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分类学常用术语现用图解

植物分类学常用术语现用图解

植物分类学常用术语图解叶

叶的组成

叶的排列

叶的形状

叶基部

叶边缘

叶先端

叶脉

叶序

完全花的组成

副萼

裸花(没有花萼和花冠的花)

单被花和两被花

花各部分的着生方式

各种花冠的形态

萼片和花瓣的排列方式

雄蕊

花药的开裂方式及着生方式

雌蕊

胎座

胚珠

花序

果实

第4章描述植物的形态术语

第4章描述植物的形态术语 第4章描述植物的形态术语 植物特征的资料是对任何一种植物进行分析所必需的。对一种植物的形态学描述(描述植物学phytography)是通过一系列的术语用半技术性的语言来合适地表达,从而提供了对这种植物的准确描述。对于一个分类群的分析,描述的形态术语要走在分类学或系统发育分析的前面。维管植物(Tracheophyes)的营养结构统一包括根(root)、茎(stem)及叶(leave)这样的器官,繁殖结构在不同的类群中有所不同。蕨类植物以孢子叶球、球果、孢子叶、小孢子叶、大孢子叶和孢子为代表。裸子植物以球果、大孢子叶、小孢子叶为代表。有花植物有不同的花序(inflorescence)、花(flowers)、种子(seed)和果实(fruit)。所有这些器官都表现出相当的变异性,要通过大量的术语进行充分的描述。 形态描述术语被用于描述物种已经有几个世纪了,并且将继续成为分类证据的主要来源。描述术语非常详尽,在这里我们仅就最常用的进行阐述。 习性和寿命 一年生植物(Annual):在一个生长季节生活和完成生活周期的植物。短命植物(ephemeral)每年只存活一到两周(如蔓

黄细心Boerhavia repens)。两年生植物(Biennial):存活两个生长季的植物,在第一个生长季营养生长,在第二个生长季开花。 多年生植物(Perennial):生活两年以上并且在生命周期里开花数次(只结一次果的植物除外,这些植物可存活数年,但是开花后即死亡,比如龙舌兰属植物和竹子的一些种类)的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herbaceous perennial),地上的苗每年冬天都会死去,每年再由接近地面的储藏部分长出地上的苗。木本多年生植物(woody perennial),地上枝条是木本的,可存活很多年。木本多年生植物可以是乔木(tree)(具有明显的树干或者从树干伸出的枝条由顶部产生――歧伞树(deliquescent tree)如印度榕树;茎(caudex)干完全不分枝,而顶端由叶子形成树冠,如棕榈树;或者主干持续生长,逐渐变细并按向顶的顺序长出枝条――塔状树(excurrent tree)如暗罗属polyalthia植物)或灌木(shrub)(有一些明显的枝条从地面上长出)。半灌木(suffrutescent plant)是一种介于木本和草本之间的中间状态的植物,它的基部一年又一年持续生长,然而它的上部每年都死去。纤弱的攀缘类植物可能是木本(木质藤本(liana))的或者草本(草质藤本)(vine)的。 值得注意的是草本、灌木、半灌木和乔木代表的是不同习性类型。一年生植物、两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代表了寿命或植物生长的时间。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被子植物在长期演化、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态特征,经典的植物分类学就是根据植物的不同形态特征来进行的,现就植物常见的形态学术语简介如下。 一、茎 (一)茎的生活习性 植物茎的生活习性是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根据茎的性质,可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两种类型。 1.木本植物(wood plant) 乔木(tree)乔木有明显的主干,通常树干高大。如松树、银杏等。 灌木(shrub)主干不明显,比较矮小,常基部分枝。如紫荆、月季等。 2.草本植物(herb) 一年生草本植物(annual herb)生活周期在一年内完成。如水稻、花生等。 二年生草本植物(biennual herb)生活周期在两内年或跨越两年得以完成。如冬小麦等。 多年生草本植物(perenniall herb)植物的地下或整个植株能生活多年。如荷花等。 藤本植物(vine)包括木质藤本植物和草质藤本植物两类。前者如葡萄、省藤等;后者如草莓、牵牛等。 (二)茎的生长习性 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将茎分为以下几种(图14-1)。 直立茎(erect stem)茎垂直立地,如银杏、小麦等。 平卧茎(prostrate stem)茎平卧地面,如蒺藜等。 匍匐茎(stolon t stem)茎平卧地面,节上生根,如草莓、甘薯等 攀缘茎(climbing stemm)借助于茎、叶等的变态器官攀缘于其他物体上,如黄瓜等。 缠绕茎(twining stem)茎缠绕于其他物体上,如牵牛等。 二、叶 叶的大小、形状和组成常因植物种类而异,变化较大,但分类地位相近的植物的叶形常常相似。 (一)叶的形态 1.叶的质地 革质(coriaceous):叶厚韧似皮革,如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L.)等。 膜质(membranaceous):叶薄而呈半透明,不呈绿色,如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草质(herbaceous):叶薄而柔软,如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等。 肉质(succulent):叶肥厚多汁,如芦荟(Aloe vera var chinensi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等植物的叶。 2.叶形 叶形是指叶片的整体形状。不同植物叶形往往不同,叶形是识别植物的重要依据之一。植物中,叶形近似条形、圆形、椭圆形和卵形的情况很普遍,为了利于区分植物,往往根据叶片最宽处位置及叶的长宽比对这类叶形进行细分,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图14-2,图14-3)。

第十二章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第十二章植物分类基础知识第一节植物分类的方法 现已知道,自然界的植物约有50万种。它们种类繁多,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各异。我们要认识、利用和改造它们,就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建立类系统。 人类对植物的认识和分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史前,人类就开始接触和利用植物,辨别可食和有毒的植物;把某些植物的种子、果实、块茎、块根等作继后用植物治病,李时珍成就的巨著《本草纲目》,其中对植物的类别、名称、性能等描述,就是植物分类。 为了便于系统地、分门别类地认识、研究和利用植物,植物学家按照植物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将植物界分为门、纲、目、科、属和种级单位或等级。根据植结构、生活习性,通过检索表,方便快捷地检索出已有植物所属的等级与名称。例如,将植物界分成藻菌植物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等植物分类的目的,不仅是认识植物,给植物以名称和特征描述,而且还要按植物的亲缘关系建立一个足以说明这种亲缘关系的分类系统,利用植物分类学等进行植物的引种、驯化,培育和改造植物,为人类的生产、经济和生活服务。 第十二章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如前所述,植物种类繁多,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丰富多样。为了更好地认识、利用和保护植物,就必须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为此,我们就要具备植物本知识。 第一节植物分类的方法 一、植物分类方法与分类系统 人类要利用植物,首先要识别植物,这就要分类。从人们对植物的辨别和分类到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经过了漫长的历史。一般以亚里士多德的弟子西奥弗拉ophrastos Eresio,约公元前371~公元前286)所著的《植物的历史和植物本原》(De Historia et De Causis Plantarum)一书问世,作为植物分类学植物的分类经历了人为分类方法与人为分类系统到自然分类方法与自然分类系统的发展时期。 (一)人为分类方法与人为分类系统 人为分类法是人们按照自己的便利,根据植物的用途,或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或选择植物的一个或几个明显的特征将植物进行分门别类的分类分类法不考虑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有:瑞典分类学家林奈(Carl Linnaeus, 1735,1707~1778),在他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 表格的形式发表了“性”系统。把有花植物雄蕊的数目、雄蕊的不同特征以及雄蕊与雌蕊的关系作为分类的标准,将植物界分为24纲,如一雄蕊纲、二雄蕊纲四雄蕊纲。我国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1518~1593)所著的《本草纲目》将所收集的1000多种植物分成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和木部。每部又分成若干类又分为山草、茅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和杂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人为分类方法。因此,依据人为分类法所建立的植物体系(或排序、统)就是人为分类系统。 人为分类法常把亲缘关系极远的植物归并为一类,而相近的植物反被分离得很远,以致所建立的分类系统不能客观地反映出植物间的内在联系和固有次序。类的生产和生活等实际应用却起了重要作用,例如,栽培学上所称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等,果树学上将果树分为仁果类、核果类、坚果类、浆果类等,通俗易懂、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简单易行。 (二)自然分类方法与自然分类系统 自然分类法是在林奈的《植物的纲》(Classes plantarum,1738)中“自然系统的片段”、Candolle(法)的《植物学的基本原理》(Therori e elementair ntanique,1813)、Bentham 和Hooker(1862~1883)(英)《植物的属志》(Genera Plantarum),以及达尔文(1809~1882)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论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建立起来的。自然分类法是以生物进化的观点为出发点,根据植物间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生态习性等特性的相似性程度大小,判断亲疏程度,或亲缘关系的远近,寻求分类群谱系的发生关系和进化过程,并进行植物的分门别类和排序的方法。 根据自然分类法,现今的植物都是从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的,彼此间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联系,关系愈近,相似性愈多,愈远则差异性愈大。由此所形成的学派与“假花”学派都是依据植物形态的演化趋势来决定植物类群的位置和亲缘关系。 因此,按自然分类法来分类,可以看出各种植物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和相互间在关系上的亲疏。如小麦与水稻,有许多相同点,于是认为它们较亲近;小麦大豆,相同的地方较少,所以它们较疏远。 自然分类法能够比较客观地说明植物界发生发展的本质和进化上的顺序性,因此,自然分类法又称为系统发育分类法,现代植物的分类大都是依此进行的。百万年来植物的变化发展很复杂,许多古代植物早已灭绝,化石资料残缺不全,新种还不断被发现,因此,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们的见解很难一致,出现同的分类系统。现代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有:恩格勒(Engler)分类系统(1897)、哈钦松(J. Hutchinson)分类系统(1962),塔赫他间(A. Taxta 系统(1942)和克朗奎斯特(Cronquist)分类系统(1958)。我国著名分类学家胡先驌也曾于1950年提出了一个被子植物的多元系统。这些系统从不同侧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花及花序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花及花序 时间:2011-05-31 21:49录入者:邓益琴阅读次数: 970次 一、花序花序(inflorescence) 是指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方式,花序生于枝顶端的叫顶生;生于叶腋的叫腋生。一朵花单独生于枝顶端或叶腋时叫单生花。整个花序的轴叫花序轴(rachis) 。如 一、花序 花序(inflorescence)是指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方式,花序生于枝顶端的叫顶生;生于叶腋的叫腋生。一朵花单独生于枝顶端或叶腋时叫单生花。整个花序的轴叫花序轴(rachis)。如果花序轴自地表附近及地下茎伸出,不分枝,不具叶,叫花亭(scape)。如果花序轴上有多数花,除顶花以外,其余各花都是由侧生变态叶的叶腋生出,这种变态叶较小而简单,叫苞片(bract),有些是苞片集生在花序基部,叫总苞(involucre)。花序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大类。 (一)无限花序 无限花序(indefinite inflorescence)或向心花序(centripetal inflorescence)是一种类似总状分枝的花序,开花顺序是花序轴下部或周围的花先开放,渐及上部或向中心依次开放,而花序轴可继续生长。 1.简单花序(simple inflorescence)。花序轴不分枝,其上直接生长小花。包括如下几种: (1)总状花序(raceme)。花有梗,排列在一不分枝且较长的花序轴上,花柄长度相等。如油菜、荠菜等。

(2)穗状花序(spike)。花轴直立,较长,花的排列与总状花序相似,但花无柄或近无柄,直接生长在花序轴上呈穗状,如车前、大麦等。 (3)葇荑花序(catkin)。花序轴柔软,常下垂,花无柄,单性,花后整个花序或连果一齐脱落。如杨、柳、桑。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Taxonomy)是对植物进行鉴定(Ident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分类或归类(Classification)的一门学科,亦称系统植物学(Systemstic Bottany)。作为一门生物科学(Biological science),植物分类学的定义历来争议颇多,这种方式只是这一学科范畴的含义。从传统的意义上来说,植物分类学是建立在形态学为基础上的、综合各相关学科的一门科学。植物分类学是发展较早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不仅要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还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系统,进而研究物种的起源、分布中心、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因此,它是一门既有实用价值又富有理论意义的学科。 植物分类学的内容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三个方面。 分类:把各种植物用比较、分析和归类的方法,分门别类,依据植物界自然发生和发展的法则,予以有次序地排列,叫做分类。 按照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的分类和编排便可反映出植物的演化系统。掌握了对植物系统研究中所阐明的植物类群关系的内在规律性即可进一步了解植物界的进化过程,在利用和改造植物时,也就能够从中找到方向性的指导准则。 命名:把各种植物都按照国际命名法规给以正确的名称,叫做命名。 命名是进行植物分类的必要手段。 鉴定:正确地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查考文献资料以及和已知的植物种类进行分析对比,从而确定植物名称的过程叫做鉴定。 鉴定是进行植物分类研究工作的基本内容。 植物分类学与各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植物分类学发展的历史及分类系统 植物分类学思想的三次飞跃: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分类 三种不同的分类系统:人为分类系统,自然系统,系统发育系统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它是在人类识别植物和利用植物的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更新,以及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使这门学科得以持续发展并不断地发生变化。 纵观植物分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时期: (1)史前与“本草学”时期; (2)人为分类系统时期; (3)自然分类系统时期; (4)系统发育的分类系统时期。 下面就这4个时期介绍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历史。 一、史前与“本草学”时期 明代李时珍(1518—1593)是十六世纪我国杰出的植物学家与伟大的医药学家。他花费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博览前代诸家本草与古书近800多种,并长期上山采药,不但总结了明代以前的药物学和植物学的知识与经验,而且又以自己所收集的或是通过自己实践的丰富资料,加以补充和发挥,终于著成?本草纲目?(1590年)。全书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有药用植物1195种。他是以生态、生长习性、用途、含有物等作为分类基础,以纲、目、部、类、种作为分类等级,将植物分为五部(木部、果部、草部、谷菽部及蔬菜部)30类。 就以草部分类为例,他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水草、蔓草、毒草等。这种分类方法,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是一种人为的分类法,比较实用。李时珍的分类工作比1735年林耐的?自然系统?早一百多年,而且内容也比较丰富。?本草纲目?为我国本草学具有世界影响的名著,对世界的医药学和植物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人为分类系统时期

种子植物分类学

种子植物分类学 第一章 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主要研究整个植物界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植物界不同类群物种的演化历史,以及他与其它物种间的关系的学科),也就是把极其繁杂的各种各样植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命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认识,便于研究和利用的科学。 高等植物的特征:除苔藓植物外都有根、茎、叶和中柱的分化。 有明显的世代交替。 生殖器官由多细胞构成,卵受精后在母体内发育成胚。 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均属于高等植物(有胚植物)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1. 恩格勒分类系统(假花学说,植物志、标本馆) 2. 哈钦松分类系统(真花学说,授课教材) 3. 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目前广为采用的系统,校园) 4. 塔赫他间分类系统 5. 被子植物八纲系统(吴征镒,“多系-多期-多域”,2005) 6. APG III(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2009) 哈钦森系统(真花学说) 真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两性孢子叶球(如已灭绝了的裸子植物中的本内苏铁目)演化来的,大孢子叶演化为雌蕊,小孢子叶演化为雄蕊,其下的苞片演化为花被,构成被子植物原始的两性花。所以两性花是原始的,葇荑花序类是由两性花适应风媒传粉进化来的。 木兰目和毛莨目是由裸子植物的本内苏铁目演化而来,为被子植物的两个起点.其中木兰目演化出一支木本植物;毛莨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进化。恩格勒系统(假花学说) 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裸子植物中的买麻藤目的球果状花序简化而来,由小孢子叶球或大孢子叶球分别演化成雄性或雌性的柔荑花序,进而演化成花。因此,被子植物的花不是真正的花,而是一个演化了的花序(雄孢子叶球的大苞片演变为花被,小苞片退化,小孢子叶演变为雄蕊;雌孢子叶球的大苞片演变为子房壁,小苞片退化)。 被子植物的花是从无被花到有被花,从单被花到双被花,从离瓣花到合瓣花,从单性花到两性花,从风媒到虫媒,花部由少数向多数演化; 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原始。 塔赫他间系统 认为被子植物系起源于种子蕨,并通过幼态成熟演化而成的,而不是起源于现存的裸子植物或已绝灭的本内苏铁或科达树。 草本由木本演化出来,单子叶植物起源于水生双子叶类具有单槽花粉的睡莲目莼菜。木兰目是最原始的代表,由木兰目发展出全部被子植物。 克朗奎斯特系统 与塔赫他间(1980)系统的主要观点趋于一致,但不用“超目”的分类单元。 被子植物起源于种子蕨而非其他裸子植物;木兰目是现存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也是其他被子植物的出发点;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原始双子叶植物中可能与睡莲相似的草本植物。种(species):缩写为sp.,共同的祖先,稳定的分布区,形态特征相似,种内自然交配,后代正常,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亚种(subspecies):缩写为ssp.,地理区域分布、生境不同,生态适应亚种(半种)种内

园林植物分类及其应用

园林植物分类及其应用 一、园林植物分类方法(一)习性分类法(二)观赏特性分类法(三)园林用途分类法(四)自然系统分类法(一)习性分类法 1、草本植物 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 2、木本植物常绿、落叶乔木、灌木、藤本 草本植物(1)一二年生植物(annuals and biennials) 一年生花卉: 一年内完成生长周期,即春季播种,夏、秋季开花结实,故称春播花卉。如鸡冠花、凤仙花、百日草、半支莲等。 二年生花卉: 二年内完成生长周期,即秋季播种,次春开花结实。如羽衣甘蓝、金盏菊、三色堇、须苞石竹等。有些多年生草本花卉,如雏菊、石竹等,常作一、二年生栽培。(2)球根花卉(bulbs) 地下部分变态、肥大,不论是茎或根而形成球状物或块状物的一类,主要有五种类型:球茎类:外形如球,内部全为实心,其外仅有数层膜质外皮,球茎下部形成环状痕迹,在球茎顶端着主芽和侧芽。如:小苍兰(Freesia refracta),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鸢尾科(2)球根花卉(bulbs) 鳞茎类:地下茎呈鳞状。外被纸质外皮的叫有皮鳞茎。如:水仙(中国水仙-有皮鳞茎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 )、百合(百合科-无皮鳞茎Lilium brownii)(2)球根花卉(bulbs) 根茎类:地下茎肥大形成粗长之根茎,有明显的节与节间,在节上发芽。如莲、睡莲、美人蕉、鸢尾等 (2)球根花卉(bulbs) 块茎类:地下茎肥大呈根状,它的节不明显,但有螺旋状着生而易辨认的芽及退化叶脱落后留下的叶痕,在它的上面不直接产生根。如:马铃薯、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与彩叶芋等。 (2)球根花卉(bulbs) 块根类:由根膨大肉质化而成。如大丽菊、花毛茛等。(3)宿根花卉(perennial herb flower) 地下部分的形态不发生变态。为多年生植物,耐寒性,冬季在露地安全越冬。在这一类花卉中,依各季地上茎叶枯死与否又可分为落叶与常绿二类: 落叶:菊花 Dendronthema morifolium Tzvel. 、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萱草 Hemerocallis flava L. 常绿:吉祥草(百合科)、蓍草(菊科) Achillea alpina L.、鸢尾(蓝蝴蝶、扁竹叶)Iris tectorum Maxim. (4)多浆及仙人掌类(succulents and cacti) 多浆植物:也称肉质花卉。指茎或叶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通常变态为肥厚多汁状态的花卉。如仙人掌科植物,另外在番杏科、大戟科、景天科、菊科、萝藦科、凤梨科、龙舌兰科等科中也有部分多浆花卉。 2 (5)室内观叶植物(indoor foliage plants) 这是一类按观赏部位而分的花卉。即 以叶为主要观赏对象并多盆栽供室内装饰用的植物,不论蕨类或种子植物,也不论是草本或木本。但是室内观叶植物大多数是性喜温暖的常绿植物,许多比较耐隐蔽,适合于室内观赏。如:蕨类、苏铁、印度橡皮榕(Ficus elastica)、天南星科等。(6)兰科植物(orchids) 多年生草本,陆生、附生或腐生,多具根状茎或块茎,常肉质化,茎或茎基部膨大为假鳞茎。单叶互生,常排成2列(稀对生或轮生),基部常具抱茎的叶鞘。有时退化成鳞片状。按生态习性分为地生兰、附生兰和腐生兰3类。 园艺上通常将兰属中有香气的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称为国兰,而将一些花色艳丽

园艺植物分类学

园艺植物分类学 名词解释 1.品种: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 动植物群体。 2.叶序:叶在茎或枝条上的排列方式。(互生对生轮生簇生) 3.脉序:叶脉在叶片中的排列方式。(网状脉平行脉叉状脉射出脉) 4.单身复叶:两侧生小叶退化,而其总叶炳与顶生小叶连接处有关节。 5.杂性同株:同一植株上既有两性花又有两种单性花。 6.杂性异株:雄花和两性花或雌花和两性花生于同一植株上。 7.单雌蕊: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该雌蕊只有一个心皮构成。 8.复雌蕊: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雌蕊由2个或2个以上的心皮构成。 9.离生心皮雌蕊群:一朵花中有若干个彼此分离的雌蕊,均由一个心皮构成。 10.二体雄蕊:10个雄蕊,9个连成一束,一个单独。 11.二强雄蕊:有4个雄蕊,2个花丝长2个花丝短。 12.特立中央胎座:多心皮构成的1室子房或不完全多室子房,自子房室基部向上有一中轴, 但不达子房顶,胚珠生于轴上。 13.弯生胚珠:胚珠下部直立,上部一边生长快呈弯曲状,珠孔朝下,但珠心并不弯曲,合 点与珠孔通过珠心连成弧线。 14.无限花序:(向心花序)开花顺序为花轴下部的花先开,渐及上部,或由边缘开向中心。 (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柔荑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隐头花序) 15.柑果:由复雌蕊形成,外果皮革质,中果皮疏松分布有维管束,中间隔成瓣的部分是内 果皮,向内生许多肉质多浆的汁囊,是食用的主要部分,中轴胎座,每室种子多数。16.梨果:由花筒和子房愈合一起发育而成的假果。花托与外果皮结合为坚硬的果壁,中 果皮和内果皮纸质或革质化,中轴胎座。 17.核果:由一至多心皮组成,种子常一粒,内果皮坚硬成果核,有的中果皮肉质,为主要 食用部分。 18.聚合果:是由一朵具有离生心皮雌蕊群的花发育而成的果实,许多小果聚生在花托上。 19.检索表:根据某几个对立的形态特征将一群植物分为两类,再在每一类中找出相对立的 特征继续分为两小类,以此类推,最后分出科属种。 20.定距式(阶梯式)检索表:在检索表中对立的形态特征前面有相同的编号,编号的左侧 保持相同的距离,下一组对立的特征要接着编号,并向右退一格,便成为阶梯式。21.平行检索表:检索表中对立的形态特征编号相同,紧靠在一起。所有编号在同一位置, 在每一编号后形态特征叙述完后为植物名或另一编号,如为编号,则按所编号继续往下查。 22.真花说:孢子叶球的主轴演化成花托,生于主轴上的大小孢子叶多数、分离,螺旋状排 列,大孢子叶演化成雌蕊,小孢子叶演化成雄蕊。下部苞片演化为花被。 23. 园艺植物分类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的种类、品种或类型的起源、进化历史、主要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和遗传规律等,并进行系统的分类和命名的科学。 24. 种:是自然界实际存在的由自然选择形成的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的地理分布区域的群体。

植物分类表

植物分类 植物界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蕨类植物、。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估计有50万种以上(种子植物25万种左右)。 1 藻类植物(Algae) 藻类植物是一群古老的植物,地球上已知的藻类植物答约有3万余种,主要分布于淡水或海水中,分为淡水藻类和海洋藻类两种,包括蓝藻门Cyanophyta、裸藻门Euglenophyta、甲藻门Pyrrophyta、金藻门Chrysophyta、黄藻门Xanth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红藻门Rhodophyta、褐藻门phaeophyta。 我国的土地面积广大,江河、湖海面积也大,海岸线长,沿岸地形复杂,藻类植物种类繁多,产量丰富。藻类植物和人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藻类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大量糖、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各种维生素和有机碘,如发菜、石莼、海带、裙带菜、鹅肠菜等可以食品。在海边沿岸生长的藻类,既是鱼类的食料,又是鱼类极好的产卵场所,可以保护鱼卵及鱼苗的发展。藻类化石还是是探矿的指示生物,它们常常是矿藏的伴生物。 2 地衣植物门(Lichens) 地衣(Lichenes)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由于菌、长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形态上、上、生理上和遗传上都形成一个单独的固定的有机体,所以把地衣当作一个独立一门看待。本门植物约有500属,25,000余种。多数地衣是喜光植物,要求新鲜空气,不耐大气污染,因此,大城市及工业区很少有地衣生长。但地衣的耐寒和耐旱性很强,能在岩石、沙漠或树皮上生长,在高山带、冻土带和南北极,其他植物不能生存,而地衣独能生长繁殖,并形成一望无际的广大地衣群落。地衣能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使岩石表面逐渐龟裂和破碎,再加上自然界的风化作用,使岩石表面变为土壤,为以后高等植物分布创造了条件,地衣是植物分布的先导。 3 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苔藓植物是一种小型的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包含茎和叶两部分,有时只有扁平的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和维管束。苔藓植物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在植物界的演化进程中,苔藓植物代表着从水生逐渐过渡到陆生的类型。约23000种。通常分为苔纲(Hepati-cae)和藓纲(Musci)两纲。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将角苔从苔纲中分出,设角苔纲(Anthocerotae),与苔纲和藓纲并列。遍布世界各地,多数生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整个植物界不同类群的分类地位及其起源、来源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植物分类学最基本的工作内容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三个方面。 明代李时珍1590年著成《本草纲目》;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于1735年在《自然系统》中,以表格的形式发表了第一个分类系;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常用的植物分类单位有:界-R、门-D、纲-C、目-O、科-F、属-G、种-S 物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种群,其个体间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能育的后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亚种有一定的地理分布,但在生殖上不隔离,若隔离,则形成了新种。要进行买卖,成为商品后,才能叫品种,否则只能叫品系。 双名法:Malus pumila Mill.(命名人第一个字母必须是大写,缩写的人名在下角加缩写点“.”以便识别。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有些植物的命名人有两个,则在两个姓名中间加“et”) 种子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 根据植物生长习性分类: 木本植物:植物体木质部极发达,一般比较坚硬。 乔木:明显主干的高大树木。 灌木:主干不明显,基部多分枝,呈丛生状。 半灌木:仅在茎的基部木质化,而上部枝草质。

草本植物:植物体木质部不发达,茎柔软。 藤本:植物体细而长,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其他植物。 小灌木:高在1m以下的低矮灌木。 根据植物生活期长短分类: 一年生:植物的生活周期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就可完成。种子当年萌发、生长,并于开花结实后整个植物枯死。 二年生:种子当年萌发、生长,第二年开花结实后整个植株枯死。 多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每年死去,而地下部分能生活多年。 根的种类:主根、侧根、不定根(由茎、叶和老根上发生的根) 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具有直根系,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具有须根系。跟的变态类型: 肉质根:肥大直根主要由胚轴和主根组成,以薄壁细胞居多,储藏大量养料,如萝卜和胡萝卜。 块根由侧根和不定根发育而形成特殊肥厚呈块状或纺锤状的根,如甘薯和大丽菊的根。 寄生根:菟丝子类寄生植物产生不定根伸入寄主体内,吸收养料和水分。 支持根:玉米和高粱等禾本科植物,在接近地面的节上,常产生不定根,增强支持作用和吸收作用。 茎根据生长习性分类:直立茎、斜升茎、斜倚茎、平卧茎、匍匐茎、缠绕茎

植物分类学

第一节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㈠人为分类方法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或按植物的用途,选择植物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然后按照人为标准顺序排成分类系统。 ㈡自然分类方法以植物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按照生物进化的观点,植物由于来自共同祖先而具有相似的遗传性,表现出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相似。因此,根据植物相同点的多少就可判断它们之间亲缘上亲疏程度。这种根据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是自然分类方法。 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各种器官的形态特征,尤其是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因为花果的形态比较稳定,不易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异。 二、植物的分类单位 依范围大小和等级高低,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每个等级内如果种繁多还可细分一个或二个次等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种以下可有亚种、变种和变型。 三、植物命名法 为了避免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混乱现象,国际上采用双名法给植物命名。双名法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 1753 )首创使用的,即是用两个拉丁文单词给植物命名,第一个词是属名,是名词,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是种加词,是形容词或拉丁化名词,全部字母小写;最后附加命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缩写,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四、植物检索表 检索表是植物分类中极为常用的工具,在表中罗列出相对的两组形态特征,加以比较找出两者的区别即可找到其所在位置。 第二节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界约有植物 50 万种。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规律演变与进化。教材中把所有植物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低等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和地衣三类;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类。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主要区别如下表: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⑴大部分生活在水中潮湿处。 ⑴多数陆生,少数水生。 ⑵植物体结构简单,为单细胞体或多细胞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维管束构造。 ⑵植物体形态结构复杂,有根、茎、叶分化(苔藓植物具假根,无真根),除苔藓外有维管束构造。 ⑶雌性生殖器官常为单细胞的。 ⑶雌性生殖器官为多细胞的。 ⑷生殖过程简单,有性生殖的合子萌发不形成胚而直接形成植物体。 ⑷有性生殖的合子发育成胚,再长成新植物体。 低等植物 ㈠藻类植物 一般特征:是一群比较原始的低等植物,植物体结构简单,为单细胞体、群体、丝状体或片状体,大多数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少数生于潮湿处。细胞内含有与高等植物同样的色素及其他色素,为绿色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生活。 ⒈蓝藻细胞无细胞核和叶绿体,为原核生物,植物体呈蓝绿色。代表植物:颤藻、鱼腥藻、发菜。 ⒉绿藻细胞有细胞核和叶绿体,为真核生物,植物体呈绿色。代表植物:水绵、衣藻。 ㈡菌类植物 一群原始的低等植物,分布广泛。植物体为单细胞体、多细胞群体或丝状体。细胞一般不含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异养生活(寄生、腐生或二者兼营)。 ⒈细菌单细胞植物,细胞内无细胞核,为原核生物。绝大多数异养,少数自养。依形态不同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个基本类型。 ⒉真菌植物体多为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有些种类其生殖部分可形成子实体。细胞有细胞核,为真核生物。代表植物:匍枝根霉、青霉、酵母菌、蘑菇、木耳。 ㈢地衣 是一类特殊的植物,植物体为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依植物体形态可分为壳状地衣、叶状地衣、枝状地衣 3 种类型。 >>back<< 高等植物 ㈠苔藓植物 一般特征:苔藓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大多数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是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植物体矮小,为叶状体或茎叶体,有假根,无真根,无维管束构造。在生活史中,配子体(单倍体世代)占优势,孢子体(二倍体世代)不发达,不能独立生活,寄养于配子体上。雌性生殖器官称颈卵器,

植物学考试笔记-系统分类

植物学考试笔记 (绿色代表不是考试重点,仅需了解) 藻类植物: 1、藻类是具有光合作用色素、能独立生活的自养原植体植物。 2、四大色素:叶绿素(a-e)、胡萝卜素、叶黄素、藻胆素等; 3、分门依据:细胞结构、有无鞭毛、细胞壁成分、所含色素、光合产物等; 4、藻类的繁殖方式: 营养繁殖:营养体上的一部分由母体分离出来后又能长成一个新个体; 无性生殖:形成若干类型孢子,不经过结合直接发育; 有性生殖:植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两结合形成合子,合子发育新个体;可分为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 5、生活史: (1)、演化方向:蓝藻和部分单细胞藻类仅存在营养繁殖,少量蓝藻类以内生孢子和外生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有性生殖存在大多数真核藻类中,它从无性生殖发展、沿着同配、异配、卵式生殖的方向演化,单倍体核相和双倍体核相交替出现; 蓝藻门: 植物体:单细胞、群体、丝状体 光合色素:藻蓝素、藻红素; 贮藏物质:蓝藻淀粉、蓝藻颗粒体; 生殖方式:部分蓝藻通过产生厚壁孢子、内、外生孢子进行无性生殖;厚壁孢子是由营养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壁增厚形成,常在丝状体出现; 藻体颜色:蓝绿色 无鞭毛; 细胞壁成分:肽聚糖、果胶酸; 原核,原生质分为中心质和周围质,无细胞器; 具有异细胞,有固氮酶,与繁殖有关; 分类:色球藻目、颤藻目:念珠藻属:普通念珠藻属:地木耳;发状念珠藻属:发菜; 裸藻门: 植物体:真核单细胞体(柄裸藻属为简单群体除外) 光合色素:多叶绿素a、b少也黄色和胡萝卜素; 贮藏物质:裸藻淀粉; 采取纵裂方式繁殖,环境恶劣产生包囊; 藻体颜色:绿色; 鞭毛特点:2条;多数种类仅1条游动鞭毛(茸鞭型)伸出体外,另1条退化保留在体内与游动鞭毛形成“叉状结构”;鞭毛9+2条轴丝; 无细胞壁,原生质膜包裹; 具有眼点;真核单细胞体;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原理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原理(3) 一、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 (一)原理: 达尔文的进化论,共同祖先理论:所有物种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自然的分类应是单系,即由来自同一祖先的所有后裔组成. 二、分类学三大学派 (一)支序分类学派(Cladistics) 德国昆虫学家亨尼克创立,见于1950年出版的<系统发育系统学原理>(Grundzuge einer Theorie der phylogentichen Systematik) 性状处理方法:系统发育由一系列二叉分支(a sequence of dichotomies)组成,每个二叉分支代表祖先种分化成两个子代种;并假定祖先种在二叉分支时消退.系谱的分支点必须完全依据共有衍生特征.(近裔有效) 遇到的困难:分支不一定是二叉的;分支后原种未必消退.共同衍征确定的困难:趋同现象和极性(进化顺序)的判定. 评价:支序分析的最大优点是检验原先已由表征法划分的类群的自然性〞(即单系或单源)的一种有效方法.支序分类是不能被接受的. (二)表征学派(数值分类学派numerical Phenetics ) 由Sokal和Sneath创立,见于1963年出版的<数值分类学原理>(Principles of Numerical Taxonomy). 性状处理方法:所有性状等同对待.性状数量化,采用电脑处理,求出不同类群的相似性.(等价处理) 遇到的困难:复杂的性状难以定量化. 评价:原理是错误的,方法是可行的.对届下等级的处理有用,对高级分类单位目、纲,或门不好用.数值分类学最有盼望的未来开展可能在于进一步开展加权程序. (三)进化学派(传统分类学派) 主要代表为了Mayr和Simpson , 20世纪40 — 60年代成熟. 性状处理方法:对独有衍征(一个姐妹群所获得而另一个姐妹群所不具有的衍生特征)给予了适当的加权.在分类中不仅表示系谱线(Pheletic line)的分支而且还表示它们随后的趋异现象.(性状加权) 困难:趋同现象(平行进化)、进化的极性判定. 评价:较为了合理,有待各学科的开展.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果实类型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果实类型 根据果实的形态结构可分为三大类,即单果、聚合果和复果。 一、单果 单果(simple fruit)是由一朵花中的一个单雌蕊或复雌蕊发育而成。根据果皮及其附属部分成熟时果皮的质地和结构,可分为干果和肉质果两类。 (一)干果(dry fruit) 干果(dry fruit)成熟时果皮干燥,根据果皮开裂与否,可分为裂果和闭果。 1.裂果(dehiscent fruit)。果实成熟后果皮开裂,依心皮数目和开裂方式不同,分为下列几种。 (1)蓇葖果(follicle)。由单雌蕊发育而成,成熟时沿背缝线或腹缝线一边开裂。如飞燕草(Delphinium ajacis)。芍药聚合果中的每一小果是蓇葖果。 (2)荚果(legume)。由单雌蕊发育而成,成熟后果皮沿背缝线和腹缝线两边开裂。如豆科植物,但少数豆科植物的荚果不开裂,如槐树、花生等。

(3)角果。由两个心皮的复雌蕊发育而成,果实中央有一片由侧膜胎座向内延伸形成的假隔膜,成熟时果皮由下而上两边开裂。如十字花科植物。根据果实长短不同,又有长角果(silique)和短角果(silicle)之分,前者如萝卜、白菜,后者如荠菜。 (4)蒴果(capsule)。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心皮的复雌蕊形成,成熟时以多种方式开裂。 ① 背裂(loculicidal dehiscence)。果瓣沿心皮背缝线开裂,如百合、棉花等。 ② 腹裂(septicidal dehiscence)。果瓣沿腹缝线开裂,如龙胆、薯蓣、烟草等。 ③ 背腹裂(septifragal dehiscence)。果瓣沿背缝线和腹缝线同时开裂,如牵牛、曼陀萝(Datura stramonium)等。

植物学植物分类

欢迎共阅 裸子植物的分类 现存裸子植物有 71属 800余种,我国有41属 236种。 分五个纲 铁树纲(苏铁纲:9属110种) 银杏纲(1科1属1种,我国特产,国家一濒危级保护植物) 松柏纲(球果纲:7科51属600余种) 红豆杉纲(紫杉纲:3科14属162种) 常见植物有:杉木属(Cunninghamia) 南洋杉属南洋杉科植物。常绿乔木,原产澳大利亚诺和克岛,它的名称繁多,按属地称谓有英杉、澳杉、南洋杉等。 南洋杉树形高大,姿态优美,为世界5大公园树种之一。最宜独植作为园景树或作纪念树,亦可作行道树。但以选无强风地点为宜,以免树冠偏斜。南洋杉又是珍贵的室内盆栽装饰树种。南洋杉为美丽的园景树,可孤植、列植或配植在树丛内。也可作为大型雕塑或风景建筑背景树。南洋杉又是珍贵的室内盆栽装饰树种,用于厅堂环境的点缀装饰,显得十分高雅。 (3)柏科:叶对生或轮生,具两型叶,种鳞和珠鳞完全合生

常见植物:圆柏属(Sabina) :龙柏侧柏属(Platycladus)刺柏属(Juniperus) (4)南洋杉科:栽培种南洋杉Araucaria 原产大洋州 4.红豆杉纲 (Taxopsida) 有162种,隶属于3 科14属 大孢子叶特化为盘状(珠托)、杯状或囊状(套被)。 罗汉松科 Podocarpaceae (套被):罗汉松 三尖杉科 Cephalotaxaceae (珠托):粗榧中国特有种,抗癌植物(枝、叶、根) 红豆杉科 Taxaceae (珠托):红豆杉 5. 买麻藤纲 (Gnetopsida)或盖子植物纲有80种,隶属于3 科3属 广玉兰(洋玉兰、荷花玉兰):叶常绿革质,下表面密被锈色绒毛;花大,白色芳香,似荷花。观赏树木,作人行道树种。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抗 性强,可在大气污染严重地区栽植。花蕾可药用。 紫玉兰(辛夷):落叶小乔木。先花后叶,花瓣紫色或紫红色。 凹叶厚朴:落叶乔木。叶大,顶端凹陷,集生枝顶 (2)含笑属(Michelia) 特征:常绿乔木或灌木,托叶与叶柄分离,花腋生,常不满开,有雌蕊群柄。含笑花:常绿灌木,嫩枝、芽及叶柄均被棕色毛。花芳香。 白兰花(黄葛兰):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花白色,花瓣狭长有芳香

植物学分类学总结

植物学分类学总结 一、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原则和应用 植物分类检索表是鉴别植物种类的一种工具,通常植物态、植物分类手册都有检索表,以便校对和鉴别原植物的科、属、种时应用。 检索表的编制是采取“由一般到特殊”和“由特殊到一般”的二歧归类原则编制。首先必须将所采到的地区植物标本进行有关习性、形态上的记载,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各种特征的异同进行汇同辨异,找出互相矛盾和互相显着对立的主要特征,依主、次特征进行排列,将全部植物分成不同的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的检索表。其中主要是分科、分属、分种三种检索表。 检索表的式样一般有三种,现以植物界分门的分类为例列检索表如下: (1)定距检索表将每一对互相矛盾的特征分开间隔在一定的距离处,而注明同样号码如1~1,2—2,3—3等依次检索到所要鉴定的对象(科、属、种)。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胚胎………………………低等植物 2.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 3.植物体内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3.植物体内,无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 2.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地衣植物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胎……………………………高等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藓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也有真根。 5.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蕨类植物 5.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种子植物 (2)平行检索表将每一对互相矛盾的特征紧紧并列,在相邻的两行中也给予一个号码,而每一项条文之后还注明下一步依次查阅的号码或所需要查到的对象。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胎……………………………(低等植物)(2)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胎……………………………(高等植物)(4) 2.植物体为菌类和藻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地衣植物 2.植物体不为菌类和藻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 (3) 3.植物体内含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3.植物体内不含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藓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也有真根 (5) 5.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蕨类植物 5.产生种子,以种子繁殖……………………………………………种子植物 (3)连续平行检索表从头到尾,每项特征连续编号。将每一对相互矛盾的特征用两个号码表示,如1(6)和6(1),当查对时,若所要查对的植物性状符合1时,就向下查2,若不符合时,就查6,如此类推向下查对一直查到所需要的对象。 1.(6)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胎…………………………低等植物 2.(5)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 3.(4)植物体内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4.(3)植物体内无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 5.(2)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地衣植物 6.(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胎…………………………高等植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