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醇和卤化氢反应

醇和卤化氢反应

醇可以和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吗?

1、乙醇可以和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水

化学方程式:C2H5OH+HX =C2H5X+H2O

2、乙醇和氯化氢

化学方程式:C2H5OH+HCl=C2H5Cl+H2O(加热)

3、乙醇和钠反应

化学方程式:2CH3CH2OH+Na→2CH3CH2ONa+H2↑

4、乙醇和溴反应

化学方程式:CH3CH2OH+Br2→CH3CH2OBr+HBr

取代反应是指化合物或有机物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试剂中同类型的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用通式表示为:R-L(反应基质)+A-B(进攻试剂)→R-A(取代产物)+L-B(离去基团)属于化学反应的一类。

扩展资料:

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区别

一、取代反应

1、取代反应定义:有机分子中的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类型比较:很多参考书经常把它与置换反应做比较,而实际上它与复分解反应更像。

3、例子:以CH4与Cl2反应为例,原理是:一个H被一个

Cl取代,即C—H键变为C—Cl键。剩下的Cl与被取代的H 产生HCl。

4、特点就是:一个H被取代,消耗一个Cl2,产生一个HCl。

二、加成反应

1、加成反应定义: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应。

2、类型比较:从物质种类上来看,类似于化合反应。

3、例子:以CH2=CH2与Br2反应为例,原理是:C=C中的双键断开其中一个,两个C各形成一个半键,分别与两个Br 结合。

4、特点就是双键变单键,不饱和变饱和。

乙醇

乙醇 化学结构: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羟基两部分组成,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乙醇分子中的碳氧键和氢氧键比较容易断裂。 分子式:C2H5OH 相对分子量:46.07 分子结构:C、O原子均以sp3杂化轨道成键、极性分子。 结构简式:CH3CH2OH(分子式)或C2H5OH(计算式) 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剂)。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化学式CH3CH2OH MolarMass = 46.06844(232)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密度:0.789 g/cm^3; (液) 熔点:?114.3 °C (158.8 K) 沸点:78.4 °C (351.6 K) 在水中的溶解度:pKa 15.9 黏度:1.200 mPa·s (cP), 20.0 °C 分子偶极矩:5.64 fC·fm (1.69 D) (气) 折射率:1.3614 相对密度(水=1):0.7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9 饱和蒸气压(kPa):5.33(19℃) 燃烧热(kJ/mol):1365.5 临界温度(℃):243.1 临界压力(MPa):6.3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2 闪点(℃):12 引燃温度(℃):363 爆炸上限%(V/V):19.0 爆炸下限%(V/V):3.3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电介质:非电解质 物理性质 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低碳直链醇的性质有关。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黏度很大,也不及相近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极性大。室温下,乙醇是无色易燃,且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性液体。 λ=589.3nm和18.35°C下,乙醇的折射率为1.36242,比水稍高。 作为溶剂,乙醇易挥发,且可以与水、乙酸、丙酮、苯、四氯化碳、氯仿、乙醚、乙二醇、甘油、硝基甲烷、吡啶和甲苯等溶剂混溶。此外,低碳的脂肪族烃类如戊烷和己烷,氯代脂肪烃如1,1,1-三氯乙烷和四氯乙烯也可与乙醇混溶。随着碳数的增长,高碳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下降。

南开大学20秋《药物合成反应》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1.下面所列的路易斯酸,哪个催化活性最高?() A.AlBr3 B.SbCl3 C.SnCl4 D.ZnCl2 答案:A 2.根据反应历程,下列反应中生成的中间体不是碳正离子的是()。 A.丙烯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 B.甲苯的磺化反应 C.1,3-丁二烯与溴化氢的加成反应 D.溴甲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反应 答案:D 3.鉴别甲酮基通常用:() A.Tollens试剂 B.Fehling试剂 C.羰基试剂 D.碘的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4.羧酸的卤置换反应中,下列哪类卤化试剂的活性最高?() A.三氯氧磷 B.五氯化磷 C.氧氯化磷 D.氯化锌 答案:A 5.与乙烷发生卤代反应活性最强的是()。 A.F2 B.Cl2 C.I2 D.Br2

答案:A 6.醇和卤化氢反应中,下列条件,哪条不利于反应的进行?() A.增加醇的浓度 B.增加卤化氢的浓度 C.反应体系中加入水 D.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水 答案:C 7.醇的卤代反应属于哪类反应?() A.亲电取代 B.亲电加成 C.亲核取代 D.自由基取代 答案:C 8.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于保护醛基的方法是?() A.和苯肼反应 B.形成缩醛 C.碘仿反应 D.催化加氢反应 答案:B 9.醇的烃化反应中,下面的卤代烃,哪个活性最高?() A.CH3I B.CH3Br C.CH3Cl D.CH3F 答案:A 10.烯丙位碳原子上的卤代反应属于哪类反应?() A.亲电加成 B.亲电取代

C.自由基加成 D.自由基取代 答案:D 11.Wagner-Meerwein重排的反应机理属于下列哪一个?() A.亲电重排 B.亲电加成 C.亲核重排 D.自由基反应 答案:C 12.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发生傅克酰化反应的活性最低?() A.呋喃 B.噻吩 C.苯 D.吡啶 答案:A 13.芳烃的卤代反应属于哪类反应?() A.亲电加成 B.亲电取代 C.亲核取代 D.自由基取代 答案:B 14.最易和间苯二酚发生反应的是()。 A.CH3CN B.PhCN C.ClCH2CN D.Cl3CCN 答案:A 15.下列试剂中,酰化能力最强的是哪个?()

基础有机化学反应总结

基础有机化学反应总结 一、烯烃 1、卤化氢加成 (1) CH CH 2 R HX CH 3R X 【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的碳上。 【机理】 CH 2 C H 3+ CH 3 C H 3X + CH 3 C H 3 +H + CH 2 +C 3X + C H 3X 主 次 【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 CH CH 2 R CH 2CH 2 R Br HBr ROOR 【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 自由基机理(略) 【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 、对HCl 、HI 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 【例】 CH 2 C H 3Br CH CH 2Br C H 3CH + CH 3 C H 3HBr Br CH 3CH 2CH 2Br CH CH 3 C H 3 2、硼氢化—氧化 CH CH 2 R CH 2CH 2R OH 1)B 2H 6 2)H 2O 2/OH -

【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 2 C H 33H 32 3H 32 CH CH 2C H 3 2 CH CH=CH (CH 3CH 2CH 2)3 - H 3CH 2CH 2C 22CH 3 CH 2B O CH 2CH 2CH 3 H 3CH 2CH 2C 2CH 2CH 3 + O H - O H B - OCH 2CH 2CH 3CH 2CH 2CH 3 H 3CH 2CH 2C B OCH 2CH 2CH 3 CH 2CH 2CH 32CH 2CH 3 HOO -B(OCH 2CH 2CH 3)3 B(OCH 2CH 2CH 3)3 + 3NaOH3NaOH 3HOCH 2CH 2CH 33 + Na 3BO 3 2 【例】 CH 3 1)BH 32)H 2O 2/OH -CH 3 H H OH 3、X 2加成 C C Br /CCl C C Br Br 【机理】

卢卡斯试剂鉴别醇

卢卡斯试剂鉴别醇 引言 卢卡斯试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用于鉴别醇的类别。通过观察反应速度和产生的产物,我们可以确定目标化合物是一级、二级还是三级醇。本文将详细介绍卢卡斯试剂的作用机理以及鉴别醇的方法。 一、卢卡斯试剂简介 卢卡斯试剂是由氯化亚铁和盐酸组成的混合液,化学式为FeCl3·6H2O。它是一种 常见的有机化学实验室试剂,可用于鉴别醇的类别。 二、卢卡斯试剂的作用机理 卢卡斯试剂的作用机理基于亲核取代反应。在醇和卢卡斯试剂反应时,卤化氢盐酸被生成,同时生成相应的醇基卤化物。反应速度和产物的性质可以用来确定醇的类别。 三、鉴别一级醇 一级醇与卢卡斯试剂反应非常缓慢,需要加热才能观察到反应产物。反应进行的同时,溶液通常会变浑浊。一级醇的反应速度较慢是因为一级碳阳离子比较不稳定,所以需要较高的能量才能形成。 鉴别一级醇的步骤如下: 1. 取少量目标化合物溶于卢卡斯试剂中。 2. 加热溶液,观察反应速度和溶液的变化。 3. 若溶液变浑浊且反应时间较长,则可能是一级醇。 四、鉴别二级醇 二级醇与卢卡斯试剂反应更迅速,相对于一级醇来说。反应进行得越迅速,产生的氯化氢盐酸越多,溶液的浓度越高,所以观察到的反应速度和溶液变化会更明显。 鉴别二级醇的步骤如下: 1. 取少量目标化合物溶于卢卡斯试剂中。 2. 观察反应速度和溶液的颜色变化。 3. 若反应速度较快且产生的溶液呈混浊或悬浮物,则可能是二级醇。

五、鉴别三级醇 三级醇与卢卡斯试剂反应迅速且剧烈,产生大量的氯化氢盐酸。反应进行时,溶液会迅速变黄,甚至可能产生沉淀。 鉴别三级醇的步骤如下: 1. 取少量目标化合物溶于卢卡斯试剂中。 2. 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和是否有沉淀产生。 3. 若反应迅速,溶液变黄且有明显沉淀,则可能是三级醇。 六、总结 通过使用卢卡斯试剂鉴别醇的类别,我们可以根据反应速度和产物的性质来确定目标化合物的一级、二级或三级醇。一级醇的反应速度较慢,需要加热;二级醇的反应速度较快,产生的溶液浓度较高;而三级醇的反应速度非常迅速,产生大量的氯化氢盐酸。卢卡斯试剂在有机化学实验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快速鉴别不同类别的醇。 参考文献 1.Smith, J.G. (2002). Organic chemistry: an acid–base approac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Ramesh, M. (2010). Organic chemistry, Pearson Education India.

酒精吸收与代谢

酒精吸收与代谢 乙醇的吸收: 饮酒后,乙醇很快通过胃和小肠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一般情况下,饮酒者血液中乙醇的浓度(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BAC)在30~45分钟内将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当BAC超过1000mg/L时,将可能引起明显的乙醇中毒。摄入体内的乙醇除少量未被代谢而通过呼吸和尿液直接排出外,大部分乙醇需被氧化分解。 乙醇的代谢: 在乙醇的代谢过程中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分布在肝脏,在胃肠道及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分布。乙醇通过血液流到肝脏后,首先被ADH氧化为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肝脏中乙醇还能被CYP2E1酶分解代谢。 人喝酒后面部潮红,是因为皮下暂时性血管扩张所致,因为这些人体内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能迅速将血液中的酒精转化成乙醛,而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身上皮肤潮红等现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上脸”。 乙醇代谢的速率主要取决于体内酶的含量,其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并与遗传有关。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因而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后,也行若无事。在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大部分人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你所说的酒精的代谢应该是被完整的分解后的状态,由于很多人缺少乙醛脱氢酶,拥有乙醛脱氢酶的量也是有差别的,所以严格的说酒精的代谢速度是没法用一个准确的速度来描述的,因人而异。 物理性质 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低碳直链醇的性质有关。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黏度[1]很大,也不及相近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极性大。室温下,乙醇是无色易燃,且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性液体。 λ=589.3nm和18.35°C下,乙醇的折射率为1.36242,比水稍高。 作为溶剂,乙醇易挥发,且可以与水、乙酸、丙酮、苯、四氯化碳、氯仿、乙醚、乙二醇、甘油、硝基甲烷、吡啶和甲苯等溶剂混溶。此外,低碳的脂肪族烃类如戊烷和己烷,氯代脂肪烃如1,1,1-三氯乙烷和四氯乙烯也可与乙醇混溶。随着碳数的增长,高碳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下降。 由于存在氢键,乙醇具有潮解性,可以很快从空气中吸收水分。羟基的极性也使得很多离子化合物可溶于乙醇中,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铵、溴化铵和溴化钠等。氯化钠和氯化钾则微溶于乙醇。此外,其非极性的烃基使得乙醇也可溶解一些非极性的物质,例如大多数香精油和很多增味剂、增色剂和医药试剂。 化学性质 酸性 乙醇分子中含有极化的氧氢键,电离时生成烷氧基负离子和质子。 CH3CH2OH→(可逆)CH3CH2O- + H+ 乙醇的pKa=15.9,与水相近。 乙醇的酸性很弱,但是电离平衡的存在足以使它与重水之间的同位素交换迅速进行。 CH3CH2OH+D2O→(可逆)CH3CH2OD+HOD 因为乙醇可以电离出极少量的氢离子,所以其只能与少量金属(主要是碱金属)反应生成对应的醇金属以及氢气:2CH3CH2OH + 2Na→2CH3CH2ONa + H2 醇金属遇水则迅速水解生成醇和碱 结论: (1)乙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但不如水与金属钠反应剧烈。 (2)活泼金属(钾、钙、钠、镁、铝)可以将乙醇羟基里的氢取代出来。 与乙酸反应 乙醇可以与乙酸在浓硫酸的催化并加热的情况下发生酯化作用,生成乙酸乙酯。 CH3CH2OH + CH3COOH →CH3COOCH2CH3 + H2O 与氢卤酸反应 C2H5OH + HBr→C2H5Br + H2O C2H5OH + HX→C2H5X + H2O 注意:通常用溴化钠和硫酸的混合物与乙醇加热进行该反应。故常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氧化反应

一级二级三级卤代烃

一级二级三级卤代烃 一级卤代烃是指含有一个卤素原子的烃类化合物,二级卤代烃是指含有两个卤素原子的烃类化合物,而三级卤代烃则含有三个卤素原子。这三种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一级卤代烃是最简单的卤代烃,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它们的命名通常采用“烷基卤代”的方式,烷基是指由碳和氢组成的链状结构,而卤代则表示有一个卤素原子取代了其中的一个氢原子。一级卤代烃可以通过醇与卤化氢反应得到,反应条件一般较温和。一级卤代烃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用途,例如溶剂、药物合成中的中间体等。同时,一级卤代烃也是有机合成中一些重要的反应的底物,如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等。 二级卤代烃相比一级卤代烃来说,结构更加复杂,含有两个卤素原子。二级卤代烃的命名通常采用“烷基-卤代-烷基”的方式,其中两个烷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二级卤代烃的合成方法有许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醇与卤化氢反应、卤代烃与卤代烃反应等。二级卤代烃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以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如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亲电取代反应等。在有机合成中,二级卤代烃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可以进一步发生各种有机反应,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

三级卤代烃是含有三个卤素原子的烃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化学惰性。它们的命名通常采用“烷基-卤代-烷基-卤代-烷基”的方式,其中三个烷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三级卤代烃的合成方法较为复杂,常见的方法包括卤化烃与卤代烃反应、卤化烃与卤化烃反应等。三级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如亲核取代、消除反应等。同时,三级卤代烃也是有机合成中一些重要的试剂,如三碘甲烷、三溴甲烷等。 一级、二级和三级卤代烃在有机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它们的结构和反应性质有所不同,但都能够参与各种有机反应,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研究和应用这些卤代烃有助于拓宽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推动有机合成的发展。

有机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有机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结合官能团结构,要把学过的化学反应按反应类型归类,以有利于揭示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从而掌握有机反应规律。 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有: (1)取代反应: 有机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烷烃的卤化;苯及其同系物的卤化、硝化、磺化;苯酚的卤化、硝化;醇跟卤化氢反应;醇与酸的反应,醇脱水成醚的反应,卤代烃的水解,酯的水解等都是重要的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 有机分子里的不饱和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成一种新有机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目前学习到的不饱和碳原子主要存在于 O 、—C≡C—、—C—等基团中。 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主要有烯烃、炔烃、二烯烃、芳香族化合物、醛、酮、油脂等物质。其中烯、炔、二烯常见的加成物质是氢气、卤素单质、卤化氢和水。 (3)加聚反应 含有碳碳双链的不饱和有机物,以加成的方式相互结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加聚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有烯烃、二烯烃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如: (4)缩聚反应 有机物单体间通过失去水分子等小分子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缩聚反应。 如: 对于加聚反应,缩聚反应要熟练掌握单体聚合体,以及高聚物中的链节。 (5)消去反应 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从一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链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称为消去反应。 如醇的分子内脱水,卤代烃在NaOH的醇溶液里的反应 从结构上看,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分子中与官能团(—OH,—X)相连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必须要有氢原子,否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6)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就是有机物分子里“加氧”或“去氢”的反应。 大部分有机物在空气中都可燃烧,这是属于剧烈的完全的氧化反应,这样的氧化反应,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此外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的侧链、醇、醛等可被某些氧化剂所氧化。它包括两类氧化反应。 1)在有催化剂存在时被氧气氧化。 从结构上看,能够发生氧化反应的醇一定是连有—OH 的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否则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如 就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2)有机物被除O 2外的某些氧化剂(如KMnO 4、Cu(OH)2、[Ag(NH 3)2OH]等氧化)。 如:CH 3CHO+2Cu(OH)2−→− ∆ CH 3COOH+Cu 2O ↓+2H 2O 醛) (O 得氧化 −− →−羧酸 (7)还原反应 还原反应是有机物分子里“加氢”或“去氧”的反应,其中加氢反应又属加成反应。不饱和烃、芳香族化合物,醛、酮等都可进行加氢还原反应。 如:CH 3CH 2CHO+H 2∆ −→−i N CH 3CH 2CH 2 OH (8)酯化反应 酸与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酯化反应。发生反应的酸可以是羧酸也可以是含氧无机酸,醇包括一元醇、多元醇或葡萄糖、纤维等多羟基化合物。 酯化反应实质上是取代反应。 酯类化合物包括: CH 3 如CH 3—C —CH 2OH 就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CH 3 如: CH 3 CH 3—C —OH CH 3

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卤代烃》教案

第五章 卤代烃 烃分子中一个氢或几个氢被卤素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叫卤代烃。一般用RX 表示,常见卤代烃是指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一、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体 根据烃基的不同,将卤代烃分为脂肪族卤代烃和芳香族卤代烃。 按卤素直接连接的碳原子不同,可以将卤代烃分为:伯卤代烃、仲卤代烃和叔卤代烃,分别以1ºRX 、2ºR 2CHX 、3ºR 3CX 表示。如: 伯卤代烃:卤素原子所连的碳原子是伯碳原子。如:CH 3CH 2Cl 仲卤代烃:卤素原子所连的碳原子是仲碳原子。如:(CH 3)2CHCl 叔卤代烃:卤素原子所连的碳原子是叔碳原子。如:(CH 3)3CCl 根据卤代烃分子中卤原子数目不同,卤代烃又可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简单卤代烃,可根据卤素所连烃基名称来命名,称卤某烃。有时也可以在烃基之后加上卤原子的名称来命名,称某烃基卤。如: CH 3Br CH 2=CHCl CH 3CHICH 3 溴甲烷 氯乙烯 碘异丙烷 甲基溴 乙烯基氯 异丙基碘 复杂的卤烃采用系统命名法,选择含有卤素的最长的碳链作主链,根据主链碳原子数称“某烷”,卤原子和其它侧链为取代基,主链编号使卤原子或取代基的位次最小。例如: CH 3CHClCH(CH 3)2 2-氯-甲基丁烷 CH 3CHBrCH 2CH 2CHBrCH(CH 2CH 3)2 2,5-二溴-6-乙基辛烷 不饱和卤代烃的主链编号,要使双键或叁键位次最小。例如: CH 2═CHCH 2CH 2Cl 4-氯-1-丁烯 CH 3CBr ═CHCH ═CH 2 4-溴-1,3-戊二烯 卤代芳烃一般以芳烃为母体来命名,如: 邻-氯乙苯 1-溴-6-甲萘 间-溴甲苯 二、卤代烃的制备 1、烷烃的卤代 烷烃在紫外光照射或高温条件下,可以直接发生卤代而生成卤代烃,产物为一元和多 元卤代烃的混合物,如: CH 3CH 3 + Cl 2 CH 3CH 2Cl + HCl CH 3CH 2Cl + Cl 2 CH 3CH Cl 2 + CH 2ClCH 2Cl + HCl 2、由不饱和烃制备 不饱和烃可与卤素、卤化氢发生加成制备卤代烃。 此外,烯烃分子中(如丙烯)由于α-氢的活性,在高温下,能被卤素原子取代,生成卤代烯烃。可以提供自由基的卤化物如N-溴代丁二酰亚胺(简称NBS ),可以在室温下发生α-氢的取代反应。 CH 3CH ═CH 2 + NBS CH 2BrCH ═CH 2 3、芳烃的卤代 芳烃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进行卤代,有烷基侧链的芳烃,在光照条件下,卤代反应发生 CH 2CH 3Cl CH 3Br CH 3Br 光 光 CCL 4 光 CH 3CH 3 Br CH 3 Br

烃的衍生物总结

烃的衍生物-规律•易混点•易错点 I.性质•制法•鉴别 一.卤代烃:(以饱和一元卤代烃为代表物.通式:C n H2n+1X) 化学性质: 1.消去反应: ⑴.条件:与NaOH醇溶液共热(无水条件下,醇作溶剂)。⑵.结果:形成碳碳不饱和键。 ⑶.反应举例: ⑷.特例: *①.扎依采夫定则:当消去反应有两种可能时,卤素原子主要与其所连碳原子邻旁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发生消去反应。 *②.多元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一般来说,卤代烃分子中有多少个卤原子,经过完全消去就能形成多少碳碳不饱和键。 ⑸.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卤代烃: ①.分子中只有1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如CH3X、CH2X2、CHX3等。 ②.卤素原子所连碳原子邻旁碳原子上不含氢原子的卤代烃。 如R-C(CH3)2CHXC(C2H5)CH3、CR3-CH2X. 2.水解反应: ⑴.条件:与NaOH水溶液共热。⑵.结果: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含羟基的化合物。 ⑶.反应举例:CH3CH2Cl+H2O CH3CH2OH+HCl. ⑷.特例:多元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①.当卤原子连在不同碳原子上时:完全水解时生成多元醇。 ②.当卤原子连在相同碳原子上时: i.同一碳原子上连两个卤原子:完全水解时生成醛。 R-CHX2+H2O R-CHO+2HX. ii.同一碳原子上连3个卤原子:完全水解时生成羧酸。 R-CX3+H2O R-COOH+3HX. *③.双键碳原子及苯环碳原子上的卤原子不易发生水解反应。 制法: 1.卤代反应: ⑴.烷烃卤代:属于链锁反应,制得的产物不纯。一般不用。例如: CH4+Cl2CH3Cl+HCl. ⑵.醇与卤化氢反应:RCH2OH+HX→RCH2X+H2O. *⑶.烯烃α-氢原子的高温卤代:只生成一元卤代物。 CH3-CH=CH2+Cl2Cl-CH2-CH=CH2+HC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