不同,感受野的性质、大小也不一致 基本功能: 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每一半球上分别有运动区、体觉区、视觉区、听觉区、联合区等神经中枢。由此可见,大脑两半球是对称的。 在神经传导的运作上,两半球相对的神经中枢,彼此配合,发生交叉作用:两半球的运动区对身体部位的管理,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两半球的视觉区与两眼的关系是:左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左半,右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右半;两半球的听觉区共同分担管理两耳传入的听觉信息。 两半球的联合区,分别发挥左右半球相关各区的联合功能。

脑的结构及功能

脑的构造与功能 一、大脑 又称端脑,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局部,由左右两半球组成,是人类脑的最大局部,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脊椎动物的端脑在胚胎时是神经管头端薄壁的膨起局部,以后开展成大脑两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层和基底核两部。大脑皮层是被覆在端脑外表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皮层的深部由神经纤维形成的髓质或白质构成。髓质中又有灰质团块即基底核,纹状体是其中的主要局部。广义的大脑指小脑以上的全部脑构造,即端脑、间脑和局部中脑。 二、大脑的构造 大脑皮质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各皮质的功能复杂,不仅与躯体的各种感觉和运动有关,也与语言、文字等密切相关。根据大脑皮质的细胞成分、排列、构筑等特点,将皮质分为假设干区。 1、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承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返回皮质运动前区: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

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局部功能。 2、皮质眼球运动区: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皮质一般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1、2、3区〕,承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顶上小叶〔5、7〕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3、额叶联合区:为额叶前部的9、10、11区,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4、视觉皮质区:在枕叶的距状裂上、下唇与楔叶、舌回的相邻区〔17区〕。每一侧的上述区域皮质都承受来自两眼对侧视野的视觉冲动,并形成视觉。 5、听觉皮区:位于颞横回中部〔41、42区〕,又称Heschl氏回。每侧皮质均按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产生听觉。 6、嗅觉皮质区:位于嗅区、钩回和海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区的大局部〕。每侧皮质均承受双侧嗅神经传入的冲动。 7、内脏皮质区:该区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布在扣带回前部、颞叶前部、眶回后部、岛叶、海马及海马钩回等区域。 8、语言运用中枢:人类的语言及使用工具等特殊活动在一侧皮层上也有较集中的代表区〔优势半球〕,也称为语言运用中枢。它们分别是: ①运动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44、45区,又称Broca区〕。 ②听觉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42、22区皮质,该区具有能够听到声音并将声音理解成语言的一系列过程的功能。 ③视觉语言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角回,即39区。该区具有理解看到的符号和文字意义的功能。 ④运用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缘上回,即40区。此区主管精细的协调功能。 ⑤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8、6区,即中央前回手区的前方。

大 脑 的 功 能 解 剖

大脑的功能解剖 神经系统在进化中,各个功能体系的控制中枢是自低移向高的阶段,各个功能体系的最高中枢最后在大脑皮质上建立并达到高度的分化。基本的功能体系,如运动、一般感觉、视觉和听觉等,在大脑皮质上各有其投射区。但人类大脑皮质的功能极为复杂,涉及到意识、思维、记忆和信号运用(语言、文字)等方面,而与这些机能有关的结构知识还是一个谜。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活动的?我们的意识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的智力靠的是什么?最近10年来,大脑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还存在许多需要探索的区域。大脑由前脑发展而来,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在种系发生上,从鱼类开始,大脑的功能与嗅觉有关。随着动物的进化,从爬行类开始,大脑具有嗅觉以外的更多功能。人类大脑皮质重演种系发生的次序,分为原皮质、旧皮质和新皮质。原皮质和旧皮质与嗅觉和内脏活动有关;新皮质高度发展,占大脑皮质的96%以上,成为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最高调节器,而将原皮质和旧皮质推向半球的内侧面下部和下面,构成边缘叶。所有的行为都是脑功能的结果。这些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运动行为,如行走和饮食,还包括复杂的认知行为,如思维、语言、艺术的创造等。大脑皮质约有140亿个神经元。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 由于大脑半球皮质各部分发育不平衡,在半球表面出现许多隆起的脑回和深陷的脑沟,脑回和脑沟是对大脑半球进行分叶和定位的重要标志。每侧半球以三条恒定的沟分为5叶,即外侧沟、中央沟和顶枕沟;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 大脑半球背外侧面观: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下沟,额上、中、下回;中央后沟,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包括缘上回和角回);颞上、下沟,颞上、中、下回,颞横回。 大脑半球内侧面观:中央旁小叶,距状沟,楔叶,胼胝体沟,胼胝体,扣带沟,扣带回。 大脑半球底面观:嗅球,嗅束,海马旁回,海马沟,钩,海马结构(海马+齿状回)。 在半球内侧面可见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结构等,它们属于原皮质和旧皮质,共同构成边缘叶。 额叶的功能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枕叶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关;颞叶与听觉、语言和记忆功能有关;岛叶与内脏感觉有关;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和内脏活动等有关。 二、大脑半球的主要内部结构 1.基底核: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新、旧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锥体系出现早,在哺乳类以下的动物,纹状体是控制运动的最高中枢,在人类,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发展,纹状体退居从属地位;杏仁体,其功能与行为、内分泌和内脏活动有关;屏状核,与大脑皮质之间存在往返联系,但功能尚不明了。 2.大脑皮质:是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部分,也是中枢神经系发育最为复杂和完善的部位。据估计,人类大脑皮质约有26亿个神经细胞,它们依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并组成一个整体。原皮质(海马+齿状回)和旧皮质(嗅脑)为3层结构,新皮质为6层结构。 3.大脑半球的髓质(白质):连合系(胼胝体,联系新皮质;前连合,联系旧皮质;穹隆及穹隆连合,联系原皮质)、联络系(同侧半球各皮质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投射系(内囊,皮质与皮质下各脑部的联系)。 三、大脑的功能定位 两种学说:一是“镶嵌学说”,其代表人物有Gall,Broca,Wernicke;二是“整体学说”,其代表人物有Goldstein,Lashley。这两种学说都不全面。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随着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分区_详解人脑构造与功能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分区_详解人脑构造与功能 大脑结构详解 大脑(Brain)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 具体内容有大脑半球各脑叶、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半球深部结构、大脑半球内白质、嗅脑和边缘系统五大部分。 各叶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如下: 1、额叶:也叫前额叶。位于中央沟以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额叶前端为额极。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嗅束向后分为内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央前、后回延续的部分,称为旁中央小叶。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2、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3、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中、下三条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隐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在颞叶的侧面和底面,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部分称为海马钩回。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在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5、岛叶:位于外侧裂的深方,其表面的斜行中央钩分为长回和短回。 6、边缘系统:与记忆有关,在行为方面与情感有关。 大脑的总结构 大脑皮质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各皮质的功能复杂,不仅与躯体的各种感觉和运动有关,也与语言、文字等密切相关。根据大脑皮质的细胞成分、排列、构筑等特点,将皮质分为若干区。

神经解剖学实验六:大脑及鼠脑解剖

实验六大脑及鼠脑解剖 一、大脑解剖cerebral dissection 将局解中开颅取出的脑在水中清洗去除甲醛后,首先检查大脑外表的动脉, 有些血管在取脑时损伤,但一些主干仍可识别,如有基底动脉环较完整的标本,可以相互补充,观察后作大脑内部结构解剖。 1.从大脑半球外侧面向内解剖: 用竹片或扁头锲子在相邻的脑回间剥除表层的灰质便可显示其深面的弓状纤锥arcuate fibers呈"U”形,联系相邻的脑回。剥离长的联络纤锥association fibers首先选好纤维的位置、走向由表及里用镶子一层层剥离便可。首先在大脑 外侧沟的底面去除岛阈的皮质可显示粗大的圆形束呈钩状越过外侧沟底,由额叶弯向额叶,此为钩束uncinate fasciculus0剥除额叶及枕叶外侧面的皮质,首先见到的是较短的联络纤维,继续剥离至深部可见在枕极与额极间相互联络的下纵束inferior longitudinal fasciculus纤维。去除额、顶叶岛盖,在岛叶上方向前前方向轻轻剥离可见由枕极伸向额极的粗大联络纤维束为上纵束superior longitudinal fasciculus.此束联络的皮质区较广泛,故在剥离过程可见有较短距离的纤维不断分出达顶叶各回。上纵束的后部有些纤维沿岛叶前方弯向濒叶呈弓形,此为弓状束arcuate fasciculuso 将岛叶皮质剥除后仔细剥离较薄的白质纤维形成的最外囊及薄灰质带屏状核和外囊,便可显示出灰暗色(略带暗红色)的豆状lentiform nucleus外 部的壳putamen,假设继续向内剥离可见苍白球globus pallidus,为保存这些结构更好理解其与内ft internal capsule的关系,最好只剥离豆状核的后半部,前半部保存在原位,直到出现垂直走形的纤维,也就是内囊的纤维,沿这些纤维向上追踪剥离可见呈放射状的投射纤维达皮质各叶称放射冠corona radiata。在内 囊的内侧(深层)再剥离进去,可以见到丘脑。假设沿内囊纤维向下剥离可追踪至中脑的大脑脚。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鲁德曼分区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一一布罗德曼分区系统 布罗德曼分区是一个根据细胞结构将大脑皮层划分为一系列解剖区域的系统.神经解剖学中所谓细胞结构(Cytoarchitecture),是指在染色的脑组织中观察到的神经元的组织方式. 布罗德曼分区1909年由德国神经科医生科比尼安•布洛德曼(Korbinian Brodmann)提出. 根据皮质细胞的类型及纤维的疏密把大脑皮质分为52个区,并用数字给予表示. Brodmann Area 1, BA1 Brodmann Area 2, BA2 Brodmann Area 3, BA3 位置:位于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和前顶叶区. 功能:分别为体感皮层内侧、末尾和前端区,BA1、BA2、BA3共同组成体感皮层; 具备根本体感功能(first somatic sensory area)接受对侧肢体的感觉传入. Brodmann Area 4, BA4 位置:位于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中央沟(central sulcus)的内侧面 功能:初级运动皮层(first somatic motor area),包含“运动小人〞(motor homunculus). 限制行为运动,与BA6 (前)和BA3、BA2、BA1、(后)相连,同时与丘脑腹外侧核相连. 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 传入体感信息较多的身体区域获得的皮层代表区域较大.比方手部在初级体感皮层中的代表区域比背部的大.体感皮质定位可用“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来表示. Brodmann Area 5, BA5 位置:位于顶叶前梨状皮质区(梨状皮质piriform cortex为下边缘皮质的组成局部). 功能:与BA7形成体感联合皮层. Brodmann Area 7, BA7 位置:位于顶叶皮质顶部,体感皮层前方,视觉皮层(visual area)上方. 功能:将视觉和运动信息联合起来;与BA5形成体感联合皮层;视觉-运动协调功能. Sensory AreasSomatosensory Association Area 位置:位于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前方(BA5、BA7) 功能:整合各种感觉传入触压觉、其它感觉;利用以往储存的感觉体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