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对所研究对象的特征、功能、关系等进行描述和总结,而不是去分析其原因或进行控制变量试验。描述性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下面将介绍描述性研究方法的特点、步骤以及优缺点。

首先,描述性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描述性研究方法的目的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总结,而不是去分析原因或验证假设。因此,它通常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关系等进行分类、统计和描述。

2. 描述性研究方法注重客观真实的数据,使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收集和分析。这样可以通过统计指标和数据来传达研究结果,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3. 描述性研究方法研究的是现象本身,而非对其进行干预或改变。因此,研究者通常是通过观察、调查和实证研究方法来获得数据,进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进行描述。

其次,描述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研究目标明确:明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确定所要研究的特征、功能、关系等。

2.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面谈、实验等方法收集所需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

3. 描述和总结: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通过统计指标和数据可视化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总结,如使用均值、方差、频率等统计指标进行分析。

4. 结论和讨论:根据所得到的研究结果进行结论和讨论,解释

特征、功能、关系等的含义和可能影响。

最后,描述性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的优缺点:

优点:

1. 描述性研究方法能够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准确的描述,有助于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特征和问题。

2. 描述性研究方法相对简单易操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研究结果,提供基础和参考,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3. 描述性研究方法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推广性,可以为社会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缺点:

1. 描述性研究方法虽能揭示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关系,但无法提供原因和机制解释,无法深入分析问题的发生原因和内在机制。

2. 描述性研究方法的数据收集可能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需要合理设计实验和问卷,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描述性研究方法通常是依靠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因此受到数据可用性和可靠性的限制,有时难以获取准确的数据。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调查研究方法,它旨在收集关于特定群体或特定事件的客观信息。描述性研究可以有助于清晰地理解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数据,并准确地反映特定群体的特征和趋势。描述研究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如社会科学,医学,教育,公共卫生和商业研究,以获得有关特定问题的有关信息。典型的描述性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观察研究,病例报告和计量研究。 调查研究是收集信息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用来获得关于特定群体的信息。通常,调查有2种不同的形式:实地调查和调查问卷。实地调查一般由调查员进行,他们可以通过实地访谈,电话访谈或记录方式来向受访者提出问题获得信息。调查问卷的受调查者可以是各种不同的个体,比如群体,组织或者个人。调查问卷要求受访者回答一系列有关特定问题的关键问题,以获得有用的信息。 观察研究是另一种常用的描述性研究方法,目的是通过观察一群人或特定事件来了解特定人群、行为或其他现象的有关信息。观察研究可以采用定量或定性方法,定量方法着重于收集可以用数字表示的量化数据,而定性方法更侧重于观察和描述细节。然而,定性数据也可以用于准确确定研究对象或事件所具有的关键特征。 病例报告是另一种描述性研究方法,其目的是收集和描述一个或多个特定的例子,以准确反映一种情况。病例报告的常用数据来源包括病历,调查报告,文献,新闻报道,问卷调查等。病例报告的结果通常可用于识别特定事件的关键因素,帮助今后的研究者确定特定情

况的最佳解决方案。 计量研究可以分为实验和横断面计量研究。计量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度量不同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来描述某个问题或现象。实验是一种通过改变不同指标来检验实验的类型,而横断面计量研究则是收集有关特定时间段的信息。计量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确定特定问题的影响因素,以及特定群体行为或特征之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描述性研究方法是一种旨在收集有关特定群体或特定事件的客观信息的常用调查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可以采用调查研究,观察研究,病例报告和计量研究来收集信息,以更深入地理解特定群体或特定事件。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并有助于准确反映特定群体的特征和趋势。

描述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描述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教育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旨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改进实践和提高质量。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描述性研究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描述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其定义、特点、优点、局限性和实际应用案例等内容。 一、描述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及特点 描述性研究方法是一种描述和概括研究对象现象特征的方法,其目的是把已知事实现象简单、清楚、准确地表述出来。描述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资料,概括其中的数据规律和现象特征。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研究对象的描述和概括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 2. 描述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收集和整理现有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达到发现规律和特征的目的; 3. 在描述性研究中,研究者往往不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而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描述研究对象; 4. 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较为简单和灵活,能够快速解决研究问题。 二、1. 学生行为分析 在学生行为分析方面,描述性研究方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学生行为数据,将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得出该行为的特点和规律。例如:通过收集学生早上到校时间的数据,可以得出学生早上到校时间的分布情况,从而对学生早上起床时间和交通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 2. 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对于教师教学行为研究,描述性研究方法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教师的教 学行为特点,进而研究教师教学行为的质量、有效性等方面。例如:通过收集教师课堂行为的数据,可以得出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行为的特点和模式,从而研究其教学行为的质量和有效性。 3. 学生表现分析 在学生表现分析方面,描述性研究方法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学生的作业、考试 成绩等数据,研究学生表现的规律和特点。例如:通过收集学生的作业成绩数据,可以得出学生的作业成绩整体水平和分布情况,进而研究学生学习成绩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4. 教学资源分析 在教学资源分析方面,描述性研究方法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学校教学资源、师 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数据,进而研究教学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利用情况。例如:通过收集学校教学设施相关数据,可以得出学校的设施数量、设施水平等情况,进而研究学校教学资源分布状况及利用效率。 三、描述性研究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1. 优点 (1)直观:描述性研究方法以数据为基础,直接表述研究对象的现象特征, 更易于理解和把握。 (2)灵活:描述性研究方法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 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灵活选择研究方法和技巧。 (3)代表性:描述性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样本,更加全面、准确的 反映研究对象的现象特征。 2. 局限性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时间、地点或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三间分布),为进一步开展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病因或流行因素的线索,即提出假设。 描述性研究是最经典的流行病学方法,常常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也是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描述性研究常用的方法有:个例调查与病例报告、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等。资料可以来源于已有的常规登记资料,如医院临床记录和疾病监测记录等,也可以通过普查或抽样调查获得。 第一节个例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 一、个例调查 ㈠概念 个例调查(case investigation)又称个案调查或病家调查,是指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环境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㈡调查方法 个例调查的对象数是“1”,可以是一个病人、一个家庭或一个疫源地等。个例调查—般无对照,也无人群有关变量的资料,故一般不宜分析变量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因而在病因研究方面作用不大。 调查方法主要有访问和现场调查。 ㈢目的和用途 ⒈对病例的调查调查患者发病的经过,从而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或减少类似病例的发生。 ⒉总结疾病分布特征对某种疾病多次的个例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可总结该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 ⒊核实诊断并进行护理指导。 ⒋掌握当地疫情,为疾病监测提供资料。 ㈣调查内容 除了调查一般的人口学资料外,个例调查需要着重调查病人可能的感染日期、发病时间、

地点、传播方式、传播因素和发病因素等,确定疫源地的范围和接触者,从而指导医疗护理、隔离消毒、检疫接触者和健康教育,制订控制策略。必要时可采集生物标本或周围环境的标本供实验室检测、分析之用。 二、病例报告 ㈠概念 病例报告(case report)又称“个案报告”,是临床上对某种罕见病的单个病例或少数病例进行研究的主要形式,也是唯一的方法。病例报告通常是对单个病例或5个以下病例的病情、诊断及治疗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或经验教训等的详尽临床报告。 由于病例报告介绍的是新出现的或不常见的疾病或疾病不常见的临床表现,常为医学界所重视,从而可能形成某种新的假设。它是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的连接点。 病例报告一般首先要说明此病例值得报告的原因,提供所报告病例是罕见病例的证据或指出病例的特别之处;其次要对病例的病情、诊断治疗过程、特殊情况等进行详尽描述,并提出各种特殊之处的可能的解释;最后要进行小结并指出此病例报告给作者和读者以怎样的启示。 ㈡目的和用途 ⒈发现新的疾病或提供病因线索病例报告常常是识别一种新的疾病或暴露的不良反应的第一线索,是监测罕见事件的唯一手段,常可诱导研究者去研究某种疾病或现象,如艾滋病的发现。对于病例报告的累积、监测能够提示一种新的疾病或流行的出现。 ⒉阐明疾病和治疗的机制通过对罕见病例的病情、诊断、治疗、实验室研究以及个别现象的详尽报告,可用来探讨疾病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机制。 ⒊介绍疾病不常见的表现如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在世界上首次报道食用五步蛇蛇胆及血导致鞭节舌病。 三、病例分析 ㈠概念 病例分析是临床医生最为熟悉的临床研究方法,它对一组(可以是几例、几十例、几百例甚至是几千例)相同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㈡目的和用途 ⒈分析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如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分布,主要临床体征及其出现频率,主要的检验指标、诊断及鉴别要点,主要的治疗方法及疗效、预后情况等。 ⒉评价某种治疗、预防措施的效果例如,调查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儿童的卡介苗接

描述性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

描述性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 摘要 本文旨在介绍描述性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描述性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旨在 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来描述某个现象。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问题定义、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结果展示等,详细阐述了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 1. 问题定义 在描述性研究中,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具体步骤如下:•确定研究问题:明确想要了解和描述的现象或事件,将其转化为一个可操作的问题。 •确定研究对象:确定研究的对象或样本,这可以是人群、组织、产品等。 •筛选变量:确定需要收集和分析的变量,以便对研究问题进行描述。 2. 研究设计 在描述性研究中,研究设计需要考虑如何收集数据以及如何控制其他可能影响 研究结果的变量。具体步骤如下: •确定研究类型:选择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或综合研究等研究类型。 •设计数据收集工具:选择合适的调查问卷、观察表、访谈指南等数据收集工具。 •确定数据采集方式:选择在线调查、面对面访谈、实地观察等数据采集方式。 3. 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描述性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采集到可用于描述现象的数据。具体步骤如下: •组织调查或观察:根据研究设计,组织和进行调查问卷、观察、访谈等数据收集工作。 •确保数据的有效性:确保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例如通过合适的训练和指导来减少误差和偏差。

4. 数据处理 在数据收集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描述性统计结果。具体步骤如下: •数据清洗和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检查和清洗,排除错误或不可靠的数据。 •描述性统计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量(如平均数、百分比、频数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描述。 5. 结果展示 最后,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将结果进行展示和解释。具体步骤如下: •编写报告:根据研究目标和数据分析结果,撰写描述性研究的报告。 •图表展示:使用合适的图表和图形工具,将数据和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 •解释结果:对描述性统计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回答研究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读。 结论 描述性研究是一种有力的研究工具,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现象和事件。本文介绍了描述性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问题定义、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结果展示等。这些步骤可以帮助研究者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对目标现象进行深入的描述,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以上所提供的内容为纯虚构,并不代表真实情况)

第六章描述性研究

第六章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Research) 是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对研 究对象进行观察、记录、分类和总结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描述 一些现象的特征、状态和关系,来揭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并提供对该现 象的总体概况的客观、准确的描述。描述性研究常常采用调查、观察、实 验等手段,不涉及因果关系的研究,更多的是对现象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在进行描述性研究时,研究者通常需要明确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 和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例如,对于一些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者可以通 过实地观察、文献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信息搜集和数据收集。然后,研究者可以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比较和总结,以达到描述现 象的目的。 描述性研究主要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如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以及市场营销、社会调查、人口统计等应用领域。通过对现象的描述,研 究者可以了解其中一特定领域的发展状况、人群的特征和行为以及对社会 问题的影响等。此外,描述性研究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如探索性研究、实证性研究等。 描述性研究的优点在于能提供对现象的准确、全面和客观的描述,对 于研究者来说,这种类型的研究相对容易进行,不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干 预和控制变量。此外,描述性研究常常可以形成可视化的结果,比如图表、表格等,加深读者对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然而,描述性研究也有其局限性。首先,由于不考虑因果关系,只是 进行观察和描述,因此不能直接解释现象的形成和原因。其次,由于描述

性研究主要关注现象的表象,可能忽略了背后的深层次的问题。再次,由于研究者的主观意识和观察角度的差异,研究结果可能受到一定的误差和偏差的影响。 综上所述,描述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其通过观察和描述现象的特征和状态,为研究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提供了基础和参考。虽然它在解释和预测方面的能力受限,但对于认识现象本身和全面了解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规律是非常有价值的。因此,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可以结合描述性研究和其他类型的研究方法,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描述研究法

描述研究法 描述研究法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把社会研究分为实证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目的是收集、分析和解释有关某一特定社会问题的数据。描述研究可以对一个特定的社会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从而为社会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定义而言,描述研究法是一种以实证形式来收集、记录、分析和描述有关某一特定社会问题的数据的研究方法,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客观描述。描述研究法有助于了解现实社会的发展与趋势,并对社会现象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定义。 描述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观察法、案例研究、历史回顾和社会图谱分析等。文献检索是收集有关某一特定问题的资料,主要是搜索已有文献和数据库,为收集特定信息提供依据。问卷调查则是以问卷的形式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调查,通过收集观察者、受访者和研究者观点,以此来获得研究对象的数据分析。观察法则是观察研究对象社会行为并记录相关信息,以此来研究一般性的规律和特殊的案例。案例研究是在某一特定的案例上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来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某一特定社会现象。历史回顾则是对某一特定时期多个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来获得该时期某一特定社会问题的发展历史。社会图谱分析把社会关系映射到图谱中,以此来通过检测图中的一些模式来把握社会系统的变化。 描述研究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和跟踪社会变化,以便深入了解社会

问题的发展演化。但是,描述研究法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它从只关注收集数据和资料,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推理和解释,因此可能会使研究者陷入逻辑混乱和无穷无尽的数据报表中,从而让研究本身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总而言之,描述研究法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可以有效收集、记录、分析和描述有关某一特定社会问题的数据,从而为社会与政治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是,也不可忽视描述研究的局限性,即只能收集、记录和描述社会现象,而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解释和推理。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对所研究对象的特征、功能、关系等进行描述和总结,而不是去分析其原因或进行控制变量试验。描述性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下面将介绍描述性研究方法的特点、步骤以及优缺点。 首先,描述性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描述性研究方法的目的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总结,而不是去分析原因或验证假设。因此,它通常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关系等进行分类、统计和描述。 2. 描述性研究方法注重客观真实的数据,使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收集和分析。这样可以通过统计指标和数据来传达研究结果,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3. 描述性研究方法研究的是现象本身,而非对其进行干预或改变。因此,研究者通常是通过观察、调查和实证研究方法来获得数据,进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进行描述。 其次,描述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研究目标明确:明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确定所要研究的特征、功能、关系等。 2.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面谈、实验等方法收集所需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 3. 描述和总结: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通过统计指标和数据可视化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总结,如使用均值、方差、频率等统计指标进行分析。 4. 结论和讨论:根据所得到的研究结果进行结论和讨论,解释

特征、功能、关系等的含义和可能影响。 最后,描述性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的优缺点: 优点: 1. 描述性研究方法能够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准确的描述,有助于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特征和问题。 2. 描述性研究方法相对简单易操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研究结果,提供基础和参考,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3. 描述性研究方法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推广性,可以为社会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缺点: 1. 描述性研究方法虽能揭示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关系,但无法提供原因和机制解释,无法深入分析问题的发生原因和内在机制。 2. 描述性研究方法的数据收集可能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需要合理设计实验和问卷,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描述性研究方法通常是依靠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因此受到数据可用性和可靠性的限制,有时难以获取准确的数据。

描述研究法

描述研究法 描述研究法是研究中一种受欢迎的方法,它是一种用于研究现有社会或自然现象的技术。它由于它的灵活性,简单性,便携性和经济性而受到欢迎。人们可以使用它来理解客观事物的行为,并收集研究对象的信息。 描述研究的定义是收集和报告有关研究对象的有关数据的过程,以及与该数据有关的客观事实和普遍情况的描述,无论其原因如何。它不是一种探究因果关系的方法,也不是对概念的测量,而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观察和描述。 描述研究方法包括了六个步骤:建立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参与者、实施研究计划、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报告结果。建立研究目的是任何研究的重要第一步,确定研究参与者则是指针对参与研究的具体人群的选择,实施研究计划是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可以保障研究的有效性。收集数据则是指观察、量化和描述现象,以及收集相关方面的信息;分析数据是指检查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建立结构化数据模型;报告结果则是将研究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准确的进行描述。 描述研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它可以给出一个准确的描述,推断出解决问题的可行途径,以及制定目标的有效性。它也可以更好地控制研究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并且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既受到学者的欢迎,也受到实用者的欢迎。 描述研究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它仅仅是一种描述性研究,没有探讨因果关系,也不可能从它获得有关主观意象和经验的反映。此外,

它没有提供有关研究对象的说明,也不能直接用于决策,因为它只是一种描述,不能推断出趋势和模式。 总之,描述研究是一种受欢迎的方法,它既有利又弊,可以在实践中有效地使用。它的最大优势是它灵活、简单、便携和经济,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有效。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时间、地点或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三间分布),为进一步开展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病因或流行因素的线索,即提出假设。 描述性研究是最经典的流行病学方法,常常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也是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描述性研究常用的方法有:个例调查与病例报告、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等。资料可以来源于已有的常规登记资料,如医院临床记录和疾病监测记录等,也可以通过普查或抽样调查获得。 第一节个例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 一、个例调查 ㈠概念 个例调查(case investigation)又称个案调查或病家调查,是指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环境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㈡调查方法 个例调查的对象数是“1”,可以是一个病人、一个家庭或一个疫源地等。个例调查—般无对照,也无人群有关变量的资料,故一般不宜分析变量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因而在病因研究方面作用不大。 调查方法主要有访问和现场调查。 ㈢目的和用途 ⒈对病例的调查调查患者发病的经过,从而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或减少类似病例的发生。 ⒉总结疾病分布特征对某种疾病多次的个例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可总结该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 ⒊核实诊断并进行护理指导。 ⒋掌握当地疫情,为疾病监测提供资料。 ㈣调查内容

除了调查一般的人口学资料外,个例调查需要着重调查病人可能的感染日期、发病时间、 地点、传播方式、传播因素和发病因素等,确定疫源地的范围和接触者,从而指导医疗护理、隔离消毒、检疫接触者和健康教育,制订控制策略。必要时可采集生物标本或周围环境的标本供实验室检测、分析之用。 二、病例报告 ㈠概念 病例报告(case report)又称“个案报告”,是临床上对某种罕见病的单个病例或少数病例进行研究的主要形式,也是唯一的方法。病例报告通常是对单个病例或5个以下病例的病情、诊断及治疗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或经验教训等的详尽临床报告。 由于病例报告介绍的是新出现的或不常见的疾病或疾病不常见的临床表现,常为医学界所重视,从而可能形成某种新的假设。它是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的连接点。 病例报告一般首先要说明此病例值得报告的原因,提供所报告病例是罕见病例的证据或指出病例的特别之处;其次要对病例的病情、诊断治疗过程、特殊情况等进行详尽描述,并提出各种特殊之处的可能的解释;最后要进行小结并指出此病例报告给作者和读者以怎样的启示。 ㈡目的和用途 ⒈发现新的疾病或提供病因线索病例报告常常是识别一种新的疾病或暴露的不良反应的第一线索,是监测罕见事件的唯一手段,常可诱导研究者去研究某种疾病或现象,如艾滋病的发现。对于病例报告的累积、监测能够提示一种新的疾病或流行的出现。 ⒉阐明疾病和治疗的机制通过对罕见病例的病情、诊断、治疗、实验室研究以及个别现象的详尽报告,可用来探讨疾病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机制。 ⒊介绍疾病不常见的表现如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在世界上首次报道食用五步蛇蛇胆及血导致鞭节舌病。

属于描述性的研究方法

属于描述性的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描述和解释来获取对该现象的深入了解。本文将从描述性研究的定义、特征、设计与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一、描述性研究的定义和特征 描述性研究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类来收集、整理和解释数据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描述、分析和解释现象的基本特征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描述性:描述性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现象的性质、规模、结构、特征等。它关注事物的"是什么"和"如何"而不是"为什么"。 2. 反映真实:描述性研究力求客观、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的真实状态,以求得对现象的真实描述和解释。 3. 横断面研究:描述性研究通常采用横断面设计,即通过一次观察或调查获取数据,然后进行描述和解释。 二、描述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 确定研究目标:首先需要明确描述性研究的具体目标,确定要研究的现象和特征。 2. 收集数据: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访谈、观察、问卷等方式进行。收集到的数据可以是定性的描述和一般信息,也可以是定量的数字统计。 3. 数据分析:分析数据时,可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描述。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频率分布、百分比、均值、标准差等。 4. 结果呈现: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如文字描述、图表、图像等形式,将分析结果进行展示和解释。

三、描述性研究的实例分析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描述性研究的应用。假设我们想研究某个城市 的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描述性研究: 1. 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标是了解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 意度,并收集相关数据。 2. 收集数据:可以设计一个调查问卷,让居民对公共交通的各 个方面进行评价,包括可靠性、舒适度、安全性等。收集到的数据可 以是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评分。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描述。可以通 过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百分比、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来描述公 共交通的优势和不足。 4. 结果呈现:将分析的结果以文字描述的形式呈现,如"调查显示,该城市的居民对公共交通的可靠性满意度为80%,舒适度满意度为70%等。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描述性研究能够通过对现象的描述 和解释,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特点和关系,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这种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现象,而不涉及因果关系的 验证和推理。 总之,描述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现象的描述 和解释,为我们提供了对研究对象的全面了解。希望本文能够对描述 性研究的定义、特征、设计与实施有所启发,并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 其应用的理解。

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

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 1.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旨在描述和解释教育现象的特点、条件和关系,一般不追 求直接的因果关系。常见的描述性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问卷 调查和文献研究等。观察法适用于对教育现象进行直接观察、记录和描述;访谈法是通过与被访谈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交谈来获得相关信息;问卷调查 是通过编制问卷并对受访者进行调查,获取大量信息和数据;文献研究主 要是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来获得相关信息和数据。 2.相关性研究方法 相关性研究方法旨在探讨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因果关系、 相互影响等。常见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包括:相关研究、实验研究和案例研 究等。相关研究是通过测量两个或多个变量的相关性来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验研究是通过人为干预和控制变量来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因 果关系;案例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特定个案来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 3.比较性研究方法 比较性研究方法旨在比较不同群体、不同条件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常见的比较性研究方法包括: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和交叉文化研究等。纵 向研究是对同一群体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观察和比较;横向研究是对不同群 体在同一时间点进行观察和比较;交叉文化研究是对不同文化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其文化差异和相似之处。 4.开放性研究方法

开放性研究方法旨在对教育现象进行探索和发现,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常见的开放性研究方法包括:现象学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现象学研究是对教育现象的直接观察和描述,以发现其中的本质特征和意义;个案研究是通过对个别个案进行深入研究,以了解个案中的特殊情况和发现个案中的普遍规律;行动研究是通过对实际教育行动的参与和反思,以改进教育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主要包括:描述性研究方法、相关性研究方法、比较性研究方法和开放性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问题,研究者在进行教育研究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研究方法的分类

研究方法的分类 研究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中,为了解决问题或回答特定的研究目标,所采用的理论和实践的方法和步骤。根据研究目的、数据采集方式、数据分析方法等不同因素,研究方法可以被分为多个分类。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分类。 一、根据研究目的分类 1. 描述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旨在描述和记录现象或事件的特征和情况,通过观察、调查和记录等方法来收集数据。它主要关注现象的现状和特征,不涉及因果关系的研究。例如,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某一群体的意见和观点来描述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2. 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旨在验证或证伪某种理论或假设,通过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出因果关系。实证研究法通常采用实验、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来收集数据,然后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例如,进行控制实验来验证某种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3. 探索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旨在对某个领域或现象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发现,通过深入了解和探讨现象的本质和特征,从而形成新的理论或观点。探索性研究法通常采用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方法来收集数据,然后通过分析数据中的主题和模式来得出结论。

例如,对某个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访谈和观察,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二、根据数据采集方式分类 1. 定量研究法:定量研究法是指通过数值化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得出客观结果和结论。定量研究法通常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对现象进行量化和比较。例如,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某个教育政策的满意度,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2. 定性研究法:定性研究法是指通过文字描述和解释的方式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深入理解现象的意义和内涵。定性研究法通常采用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对现象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释。例如,通过访谈和观察收集儿童在学校中的互动行为,并通过文本分析来解释其背后的意义。 三、根据数据分析方法分类 1. 实证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是指通过统计学和数理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客观和可靠的结论。实证分析法通常使用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例如,通过对某个社会问题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该问题的普遍性和影响因素。

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领域,它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 据的方法和技术。而描述性统计分析是统计学中最基础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概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本文将介绍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数据类型的分类 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数据的类型。常见 的数据类型有两类: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定量数据是可度量的,例 如身高、体重、年龄等,可以用数值来表示;而定性数据是描述性的,例如性别、民族、职业等,通常用类别和标签来表示。 二、中心趋势的测量 中心趋势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程度的指标。常见的中心趋势测量方 法有: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1. 均值:均值是计算一组数据中所有值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所得的 结果。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数据的平均水平。 2. 中位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序,找到中间位置的值。 如果总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值;如果总数为 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值的均值。中位数可以减少异常值对结果 的影响,更能体现数据的典型水平。

3. 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主要特点和集中趋势。 三、离散程度的测量 除了中心趋势,描述性统计分析还需要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以了解数据的变化范围和分布情况。常见的离散程度测量方法有:范围、方差和标准差。 1. 范围:范围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它可以简单地反映数据的变化区间。 2. 方差:方差是一组数据与其均值之间的差异的平均值。它可以衡量数据与均值的偏离程度,数值越大意味着数据的分散程度越大。 3. 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正平方根,它与方差的量纲一致。标准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变异情况,常用于比较不同数据集之间的离散程度。 四、数据分布的描述 描述性统计分析还包括对数据分布的描述,以了解数据的形状和分布特征。常见的数据分布描述方法有:直方图和箱线图。 1. 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将数据按照数值范围划分为若干区间,并计算每个区间内数据频数的可视化图形。通过直方图,我们可以观察数据的分布形状,如对称性、偏斜性等。

描述性调查常用方法有

描述性调查常用方法有 这样能够获得第一手资料。运用图表和文字等形式可将内容表达清楚,而且能使调查结果准确,并减少误差。此外,根据各单位情况,还可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相互配合。 1、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其优点在于既简便又迅速;缺点是资料只限于被调查者本身,很难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及趋势。 2、实验法:主要是指通过人为控制条件下所进行的试验以取得客观数据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它可以检验某个假设或探索新理论。但这种方法受研究者素质的影响比较大。例如,在动物实验中如果没有特殊照顾就不易成功,从而降低了经济效益;有时还因实验对象自然死亡而造成一定的损失。故而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十分慎重。 3、访谈法:对于一些带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社会现象,采用面谈法比较适宜,一般由专门机构组织实施。在运用此法之前,需先对被访者作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尽量排除干扰。否则易造成负面影响。另外,若欲了解关于个别具体人员的情况,最好选择正式场合。而那些非正式场合进行的交谈往往更真实、可靠。 4、问卷法:主要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两大类。一般问卷按其涉及范围划分为总体性和特殊性两大类。如果一项调查目标仅涉及总体的一部分,即属于总体性问题,反之则为特殊性问题。如上级领导机关的工作安排与检查评比属于特殊性问题,而公务员的考核与任免属于总体性问题。在设计问卷时,需注意避免出现无效问卷,这也是提

高回收率的关键。 5、网络法,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收集信息,进行资源共享的一种信息收集方法。网站建立的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网络已有的优势,扩大调查对象的覆盖面,力争做到“知己知彼”;二是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实现远程实时操作和管理;三是多角度挖掘信息价值,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互动。

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指对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的过程。它旨在通过使用统计指标和图表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和分布,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时,常用的方法包括中心趋势测度、离散程度测度、分布形态描述和相关性分析等。 一、中心趋势测度 中心趋势测度是用来表示数据集中趋向于某个中心的位置。常用的中心趋势测度包括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等。 1. 均值:均值是以所有数据的数值和除以数据个数的统计量,用来表示平均水平。均值对异常值敏感,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 2. 中位数:中位数是将数据按照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中位数不会受到极端值的影响,更能反映数据的普遍情况。 3. 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可用于描述具有离散分布的数据。 二、离散程度测度 离散程度测度是用来表示数据集合中数据分散程度的方法。常用的离散程度测度有范围、方差和标准差等。 1. 范围:范围是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可用来衡量数据的整体变化幅度。范围对异常值敏感,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 2. 方差:方差是各数据与均值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用来描述数据的平均离散

程度。方差较大时,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较高。 3. 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度量数据相对于均值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较大时,表明数据分散程度大。 三、分布形态描述 分布形态描述是对数据分布形态特征进行描述的方法。常用的分布形态描述包括偏度和峰度等。 1. 偏度:偏度描述了数据分布曲线相对于均值偏离的大小和方向。偏度为正表示数据分布朝右偏,为负表示数据分布朝左偏,为0表示数据均匀分布。 2. 峰度:峰度描述了数据分布曲线的陡峭程度,反映了数据分布的尖峰与平顶程度。峰度大于0表示数据分布曲线相对于正态分布更陡峭,小于0表示数据分布曲线相对于正态分布更平顶。 四、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用来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常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有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1. 协方差:协方差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统计量。协方差为正表示两个变量呈正相关关系,为负表示呈负相关关系,为0表示呈无线性相关关系。 2.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协方差除以两个变量的标准差的乘积,用来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绝对值。相关系数的范围在-1到1之间,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相关程度越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