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完成版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完成版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完成版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完成版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互见法”:为避免平行的人物各传在叙及同一件事时的交叉重复,司马迁就把历史事件或人物活动分散在数篇之中,令其参差互见,详略不同,彼此补充。这就是后人极为称道的互见法。

2骈文:齐梁时代,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严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富,词藻华美,四六句型,是骈文最基本的文体因素。

3.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风格特征,文风清峻,慷慨悲壮,气盛词壮,趋向华丽,建安文学的上述特征,被后人标举为“建安风骨”。

4《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初载于《文选》,泛题为“古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它们产生的年代,大致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之间,作者是中下层失意的知识分子。《古诗十九首》基本上抒写游子羁旅之情和思妇闺怨,情景交融,语言浅近自然,意蕴深厚。《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5《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成书于秦始皇八年(前239),由吕不韦的门下“食客”集体撰著而成。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三大类,共160篇,体制严整,自成系统。因成于众家之手,故兼有儒、道、墨、法、名、农、阴阳、纵横、兵诸家学说,所以历来有“杂家”之称。文章条理清晰,善于用寓言故事和巧妙譬喻来阐明事理,风格平实畅达,说理透辟。

6正始诗歌:正始时期,诗人的政治理想落潮,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抒发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激荡变为词旨渊深,代表诗人为阮籍、嵇康

7左思风力:左思,其诗作今存仅十四首,收于《文选》及《玉台新咏》中。大多反映寒微之士与世族门阀之间的矛盾,揭露了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抒写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不平。其诗笔力豪迈,简劲雄浑。钟嵘《诗品》誉之为“左思风力”,独标一格。

8元嘉三大家:刘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还有颜延之和鲍照,他们与谢灵运合成为“元嘉三大家”。

9汉乐府:汉武帝重建的乐府机构,其职能除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填写歌辞、编配乐器进行演唱外,还负有采集民歌的使命,六朝时成为一种诗的名称。

10“永明体”:受声律学的催化,齐梁诗坛出现了时号“永明体”的新体诗。新体诗更自觉讲求声韵和对偶,皆用官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风格亦大抵清怨而工丽。

11《玉台新咏》:徐陵尝奉萧纲之命,编选《玉台新咏》。全书共十卷,辑自汉迄梁与女性有关的诗歌六百六十余首,是《文选》而外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

12北朝三部名著:《水经注》、《洛阳伽蓝记》、《《颜氏家训》三部优秀的散文著作。《水经注》郦道元著,是《水经》这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著作的注文。《水经注》写景生动,语言骈散结合。

13赋: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文体。在古代的各类文体中,其体制最为特殊。赋既如诗歌,讲求押韵和形式的整饬,又如散文,句型自由,无格律的严格限制。这样的文体,宜于状物叙事,抒情说理,兼具诗歌与散文的表现功能,实为两者的综合性文体。

14史记的实录精神:《史记》的实录精神,素为后人称道。司马迁有良史之才,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15咏史:左思《咏史》共八首。这是一组借咏古人古事而抒写自己怀抱的抒情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既有创造性,又有个性。

16什么叫“无韵之离骚”

即强烈的抒情性,是史记成为文学名著的重要因素。出于对现实的自觉干预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司马迁首创了史记的论赞体,常于叙事之中,楔入自己的主观论断。又因司马迁发愤著书,字里行间寄托有个人遭遇在内的人生体验,因而史记的理性批判,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17魏晋南北朝文学:就文学的体裁而言,它既是五言诗的繁荣期、七言诗的发展期、抒情赋的高峰期、骈文的成熟期、小说与格律诗的草创期,文学理论涌现出一大批专门的文章和著作。

二填空题

1曹丕《燕歌行》共二首,都是七言诗,是我国诗史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

2汉末抒情赋的代表作家,是张衡、蔡邕和赵壹等人。张衡的《归田赋》又是汉代抒情小赋的开风气之作。

乐府民歌中,反映妇女问题、爱情婚姻问题最成功的叙事作品是《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3在建安时代,曹植卓然为一大家,钟嵘称之为“建安之杰”。“建安七子”之作,各有所长,其中尤以王粲成就最高,被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

4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七贤”之称,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七贤”之中,以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为最高。

5东晋王朝统治诗坛达百余年,是以许询、孙绰为代表的玄言诗派。

6太康文学代表作家是潘岳和陆机。

7郭璞的代表之作《游仙》十四首,名为游仙,实为咏怀。

8在晋宋时代,因为文人的境遇与志趣的相异,自然物之进入文学的领域,在陶渊明为田园诗,在谢灵运为山水诗。

9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或以为“直于污浊世界中另辟一天地”,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10自庾信、王褒由南入北,南北诗风始完成初步融合,北朝文学就此进入了新的阶段。

11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是极写女子相思心情的《西洲曲》。

12《木兰诗》是北朝唯一的长篇叙事诗,与《西洲曲》可并称为南北民歌的双壁。

13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种。干宝《搜神记》和张华的《博物志》是近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14前于《文心雕龙》的各家言论

魏晋以来,专门论文之作,是从曹丕的《典论.论文》开始的。《文心雕龙》刘勰著,成书于齐梁之际,为此期文学理论集大成之作。

15秦留给后世的,就文学而言,则只有歌功颂德的刻石之文和诏令奏议等应用性文字了。三.简答题

1曹操的诗歌的特征?

答:曹操的诗歌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又富于创造性,往往以旧题写时事,反映动荡现实,抒写宏大抱负,情感深沉激越,风格苍劲悲壮。

2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答:汉乐府民歌承前启后,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和地位。

汉乐府民歌中,有的抒情诗如《上邪》、《有所思》等,直抒胸臆,真挚强烈;还有一些作品,无论抒情或叙事,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大量的叙事性作品。

3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风格

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绝大部分属男女恋情;它的风格深婉缠绵、清新艳丽。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远较南朝丰富。比如征战不息,社会凋敝,生民倒悬,北国风光,人文风俗,男女恋情等。北朝乐府民歌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气盛词质。

4宫体诗

宫体诗的内容以“止乎衽席之间”,“思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亦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的特点。主要作家有萧氏父子,徐摛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

5曹植诗歌的特点?

答:曹植诗歌善于学习乐府民歌,又富于独创性,很有个性特征。钟嵘《诗品》称其“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足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而不群。”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五言诗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6司马迁《史记》纪传体例

司马迁首创《史记》的纪传体体例,以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统览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

7史记内容

《史记》所记,凡三千余年历史。

8汉书体例

班固汉书记事,起于高祖,止于王莽末年,计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9汉书内容:

起于高祖,止于王莽末年,200余年历史

10贾谊和晁错散文的比较

最能代表汉初文章风格的是贾谊和晁错。晁错的文章,虽不如贾谊富于文采与情感,但要言不烦,颇切实用。鲁迅说二人:“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惟宜犹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

11汉赋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作品和代表作家

汉代的赋体文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汉初六十年是骚体赋的时代,代表作家是贾谊等。西汉武帝至东汉中叶,是散体赋勃兴、发展而渐次衰落的时代,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扬雄等。东汉中后期,则是汉赋走向抒情化、小品化的时代,代表作家有张衡,蔡邕等。12田园山水文学的兴起有以下一些因素:

第一,东汉以来,豪族地主庄园兴起;汉末社会动荡,清流士大夫渐次脱离宦场,而移居田园。

第二,东晋以前,中国的政治、文化重心在北方。南渡以后,到了南方。南方的山水风貌,迥异于北方,令南下的士人,耳目为之一新。

第三,晋宋王室与士族、士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使一部分士人希望全身远害,自然山水在文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因此有了更为重要的地位。借山水写其

超然世事的情志,或“屡借山水,化其郁结”,其与自然的关系,便有了更进一

步的发展。

第四,魏晋以来,玄学大盛,士人追求“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能否领略山水之美,乃成为衡量人格境界的重要标准。

1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答:《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都是文化素养较高的文人。他们在长期困顿漂泊的生活中,对民间文学有所接触和了解,其于诗歌的创作,大抵有感而发,决无虚情与矫饰,更无着意的雕琢,因此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1)融情于景,寓景于情,是《古诗十九首》的一大抒情特色。因两汉文人迷醉于赋的手法而一度被冷落了的比兴艺术也再度焕发异彩。

(2)语言浅近自然,意蕴深厚,是《古诗十九首》的又一特色。《古诗十九首》用字造语,务为平淡。如:《行行重行行》中的“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3)但作为文人诗歌,也有不同于民歌的特点。《古诗十九首》极善于锤炼语言、熔铸典故,把丰富的内涵,纳入最简约的语言之中。

14《世说新语》的内容和特点?

答:内容:《世说新语》又简称《世说》,刘义庆编纂,为笔记体小说,记载汉末到东晋士族的轶事和言谈,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的放荡生活、清淡风气和文化趣味。《世说新语》十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艺术特点:《世说新语》记言记行,大抵如史传文的片段,《世说新语》的臧否人物,不必全貌,而只在只言片语、一言一行,因而其中一些片段语少意丰,隽永传神,颇似散文小品。15《论贵粟疏》的内容和艺术?

答:作者针对汉代背本趋末、仓禀空虚、赋敛不时、兼并严重的现实,提出纳粟拜爵的重农政策,以达劝农耕、实国力、备边用、轻赋敛的目的。

文章古今对照,正反映衬;言辞中肯,具体深刻。

16《归田赋》的内容和艺术?

答:作者以归田为宗旨,写仲春时从与自然亲切交往中得到的快乐,并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状加以否定。文章借景言情,词句清丽,兼用骈偶,是东汉抒情小赋的代表作。

17《陌上桑》的内容?

答:内容写采桑女秦罗敷春日在郊外采桑,被路过的太守看上,进行调戏引诱,最终以智慧加以拒绝的故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节富有戏剧性。

四论述题

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的比较:

谢灵运的山水诗与陶渊明的田园诗,有囧不相同的艺术风格。谢灵运的山水诗最大特色,是善于经营画境。谢灵运的领略山水之美,不是陶渊明式的静观,而是移步换景式的游赏。因为登山临水,视野开阔,又因为景有远近,色有浓淡,诗人依其感官印象纳入画面,其山水林木,乃粗具透视的关系,诗歌的画境,因而获得一种疏宕清丽之美。谢灵运其山水往往“抒情缀景,畅达理旨”,与陶诗之用理语,各有胜境。陶渊明待物以静观默察,既不着意于体物,也不着意于谈玄,故能“超然物表,遇境成趣”,“境趣两忘”。谢灵运虽“纵情丘壑,动逾句朔”,“乃其心则未尝无累者”。兼之受东晋玄言诗的影响,其借山水化其郁结,不独“一意回旋往复,以尽思理”,而且哲理又往往游离于景物之外,形成“叙事—写景—说理”的模式。由此可见,谢灵运距澄怀观道,尚有一定距离;陶、谢其人其诗的根本区别,大抵在此。

谢灵运摹景状物,炼字用句,又较陶渊明有更为深刻的追求。

2比较史记与汉书

从体例:司马迁首创《史记》的纪传体体例,以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统览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班固汉书记事,起于高祖,止于王莽末年,计十二本纪,八

表,十志,七十列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从内容上:《史记》所记,凡三千余年历史。汉书起于高祖,止于王莽末年,200余年历史班固出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古代史家,尤其是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也深为推崇,一部汉书并不乏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性内容,只是由于踵武其父的观点,他也对史记的“是非颇谬于圣人”持否定态度。一般说来,司马迁著史,寄慨遥深,汉书则近乎“纯史”,不慎动情。像苏武传那样“叙次精彩,千载下犹有生气,合之《李陵》,慷慨悲凉”的文章,在汉书中屈指可数。此外,汉书沿袭史记体例而又有所改易,多用史记文字而又有所删省。

3散体赋(汉大赋)的艺术特征

在先秦文学中发展起来的文学描绘,成为散体赋最重要的艺术特征,并几乎成为它的文体功能。所以,散体赋可说是一种独特的描绘性文体,它在时空两方面都倾向于深宏博大,力求建立起一个极富于空间感和时间感的对象整体。

在此基础上,散体赋家更发挥想象与夸张的才能,借助知识的堆砌和词采的铺陈,对时空两方面的各个环节,作细密的描绘敷衍,使它与讲求对称、节奏、变化、夸张、繁复以及追求时空完整的图案具有相似的特征。

类型化倾向,是散体赋的又一重要创作特征。

用字造句的怪异、重沓,同偏旁字的联绵堆砌,也是散体赋的一大特征。如《南都赋》之写竹:其竹,则籦、笼、

指称竹属八种。这种现象,在散体赋中非常普遍。

4谢朓与谢灵运诗的对比:

一,谢朓的山水诗较谢灵运已进步了一大步。谢灵运以游赏的方式,移步换景,模山范水,谢朓则通过深入地观察,捕捉山水最富于情趣的部分,经过精心的剪裁和安排,构成清丽的水墨山水,故又有新的特色。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

洲,杂英满芳甸”。

二,谢灵运大抵遵循以景入理的模式,谢朓则往往以情观景,由景入情,景物乃至成为诗人生活的一个部分,他的山水诗由此具有了清怨的风格。

三,谢朓常自云:“好诗园美流转如弹丸”,谢朓的诗风清新明丽,格调明净潇散,从而改变了谢灵运诗的繁复典重的风格。

5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它比前此的《左传》,《战国策》诸书更注重于人物描写,写出一系列人物传记。以历史和现实的人物活动为中心,展开历史的纵横面,所刻画的人物既包含共性又富于个性。

史记于个别人物的纪传而外,又首创合传与类传,这类纪传集中体现了某一阶段,某一阶层,某一行业或思想性格,行为方式,身世际遇相似的人物群像。

史记又善于构造富于戏剧冲突的情节,以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使人物传记更为生动。史记的语言艺术也有突出成就。史记虽说“大抵皆单行之语”,不杂骈俪之词,但也因史料不同而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战国以前的历史,言辞古朴。又如战国是文采焕发的时代,《战国策》尤多策士的纵横之辞。史记行文至此,亦有“雄而肆”的作风。

司马迁洞明世事,尤善锤炼语言,其于人物的立身行事,神情口吻,皆能随物赋形,显出神韵。故《史记》因传主不同,风格亦有差异,如《项羽》本纪写英雄本色则武壮激越,《商君列传》写法家用世则冷峻峭刻。

6论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围绕“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论述,结合《饮酒》和《归园田居诗五首》分析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册复习资料

.《毛诗大序》的“情志统一”说 “情志统一”说是《毛诗大序》提出来的一个诗论观点,文章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毛诗大序》是承认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情与志是统一的。情,是感情,志,是志意怀抱,但具体所指,根据文中的论述,当多指对人伦教化、政教礼义得失的观点和看法。感情受到激发,就会发言成诗,而诗歌抒发这种感情,表达心中的志意。《毛诗大序》强调诗歌“吟咏情性”,但在情志关系上,它更重在志。这基本上是继承先秦“诗言志”的观点,但它正确地阐明了诗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较先秦时代进一步深化了。情志说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后世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多集中在情和志上。"情志统一"说:即“志之所之”和“吟咏情性”——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它吸收了《乐记》的观点,但又有了发展,认为诗歌既是“志之所之”,又是“吟咏情性”,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诗歌本质论。见于《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的保守性,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不能超越礼义的大防。《诗大序》基于儒家的视角,特别重视以政教为核心的诗的社会作用。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云云,正是指诗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序文已认识到这种教化作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所以说“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不过,序文将情感作用(如“动天地感鬼神”云云)与社会作用都夸大了。由于诗歌被视为一种教化的工具,在《毛诗序》看来,《诗经》中的每篇作品都是对某种教化观念的隐喻,如以“后妃之德”解《关雎》,这就未免牵强附会。同时,序文认为政治与诗歌既然是不可分的,那么时代政治之盛衰自然对诗歌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因而提出了“变风变雅”之说。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这与序文的观点是相通的。 .《毛诗大序》的诗“六义”说 《毛诗大序》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指风教臣民百姓,并且可以表达臣民心声,讥刺上政。赋,用作动词,指铺叙直说。比,比喻。兴,起的意思。兼有发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雅是正的意思。颂,周王朝和鲁、宋二国祭祀时用以赞神的歌舞。 《毛诗大序》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与典型性的特征,所谓“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者,是说诗歌创作以具体的个别来表现一般的特点。也就是说,《毛诗大序》对风、雅的解释符合现代文艺理论中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观点。 .《毛诗大序》的“讽谏”说 《诗大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讽谏”就是讽刺的意思,但仔细体会词义,讽谏”是讽而谏,就是在讽刺之中包含着“谏(劝说)”的意思,因此在讽刺的程度上较“讽刺”要稍微弱一点。《毛诗大序》提出了“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就充分肯定了文艺批判现实的意义和作用。老百姓可以用用文艺的形式对上层统治者进行批判,而且“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就包含着一定的民主因素。它为后来进步的文学家用文学创作干预现实,批判社会黑暗政治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对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作了比较明确的论述。但是它又主张不要过于激烈显露,要“主文而谲谏”,要温和委婉,仍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 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就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就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 ,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就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您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与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 ,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就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就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与 ,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与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就是与。现在流传下来的就是 ,这就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就是《毛诗正义》与《诗集传》。《毛诗正义》就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就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就是与。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与、、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就是“” ,“” ,“”。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与 5篇。 四.简答 1、《诗经》就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与作者情况如何? 2、您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不?为什么? 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就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就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第一编辅导 第一节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和主要特征 一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1史前传说时期 上古歌谣的特点:一是内容多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和宗教活动有关;二是形式上篇幅、句式短小,节奏、韵律简单。此外,学习时还须注意:1、记住教材所举的几首作品的基本内容,如《弹歌》、《女承筐》、《返其宅》等;2同时记住记载这些歌谣的古籍。 2夏商时期 这一时期留存下来的有文学意味的文献主要有甲骨卜辞、《周易》中部分爻辞和《尚书》中的《盘庚》篇。 甲骨卜辞中的某些比较完整记录占卜活动过程的文辞,可以看作是我国词散文的萌芽和原始形态。 《周易》中产生于商代的爻辞,多为合辙协韵的歌谣,可视为我国诗歌的源头。 《尚书》中《盘庚》一篇可信为商代作品,已具有了一定的文学性。 3西周春秋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有诗歌和散文两种。《诗经》是这时期诗歌创作的结晶;散文有《尚书》中的《周书》、编年体史书《春秋》和说理性散文《论语》、《墨子》、《老子》。 4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有《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这时期诗歌创作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其标志是南方楚国大诗人屈原的产生。 二上古诗歌诗乐舞一体的特点 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在我国古籍中有明确的记载。《吕氏春秋·古乐》云: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孔子:“《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颖达疏云:“乐之为乐,有歌有舞,歌以咏其辞,而声以播之,舞则动其容,而以曲随之。” 《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三先秦文学文史哲不分的基本形态 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先秦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 在我国上古时代,巫史是难以分开的,巫实为当时文化工作者,即是当时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这直接导致了当时文史哲不分的文学存在形态。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史学和哲学散文具备相当强的文学性。 先秦诗歌与巫史活动也有着明显的联系。它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指实。 四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主要承担者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文学作者也因之而不断变化。这个过程大致经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 第二节作品选讲 这一节课我们来重点解读几篇先秦文学的代表作品。 (一)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诗经·秦风蒹葭(1) 蒹葭(2)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3),在水一方。溯洄(4)从之,道阻且长(5)。溯游(6)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7),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8)。溯洄从之,道阻且跻(9)。溯游从之,宛(10)在水中坻(11)。 蒹葭采采(12),白露未已(13)。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4)。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5)。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6)。 [注释] (1)这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的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见到意中人的深切感情。秦:指春秋时的秦国,故址在今陕西、甘肃一带。 (2)蒹葭(jiān jiá):泛指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3)伊人:这人。一方:另一边。方:旁。 (4)溯(sù)洄:沿着弯曲的河道向上游走。从:追,寻求的意思。阻:险阻,道路难走。 (5)道阻且长:道路有许多阻难而且漫长。 (6)游:指直流的水道。宛:仿佛,好像。说好像在水的中央,言近而不至。 (7)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样子。(晞)(xī):干。(8)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9)跻(jī):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10)宛:宛然,宛如,好像的意思。 (11)坻(chí):水中小洲或高地。(12)采采:众多的样子。已:止。 (13)未已:未止,也是未干的意思。(14)涘(sì):水边。(15)右:迂回曲折。 (16)沚(zhǐ):水中小沙滩,比坻稍大。 [译文] 浩荡的芦苇,莽莽苍苍,晶莹的露珠,化为白霜。我所心爱的人,在河水的那一方。若要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而且漫长;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飘然宛如在水中央。 摇曳起伏的芦苇,青而未黄,芦苇上的露珠呀,还闪着银光。我所心爱的人,在水边那高高的崖上。若要逆流而上去寻她,十里山川千尺岗;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飘然宛在水中央。 变幻不定的芦苇,苍苍莽莽,岸边的露水尚未干爽。我所心爱的人,在河水遥远彼方。若要逆流而上去寻她,迂回曲折,道路漫长;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飘然宛在水中央。 (三)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网薜荔兮为帷,擗蕙x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诗____ C ___。 A.《短歌行》B.《篱里行》C.《龟虽寿》D.《观沧海》2.《洛神赋》的作者是(B )。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 一、填空题。 1、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约7里,因此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2、《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存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北宋处士林逋(和靖先生),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4、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悲)也”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5、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6、柳永,北宋婉约派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二、选择题。 1、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唐P185 2、通俗诗派,又称“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元稹(《织妇词》、《田家词》)、白居易(组诗《秦中吟》 10首、《新乐府》50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一个诗派,诗歌多用写实手法,多用“新乐府”诗,语言通俗易懂和浅显,重要作家还有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王建(《田家行》)、李坤等。唐P277 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4、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修订稿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 题及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二、简答题 1、简述《庄子》“三言”的创作方法。 《寓言》篇自称其创作方法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天下》篇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就是“庄子三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读音chóng或zhòng)言,有两种解释:一是解释为是重复、增益之言;另一解释为借重之言,即引用长者、尊者和名人的言语,来证明己言,以便被他人接受。这些名人言语,基本都是虚构的。卮(zhī)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来。庄子阐述他的哲学思想、政治观念、人生理想等,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表述和理性的分析,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他的思想融入到一个个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中,把枯燥的哲学思想讲得趣味盎然,让读者去领悟体会其真谛。 2、《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 (1)在写人叙事中寄托着爱憎好恶的感情。即“寓论断于序事中”(顾炎武《日知录》),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作者见解和抒发感情。这一写法以《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为代表。 (3)创造性地运用了“太史公曰”的论赞体,直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予以评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3、简述苏轼记叙文的特点。 苏轼的记叙文包括传记文、碑传、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等,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独创性。其传记文善于用所写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和细节刻画其个性,以突现奇人异才的高风亮节。他的游记文,往往将叙事、抒情、议论结合得水乳交融,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吸收其他体裁的表现方式(如赋体、问答、赞颂之类),从而使体式为之一变。写景记游,融入诗情雅趣,无不脍炙人口。苏轼是继柳宗元之后大量创作山水游记的作家,他的游记不仅记叙、描写、议论并重,而且议论成分占的比重较大,往往凭借议论给文章辟出新的境界。 4、简述“讲史”话本的体式特征。 (一)篇幅较长,分卷分目。一般均有四、五万言,最长的《五代史平话》有十多万字,有的话本因为篇幅较大,所以要分卷分目。 (二)都有“开场诗”和“散场诗”。 (三)采用断代编年的方法叙述历史。讲史话本大多按朝代断限,依据正史中的朝代兴衰的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为主要内容,采取按年目顺序的讲叙方法。 (四)语言多为半文半白,以讲说为主。语言比较质朴粗糙。 5、简述《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艺术构思。 章学诚批评《三国演义》。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 1.《诗经》又名诗三百,共311篇。按照音乐类分为三种,分别是风、雅、颂。共有15种国风,举出其中五种:周南、召南、邶、卫、王。《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诗又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2.楚辞的代表作者是屈原,除了《离骚》之外,屈原创作的楚辞有《九章》、《天问》。 名:屈平,字:原 楚辞作家除了屈原,还有宋玉,他的作品有《九辨》、《风赋》。 3.《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4.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5.先秦最早的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论语》。 6.先秦时代最富有诗意的哲学著作《庄子》。 7.先秦时代以为集大成思想家:荀子。 8.汉大赋的著名作家除了司马相如以外,还有扬雄《长杨赋》、《羽猎赋》; 班固《两都赋》。 9.奠定汉大赋作品基础的是《枚乘》的《七发》。 10.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古诗十九首》喻为五言诗之最。 1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作者是孟浩然 12.汉赋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 其中张衡的一篇《归田赋》是抒情小赋的代表。 13.魏晋的诗人喜欢谈玄说道,他们谈论的主题有三玄, 这三玄分别是《老子》、《庄子》、《周易》。 二、默写: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七发)。 3.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4.《咏史》左思 皓天舒白日,灵境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5.《酬张少府》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6.《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三、名词解释: 1.风雅精神: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汉乐府缘事而发,建安诗人慷慨之音,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 2.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参考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填空题 1、魏晋风流: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特点:颖悟、旷达、真率。文 学于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时代。 2、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永明体”: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4、曹操:‘《魏武帝集》,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古直悲凉”),均为 乐府诗,继承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以乐府古题写时事(五言诗为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有“汉末实录”之称,《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其四言诗在《诗经》后四百年爆发的绝响。散文方面被鲁迅称为“改革文章的祖师”。 5、曹丕:诗歌具有“便娟婉约”特点,其《燕歌行》为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 诗,所著《典论·论文》是最为完整的一篇文艺理论专著。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6、曹植:有“建安之杰”之称,文采气骨兼备,《曹子建集》,代表作:《赠 白马王彪》。 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祯 《赠从弟》。王粲被誉为“七子之冠冕”他长于辞赋,《登楼赋》,羁旅之愁与怀才不遇。 8、蔡琰:五言《悲愤诗》、 9、竹林七贤:陈留、阮籍(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嵇康(论说文作家)、 山涛、刘伶(《思旧赋》),阮咸、向秀、王戎 10、陆机《文赋》,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创作矛盾;“物感说”的思想; 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成为写诗作赋乃至文学创作的重要纲领。 11、太康诗风,陆机、潘岳为代表,特征:“繁缛” 12、左思:《三都赋》,代表作:《咏史》诗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 道路,这是左思《咏史》成熟的标志。《娇女诗》中国古代儿童诗歌 13、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代表作:《扶风歌》。郭璞:《游仙诗》 14、王羲之:《兰亭集序》。 15、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有孙绰《秋日诗》、许询《农里诗》,诗特点“理过其 辞,淡乎寡味”。 16、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诗总体艺术特征:“自然”;其田园诗的创立在文 学史上第一次雅的文学样式与俗的生活内容的完美结合。主要作品:田园诗《归园田居》;咏怀诗和咏史诗《饮酒》、《拟古》、《读山海经》;行役诗和赠答诗。散文、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17、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 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18、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主要有 吴歌和西曲两类。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 19、鲍照、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13春古代文学复习题 (1) 2

1.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是花间集 2.第一个专门写词的晚唐词人是温庭筠 3. 词史上第一个大力用白描手法的作家是韦庄 4.《花间集》的编辑者是赵崇祚 5. 在宋初“三体”诗中,王禹偁应属白体 6.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欧阳修 7.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作家是柳永 8. “山谷体”是指黄庭坚的诗歌。 9.周邦彦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大晟词派 10.《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是吕本中 11.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是江西诗派 12. 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 13. 辛弃疾在宋代词坛创立了风格独特的稼轩体 14. 南宋中后期,崛起的一个以姜夔为代表的新词派是骚雅词派 15. 《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董解元 16. 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是元好问 17. 白朴所写的著名历史剧是《梧桐雨》 18. 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 19.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单刀会》 20.郑光祖表现才子佳人缠绵情爱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21.明代戏曲舞台上居于主导地位的形式是传奇 22.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录鬼薄》的作者是钟嗣成 23.《琵琶记》的作者是高明 24.杨维桢诗被称为铁崖体 25. 奠定汤显祖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大家地位的作品是其“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还魂记》 26. 王士祯提出了性灵说 27.格调说的代表人物是沈德潜 28.肌理说的提出者是翁方纲 29. 清代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朱彝尊 30.代表清词最高成就的作家是纳兰性德 31. 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2. 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是桐城派 33.描写文人自身生活,借此反思整个封建文化的价值体系,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是《儒林外史》 34.把清代文言小说创作推向高潮的著作是《聊斋志异》 35. 中国古代文学的压卷之作是《红楼梦》 36.《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三剧的主角都是妓女 37.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是神魔小说 38.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中国古代文学唐代复习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 1、初唐作家中提倡“兴寄”与“风骨”的诗人是--------------------。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所描写的是--------------的景致。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出自于------------------。 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出自于-------------------。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于------------------------------。 6、完成诗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7、“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出自于------------------------。 8、唐代传奇之名来源于作家---------的小说集----------------。 9、“黄粱美梦”一语出自---------------------------。 10、“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于--------------------------------。 11、“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出自于--------------------------------。 12、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二位诗人最后完成的。 1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于---------------。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于---------------。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于------------------------。 16、《长恨歌传》的作者是----------------------。 17、唐诗中有“孤篇横绝”之誉的杰作是。 18、“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出自于。 19、“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出自于。 2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于”。 2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出自于。 22、“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出自于。 23、唐代作家中将寓言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的是。 24、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家是。 25、“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出自于。 26、“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出自于。 2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于。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第二章《诗经》 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 第三节情爱诗 第四节史诗及其他 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一节历史散文 第二节诸子散文 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楚辞的产生 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 第三节《离骚》 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 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第四节东汉散文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 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 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第三章汉代辞赋 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 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 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 第一节乐府民歌 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 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风骨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第二节曹植 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 第二章正始之音 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 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 第一节太康诗风 第二节左思与刘琨 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 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 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 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1

第五章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南朝诗歌 第二节北朝诗歌 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 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 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 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 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 第一节魏晋文章 第二节南朝骈文 第三节北朝散文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 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 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文学 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 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第二章盛唐诗歌 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 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 第三节李白的绝句 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 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 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 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 第二节大历十才子 第三节顾况,李益 第六章中唐诗歌 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 第二节韩愈,孟郊 第三节李贺 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 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一节李商隐 第二节杜牧,许浑 第三节贾岛与姚合 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 第八章唐代散文 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 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 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 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 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 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 第十章唐五代词 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 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 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编:先秦文学 1、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2.始祖神话3.洪水神话4.战争神话5.英雄神话6.发明神话 神话的艺术特色:1.深重的忧患意识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社会性3.体现了先民的抗争精神 2、《诗经》风雅颂: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正声,是王朝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3、《诗经》赋比兴: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 4、《诗经》的审美价值 1.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优美自然的语言和形式: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4.反映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 5、《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1.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诗歌意象的创造。 3.负面影响:开启了庙堂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文学先河。 6、屈原作品:《九歌》(11篇)、《九章》(9篇)。 7、①楚辞文体的一般特点 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在诗风、体式、语言上均具有某些共同特点: A. 从诗风言,想象丰富,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B.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C.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多写楚地风物。 ②与楚辞相关的楚文化要素 楚辞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楚辞充满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自不待言。 8、《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国强盛独立。即便遭际不平,祖国的独立和强盛,也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9、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10、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1.作为爱国志士深受后人景仰(推动了爱国主义文学的形成、发展)。 2.奠定了浪漫主义(想象与夸张)诗歌的传统。 3.创造了骚体文学的样式与技巧(楚辞体:句法参差灵活,结构富于变化,吸收民歌手法,打破四言体的格局) 11、(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2)《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微言大义) (3)《左传》编年史,作者左丘明。1.民本思想2.赞扬开明政治,揭露残害人民的暴政、暴君以及统治者的败得丑行3.局限性:过分强调礼制,等级观念很深,对旧制度的崩溃表示惋惜 《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4)《国语》第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 (5)《战国策》铺排纵恣,国别史。一)纵横家的思想:1.崇尚计谋策略。2.重视名位利禄。3.重视审时度势。 二)文学色彩:1.叙写事物,铺张凌厉。2.说理论事,纵横驰骋。3.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4.叙事记人,情节曲折,富于故事性。5.善用寓言譬喻,而不引《诗经》《尚书》。 (6)《吕氏春秋》文学特征《吕氏春秋》文章一般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其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近300则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古代文学3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词》,“六一风神” 梅尧臣:字圣俞,《宛陵先生集》 苏舜钦:字子美,《苏学士集》“苏梅”:苏舜钦,梅尧臣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集》,“半山体”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小山词》 晏殊:字同叔,诗属“西昆体”,《珠玉词》“二晏”:晏几道,晏殊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世,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乐章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东坡集》《东坡乐府》,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山谷集》,“山谷体”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淮海集》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片玉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漱玉词》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于湖词》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简斋集》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诚斋集》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石湖居士诗集》 陆游:字务观,字号放翁,《渭南文集》《剑南诗稿》,被称“小李白”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稼轩词》“二安”:李清照,辛弃疾 范仲淹: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范文正公集》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白石道人词集》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文山诗集》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唐宋八大家:宋代的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代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二、名词解释 西昆派:是指北宋初期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因其诗作被编成《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西昆派作品大都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在艺术上模仿李商隐,但一味追求藻饰,堆砌典故,讲究对偶,风格雍容典雅,形式主义倾向较浓。 江西诗派:是指宋代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吕本中,因其领袖人物黄庭坚是江西人,及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他们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一祖三宗),但是并没有很好地继承杜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而片面强调在句法、用事等方面的艺术技巧,走向形式主义。 易安体:李清照的词婉约清新,前期词描写少妇少女生活,流露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题材比较单调,情绪偏于感伤;后期词多悲叹世事,主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情绪比较消沉。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诚斋体:是指南宋诗人杨万里创立的一种诗歌风格。杨万里号诚斋,诗风自成一格,因此严羽《沧浪诗话》称之为“诚斋体”。杨万里擅长写山川景物和日常生活,其总体风格特点是“活”,想象丰富,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写得生动逼真,富有幽默诙谐的趣味,语言自然活泼。 荆公体:指王安石晚年的诗风,其诗风趋于含蓄深沉,虽然仍有寓悲壮于闲淡之中的情形,但已从

汉语言文学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汉语言文学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关汉卿、白朴、郑光祖。 南戏:也称戏文,是南曲戏文的简称,与北杂剧相对而言,是中国最早的戏剧形式。南戏在北宋杂剧的基础上,吸收了诸宫调、唱赚里巷歌谣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而成。代表作有《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等。 荆刘拜杀:指南戏的代表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也被称为四大传奇故事。 传奇:在元末明初南戏创作的高潮之后,越来越多文人参与到南戏的创作中来。他们在南戏的基础上,从整理,改编已有的戏文入手,吸取北曲杂剧中的优点,最终确立了传奇的体制。代表作有《五伦全备记》《香囊记》 临川四梦: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四剧皆有梦境,故称临川四梦。 三言二拍:指冯梦龙编写的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后人称“三言” 凌濛初编写的《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 四大奇书:指明人所言本朝“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桐城派:康熙至乾隆年间产生的桐城派,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他们的文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代表作家有方苞、刘大魁、谢鼐。 性灵说: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主张。它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表达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代表人物袁枚 童心说:由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出,所谓“童心”就是真心,“童心说”本身包含了个性解放的要求,针对虚伪的道学和儒学典籍,反对假人、假文,因而具有进步性和战斗性。 “前后七子”:指明代中叶形成的文学群体,他们在政治上反对当时的腐朽势力,同时希望通过复古来扫除“台阁体”的影响,纠正文风之弊,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而比起前七子,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领袖,“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四大谴责小说: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四、简答: 1、简述苏轼对词的发展的贡献 (1)在词的写作目的上,苏轼以词言志,抒写主观怀抱,改变了应歌而作的单一取向。 (2)在词的取材、创作方法和精神品格方面,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绝对界限,极大地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和题材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