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阅读与写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走进百姓生活 提升文化自信 阅读写作导写练

阅读与写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走进百姓生活 提升文化自信 阅读写作导写练

阅读与写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走进百姓生活 提升文化自信 阅读写作导写练
阅读与写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走进百姓生活 提升文化自信 阅读写作导写练

阅读与写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走进百姓生活提升文化自信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领路人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活起来”告诉我们,这些文化遗产能够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中。文化遗产不应只是少数专业工作者呵护的对象,不应“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融入社会生活,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进一步诠释和丰富其价值。它们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还要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

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题目运用祈使句式,彰显情感与态度。)

①透过一块屏幕,在北京“寻访千年运河”,去广东“穿越古今漫游岭南”,到甘肃“一眼千年云游莫高”……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随着这个日子日益临近,各地纷纷推出线上活动,让观众在云端就能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开篇由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各地纷纷推出云端体验活动引出论题。)

②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漫步“海上花园”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一时的景象,但一定能在历史风貌建筑散发的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交汇;置身唐代名刹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二圣三绝碑、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走近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鎏金铜蚕”,我们不一定能体验到汉代鎏金工艺的精湛,但一定能在汉代养蚕缫丝之繁盛的故事中,了解先人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壮举。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重要性分析。举例论证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

③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精神的基因。而

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

(重要性分析。道理论证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

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文化遗产既然是“遗产”,那也恰恰说明,它与现代生活,是有距离的。如何缩小这一距离,让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这也正是需要持续用力的地方。这些年来,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热播,到创意视频“文物戏精大会”刷屏,再到《故宫日历》、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信笺等文创产品热销,这类文化现象也从侧面说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保护文化遗产措施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缩小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⑤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故宫开发的文创产品频频卖断货,当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保护文化遗产措施二:使其参与到日常生活中,成为日常所需。)

⑥值得高兴的是,遗产日期间,多家网络平台将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一边是古老的文化遗产,一边是新兴的互联网业态,非遗“触网”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而这,也正是“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

(重申观点,呼应题目。指出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景及意义。)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时代警语】

“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精神的基因。而文明底蕴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不仅建构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发展壮大、生生不息提供深厚滋养。

A.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还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

B.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建构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

C.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发展壮大、生生不息提供深厚滋养。

D.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

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

2.读写一体化训练(开放性试题)

新时代领路人曾经说:“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请结合这段话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谈谈你的理解。

【相关链接】

留住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与魂

2020年6月13日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各地围绕“文物赋彩全面小康,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主题开始先后举办异彩纷呈的活动,以文物增强文化自信、点亮人文城市、提振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非遗传承进校园社区等不同形式,传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的现实意义。

作为国家文化建设重要主题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近年来更加着意使公众成为活动的主人,将国家行动转化为每一个国民的文化自觉。以营造出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升国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

众所共知,中国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各族人民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存世浩繁,非物质文化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世界少有。这些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血脉”流淌不息,以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激扬向上的活力维系中华文明绵延不断,这是中国文化之魂,是民族精神之根,更是在世界上引以为豪的瑰宝。

崇德向善,明德惟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滋养着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基因。新时代领路人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凝聚力量、站稳脚跟。

在当下移动通讯和数字化的大趋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尚需不断创新传播方式,以遗产日活动为契机充分展示、彰显,培养下一代人的中华文化情怀。让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将古代经典作品网络化并免费传播,让优秀传统文化这棵大树在儿童和青少年心中根深叶茂。

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展现的是“活色生香”的真善美,传承的是继往开来的精气神。近年来宁夏等地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大受欢迎,这种鲜活的、生动的体验和实践,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悄悄扎进了学生的心里,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开始生根发芽。这种在家国情怀和社会关爱教育、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等方面的经验都值得总结和推展。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核包涵文化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必将深刻影响中国发展的高度、深度与广度。我国目前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意识已深入人心,逐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铭记历史面向未来,留住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与魂。每一个国人都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继承中讲创新,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在新时代更加彰显影响力、凝聚力,永葆青春活力,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历久弥新始终熠熠生辉。

来源:央广时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