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1、“七体”:《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李善在《文选》注中提出:“《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体式,促进了汉赋的发展。引起后世作者的效仿,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为“七体”。“七体”陈述七件事情,以最后一件事情为主。西汉枚乘的《七发》是标志着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部作品。

汉赋:赋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形,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汉赋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新的体制。它借鉴楚辞、战国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肆的文风,又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并且往往将诗歌融入其中。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分别代表了汉赋不同发展阶段的主流形式。汉赋四大家:班固《汉书》、司马相如《子虚赋》、扬雄《甘泉赋》、张衡《西京赋》2、汉乐府概念及艺术特色:汉乐府,即汉代乐府诗歌。两汉乐府诗是指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宋郭茂倩编有《乐府诗集》,辑录从传说中的陶唐氏之作直至五代的乐府诗,分成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等十二大类,为后来学者所沿袭。

特点:汉乐府诗关注民生疾苦,表现平民百姓疾苦;同时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表现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其中还有不少表现对人生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艺术手法上想象力丰富,语言生动、活泼又朴素、自然,描写人物形象鲜明,对话生动,以五言为主的句式越来越占优势;汉乐府诗“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思想及艺术极有特色,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3、“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钟嵘《诗品》:“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庚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4、“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实际上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集中了王粲等一批文学家。他们既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又有务实的精神、通脱的态度和应变的能力;他们不再拘守于儒学,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动乱的时代,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5、“左思风力”:左思风力,这是钟嵘《诗品》对左思诗歌的评价,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钟嵘《诗品》中写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左思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史》,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借咏史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气势昂扬,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再现了建安风骨),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6、纪传体与编年体的区别: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3)国别体:以各个国家为线索的史书。

7、《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上自黄帝,下讫武帝太初,纵贯二千余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书》: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它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汉书》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共一百卷,上起高祖,下讫王莽之诛,网罗西汉二百三十年间事。

8、正始文学: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在文学史上习惯用正始文学泛指魏朝后期的文学。这时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掌握了大权,残暴地屠杀异己,形成恐怖的政治局面。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竹林名士”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正始文学的主要代表是嵇康和阮籍,他们反抗司马氏的残暴统治,崇尚自然反对名教,作品揭露了礼教的虚伪,表现了政治重压下的苦闷和抗议。

9、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兴起的诗风,亦称新体诗。当时周顒发现汉语的四声,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运用到诗歌的声律上,并与谢朓、王融共同创立了“永明体”。代表作家有沈约。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从原始自然艺术的产物——古体诗,开始走向人为艺术的“近体诗”。

10、太康诗风:西晋武帝太康前后,文坛呈现繁荣的局面,钟嵘《诗品序》说:“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太康诗风以繁缛为特点,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

1、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风格特色:

《古诗十九首》,始载于梁萧统所编《文选》“杂诗”类,标名为《古诗十九首》,诗题沿用至今。有《行行重行行》、《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生年不满百》等十九首。诗的基本内容,多咏写夫妇朋友之间的离愁别恨、羁旅游宦者的抑郁彷徨,所表现的是游子思妇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古诗十九首》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士子的社会境遇、精神生活与人格气质,并由此透视出汉末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有相当重要的认识意义。

1)以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的抒情主人公先是听见高楼飘来的乐曲,接着品味曲中的慷慨和悲哀,最后幻想“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

2)语言精练。钟嵘《诗品》卷上称之“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3)质朴自然。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纯真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像都是信手拈来,没有错采镂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诗境。此外,《古诗十九首》还较多使用叠字,如《迢迢牵牛星》叠字的巧妙连用,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艺术特色:格调浑成,意蕴丰厚,语言洗练精爽,善用比兴寄托。

《行行重行行》: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依恋北风,越鸟在南向的枝头上筑巢栖息。二句托物喻意,谓禽兽尚有故土之恋,行人岂无怀乡之情!

2、《谏逐客书》的艺术特色:运用对比进行论述的写作手法;语言上的特色,如排比的使用

起句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开宗明义,一开始就提出总的论点,显得非常鲜明有力。明明是秦王下了逐客令。却把逐客的过错归之于“吏”说明作者措词委婉,十分注意讽谏策略。

1)运用对比进行论述,“援古以证今”。举例“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又“孝公用商鞅之法”,“惠王用张仪之计”等,阐述了过去秦国重用客卿而使得秦富国强兵,“百姓乐用”,说明重用客卿对秦国有利。以此与今秦王排斥客卿对比,说明秦若无客卿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指出秦王做法的失误之处。又举例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如“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

2)运用大量的比喻手法,增强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以玩好美女为喻,进行推论,如果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能用,那么夜间放光的壁玉、犀牛角和象牙做成的器具,郑国和卫国的美女等,秦国都不应当占有和使用了。用来装饰后宫,充当嫔妃娱乐心意,取悦耳目的,一定要出于秦国的才可以,那么,镶着珍珠的赞子,缀有珠玉的耳环,齐国东阶所产的丝娟做成的衣服,华丽丝绣所作的装饰就不能进于前;又以音乐为喻,进行对比:敲瓦器、弹奏筝,拍打大腿,呜呜呀呀地唱歌,这是秦国的音乐;郑国、卫国的民间地方音乐,虞舜时的《韶》、《虞》、周武王时的《武》、《象》都是别国的音乐。现在你抛弃秦国的音乐,而用别国的音乐。以此说明重物轻人,驱逐外来人才的错误。这段设喻丰富多样,写法灵活多变,运笔酣畅淋淳。

3)运用排比,增强气势。如“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秦山不拒绝任何土壤的堆积,所以能够成就其大;河海不挑剔任何细小流水的汇入,所以能够成就其深;统一天下的君王不热电厂斥前来归附的民从,所以能够显示他的德。秦山、河海两个比喻是陪衬,“王者不却众庶”才是本意。由于连类设喻运用排比,显得很有力量。

主要特点:一)摆事实设比喻重铺叙,信纸辞有力,说理透彻。二)结构上既曲折多变,又严谨有序。在论说泰王对物的态度时,几层的意思差不多,可是,一会儿顺说,一会儿倒说,一会儿正叙,一会儿反诘;或者略换几个字,或者捎变一下手法,真是跌宕生姿,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行文上前后呼应一气贯通,

全文不枝不蔓,紧凑缜密。三)多用排比和对偶句造成文章雄浑奔放的气势。语言形式整齐错落,音节上抑扬顿挫,使全文增强了雄放不羁的气势。

3、《论贵粟疏》中作者是如何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文章的中心是阐述重农贵粟、强本抑末的主张,提出重农贵粟的具体实施办法。通过对比论证,层层深入,阐述观点。文章一开始,通过古今对比,说明“务农于桑,薄赋敛,广蓄积”的重要性;接着,将粟米布帛与珠玉金银的价值和作用加以对比,说明应该“贵五谷而贱金玉”;最后将农民的勤苦贫困生活与商贾的富裕得势加以对比,说明应该采取措施抑制商人,防止他们兼并农民。通过以上三层的对比分析,正反对照鲜明,把重农、贵粟、抑商三个方面的意思阐述得很深透。

4、“互见法”: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是在一篇传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有的则采用旁见侧出的方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有神异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对他的许多弱点没有充分展示。而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却使人看到刘邦形象的另外一些侧面。《项羽本纪》通过范增之口道出刘邦的贪财好色。

5、《史记》中的语言方面的成就,是如何塑造语言的?

《史记》的语言艺术也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被尊为典范,代表了骈文出现以前所谓“古文”的最高成就。司马迁抛弃铺张排比的写作手法,而形成淳朴简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史记》中极少用骈俪句法,却很有韵致、有生气。司马迁在叙述中根据不同的场面,语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缓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司马迁对古代语言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都有很高的修养,并且善于把两者融合成统一的整体。《史记》语言生动活泼,接近口语。书中还广泛引用了许多民谚民谣,如《李将军列传》中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形容李广不善言辞而深得他人敬重,既富于概括性,又富于生活气息。

6、《李将军列传》如何塑造李将军的形象?

1)选取典型事例。作者选取智退敌骑、夺马逃归、力战御敌、迷路失期等几件事重点叙述,而以其他事件为辅,穿插点缀,凸现李广的才气风度、性格特征。

2)细节描写,展现李将军的独特个性。在上郡遭遇战中,李广通过精细的分析最终返回到大军之中。反映了他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智勇多谋的性格特点;描写“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粮,广不尝食”,从而突出展现李广爱护士卒的特点;描写“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表现了他为官清廉的特点;作者写李广善射,抓住了一个十分生动的细节,射草中石的离奇经历,用这样的细节来描述李广的善射,让人过目不忘。又例如作者写李广和士兵射箭的细节。这些细节描写加强人物描写的生动性、真实性。

3)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展现独特风采。在治军上,通过他与程不识的对比,体现了他的治军简明和善待士兵的特点,突出了他的治军风范;通过他与李蔡及其他封侯将校的对比,揭示了命运之不公,使人物形象更具典型意义。

7、《苏武传》塑造苏武的怎样的性格特点?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

苏武出使遇变,他不肯屈节辱命,“引刀自刺”,突出了苏武把国家尊严放在自己生命之上的爱国精神;卫律以恐吓手段对苏武进行威逼利诱,苏武不为威胁所屈,不为利诱所动,表现了他坚贞不屈的品质;放逐北海,他忍受寒冷和饥饿的严峻考验,“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突出表现了苏武性格的顽强刚毅;李陵劝降,经过一段北海的艰苦生活,单于派李陵劝其投降。李陵告诉苏武他的兄弟因侍奉天子有失而相继自杀,苏武妻改嫁、儿女生死不明,但苏武仍然不移其志。这篇文章主要通过这四个方面层层深入地塑造了一个丰满、生动的形象。

1)运用对比和陪衬。卫津劝降,向苏武眩耀权力和财富,苏武则报之以“不应”和斥责;李陵兵败投降,因母亲被处死而绝了归汉之望,苏武则亲属散亡殆尽而不改其誓死归汉的决心。通过对比的手法,衬托了苏武的民族气节,突出了苏武的人物形象。

2)运用细节描写。如卫律劝降时,苏武“不应”,以刀剑威胁,苏武“不动”,寥寥四字,平淡中显示出态度的坚决。北海牧羊,“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的细节,突出体现了他的坚贞顽强。这些细微之处的描写,使形象具体、充实,人物的性格、精神鲜明感人。

8、分析《登楼赋》(王粲)的写景特色,典故的作用

①情景交融,抒情与写景相结合。第一段作者本欲以美景消愁,然而,忧愁不仅没有销解,却又勾起了怀乡思归之情。美景与乡愁形成了对比,反衬心情的悲凉;第二段抒情中兼有写景,凭轩远眺,山川尽收,

见景生情,不禁涕泗横流。抒情与写景相得益彰;第三段先是慨叹岁月流逝,自己空怀才智,报国无门,一幅萧瑟凄惨的日暮景象,黯然伤神的愁绪与空旷孤寂、凄凉悲愤的心境,一并融入了景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的写法使赋作产生了诗情画意的艺术效果。

②运用典故。如“北弥陶墓,西接昭丘”,看似写景实是用了两个典故,暗寓自己未能如范蠡那样建功立业,暗讥刘表非楚昭王那样的明君;又如以尼父叹“归欤”、“钟仪幽而楚奏”、庄舄越吟的典故,抒写怀土恋乡之情;“匏瓜徒悬”、“井渫莫食”含蓄而准确地表达了自己不为世所用的忧虑。典故的运用恰当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大大地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加了思想情感表达的深广度和厚重度。

③语言自然流畅,优美而又质朴,铺排而不繁缛。结构布局的致思亦颇见工巧,以登楼为契机,以忧愁为抒情线索,以时间顺序为纵轴,辅之以横向的空间拓展,把叙事、抒情、写景巧妙缀填其中,镕铸成篇。既有浑成贯通之势,亦有层次清晰分明之感。

9、《洛神赋》

1)想象丰富。想象到:他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

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随后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2)词藻华而不浮,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

3)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高洁。在对洛神与之会面时的神态的描写刻画,使人感到斯人浮现于眼前,风姿绰约。而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来鸣鼓,女娲清歌。”爱情之真挚、纯洁。一切都是这样的美好,以致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心神为之不宁徘徊于洛水之间不忍离去。

10、《别赋》的写作特色

结构上,开篇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定一篇之基调;中间以“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铺陈各种别离的情状写特定人物同中有异的别离之情;末尾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的打破时空的方法归结,在以悲为美的艺术境界中,概括出人类别离的共有感情。“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开篇把千古销魂蚀骨的各种情形作了一个归结——“别”,描写富贵者之别,剑客侠士之别,从军之别,远赴绝国之别,夫妇之别,方外之别,情人之别,别情痛苦之深非笔墨所能形容。这些极富个性的描写从不同角度,通过情景交融的场面,淋漓酣畅集中而强烈地表现了离人“黯然销魂”的共性。

1)反面衬托,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达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显贵之别中,用大量笔墨对离别场面的豪华和热闹做渲染,红漆车辆、锦绣帷幕、豪华盛宴……送别的场面越气派气氛越热烈,盛宴散后的冷落和孤寂也就越突出。作品以此反衬别后的冷落、孤寂空虚和伤感的心理感受。

2)正面烘托,以哀景写哀情。远赴绝国之别中,作者将人物的出使,安排在秋天的自然环境中,萧瑟的秋景最能体现出这类人悲凉凄楚的心理感受,万物的凋残恰恰是人物在精神上遭受摧残和折磨的象征。故都的乔木、南飞的秋雁、降下的白露,无一不是离人心理感受的比况,道出了离人去国怀乡的悲凉与凄楚。3)全面烘托,交替使用。夫妇之别先以“同琼佩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点缀出一幅昔日朝夕相处共同生活的恬美情景,与琴瑟蒙尘,帷幕黯然,空对春苔秋月,苦熬夏昼冬夜这样冷酷的现实画面形成强烈对比。幽闺琴瑟、高台流黄、春苔、秋月、夏簟、冬缸等客观物体构成的环境,对少妇思夫那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慵态以及驱之不去绵绵无期的相思作了有力烘托。

★11、分析《燕歌行》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描写了深秋的肃杀、凄楚之景,为全诗奠定了哀婉的情感基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描写女主人公愁容满面,孤寂地望着远方,思念着远在他乡的丈夫。在这个肃杀的深秋场景中,女主人公孤身一人,情与景交融,二者合为一体,更加凸显出凄凉之感。“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这三句描写了女主人公在家中的生活情景:她独守空房,整天以思夫为事,常常泪落

沾衣。体现出她的内心的孤独无助和对丈夫的无限思念。“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女主人公在这秋月秋风的夜晚,愁怀难释,她取过瑶琴想弹一支清商曲,以遥寄自己难以言表的衷情,但是口中吟出的都是急促哀怨的曲调。“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女主人公伤心凄苦地怀念远人,她时而临风浩叹,时而抚琴低吟,旁徨徙倚,不知过了多久。月光透过帘栊照在她空荡荡的床上,她抬头仰望碧空,见银河已经西转,她这时才知道夜已经很深了。

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诗歌的开头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草木零落,白露为霜,候鸟南飞……。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以牵牛星与织女星的“限河梁”来表现思妇的哀怒,都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诗歌在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笔法极尽曲折之妙。比如,先是写丈夫“思归恋故乡”;继而设想他为何“淹留寄他方”,迟迟不归;再转为写自己“忧来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过活;苦闷极了,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能长”,只好望月兴叹了。如此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

12、结合作品谈谈曹植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前期的诗歌虽然有表现他贵族公子的优游生活的作品,但主要的还是歌唱诗人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描写幽并游侠儿的高超武艺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后期诗歌,主要抒发诗人被遗弃,受压抑,不得志于时的愤慨和哀怨,表现了不甘被埋没,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其代表作有《赠白马王彪》《美女篇》等六首,以及《远游篇》等游仙诗。这些诗歌,要么抒发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要么以思妇、弃妇为比,叹盛年无偶、悲无辜被弃,从而抒发出自己不得志于时的悲愤,要么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壮思激烈的情怀,要么感叹时光流逝、功业无成,幻想在神仙世界中得到解脱,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情景、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思想内容极为丰富。

1)运用比兴手法抒情并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为了增强作品的形象性,曹植对比兴手法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他在创作中,借物抒怀,托事寄意,创造了大量名篇佳句,因而“比兴”也就成为了曹植诗歌艺术的一大特点。《赠白马王彪》诗中的比喻非常生动。如一章中以恶鸟、害虫比喻朝廷中嚣张的小人形象,用“转蓬、浮萍”的遭遇象征自己漂泊无定的身世,用怨女愁妇的悲叹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思,唤起读者联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创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美女篇》中作者对人物的观察与描写,层次分明。因系采桑,首先从手上看起,再头上,身段,再神采风韵,把一个穿戴华丽,美妙绝伦的少女,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才能。

3)情景交融。如《赠白马王彪》第四章中写眼前景物,抒发心中难堪的感情。秋天的原野,一片萧条,这种景象已深深地触动了行人的忧伤之感,何况又见到归鸟投林,孤兽索群,物类相亲的形状,人不如物,怎能不感物伤怀呢?这样描写景物,的确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是深远的。

4)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如《美女篇》,主要表现了美女盛年未嫁的苦闷,他以此美人迟暮的苦恼,寓托他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注入了诗的感情,具有了诗人自己的个性。

5)诗歌的艺术技巧,尤其表现是对偶以及锤炼字句。曹植诗歌中对偶句极多,如“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缘池。”(《公宴》),“阊阖启丹扉,双阙耀朱光”(《五游》),炼字的句如“清风飘飞阁”(《赠丁仪》),“明月澄清影”(《公宴》)等,经过诗人的精心锤炼,便达到了十分警醒的效果。

13、“质而实骑,癯而实腴”的艺术特色(质朴而内在华丽,表面干瘦而内在丰满)

1)自然平淡是陶渊明的人生情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其自然平淡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自然恬淡的田园风光和淡远真淳的日常生活陶诗的内容均为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他以平和

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优美静谧的田园风光画,歌颂了淡远真淳农村日常生活,农村田园平平常常的事物在他的笔下变得富有诗意。○2明白如话的“田家语”。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以类似于口语的质朴直白语言、不见丝毫修饰,把平凡的景物人诗,却叉充满了奇趣盎然的诗意,使口语上升为诗句,言微而意远。○3平和散淡的心境。远离了建功立业的强烈追求和怀才不

遇的无限愤慨,他在田园生活中自得其乐,与天地自然合为一体,怡然自得。

2)情、景、理的交融形成了高远拔俗、浑然天成的意境。以景象为依托,以真情为基础,自然而然阐发深刻的哲理,真正做到了景、情、理的融合统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

3)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豆苗、园中蔬、穷巷,语言质朴无雕琢;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词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素简单,如“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然而平淡中可见绮丽,单薄的语言而内在丰满。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屋庐”,浅显平淡却又奇趣。

14、南北朝民歌的差异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南北民歌的迥异代表了南北文风的不同。

南朝民歌,较清丽缠绵,内容较狭窄,现存多为情歌。形式上体制小巧,语言清新自然,大多为五言四句。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大量使用双关语(藕-偶、莲-怜、丝-思),表达感情委婉含蓄,又有极端夸张的文笔。主要分为吴歌和西曲,另有杂曲歌辞、杂歌谣辞。吴歌有的表现对爱情渴望,有的是既得爱情的欢乐,有的是相思痛苦,有的是坚贞的爱情,有的是表达对负心人的怨恨、有的表达婚姻不自由的苦闷······西曲表现的生活面比吴歌广,着眼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结合劳动来描写爱情,风格较开朗。北朝民歌,以鲜卑族为主的北方各民族跟南方人民的生活环境有所不同,再加上北方民族特殊的风俗习惯和性格气质,因此北朝民歌的情调和风格,就跟南朝民歌有了显着的差别。北朝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频繁的战争是北朝社会的一个严重而突出的问题,因而北朝民歌中反映战争的诗也较多,还有不少反映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的怀土思乡之作,以及反映穷苦人民饥寒交迫的生活和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之作,亦有反映爱情与婚姻题材的作品,这些歌曲坦率直截,与南朝情歌缠绵婉转的情调大不相同,如《木兰诗》。

南朝民歌的特点:A、内容大都属于情歌,且多托女子口吻。B、情调多哀怨、缠绵、艳丽。C、体裁短小,多为五言四句。D、语言清新自然,广泛运用双关语。北朝民歌的特点:A、题材广泛,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B、感情真率,语言质朴刚健,风格粗犷豪放。C、格式除五言外,又有四、七、杂言。

南曲与北歌内容、风格迥异。具体说:

内容上,南曲几乎清一色的是情歌,写男女之事;而北歌除写男女情爱之外,还写了大漠风光,征战行役,羁旅乡思等内容。风格上,南曲婉约旖妮,缠绵哀怨;而北歌豪放粗犷,坦率爽朗。手法上,南曲多用双关、象征暗示等,细腻的表达情感;而北歌多坦露直率。形式上,南曲多为整齐的四言或五言的歌诗;而北歌则于四、五、七言和杂言的灵活运用。用语上,南曲多绮丽精工,而北歌多质朴刚健。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 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就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就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 ,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就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您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与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 ,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就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就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与 ,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与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就是与。现在流传下来的就是 ,这就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就是《毛诗正义》与《诗集传》。《毛诗正义》就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就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就是与。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与、、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就是“” ,“” ,“”。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与 5篇。 四.简答 1、《诗经》就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与作者情况如何? 2、您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不?为什么? 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就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就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第一编辅导 第一节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和主要特征 一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1史前传说时期 上古歌谣的特点:一是内容多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和宗教活动有关;二是形式上篇幅、句式短小,节奏、韵律简单。此外,学习时还须注意:1、记住教材所举的几首作品的基本内容,如《弹歌》、《女承筐》、《返其宅》等;2同时记住记载这些歌谣的古籍。 2夏商时期 这一时期留存下来的有文学意味的文献主要有甲骨卜辞、《周易》中部分爻辞和《尚书》中的《盘庚》篇。 甲骨卜辞中的某些比较完整记录占卜活动过程的文辞,可以看作是我国词散文的萌芽和原始形态。 《周易》中产生于商代的爻辞,多为合辙协韵的歌谣,可视为我国诗歌的源头。 《尚书》中《盘庚》一篇可信为商代作品,已具有了一定的文学性。 3西周春秋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有诗歌和散文两种。《诗经》是这时期诗歌创作的结晶;散文有《尚书》中的《周书》、编年体史书《春秋》和说理性散文《论语》、《墨子》、《老子》。 4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有《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这时期诗歌创作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其标志是南方楚国大诗人屈原的产生。 二上古诗歌诗乐舞一体的特点 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在我国古籍中有明确的记载。《吕氏春秋·古乐》云: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孔子:“《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颖达疏云:“乐之为乐,有歌有舞,歌以咏其辞,而声以播之,舞则动其容,而以曲随之。” 《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三先秦文学文史哲不分的基本形态 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先秦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 在我国上古时代,巫史是难以分开的,巫实为当时文化工作者,即是当时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这直接导致了当时文史哲不分的文学存在形态。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史学和哲学散文具备相当强的文学性。 先秦诗歌与巫史活动也有着明显的联系。它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指实。 四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主要承担者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文学作者也因之而不断变化。这个过程大致经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 第二节作品选讲 这一节课我们来重点解读几篇先秦文学的代表作品。 (一)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诗经·秦风蒹葭(1) 蒹葭(2)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3),在水一方。溯洄(4)从之,道阻且长(5)。溯游(6)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7),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8)。溯洄从之,道阻且跻(9)。溯游从之,宛(10)在水中坻(11)。 蒹葭采采(12),白露未已(13)。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4)。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5)。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6)。 [注释] (1)这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的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见到意中人的深切感情。秦:指春秋时的秦国,故址在今陕西、甘肃一带。 (2)蒹葭(jiān jiá):泛指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3)伊人:这人。一方:另一边。方:旁。 (4)溯(sù)洄:沿着弯曲的河道向上游走。从:追,寻求的意思。阻:险阻,道路难走。 (5)道阻且长:道路有许多阻难而且漫长。 (6)游:指直流的水道。宛:仿佛,好像。说好像在水的中央,言近而不至。 (7)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样子。(晞)(xī):干。(8)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9)跻(jī):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10)宛:宛然,宛如,好像的意思。 (11)坻(chí):水中小洲或高地。(12)采采:众多的样子。已:止。 (13)未已:未止,也是未干的意思。(14)涘(sì):水边。(15)右:迂回曲折。 (16)沚(zhǐ):水中小沙滩,比坻稍大。 [译文] 浩荡的芦苇,莽莽苍苍,晶莹的露珠,化为白霜。我所心爱的人,在河水的那一方。若要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而且漫长;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飘然宛如在水中央。 摇曳起伏的芦苇,青而未黄,芦苇上的露珠呀,还闪着银光。我所心爱的人,在水边那高高的崖上。若要逆流而上去寻她,十里山川千尺岗;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飘然宛在水中央。 变幻不定的芦苇,苍苍莽莽,岸边的露水尚未干爽。我所心爱的人,在河水遥远彼方。若要逆流而上去寻她,迂回曲折,道路漫长;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飘然宛在水中央。 (三)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网薜荔兮为帷,擗蕙x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诗____ C ___。 A.《短歌行》B.《篱里行》C.《龟虽寿》D.《观沧海》2.《洛神赋》的作者是(B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修订稿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 题及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二、简答题 1、简述《庄子》“三言”的创作方法。 《寓言》篇自称其创作方法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天下》篇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就是“庄子三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读音chóng或zhòng)言,有两种解释:一是解释为是重复、增益之言;另一解释为借重之言,即引用长者、尊者和名人的言语,来证明己言,以便被他人接受。这些名人言语,基本都是虚构的。卮(zhī)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来。庄子阐述他的哲学思想、政治观念、人生理想等,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表述和理性的分析,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他的思想融入到一个个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中,把枯燥的哲学思想讲得趣味盎然,让读者去领悟体会其真谛。 2、《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 (1)在写人叙事中寄托着爱憎好恶的感情。即“寓论断于序事中”(顾炎武《日知录》),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作者见解和抒发感情。这一写法以《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为代表。 (3)创造性地运用了“太史公曰”的论赞体,直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予以评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3、简述苏轼记叙文的特点。 苏轼的记叙文包括传记文、碑传、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等,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独创性。其传记文善于用所写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和细节刻画其个性,以突现奇人异才的高风亮节。他的游记文,往往将叙事、抒情、议论结合得水乳交融,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吸收其他体裁的表现方式(如赋体、问答、赞颂之类),从而使体式为之一变。写景记游,融入诗情雅趣,无不脍炙人口。苏轼是继柳宗元之后大量创作山水游记的作家,他的游记不仅记叙、描写、议论并重,而且议论成分占的比重较大,往往凭借议论给文章辟出新的境界。 4、简述“讲史”话本的体式特征。 (一)篇幅较长,分卷分目。一般均有四、五万言,最长的《五代史平话》有十多万字,有的话本因为篇幅较大,所以要分卷分目。 (二)都有“开场诗”和“散场诗”。 (三)采用断代编年的方法叙述历史。讲史话本大多按朝代断限,依据正史中的朝代兴衰的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为主要内容,采取按年目顺序的讲叙方法。 (四)语言多为半文半白,以讲说为主。语言比较质朴粗糙。 5、简述《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艺术构思。 章学诚批评《三国演义》。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复习资料汇编

先秦 一、散文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2、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 (1)《左传》——《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2)《战国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编。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3)《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余年的史事。《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3、诸子百家散文:西汉史学家班固概括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 (1)道家:老子,又称老聃、李耳,道家学派创世人,著有道德经。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2)儒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 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3)墨家: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4)法家: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 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二、诗歌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经》是我国诗歌现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参考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填空题 1、魏晋风流: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特点:颖悟、旷达、真率。文 学于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时代。 2、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永明体”: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4、曹操:‘《魏武帝集》,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古直悲凉”),均为 乐府诗,继承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以乐府古题写时事(五言诗为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有“汉末实录”之称,《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其四言诗在《诗经》后四百年爆发的绝响。散文方面被鲁迅称为“改革文章的祖师”。 5、曹丕:诗歌具有“便娟婉约”特点,其《燕歌行》为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 诗,所著《典论·论文》是最为完整的一篇文艺理论专著。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6、曹植:有“建安之杰”之称,文采气骨兼备,《曹子建集》,代表作:《赠 白马王彪》。 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祯 《赠从弟》。王粲被誉为“七子之冠冕”他长于辞赋,《登楼赋》,羁旅之愁与怀才不遇。 8、蔡琰:五言《悲愤诗》、 9、竹林七贤:陈留、阮籍(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嵇康(论说文作家)、 山涛、刘伶(《思旧赋》),阮咸、向秀、王戎 10、陆机《文赋》,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创作矛盾;“物感说”的思想; 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成为写诗作赋乃至文学创作的重要纲领。 11、太康诗风,陆机、潘岳为代表,特征:“繁缛” 12、左思:《三都赋》,代表作:《咏史》诗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 道路,这是左思《咏史》成熟的标志。《娇女诗》中国古代儿童诗歌 13、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代表作:《扶风歌》。郭璞:《游仙诗》 14、王羲之:《兰亭集序》。 15、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有孙绰《秋日诗》、许询《农里诗》,诗特点“理过其 辞,淡乎寡味”。 16、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诗总体艺术特征:“自然”;其田园诗的创立在文 学史上第一次雅的文学样式与俗的生活内容的完美结合。主要作品:田园诗《归园田居》;咏怀诗和咏史诗《饮酒》、《拟古》、《读山海经》;行役诗和赠答诗。散文、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17、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 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18、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主要有 吴歌和西曲两类。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 19、鲍照、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14汉语言田昭波 一、填空 1元曲(体制:科范、宾白):A.元曲又称夹心, 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B.科范,也就是科(介),科介是指古代戏曲创作与表演中,用于表达人物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的提示。“科”,通常指唱、白以外的动作。亦作"科泛"。指戏曲程式动作 C.宾白,是古代汉族戏曲剧本中的。汉族戏曲艺术以唱为主,所以把叫做宾白。 明《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一说“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明《菊坡丛话》)。 2.《西厢记》(来源《莺莺传》、《董西厢》延续):《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元代汉族戏曲剧本,王实甫撰。元稹曾作《莺莺传》,其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

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厢记》,这两部“西厢”一般被人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 “董西厢”又称《西厢记诸宫调》、《弦索西厢》,是金代戏曲家董解元根据元稹《莺莺传》所创作的叙事体诸宫调小说作品。该作品对于原作进行了大量修改:改变了原来故事结局,重新确立了矛盾冲突,大大扩充了故事内容,丰富了人物语言,比较完整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该作品对王实甫《西厢记》有重要影响。 3.《牡丹亭》:《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亭》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 名句赏析: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 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薰绣被眠。天呵,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4.《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

13春古代文学复习题 (1) 2

1.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是花间集 2.第一个专门写词的晚唐词人是温庭筠 3. 词史上第一个大力用白描手法的作家是韦庄 4.《花间集》的编辑者是赵崇祚 5. 在宋初“三体”诗中,王禹偁应属白体 6.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欧阳修 7.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作家是柳永 8. “山谷体”是指黄庭坚的诗歌。 9.周邦彦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大晟词派 10.《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是吕本中 11.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是江西诗派 12. 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 13. 辛弃疾在宋代词坛创立了风格独特的稼轩体 14. 南宋中后期,崛起的一个以姜夔为代表的新词派是骚雅词派 15. 《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董解元 16. 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是元好问 17. 白朴所写的著名历史剧是《梧桐雨》 18. 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 19.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单刀会》 20.郑光祖表现才子佳人缠绵情爱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21.明代戏曲舞台上居于主导地位的形式是传奇 22.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录鬼薄》的作者是钟嗣成 23.《琵琶记》的作者是高明 24.杨维桢诗被称为铁崖体 25. 奠定汤显祖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大家地位的作品是其“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还魂记》 26. 王士祯提出了性灵说 27.格调说的代表人物是沈德潜 28.肌理说的提出者是翁方纲 29. 清代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朱彝尊 30.代表清词最高成就的作家是纳兰性德 31. 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2. 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是桐城派 33.描写文人自身生活,借此反思整个封建文化的价值体系,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是《儒林外史》 34.把清代文言小说创作推向高潮的著作是《聊斋志异》 35. 中国古代文学的压卷之作是《红楼梦》 36.《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三剧的主角都是妓女 37.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是神魔小说 38.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编:先秦文学 1、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2.始祖神话3.洪水神话4.战争神话5.英雄神话6.发明神话 神话的艺术特色:1.深重的忧患意识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社会性3.体现了先民的抗争精神 2、《诗经》风雅颂: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正声,是王朝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3、《诗经》赋比兴: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 4、《诗经》的审美价值 1.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优美自然的语言和形式: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4.反映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 5、《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1.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诗歌意象的创造。 3.负面影响:开启了庙堂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文学先河。 6、屈原作品:《九歌》(11篇)、《九章》(9篇)。 7、①楚辞文体的一般特点 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在诗风、体式、语言上均具有某些共同特点: A. 从诗风言,想象丰富,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B.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C.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多写楚地风物。 ②与楚辞相关的楚文化要素 楚辞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楚辞充满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自不待言。 8、《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国强盛独立。即便遭际不平,祖国的独立和强盛,也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9、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10、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1.作为爱国志士深受后人景仰(推动了爱国主义文学的形成、发展)。 2.奠定了浪漫主义(想象与夸张)诗歌的传统。 3.创造了骚体文学的样式与技巧(楚辞体:句法参差灵活,结构富于变化,吸收民歌手法,打破四言体的格局) 11、(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2)《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微言大义) (3)《左传》编年史,作者左丘明。1.民本思想2.赞扬开明政治,揭露残害人民的暴政、暴君以及统治者的败得丑行3.局限性:过分强调礼制,等级观念很深,对旧制度的崩溃表示惋惜 《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4)《国语》第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 (5)《战国策》铺排纵恣,国别史。一)纵横家的思想:1.崇尚计谋策略。2.重视名位利禄。3.重视审时度势。 二)文学色彩:1.叙写事物,铺张凌厉。2.说理论事,纵横驰骋。3.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4.叙事记人,情节曲折,富于故事性。5.善用寓言譬喻,而不引《诗经》《尚书》。 (6)《吕氏春秋》文学特征《吕氏春秋》文章一般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其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近300则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诗经》 性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乐府总集。 名称:原名《诗》三百,汉代始称《诗经》。 时代: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作品 分类:按音韵区分“风、雅、颂”。 编集: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内容: 1.祭祖颂歌和周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生产劳动诗:生产劳动的艰辛和痛苦。《彬风·七月》《十亩之间》《芣苢》 3.燕飨 4.怨刺:反映政治与统治者丑行的讽刺诗。《伐檀》《硕鼠》《新台》《株林》 5.战争徭役:战争和徭役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小雅·采薇》《唐风·鸨羽》 军人家属的牵挂与思念:思妇诗。《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 应命杀敌保卫国家的爱国诗篇。《秦风·无衣》(中国最早爱国诗)6.婚姻爱情:大胆追求,坦率表达。《关雎》 真挚的相爱,刻骨的相思,失恋的痛苦。《蒹葭》 婚姻的美好。《桃之夭夭》 婚姻的不幸。《古风》《氓》 艺术成就: 1.“赋、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2.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 3.语言的形式结构具有灵活的句式和复沓的章法。 4.押韵,丰富的语言与和谐的韵律。

地位及影响: 1. 确立了我国民间文学的源泉,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是诗歌文体的开山之作。 2.抒情言志的创作方式使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3.热情关注现实、强烈政治和道德意识、积极人生态度——“风雅”精神影响后世诗人创作。(思想内容上) 4.“比兴”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艺术表现手法上) 5.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有深广影响。 二、《左传》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记事为主,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成书:战国早期,最后编定者为一位儒家学者,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的事件以及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相传为传述《春秋》所作,作者为左丘明。 内容: 1.天人关系强调人的作用。“天道远,人道近。非能及也,何以知之。” 2.在君民关系上重视民的作用,民本思想逐渐占据上风。 3.本着不隐恶的修史美德对种种丑恶现象进行揭露,表现了许多有见识,对国家有贡 献的人,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 文学成就: 1.叙事详略得当,疏密合理善于写战争。 2.能抓住矛盾冲突加以集中描写,运用多种手法,情节曲折,有的富有戏剧性。 3.叙事过程中写出了不少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 4.语言上以简洁精练著称于世,对外交辞令的记叙委婉,具有文采。

古代文学3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词》,“六一风神” 梅尧臣:字圣俞,《宛陵先生集》 苏舜钦:字子美,《苏学士集》“苏梅”:苏舜钦,梅尧臣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集》,“半山体”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小山词》 晏殊:字同叔,诗属“西昆体”,《珠玉词》“二晏”:晏几道,晏殊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世,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乐章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东坡集》《东坡乐府》,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山谷集》,“山谷体”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淮海集》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片玉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漱玉词》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于湖词》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简斋集》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诚斋集》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石湖居士诗集》 陆游:字务观,字号放翁,《渭南文集》《剑南诗稿》,被称“小李白”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稼轩词》“二安”:李清照,辛弃疾 范仲淹: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范文正公集》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白石道人词集》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文山诗集》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唐宋八大家:宋代的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代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二、名词解释 西昆派:是指北宋初期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因其诗作被编成《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西昆派作品大都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在艺术上模仿李商隐,但一味追求藻饰,堆砌典故,讲究对偶,风格雍容典雅,形式主义倾向较浓。 江西诗派:是指宋代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吕本中,因其领袖人物黄庭坚是江西人,及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他们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一祖三宗),但是并没有很好地继承杜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而片面强调在句法、用事等方面的艺术技巧,走向形式主义。 易安体:李清照的词婉约清新,前期词描写少妇少女生活,流露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题材比较单调,情绪偏于感伤;后期词多悲叹世事,主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情绪比较消沉。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诚斋体:是指南宋诗人杨万里创立的一种诗歌风格。杨万里号诚斋,诗风自成一格,因此严羽《沧浪诗话》称之为“诚斋体”。杨万里擅长写山川景物和日常生活,其总体风格特点是“活”,想象丰富,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写得生动逼真,富有幽默诙谐的趣味,语言自然活泼。 荆公体:指王安石晚年的诗风,其诗风趋于含蓄深沉,虽然仍有寓悲壮于闲淡之中的情形,但已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