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诗经》

性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乐府总集。

名称:原名《诗》三百,汉代始称《诗经》。

时代: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作品

分类:按音韵区分“风、雅、颂”。

编集: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内容:

1.祭祖颂歌和周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生产劳动诗:生产劳动的艰辛和痛苦。《彬风·七月》《十亩之间》《芣苢》

3.燕飨

4.怨刺:反映政治与统治者丑行的讽刺诗。《伐檀》《硕鼠》《新台》《株林》

5.战争徭役:战争和徭役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小雅·采薇》《唐风·鸨羽》

军人家属的牵挂与思念:思妇诗。《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

应命杀敌保卫国家的爱国诗篇。《秦风·无衣》(中国最早爱国诗)6.婚姻爱情:大胆追求,坦率表达。《关雎》

真挚的相爱,刻骨的相思,失恋的痛苦。《蒹葭》

婚姻的美好。《桃之夭夭》

婚姻的不幸。《古风》《氓》

艺术成就:

1.“赋、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2.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

3.语言的形式结构具有灵活的句式和复沓的章法。

4.押韵,丰富的语言与和谐的韵律。

地位及影响:

1. 确立了我国民间文学的源泉,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是诗歌文体的开山之作。

2.抒情言志的创作方式使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3.热情关注现实、强烈政治和道德意识、积极人生态度——“风雅”精神影响后世诗人创作。(思想内容上)

4.“比兴”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艺术表现手法上)

5.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有深广影响。

二、《左传》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记事为主,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成书:战国早期,最后编定者为一位儒家学者,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的事件以及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相传为传述《春秋》所作,作者为左丘明。

内容:

1.天人关系强调人的作用。“天道远,人道近。非能及也,何以知之。”

2.在君民关系上重视民的作用,民本思想逐渐占据上风。

3.本着不隐恶的修史美德对种种丑恶现象进行揭露,表现了许多有见识,对国家有贡

献的人,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

文学成就:

1.叙事详略得当,疏密合理善于写战争。

2.能抓住矛盾冲突加以集中描写,运用多种手法,情节曲折,有的富有戏剧性。

3.叙事过程中写出了不少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

4.语言上以简洁精练著称于世,对外交辞令的记叙委婉,具有文采。

三、《国语》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成书:战国初年,是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料的汇编。

形式:以记言为主,影响后世说理文学。

文学成就:朴实无华,谨言拘束。

四、《战国策》

成书: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记载军政大事为主。作者多为战国后期的纵横家,由西汉刘向校整成书。

文学成就:

1.能精心安排文章的组织结构,在叙事上显得故事更完整,情节更曲折。

2.生动描绘了众多历史人物的形象,开始出现了把重点转移到人物描写上的倾向。

3.个别篇章已经初具独立成篇的人物传记形式。

五、《论语》

(一)核心思想:仁

1.仁者爱人(有等级差别)

2.克己复礼为仁

3.孝悌为仁之本

(二)“仁德”的相关要求:

1.讲信用

2.义利关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三)教育思想内容:文、行、忠、信

(四)天命鬼神思想:“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文学成就:

1.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性。

2.生动表现人物的思想个性,长于运用各种语气词,能够相当和谐一致地表现孔子的

音容笑貌,思想性格。

对孔子的评价:刻苦好学、谦虚诚恳、论事有见地、说话不急不迫、风趣幽默、机智。

六、《孟子》

孟子的思想:仁、义

王道学说:

1.定于一的理想,希望结束各国纷争,天下统一。

2.反对战争。

3.省刑罚,薄税敛,长富于民。

4.谨庠序之教,能与民同乐。

文学成就:

1.博辩宏伟,气势充沛。

原因:孟子修养浩然正气,直言不讳,敢于讽刺挖苦;写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论述流畅,开门见山(孟子散文的特点);善于引人入圈套;善于运用排比句。

2.长于譬喻。

特点:与论证相扣紧密,有时亦论亦喻;有些叙事性文字也有精彩的比喻。

七、《庄子》

评价:先秦诸子散文中成就最高。

庄子思想的消极方面:

1.生死观,赞叹人生如梦,认为生不如死。

2.社会观,认为原始社会比现世社会好。

3.文化观,应该取消人类文明,因为人类文明是社会动乱的根源,只有无知无欲才能

相安无事。

立场:立于环中,处于中间状态

立功方法:信奉无为

理想:追求“泽雉”,“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人不求人一般高,人不畏人天即我”。

修养:紧守心斋,不材处世

4.哲学观,齐万物,等生死,主观唯心。“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思想的积极方面:

1.憎恨当时的阶级暴发户,对他们的不择手段和贪婪虚伪进行无情的嘲讽和尖锐地揭

露。

2.蔑视礼法和权贵。

《逍遥游》(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1.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哲理,文哲融为一体,充满情趣。

2.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夸张大胆,意境浑厚,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笔法抑扬辟合,变化万千。(寓言、重言、卮言)

4.用语生动、准确、新奇,富有创造性。

八、《离骚》

组成:《九歌》(11篇),《九章》(9篇),《天问》,《招魂》

内容:

1.提出“美政”理想,要求政治革新。

2.热爱国家,关心人民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

3.坚持正义,反对奸邪,表现出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

艺术成就:

1.感情强烈,强烈的自信和自尊无私无畏。

2.想象丰富,运用神话传说以驰骋想象,创造了一个丰富新奇的世界。

3.象征美丽,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创造出一种寄托幽远,耐人寻味的意

境,开拓了我国诗歌史上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境界。

4.结构宏伟,全篇文脉贯通,一气呵成。

5.文采华美,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

文学成就:

屈原在继承楚文化传统和学习民歌的基础上运用新的诗歌题材和表现手法,以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其爱国忧民的思想,创造了内容丰富而富于作者个性的政治抒情诗。

1.创造了楚辞体诗歌,对五、七言的出现作了积淀。

2.发展了诗经“比兴”手法。①《诗经》中的比兴大多是作者凭直觉对事物进行的简

单类比,主要起装饰作用,寄寓成分少,而屈原把“比兴”手法发展成一种象征手法,把物我、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是外在形象与作者抽象感情的复合物。②《诗经》中用“比兴”大都是静态单纯的,《楚辞》中用的“比兴”是动态复杂的,有的甚至有明显的故事因素。③《诗经》中的“比兴”通常表现在个别事物上,缺乏渗透性和生发性。《楚辞》以某一象征物的基本象征为中心,层层拓展,将同类的其他事物沟通起来,形成一个象征群。

3.创作了个性鲜明的长篇政治抒情诗。①创作主体(《诗经》——群体《楚辞》——

个体)②表达的感情(《诗经》——温柔敦厚《楚辞》——悲愤激昂)③题材变化(《诗经》——生活《楚辞》——国家大事)④篇幅变化

4.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后代的文学创作开辟了宽广的道路。

对后世的影响:

1.爱国的精神

2.辞赋、诗歌的创作

九、汉赋

意义:汉代正统文学和主流文学。

发展:

1.汉代初年——汉武帝时期(汉赋形成期,赋称“骚体赋”)

贾谊《吊屈原赋》、《服鸟赋》

枚乘《七发》骚体诗向汉大赋转变的标志,奠定了汉大赋的基础,后人模仿称“七体赋”

2.汉武帝中期——汉哀帝时期(“汉大赋”)

特点:

①篇幅长,多铺叙手法。

②均采用主客问答形式。

③描写的主要为帝王生活。

④篇末多有讽刺。

⑤大多以歌功颂德为主。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

杨雄《羽猎赋》、《甘泉赋》、《河东赋》、《长扬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3.汉顺帝——汉末(汉赋转变期“抒情小赋”)

张衡《归田赋》蔡邕《述行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

汉赋鼎盛的原因:

1.经济的发展,优厚的经济条件为文人的生活和写作打下了基础。

2.对外战争的胜利,汉与少数民族战争频繁,并征服了他们,国威盛,国力强,并有

统一华夏的雄心。

3.张骞通西域,与西域诸国交往,为汉赋的发展创作提供了许多材料。

4.汉武帝好大喜功,追求享受,大兴土木,建造了许多宫殿和院府。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的影响。

6.统治阶级的喜爱和提倡。

十、乐府民歌

乐府:主管音乐的官府,采集具有民歌风味的诗歌。魏晋“拟乐府”,唐“新乐府”。乐府的职能:①采集民歌和乐调;②制造乐谱;③训练乐员组织演出。

思想内容:汉乐府主要反映汉代人民在东汉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活。

1.反映战争的残酷和徭役的痛苦;《战城南》《十五从军征》

2.反映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和反抗精神;《妇病行》《孤儿行》《东门行》《陌上桑》

3.反映上层社会的残暴与腐朽;《桓帝初天下章谣》《平陵东》

4.反映男女爱情和家庭婚姻;《上山采蘼芜》《饮马城窟行》《孔雀东南飞》《有所

思》《上邪》

艺术成就:

1.汉乐府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作品。

2.汉乐府大都是叙事诗,叙事成就高。①对现实生活的朴素真实的反映与作者强烈的

感情倾向相统一;②生活细节的具体描写和高度的典型概括相统一;③外表的简略与内在的完整相统一。

3.形式自由多样,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格式,以杂言为主总趋势向五言发展,

为五言诗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十一、《史记》

时代:记载了从上古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3000年间的历史。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组成: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表十篇,书八章。

内容:

1.暴露了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

2.歌颂了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

3.颂扬了中下层人民的可贵品质和智慧才能。

文学成就:

1.开创了传记文学,确立了写人为主的文学先河。

2.语言通俗、简洁、精练,并富于感情,能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特征。

3.讲究结构意识,写法多样,妙笔横生。

对后世的影响:

1.是一部前无古人的巨著,是后世史家的优秀楷模。

2.作为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史学态度值得肯定,“不隐恶,不虚伪”的实录

精神体现了当时进步精神,这种在修史时持正不阿、公正严肃,敢于求实的公正态度历来为后世许多文学家和史学家所继承发展。

3.从散文写法上,司马迁把中国历史散文推向了高峰,它的那种恢宏博大、结构严谨、

故事性强和场面集中的手法成为一代散文的楷模。简洁传神、平淡易懂的语言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风。尤其是史记所开创的写人手法为后世传记文学提供了绝好的范文,小说和戏剧也从史记中的历史故事化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中汲取了相当的营养。

文学史分期(上古、先秦、秦汉)

一、上古文学

文学起源

1.游戏说:人类有一种能引起游戏和文艺,并要求发泄剩余精力的本能。

2.心灵表现说:认为人生来就由一种表现自己感情的要求,这种要求从声音、语言、

形体上表现出来,从而产生了音乐、诗歌、舞蹈。

3.模仿说:艺术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模仿,这种模仿的主因是人类自孩童时就

有的本能。

4.劳动说:文学真正起因是生产劳动。

原始歌谣

神话

涵义:是在人们的幻想中经过自己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的社会存在。

1.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原始反映。

2.通过幻想和想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3.对现实生活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类型:自然神话、异人神话、英雄神话

地位和影响:

1.古代神话是我国叙事文学的开始,神话已经具有了简单的情节和形象,大多一神一事,叙述朴素,后世寓言、志怪小说、神魔小说无不起源于此。

2.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的最初源头,神话以现实生活为内容,在创作方法上大胆而浪漫,表现了人们在反抗中求生存,在奋斗中创造出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

二、先秦文学

先秦叙事散文

殷商——甲骨卜辞(刻在龟甲兽骨上用以占卜的文字)——先秦叙事散文萌芽(晴雨田猎、祭祀耕战)

商周——铜器铭文——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

周——《易经》卦爻辞

《尚书》:即上古之书,又称《上书》。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言为主的史书。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其中中国记言散文最早的为《商书·盘庚》。

《春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事为主的史书,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名本为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鲁隐公元年——鲁哀公十四年)

对后世的影响:

1.体例、思想、写作艺术对后世史传文学创作有直接启发。

2.在散文史上地位崇高,《左传》、《国语》、《战国策》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

3.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形成都有不可低估

的作用。

先秦说理散文

概念: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为阐述各自的政治主张所写的议论散文。

兴起原因:1.文化下移 2.“士”阶层的兴起 3.学术争鸣需要议论散文

分期:

1.初期:语录体散文,《论语》、《老子》、《墨子》。

2.中期:论辩文,《孟子》、《庄子》。

3.后期:学术文,《荀子》、《韩非子》。

对后世的影响:

1.中国文化史上地位崇高,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

2.在说理文体和方式上成为后世文学的典范。

3.运用寓言,用对话的方式描写人物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分析透彻,议论纵横,影响后世作家的创作风格。

5.孔、孟、庄、荀、韩非等语言大师作品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为我国文学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秦汉文学

秦代文学

类型:1.奏议 2.石刻文 3.诗歌 4.辞赋

文学匮乏的原因:

1.秦代历史单薄,且不重视文学的发展。

2.焚书坑儒。

3.历史短暂,来不及产生文学。

汉代文学

类型:1.诗歌 2.散文 3.赋

作品:

1.政论文,西汉前期,关注国计民生。(贾谊、晁错)

2.历史散文。(《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

3.哲学散文。(《春秋繁露》董仲舒、《淮南子》刘安)

4.故事散文。(《韩诗外传》韩婴、《说苑》、《新序》、《古列女传》刘向)

特点:

1.西汉前期:

①政治上非常重视秦亡的教训,为巩固新兴的汉王朝统治服务。

②思想比较解放,能综合各家学说的长处。

③文章重感情、重气势,铺张扬厉,深受战国纵横家的影响。

2.西汉后期——东汉前期

①经学教条、神学迷信内容充塞散文。

②因袭模拟、刻意求深。

③为适应内容需要,温柔敦厚的文风逐渐形成并开始占主导地位。

3.东汉后期:

①正视现实,为挽救社会而作,作品有一定社会意义。

②经学教条和神学迷信逐渐削弱和淡化,敢想敢说的文风出现,开了魏晋南北朝文风

的先河。

中国文学发展史

先秦文学(屈原)——秦汉文学(司马迁)——魏晋南北朝文学(三曹、陶渊明)——隋唐五代文学(李杜)——宋辽金文学(苏轼)——元明清文学(关汉卿、汤显祖、曹雪芹)

作者名家

荀子

1.“礼法并施”的政治思想,“王霸兼用”

2.性恶论

3.天人关系“制天命而用之”

韩非子

1.人性自私说

2.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

屈原

第一个以“诗人”的形式在历史上出现的人。

启示:

1.出生贵族而具有革新思想,在政治上要求举贤任能、修明法度、振兴楚国。

2.屈原一生在历史上倍受崇敬主要表现在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对理想(“美政”)始终

不渝的坚持。

3.屈原作为政治家是失败的,但作为文学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宋玉

与屈原合称“屈宋”,称人有才为“屈宋之才”。

代表作《九辩》

有争议作品:《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宋玉为中国第一位“悲秋”文人。

司马迁

世称“史圣”,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1.读书与漫游。饱览诗书后20岁左右第一次出游;35岁左右第二次出游,出使西南,

了解西南风土人情;随汉武帝封禅,第三次出游。

2.临终受命。其父为太史令司马谈,临终遗愿写一部史书。

!- 3.李陵之祸。遭受宫刑,从此忍辱负重,坎坷一生。

班固

“最”与“第一”

最有名的三部神话作品:《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天问》

中国最早创作的赋:《礼》《知》《云》《蚕》《箴》(荀子)

中国叙事诗的南北双壁:《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中国最早的记言散文:《商书·盘庚》

中国最早爱情诗:《秦风·无衣》

先秦文学中最具文采的书:《战国策》

先秦诸子散文中成就最高的书:《庄子》

中国第一篇文人五言诗:《咏史》(班固)

文人五言诗中成就最高的诗:《古诗十九首》选辑于《昭明文选》

中国第一部记言为主的史书:《尚书》

中国第一部诗歌、乐府总集:《诗经》

中国第一部记事为主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中国第一部记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

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金圣叹所称道的“六才子书”:《庄子》《离骚》《史记》《杜甫诗》《西厢记》《水浒传》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一) 一、填空(15分) 1.秦代唯一的作家是,今所传秦代民间歌谣仅首。 2.司马迁的现存作品,除《史记》外,还有《》、《》这两个单篇。《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语)的伟大著作,所以历来为人们所推重。 3.从西汉后期到东汉中期,汉赋的创作进入了时期,代表作家是、。 4.建安“七子”的名称来源于《》,被称为“七子之冠冕”的是。 5.在南北朝诗人中,大量创作山水诗的是,推动七言诗体发展的是,集六朝之大成的是。 6.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代表作,有北魏的《水经注》和北齐杨衒之的《》。 二、解释加点的词(15分) 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大钧 ..播物兮,坱圠无垠.。 3.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4.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5.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7.薄.霄槐云浮,栖川怍.渊沉。 8.暧暧 ..远人村,依依 ..墟里烟。 三、默写(10分): 1.《短歌行》(对酒当歌): 2.《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 四、简述题(20分) 1.概述乐府的多重涵义。

2.“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赠白马王彪》)四句,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3.略述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类型,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五、论述题(40分): 1.以《李将军列传》和《苏武传》为例,谈谈《史记》和《汉书》人物塑造的共同特色。 2.根据你对魏晋南北朝诗歌史的了解,试对这一时期文人诗歌创作的特点作一综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避免,音韵搭配要合协。在沈约的倡导下,一些作家将这些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的排偶、对仗的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于是产生

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诗品》:钟嵘著,在刘勰《文心雕龙》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文赋》:西晋陆机写的文学创作理论专著 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沈宋:沈约、宋焕志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新乐府:是唐人自立新题所作的乐府诗 诗史:杜甫的诗,具有史的艺术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古文运动:指中唐自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革新运动。他们基于当

中国古代文学试卷

中国古代文学试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作品是:()。 [A] 《山海经》[B]《楚辞》[C] 《淮南子》[D] 《左传》 2、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 [A] 《春秋》[B] 《左传》[C] 《战国策》[D] 《国语》 3、主张兼爱、非攻的是下列哪个诸子流派:()。 [A] 墨家[B] 法家[C] 道家[D] 儒家 4、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诗”是()。 [A] 齐、鲁、韩、马[B] 齐、鲁、韩、王 [C] 齐、鲁、韩、毛[D] 齐、鲁、韩、郑 5、《战国策》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A] 国别体[B] 纪传体[C] 编年体[D] 纪事本末体 6、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 [A] 铺锦列绣,雕缋满眼[B] 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C] 雕藻淫艳,倾炫心魂[D] 锦工机锦,玉人琢玉 7、“初唐四杰”的审美追求是:()。 [A] 提倡纤巧绮靡[B] 提倡刚健骨气 [C] 主张体物精巧[D] 主张竞为雕琢 8、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的是:( )。 [A] 《出塞》[B]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C] 《黄鹤楼》[D] 《登高》 9、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的文学主张是:()。 [A] 文以明道[B] 文从字顺 [C] 气盛言宜[D] 不平则鸣 10、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渊明诗的是:( )。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1《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 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 6 柳永词的雅和俗 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 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 14 《水浒传》主题辨析 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 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 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 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 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 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 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 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 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 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 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 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 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 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 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 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 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 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 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 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 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古代文学考试题目及其答案

名词解释 一、建安风骨:即建安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它真实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明畅,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个性特征,形成了宏建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二,竹林七贤:指魏晋南北朝的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王戎,他们实际上市个名士集团,山涛,王戎,后来投靠司马氏,其余人都崇尚老庄,任性嗜酒,寄情山水,反对礼教名教。对司马氏的篡权夺位不满,其中阮籍和嵇康代表正始文学的最高成就。 三、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等诗人创造了一种跟古体诗不同的新体诗,史称“永明体”。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形成奠定基础。 四、宫体诗指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是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对称,“宫体”,后来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五、上官体: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倚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体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但其内容主要是宫廷文学中的应制咏物,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人即初唐四杰来承担。 六、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官小而才人,位卑而名高。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七、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主张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运动体现汉乐府是现实主义精神。 八、古文运动:指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是韩愈开始提出的,指的是上继三代两汉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与六朝以来流行的“今文”,即骈文相对立。韩愈及其追随者仍大力提倡这种文体,后又得柳宗元积极支持与配合,形成了社会风尚,即所谓“古文运动”。他们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强调文以字顺、自创新词,推动了古代散文的发展。 九、唐传奇:晚唐时裴铏写了一部小说集《传奇》,后人就以唐传奇作为古代小说的统称。唐传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唐传奇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次大飞跃,它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进入成熟阶段。 十、变文:变文文称敦煌变文,指在敦煌发现的唐代俗讲僧和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变文采用诗文相间、有说有唱得形式。散文部分是口述,韵文部分是吟唱,有的还配合着图画,

古代文学 整理

元代 元杂剧体例: 通常分为四折一楔子,合为一本。 元杂剧分类: 1、爱情婚姻剧 四大爱情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大胆的女子与畏怯的男子 大团圆的结局:现实的穷愁潦倒、遭世人鄙薄与白日梦的慰藉 2、公案剧 关汉卿《窦娥冤》《鲁斋郎》、无名氏《陈州粜米》、李潜夫《灰栏记》、孟汉卿《魔合罗》。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双线交错(1:一老夫人为一方,代表秩序礼教,压抑人性,张生莺莺红娘为一方,讲求婚恋自由,反抗礼教;2:红娘、莺莺、张生之间的矛盾,由种种顾忌、矛盾、猜疑以及莺莺作为小姐特有的性格造成的矛盾)冲突迭起,情节起伏跌宕不落窠臼。 在作品中出现了多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在人物思想感情的刻画方面比较细腻深入。 《西厢记》杂剧的语言往往既符合人物性格,又适合舞台演出,在戏剧性和性格化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西厢记》杂剧的语言构成,以当时的民间口语为主体,适量而自然地熔化前人诗词文赋中的语句,形成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艺术风格。 西厢记的人物形象: 明代 话本小说: 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宋代的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这些话本以正史为主要依据,但也采入一些传说、异闻等,同时也不免虚构,以增强吸引力。它们的情节往往较曲折,篇幅较长。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 鲁迅认为:“说话之事,虽在说话人各运匠心,随时生发,而仍有底本以作凭依,是为‘话本’。”

古代文学考试资料整理

填空: 1、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2、徐渭《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四部杂剧,合称《四声猿》, 3、徐渭著《南词叙录》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研究南戏和评论明代戏剧的专著 4、《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 5、澄道人的《四声猿引》谓徐渭“为明曲之第一” 6、明代中期三大传奇,即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王世贞的《鸣凤记》。 7、李开先《宝剑记》:取材于《水浒传》, 8、梁辰鱼《浣纱记》通常认为是第一部用改良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文人传奇剧本。 具备开拓意义的昆腔大戏 9、王世贞等《鸣凤记》政治活报剧、时事戏之先锋。较早较完整反映当时政治事变的政 治现代剧 10、汤显祖最早的作品为万历初年所写的《紫箫记》,未完,本事唐传奇《霍小玉传》,是 其第一部完整的传奇作品。;后于万历15年改编为《紫钗记》。 11、汤显祖《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均作于辞官以后的晚年。合称《临 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12、《牡丹亭》本事《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 13、【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 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4、《金瓶梅》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15、《金瓶梅》是四大奇书中唯一一个没有经过时代积累的过程。《金瓶梅》是中国第一 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16、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 17、冯梦龙与“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18、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9、阳羡词宗陈维崧——词史 20、李玉他们关注历史政治的风云,创作出了很多历史剧,其剧作密切联系舞台实际,戏 剧性强,有很大影响 21、前人称“长生殿”是一部热闹的《牡丹亭》 22、《聊斋志异》的性质——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短篇文言小说。 23、《司文郎》的核心情节是一位盲僧人凭嗅觉判别文章优劣,与科场取落形成强烈反差 24、性格小说《婴宁》、散文小说《绿衣女》 25、《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最杰出代表作,标志着我过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 展的新阶段。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 26、《儒林外史》的创作取材现实士林,人物有原型,杜少卿是作者的自况。——带有强 烈作家个性的作品。现存最早的刻本: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巾箱本,56回。 27、周进(头撞号板)、范进(中举后发疯) 28、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 29、明代四大奇书: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四大奇书基本 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30、清初三大家:三位作家是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 31、南洪北孔指清代著名戏剧家洪舁与孔尚任,洪舁创作的《长生殿》与孔尚任创作的《桃 花扇》齐名,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古代文学测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学名著研讨》遴选测试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 篇作品。 2.先秦作家中大量引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是《韩非子》。 3.屈赋的代表作品是《离骚》、《天问》、《九歌》、《招魂》、《哀郢》。 4. 司马相如的代表是《天子游猎赋》。 5.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 6、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提及其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7.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8.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 9.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文姬,“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 粲、徐干、阮瑀、应 玚和刘桢。 10. 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嵇康。11.徘徊將何見,忧思独伤心。(《詠懷》其一) 12.久在樊籠中,复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其一) 13.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詠史》其二) 14.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 15.余霞散成绮,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16.南朝的骈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鲍照凭吊广陵的《芜城

赋》,孔稚圭讽刺伪隐士周颙的《北山移文》,江淹抒写各种离情别景的《别赋》和各种人的遗憾的《恨赋》。 17.唐代的思想领域,是儒释道并存,三者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18.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19.盛唐边塞诗的代表是高岑,分别指高适、岑参。 20.年年歲歲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頭翁》)2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春江花月夜》)2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燕歌行》)2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24.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門山》)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6.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馬嵬》其二)27.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烏夜啼》) 28.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29.無邊落木蕭蕭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30.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绵绵无绝期。(《長恨歌》)31.中唐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 3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乌衣巷》诗,是中唐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 32.《山园小梅》的作者是林逋,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古代文学下-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古代文学下-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填空/选择/名词解释】 1、宋初三体: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2、临川四梦:《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玉茗堂四梦) 3、四大南戏:《金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四大传奇)。 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4、《清平山堂话本》:又称《六十家小说》。洪梗。原书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现能见到最早的话本小说集。 5、江西诗派: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等25人,这些诗人虽不都是江西人, 但他们都推崇黄庭坚,故后人把这派诗人称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讲谋篇布局、 句法、句眼、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在材料的选择上避免熟滥,喜欢在佛经、语录、小说等杂书里找冷僻的典故,稀有的字面。他们学杜甫得其皮毛,失其精神,其负面的影响一直到晚清的宋诗派还存在。 6、永嘉四灵:南宋永嘉诗人徐照(灵辉)、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四人的并称。他们反对 江西诗派,专学贾岛、姚合的诗歌,标榜野逸清瘦的作风,过着啸傲田园、寄情泉石的闲逸生活,以精练的语言刻画 寻常景物。但他们的诗歌由于生活天地的狭窄,取法范围小,所以缺乏变化。 7、江湖诗派:江湖诗人是因南宋中后期杭州书商陈起陆续刻印当时许多诗人的集子,合称为《江湖集》而得名的。《江湖集》中有姜夔、“四灵”、刘克庄、戴复古等人的作品,广义而言,这些诗人都可以称为江湖诗人。江湖诗 人大多是不得意的文人,流落江湖,靠献诗卖艺为生。他们没有公认的诗学标准,但提倡清丽尖新的诗歌风格,以 精练的语言刻画寻常景物,很接近晚唐的诗风。 8、诚斋体:得名是源于杨万里。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杨万里是初学江西诗派而又学王安石和晚唐诗, 形成构思新巧,语言晓畅,自成一家的诗人。他的诗善于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捕捉新颖生动的素材,并能在将 感情与之交融的同时,又能理智到观照与领悟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这种充满幽默诙谐、活泼风趣、通晓明畅、 以俚语入诗,但又不乏生活理趣的诗体,人们称为“诚斋体”。 9、诸宫调: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 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而每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套曲少则一二首,多则十多首。在宋室南渡后,传至南方。南方的诸宫调主要以笛子伴奏, 北方的诸宫调多以琵琶和筝伴奏,故北诸宫调也称“搊弹词”,某些作品还冠以“弦索”字样,以示其有别于南诸 宫调的特点。 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这两个剧种的剧本虽然都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个部分,但体制又有不同。 元杂剧: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演剧脚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小来; 旦分帖旦、搽旦、小旦。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而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 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南戏:南戏流行于东南沿海。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曲词的宫调也没有规定。南戏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均可歌唱。歌唱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不似杂剧只能由一人独 唱到底。 10、前后七子: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徐桢卿,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他们的文学见解一致处是“诗必盛唐,文必秦汉”,重视摹拟。 后七子: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 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A 退化的文学发展观 B 以摹仿为目的的创作观 唐宋派:作家兼批评家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等人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表示不满,主张作文应学唐宋文 章的法度,故称“唐宋派”。唐宋派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批评十分尖锐,有深刻的揭露意义,但在对反复古理论 时也暴露出道学家的迂腐,故他们很难击败复古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古代文学问答题整理

1.诗经的艺术成就包括在哪些方面? ①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造倾向,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开端。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②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它们增添了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和韵味。 ③借景言情的抒情方式。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与景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④齐中富于变化的语言特色。四言和杂言,句式灵活多变;重章叠唱;叠字,叠句,双声叠韵;押韵。 2. 谈谈《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赋、比、兴是《诗经》最基本、最成熟的表现手法。赋,在表达方式上是兼有叙事、描写、抒情和议论的。赋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 比就是比喻。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表达的情感也更加含蓄蕴藉。 兴,就是先描写其他物象,以引出对抒情对象的描写。 对后世的影响: ①赋,比,兴成为后世诗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并影响后代一些文体的形成。赋的直叙和白描写法,在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白居易诗《卖炭翁》中得到继承发展。 ②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富于联想与想象。由此形成以抒情为主的

美学特征,为中国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体的特色开辟了先路。屈原《离骚》系统化运用比兴,是对《诗经》比兴方法的发展 ③从《诗经》起始的赋,比,兴,已成为我国诗歌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法,侧面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 3. 先秦历史散文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过的三个时期是什么? ①第一个时期——《尚书》 ②第二个时期——《春秋》、《国语》、《左传》 ③第三个时期——《战国策》 4. 《左传》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①.《左传》作为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作品,其叙事艺术水平有了显著的发展。 ②.左传》善于描述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事件,运用白描的手法叙述事件的始末由来 ③.《左传》善于描写战争 ⑴,把战争放到整个社会与历史环境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 ⑵注意通过战争刻画人物,表现细节 ⑶写战争有大场面的概述,也有小细节的补充 ⑷战争叙事毫无雷同,一一出新,令人惊叹不已。 ④《左传》的人物刻画相当成功。 ⑴通过典型事件再现历史人物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变化。 ⑵善于突出人物同周围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使人物形象变得鲜明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高中适用版-中国)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升和孔尚任。(《长生殿》《桃花扇》)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著名的代表。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34、曹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三、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的归类。 1、《论语》的艺术特色有: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 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4、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想象奇幻,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②好用各种比喻和寓言来阐明道理,寓抽象概念于具体形象。②行文汪洋恣肆,变化万端。 8、《离骚》的艺术特色是:①273句,24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就是劳动说,另一种就是( ) A、宗教说 B、游戏说 C、模仿说 D、宣泄说 2、《诗经》的传统分类就是( ) A、南、风、雅 B、风、雅、颂 C、雅、颂、南 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就是( ) A、哲学散文集 B、历史散文集 C、文学散文集 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就是( ) A、先秦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就是( ) A、重言 B、卮言 C、寓言 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全式就是( ) A、四言体 B、五言体 C、七言体 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就是( ) A、流畅谐偶 B、铺陈排比 C、质实无华 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就是( )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就是( ) 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 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兴衰 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与状况 10、《汉书》所属的历史编自体例就是( ) A、编年史 B、纪传体通史 C、断代史 D、国别史 11、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就是( ) A、骚体赋的终结 B、抒情小赋的开端 C、骈赋的开端 D、大赋文体的形成 12、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就是( ) A、西汉中期 B、西汉末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就是( )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14、刘桢诗歌的风格就是( )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就是( )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心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D 10、C 11、D 12、C 13、B 14、C 15、A 1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就是( )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古代文学》常识整理

《古代文学》常识整理 ◆秦代文学 一、秦代文学仅有三种样式:散文、刻石之文、诏书奏议 1、完成于公元前239年,由吕不韦门客集体著作的《吕氏春秋》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2、秦代文学唯一的作家是李斯,其代表作为《谏逐客书》 3、现在传世的秦代刻石之文共有8篇,其中6篇在《史记*始皇本记》中 总的来说,秦代文学没有什么成就。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秦氏不文”。 二、1、《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 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公元前239写成。此书内容驳杂,兼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司马迁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其文章常常以语言故事为譬喻,例如《荡兵》《顺说》《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色。 2、《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春纪》、《夏纪》、 《秋纪》、《冬纪》。每纪都是5篇,共60篇。。《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 八览,现在63篇,显然脱去一篇,内容从开天辟地说起,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以及如何认识、分辨事物、如何用民、为君等。六论,共36篇,杂论各家学说。 三、秦石刻文是我国最古的碑文,对后世碑志文有很深影响;内容为歌颂秦王功德,形式则 是模仿雅颂,都是四言韵文,但多以三句为一韵。 四、秦时民间有歌谣流传。《汉书*贾捐之传》有“长城之歌,至今未绝”的话。今之所传, 仅有一首,见于晋杨泉《物理论》。 ◆汉代文学 汉代文学的样式主要有:赋、散文、诗歌和楚辞。其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汉高祖——汉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多种问题主要沿袭战国文学的余风,同时又有新的因素萌芽:辞赋,政论。这时期主要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和辞赋发展上。 第二,汉武帝——汉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时期。主要文学样式有:新体赋、史传文学、政论散文和乐府。 第三,汉元帝——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主要文学样式有:辞赋、传记文学及代有科学因素的政论文。 第四,东汉安帝——汉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主要文学样式有:抒情短赋,五言古诗。 一、赋与政论散文 (一)汉赋的概念:赋是战国末年兴起的一种文体,它有如诗歌,讲求声韵和谐与形式的整伤;又如散文,句型自由,无格律的严格限制;它既能是书面文学,又能 诉诸口诵;它既能状物叙事,又宜于抒情说理。兼具诗歌和散文的表现功 能,是两者间综合性文体。赋是汉代流行的文体,两汉认识以赋为其体物 写志的最重要方式。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 在于“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二)汉赋的发展流程 1、第一时期自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骚体赋时期。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仍是继承《楚辞》的传统,以骚体句式写成,模仿《楚辞》。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简答题 1、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的实际演出经验,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 2、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3、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 4、擅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注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 5、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当行著称。 2、南戏与北杂剧在体制上的主要区别: 1、北杂剧一本四折,有楔子;南戏长达数十出,无楔子。 2、北杂剧以正末(正旦)一人主唱;南戏以生旦为主,各色皆可以分唱。 3、北杂剧每折一韵到底;南戏一出中可以换韵。 4、北杂剧用北曲,多刚劲粗犷;南戏用南曲,多柔婉缠绵。 5、北杂剧每折用同一宫调的曲子组成套曲;南戏一出中可变宫调。 6、北杂剧动作提示叫“科”;南戏曰“介” 。 3、《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1)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心理刻画方面尤为突出。(蔡伯喈形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和复杂心理;这种软弱性格与他恪守礼教伦理观念紧密联系,不过也有请有欲。赵五娘形象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饥荒年岁,典尽衣衫,自食糟糠,独力奉养公婆,后又营葬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 (2)情节结构上富于匠心:双线结构,用双线索交错发展。一条写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 (3)人物语言个性化。即能配合人物不同的处境以及两条戏剧线索的开展,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并且富于动作性。 4、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 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与词一样采用长短句句式,但更加灵活多变,采用特有的“衬字”方式。 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5、袁宏道:《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 1)贯穿着一种“狂傲”的叛逆精神。 2)曲词艺术上,本色而高华爽俊、秾丽奇伟,堪称曲中豪放派。 3)在杂剧形式上的突破: 一是结构体制,或一出,或二出,或五出,使元杂剧的规矩荡然无存; 二是曲调体式,或用北曲,或用南曲,有时自出机杼,自由运用,别开生面。 6、汤显祖的“至情”论: 1) 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2) 从程度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 3) 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

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句引自古代诗集《诗经》。 2.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孔隔,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书信体散文写得最好,代表作为《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3.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王粲,其代表作为《七哀诗》三首。 4.曹丕,谥魏文帝,有《魏文帝集》,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 5.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和明帝。 6.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曹植。 7.西晋文学家为一傅、一张、三张、两陆、两潘、一左。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潘岳、陆机和左思。 8.“华亭鹤唳”的典故是关于陆机的。 9.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与陈伯子书》。 10.南朝出现的诗体永明体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 11.我国的第一篇论文学是文章是《典论-论文》。 12.左思的《咏史》8首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 13.“诗缘情而绮靡”是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观点。 14.萧统的《文选》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收录上起周秦下迄梁代的一百三十余位作家近八百篇作品。 15.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嵇康,前者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后者著名的书信体散文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16.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其辞赋、散文也写得很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17. 骈文文体的要求是调声、敷藻、裁对、隶事。 18. 孔稚圭《北山移文》是嘲讽“身在江湖,新悬魏阙”的假隐士的文章。 19.南朝文学,是以新变为主要特征的,最突出的表现是赋的格律化与新体诗的盛行。诗歌律化有沈约的“四声八病”说,骈文盛行有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20.在南朝陈的后期,以萧纲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宫体文学团体。其中成就较高的是宫体诗。 21.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笔”`。 22. 吴歌产生于以南京中心的一带江南地区。 23.?南朝诗歌发展上第一个重要变化,是山水诗代替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 24.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 25.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对我国七言歌行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6.中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是钟嵘的《诗品》。 27. 六朝时“穷南北之胜”的诗文集大成者是庾信。 28. 杜甫诗云“暮年诗赋动江关”的诗人是庾信。 29.《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左思。 30.融合了南北诗风成为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和唐诗先驱的作家是庾信。 31.?钟嵘《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 32.西晋太康年间,形式主义文风开始泛滥,代表这种文学倾向的作家是潘岳和陆机。 33.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34.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35.被刘勰评为"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诗风是指建安诗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