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文物报吕舟老师)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文物报吕舟老师)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讲演,指出:"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一讲话涉及了一个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问题: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是“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基于对人类文明成就的理解,对文明成就和人类智慧结晶的保护,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文化遗产活起来,意味着要使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优秀文化表达、传播的基地和源泉,成为社会发展的促量。

丝绸之路成功列人世界遗产是2014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事件。在丝绸之路还在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中,2013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充分反映了古老文明创造的文化遗产与当代社会文化交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古老文明间的交流再次促进今天的人类建立起更为紧密的社会、经济、文化的联系。这本身就是文化遗产活起来的重要案例。

要使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真正活起来,在中国今天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需要解决几个重要的基本问题。

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

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中,文化遗产的价值表述侧重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些价值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得到了确定。从中国今天的保护实践看,这些价值巳不能充分满足人们认识、理解文化遗产、弘扬文化遗产所承载的优秀文化的需要,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意义和作用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在新修订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对这两项价值进行了界定和说明,指出:“社会价值包含了记忆、情感、教育等内容。文化价值包含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统的延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等相关内容”。

科学价值是指文物古迹作为人类的创造性和科学技术成果本身或创造过程的实物见证的价值。社会价值是指文物古迹在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文化精神的传承、社会凝聚力产生等方面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和价值。文化价值则主要指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文物古迹因其体现民族文化、地区文化、宗教文化的多样性特征所具有的价值;二是文物古迹的自然、景观、环境等要素因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所具有的价值;三是与文物古迹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价值。

文化价值关系文化遗产所承载的优秀文化,关系到如何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展示、利用,使其所承载的这种优秀文化得到充分的传承和有力的弘扬。社会价值则关系文化遗产作为优秀文化的承载者,如何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如何为所在社区具有活力的传播反映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基本问题。

这些重要价值需要进一步得到社会的充分认知,对文化遗产保护则需要在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继续深化对于它们的认知。

文化遗产系统化研究和制定保护长期战略

基于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国仍然保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根据第三次文物普查公布的数据,全国(不含港澳台)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为766722处。但从整体上,仍然缺乏对这一丰富的文化遗产的系统化的研究,尚无法清晰地建立起它们之间在历史、文化方面清晰的联系,这就使得这些遗产仅仅以点的形式存在,而无法构成一幅完整、生动地展现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厚重历史的网络,这不仅难以有效地保护和展示这些不可移动文物,让它们真正活起来,同时也造成了我们难以清楚地认识和了解我们文化遗产中还存在着哪些尚未得到充分表达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化的研究可以从文化分布、历史发展、族群迁徙等多个方面展开,核心是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展示中国文化所现的价值观和文化精髓。对现

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系统化研究,是对它们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充分展现中华文明完整面貌和伟大成就的基础性工作。

制定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期战略是使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的重要保障。通过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表达中国文化中最具价值的部分和内容,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完整面貌和无穷魅力,都需要通过制定战略性方案得以有效的实施,如何展现中国古老而绵延不绝的文化,如何表达这一文化丰富的内涵;如何表现中国文化民族多样性和地区多样性,特别是贯穿于这种多样性之中的核心价值观都需要通过长期的连续的工作来实现,而保证这种连续性的则是建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期战略。

关于合理利用

要让遗产活起来,合理利用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环节。文化遗产具有多样性,合理利用也包括多种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利用。利用本身也是保护的一种措施。对于大多数遗产类型,特别建筑类遗产适度的使用是保持其良好状态的保障。对于仍然保持着原有使用功能的遗产,这种功能本身也是遗产所体现的价值的载体。延续这种功能,使遗产保持活力,就是对遗产的保护。对于原有功能巳经不复存在的遗产,根据其类型需要赋予其新的功能,这种功能可能是作为研究的对象、展示的对象,也可能是作为博物馆,同样也可以作为文化活动场所等。

作为合理利用的前提是无论延续原有功能还是赋予新的功能,都应当确保遗产的价值及特征不能受到损害,并应在这种合理使用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有效的保护。遗产作为社会财富,公益性同样是合理利用的前提。对于被赋予新的功能,进入到再利用程序中的遗产在突出保护和展示功能的同时,确保新功能的公益性,新功能确定过程的公平、透明也是这些遗产能够得到有效保护的必要条件。

社会参与

让遗产活起来,意味着要使遗产的保护、遗产价值的展示、遗产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真正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使文化遗产成为带动社会优秀文化建设的文化空间和精神源泉。这本身也符合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从专业走向社会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过程中社会的各个相关方面广泛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展示、利用的各个环节将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何鼓励社会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展示、利用是使文化遗产真正活来的关键环节。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中政府一直是保护工作的主体,尽管一些社会机构和团体开始加人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当中,但其深度和广度都还不能满足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要求。社会参与意味着社会要广泛的共享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这在现有条件下就需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证社会的参与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能力建设

无论是保护技术的要求,管理水平的提髙,还是文化遗产的展示和社会的参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历史、文化素养、科学态度和技术手段。这就需要对文化遗产保护专业队伍的业务水平进行不断的提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领导,充分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政府部门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承担的责任,需要社会能够形成尊重、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这些显然都需要进行能力建设。

要使文化遗产活起来,需要让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进入到课堂,进入社区,需要大量拥有习惯知识和能力的志愿者,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进行能力建设,发展全民的文化教育。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社会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基本方向。它将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中国当代社会发展更紧密地合在一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