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1 探索性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些资料以帮助调研者认识和理解所面对的问题。常常用于在一种更正式的调研之前帮助调研者将问题定义得更准确些、帮助确定相关的行动路线或获取更多的有关资料。这一阶段所需的信息是不精确定义的,研究过程很有灵活性,没有什么结构。例如,向行业专家咨询就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样本量一般较小,也没有什么代表性。原始数据一般是定性的。探索性调研的结果一般只是试验性的、暂时性的,或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始。

2

描述性的调查研究是结论性研究的一种,顾名思义,这种研究的结果,就是要描述某些事物――通常中事物总体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描述市场的特征或功能。组织描述性调研主要有如下内容:

(1)描述有关群体的特证。例如,给出某些名牌商店的“重型使用者”(经常购物者)的轮廓。(2)估算在某一具体总体中显示某种行为的人群所占的比例。例如,估算既是某些名牌商店的“重型使用者”,同时又光顾减价商店的顾客比例。

(3)确定产品特征的概念。例如,不同家庭是如何按照选择准则的一些重要因子来认识各百货商店的。

(4)确定变量间的联系程度。例如,在百货商店购物与外出就餐之间有什么程度的关联。

(5)进行具体的预测。例如,某地区的时装(某特定类别的产品)的零售销量会是多少?

描述性调研假定调研者事先已对问题有许多相关的知识。事实上,探索性与描述性调研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事先购制了具体的假设。因此,所需的信息是很清楚地定义了的。典型的描述性调研都是以有代表性的大样本(一般在600人以上)为基础的。正式的调研方案的设计规定选择信息来源的方法,以及从这些来源收集数据的方法。

3其目的是要获取有关起因和结果之间联系的证据。因果关系研究的目的包括下述内容:

(1)了解哪些变量是起因(独立变量或自变量),哪些变量是结果(因变量或响应)。

(2)确定起因变量与要预测的结果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的性质。

和描述性研究一样,解释性研究也需要有方案和结构的设计。描述性研究虽然也可以确定变量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但是并不能确定因果关系。要考察因果关系必须将有些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控制起来,这样,起因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才能测量出来。研究因果关系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当然还有些高级的统计方法可以用于检验因果关系的模型。例如为了检验包装(自变量)对销售量(因变量)的影响,可将同类商店随机地分为两组,分别出售新包装的商品和原包装的同种商品,最后再进行比较。

虽然解释性研究的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不太相同,但也不应将其孤立起来看。事实上,在许多调研中,探索性的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设计都是相互补充的。

4三种类型的研究设计并不是绝对互相独立进行的。有些调研项目需要涉及一种以上研究类型的方案设计。如何将不同类型的方案相结合完全取决于调研问题的性质。选择方案设计的一般原则有如下几点:

(1)如果对调研问题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那么调查研究就要从探索性研究开始。下述的几种情

况就需要首先进行探索性研究:如果要对调研问题作更准确的定义;如果要确定备选的行动路线;如果要制定调查问答或理论假设;如果要将关键的变量分类成自变量或因变量。

(2)在整个研究方案设计的框架中,探索性研究是最初的步骤。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应继续进行描述性研究或因果关系研究。例如,通过探索性研究得到的假设应当利用描述性研究或因果关系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检验。

(3)并不是每一个方案设计都要从探索性研究开始。是否要用探索性研究取决于调研问题定义的准确程度,以及调研者对处理问题途径的把握程度。例如,每年都要搞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就不再需要由探索性研究开始。

(4)一般探索性研究都是作为起始步骤的,但有时这类研究也需要跟随在描述性研究或因果关系研究之后进行。例如,当描述性研究或解释性研究的研究结果让管理决策者很难理解时,利用探索性研究将可能提供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可以帮助理解调研的结果。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调查研究方法,它旨在收集关于特定群体或特定事件的客观信息。描述性研究可以有助于清晰地理解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数据,并准确地反映特定群体的特征和趋势。描述研究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如社会科学,医学,教育,公共卫生和商业研究,以获得有关特定问题的有关信息。典型的描述性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观察研究,病例报告和计量研究。 调查研究是收集信息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用来获得关于特定群体的信息。通常,调查有2种不同的形式:实地调查和调查问卷。实地调查一般由调查员进行,他们可以通过实地访谈,电话访谈或记录方式来向受访者提出问题获得信息。调查问卷的受调查者可以是各种不同的个体,比如群体,组织或者个人。调查问卷要求受访者回答一系列有关特定问题的关键问题,以获得有用的信息。 观察研究是另一种常用的描述性研究方法,目的是通过观察一群人或特定事件来了解特定人群、行为或其他现象的有关信息。观察研究可以采用定量或定性方法,定量方法着重于收集可以用数字表示的量化数据,而定性方法更侧重于观察和描述细节。然而,定性数据也可以用于准确确定研究对象或事件所具有的关键特征。 病例报告是另一种描述性研究方法,其目的是收集和描述一个或多个特定的例子,以准确反映一种情况。病例报告的常用数据来源包括病历,调查报告,文献,新闻报道,问卷调查等。病例报告的结果通常可用于识别特定事件的关键因素,帮助今后的研究者确定特定情

况的最佳解决方案。 计量研究可以分为实验和横断面计量研究。计量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度量不同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来描述某个问题或现象。实验是一种通过改变不同指标来检验实验的类型,而横断面计量研究则是收集有关特定时间段的信息。计量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确定特定问题的影响因素,以及特定群体行为或特征之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描述性研究方法是一种旨在收集有关特定群体或特定事件的客观信息的常用调查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可以采用调查研究,观察研究,病例报告和计量研究来收集信息,以更深入地理解特定群体或特定事件。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并有助于准确反映特定群体的特征和趋势。

描述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描述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教育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旨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改进实践和提高质量。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描述性研究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描述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其定义、特点、优点、局限性和实际应用案例等内容。 一、描述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及特点 描述性研究方法是一种描述和概括研究对象现象特征的方法,其目的是把已知事实现象简单、清楚、准确地表述出来。描述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资料,概括其中的数据规律和现象特征。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研究对象的描述和概括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 2. 描述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收集和整理现有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达到发现规律和特征的目的; 3. 在描述性研究中,研究者往往不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而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描述研究对象; 4. 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较为简单和灵活,能够快速解决研究问题。 二、1. 学生行为分析 在学生行为分析方面,描述性研究方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学生行为数据,将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得出该行为的特点和规律。例如:通过收集学生早上到校时间的数据,可以得出学生早上到校时间的分布情况,从而对学生早上起床时间和交通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 2. 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对于教师教学行为研究,描述性研究方法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教师的教 学行为特点,进而研究教师教学行为的质量、有效性等方面。例如:通过收集教师课堂行为的数据,可以得出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行为的特点和模式,从而研究其教学行为的质量和有效性。 3. 学生表现分析 在学生表现分析方面,描述性研究方法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学生的作业、考试 成绩等数据,研究学生表现的规律和特点。例如:通过收集学生的作业成绩数据,可以得出学生的作业成绩整体水平和分布情况,进而研究学生学习成绩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4. 教学资源分析 在教学资源分析方面,描述性研究方法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学校教学资源、师 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数据,进而研究教学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利用情况。例如:通过收集学校教学设施相关数据,可以得出学校的设施数量、设施水平等情况,进而研究学校教学资源分布状况及利用效率。 三、描述性研究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1. 优点 (1)直观:描述性研究方法以数据为基础,直接表述研究对象的现象特征, 更易于理解和把握。 (2)灵活:描述性研究方法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 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灵活选择研究方法和技巧。 (3)代表性:描述性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样本,更加全面、准确的 反映研究对象的现象特征。 2. 局限性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时间、地点或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三间分布),为进一步开展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病因或流行因素的线索,即提出假设。 描述性研究是最经典的流行病学方法,常常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也是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描述性研究常用的方法有:个例调查与病例报告、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等。资料可以来源于已有的常规登记资料,如医院临床记录和疾病监测记录等,也可以通过普查或抽样调查获得。 第一节个例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 一、个例调查 ㈠概念 个例调查(case investigation)又称个案调查或病家调查,是指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环境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㈡调查方法 个例调查的对象数是“1”,可以是一个病人、一个家庭或一个疫源地等。个例调查—般无对照,也无人群有关变量的资料,故一般不宜分析变量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因而在病因研究方面作用不大。 调查方法主要有访问和现场调查。 ㈢目的和用途 ⒈对病例的调查调查患者发病的经过,从而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或减少类似病例的发生。 ⒉总结疾病分布特征对某种疾病多次的个例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可总结该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 ⒊核实诊断并进行护理指导。 ⒋掌握当地疫情,为疾病监测提供资料。 ㈣调查内容 除了调查一般的人口学资料外,个例调查需要着重调查病人可能的感染日期、发病时间、

地点、传播方式、传播因素和发病因素等,确定疫源地的范围和接触者,从而指导医疗护理、隔离消毒、检疫接触者和健康教育,制订控制策略。必要时可采集生物标本或周围环境的标本供实验室检测、分析之用。 二、病例报告 ㈠概念 病例报告(case report)又称“个案报告”,是临床上对某种罕见病的单个病例或少数病例进行研究的主要形式,也是唯一的方法。病例报告通常是对单个病例或5个以下病例的病情、诊断及治疗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或经验教训等的详尽临床报告。 由于病例报告介绍的是新出现的或不常见的疾病或疾病不常见的临床表现,常为医学界所重视,从而可能形成某种新的假设。它是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的连接点。 病例报告一般首先要说明此病例值得报告的原因,提供所报告病例是罕见病例的证据或指出病例的特别之处;其次要对病例的病情、诊断治疗过程、特殊情况等进行详尽描述,并提出各种特殊之处的可能的解释;最后要进行小结并指出此病例报告给作者和读者以怎样的启示。 ㈡目的和用途 ⒈发现新的疾病或提供病因线索病例报告常常是识别一种新的疾病或暴露的不良反应的第一线索,是监测罕见事件的唯一手段,常可诱导研究者去研究某种疾病或现象,如艾滋病的发现。对于病例报告的累积、监测能够提示一种新的疾病或流行的出现。 ⒉阐明疾病和治疗的机制通过对罕见病例的病情、诊断、治疗、实验室研究以及个别现象的详尽报告,可用来探讨疾病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机制。 ⒊介绍疾病不常见的表现如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在世界上首次报道食用五步蛇蛇胆及血导致鞭节舌病。 三、病例分析 ㈠概念 病例分析是临床医生最为熟悉的临床研究方法,它对一组(可以是几例、几十例、几百例甚至是几千例)相同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㈡目的和用途 ⒈分析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如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分布,主要临床体征及其出现频率,主要的检验指标、诊断及鉴别要点,主要的治疗方法及疗效、预后情况等。 ⒉评价某种治疗、预防措施的效果例如,调查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儿童的卡介苗接

描述性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

描述性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 摘要 本文旨在介绍描述性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描述性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旨在 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来描述某个现象。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问题定义、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结果展示等,详细阐述了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 1. 问题定义 在描述性研究中,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具体步骤如下:•确定研究问题:明确想要了解和描述的现象或事件,将其转化为一个可操作的问题。 •确定研究对象:确定研究的对象或样本,这可以是人群、组织、产品等。 •筛选变量:确定需要收集和分析的变量,以便对研究问题进行描述。 2. 研究设计 在描述性研究中,研究设计需要考虑如何收集数据以及如何控制其他可能影响 研究结果的变量。具体步骤如下: •确定研究类型:选择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或综合研究等研究类型。 •设计数据收集工具:选择合适的调查问卷、观察表、访谈指南等数据收集工具。 •确定数据采集方式:选择在线调查、面对面访谈、实地观察等数据采集方式。 3. 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描述性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采集到可用于描述现象的数据。具体步骤如下: •组织调查或观察:根据研究设计,组织和进行调查问卷、观察、访谈等数据收集工作。 •确保数据的有效性:确保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例如通过合适的训练和指导来减少误差和偏差。

4. 数据处理 在数据收集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描述性统计结果。具体步骤如下: •数据清洗和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检查和清洗,排除错误或不可靠的数据。 •描述性统计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量(如平均数、百分比、频数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描述。 5. 结果展示 最后,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将结果进行展示和解释。具体步骤如下: •编写报告:根据研究目标和数据分析结果,撰写描述性研究的报告。 •图表展示:使用合适的图表和图形工具,将数据和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 •解释结果:对描述性统计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回答研究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读。 结论 描述性研究是一种有力的研究工具,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现象和事件。本文介绍了描述性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问题定义、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结果展示等。这些步骤可以帮助研究者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对目标现象进行深入的描述,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以上所提供的内容为纯虚构,并不代表真实情况)

第六章描述性研究

第六章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Research) 是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对研 究对象进行观察、记录、分类和总结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描述 一些现象的特征、状态和关系,来揭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并提供对该现 象的总体概况的客观、准确的描述。描述性研究常常采用调查、观察、实 验等手段,不涉及因果关系的研究,更多的是对现象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在进行描述性研究时,研究者通常需要明确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 和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例如,对于一些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者可以通 过实地观察、文献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信息搜集和数据收集。然后,研究者可以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比较和总结,以达到描述现 象的目的。 描述性研究主要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如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以及市场营销、社会调查、人口统计等应用领域。通过对现象的描述,研 究者可以了解其中一特定领域的发展状况、人群的特征和行为以及对社会 问题的影响等。此外,描述性研究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如探索性研究、实证性研究等。 描述性研究的优点在于能提供对现象的准确、全面和客观的描述,对 于研究者来说,这种类型的研究相对容易进行,不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干 预和控制变量。此外,描述性研究常常可以形成可视化的结果,比如图表、表格等,加深读者对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然而,描述性研究也有其局限性。首先,由于不考虑因果关系,只是 进行观察和描述,因此不能直接解释现象的形成和原因。其次,由于描述

性研究主要关注现象的表象,可能忽略了背后的深层次的问题。再次,由于研究者的主观意识和观察角度的差异,研究结果可能受到一定的误差和偏差的影响。 综上所述,描述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其通过观察和描述现象的特征和状态,为研究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提供了基础和参考。虽然它在解释和预测方面的能力受限,但对于认识现象本身和全面了解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规律是非常有价值的。因此,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可以结合描述性研究和其他类型的研究方法,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描述性研究类型和特点

描述性研究类型和特点 概念 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study) 是指利用常规检测记录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的数据资 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进行分组,描述人群中 有关疾病或健康状态以及有关特征和暴露因素的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疾病三间(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特征,进而获得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是 流行病研究工作的起点。 类型 描述性研究常见类型主要有:现状研究(横断面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报告、病例系列分析、个案研究、历史资料分析、比例死亡比研究等。 特点 1.横断面研究 /现状研究 (cross-sectional study/prevalence study) 在特定时间点与特定范围内,以个人为单位收集并描述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 )以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并分析有关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目的:(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因素的分布特点。(2)研究人群的有关因素与疾 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提供病因线索或建立病因假设。( 3 )疾病监测( 4)确定高危 人群( 5)建立某些人体生理指标的参考值范围。 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 (1)普查:即全面调查,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特定范围人群的每一个成员进行调查。目 的: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确定一个人群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优点:①理论上所有 的病人多能查到,以便能及时治疗(三早)。②无抽样误差。缺点:调查质量不高,效益不高, 费用高。应用条件:疾病患病率高、检测方法简便、又有效的治疗措施、足够的人力等。 (2)抽样调查:从总体中用一定方法抽出一部分研究对象作为样本,对样本人群进行 调查,根据样本的结果来估计总体人群的特征。样本要有代表性:抽样随机化、足够样本含量。抽样方法包括随即抽样和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化原则,保证总体中每一个 对象都有同等机会被选入作为研究对象。非随机抽样:试验者根据试验调查的目的、要求和被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有意识地选择某些对象进行试验。常用的抽样方法有:u 单纯随机抽样 (simple random sampling),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两级或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 横断面研究的优点:( 1 )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2 )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 的同期对照组,结果具有可比性(3)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 横断面研究的缺点:( 1 )难以确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顺序( 2 )研究某个时点上的患 病情况,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除非在一个稳定的群体中,连续进行同样的现况调查(3)难以调查死亡病例、病程短、已痊愈的病例。 2. 生态学研究 (ecological study)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对所研究对象的特征、功能、关系等进行描述和总结,而不是去分析其原因或进行控制变量试验。描述性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下面将介绍描述性研究方法的特点、步骤以及优缺点。 首先,描述性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描述性研究方法的目的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总结,而不是去分析原因或验证假设。因此,它通常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关系等进行分类、统计和描述。 2. 描述性研究方法注重客观真实的数据,使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收集和分析。这样可以通过统计指标和数据来传达研究结果,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3. 描述性研究方法研究的是现象本身,而非对其进行干预或改变。因此,研究者通常是通过观察、调查和实证研究方法来获得数据,进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进行描述。 其次,描述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研究目标明确:明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确定所要研究的特征、功能、关系等。 2.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面谈、实验等方法收集所需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 3. 描述和总结: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通过统计指标和数据可视化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总结,如使用均值、方差、频率等统计指标进行分析。 4. 结论和讨论:根据所得到的研究结果进行结论和讨论,解释

特征、功能、关系等的含义和可能影响。 最后,描述性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的优缺点: 优点: 1. 描述性研究方法能够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准确的描述,有助于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特征和问题。 2. 描述性研究方法相对简单易操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研究结果,提供基础和参考,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3. 描述性研究方法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推广性,可以为社会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缺点: 1. 描述性研究方法虽能揭示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关系,但无法提供原因和机制解释,无法深入分析问题的发生原因和内在机制。 2. 描述性研究方法的数据收集可能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需要合理设计实验和问卷,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描述性研究方法通常是依靠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因此受到数据可用性和可靠性的限制,有时难以获取准确的数据。

描述研究法

描述研究法 描述研究法是研究中一种受欢迎的方法,它是一种用于研究现有社会或自然现象的技术。它由于它的灵活性,简单性,便携性和经济性而受到欢迎。人们可以使用它来理解客观事物的行为,并收集研究对象的信息。 描述研究的定义是收集和报告有关研究对象的有关数据的过程,以及与该数据有关的客观事实和普遍情况的描述,无论其原因如何。它不是一种探究因果关系的方法,也不是对概念的测量,而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观察和描述。 描述研究方法包括了六个步骤:建立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参与者、实施研究计划、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报告结果。建立研究目的是任何研究的重要第一步,确定研究参与者则是指针对参与研究的具体人群的选择,实施研究计划是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可以保障研究的有效性。收集数据则是指观察、量化和描述现象,以及收集相关方面的信息;分析数据是指检查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建立结构化数据模型;报告结果则是将研究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准确的进行描述。 描述研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它可以给出一个准确的描述,推断出解决问题的可行途径,以及制定目标的有效性。它也可以更好地控制研究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并且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既受到学者的欢迎,也受到实用者的欢迎。 描述研究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它仅仅是一种描述性研究,没有探讨因果关系,也不可能从它获得有关主观意象和经验的反映。此外,

它没有提供有关研究对象的说明,也不能直接用于决策,因为它只是一种描述,不能推断出趋势和模式。 总之,描述研究是一种受欢迎的方法,它既有利又弊,可以在实践中有效地使用。它的最大优势是它灵活、简单、便携和经济,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有效。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时间、地点或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三间分布),为进一步开展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病因或流行因素的线索,即提出假设。 描述性研究是最经典的流行病学方法,常常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也是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描述性研究常用的方法有:个例调查与病例报告、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等。资料可以来源于已有的常规登记资料,如医院临床记录和疾病监测记录等,也可以通过普查或抽样调查获得。 第一节个例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 一、个例调查 ㈠概念 个例调查(case investigation)又称个案调查或病家调查,是指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环境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㈡调查方法 个例调查的对象数是“1”,可以是一个病人、一个家庭或一个疫源地等。个例调查—般无对照,也无人群有关变量的资料,故一般不宜分析变量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因而在病因研究方面作用不大。 调查方法主要有访问和现场调查。 ㈢目的和用途 ⒈对病例的调查调查患者发病的经过,从而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或减少类似病例的发生。 ⒉总结疾病分布特征对某种疾病多次的个例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可总结该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 ⒊核实诊断并进行护理指导。 ⒋掌握当地疫情,为疾病监测提供资料。 ㈣调查内容

除了调查一般的人口学资料外,个例调查需要着重调查病人可能的感染日期、发病时间、 地点、传播方式、传播因素和发病因素等,确定疫源地的范围和接触者,从而指导医疗护理、隔离消毒、检疫接触者和健康教育,制订控制策略。必要时可采集生物标本或周围环境的标本供实验室检测、分析之用。 二、病例报告 ㈠概念 病例报告(case report)又称“个案报告”,是临床上对某种罕见病的单个病例或少数病例进行研究的主要形式,也是唯一的方法。病例报告通常是对单个病例或5个以下病例的病情、诊断及治疗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或经验教训等的详尽临床报告。 由于病例报告介绍的是新出现的或不常见的疾病或疾病不常见的临床表现,常为医学界所重视,从而可能形成某种新的假设。它是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的连接点。 病例报告一般首先要说明此病例值得报告的原因,提供所报告病例是罕见病例的证据或指出病例的特别之处;其次要对病例的病情、诊断治疗过程、特殊情况等进行详尽描述,并提出各种特殊之处的可能的解释;最后要进行小结并指出此病例报告给作者和读者以怎样的启示。 ㈡目的和用途 ⒈发现新的疾病或提供病因线索病例报告常常是识别一种新的疾病或暴露的不良反应的第一线索,是监测罕见事件的唯一手段,常可诱导研究者去研究某种疾病或现象,如艾滋病的发现。对于病例报告的累积、监测能够提示一种新的疾病或流行的出现。 ⒉阐明疾病和治疗的机制通过对罕见病例的病情、诊断、治疗、实验室研究以及个别现象的详尽报告,可用来探讨疾病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机制。 ⒊介绍疾病不常见的表现如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在世界上首次报道食用五步蛇蛇胆及血导致鞭节舌病。

属于描述性的研究方法

属于描述性的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描述和解释来获取对该现象的深入了解。本文将从描述性研究的定义、特征、设计与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一、描述性研究的定义和特征 描述性研究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类来收集、整理和解释数据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描述、分析和解释现象的基本特征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描述性:描述性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现象的性质、规模、结构、特征等。它关注事物的"是什么"和"如何"而不是"为什么"。 2. 反映真实:描述性研究力求客观、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的真实状态,以求得对现象的真实描述和解释。 3. 横断面研究:描述性研究通常采用横断面设计,即通过一次观察或调查获取数据,然后进行描述和解释。 二、描述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 确定研究目标:首先需要明确描述性研究的具体目标,确定要研究的现象和特征。 2. 收集数据: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访谈、观察、问卷等方式进行。收集到的数据可以是定性的描述和一般信息,也可以是定量的数字统计。 3. 数据分析:分析数据时,可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描述。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频率分布、百分比、均值、标准差等。 4. 结果呈现: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如文字描述、图表、图像等形式,将分析结果进行展示和解释。

三、描述性研究的实例分析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描述性研究的应用。假设我们想研究某个城市 的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描述性研究: 1. 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标是了解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 意度,并收集相关数据。 2. 收集数据:可以设计一个调查问卷,让居民对公共交通的各 个方面进行评价,包括可靠性、舒适度、安全性等。收集到的数据可 以是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评分。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描述。可以通 过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百分比、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来描述公 共交通的优势和不足。 4. 结果呈现:将分析的结果以文字描述的形式呈现,如"调查显示,该城市的居民对公共交通的可靠性满意度为80%,舒适度满意度为70%等。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描述性研究能够通过对现象的描述 和解释,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特点和关系,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这种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现象,而不涉及因果关系的 验证和推理。 总之,描述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现象的描述 和解释,为我们提供了对研究对象的全面了解。希望本文能够对描述 性研究的定义、特征、设计与实施有所启发,并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 其应用的理解。

研究方法的分类

研究方法的分类 研究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中,为了解决问题或回答特定的研究目标,所采用的理论和实践的方法和步骤。根据研究目的、数据采集方式、数据分析方法等不同因素,研究方法可以被分为多个分类。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分类。 一、根据研究目的分类 1. 描述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旨在描述和记录现象或事件的特征和情况,通过观察、调查和记录等方法来收集数据。它主要关注现象的现状和特征,不涉及因果关系的研究。例如,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某一群体的意见和观点来描述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2. 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旨在验证或证伪某种理论或假设,通过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出因果关系。实证研究法通常采用实验、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来收集数据,然后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例如,进行控制实验来验证某种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3. 探索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旨在对某个领域或现象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发现,通过深入了解和探讨现象的本质和特征,从而形成新的理论或观点。探索性研究法通常采用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方法来收集数据,然后通过分析数据中的主题和模式来得出结论。

例如,对某个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访谈和观察,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二、根据数据采集方式分类 1. 定量研究法:定量研究法是指通过数值化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得出客观结果和结论。定量研究法通常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对现象进行量化和比较。例如,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某个教育政策的满意度,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2. 定性研究法:定性研究法是指通过文字描述和解释的方式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深入理解现象的意义和内涵。定性研究法通常采用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对现象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释。例如,通过访谈和观察收集儿童在学校中的互动行为,并通过文本分析来解释其背后的意义。 三、根据数据分析方法分类 1. 实证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是指通过统计学和数理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客观和可靠的结论。实证分析法通常使用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例如,通过对某个社会问题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该问题的普遍性和影响因素。

描述性研究知识讲解

1 探索性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些资料以帮助调研者认识和理解所面对的问题。常常用于在一种更正式的调研之前帮助调研者将问题定义得更准确些、帮助确定相关的行动路线或获取更多的有关资料。这一阶段所需的信息是不精确定义的,研究过程很有灵活性,没有什么结构。例如,向行业专家咨询就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样本量一般较小,也没有什么代表性。原始数据一般是定性的。探索性调研的结果一般只是试验性的、暂时性的,或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始。 2 描述性的调查研究是结论性研究的一种,顾名思义,这种研究的结果,就是要描述某些事物――通常中事物总体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描述市场的特征或功能。组织描述性调研主要有如下内容: (1)描述有关群体的特证。例如,给出某些名牌商店的“重型使用者”(经常购物者)的轮廓。 (2)估算在某一具体总体中显示某种行为的人群所占的比例。例如,估算既是某些名牌商店的“重型使用者”,同时又光顾减价商店的顾客比例。 (3)确定产品特征的概念。例如,不同家庭是如何按照选择准则的一些重要因子来认识各百货商店的。(4)确定变量间的联系程度。例如,在百货商店购物

与外出就餐之间有什么程度的关联。 (5)进行具体的预测。例如,某地区的时装(某特定类别的产品)的零售销量会是多少? 描述性调研假定调研者事先已对问题有许多相关的知识。事实上,探索性与描述性调研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事先购制了具体的假设。因此,所需的信息是很清楚地定义了的。典型的描述性调研都是以有代表性的大样本(一般在600人以上)为基础的。正式的调研方案的设计规定选择信息来源的方法,以及从这些来源收集数据的方法。 3其目的是要获取有关起因和结果之间联系的证据。因果关系研究的目的包括下述内容: (1)了解哪些变量是起因(独立变量或自变量),哪些变量是结果(因变量或响应)。 (2)确定起因变量与要预测的结果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的性质。 和描述性研究一样,解释性研究也需要有方案和结构的设计。描述性研究虽然也可以确定变量间联系的

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用于研究新话题或现象的方法。该研究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对目标领域的初步了解,并生成可验证的研究假设。探索性研究通常采用定性方法,如深入访谈、焦点小组讨论和观察等,以收集关于所研究主题的详细信息。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新的概念、关系和模式,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描述性研究是一种用于描述和总结事实和现象的方法。该研究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描绘和解释研究主题的现状和特征,而不是提出因果关系或解释性的理论。描述性研究通常采用定量方法,如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以收集大量数据来描述和总结研究主题的特征。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提供有关研究主题的广泛信息,如数量统计、频率分布和关联分析等。 解释性研究是一种用于理解和解释研究主题的方法。该研究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解释和解释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和现象。解释性研究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如实验研究、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等,以深入分析和解释研究主题的原因和结果。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提供有关研究主题的深入理解和解释,并提出可能的理论解释和推论 在研究的过程中,这三种方法可以相互补充和结合使用。例如,一个研究项目可能从探索性研究开始,以获取关于研究主题的初步了解,并生成可验证的假设。然后,通过描述性研究收集大量的定量数据,来描绘和总结研究主题的特征和现状。最后,通过解释性研究深入分析和解释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和现象,并提供理论解释和推论。 综上所述,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是研究领域中常用的三种研究方法。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目的和方法,但在研究过程中可以

相互补充和结合使用。通过这些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解释研究主题,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