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学(整理)

植物学(整理)

植物学

第一部分绪论

一、生物界的划分

两界说:植物界和动物界。建立者:瑞典的林奈。

三界说:植物界、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

四界说: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或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

五界说: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

创立者是魏泰克,于1969年和马古利斯于1974年

六界说: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

二、种子植物的类型

(一)木本植物

1.植物特点:多年生、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组织多,质地坚硬。

2.分类:乔木、灌木和半灌木

乔木:1)植株高大2)主干显著3)距地面较高的主干顶端形成广阔的树干

灌木:1)植物矮小2)无显著主干3)近地面处枝干丛生的木本植物

半灌木:1)外形类似灌木2)地上部分为一年生3)越冬时枯萎死亡(地上部分)

乔木和灌木之间的主要区别是生长型不同而不是内部结构。

(二)草本植物

1.植株特点: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少,茎干柔软,植株矮小。

2. 分类:分为一年生植物、两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

(三)藤本植物

1.植株特点:茎杆不能直立,匍匐地面或攀附他物而生长

2.举例:草本的牵牛、木本的葡萄、紫藤

三、植物界演变

低等植物(水生)——苔藓植物(过渡类型)——蕨类植物(陆生)——种子植物(根茎叶,维管组织,花粉管的产生)

四、植物学简史

1.诗经:200多种植物

2.《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豆类肥田、豆谷轮作增产、接枝技术。

3.《种树法》郭橐驼,《农书》王桢

4.徐光启《农政全书》共60卷。

5.《本草纲目》李时珍152卷,十二至三十五卷是植物,1173种植物

6.《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吴其睿1714种

7.林奈——创立双名法和植物分类系统为现代植物分类学奠基。

8.李善兰——《植物学》是我国第一部植物学译本

第二部分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1.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罗伯特•虎克:细胞学说

1878年德国施莱登指出:细胞是职务结构的基本单位

1839年德国施旺指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单位。统一了生物界。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

球形:单细胞植物或分离的单个细胞,游离,近似球形。

多面体:大部分细胞(排列紧密,相互挤压)

十四面体:典型的未经过特殊分化的薄壁细胞是十四面体。

2.大小:

(1)球菌0.5微米

(2)种子植物:10~100微米

(3)番茄果肉、西瓜瓤细胞1mm,肉眼可见

(4)棉种子表皮毛75mm

(5)苎麻的纤维细胞550mm

细胞大小的限制因素:

第一,一个细胞核能控制细胞质的量有一定的限度范围

第二,细胞体积小,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迅速交换和转运

代谢率与体积的关系:

生理活跃的细胞常常较小;代谢活动弱的细胞往往较大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

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两部分

显微结构:观察工具是光学显微镜;

亚显微结构(超微结构):观察工具是电子显微镜

(一)细胞核

1.数目:单核多数细胞;二核:绒毡层细胞;多核:乳汁管;二核和多核常见于藻菌

植物。

2.大小和位置

幼期细胞——细胞中央,球形,占较大体积

成熟细胞——靠近细胞壁,半球形和圆饼形,占较小体积

3.结构

核膜:(1)双层膜:外膜常分布有核糖体,内膜。

(2)核孔:A大分子在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通道。如RNA,核糖核蛋白体颗粒。

B活跃代谢:核孔大。C冬季来临前,抗寒品种——核孔小;不抗寒品种—

—核孔—大。

(3)核仁:A通常一到几个球状小体B作用C大小:代谢旺盛,核仁大;代谢慢者核仁小

(4)染色质:A容易被碱性燃料染成深色的物质B是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C两种形态的转化。染色质(细丝交织成网)

——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两者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5)核液:无明显的结构。核质由染色质和核液构成。

4.功能: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在遗传中起作用;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对细胞的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

(二)细胞膜

(三)细胞质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具有特定功能的小器官。

质体

1.叶绿体:

(1)存在: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大小形态:球形或椭球形,直径4~10微米

(2)数目:几个到几十个

(3)成分:光合色素的种类

(1)色素:只含类胡萝卜素,比例不同,黄色、橙色和橙红色

(2)存在:果实、花瓣中

(3)形状:颗粒状——在红辣椒果皮中;针状——旱金莲花瓣中

(4)作用:积聚淀粉和脂类;在果实和花瓣中吸引昆虫传粉或传播种子

3白色体:

色素:无

存在:储藏细胞中

形状:颗粒状

作用:淀粉和脂肪的合成中心

特化:淀粉体、造油体

3.质体的转化

线粒体

1.形状:球状、棒状

2.大小:比叶绿体小,光学显微镜下需经过特殊染色才能够辨别

3.结构:

4.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主要是供能——动力工厂

高尔基体

1.结构:单层膜

2.作用:在动物细胞中,加工分泌物,并分泌出去

(1)分泌物——多糖、多糖与蛋白质复合体

(2)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旺盛,形成细胞壁

(3)松树的树脂道上皮细胞分泌树脂

3.高尔基器:指一个细胞的全部高尔基体的总称。

核糖核蛋白体——核糖体

1.主要成份:RNA和蛋白质

2.存在:两种形态:游离态和附着态。

存在场所:细胞质的基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3.数目: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和快速繁殖的细胞数目较多。

4.多核蛋白体(多核糖体):

5~6个核糖体串联起来。

液泡

1.结构

(1)单层膜

细胞液:有机物主要有:糖、有机酸、蛋白质和磷酸;无机物主要有草酸钙结晶

(2)花青素:酸性——红色,碱性——蓝色,中性——紫色

(3)细胞液的浓度:抗旱和抗寒品种的细胞液浓度高

(4)水解酶:分解贮藏物质,参与代谢

2.作用:贮存物质;排出代谢物;促进物质交换

溶酶体

1.结构:单层膜

2.成分:各种水解酶,分解所有的大分子

酸性磷酸酶、核糖核酸酶、组织蛋白酶、脂酶等

3.作用:溶酶体内进行消化——吞噬

细胞质中分解——解体

如:导管、纤维成熟时,原生质体破坏

圆球体

1.结构:单层膜、只有单位膜的一半

2.作用:储藏细胞器,是脂肪积累的场所

内有脂肪酶,使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微体

1.结构:单层膜

2.成分:含有氧化酶、过氧化氢酶

3.分类:过氧化物酶体——植物叶肉细胞中,能把乙醇酸转化为己糖

乙醛酸循环体——油料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成糖类

微管组织

细胞骨架: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构成。

1.微管:

(1)形状中空管状

(2)成分:微管蛋白和球蛋白

(3)特点:不稳定的细胞器——迅速装配和快速解聚

(4)影响因素:低温、压力、秋水仙素、酶均能破坏微管。

(5)作用

A.维持细胞形状。如精子用秋水仙素处理,由纺锤形变为球形

B.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和生长

分裂末期:

微管

第一,能够用来形成成膜体,指导高尔基小泡的运动方向朝向细胞板

第二,决定细胞壁微纤丝的沉积方向

第三,细胞壁的增厚方式

C.与细胞运动和细胞器的运动有关

组成纤毛和鞭毛

纺锤丝——由微管组成

2.微丝

(1)成分:类似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蛋白质

(2)特点:能收缩

(3)作用:

A与微管配合,控制细胞器运动;收缩——运动

B.与胞质流动有关。与流动方向平行。

微丝:在细胞松驰素的作用下,胞质流动停止;去掉药物,胞质流动恢复。说明是功能性抑制,没有破坏结构

(4)胞质运动

A.运动方向:单个液泡——单方向

多个液泡——可以有多个方向

B.特点:是耗能运动

C.速度:与生理状态有关

旺盛——快

死亡细胞——停止运动

四、细胞壁

(一)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二)细胞壁的层次

细胞壁包括: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1.胞间层(中层)

(1)位置:细胞壁的最外面

(2)成分:果胶——易被酸、酶溶解。解离是使细胞“面”和“软”

(3)真菌能够分泌果胶酶,使胞间层分离

2.初生壁

(1)出现期:在细胞停止生长之前原生质分泌形成

(2)位置:在胞间层的内侧

(3)主要成份: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少量的结构蛋白

(4)厚度:一般较薄,约1~3微米质地柔软,可塑性大,能随细胞生长而延长(5)可成为永久的细胞壁

3.次生壁

(1)出现时期:在细胞停止生长后

(2)位置:在初生壁的内侧

(3)主要成份:纤维素,含少量半纤维素、常含木质

(4)厚度:较厚,5~10微米

(5)层数:分为3层

(6)分布:在大部分的细胞中具有次生壁。在纤维和石细胞中的细胞壁。

1.初生纹孔场:初生壁上不均匀增厚时,凹陷的区域。

2.胞间连丝:

(1)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丝

(2)作用:相邻细胞物质和信息的桥梁

(3)大小:直径40纳米

(4)分布:初生纹孔场多,其他部位少

3.纹孔:

(1)次生壁形成以后,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纹孔。

(2)一个初生纹孔场上,可以有几个纹孔

(3)结构:一个纹孔包括纹孔腔和纹孔膜。

纹孔腔——次生壁围成的腔

纹孔膜——腔底的初生壁和胞间层的部分

(4)类型:单纹孔和具缘纹孔。

具缘纹孔:这种纹孔的开口变小。裸子植物的管胞中具有纹孔塞,是增厚的初生壁,起到控制水流量的作用。

4.纹孔对

(1)纹孔成对存在

(2)纹孔膜:初生壁、胞间层、初生壁

(四)化学成分

1.最主要成分——纤维素

2.果胶质、半纤维素、非纤维素多糖

3.角质化(1)脂肪性物质(2)不易透水

栓质化——同上

木质化——加强机械强度,透水

矿化——加强硬度,支持(碳酸钙、硅化物)

(五)亚显微结构

1.结构单位——微纤丝(电镜下)

2.大纤丝——(光镜)由微纤丝组成,微纤丝排列成3层,方向不同,使之坚固。

五、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一)淀粉

1.存在形态:淀粉粒

2.分布:所有薄壁细胞中

3.合成:由淀粉体合成

4.形态结构:

脐点——向外层层沉积,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交替分层沉积。直链淀粉的亲水性大于支链淀粉。

单粒淀粉粒——只有一个脐点;复粒淀粉粒——有二个以上的脐点

半复粒淀粉粒——

(二)蛋白质

1.存在形态——固体形态,结晶的或是无定形的,拟晶体

2.分布——糊粉粒的本质是蛋白质;糊粉层分布在胚乳最外层

(三)脂肪和油类

1.分布——种子、胚、分生组织中贮藏物质,在叶绿体中

(四)晶体

1.成分——无机盐

2.举例——草酸钙晶体

3.作用——代谢废物,使细胞免受害

4.类型

单晶——棱柱状或角锥状

针晶——针状、成束

簇晶——单晶联合起来合成复式结构或球状

5.形成场所——在液泡中

六、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原核细胞

(1)三无:无核膜,有核物质;无染色体,有DNA;无细胞器,有核糖体。

(2)小:直径0.5~1微米之间。

(3)举例:细菌、蓝藻——颤藻、念珠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

1.细胞生长:

细胞体积的增长。包括纵向的延长和横向的扩展。在根茎伸长中起主要作用。

2.结构的变化:

(1)液泡增大

(2)干重、鲜重均增加

(3)内质网增加(稀网状变成密网状)

(4)质体发育(由前质体变为各类质体)

(5)细胞壁(初生壁)增厚,果胶、半纤维素为主,转变成纤维素和非纤维素多糖

a)植物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

第三节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组织:

在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

简单组织:由一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简单组织

复合组织:由多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植物组织:分生组织、成熟组织

(一)分生组织

1.定义: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叫做分生组织。

特点:1)局限在某些部位

2)一生中持续保持分裂能力

2.类型:

(1)按位置分: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A 顶端分生组织

位置:茎、根主轴和侧枝顶端

作用:1)伸长茎、根,2)茎上形成侧枝、叶和生殖器官

细胞特点:

(1)细胞小而等径

(2)具薄壁

(3)细胞核位于中央,体积大

(4)液泡分散,原生质浓厚。细胞内通常缺少后含物。

B.侧生分生组织

位置:根茎的侧方的周围部分,靠近器官的边缘

主要有:形成层——使根、茎加粗

木栓形成层——使长粗的根、茎表面或受伤的器官表面形成新的保护组织

存在:主要存在于——裸子植物和木本双子叶植物

细胞特点:

(1)形成层细胞大部分呈长梭形

(2)原生质体高度液泡化,细胞质不浓厚

(3)分裂活动往往随季节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C.居间分生组织

存在:单子叶的茎和叶中

位置:茎的节间基部、叶基部。落花生的雌蕊柄基部

作用:拔节、抽穗

特点:持续时间短。此后,所有的细胞完全转变为成熟组织

(1)按来源的性质分(即按发育的早晚)

分为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

原生分生组织:来源——直接由胚细胞留下来

特点——持久而强烈的分裂能力

位置——根尖、芽的顶端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来源——由原生分生组织产生的细胞组成

特点——已出现分化,但仍具很强的分裂能力

是边分裂边分化的组织。由分生组织经过渡类型形成成熟组织。

次生分生组织:来源——由成熟细胞组成;经过反分化作用;产生的分生组织。

归类:顶端分生组织分为原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

侧生分生组织是次生分生组织。

居间分生组织属于初生分生组织。

(二)成熟组织(永久组织)

1.概念:含义

由分生组织衍生的大部分细胞(无分裂能力);通过生长和分化;产生各种组织。

现在认为成熟组织也可以脱分化(反分化)

2.成熟组织的类型

保护组织

薄壁组织

机械组织

输导组织

分泌组织

保护组织——表皮和周皮

表皮

分布:幼嫩器官的表层细胞

结构:

特点有:第一,有一层多种细胞;第二,排列紧密;第三,不具叶绿体,具有白色体、有色体,储存色素、单宁和晶体。

A.角质层:细胞的弦向壁加厚;角质层的表面蜡质、角质称为角质层。而角质内蜡质和纤维素称为角化层。

B.气孔:第一,保卫细胞不均匀加厚的细胞壁;第二,含叶绿体;第三,呈肾形或哑铃形。

C.表皮附属物

种皮表皮毛——棉、木棉纤维;分泌表皮毛——芳香油、粘液、树脂和樟脑;吸收表皮毛——根毛薄壁、薄角质层。

二种分裂和三个分裂方向

平周分裂——产生内外两层细胞;

垂周分裂——产生上下两层细胞。

三个方向:

径向切面——纵切,沿着直径向下切;

切向切面——纵切,在弦上向下切(相当于削胡萝卜皮),也叫弦向切面。

横向切面——横切。与主干生长方向垂直。

周皮:

含义——取代表皮的次生保护组织。

存在——有加粗生长的根和茎的表面(裸子植物、木本双子叶植物)

来源——木栓形成层。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及栓内层三者共同构成周皮。

木栓

第一,具有多层细胞;

第二,排列紧密,长方形;

第三,壁厚,强烈栓化;

第四,成熟时原生质体死亡解体,充满空气

栓内层

第一,常一层细胞;第二,生活的薄壁细胞;第三,由木栓形成层向外衍生出来。

皮孔

通气作用。

基本组织有:薄壁组织;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2)薄壁组织

第一,具有薄的初生壁;第二,少分化而近分生组织;第三,呈等径多面体

第四种类有:同化组织,储藏组织,储水组织,通气组织。

传递细胞:

(1)具有薄的初生壁

(2)活细胞,初生壁

(3)胞间连丝发达

(4)细胞核多样,细胞器发达

(2)机械组织:

厚角组织:

第一,细胞壁不均匀加厚,初生壁、角和现象壁厚

第二,细胞壁成分:纤维素、果胶和半纤维素。无木质。果胶具有亲水性,珠光是水反光呈现的结果。当观察永久制片时,珠光消失。

第三,生活细胞——有叶绿体,可形成木栓形成层。

第四,分布:茎、叶柄、叶片和花柄外围处分布。(根中一般不存在)

第五,作用:正在生长的茎叶的支持组织。

第六,转化:厚角组织可以转化成厚壁组织。

厚壁组织:

第一,本质:均匀增厚的次生壁,且常木质化

第二,成熟:死细胞

第三,类型:石细胞和纤维

石细胞

(1)等径或略微伸长

(2)次生壁——厚,强烈木质化

(3)单纹孔——纹孔道

(4)成熟——死亡

(5)分布广,散生或成簇(梨、桃、核桃、椰子果实)

(6)特点——硬

纤维

(1)形状——细长细胞,两头尖细成梭形

(2)次生壁——纹孔比石细胞少,且呈缝隙状

(3)成熟——中空,少数保留原生质体

(4)分布——成束

(5)作用——成熟植物体的主要支持组织

输导组织

作用——负责物质长途运输的主要组织

木质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韧皮部:运输有机营养

木质部:管胞、导管、纤维、薄壁细胞

木质部:有管胞、导管、纤维和薄壁细胞。

管胞:

第一,由单个细胞构成

第二,末端呈楔形

第三,演化方向是木纤维和导管分子。

导管:

第一,有穿孔

第二,管径粗大

第三,输水效率高

在大多数裸子植物、蕨类植物中无导管。藤本植物的导管可大数米。纤维:木质化、成熟时通常死亡。

薄壁细胞:

木薄壁细胞,后期木质化,含有淀粉和结晶

韧皮部:是复合组织。

有筛管或筛胞,伴胞、薄壁细胞和纤维

筛管:

第一,初生壁,无次生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

第二,筛孔——在筛板上开孔

第三,筛板

第四,原生质联络索——穿过筛孔使上下两筛管分子相连通

第五,胼胝体

第六,筛域——在筛管分子的侧壁上实质是初生纹孔场

筛管的发育过程:

第一,生活状态——细胞核解体,液泡膜解体。

第二,存在结构——P—蛋白。呈管状、纤丝状、颗粒状和结晶状。

特有——被子植物的筛管分子中特有。

线粒体、质体、部分内质网。

伴胞

第一,与筛管起源于同一个细胞(薄壁细胞)

第二,相邻筛管壁有筛域。

图示

韧皮纤维

第一种——长且木质化,如苎麻、亚麻、罗布麻。可以用来制作衣服和帐篷。

第二种——短,有木质化。如黄麻、亚麻等。可以用来编织麻袋和绳索。

薄壁细胞

储存——结晶等。横向运输。

(3)分泌结构

分泌——合成一些特殊的有机物、无机物

排出体外、细胞外、细胞内。

分泌物的种类:糖、挥发油、有机酸、生物碱、单宁、树脂、油类、蛋白质、酶、抗生素、生长素、维生素及多种无机盐

外分泌部

特点:分泌物排出体外。

主要有:腺表皮、腺毛、蜜腺和排水器

腺表皮:表皮细胞具有分泌功能。

如:矮牵牛和漆树的柱头表皮(细胞质浓、角质层薄),能够分泌糖、氨基酸和酚类化合物。

腺毛:结构分为头部和柄部。

头部是由单个或多个产生分泌物的细胞组成

柄部是由薄壁细胞组成,不具有分泌能力

如熏衣草、棉、烟草、天竺葵、薄荷、荨麻属——含有蚁酸和组织胺等。

排水器:结构——由水孔、通水组织和维管束组成。

水孔,分布在叶尖或叶缘。是气孔的变态形成的结构。

通水组织,水孔下一团变态的叶肉细胞组织。特点是疏松,无叶绿体。

维管束。

蜜腺

分泌物——糖类

种类——花蜜腺和花外蜜腺。花外蜜腺分布在茎、叶、叶柄和苞片。

分布——被子植物和蕨类植物

细胞特点——核大、质浓,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靠近维管束。

内部的分泌结构

特点:分泌物不排出体外。

主要有: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和乳汁管

分泌细胞

第一,生活细胞或非生活细胞

第二,薄壁细胞,大于周围细胞

第三,单个存在

第四,类型——油细胞,粘液细胞,含晶细胞,鞣质细胞和芥子酶细胞。

分泌腔(道):分两种类型即溶生型和裂生型。

溶生型——细胞解体形成(如橘子果皮)

裂生型——中层溶解,细胞分开而形成。

松柏的树脂道、漆树的漆汁道。

乳汁管

类型——无节乳汁管和有节乳汁管。

无节乳汁管——一个细胞不断伸长形成。如夹竹桃、桑、大戟等。

有节乳汁管——多个细胞中间壁融化消失形成。如菊科、罂粟科、番木瓜科、芭蕉科和旋花科

橡胶树——有节乳汁管——位于次生韧皮部;

——无节乳汁管——位于初生韧皮部

乳汁管均为初生壁。

乳汁的成分:复杂

罂粟——植物碱;菊科——糖类;番木瓜——木瓜蛋白

二、组织系统

1.概念:一个植物整体上,或一个器官上的一种组织或几种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组

成一个单位,称为组织系统。

2.种类:皮组织系统(简称皮系统):包括表皮和周皮

维管组织系统(简称微管系统):包括韧皮部和木质部

基本组织系统(基本系统):包括薄壁组织、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第二章根

一、根的功能

1.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及氧气

2.固着和支持

3.输导

4.合成:

(1)多种氨基酸,并运至生长部位

(2)生长激素

(3)植物碱

5.储藏

6.繁殖

二、根和根系的类型

(一)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1.主根——由胚根发育而成的根。也称直根、或初生根

2.侧根——由主根上生出的根

一级侧根、二级侧根、三级侧根

3.不定根

除了主根、侧根以外的根。由茎、叶、老根、胚轴发出的不定根。

(二)根系

直根系——主根与侧根有明显的区别

须根系——主根和侧根无明显的区别

深根系——多为直根系,一般3~5米,多达10米以上

浅根系——

干旱地区——根系深;潮湿地区——根系浅

形成浅根系——幼苗期的表面灌溉;苗木的移植;压条;扦插

形成深根系——种子繁殖;深耕多肥

三、根的发育

(一)顶端分生组织

A.

B.共同原始细胞(一群横向排列的细胞)形成维管柱、皮层和根冠。原始细胞:1)是组成分生组织中的某些细胞

2)不断地产生新细胞,也同时生成另一些保留下来的细胞

3)保留下来的细胞仍具有分生能力

不活动中心:1)位于根本体最远端

2)原始细胞包括中柱原和皮层原,但不包括根冠原

3)特点:第一、不常分裂

第二、大小变化小

第三、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速率低

第四、比其他区域的细胞分裂速率慢6~20倍

第五、根大它大,根小它小,或无

第六、可以重新进入分裂状态

(二)根尖的结构和发展

1.根冠

(1)薄壁细胞,生活细胞,近分生区小,远端细胞较大

(2)产生粘液,减少摩擦

(3)细胞常含淀粉

(4)分布:除寄生植物和具菌根的植物外,均存在

(5)根冠前端的细胞具有淀粉体,起平衡石作用

2.分生区

切向分裂等于平周分裂,切向分裂使器官加厚,新壁呈切向。

垂周分裂等于径向分裂和横向分裂

径向分裂——使器官增粗,新壁径向;

横向分裂——使器官伸长,新壁横向。

3.伸长区

(1)根的长度生长

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大;伸长区细胞延伸——增长更显著。

(2)细胞加速了分化,出现最早的筛管,最早的环纹导管。

4.成熟区

(1)各种细胞已停止伸长,分化成熟。

(2)也称根毛区

根毛是表皮细胞外壁延伸而成,根特有。根毛呈管状,角质层极薄,不分枝,约0.08~1.5mm,10~20天左右死亡。

玉米420根/平方毫米,豌豆230根/平方毫米。洋葱无根毛。

四、根的初生结构

一年生的双子叶植物,大多数的单子叶植物只有初生生长。

(一)表皮

1.位置——根成熟区最外面的一层细胞

2.来源——原表皮

3.细胞特点——角质层薄,不具气孔

4.根被——多层表皮,死细胞(天南星科植物的气生根)

(二)皮层

1.位置——表皮的内方占大部分位置

2.来源——基本分生组织

3.细胞特点——

外皮层——排列紧密,无间隙。一层细胞。鸢尾根外皮层多层。

内皮层——上有凯氏带。

凯氏带(Casparian):

结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一整圈。一般双子叶植物根为四面加厚。单子叶植物的根则为五面加厚。

作用——限制水分和溶质的吸收运输

本质——木质和栓质

单子叶植物的根:

(1)内皮层——在径向壁、横向壁和内切向壁都加厚。只有外切向壁为薄壁,内切向壁上有孔存在。

(2)通道细胞(Passage cell)

第一,细胞具有凯氏带但壁不增厚

第二,邻木质部束

(三)维管柱

原生木质部的特点——先产生,先成熟;导管管腔小。导管类型是环纹导管和螺纹导管。

后生木质部的特点——后产生,成熟较迟。导管管腔大。导管类型有梯纹、网纹和孔纹。

1.初生木质部

(1)结构层次——原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

(2)形成方式——外始式

(3)组成——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

(4)木质部的构型

木质部脊相对稳定有:

二原型、三原型、四原型、五原型、六原型和多原型。

2.初生韧皮部

(1)结构层次

(2)形成方式——外始式

(3)组成——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少数植物具有。如锦葵科、豆科和番荔枝科。

3.髓

(1)位置——根中央部分,当不分化为后生木质部时,形成髓。

(2)组成——薄壁组织或厚壁组织

(3)存在的生物——有髓根

多数单子叶植物根;双子叶植物的有些草本植物;多数木本植物的根

五、侧根的形成

1.侧根的含义

在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上生出的支根是侧根。

2.根系

侧根重复的分枝,连同原来的母根,共同形成根系。

3.侧根的来源

侧根的起源——内起源

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也就是发生于根的内部组织。

4.侧根的形成过程

5.侧根发育调节

(1)生长激素或生长调节物质的刺激能促使侧根的形成。

(2)内源的抑制物质可以抑制侧根的形成。

6.侧根的产生部位

(1)垂直方向

开始部位——根毛区,突破表皮——根毛区以后。

作用——侧根的产生,不会破坏根毛。

(2)横向

与母根的初生木质部的类型有关。

二原型——对韧型,对着韧皮部;间韧木——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三原型——对木

四原型——对木

多原型——对韧

六、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1.生物类型

次生生长的生物有——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

2.次生生长

(1)由维管形成层的活动结果,使根加粗的生长过程叫做次生生长。(2)次生生长的结果是:产生次生结构。即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3)过程

(一)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它的活动

1.产生部位

起始部位:初生韧皮部的内方

两个初生木质部脊之间的薄壁组织

2.产生过程

A过程:

B.特点

第一,形成层出现初期,为不等速的细胞分裂活动,形成层呈波状。

二原型根——形成层环——梭形

三原型根——形成层环——三角形

四原型根——形成层环——四角形

第二、韧皮部内侧条状形成层(先进行),其他部分形成层(后进行)。

第三,形成层分裂活动开始等速进行,形成次生维管束。

小结:总体上分为三步走。即不等——不等——相等

3.形成层的作用

(1)形成层进行的主要是“切向分裂”

(2)产生次生木质部(向内)和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外)共同组成次生维管组织(次生结构的主要部分)

(3)形成层在产生之后始终存在。

4.次生维管组织成分与初生结构成分的区别

(1)次生韧皮部内的韧皮薄壁组织发达

(2)韧皮射线的两较少

(3)有新产生的维管射线(包括木射线和韧皮射线)

5.维管射线

(1)产生:次生结构中新产生的组织

(2)位置:

木射线——在次生木质部内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群

韧皮射线——在次生韧皮部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群

(3)是横向运输的结构

次生韧皮部(有机养料)

根形成层的次生结构的特点

1.次生维管组织内,次生木质部居内,次生韧皮部居外,相对排列(初生

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

2.形成层每年向内、外增生新的维管组织,特别是次生木质部的增生,使

根直径不断地增大。

3.次生结构的主要部分——次生木质部

次生韧皮部所占比例较小。

粗大树根中为什么大部分是次生木质部?

原因:(1)次生韧皮部

第一,位于初生韧皮部的内方

第二,在内方产生次生韧皮部向老的韧皮部产生压力。尤其在外方受到的压力大,先被破坏。最初是初生韧皮部被破坏。

(3)次生木质部A位于初生木质部的外方

B不受积压

C增长不已

(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它的活动

1.过程:

2. 木栓作用:保护。隔绝营养的运输。使它外方的所有组织因缺乏营养而死亡。

3. 木栓形成层:一方面来源于中柱鞘细胞恢复能力,另一方面来源于次生韧皮部

七、根瘤和菌根

(一)根瘤 1. 产生——

2. 根瘤菌

(2)根瘤菌固氮的原因

A .固氮酶——包括铁蛋白和钼—铁蛋白

B .特征性物质——呈现红色 豆血红蛋白——呈现红色

C 钼是固氮酶不可缺少的元素

豆科植物需钼比其他植物高100倍 补充1—2%钼酸铵

(3)根瘤菌能从植物根内摄取水分和养料 豆能肥田——绿肥

绿肥植物有——紫云英、田菁、苕子、苜蓿和三叶草 豆类植物与农作物间作轮作 (4) 其他植物的根瘤

铠木、杨梅、罗汉松、铁树(苏铁)均具有根瘤。

(二)菌根的形成、类型及意义

1. 菌根:种子植物的根与真菌 共生称为菌根。

2. 菌根的类型 (1) 外生菌根: A . 真菌的菌丝包在植物幼根的外面或侵入跟的皮层细胞间隙(不进入细胞)

(1)N 2

根瘤菌

NH 3

植物学整理

第四章 1.植物群落(P172) 2.层与层片的区别(P179) 主要层与次要层: ●主要层 在创造群落环境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并影响决定着其他层次,其消长会导致群落发生质变。 一般:群落的最高层就是主要层 例外:稀树草原 泥炭藓沼泽林 ●次要层 在创造群落环境方面起着次要作用,其存在、种类组成、个体数量、结构状态等,取决于主要层的作用于影响 层与层片的区别: ●层片是群落的三维生态结构,它与层有相同之处,但又有质的区别。一般层片比层 的范围要窄。 3.种面积曲线和种丰富度最小面积 对一个特定的群落类型能够提供足够的环境空间,或者能够保证展现出该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实特征的一定面积。 4.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各物种的个体数目及其均匀程度。 ?遗传多样性 ?染色体多样性 ?蛋白质多样性 ?DNA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

? 5.生态位:将一个生物单位的生存条件总集合体称为生态位。 6.波动与演替的关系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时间上同时发生 区别:波动可逆,演替不可逆;波动经历时间短,演替经历时间长 7.演替顶极 1)理论 –单元顶极理论 –多元顶极理论 –演替顶极格局假说 –单元顶极假说 (monoclimax theory)由美国的Clements(1916)提出,认为: –一个地区的全部演替都将汇聚为一个单一、稳定、成熟的顶极群落(气候顶极)。 –顶极群落的特征只取决于气候。 –该假说把群落和单个有机体相比拟。 多元顶极理论 (polyclimax theory)由英国的A.G.Tansley提出, 认为: ●如果一个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它的演替过程,就可看作 是顶极群落。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不一定都要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极终点。 ●除了气候顶极之外,还可有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火烧顶极、动物顶极。 ●还可存在一些复合型的顶极如地形-土壤和火烧-动物顶极等等。 顶极配置假说(climax pattern hypothesis)由美国Whittaker(1953)提出,认为: ●自然群落是由许多环境因素决定的,除气候外,还包括土壤、生物、火、风等因素。 在逐渐变化的环境梯度中,顶极群落类型也是连续地逐渐地变化的,它们彼此之间是难以彻底划分开,因而形成了一个连续顶极类型,构成了顶极群落连续变化的格局。 ●优势顶极:在格局中分布广泛且位于格局中心的顶极群落(气候顶极)。 2)三种理论的异同 –相同点 ●都承认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的变化后,已经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而顶极群落在时 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和生境相适应。 –不同点 ●单元顶极理论认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它因素只是第二位的,但可 阻止群落发展成为气候顶极;其他二个理论则强调各个因素的综合影响,除气候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可以决定顶极的形成;顶极配置假说认为,顶极的变化,也会因为一个新的种群分布格局而产生新的顶极。 ●单元顶极理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气 候顶极,而其他两个理论都不认为所有群落最后都趋于一个顶极。 ●单元顶极理论与多元顶极理论认为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而顶极配置假

植物学整理

《植物细胞》 一.细胞的基本概念: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一切代谢活动均以 细胞为基础2、特化的细胞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3、细胞是生殖和遗传的基础与桥梁;具有相同的遗传语言4、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二.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细胞的遗传性、生理功能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 三.细胞的结构-细胞壁:1.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固体结构,是植物细胞的显著特征之一。主要作 用是保护细胞和维持细胞一定的形状 2.根据形成的时间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分成三层:胞间层(中胶层)、初生壁、次生壁 (并非所有的细胞都有次生壁的形成) 果实成熟后变软、植物组织制作解离组织的原因:中胶层有着把两个细胞粘连在一起的作用,但中胶层的果胶质由于自身的生理变化或化学物品的处理,会溶解破坏而使细胞分离。 四.细胞壁-质变 由于生理上的分工,细胞壁会发生性质的变化,以完成一定的功能 主要表现为在纤维素框架中渗入其它物质 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和微生物的侵害 增强作物茎叶的机械强度,提高抗 倒伏和抗病虫的能力 五.细胞壁 初生纹孔场:初生壁形成时并不是均匀加厚的,其中具有一些明显的区域。 纹孔:细胞形成次生壁时,初生纹孔场处往往不增厚,从而在次生壁中出现未增厚区域。 相邻细胞壁的纹孔多成对出现,称纹孔对 据结构特征,纹孔分单纹孔(次生壁上未加厚部分)和具缘纹孔(纹孔周围的次生壁想细胞腔内凸起,形成纹孔的缘部,结果呈一拱形,中央有一个小的开口。从正面看是3个同心圆) 胞间连丝:细胞间有许多纤细的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上的为细孔眼或纹孔彼此联系着,这些细胞质丝称为胞间连丝。它沟通了相邻的细胞,一些物质和信息可以经它传递。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多细胞植物体成为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水分以及小分子物质可以从这里穿行。 共质体:通过胞间连丝结合在一起的原生质体。

植物学复习整理

一形态描述的术语 1叶序:互生:叶在枝条上的着生情况,每个节上仅生一叶。 对生:每节上生2叶 叶对生的植物:槭树科,木犀科,忍冬科,腊梅科,茜草科(栀子,六月雪) 大叶黄杨 千屈菜科紫薇属(小枝上部互生,其余对生) 虎耳草科八仙花属 黄杨科黄杨属(小叶黄杨) 夹竹桃科络石属 七叶树科(掌状复叶对生) 石榴科(石榴:长枝对生,短枝簇生) 轮生:每节上生3叶或更多 2羽状复叶:小叶在叶轴的两侧排列成羽毛状。 羽状复叶的植物:一回羽状复叶:蔷薇属(多数),珍珠梅属,紫藤属,槐属,刺槐属,黄檀属,香椿,臭椿,十大功劳属,栾树属(有1回,有二回),凌霄,核桃,枫杨 二回羽状复叶:合欢,黑荆,复羽叶栾树,牡丹 2~3回羽状复叶:南天竹,楝树 掌状复叶:叶轴缩短,在其顶端集生了3片以上小叶,呈掌状展开。 3柔荑花序:在一个不分枝的花序轴上,无花柄,着生了单性花。(杨柳科,壳斗科) 伞形花序:花柄几等长,各花均自花轴顶端一点上生出,整个花序的花排在一球面上形似开张的伞。 二歧聚散花序:主轴上端节上具二侧轴,所分出侧轴又继续同时向两侧分出二侧轴的。(大叶黄杨,卫矛,石竹) 4二强雄蕊:一朵花中有4枚雄蕊,其中花丝二长二短。 二体雄蕊:雄蕊由花丝联合成数目不等的两束。(蝶形花科) 四强雄蕊:一朵花中有6枚雄蕊,其中花丝4枚位于内轮较长,2枚位于外轮较短 5聚合果:在一朵花内有多枚离生的雌蕊(心皮),每一枚雌蕊形成一个小单果,这些小单果聚生在同一花托上所形成的果实。 聚花果:果实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来,花序轴也成为果实的组成部分 聚合蓇葖果:聚合果是的离生单雌蕊的花发育而成的果实,许多小果聚生在上。根据小果的不同,聚合果分为多类。小果为蓇葖果,便为聚合蓇葖果。(木兰科) 聚合瘦果: 核果:三层果皮性质不一,外果皮极薄;中果皮是发达的肉质食用部分;内果皮的细胞经木质化以后,成为坚硬的核,包在种子外面。 二 1有环状托叶痕的植物:木兰科 桑科榕属 2有乳汁的植物:桑科 大戟科多数含乳汁,乌桕 夹竹桃科 萝摩科 三花色,花期

植物学整理

植物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植物细胞 1,植物细胞的结构(纹孔是细胞间物质交流的区域) 2,具体的起源,内共生学说 3,叶绿体基因组的特性 4,植物细胞的分化与死亡(物理死亡和凋亡) 第二章植物组织 1,植物组织的概念胞间连丝是组织形式的物质基础 2,植物组织的产生和演化是长期适应自然环境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3,植物组织的类型 分生组织的概念类型发育时期和活动结果 成熟组织的类型,薄壁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表皮和周皮的区别)、疏导组织(包括导管管胞筛管筛胞)、维管束、分泌组织 重点 1,以苔藓和蕨类对比简述孢子体配子体的生活史 2,定距式检索表(以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为顺序挑选性状对比明显的,例如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地上茎和无地上茎,常绿和落叶,叶对生和叶互生,叶披针形和叶心形,头状花序和总状花序,唇形花和舌状花) 罂粟(有乳汁侧膜胎座蒴果),垂柳,红松,一串红,向日葵,蒲公英,杏 3,以松鼠植物为例,简述松柏类(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4,简述云冷山的区别和重要特征 5,【重】花的演化意义(例如两性花配子的形成,以及具有雌蕊子房发育成果实的意义)6,【重点】双受精现象的意义 7,APG系统的概念和优势,以及它的全称被子植物中发生以及英文名Angiosperm Phylogeby Group 8,协同进化和趋同进化 9,以无油樟为例简述现生最古老的被子,植物类群的特征(现身被子植物最基部类群)10,从花序和果实类型出发的名词解释(例如聚花果和聚合果的差异) 11,请问如何分别小枝和复叶 12,以木兰科为例简述其原石特征的花托伸长(壳斗科总苞) 13,毛莨科性状特征 14,简述一个类群的初生次生结构 …… 第一章绪论植物细胞 1,植物细胞的结构(纹孔是细胞间物质交流的区域) 木质部或韧皮部的结构及其功能。 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构成。功能是输送水和无机盐。 韧皮部:是输送有机营养物质的通道,由筛管或筛胞、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 韧皮纤维构成。 纹孔:次生壁形成时,往往在原有的初生纹孔场处不形成次生壁,这种只有中层和初

植物学知识点(全册)

第一章 植物细胞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根本单位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 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根本单位 1665年,英国人虎克(Hooke 1635—1703)第一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取名“cell 〞。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论植物的发生〞中第一个指出“一切植物,如果它们不是单细胞的话,都完全是由细胞集合而成的。 细胞是植物结构的根本单位〞。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在“显微研究〞一文中指出动物及植物结构的根本单位都是细胞。 他们的观点就是恩格斯称之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细胞学说〞,即: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根本单位。此后,细胞学说进一步开展,德国细胞学家Virchow 〔1858〕指出“细胞来自于细胞〞。Weismann 更进一步指出,现在所有细胞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一个共同祖先〔1880〕。 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根本单位,但并不是唯一的构成单位。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1.大小:一般细胞直径为10—100μm 。少数植物细胞 较大,如番茄果肉、西瓜瓤的细胞。 原因:①细胞的大小受细胞核的控制作用相关。 ②细胞越小,相对外表积越大,有利于细胞与 周围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运。 2.形状:单细胞植物,细胞常呈球形。多细胞植物体,理想状态下,细胞呈正十四 面体〔但是这种细胞很少见〕细胞的形状与细胞所执行的功能有关。 2.细胞质 ⑴质膜:〔plasmalemma 〕 Ⅰ 单位膜:电子显微镜下,质膜显示出暗-明-暗的三层结构,中央明 1. 细胞核:〔n u c l e u s 〕 ⑴形态:通常为1个,球形或半球形。 ⑵结构: ⑶功能: ① 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遗传。 ② 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 核膜:双层膜〔外膜和内膜〕,上有小孔,称核孔。 控制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流的作用。 核质: 核仁:1—多个,核内合成和储藏RNA 的场所。 碱性染料染色 核液〔浅色〕 染色质〔深色〕 〔一〕原生质体

植物学分类(考点整理)

植物学分类 被子植物分类的原则: 一般公认的形态构造演化规律,需综合评价。如兰科是进化类型,但保留原始性状:胚珠多数,小、两性花等 木本原始草本进化 常绿落叶 互生叶对生轮生 两性花单性花 花各部多数少数 重被单被 辐射对称两侧对称 单生花序 子房上位下位 虫媒、单沟花粉风媒、三沟或多孔花粉 被子植物分科 被子植物25万种我国3万种,其中木本30%弱 乔木2000种经济树种1000种,分两大纲 1、双子叶植物中也有1片子叶的 (睡莲科、毛茛科、小檗科、报春花科、罂粟科、胡椒科、伞形科) 2、双子叶植物也有须根系 (毛茛科、车前科、茜草科、菊科) 3、双子叶植物也有茎星散维管束 (毛茛科、睡莲科、石竹科) 4、单子叶植物也有网脉(天南星、百合科) 5、双子叶植物也有花3基数 (樟科、木兰科、小檗科、毛茛科) 单子叶植物须根系、平行脉、无形成层是次生性状,但单 萌发孔是原始性状(原始双子叶植物也是单萌发孔,说明 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 目录 蔷薇亚纲 2 一、蔷薇科Rosaceae 2 二、豆科Leguminosae 3 三、槭树科Aceraceae 3 五桠果亚纲3 四、杨柳科Salicaceae 3 五、十字花科Cruciferae 4 六、报春花科Primulaceae 4 七、堇菜科Violaceae 4 木兰亚纲 4 八、木兰科Magnoliaceae 4 九、毛莨科5

金缕梅亚纲5 十、榆科Ulmaceae 5 石竹亚纲 6 十一、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6 菊亚纲6 十二、木犀科Oleaceae 6 十三、唇形科Labiatae 6 十四、紫草科Boraginaceae 6 十五、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7 无人认领亚纲7 十六、黄杨科Buxaceae 7 十七、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7 十八、小檗科Berberidaceae 7 十九、忍冬科Caprifoliaceae 8 二十、旋花科Convovulaceae 8 二十一、景天科Crassulaceae 8 二十二、鸢尾科Iridaceae 8 单子叶9 二十二、百合科Liliaceae 9 二十四、天南星科Araceae 9 二十五、禾本科Gramineae 9 二十六、莎草科Cyperaceae 10 二十七、兰科Orchidaceae10 蔷薇亚纲 一、蔷薇科Rosaceae 1 识别要点:草本或木本(乔木、灌木、藤本)常具托叶,单叶或复叶,花5基数、辐射对称,雄蕊多数,雌蕊类型、子房位置及心皮数目、果实类型不同。子房位置雌蕊类型心皮数果实类型Spiraeoideae G 离心皮1-5 聚合蓇葖果 Rosoideae G 离心皮∞聚合瘦果、聚合核果 Prunoideae G 单雌蕊 1 核果 Maloideae 一G 复雌蕊2~5 梨果 二、豆科Leguminosae 1 识别要点:草本、灌木、乔木、藤本,叶常羽状复叶少单叶、叶互生,常具托叶,花蝶形、假蝶形或辐射对称性、雄蕊各种类型,荚果。 三、槭树科Aceraceae 1 识别要点:落叶或少数常绿乔木或灌木,叶对生,无托叶、单叶或复叶,花辐射对称,两性、杂性或单性,翅果。 3属300 种,我国2属140 种

植物学知识点整理

植物学知识点整理: 一、根 1.主根(初生根):种子植物的第一条跟,胚根发育而成。分支为侧根。大多双子叶 植物和裸子植物主根明显称为直根系。大多单子叶植物主根生长时间短没有明显主根成为须根系。不定根:在主根和侧根意外部分形成的根。 2.根尖: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根冠:保护作用,分泌粘液防止干燥并进行离 子交换等;感受重力控制向地性;分生区:保持分裂能力体积相对稳定(原表皮形成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形成皮层,原形成层形成维管柱);伸长区:少数细胞分化,筛管和环纹导管开始出现;成熟区:伸长区分化成,停止生长,形成跟的初生结构。 3.根的初生结构:表皮:减少水分丧失;皮层:外皮层形成保护组织,内皮层常有木 质化和栓质化加厚成为凯氏带,凯氏带径向壁表现的小点为凯氏点。控制水分矿物质进入植物体。(次生生长的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停留在凯氏带;单子叶植物和部分双子叶植物以后进一步发育形成五面加厚的细胞)维管柱(中柱):内皮层下的中柱鞘脱分化能力,与形成层、木栓形成层、侧根发生有关;中央为初生木质部:导管和管胞。外侧管状分子孔径小先成熟,为初生木质部;中央孔径大分子后发育为后生木质部;(外始式发育:原生木质部在外后生木质部在内) 4.初生生长:由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分化引起的植物生长。侧根原基:根冠和 根顶端的分生组织。 5.次生生长:根的侧生分生组织活动的结果。侧生分生组织分为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 成层。 二、茎 三、叶 四、花 春化作用: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脱春化:春化作用在未完全通过前可因高温(25~40℃)处理而解除 植物感受春化作用的主要部位:种子萌发时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胚,营养体时期的感受部位为茎尖。 光周期现象: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长日植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 临界日长:指昼夜周期中能诱导植物开花所需的最低或最高的极限日照长度。 暗期间断现象:在昼夜周期的长暗期中的适当时相给于短时间的光照以间断暗期,则会发生短夜效应,即促进长日植物开花,抑制短日植物开花。使用红光照射可引起有效地暗期间断。

(整理)621植物学真题.

(整理)621植物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 无限维管束 同源器官 颈卵器 心皮 聚合果 无融合生殖 核型胚乳 花程式 孢蒴 内始式 二、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在那些方面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三、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异同点。 四、何谓木材的三切面?它们的概念怎样?以双子叶禾本植物为例,写出三切面的特征。 五、以水稻为例,叙述禾本科植物花序及花的详细组成。 六、试述被子植物由小孢子母细胞发育为花粉粒的全过程。 七、写出图中数字所指花序类型和胎座类型的名称。……(图略) 一、名词解释 有丝分裂 次生结构 形成层 侵填体 花程式和花图解 真核生物 颈卵器 世代交替 孢子和种子

C3和C4植物 二、试举例说明高等植物根的变态及其主要功能。 三、何谓光合作用,简述提高光合作用的几种途径。 四、试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特点。 五、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一、名词解释 管胞 凯氏带 居间生长 合轴分枝 孢子、合子与种子 平行进化 景天酸代谢 双名法 石松类植物 单性结实 二、简述植物细胞中各类细胞器的形态特征与主要特征与主要功能。 三、何谓次生生长?分别以根和茎为例简要说明之。 四、试说明苔藓植物的主要进化特征。 五、白果(银杏)和苹果两种“果”的用法各指什么,试分辨之。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所在的科 betula eucalyptus ficus ginkgo mangnolia populus quercus rhododendron

salix ulmus 一、名词解释 细胞器 减数分裂 心皮 管胞 有限花序 子实体 世代交替 地衣 楔叶植物 通道细胞 二、植物有哪些主要的组织,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三、简述茎尖的结构及其进一把发育形成的结构或组织。 四、简述花在自然演化过程中的主要进化方向。 五、试以海带为例,说明褐藻类植物的生活史。 六、请写出下列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其所在的科名。Vitex stipa eucalypms syringe carex poa quercus ligustcum camellia pinu 一、名词解释 伴胞 衬质势

植物学(整理)

植物学 第一部分绪论 一、生物界的划分 两界说:植物界和动物界。建立者:瑞典的林奈。 三界说:植物界、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 四界说: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或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 五界说: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 创立者是魏泰克,于1969年和马古利斯于1974年 六界说: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 二、种子植物的类型 (一)木本植物 1.植物特点:多年生、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组织多,质地坚硬。 2.分类:乔木、灌木和半灌木 乔木:1)植株高大2)主干显著3)距地面较高的主干顶端形成广阔的树干 灌木:1)植物矮小2)无显著主干3)近地面处枝干丛生的木本植物 半灌木:1)外形类似灌木2)地上部分为一年生3)越冬时枯萎死亡(地上部分) 乔木和灌木之间的主要区别是生长型不同而不是内部结构。 (二)草本植物 1.植株特点: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少,茎干柔软,植株矮小。 2. 分类:分为一年生植物、两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 (三)藤本植物 1.植株特点:茎杆不能直立,匍匐地面或攀附他物而生长 2.举例:草本的牵牛、木本的葡萄、紫藤 三、植物界演变 低等植物(水生)——苔藓植物(过渡类型)——蕨类植物(陆生)——种子植物(根茎叶,维管组织,花粉管的产生) 四、植物学简史 1.诗经:200多种植物 2.《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豆类肥田、豆谷轮作增产、接枝技术。 3.《种树法》郭橐驼,《农书》王桢 4.徐光启《农政全书》共60卷。 5.《本草纲目》李时珍152卷,十二至三十五卷是植物,1173种植物 6.《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吴其睿1714种 7.林奈——创立双名法和植物分类系统为现代植物分类学奠基。 8.李善兰——《植物学》是我国第一部植物学译本 第二部分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1.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罗伯特•虎克:细胞学说 1878年德国施莱登指出:细胞是职务结构的基本单位 1839年德国施旺指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单位。统一了生物界。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植物学整理笔记

植物学整理笔记 第四章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种子植物根据其胚胎是否有包被,又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类。P68 ✧种子植物的植物体在构造上一般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其中前3种称为营养器官, 后3种称为繁殖器官。P68 第二节种子萌发与营养器官的发生 ✧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P68 ✧所谓假种皮,严格地说是指从胚珠基部向外突起,发育形成包裹在种子外面、色泽鲜艳的一种结构(如荔 枝、龙眼)。P69 ✧成熟的种子,种皮上一般还有种脐、种孔、种脊,种脐和种孔是每种植物都具有的构造。P69 ✧胚包括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个部分。P70 ✧根据子叶的数目,种子植物可分为三大类:具有两个子叶的植物称为双子叶植物,具有一个子叶的植物称 为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的子叶数目不定,通常都是两个以上.P70 ✧种子的类型P70 1.无胚乳种子:这类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子叶肥厚、贮藏大量的营养物质,代替了胚乳的功 能。许多双子叶植物,如刺槐、梨、板栗、油茶、核桃等都是无胚乳种子. 2.有胚乳种子:这类种子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胚乳占种子大部分,胚较小,如油桐、 橡胶树、松、稻、麦等.许多双子叶植物,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和全部裸子植物的种子,都是有胚 乳种子。 ✧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P72 ✧幼苗类型分为两种:子叶出土的幼苗和子叶留土的幼苗。P73 第三节根 ✧根是种子植物的重要营养器官,它的主要功能室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以及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并通过根的 维管组织输送到地上部分,根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具有合成的功能,此外还有固定支撑作用、输导作用、贮藏作用和繁殖作用(营养繁殖)。P75 ✧定根(主根、侧根)和不定根P75 1.由种子中的胚根萌发而形成的根,称为定根,包括主根和从主根产生的侧根。 2.有些植物的根还可以从茎、叶、胚轴等部位产生,与胚根无关,称为不定根。蕨类、种子植物扦 插、单子叶植物等的根。不定根也能再产生侧根。 ✧根系类型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P76 1.由主根及其产生的侧根构成的根的总和,称为直根系,有粗大的主根和发达的侧根.通常是深根 性的.因而比较耐干旱。如裸子植物和部分双子叶植物。 2.由不定根形成的根的总和,称为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各根粗细和长短一致,侧根很少。通 常是浅根性,因而不太耐旱。如蕨类植物、单子叶植物、部分双子叶植物。常常因为胚根萌发 不久就死亡,而由胚轴上长出的不定根构成. ✧根的生长的三向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及其应用。 ✧树种的根系特征也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依据之一。选择防护林带的树种,一般应选深根性树种,才具有较强的 抗风力;营造水土保持林,一般宜用侧根发达,固土能力强的树种;营造混交林时,除考虑地上部分的相 互关系外,要选择深根性和浅根性树种合理配置,以利于根系的发育及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P77 ✧植物根系分布在土壤中,它们和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植物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高等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关系,称为共生。根瘤和菌根是高等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 之间共生关系的两种类型。P89 ✧根瘤常见科属:除豆科外,桦木科、木麻黄科、鼠李科、胡颓子科、杨梅科、蔷薇科、苏铁科、罗汉松科

江苏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植物学重要分类整理

江苏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植物学重要分类整 理 江苏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植物学重要分类整理 植物学是农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研的农学学生来说,熟悉和掌握植物学的重要分类是学习的基础。本文将对植物学的重要分类进行整理,以供大家复习使用。 一、形态分类 形态分类是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的方式,常见的形态分类包括: 1. 乔木类:胸径大于20厘米,高达10米以上。 2. 灌木类:株高在1-10米之间。 3. 藤本类:攀缘或借助其他植物生长的植物。 4. 草本类:株高低于1米,主体地下茎,地上部分为草冠。 二、生物学分类 生物学分类是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类的方式,常见的生物学分类包括: 1. 木本植物:以木质部为主,具有较强的结构性。 2. 草本植物:以软体组织为主,生命活动较为活跃。

3. 木质草本植物:具备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部分特性。 三、系统分类 系统分类是根据植物的进化关系进行分类的方式,常见的系统分类包括: 1.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有花、果实,并且种子被子叶包裹。 分级: - 目(Order) - 科(Family) - 属(Genus) - 种(Species) 2. 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无花、果实,种子裸露在雄蕊或雌蕊上。 分级: - 目(Order) - 科(Family) - 属(Genus) - 种(Species)

四、经济分类 经济分类是根据植物的经济用途进行分类的方式,常见的经济分类包括: 1. 粮食作物:主要用于人类食物供给,如稻米、小麦、玉米等。 2. 蔬菜作物:主要用于人类食物供给,如白菜、西红柿、黄瓜等。 3. 果树:主要用于人类食物供给,如苹果、橙子、葡萄等。 4. 草药:主要用于医药、中药材等,如人参、冬虫夏草等。 五、环境分类 环境分类是根据植物适应的生长环境进行分类的方式,常见的环境分类包括: 1. 水生植物:生长在水中或水域边缘,如荷花、莲藕等。 2. 陆生植物:生长在陆地上,如树木、花卉等。 3. 石生植物:生长在石头上或岩石裂缝中,如地衣、苔藓等。 通过对植物学的重要分类进行整理,可以帮助农学考研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的分类特征,为考试复习提供便利。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农学复习有所帮助。

动植物学的整理方法

动植物学的整理方法 动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两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地球上动物和植物的分类、解剖、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知识。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动植物,人们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类。下面将详细介绍动植物学的整理方法。 1.观察法:直接观察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等,进行分类整理。观察法是最基本的整理方法,通过观察不同的特征,可以鉴别和分类动植物。例如,通过观察鸟类的羽毛颜色、体型、嘴的形状等特征,可以分类鸟的种类。 2.形态学方法:通过对动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和比较,进行分类整理。形态学方法主要依据动植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器官的形态等特征,对其进行分类。例如,通过对不同植物的叶形、花形、果实形态等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可以分类植物的科、属、种等级别。 3.解剖学方法:通过对动植物的解剖结构进行研究和比较,进行分类整理。解剖学方法主要通过对动植物的内部器官、组织以及细胞等进行观察和比较,了解其特点和差异,以达到分类目的。例如,通过对动物的骨骼、肌肉、内脏等解剖结构的比较,可以分类不同的动物类别。 4.生态学方法:通过对动植物的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和比较,进行分类整理。生态学方法主要通过研究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生境要求、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特征,来进行分类整理。例如,通过对不同植物喜好的土壤环境、水分要求、光照情况等特征的研究,可以将植物进行生态分类。 5.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对动植物的分子遗传物质进行研究和比较,进行分类整理。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动植物的基因序列、蛋白质

组分等进行比较研究,了解其遗传关系和分类关键。例如,通过对动植物的DNA序列进行测定和比较,可以了解其亲缘关系,从而进行分类整理。 以上就是动植物学的整理方法。不同的方法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互相结合使用,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动植物的分类整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它们,为生态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学资料( 重点整理)

三、名词解释(15分) 柑果(举例):由复雄蕊(1分)形成,外果皮革质(0.5分)中果皮较蔬松(0.5分),内果皮膜质(0.5分),内表皮囊状突起,例:桔、橙(0.5分)。ddd 有胚植物:在生活史中,出现胚的植物的总称(2分),如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 十字形花冠:花瓣4片,排成十字形,称十字形花冠,为十字花科植物花的花冠。dddd 合轴分枝:顶芽生长活动(1分)一段时间以后,或者死亡或分化为花芽(0.5分),而靠近顶芽(0.5分)的一个腋芽(0.5分)迅速发育为新枝,代替主茎(0.5分)。ddd 小穗:由颖片和1至数朵小花组合而成的结构(2.5分)。如在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ddd 颈卵器:形如瓶状的多细胞的雌性生殖器官(2分),由颈部和腹部组成(0.5分)。其中,有颈沟,腹沟和卵细胞。 地衣:藻类和真菌两类植物共同生活,而形成的共生体。ddddd 单性结实(举例):不通过受精(1分),子房就发育形成果实(1分),例如,香焦ddd 侧膜胎座:单室(0.5分)复子房(0.5分)或假数室子房(0.5分),胚珠着生于心皮边缘(0.5分)相连的腹缝线上(1分)。dd 单身复叶:仅有1枚小叶的复叶(1分),原为三出复叶的,2枚侧生小叶退化而形成(1分),小叶与叶柄间具关节,叶轴常具翅(1分)。如柑橘叶。; dd 聚药雄蕊(举例):花药合生成筒状(1分),花丝分离(1分),如向日葵(1分)。dddd 菌丝体:真菌的分枝或不分枝的无色菌丝的营养体。 浆果(举例):外果皮薄(1分),中果皮(0.5分)、内果皮(0.5分)均肉质化,并充满汁液。例番茄 学名:拉丁文(0.5分)属名(1分首字母大写为名词)+种加词(1分全大写为形容词)+定名人(0.5分首字大写),如:Oryza sativa L; ddd 藻类:是一类含光合色素的低等自养植物的总称,如蓝藻,绿藻,红藻,褐藻。 菌类:菌类是一类不含光合色素的低等异养植物的统称(2分)。如细菌,粘菌,真菌等 假果:除子房外,还有花托(0.5分),花萼(0.5分),甚至整个花序(0.5分)都参与形成的果实,称为假果。举例:梨(1分) 合蕊柱:兰科植物(1分)的雄蕊与花柱,柱头完全愈合成的圆柱状结构即是合蕊柱。 角果(举例):两心皮组成(1分),具假隔膜(1分),成熟时从两腹缝线裂开(0.5分),例如,油菜、青菜 梯形接合:水绵两条丝状体相对处的细胞壁向外突起伸长并相接触,接触处的细胞壁溶解,形成接合管(2分),细胞的原生质体缩成一团,形成合子(0.5分)丝状体多处产生接合管(0.5分),形如“梯子”而得名的。 低等植物: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1分),雌性生殖结构由单细胞构成(1分),生活史中不出现胚(1分)。例如:细菌,藻类,地衣等。 头状花序:许多无柄花(0.5分),着生于极度缩短(1分),膨大平展(1分)的花序轴上,各苞片常密集成总苞(0.5分),花排列成头状。 世代交替:从无性世代的孢子体产生有性世代的配子体,又从有性世代的配子体产生无性世代的孢子体,有规律地轮回更替现象称世代交替。dd 聚花果(举例):由整个花序(2分)形成的果实,例如桑椹、菠萝。(1分) 假二叉分枝:顶芽(0.5分)长出一段枝条,停止发育或为花芽(0.5分),顶芽两侧对生的侧芽(1分)同时发育为新枝,新枝的顶牙和侧芽生长活动与母枝相同(1分)。 个体发育:植物从生命活动中的某一个阶段(孢子,合子,种子)开始,经过形态,结构和生殖上的一系列发育变化,然后再出现当初这一阶段的全过程。 种子植物:在生活史中产生种子,胚被种子的外部结构很好的保护(2.5分)。如裸子植物和

园林植物学复习资料整理

绪论 植物:在生物界中,营固着生活、具有细胞壁、自养的生物. 形态多样性:大小各异,形态多样. 结构多样性:单细胞、群体、多细胞;简单-复杂. 寿命多样性:短命植物、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木本植物. 营养多样性:自养:绿色植物;异养:非绿色植物:寄生、腐生 生态多样性:陆生、水生;沙生、盐生、冻原植物. 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界的植物生活和开展规律的生物科学,包括形态结构的开展规律、生长发育的根本特征、类群的进化与分类、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或系统植物学:根据植物的特征和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演化顺序,对植物进展分类,并在研究的根底上建立和逐步完善植物各级类群的进化系统的科学. 植物分类的方法: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发育分类 物种:分类学根本单位,指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并具有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季节上的隔离. 变型:形态特征变异相对较小的类型,如花色不同、花重瓣、单瓣的变异、叶片有无色斑等. 品种:由人工培育而来的,具有独特的经济性状,并达到一定数量. 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的个体构造、发育与系统发育中形态建成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与其规律的科学. 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化学:研究植物代谢产物的成分、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植物资源学: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数量、用途与开发的科学. 分子植物学:研究植物材料的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与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规律的科学.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是建立在植物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胚胎学、孢粉学、细胞学、遗传学、植物化学、生态学和古植物学等学科根底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向日葵菊科一年生植物,原产北美,是重要的油料植物. 桔梗是桔梗科多年生植物叶对生. 大花草分布于苏门答腊,大花草科寄生植物. 天麻.,兰科腐生植物,其根状茎入药,有熄风镇痉,通络止疼的作用,用以治疗高血压病、头疼、眩晕、肢体麻木、神经衰弱和小儿惊风等. 第一章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规律 生活周期:从种子开始,当种子成熟后,在适应的外界条件下萌发成幼苗,再进一步生长发育成具根茎叶的植物体,当植物开展到一定阶段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顶芽或侧芽分化形成花芽,再进一步形成花、果实和种子. 器官:植物体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担负一定生理功能,由数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构成的植物体的组成单位. 营养器官:根、茎、叶 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根的类型:主根、侧根、不定根 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局部,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根冠:保护作用.分泌粘滑胶质,减少阻力;平衡石〔淀粉粒〕;外损内补. 分生区〔生长锥、生长点〕:保持分裂能力. 伸长区:细胞长轴方向伸长,是分生组织到成熟组织的过渡区.

植物学-花-果实考点整理

植物学-花-果实考点整理●组成 ●花柄和花托 ●着生花的小枝,花柄顶端略膨大 ●花被 ●花萼 ●花冠 ●分类 ●双被花 ●油菜,豌豆,番茄 ,大籽猕猴桃 ●单被花(只有花萼) ●大麦,荞麦,山拐枣(山桐子) ●无被花 ●杨,柳 ●雄蕊群 ●雌蕊群 ●柱头 ●湿柱头 ●烟草,百合,苹果 ,豆类 ●干柱头 ●十字花科,石竹科(凤梨,蓖麻,月季) ●花柱 ●子房 ●花序 ●无限花序(下→上) ●总状花序(花柄长短相等) ●紫藤,荠菜,油菜,臭荠 ●伞房花序 ●豆梨,苹果,樱花 ●伞形花序 ●人参,五加,常春藤 ●穗状花序 ●车前草,马鞭草

●葇荑花序 ●杨,柳,榛 ●肉穗花序 ●玉米,灯台莲,半夏,天南星,芋 ●头状花序 ●菊,蒲公英,向日葵 ●圆锥花絮(复总状花序) ●南天竹,稻,燕麦,凤尾兰 ●复穗状花序 ●小麦,马唐 ●复伞形花序 ●野胡萝卜,前胡,小茴香 ●复伞房花序 ●石楠,花楸 ●有限花序 ●单岐聚伞花序 ●螺旋状聚伞花序 ●七叶树,附地菜 ●蝎尾状聚伞花序 ●雄黄兰,虎耳草 ●二歧聚伞花序(歧伞花序) ●金丝桃,卷耳 ●多岐聚伞花序 ●泽漆,银边翠(构成单位是杯状聚伞花序) ●杯状聚伞花序 ●内含一朵无被雌花(先开)和多朵无被雄花 ●隐头花序 ●无花果,爱玉 ●雄蕊类型 ●四强雄蕊 ●十字花科 ●二强雄蕊 ●泡桐,美国凌霄 ●单体雄蕊

●花药分离,花丝连成一束 ●陆地棉,锦葵 ●二体雄蕊 ●蚕豆,豌豆 ●三体雄蕊 ●多体雄蕊 ●蓖麻,金丝桃 ●聚药雄蕊 ●花药联合花丝分离 ●蒲公英 ●小连翘 ●子房位置 ●子房上位 ●下位花 ●无被丝托 ●大籽猕猴桃,芸薹,毛茛,牡丹,蚕豆 ●周位花 ●有被丝托,和子房壁不相连 ●蔷薇,月季 ,桃 ●子房下位 ●子房壁和被丝托完全愈合 ●上位花,梨,苹果,黄瓜,吊钟海棠 ●子房半下位 ●子房壁的下半部与被丝托愈合 ●周位花,忍冬,接骨木,虎耳草 ●雌蕊 ●单雌蕊(仅由一心皮构成) ●离生雌蕊 ●玉兰,毛茛,梧桐 ●蚕豆,豌豆 ●复雌蕊 ●一朵花内有几个相互联合的心皮(合生雌蕊) ●棉,番茄 ,一品红,百合 ●胎座

植物学整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植物学知识归纳整理 一、组织 构成高等植物体的细胞有多种类型,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多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植物组织的类型 依照发育程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划分:分生组织成熟组织 分生组织 分生组织:位于植物体生长的部分,具有持续性或周期性的分裂能力,植物体的其它组织都是由分生组织分化而来的 分生组织细胞的特点:体积小,排列紧密,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无大液泡而有分散的小液泡 1、根据发生次序划分: 原分生组织:位于根尖、茎尖的最先端,持续保持旺盛的分裂能力 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衍生而来,紧跟在原分生组织之后,细胞已开始初步分化 次生分生组织:某些成熟的薄壁细胞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如根部的中柱鞘细胞) 2、根据分布位置划分: 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尖、茎尖(产生新叶、腋芽、花),使植物长高。 侧分生组织:位于根、茎周侧,维管形成层(根、茎增粗)、木栓形成层,让植物增粗。居间分生组织:位于成熟组织之间(茎的节间、叶鞘的基部),在一定时间具有分裂能力,禾谷类的拔节、抽穗,韭菜、葱割去叶后继续生长,土豆的顶根都与居间分生组织有关。 成熟组织: 根据生理功能划分: 1.薄壁组织:广泛分布于植物体的各个器官,细胞特征:体积大,壁薄,细胞间隙大 根据生理功能进一步划分为 ①同化组织:植物体的绿色部分,叶绿体丰富,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②贮藏组织:根、茎、果实和种子,细胞内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油脂),水稻的胚乳细胞,马铃薯的块茎, 贮藏水分,旱生植物仙人掌,高寒植物红景天,肉质叶片的细胞内含有大量水分,以适应干旱环境 ③通气组织:湿生、水生植物体内,薄壁细胞间隙特别发达,形成气腔或气道,有利于气体交换,如水稻、莲

植物学复习资料(经典)

第一章植物细胞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和细胞学说 细胞: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学说:(1)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所有的细胞都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 (3)卵子和精子都是细胞 (4)一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 2.纹孔:细胞形成次生壁时,在一些位置上面不沉积次生的壁物质,而形成一 些间隙,这种在次生壁中未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 3.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它是 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换的桥梁。 4.细胞全能性:植物的大多数生活细胞,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又单个细胞经分 裂、生长和分化形成一个完整植株的现象或能力 二、论述题 1.试区别:细胞质、原生质、原生质体。 答:细胞质由基质和众多细胞器构成。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原生质体是除去了植物细胞壁后剩下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2.植物细胞中有哪些质体?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1)前质体:无色或呈现淡绿色的球状体,其外有双层膜包被,内膜 内褶,伸入基质中,或形成少许游离的小泡或类囊体,膜内基质有少量的 DNA RNA 核糖体和可溶性蛋白等.当细胞生长分化时,前质体可转变成其他 类型的质体。 (2)叶绿体呈透镜形或椭圆形,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结构复杂,由叶绿体被膜、类囊体和基质构成,含有DNA和核糖体,可以 合成某些蛋白质,在遗传上有一定的自主性,在个体发生上,叶绿体来自前 质体。 (3)白色体近于球体,其内部结构简单,在基质中仅有少数不发达的片层和油造体,来自于前质体. (4)有色体形状以及内部结构多种多样,由前质体发育而来,或由叶绿体失去叶绿素而成. 3.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及其机能如何? 答:(1)细胞核由核被膜、染色体、核仁和核基质组成 (2)核被膜包括核膜和核纤层两部分,核被膜由两层膜组成,外膜表面由核糖体,并与内质网连通,核被膜上还分布由核孔复合体,是细胞 核与细胞质间物质运输的通道,核纤层是核被膜内膜的一层蛋白质网络结 构,为核膜和染色质提供了结构支架,并介导核膜与染色质之间的相互作

(整理)植物学№te

植物界(Plantae) 动物界(Aminalia) 生物原生生物界(Protisra) 真菌界(Fungi) 原核生物界(Monera ) ↗具有固着生活方式 ↗具有细胞壁(纤维素的网状结构) ↗自养生物(叶绿体) ↗具有永久分生组织、不断生长、分化 §1.细胞的概念及组成 ↗细胞(cell):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长发育的基础,遗传的基本单位 ↗原核细胞(procaryotic cell):无典型的细胞核和以膜为基础的细胞器,遗传物质为环状的DNA ↗真核细胞(eucaryotic cell):具典型的细胞核和以膜为基础的细胞器,DNA存在于细胞核中,各种代谢活动在不同部位进行 ⒈植物细胞的组成 细胞壁 (cell wall) 细胞细胞核 (nuclear) 原生质体(protoplast) 细胞质 (cytoplasm) 细胞器 (organelle) ⒉细胞壁 ⑴组成:⑵成分: 胞间层 (middle lamella) 果胶类物质 初生壁 (primary wall) 纤维素 (cellulose)、半纤维素、木质素(lignin) 次生壁 (secondary wall) 多种酶类 (enzymes)和糖蛋白

⒊细胞壁的成分与超微结构 ⑴架构物质:纤维素(“钢筋”) ⑵衬质(“混凝土”): ①果胶多糖、半纤维素、胼胝质、粘液、树胶 ②蛋白质(酶) ③水份 ⑶内镶物质①木质:酚类化合物②矿物质:SiO2,Ca(COOH)2,CaCO3,K,Mg ③心材色素 ⑷复饰物质①角质②蜡质③木栓质④孢粉素:胡罗卜素的氧化聚合物,类胡萝卜素酯⒋纹孔场及纹孔 ↗纹孔场(pit field):初生壁上的一些非常薄的区域 ↗纹孔(pit):次生壁形成时在纹孔场不被次生壁物质覆盖,形成的凹陷区域.分为单纹孔(single pit)与具缘纹孔(bordered pit) ↗纹孔膜:两个纹孔间的胞间层和两层初生壁形成纹孔膜 ⒌细胞间的联系 ↗胞间连丝 (plasmodesma):贯穿于细胞壁之间并密集发生于纹孔场和纹孔膜上,沟通细胞之间的连丝 ↗胞间连丝是细胞原生质体间进行物质运输和信号传导的桥梁 Plastid):与糖类合成和储藏有关 有色体 (chromoplast) 质体叶绿体 (chloroplast):膜(membrance) 、类囊体 (thylakoid)和基质 (stroma) 白色体 (leucoplast) vacuole):细胞代谢产物的储藏场所 ⒏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Ergastic substances ⑴储藏的营养物质 ①淀粉 starch 储藏组织内存在,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 ②蛋白质 protein 无活性,较稳定,多存在于种子内,以糊粉粒的形式存在 ③脂类 lipid主要储藏物质,含很高的能量,呈油滴 ④晶体 crystal eg.草酸钙晶体:单晶、针晶、簇晶碳酸钙晶体:钟乳体 ⑵植物次生物质:酚类化合物、类黄酮、生物碱、生氰糖苷、非蛋白氨基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