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量地理学(完整版)

计量地理学(完整版)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3种主要学派,(1)由赫特纳首倡,哈特向继

承和发展了区域学派。(2)由洪堡和李特尔创建的人地关系学派。(3)由施吕特

尔提出的景观学派。

2、计量运动,主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早期主要集中在几所大学。由于

观点、研究方向不同,主要形成了一下三种学派:(1)依阿华的经济派。(2)威

斯康星的统计派。(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3、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4、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

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

5、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1)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2)不确定性。(3)

多种时空尺度。(4)多维性。

6、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是怎样造成的?

(1)地理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地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

杂巨系统,其要素数目众多,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复杂。

(2)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数据误差。从广义上讲,数据误差也属于不确定性。在

地理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数据来源、不同的观测手段、不同的调查方法、

不同的数据采集者的认识和操作水平等,都会产生地理数据的误差不确定性。

7、平均值(未分组会计算,分组的看书会做!!!):反映了地理数据的一般水平。

(1)对于未分组的地理数据: (2)对于分组的地理数据:

8、中位数:各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也从

一个侧面衡量地理数据的一般水平。(1)对于未分组的地理数据:样本数n 为奇

数,那么,中位数就是位置排在第(n+1)/2位的那个数据;样本数n 为偶数时,

则排在中间卫士的有两个数据,那么,中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平均值。(2)对于

分组的地理数据:

Me 代表中位数;L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值;U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上限值;fm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Sm -1为中位数所在组以下的累计频数; Sm +1为中位数所在组以上的累计频数;d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9、众数:众数就是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众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理数据

的一般水平。

(1)对于未分组的地理数据,可以根据每一个数据出现的频数大小直接确定

众数。 (2)对于分组的地理数据:

M0代表众数;L 为众数所在组的下限值;U 为众数所在组的上限值;∆1为众数

组频数与下一组频数之差;∆2为众数组频数与上一组频数之差;d 为众数所在

组的组距。 m m n i i e f S f d L M 1121-=-⨯+=∑m m n i i e f S f d U M 1121+=-⨯-=∑∑

∑===m i i m

i i i f x f x 112

120∆+∆∆⨯-=d U M 2110∆+∆∆⨯+=d L M

10、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知道,不要求掌握!!!)

(1)极差:指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计算公式为: (2)离差 指每一个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差,计算公式为: (3)离差平方和:它从总体上衡量一组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4)方差与标准差:它们是从平均概况衡量一组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1 >方差: <2>标准差:

<3>样本方差(var )对标准差(std )进行无偏估计:

(5)变异系数:它表示了地理数据的相对变化(波动)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C =

11、相关分析---函数(P47页)

12、偏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一般采用t-检验法。11341223412---=

••••••⋅⋅⋅k n r r t m m

m r ••• 312为偏相关系数;n 为样本数;k 为自变量个数。

13、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由4种成分构成,即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14、趋势拟合方法(必须会计算!!!):

(1)平移平均法:设某一时间序列为 y 1,y 2,…,yt ,则t +1时刻的预测值为

)(1ˆ1ˆ11101n t t t n t t t n j j t t y y n

y n y y y y n y -+---=-+-+=+++==∑ 式中:t y

ˆ 为t 点的移动平均值; n 称为移动时距。 (2).滑动平均法:)(1

21ˆ11)1(l t t t t l t l t t y y y y y y l y

++----++++++++= t y

ˆ为t 点的滑动平均值;l 为单侧平滑时距 15、季节变动预测的步骤如下:

(1)将原时间序列求移动(或滑动)平均,目的是消除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保留长期趋势。

(2)将原序列y 除以其对应的趋势方程值(或平滑值),目的是分离出季节变动(含不规则变动),即季节系数=TSCI/趋势方程值=SI ,一般用序列中若干年的季节系数之平均值作为季节系数的改进值。

(3)将月度(或季度)的季节指标加总,以由计算误差导致的值去除理论加总值,得到一个校正系数,并以该校正系数乘以季节性指标从而获得调整后季节性指标。

(4)求预测模型。如果欲求下一年度的预测值,可简单的延长趋势线即可;若要求各月(季)的预测值,只需一趋势值乘以各月份(季度)的季节性指标即可求得未来各月(季度)的预测值。

}{min }{max i i i i

x x R -=x

x d i i -=∑=-=n

i i x x d 1

2)(1)(12--=

∑=n x x S n i i

16、系统聚类分析的步骤:标准化处理、计算距离、聚类、作图。

17、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P82页,不用记公式!!!):总和标准化、标准差标准化、极大值标准化、极差的标准化.。

18、最短距离聚类法(必会!!!):

是在原来M×M距离矩阵的非对角元素中找出d pq=min{d ij},把分类对象G P 和G q归并为一新类G r,然后按计算公式d rk=min{d pk,d qk}(k≠p,q)。计算原来各类与新类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得到一个新的(m-1)阶的距离矩阵;再从新的距离矩阵中选出最小者d ij,把G i和G j归并为新类;再计算各类与新类的距离,这样一直下去,直至各分类对象被归为一类为止。

19、最远距离聚类法(必会!!!):

是在原来M×M距离矩阵的非对角元素中找出d pq=min{d ij},把分类对象G P 和G q归并为一新类G r,然后按计算公式d rk=max{d pk,d qk}(k≠p,q)。计算原来各类与新类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得到一个新的(M-1)阶的距离矩阵;再从新的距离矩阵中选出最小者d ij,把G i和G j归并为新类;再计算各类与新类的距离,这样一直下去,直至各分类对象被归为一类为止。

20、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

(1)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2)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3)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4)计算主成分载;

(5)各主成分的得分;

21、趋势面分析方法-----多元非线性回归

22、趋势面模型的适度检验(P103页):

(1)趋势面拟合适度的R*R检验;

(2)趋势面拟合适度的显著性F检验;

(3)趋势面拟合适度的逐次检验(要会!!!);

23、马尔可夫预测法:就是一种预测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方法。它是基于马尔可夫链,根据事件的目前状况预测其将来各个时刻(或时期)变动状况的一种预测方法。

24、马尔可夫预测方法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1)状态:就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个时刻(或时期)出现的某种结果。

(2)状态转移概率:在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从某一状态出发,下一时刻转移到其他状态的可能性,称为状态转移概率。

(3)平衡状态概率(终极状态概率):经过无穷多次状态转移后所得到的状态概率,称之为终极状态概率,或平衡状态概率。

25、线性规划解的性质:

(1)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集(可行域)为凸集。

(2)可行解集S中的点X是顶点的充要条件是X为基本可行解。

(3)若可行解集有界,则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值一定可以在其顶点上到达。26、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P159页):

(一)、找出初始可行基B=(PJ1,PJ2,…PJM),建立初始单纯形表。

(二)、判别检验所有的检验系数b0j(j=1,2,…n)。

(1)如果所有的检验系数b0j≤0(j=1,2,…n),则由最优性判定定理知,已获最优解,即此时的基本可行解就是最优解。

(2)若检验系数b0j(j=1,2,…n)中,有些为正数,但其中某一正的检验系数所对应的列向量的各分量均非正,则线性规划问题无解。

(3)若检验系数b0j(j=1,2,…n)中,有些为正数,且它们所对应的列向量中有正的分量,则需要换基、进行迭代运算。

(三)、选主元。在所有b0j≥0的检验数中选取最大的一个b0s

,对应的非基变量为x s,对应的列向量为PS=(b1s,b2s,…bns)T。如果则确定b rs为主元项。

(四)、在基B中调进P s,换出P jr,得到一个新的基:

(五)、在单纯形表上进行初等行变换,使第s列向量变为单位向量,又得一张新的单纯形表。

(六)、转入上述第2步。

27、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哪些可以建横(竖)模型(P203页)

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P206页)

28、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分析(必考!!!,P214页---怎样写约束条件、目标函数

29、AHP决策分析的方法及优缺点(优缺点即为对AHP方法的评价):

(1)AHP决策分析法: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问题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权重,从而为决策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2)AHP决策分析法的优缺点(必考!!!):①优点:思路简单明了,它将决策者的思维过程条理化、数量化,便于计算,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需要的定量化数据较少,但对问题的本质,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及其内在关系分析得比较透彻、清楚。②缺点: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30、层次单排序(P229页)

层次总排序(P230页)

31、AHP决策分析的计算方法:①方根法。②和积法。

32、风险型决策方法包括(掌握!!!,P258页):①最大可能法。②期望值决策法。③灵敏度分析法。

33、非确定型决策方法包括(掌握!!!,P268页):①乐观法。②悲观法。③折衷法。④等可能性法。⑤后悔值法。

34、最短路径的三种含义(P283页):

(1)“纯距离”意义上的最短路径。

(2)“经济距离”意义上的最短路径。

(3)“时间”意义上的最短路径。

35、中心点选址问题(具体操作见课本P286页):

中心点选址问题的质量判据为:使最佳选址位置所在的顶点的最大服务距离为最小。实质上就是求网络图的中心点问题。

36、中位点选址问题(具体操作见课本P287页):

网络图的中位点选址问题的质量判据要求是:最佳选址位置所在的点到其他各点的最短路径长度的总和(或者以各点的载荷加权求和)为最小。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三种主要学派,即区域学派、人地关系学派、景观学派。 2、计量运动,主要是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 3、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依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4、计量地理学的应用:相互关系分析、趋势面分析、空间相互分析、分布型分析、网络分析(总共12点,只要写几点,其余自己看书) 5、标准正态分布的偏度系数、峰度系数与0的关系。 偏度系数:g1<0表示负偏,即均值在峰值左边;g1>0即正偏,均值在峰值右边,g1=0,对称分布。 峰度系数:g2=0表示标准正态分布,g2>0高于正态分布,g2<0低于正态分布。 6、锡尔系数越大,就表示收入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越小,就表示收入分配越均衡。 7、趋势拟合方法: ㈠平滑法 ⒈移动平均法(公式,可能考计算,74页)⒉滑动平均法(同上) ⒊指数平滑法(填空,75页的最后一段) 8、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进行统计整理;计算有关统计指标和参数。 9、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一、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二、不确定性

三、多种时空尺度四、多维性 10、地理数据采集的渠道来源----书上25页 11、填写下图的偏态类型 (1)(正态分布);( 2)(正偏态);(3)(负偏态)12、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1)(=Me =Mo );(2)(> Me>Mo);(3)(

人文地理学教案完整版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学时) 一人文地理学的性质* 1 概念: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于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2 研究主要方面: 1)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经济建设事业空间公布的合理化;3)认识环境与区域的文化关系,使其合理发展;4)研究政治军事方面的知识.巩固国防。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核心:人地关系。李旭旦、吴传钧、张文奎等先生都有论述。 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学时) 一、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各种地理志等。 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两位大师洪堡和李特尔。 洪堡的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二、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古代:对人文地理物象的描述。 2. 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重视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美国学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 文化地理学的鼻祖: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 哈特向的区域观点:《地理学的性质》是代表作。 三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 在美国,战后区域学派占据了上风;50——60年代,数量革命对地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70年代后,出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行为地理学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前苏联,50年代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分离的二元论观点。60年代以后建立起“统一地理学”的概念。70年代后经济地理学逐渐扩展为“社会经济地理学”,实际上已接近人文地理学的内容。近年来出现了经济化、社会化、计量化和生态化等趋势。在出现人口、资源、旅游、文化和民族等概念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建设地理学和工程地理学等应用性强的学科。 2.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建立:协调人地关系成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开始得到重视和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心理学方法和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在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人文化的倾向愈益明显;应用得到了加强。 3.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前许多地理学老前辈都进行过相应的人文地理学研究; 1949——1978年,受前苏联的影响,以经济地理学取代人文地理学; 1978年以来:人文地理学的复兴和迅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人文地理学大发展的阶段,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发展迅速,乡村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等薄弱学科也得到了发展,

计量地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杨令宾版)

一、名词解释: 计量地理学:是将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并与其环境发生关系的组合部门综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贝塔朗菲)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元,是对系统组合成分或个体的抽象概括。一个系统的要素至少有两个以上。 相互关系: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某种方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性质。其实就是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发生着广泛的能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换。 空间数据:主要用来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以及空间联系的数据。 属性数据:主要用来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的数据。包括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地理数据的变换:是将原始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通过某种特定的运算把它们变成一个新值,而且数值的变化不依赖于数据集合中其他数据的值。目的:去伪存真、易识规律、减小变幅、便于建模 分布式数据库:是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分布式数据库是物理上分散在计算机网络节点上,而逻辑上属于同一个系统的数据集合。 方差分析:把平方和与自由度进行分解,并用F检验法对整个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叫方差分析。 地理相关:就是应用相关分析法来研究各地理要素间的相关关系和联系强度的一种度量指标。 秩相关系数:是将两要素的样本值按照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位次,以各要素样本值的位次代替实际数据而求得的一种统计量。表示两个要素顺序间直线相关程度和方向的系数,称为秩相关系数,不但适用于量的资料的相关分析,同时亦适用于质的资料。 偏相关系数:在多要素所构成的地理系统中,当研究某一个要素对另一个要素的影响或相关程度时,把其他要素的影响视为常数,即暂不考虑其他要素的影响,而单独研究两个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时,则称为偏相关。用以度量偏相关程度的统计量,称为偏相关系数。 几何平均数:n个观测数的连乘积再开n次方所得的方根数。常用来分析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1)。偏相关系数可用单相关系数来计算 Logistic型:有些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速度初期缓慢,然后逐渐加快,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又逐渐慢下来,逐渐接近一个最高限,即趋近于一条渐近线。它的散点图象一条压扁了的S 型曲线,故也称为S型曲线。Logistic曲线常用于那些在开始时期增长速度较慢,成长时期增长速度逐渐加快,最后达到成熟和饱和期,其增长量虽然还有,但增长率逐渐降低,终至平缓的地理现象。y=1/(k+ab) 趋势面:是一种光滑的数学曲面,它能集中地代表地理数据在大范围内的空间变化趋势。趋势面与实际上的地理曲面不同,它只是实际曲面的一种近似值。因此实际曲面应包括趋势面和剩余曲面两部分。 趋势面分析:用数学的方法,以数学模型来模拟地理数据的空间分布及其区域性变化趋势的方法,称为趋势面分析 时间序列:也叫时间数列或动态数列,它是表现地理要素特征的数据按照时间顺序变动排列而形成的一种数列,它反映了地理要素随着时间变化的发展过程。 长期趋势:是指由于某种根本性原因的影响,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是地理要素特征值的时间数列呈现逐渐增长或逐渐减小的变化。 灰色动态模型:是以灰色模块概念为基础,以微分方程拟合为核心的五步建模方法。灰色系统建模思想是直接将时间序列转化为微分方程,从而建立的是系统发展变化的动态模型,简记为GM。 季节变动因素: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或因素的影响,地理信息要素在一年内随季节的变动而产生的周期变化。

计量地理学_徐建华_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07-08(B)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B)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_《计量地理学》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1.填空题(本题20分,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并注明题号) 1)地理网络中,关联矩阵是对网络图中______与______的关联关系的一种描述;邻接矩阵是对图中________的一种描述。(每空0.5分) 2)请写出线形规划问题:Min Z=2X1+5X2+X3 满足X1+2X2+X3≥6 3X1-X2+2X3≥6 X1,X2,X3≥0 的对偶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变异函数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0.5分) 4)克里格方法是建立在______及_____基础上的,它是在有限区域内对区域化变量的取值进行________估计的一种方法。(每空0.5分) 5)全局空间自相关的度量指标有______,______;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每空0.5分) 7)将非线性关系y=de bx,转化为线性形式:____________(2.5分) 8)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有_____、_____。(每空0.5分)

计量地理学(完整版)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3种主要学派,(1)由赫特纳首倡,哈特向继 承和发展了区域学派。(2)由洪堡和李特尔创建的人地关系学派。(3)由施吕特 尔提出的景观学派。 2、计量运动,主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早期主要集中在几所大学。由于 观点、研究方向不同,主要形成了一下三种学派:(1)依阿华的经济派。(2)威 斯康星的统计派。(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3、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4、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 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 5、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1)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2)不确定性。(3) 多种时空尺度。(4)多维性。 6、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是怎样造成的? (1)地理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地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 杂巨系统,其要素数目众多,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复杂。 (2)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数据误差。从广义上讲,数据误差也属于不确定性。在 地理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数据来源、不同的观测手段、不同的调查方法、 不同的数据采集者的认识和操作水平等,都会产生地理数据的误差不确定性。 7、平均值(未分组会计算,分组的看书会做!!!):反映了地理数据的一般水平。 (1)对于未分组的地理数据: (2)对于分组的地理数据: 8、中位数:各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也从 一个侧面衡量地理数据的一般水平。(1)对于未分组的地理数据:样本数n 为奇 数,那么,中位数就是位置排在第(n+1)/2位的那个数据;样本数n 为偶数时, 则排在中间卫士的有两个数据,那么,中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平均值。(2)对于 分组的地理数据: Me 代表中位数;L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值;U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上限值;fm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Sm -1为中位数所在组以下的累计频数; Sm +1为中位数所在组以上的累计频数;d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9、众数:众数就是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众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理数据 的一般水平。 (1)对于未分组的地理数据,可以根据每一个数据出现的频数大小直接确定 众数。 (2)对于分组的地理数据: M0代表众数;L 为众数所在组的下限值;U 为众数所在组的上限值;∆1为众数 组频数与下一组频数之差;∆2为众数组频数与上一组频数之差;d 为众数所在 组的组距。 m m n i i e f S f d L M 1121-=-⨯+=∑m m n i i e f S f d U M 1121+=-⨯-=∑∑ ∑===m i i m i i i f x f x 112 120∆+∆∆⨯-=d U M 2110∆+∆∆⨯+=d L M

(完整word版)计量地理学_徐建华_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07-08(B)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B) 课程名称:_《计量地理学》 1.填空题(本题20分,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并注明题号) 1)地理网络中,关联矩阵是对网络图中______与______的关联关系的一种描述;邻接矩阵是对图中________的一种描述。(每空0.5分) 2)请写出线形规划问题:Min Z=2X1+5X2+X3 满足X1+2X2+X3≥6 3X1-X2+2X3≥6 X1,X2,X3≥0 的对偶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变异函数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0.5分) 4)克里格方法是建立在______及_____基础上的,它是在有限区域内对区域化变量的取值进行________估计的一种方法。(每空0.5分) 5)全局空间自相关的度量指标有______,______;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每空0.5分) 7)将非线性关系y=de bx,转化为线性形式:____________(2.5分) 8)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有_____、_____。(每空0.5分) 9)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0.5分) 2. 最短路径计算:下图给出了一个简单的交通网络。在图中,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城市,各个边旁的数字代表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单位:百米)。试求城市V1到V7的最短路径。(要求:用标号法计算。)(本题20分)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 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与地理学的 空间分析和模拟中结合,旨在开发能够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的数学模型。本文档汇总了一些计量地理学的复习资料,涵盖了一些常用的概念、方法和应用,供需要的读者参考。 基础知识 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是计量地理学分析的基础,因此了解地理数据的类型和特征至关重要。地理数据的主要类型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矢量数据是基于向量的图形表示,栅格数据则是基于像素的网格表示。 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计量地理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它分为几个部分,包括空间接近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回归等。这些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地理现象和探索空间模式的存在、性质和结构。 空间统计 空间统计是计量地理学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它是将统计学和空间分析相结 合的一种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变异性等相关问题。空间统计主要包括空间插值、空间自相关分析、克吕金插值、多元回归分析以及地理加权回归等。 相关方法 空间权重矩阵 空间权重矩阵是计量地理学分析空间模式时最基本的概念。它描述了某些地理 单元之间的空间关系,可以用于识别地理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从而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 空间自相关性 空间自相关性是指同一地理单元内的观测结果间或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观测结 果间的相关性。空间自相关性可以通过空间权重矩阵来进行计算和分析,也可以通过地理数据的可视化来进行直观的理解。

空间模型 空间模型是计量地理学中离不开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建模并探索空间结构和空间相关性。一些常见的空间模型包括OLS回归、空气质量模型和空间蒙特卡罗方法等。 空间数据挖掘 空间数据挖掘是计量地理学中基于可视化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之一,它可以用来从大规模的地理数据中发现有趣的模式、关系和趋势,以便对地理现象做出更好的解释和预测。 应用实例 路网分析 路网分析是计量地理学中基于GIS数据的常见应用之一,主要包括路径分析、网络可达性分析和路径优化分析等。路网分析可用于优化物流配送、交通规划和生态保护等方面。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计量地理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它采用空间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工具来检测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以及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城市扩张 城市扩张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计量地理学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扩张的研究和预测。计量地理学通过构建空间模型和采用空间统计的方法来分析城市扩张,以优化城市规划和管理。 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地理学与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以探索地理现象的空间模式和关系。本文档提供了一些计量地理学的基础知识、相关方法和应用实例,以供读者参考。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深入学习和应用其中的某些技术。

(完整word版)计量地理学题库

计量地理学题库 一、选择题 1.地理问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 A 地理数据采集 B 地理数据教学方法 C 地理数据描述 D 地理数据的处理 答案:D 参考课本P26页 2.在单峰负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 算数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 D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答案:B 参考课本P33页 3.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 A 人口数量 B 村庄河流的分布 C 国内生产总值 D 土地面积

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 4.偏相关系数的性质有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到1之间;②__________;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A.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B.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 C.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D.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 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5. 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包括长期趋势(T )、__________循环变动(C )和不规则变动(I )。 A季节变动 B.灰色模型 C马尔科夫 D.乘法模型答案:A 参考课本 P72-P73页 6. 主成分分析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A.回归分析 B.时间序列分析 C.相关分析 D.系统聚类分析 答案:C 参考课本P95页 7.在地理学中,主要对于“状态”的预测方法是()

A.主成分分析法 B.马尔可夫预测法 C.灰色模型分析法 D.趋势面分析发 答案:B 参考课本P108页 8.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之上的空间插值法是()A.RBF神经网络方法 B.克里格插值法 C.反距离权重倒数插值法 D.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答案:B 参考课本P141页 9. 下面哪一个不是AHP决策的基本步骤() A.明确问题 B.建立层次结构模型C.分层计算特征值 D.层次总排序 答案:C 参考课本227—230页 10. 下列属于图G=(V,E)所必须包含的基本要素的是()A.边集 B. 子图 C. 关联边 D. 基础图 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11.下列不属于一个网络图的基础指标的是() A.连线数目 B.结点数目 C.网络中亚图数目 D.回路数

(完整word版)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三种主要学派,即区域学派、人地关系学派、景观学派。 2、计量运动,主要是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 3、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依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4、计量地理学的应用:相互关系分析、趋势面分析、空间相互分析、分布型分析、网络分析(总共12点,只要写几点,其余自己看书) 5、标准正态分布的偏度系数、峰度系数与0的关系。 偏度系数:g1<0表示负偏,即均值在峰值左边;g1>0即正偏,均值在峰值右边,g1=0,对称分布。 峰度系数:g2=0表示标准正态分布,g2>0高于正态分布,g2<0低于正态分布。 6、锡尔系数越大,就表示收入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越小,就表示收入分配越均衡。 7、趋势拟合方法: ㈠平滑法 ⒈移动平均法(公式,可能考计算,74页)⒉滑动平均法(同上) ⒊指数平滑法(填空,75页的最后一段) 8、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进行统计整理;计算有关统计指标和参数。 9、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一、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二、不确定性 三、多种时空尺度四、多维性 10、地理数据采集的渠道来源----书上25页 11、填写下图的偏态类型 (1)(正态分布);(2)(正偏态);(3)(负偏态)12、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1)( =Me =Mo );(2)( > Me>Mo ); (3)(

计量地理学完整版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1、近代地理学(de)发展,曾形成了3种主要学派,(1)由赫特纳首倡,哈特向继承和发展了区域学派.(2)由洪堡和李特尔创建(de)人地关系学派.(3)由施吕特尔提出(de)景观学派. 2、计量运动,主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de),早期主要集中在几所大学.由于观点、研究方向不同,主要形成了一下三种学派:(1)依阿华(de)经济派.(2)威斯康星(de)统计派.(3)普林斯顿(de)社会物理学派. 3、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4、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de)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对于空间数据(de)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 5、地理数据(de)基本特征:(1)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2)不确定性.(3)多种时空尺度.(4)多维性. 6、地理数据(de)不确定性是怎样造成(de) (1)地理系统(de)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de)不确定性.地理系统是一个开放(de)复杂巨系统,其要素数目众多,要素之间(de)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复杂. (2)各种原因所导致(de)数据误差.从广义上讲,数据误差也属于不确定性.在地理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不同(de)数据来源、不同(de)观测手段、不同(de)调查方法、不同(de)数据采集者(de)认识和操作水平等,都会产生地理数据(de)误差不确定性. 7、平均值(未分组会计算,分组(de)看书会做):反映了地理数据(de)一般水平.

(1)对于未分组(de)地理数据: (2)对于分组(de)地理数据: 8、中位数:各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居于中间位置(de)那个数就是中位数.也从一个侧面衡量地理数据(de)一般水平.(1)对于未分组(de)地理数据:样本数n 为奇数,那么,中位数就是位置排在第(n+1)/2位(de)那个数据;样本数n 为偶数时,则排在中间卫士(de)有两个数据,那么,中位数就是这两个数(de)平均值.(2)对于分组(de)地理数据: Me 代表中位数;L 为中位数所在组(de)下限值;U 为中位数所在组(de)上限值;fm 为中位数所在组(de)频数;Sm -1为中位数所在组以下(de)累计频数; Sm +1为中位数所在组以上(de)累计频数;d 为中位数所在组(de)组距. 9、众数:众数就是出现频数最多(de)那个数.众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理数据(de)一般水平. (1)对于未分组(de)地理数据,可以根据每一个数据出现(de)频数大小直接确定众数. (2)对于分组(de)地理数据: M0代表众数;L 为众数所在组(de)下限值;U 为众数所在组(de)上限值; 1为众数组频数与下一组频数之差; 2为众数组频数与上一组频数之差;d 为众数所在组(de)组距. 10、描述地理数据分布(de)离散程度(de)指标(知道,不要求掌握) (1)极差:指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计算公式为: (2)离差 指每一个地理数据与平均值(de)差,计算公式为: (3)离差平方和:它从总体上衡量一组地理数据与平均值(de)离散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 (4)方差与标准差:它们是从平均概况衡量一组地理数据与平均值(de)离散程度. <1 >方差: <2>标准差: <3>样本方差(var )对标准差(std )进行无m m n i i e f S f d L M 1121-=-⨯+=∑m m n i i e f S f d U M 1121+=-⨯-=∑∑∑=== m i i m i i i f x f x 112 12 0∆+∆∆⨯-=d U M 2110∆+∆∆⨯+=d L M }{min }{max i i i i x x R -=x x d i i -=∑=-=n i i x x d 12)(1 )(12 --=∑=n x x S n i i

计量地理学(徐建华

§12 使用 ArcGIS 进行空间统计分析 1.软硬件环境 软件:ArcGIS 8.0版本以上, 需要具有 Geostatistics 模块的许可; 硬件:目前主流配置即可。 2.软件及数据的准备 本例以 ArcGIS 9.0为软件平台,对甘肃省 30年平均降水进行空间插值。 (1打开 ArcGIS 9.0,并把 Geostatistics 模块加载上。首先在工具 >扩展中将相应模块选中,如图 1。 图 1 其次,在工具条上点击右键,把 Geostatistical Analyst选中,如

图 2。 图 2 (2数据准备。本例需要的是各个气象站点和观测数据,所以首先需要各个气象观测站的点图层, 各个站点 30年观测的平均降水量、蒸发量以及该站点的海拔高程作为属性数据, 附在上述点图层上。因为是对甘肃省省域内气候进行插值, 因此还必须有甘肃省的省界。并通过数据加载按钮将上述数据加载上,如图 3所示。 图 3 (3分析数据框架设定。在 Layers 上右击,点击属性,选择数据框架(Data Frame 面板,然后将甘肃省边界图层作为分析时显示的数据框架(即只显示省内区域。如图 4:

图 4 3.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 空间插值的模型和方法有很多, 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目的是寻找数据内在的规律性,再根据这些规律寻找适合的空间插值模型;或者通过数据变换(例如常见的 COX -BOX 变换、对数变换 , 使原来不适合于插值的数据可以进行插值。对于 ESDA 可以说是一门学问, 这里简单介绍, Geostatistical Analyst所带的几种方法, 如图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