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题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题

填空:

1.1967年计量地理学课本出现,作者是加里森。

2.计量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学派:

(1)依阿华的经济派(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3.历史上特别推崇计量地理学的人物:

英国的乔莱哈格特美国帮吉德国克里斯泰勒

4.历史上反对计量地理学的人物:英国的史密斯和奥格登

5.地理发展历史:2000多年

6.地理学历史发展中曾有的学派:

(1)区域学派(2)人地关系学派(3)景观学派

7.舍弗尔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的帷幕

8.层次分析法步骤:(1)明确问题(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3)构造判断矩阵

(4)层次单排列(5)层次总排序(6)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9.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方法:(1)乐观法(2)悲观法(3)折衷法

(4)等可能性法(5)后悔值法

10.风险形求值分析方法:(1)最大可能法(2)期望值决策法及其矩阵运算

(3)树型决策法(4)灵敏度分析法(5)效用分析法

11.趋势拟合方法:平滑法(移动平滑法、滑动平滑法、指数平滑法)、趋势线法(直线型、指数型、抛物线型)、自回归模型

12.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加法模型、乘法模型

名词解释

1.最小二乘法:指通过最小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的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利用最小二乘法可简便的计算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的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最小。

2.洛伦兹曲线: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的集中化程度)

3.基尼系数:通过对人口和收入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将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

比表示,作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集中化指数而得到的一个判断收入分配不平等程

度的指标。

4.秩相关系数:又称等级相关系数,是将两要素的样本值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位次,以各要素样本值的位次代替实际数据而求得的一种统计量。 )1(6121

2--='∑=n n d r n i i

xy

5. 相关系数∑∑∑===----=n i i

n i i n

i i

i xy y y x x y y x x r 12

12

1)()())(( x 和y 为两要素的平均值。 说明 :- 1 <= xy r <= 1,xy r 大于0时正相关,xy r 小于0时负相关。 的绝对值越接

近于1,两要素的关系越密切;越接近于0,两要素的关系越不密切。

6.偏相关系数: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在消除其他变量影响的条件下,所计算的某两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用以度量偏相关程度的统计量,称为偏相关系数。

7.复相关系数:在多元回归分析中,衡量某一变量与由多个变量线形组合后,对该变量作估计的变量之间线形关系密切程度的量,或表征由多个变量作某一变量的回归时的回归方差与该变量的方差的比例。

性质:①复相关系数介于0到1之间,

② 复相关系数越大,则表明要素(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密切。复相关系数为1,

表示完全相关;复相关系数为0,表示完全无关。

③ 复相关系数必大于或至少等于单相关系数的绝对值。

8.趋势面分析:实质上是通过回归分析原理,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一个二元非线性函数,模拟地理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展示地理要素在地域空间上的变化趋势。

9.Moran 指数I :反映的是空间邻接或空间邻近的区域单元属性值的相似程度,而Geary 系数与它存在负相关关系。

10.马尔可夫预测法:就是一种预测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方法。它是基于马尔可夫链,根据事件的目前状况预测其将来各个时刻变动状况的一种预测方法。

11.马尔可夫过程 :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若每次状态的转移都仅与前一时刻的状态有关,而与过去的状态无关,或者说状态转移过程是无后效性的,则这样的状态转移过程就称为马尔可夫过程。

12.随机型决策问题:指决策者所面临的各种自然状态将是随机出现的。它可进一步分为风险型决策问题和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掌握决策的概念专有名词P255)

13.Moran散点图:以(Wz,z)为坐标点来构造图形,来研究局部的空间不稳定性,它对空间滞后因子Wz和z数据对进行了可视化的二维图示。

14.主成分分析方法:是综合处理多变量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即把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

简答

1.地理数据不确定性原因

(一)地理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

(二)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数据误差,由于不同的数据来源,不同的观测手段,不同的调查方法,不同的数据采集者的认识与操作水平等都会产生地理数据的误差不确定性。

2.快金方差的造成原因(区域不连续性值)

表示区域化变量在小于抽样尺度时的非连续变异,由区域化变量的属性或测量误差决定。

3.一个随机型决策问题,必须具备一下几个条件:

(1)存在着决策者希望达到的明确目标;

(2)存在着不依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个以上的自然状态;

(3)存在着两个以上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

(4)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得易损值可以计算出来。

4.Moran散点图的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代表了高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同是高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

第二象限代表了低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高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

第三象限代表了低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同是低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

第四象限代表了高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低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

5.怎么样看待计量地理?(第一章)

对于计量地理学,产生了三种观点:

①“反定量化”——反对地理学定量化研究,认为地理现象十分复杂,不能用简单的数

学方法来解释,对数学方法采取拒绝和否定态度。代表人物:史密斯、奥格登等。②“定量化”——推崇地理学定量化,认为数学方法不仅是一种分析技术,而且能够导

出普遍性规律,能够解决地理学传统研究方法所不能解决的理论问题。代表人物如克里斯塔勒、帮吉乔莱、哈格特等。

③“非定量化”——认为数学方法只是地理学研究方法之一,只能用来研究地理要素之

间的数量关系和地理事物的空间格局,不能用来描述和解释地理规律,不能导出地理学理论,但其观点摇摆不定。

笔者认为: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值来度量。

在现代地理学中,传统方法是数学方法的基础,数学方法是传统方法的重要补充。

数学方法是人们进行数学运算和求解的工具,能以严密的逻辑和简洁的形式描述复杂的问题、表述丰富的实质性思想。

地理学研究中,数学方法有其局限性。

现代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密切相关

6.线性规划的性质:

①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集(可行域)为凸集。

②可行解集S中的点X是顶点的充要条件是基本可行解。

③若可行解集有界,则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值一定可以在其顶点上达到。

计算大题

1.单纯形法(P160——P161)

定义1设线性规划的标准形为

如果变量只在某一个约束方程中系数为1,在其余约束方程中系数均为0,则称为该约束条件的一个基变量;如果每个等式约束条件都有一个基变量,则称等式约束条件为这些基变量的典型方程组.不失一般性,若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是典型方程组,则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典型方程组为

是基变量,称变量为非基变量.

令非基变量,可求得约束方程的一个解为

此解称为基本解.

在基本解中,若所有的,则称此解为基本可行解.

定理1 如果线性规划问题有最优解,那么最优解必是某个基本可行解。

由等式约束条件得

将其代入目标函数,得

此式就是目标函数用非基变量表示的式子.式中系数称为非基变量的检验数.

定理2设是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则

(1) 若非基变量的所有检验数(),则基本可行解就是最优解;

(2) 若非基变量的所有检验数(),且其中有一个检验数等于0,则有无穷多个最优解;

(3) 若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且对应的系数列均小于等于0,即

,则该线性规划问题无最优解.

单纯形法的基本思路是对可行域这一凸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第一个基本可行解)出发进行检验,如果不是最优,则换一个(迭代)更优的顶点(另一个基本可行解),使一次比一次更接近最优解(逐步优化),直到取得最优解为止。

由定理1知道,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可以通过只考虑它的基本可行解来确定。

2.非确定型分析方法(五种方法看懂P268——273)

计量地理学期末试题

https://www.doczj.com/doc/5b19336192.html,/view/f45fbf303968011 ca3009174.html 、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4D产品: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 ,即DOM)、数字高程 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即DEM)、数字栅格地图(Digital raster graphic 即DRG)、数字线划地图(Digital Line Graphic,即DLG)。 2.空间数据引擎:简称SDE,是一种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即在常规 管理系统之上添加一层空间数据库引擎,以获得常规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之外的空间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主要是为了解决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空间数据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接口问题。其中有代表性的是ESRI的ArcSDE。(参考) 3.LBS:(Location-Based Service,位置服务)在移动计算机环境下,利用GIS 技术、空间定位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移动对象提供基于空间位置的信息服务。 (课本P355页) 4.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是通过有限的地形 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即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示),高程数据常采用绝对高程(即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高度)。(课本P236页) 5.嵌入式GIS:GIS与嵌入式设备集成应用的产物,它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 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微型专用计算机系统。(课本P350页) 二、问答题(共120分) 1.阐述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10分) 答:①数据的空间定位特征:地理数据的三要素中,除属性和时间外,空间位置特征是地理空间数据有别于其他数据的本质特征。 ②空间关系处理的复杂性:地理信息系统除要完成一般信息系统的工作外,还要 处理与之对应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以及与属性数据一一对应的处理;空间关系处理复杂性的另一技术难点是数据的管理,一般事务性数据都是定长数据,地理数据是不定长的,存储和管理这些空间数据是GIS数据库设计必须面对的问题。 ③海量数据管理能力:地理信息系统海量数据特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的对象,其本身就是海量数据;二是来自空间分析,GIS执行空间分析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新的空间数据,这些数据也具备海量特征。 2.阐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组织的发展及趋势(30分) 3.阐述主要的地理定位数据获取的方法及原理(30分)

计量地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杨令宾版)

一、名词解释: 计量地理学:是将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并与其环境发生关系的组合部门综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贝塔朗菲)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元,是对系统组合成分或个体的抽象概括。一个系统的要素至少有两个以上。 相互关系: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某种方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性质。其实就是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发生着广泛的能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换。 空间数据:主要用来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以及空间联系的数据。 属性数据:主要用来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的数据。包括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地理数据的变换:是将原始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通过某种特定的运算把它们变成一个新值,而且数值的变化不依赖于数据集合中其他数据的值。目的:去伪存真、易识规律、减小变幅、便于建模 分布式数据库:是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分布式数据库是物理上分散在计算机网络节点上,而逻辑上属于同一个系统的数据集合。 方差分析:把平方和与自由度进行分解,并用F检验法对整个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叫方差分析。 地理相关:就是应用相关分析法来研究各地理要素间的相关关系和联系强度的一种度量指标。秩相关系数:是将两要素的样本值按照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位次,以各要素样本值的位次代替实际数据而求得的一种统计量。表示两个要素顺序间直线相关程度和方向的系数,称为秩相关系数,不但适用于量的资料的相关分析,同时亦适用于质的资料。 偏相关系数:在多要素所构成的地理系统中,当研究某一个要素对另一个要素的影响或相关程度时,把其他要素的影响视为常数,即暂不考虑其他要素的影响,而单独研究两个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时,则称为偏相关。用以度量偏相关程度的统计量,称为偏相关系数。 几何平均数:n个观测数的连乘积再开n次方所得的方根数。常用来分析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1)。偏相关系数可用单相关系数来计算 Logistic型:有些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速度初期缓慢,然后逐渐加快,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又逐渐慢下来,逐渐接近一个最高限,即趋近于一条渐近线。它的散点图象一条压扁了的S 型曲线,故也称为S型曲线。Logistic曲线常用于那些在开始时期增长速度较慢,成长时期增长速度逐渐加快,最后达到成熟和饱和期,其增长量虽然还有,但增长率逐渐降低,终至平缓的地理现象。y=1/(k+ab) 趋势面:是一种光滑的数学曲面,它能集中地代表地理数据在大范围内的空间变化趋势。趋势面与实际上的地理曲面不同,它只是实际曲面的一种近似值。因此实际曲面应包括趋势面和剩余曲面两部分。 趋势面分析:用数学的方法,以数学模型来模拟地理数据的空间分布及其区域性变化趋势的方法,称为趋势面分析 时间序列:也叫时间数列或动态数列,它是表现地理要素特征的数据按照时间顺序变动排列而形成的一种数列,它反映了地理要素随着时间变化的发展过程。 长期趋势:是指由于某种根本性原因的影响,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是地理要素特征值的时间数列呈现逐渐增长或逐渐减小的变化。 灰色动态模型:是以灰色模块概念为基础,以微分方程拟合为核心的五步建模方法。灰色系统建模思想是直接将时间序列转化为微分方程,从而建立的是系统发展变化的动态模型,简记为GM。 季节变动因素: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或因素的影响,地理信息要素在一年内随季节的变动而产生的周期变化。 循环周期变动:是指地理要素特征值以若干年为周期,波浪起伏形态的变动。

XXX计量地理学课后习题

XXX计量地理学课后习题 计量地理学期末 第二章 1.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地理数据就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指标。 按类型可分为: 1)空间数据: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 2)属性数据:数量标志数据,品质标志数据 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采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空间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几何拓扑关系。属性数据表现了空间实体的空间属性以外的其他属性特征,属性数据主要是对空间数据的说明。如一个城市点,它的属性数据有人口,GDP,绿化率等等描述指标。它们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将一个地理试题表达清楚。 2.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 地理数据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 系;属性数据——对于属性数据的表达,需求从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两方面举行描述。其测度方法主要有: 1)数量标志数据 ①间隔尺度(IntervalScale)数据: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纲)下的绝对量。 ②比例尺度(Scale)数据: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这种数据要求事先规定一个基点,然后将其它同类数据与基点数据相比较,换算为基点数据的比例。 2)品质标志数据 ①有序(Ordinal)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而是只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这种数据并不表示量的多少,而只是给出一个等级或次序。 ②二元数据。即用、1两个数据表示天文事物、天文现象或天文变乱的是非判断问题。③名义标准(NominalScale)数据。即用数字表示天文实体、天文要素、天文现象或天文变乱的状态类型。 3.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考博试题大全

中国科学院2007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入学考试试题-----土壤学试题 中国科学院2007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入学考试试题-----土壤学试题 07年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土壤学试题(回忆版试题) 一:填空与选择:(5分1题) 1、旱地土壤淹水后土壤PH值是(升高/降低/不变) 2、国际制、美国制和中国制中对于“砾”的直径尺寸要求都是大于 _________ 3、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哪个是地带性土壤:________ 4、 N、P、K中哪些能被矿物固定:________ 5、土壤固相包括哪三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土壤胶体吸附的Na+、Fe3+、H+中哪些是必须元素_______、哪些是有益元素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5分1题) 1、土壤肥力(农学家的定义): 2、地下水临界深度: 三:计算题(10分1题) 1、从“孔度=孔隙体积/土壤体积” 推导出“孔度=1-(容重/密度)” 2、(记不清了) 四:实践题(10分1题) 1、试列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常用的三种措施,并简要解释原理

2、试列举提高土壤氮肥利用率的三种措施,并简要解释原理 3、为什么开垦土壤后土壤有机质会普遍减少? 五:问答题(15分1题) 1、比较团粒结构和非团粒结构土壤肥力特性差异 2、比较旱田和水田的水分运动方式的不同 六论述题(30分1题) 你认为肥沃的土壤应该具备哪些特性? TOP 华东师范学考博试题 景观生态学(2001年)(五选四) 1、什么是缀块-廊道-基底模式?如何区分这三类景观结构单元? 2、什么是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什么是景观连接度?它对景观功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5、景观生态学与自然保护和土地规划及设计有何关系?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景观生态原理和方法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 4楼 yiii发表于:2006-3-19 10:48:25 景观生态学(2000年)(五选四) 1、3S技术(遥感,全球定位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景观生态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2、试述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组要方法; 3、比较美国景观生态学派与西欧景观生态学派的工作特点; 4、分析景观生态网络体系的基本特征及成因 5、请设计一个用于景观空间结构的指标体系,并说明其研究方法 中山大学1997——2004年人文地理学考博试题[/size] 中山大学1997年人文地理学考博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人地关系论 2、人口反金字塔模式 3、Mental map 4、theme park 二、简析20世纪以来人文地理学的理论进展 三、简析97香港回归的地理意义 四、简析cross-culture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中山大学1998年人文地理学考博试题

(完整word版)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doc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42、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三种主要学派,即区域学派、人地关系学派、 景观学派。 43、计量运动,主要是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 44、地理数据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即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1、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衣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3、锡尔系数越大,就表示收入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越小,就表示收 入分配越均衡。 4、趋势拟合方法: ㈠平滑法⑵指数型趋势线 ⒈移动平均法⑶抛物线形趋势线 ⒉滑动平均法㈢自回归模型 ⒊指数平滑法⒈自相关性判断 ㈡趋势线法⒉自回归模型的建立 ⑴直线型趋势线 5、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答案:一是进行统计整理;二是计算有关统计指标和参数。 6、标准正态分布的峰度系数; g1>0 ,表示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高于正态分布;g 1<0 表示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低于正态分布 7、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_________与______来描述。答案:集中化程度、均衡度 9、地理要素的分类特征值中,集中性的代表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0、绝对离散度的代表值主要包括(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标准差)。12、地统计学: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或空间相关和依赖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 13、协方差函数和变异函数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地统计学的两 个最基本的函数。地统计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克里格法就是建立在变异韩式理论

和结构分析基础之上。 14、克里格插值的关键是计算权重系数λi ,而权重系数的求取需要满足的 2 个条 件是:无偏性、最优性。P142。 15、填写下图的偏态类型 (1)(正态分布);(2)(正偏态);(3)(负偏态)16、下图的偏态系数Sk 类型 (1)( sk =0 );(2)(sk >0);(3)(sk <0) 17、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一、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二、不确定性 三、多种时空尺度四、多维性 18、、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x x > Me>Mo );x ) (1)( =Me =Mo );(2)((3)(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理现象的测量与分析方法。本文将从计量地理学的背景、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介绍。 一、背景 计量地理学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地理学研究中的测量问题。地理现象具有多样性和高度复杂性,如何准确测量和分析地理现象成为地理学家面临的挑战。计量地理学通过引入数学、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手段来量化和分析地理现象。 二、基本原理 1. 空间分析原理 空间分析是计量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地理现象往往有着空间分布的特点,通过空间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空间插值、空间自相关、空间交互作用等。 2. 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是计量地理学的基础工具之一。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可 以对地理现象进行描述、分析和预测。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 统计、推断统计和回归分析等。 3.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计量地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GIS 是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进行处理、分析和管理的一种技 术系统。通过GIS,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可视化、空间查询和空间 分析等。 三、常用方法 1. 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是计量地理学研究的基础。地理数据可 以通过田野调查、遥感影像解译、测量仪器和民众参与等方式获取。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标准化等 操作,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 2. 空间数据分析

空间数据分析是计量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常用的空间数据 分析方法包括空间差异分析、空间插值、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回归等。通过空间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找出影响 地理现象的因素,并进行空间预测和决策支持等。 3. 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常用于研究地理现 象的复杂关系。该模型结合了因果关系和测量模型,可以分析地理 现象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并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结构方程 模型在城市发展、环境变化和交通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结: 计量地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地理现象的测量、分析和模拟等方面。本文对计量地理学的背景、基本原理和常 用方法进行了复习资料的介绍。通过学习计量地理学,我们可以更 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现象,为地理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希望本文能对你的复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计量地理学作业

计量地理学作业 一、填空题 1.计量运动,主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早期主要集中在几所大学。由于各校所持观点不同,研究方向不同,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其中,主要有如下三大学派:衣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2、在聚类分析中,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总和标准化、标准差标准化、极大值标准化、极差标准化。 3、风险型决策问题的常用决策方法:最大可能法、期望值法、灵敏度分析法、效用分析法等。 4. 属性数据分为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5.众数是总体中出现频数或次数最多的数。 6.回归平方和的自由度为自变量的个数或K。 7.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有点状分布、线状分布、离散区域分布和连续的区域分布四种类型。 8.概率密度函数积分就成为分布函数。 9.将实际的地区数据与标准分布进行比较,用以测度经济地理现象在空间分布的程度采用空间洛伦兹曲线。 10.绘制累积频数图时,横坐标表示组距或组中值,纵坐标表示累积频数。

11、计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大致为下列三个方面空间与过程的研究、生态研究、区域研究。 12、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不确定性、多种时空尺度、多维性。 13、参数检验中常用的方法有U检验、T检验、F检验。 15、一般而言,地理数据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不确定性,多种时空尺度,多维性。 16、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有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有极差、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有标准偏度系数、标准峰度系数。 17、什么是秩相关系数:是将两要素的样本值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位次,以各要素样本值的位次代替实际数据而求得的一种统计量。 18、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在线性规划问题中,满足约束条件的一组变量x=(x1,x2,…,x n)T为可行解,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最大(或最小)值的可行解称为最优解。 19、在目标规划模型中,除了决策变量外,还需引入正、负偏差变量,其中,正偏差变量表示决策值超过目标值的部分,负偏差变量表示决策值未达到目标值的部分。 20、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①计算相关系数矩阵,②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③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④计算主成分载荷。 2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中,回归平方和U的自由度为自变量的个数k ,剩余平方和的自由度为n-k-1,n为样本个数。 二、单项选择题 1. 符号S2表示(A)。 A.样本方差 B.样本标准差C.总体方差 D.总体标准差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 总的离差平方和用y的估计值与算术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来表示 B. 总的离差平方和用y的估计值与几何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来表示 C. 总的离差平方和用y的观测值与几何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来表示 D. 总的离差平方和用y的观测值与算术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来表示 3. 关于网络图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C) A.网络图按比例尺画 B.点和线条的位置是固定的

《计量地理学》各 章 习 题讲解

《计量地理学》各章习题 第一章 1.在地理学研究中应用数学方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在现代地理学中,应用了哪些主要的数学方法,其主要用途是什么? 3.怎样评价现代地理学中应用数学方法,在我国地理学界对数学方法应用的情况怎样? 第二章 1.根据1990~2003年的中国经济统计年鉴,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GDP数据为变量,运用平均值、方差、变异系数等统计量,对全国各年经济发展的一般水平、差异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 2.对于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某山区县的人工造林地调查数据,以地块面积作为统计分组标志,计算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编制成的统计分组表如下所示,试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表1某县人工造林地面积的统计分组数据 分组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分组标志(面积: ha) (0,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组中值0.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10.5 频数(地块个数)25 96 136 214 253 286 260 203 154 85 24 频率(%) 1.44 5.53 7.83 12.33 14.57 16.47 14.98 11.69 8.87 4.90 1.38 向上累计频数25 121 257 471 724 1010 1270 1473 1627 1712 1736 向下累计频数1736 1711 1615 1479 1265 1012 726 466 263 109 24 3.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数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数据处理中各自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第三章 1.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 (1)某医学院测得20例肝病患者的4项肝功能指标:SGPT(转氨酶)X1,肝大指数X2,ZnT(硫酸锌浊度)X3,AFP(胎甲球)X4,数据见下表。若测得一个肝炎病人的4项指标分别为:X1=50,X2=2.0,X3=31,X4=45,如何判断该病人的患病情况?(提示:根据实际医学问题,前两项指标主要用来指示急性炎症,第三项指标表征慢性炎症,最后一项指标反映指向原发性肝癌可疑。) 表2:肝功能指标数据 OBS X1X2X3X4 1 40 2.0 5 20 2 10 1.5 5 30 3 120 3.0 13 50 4 250 4. 5 18 0 5 120 3.5 9 50 6 10 1.5 12 50 7 40 1.0 19 40 8 270 4.0 13 60 9 280 3.5 11 60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 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与地理学的 空间分析和模拟中结合,旨在开发能够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的数学模型。本文档汇总了一些计量地理学的复习资料,涵盖了一些常用的概念、方法和应用,供需要的读者参考。 基础知识 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是计量地理学分析的基础,因此了解地理数据的类型和特征至关重要。地理数据的主要类型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矢量数据是基于向量的图形表示,栅格数据则是基于像素的网格表示。 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计量地理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它分为几个部分,包括空间接近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回归等。这些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地理现象和探索空间模式的存在、性质和结构。 空间统计 空间统计是计量地理学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它是将统计学和空间分析相结 合的一种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变异性等相关问题。空间统计主要包括空间插值、空间自相关分析、克吕金插值、多元回归分析以及地理加权回归等。 相关方法 空间权重矩阵 空间权重矩阵是计量地理学分析空间模式时最基本的概念。它描述了某些地理 单元之间的空间关系,可以用于识别地理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从而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 空间自相关性 空间自相关性是指同一地理单元内的观测结果间或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观测结 果间的相关性。空间自相关性可以通过空间权重矩阵来进行计算和分析,也可以通过地理数据的可视化来进行直观的理解。

空间模型 空间模型是计量地理学中离不开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建模并探索空间结构和空间相关性。一些常见的空间模型包括OLS回归、空气质量模型和空间蒙特卡罗方法等。 空间数据挖掘 空间数据挖掘是计量地理学中基于可视化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之一,它可以用来从大规模的地理数据中发现有趣的模式、关系和趋势,以便对地理现象做出更好的解释和预测。 应用实例 路网分析 路网分析是计量地理学中基于GIS数据的常见应用之一,主要包括路径分析、网络可达性分析和路径优化分析等。路网分析可用于优化物流配送、交通规划和生态保护等方面。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计量地理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它采用空间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工具来检测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以及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城市扩张 城市扩张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计量地理学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扩张的研究和预测。计量地理学通过构建空间模型和采用空间统计的方法来分析城市扩张,以优化城市规划和管理。 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地理学与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以探索地理现象的空间模式和关系。本文档提供了一些计量地理学的基础知识、相关方法和应用实例,以供读者参考。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深入学习和应用其中的某些技术。

计量地理学期末试题与答案

计量地理学期末试题与答案 一、常见卫星的参数? 1, CBERS-1中巴资源卫星CBERS-1 中巴资源卫星由中国与巴西于1999 年10 月14 日合作发射,是我国的第一颗数字传输型资源卫星卫星参数: 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778 公里,倾角:98.5o 重复周期:26 天平均降交点地方时为上午10:30 相邻轨道间隔时间为 4 天扫描带宽度:185 公里星上搭载了CCD 传感器,IRMSS 红外扫描仪,广角成像仪,由于提供了从20 米-256 米分辨率的11 个波段不同幅宽的遥感数据,成为资源卫星系列中有特色的一员. 2, 法国SPOT 卫星法国SPOT-4 卫星轨道参数: 轨道高度:832 公里轨道倾角:98.721o 轨道周期:101.469 分/圈重复周期:369 圈/26 天降交点时间:上午10:30 分扫描带宽度: 60 公里两侧侧视:+/-27o 扫描带宽:950 公里波谱范围: 波谱范围: 多光谱XI B1 0.50 – 0.59um 20 米分辨率B2 0.61 – 0.68um B3 0.78 –0.89um SWIR 1.58 – 1.75um 全色P10 米B2 0.61 – 0.68um 3,ERS 卫星ERS-1 ERS-2 欧空局分别于1991 年和1995 年发射.携带有多种有效载荷,包括侧视合成孔径雷达(SAR)和风向散射计等装置),由于ERS-1(2)采用了先进的微波遥感技术来获取全天候与全天时的图象,比起传统的光学遥感图象有着独特的优点. 卫星参数: 椭圆形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780 公里半长轴:7153.135 公里轨道倾角:98.52o 飞行周期:100.465 分钟每天运行轨道数:14 -1/3 降交点的当地太阳时:10:30 空间分辨率:方位方向<30 米距离方向<26.3 米幅宽:100 公里。 4、日本JERS-1 卫星JERS-1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于1992 年发射.用于国土调查,农林渔业,环境保护,灾害监测.星上传感器SAR.卫星参数: 太阳同步轨道赤道上空高度:568.023 公里半长轴:6946.165 公里轨道倾角:97.662o 周期:96.146 分钟轨道重复周期:44 天经过降交点的当地时间:10:30-11:00 空间分辨率:方位方向18 米距离方向18 米幅宽:75 公里。 5, RADARSAT-1 RADARSAT 卫星是加拿大于95 年11 月4 日发射的,它具有7 种模式,25 种波束,不同入射角,因而具有多种分辨率,不同幅宽和多种信息特征.适用于全球环境和土地利用, 自然资源监测等. 卫星参数: 太阳同步轨道(晨昏) 轨道高度:796 公里倾角:98.6o 运行周期:100.7 分钟重复周期:24 天每天轨道数:14 卫星过境的当地时间约为早 6 点晚 6 点. 重量:2750kg 工作模式波束位置入射角(度) 标称分辨率(米) 标称轴宽(公里) 精细模式(5 个波束位置) F1- F5 37---48 10 50x50 标准模式(7 个波束位置) S1- S7 20---49 30 100x100 宽模式(3 个波束位置) W1-W3 20---45 30 150x150 窄幅ScanSAR (2 个波束位置) SN1 20---40 30 300x300 SN2 31---46 30 300x300 宽幅ScanSAR SW1 20---49 100 500x500 超高入射角模式(6 个波束位置) H1-H6 49---59 25 75x75 超低入射角模式L1 10---23 35 170x170 6, 美国陆地卫星五号(LANDSAT 5) 陆地卫星5 号载了主题成像传感器(TM) 卫星参数:近极近环形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705 公里倾角:98.22o 运行周期:98.9 分钟24 小时绕地球:15 圈穿越赤道时间:上午10 点扫描带宽度:185 公里重复周期:16 天卫星绕行:233 圈波段号波段频谱范围分辨率m B1 Blue-Green 0.45 – 0.52 30 B2 Green 0.52 - 0.60 30 B3 Red 0.63 - 0.69 30 B4 Near IR 0.76 - 0.90 30 B5 SWIR 1.55 – 1.75 30 B6 LWIR 10.40 – 12.5 120 B7 SWIR 2.08 - 2.35 30 6,美国 7、陆地卫星七号(LANDSAT-7) 陆地卫星7 号于1999 年4 月15 日由美国

高中考试资料人文地理知识点大全

人文地理知识点大全 今天给大家分章节整理了人文地理知识,希望为同学们提供有效的帮助。 第一章绪论 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洪堡:德国地理学家,和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成就主要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但他也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 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与洪堡不同的是,李特尔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他学术思想上最大的缺陷是,他把“人地关系“看作为“神的意志“。 拉采尔2: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提出系统概括。拉采尔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他著作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地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该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察觉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他注重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景观,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换成人文景观的过程,这就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杜能:首先创立了农业区位论 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论 克里斯泰勒:提出了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学说

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计量地理学复试题目院

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计量地理学复试题目院1、63.位于美国旧金山东南的“硅谷”,得名于其发达的()[单选题] * A.农业 B.畜牧业 C.传统工业 D.高新技术产业(正确答案) 2、亚洲气候描述不符的是()[单选题] * A、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气候广 D、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正确答案) 3、纬度位置 地形 大气环流 我国气温分布规律是南方地区高、北方地区低,主要影响因素是[单选题] * 海陆位置

4、印度农产品产量大,出口量却很少,这是因为()[单选题] * A、加工业发达,农业原料消耗多 B、畜牧业发达,农产品多用于制作饲料 C、自然灾害频繁,农产品产量不稳定(正确答案) D、人口众多,农产品消耗多 5、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据此完成1、2题。1、正确反映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的是()[单选题] * A.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省长冬无夏 B.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正确答案) C.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D.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珠江三角洲两年三熟 6、下列是俄罗斯的地形区的是()* A、德干高原 B、东欧平原(正确答案) C、西西伯利亚平原(正确答案) D、东西伯利亚高原 7、济南的冬天是少雨的 极地地区终年严寒

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 下列数字表示各地的空气质量指数,其中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单选题] *兰州123 8、阿拉伯半岛、基督教 耶路撒冷、犹太教 古印度、佛教(正确答案) 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单选题] * 热带湿热的平原 9、下列关于7月份济南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 昼短夜长(正确答案) 正午时分人影较短 在一年中太阳高度较高 黑夜时间逐渐增长 10、阿位伯半岛(正确答案) 古印度 拉丁美洲 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单选题] *

【方案】计量地理学期末试卷A

【关键字】方案 《计量地理学》期末试卷(A)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_《计量地理学》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1.填空题(本题20分,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并注明题号) 1.一般而言,地理数据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0.5分) 2.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有______、______。(每空0.5分) 3.什么是秩相关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分) 4.多元线性返回模型中常数b0及偏返回系数bi的求解公式(请用矩阵形式表达)b=____________其中各矩阵的具体表达为: X= Y=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0.5分) 5. 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__________________(1分),最优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6.在目标规划模型中,除了决策变量外,还需引入正、负偏差变量,其中,正偏差变量表示____________,负偏差变量表示____________。(每空0.5分) 7.网络图中的三个基础指标为______,______,______,由它们产生的更为一般性的测度指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0.5分) 8.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0.5分) 9.多元线性返回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中,返回平方和U的自由度为______,剩余平方和的自由度为______。(每空0.5分) 2.聚类分析(20分) 已知我国九大陆地农业区的七项指标分别为:人均耕地、劳均耕地、水田比重、复种指数、粮食亩产、人均粮食、稻谷占粮食比重。现已给出了九个行政区之间的欧氏距离矩阵,试用最远距离法对其进行聚类,要求写出每步的处理过程并画出聚类结果的谱系图。(注:直接画出聚类结果谱系图的不得分)并进行计算结果的地理解释。 G1——G9分别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区、西

计量地理学第二版第四章11题答案

计量地理学第二版第四章11题答案 1、从四大区域的角度看,未跨区域的工程是()[单选题] * A.?南水北调工程 B.?青藏铁路工程(正确答案) C.?西气东输工程 D.?西电东送工程 2、10.下列地理区域主要位于非季风区的是( ) [单选题] * A.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C.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正确答案) D.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3、日本经济的脆弱性表现在()[单选题] * A、经济增长的速度太快 B、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正确答案) C、劳动力不足,且技术水平低 D、工业发达,农业落后

4、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B.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草原、荒漠广布 C.西北地区河流多为内流河 D.贺兰山以东地区降水较少,以西地区降水较多(正确答案) 5、5.东南亚的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单选题] * A.东高西低 B.河流广阔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正确答案) D.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6、实现“东西部双赢”战略,与新疆有关的工程项目是()[单选题] *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正确答案) C.?青藏铁路 D.?南水北调 7、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 A.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三江平原停止开荒(正确答案)

B.图中P、Q两河段初春初冬都有凌汛发生 C.东北三省重工业发达依托的是科技人才集中 D.三江平原濒临海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8、3.丽丽在暑假游记中写道:“那天我终于看到了一年四季绿树常青,水田稻花正飘香的美景.”这让我想起了家乡的另一番景象:“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低遍地花,牛羊好似珍珠撒,蒙古包就像白莲花”.该游记描述的两个地区分别是()[单选题] * A.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B.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C.南方地区、西北地区(正确答案) D.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9、39.该国家人民主要使用的语言及所属人种是()[单选题] * A.白色人种英语 B.白色人种阿拉伯语(正确答案) C.黑色人种阿拉伯语 D.黑色人种英语 10、68.关于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 A.耕地面积广大 B.河湖灌溉便利 C.地处热带,光热条件好(正确答案)

计量地理学期末试题

计量地理学期末考试样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1、近代主要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计量运动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学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 A 依阿华的经济派 B 威斯康星的统计派 C 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派 D 由赫特纳首倡的区域学派答案:D 2、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 B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C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D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答案:A 3、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 A. 区域联系 B. 地理范围 C. 地理属性 D. 空间联系 答案:D 4、下列地理数据哪一组分别属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A. 某种土壤或植被的分布区土地面积 B. 居住区各种地理区域的界线 C. 海拔高度土壤侵蚀强度 D. 森林覆盖率黄石市行政区 答案:A

5、当相关系数r xy>0时,表示两要素之间存在()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都可能 答案:A 6、下列两组数据(1,2,3,4,5,6,7,8);(10,12,18,20 ,16,14,15,17)运用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计算两组数据相关系数为( ) A 0.53 B 0.43 C 0.63 D 0.73 答案:B 7、下列哪一种距离不能用于聚类分析的距离的计算。() A.绝对值距离 B.明科夫斯基距离 C.欧几里德距离 D.最短距离 答案:D 8、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 A.总和标准化 B.标准差标准化 C.极小值标准化 D.极差的标准化 答案:C 9、Geary系数与Moran指数存在()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随机关系 D.没有关系 答案:B 10、下列哪一类模型不属于不属于地统计学三大模型() A.有台基值模型 B.无台基值模型 C.抛物线模型 D.孔穴效应模型 答案:C 二填空题 1、空间相互作用分析,主要是定量地分析各种“地理流”在不同区域之间流动的________。 答案:方向和强度 2、相互关系分析这类研究主要是对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答案:地理要素、地理事物

(完整word版)计量地理学_徐建华_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07-08(B)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B) 课程名称:_《计量地理学》 1.填空题(本题20分,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并注明题号) 1)地理网络中,关联矩阵是对网络图中______与______的关联关系的一种描述;邻接矩阵是对图中________的一种描述。(每空0.5分) 2)请写出线形规划问题:Min Z=2X1+5X2+X3 满足X1+2X2+X3≥6 3X1-X2+2X3≥6 X1,X2,X3≥0 的对偶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变异函数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0.5分) 4)克里格方法是建立在______及_____基础上的,它是在有限区域内对区域化变量的取值进行________估计的一种方法。(每空0.5分) 5)全局空间自相关的度量指标有______,______;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每空0.5分) 7)将非线性关系y=de bx,转化为线性形式:____________(2.5分) 8)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有_____、_____。(每空0.5分) 9)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0.5分) 2. 最短路径计算:下图给出了一个简单的交通网络。在图中,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城市,各个边旁的数字代表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单位:百米)。试求城市V1到V7的最短路径。(要求:用标号法计算。)(本题20分)

计量地理学简答题

计量地理学简答题(总1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1在研究方法上,计量地理学和传统地理学有何不同? 以定量的精确判断来补充定性的文字描述的不足;以抽象的、反映本质的数学模型去刻画具体的、庞杂的各种地理现象;以对过程的模拟和预测来代替对现状的分析和说明;以合理的趋势推导和反馈机制分析代替简单的因果关系分析;以最新的定量化技术革新地理学的传统研究方法。 2简述美国计量运动的三种学派? ①依阿华的经济派;尤其重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 ②威斯康星的统计派;该学派以发展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主要特征。 ③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借鉴物理学中已经建立起来的规律、定量模式和研究方法。 3简述计量地理学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期,是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初期阶段。 第二阶段,包括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的十年时间,属中期阶段。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到80年代末期,是计量地理学走向更加成熟和更加完善的阶段。 第四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传统意义上的计量地理学开始向计算地理学发展。 4在现代地理学中,应用了哪些主要的数学方法? 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趋势面分析、马尔可夫过程、线性规划、投入与产出分析。 5怎样评价计量地理学? ①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值来度量。 ②在现代地理学中,传统方法与数学方法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传统方法是数学方法的基础,数学方法是传统方法的重要补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