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遗产活起来——以昆曲为例

让遗产活起来——以昆曲为例

让遗产活起来——以昆曲为例
让遗产活起来——以昆曲为例

课程论文报告

让遗产活起来——浅谈非遗的开发与保护

——以昆曲为例

课程: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

报告人:金照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085121

学号:20121001351

让遗产活起来——浅谈非遗的开发与保护

——以昆曲为例

摘要: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要在保护遗产基础上传承中华的遗产,用心灵感悟文化,以行动保护遗产。而对非物质遗产的继承与保护上更是尤为重要。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我国各民族在发展经济进程中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许多原有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习俗逐渐退出社会生活,许多传统的工艺品和技艺也有渐渐失传的趋势,而那些无形而又源远流长的代表各民族意识形态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接近湮灭边缘。面对非物质遗产逐渐消失的现状,如何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将以对昆曲的保护和继承为例来浅谈非遗的保护。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发展难度继承保护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是我们的祖先历经数千年累积下来的智慧结晶,经过历史的考验,不断地被锻造、精炼,靠着口、耳、手等一代代传承下来,创造出来许许多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甚至到科技发达的当今时代,仍有很多的技艺是独一无二的,无法被科技所超越。然而,即使非遗有其巨大的独特性并有许多我们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但现实往往是残酷,对非遗而言可谓极不公平。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生产力也不断在提高,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逐渐加剧,非遗等传统文化在现代也越来越显得格格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适应现代化。而这一问题直到如今也没有得到明确答复,从而导致了如今非遗即使有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保护支持也只能在现代化的夹

缝中求得生存,亦步亦趋向前走,前途却迷迷茫茫。

二、昆曲

说到戏曲,想必大家对我们的国粹——京剧都略有了解。然而真正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昆曲又有多少人了解呢?昆曲,大多数人一听名字可能还以为是云南昆明的戏曲,其实不然。

昆曲发源于江苏太仓南码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南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昆曲,原名“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并于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而昆曲也成为了中国第一项申请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昆曲发展的困难之处

昆曲的申请非遗成功,是在传统文化发展大不幸中的一个幸运所在。然而,昆曲申请非遗的成功却并未完全摆脱“夹缝中求生存”的命运。自2001年至今,昆曲曾有数次面临人才稀薄的尴尬境地,最少的时候全中国昆曲从业人员不足百人,濒临灭绝,虽然之后有相应回转,但如果没有找出“如何面临现代化”这一关键问题所在,昆曲终究不能真正兴起,也无法让昆曲“活”过来。下面大致对昆曲发展的困难所在进行分析:

1.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传统戏剧昆曲的传承与发展造成冲击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在经济现代化的时代,物质文明渗透,娱乐方式多元化,人类的生活观念和认知态度产生重大改变,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传统戏剧“慢节奏”不在符合人们的需求,导致传统戏剧的生存模式受到巨大冲击。从而昆曲赖以生

存的环境迅速萎缩,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遭到破坏,自然而然发展日趋衰落。其实质便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2.对昆曲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保护意识薄弱。非遗的保护工作具有长期性,不仅需要相关工作部门的配合,还需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护目标及标准等,但目前来看对昆曲整个保护工作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再一点,政府缺乏重视,群众缺乏了解;责任主体执着于名利,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企业经营者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总之,政府、社会各群体都缺乏保护非遗的意识。

3.昆曲的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历史、地理、人文等书籍,需要先进的器材(如音像器材、数据库等),需要进行调查、考证、申报、管理等工作,在人力、物力方面耗资大、耗时长。因此非遗的保护工作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撑,而这也正是如今昆曲面临的首要基础问题。

4.虽然昆曲成功申遗,但作为“百戏之祖”的她并未享受到应有的待遇。更多的人了解的都是京剧、黄梅戏等,相反对昆曲的了解却少之又少。因而昆曲发展困难的一大因素就是宣传力度太弱,缺乏新闻、互联网等媒体的大力支持,尚未建立展示昆曲的广阔平台,尚未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并积极参与保护的社会氛围。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昆曲的冷淡与漠然。传统文化的断层,导致广大民众对昆曲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缺少认同感。

5.除了上述这些外因,昆曲自身也存在相应的问题阻碍了其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也加剧了昆曲困难发展的程度。昆曲讲究的是一种柔、慢,而这正与当前时代的快相冲突;另外,昆曲曲调难唱,词文释义难解,又为昆曲的推广造成了相应的麻烦。因而,如果昆曲一昧守旧,不追求创新,不去适应现代作出改变,必将成为发展前路中的拦路石。

除了这些,还有其它一些因素制约这昆曲的推广与发展,而我们想要真正让昆曲“活”过来,就一定要想办法克服这些问题,从源头抓起。

四、对昆曲的保护与继承

要让昆曲重焕荣光,我们就要从各方面对其保护继承。最近几年,我们对昆曲的保护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昆曲从业人员逐年曾多,昆曲这项古老戏曲文化正在被更多的人所了解。相关部门加大了昆曲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了对昆

曲整体继承发展的管理体系;也加深了对昆曲的宣传效应,以举办巡回演出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从国内走向国外以及将昆曲宣传与旅游相结合(例如苏州园林里面举办的昆曲演出);另外,昆曲自身也作出了相应改变,加入了更多新时代的元素,突破了原有较乏味的束缚,被更多的人接受。

总结了一下,具体有以下几点措施建议:

1.对昆曲的保护和继承要制定相关政策,健全保护制度。一方面,随着昆曲列入世界非遗名列,各级政府愈加重视对昆曲的保护,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如苏州市颁布《苏州市昆曲保护条例》,明确提出要坚持昆曲的原真性特色等。另一方面,政府要将非遗的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制定和完善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推进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进程。

2.制订昆曲保护规划,健全组织结构。对昆曲的保护,必须全盘考虑,确立目标和方针,制订远景规划,细化每年各项工作任务,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以便有效地指导保护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发挥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角色,实现政府职能的有效性,广泛吸纳专业人才,建立专业咨询机构,争取学术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社会团体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

3.让昆曲走上产业化道路,塑造品牌效应,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昆曲内容制作旅游商品(如制作纪念邮册等),开展昆曲文化节,总之通过各种途径来推进产业化道路。通过对非物质文化的科学开发,并发扬光大,可使之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行使更大的社会责任。

4.争取更多资金、技术、社会的支持,培养社会民众对传统戏剧的认同感。努力争取专项资金,加大对昆曲艺术的扶持力度,为昆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支持,并力争使昆曲院团的基础设施、剧目的继承与发掘、表演艺术的传承、从业人员待遇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改善。

5.培养出类拔萃的昆曲人才,挖掘传统戏剧,注入新的活力。第一,提高传承人的物质待遇,改善其工作环境,鼓励师带徒传授技艺,确保昆曲表演艺术薪火相传。第二,推动昆曲艺术走进校园,整合教育资源,充实昆曲的教育师资力量,在中小学校增设其教学内容,在高校、职业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广泛培养文化传承人。使昆曲能长久地得到保护,代代相承。

6.进一步加大对昆曲的宣传力度。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文化业务单位和各

昆曲院所为龙头,广电、旅游、教育等相关单位通力协作,整理出版昆曲艺术的研究成果,利用报刊、电台、网站等公共传媒形式进行宣传;借助现代社区平台,充分发挥社区的有效功能,以便宣传昆曲的基本知识等内容;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记录和保存昆曲艺术家优秀剧目的声像资料,通过网络传播,让更多人可以看到,能够喜欢上昆曲这一戏曲。

7.增强参与性,扩大体验空间。正如如今比较兴起的园林昆剧、校园昆剧、博物馆昆剧、社区昆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它由民众创造、使用和传承,是民众的生活文化和活态文化,民间性决定了其强烈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只有让更多人愿意参与进来,才能使之传播发展。

另外,保护继承昆曲还需要对昆曲的内容进行创新,增加互动性。在昆曲的建设上,一方面对优秀传统剧目继承,另一方面加强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并不断丰富昆曲剧目。只有各方面相配合,结合共力发展,才能让昆曲真正“活”起来。

五、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较之有形遗产而言,如指间之沙,稍有不慎,带给我们的就是不可挽回之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是我们民族处在大的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重要而又急迫的问题。

对此,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措施,绝不应该让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断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另外,我们在继承这些的同时,也应擦亮双眼,在纷繁的古文化中既有金砾玉石,亦有残渣败絮;既是精神动力,亦是沉重的包袱。我们在对其研究时,首要的是要分清这两种界限。对其金砾玉石及精神力量,要使之发扬光大,给予继承并创新;对其残渣败絮、沉重包袱,必须弃之不惜,坚决甩掉。

总结而言,由以上大致可以得知昆曲在保护与继承中所面临的困难,及其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的一些措施建议。这些,也正是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面临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地方,通过以上对昆曲提出的一些措施,我们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在其它的非遗上。概括而言便是政府、当代人群以及非遗本

身共同协作,发挥自己的作用,让非遗能够永恒传承下去。让所有非遗以及文化遗产都能够“活”起来,并永葆青春,铸就中华荣耀!

六、附录(参考文献)

1.参见百度百科关于非遗与昆曲的相关介绍

2.参见 https://www.doczj.com/doc/2113626633.html,/a/20120822/000172.htm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状

3.参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及今后的努力方向》https://www.doczj.com/doc/2113626633.html,/view/96497710cc7931b765ce153

4.html

4.参见《浅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https://www.doczj.com/doc/2113626633.html,/p-678120208291.html

5.其余相关文件等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_昆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 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我们很陌生,其实它在我们生活当中随处可见,比如端午节,京剧,皮影戏,珠算等等。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那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我们不熟悉但在我们生活当中经常出现的昆曲,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昆曲,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

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昆山(属太仓州)一带,它与起源于的海盐腔、余腔和起源于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即时,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

论昆曲最中国戏曲发展的影响

论昆曲对中国戏曲发展的影响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他们对自己民族的“雅乐”都极端引以为傲。我们中国人的“雅乐”是什么?是昆曲。 戏曲诞生以来,能做二百多年的舞台霸主,又具有四百多年艺术生命力的剧种,迄今为止,只有昆剧了。所以,昆曲又被称为“百戏之祖”,不仅因为她在现存的二三百个剧种中最为年长,还因为许多剧种,如川剧、京剧、秦腔、越剧等都接受过她的哺育。比如,京剧的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也是在昆曲奠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戏曲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演出的身段、程序、伴奏乐队的编制等等,都是在昆曲的发展中得到完善和成熟的。昆曲的曲文具有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昆曲的一招一式、一腔一调之中,都是诗、书、琴、画、舞、乐融成一体而升腾成的舞台景象。可以说,一部昆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戏剧的发展史。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吴新雷说,昆曲凭借其丰厚的文化含量、鲜明的艺术特色,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成为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即使在昆曲已经成为隔世遗音的今天,我们也不难从昆曲的代表作中真切地体味到当时中国上层知识界的集体文化心理。社会政治道义感、取义成仁的牺牲精神、历史沧桑感、人生孤独感、兴亡感、苍凉感以及从人本立场出发,对人生、至情、生死的感叹,而所以这些,不仅仅是上层知识界的真诚吐露,也体现着中国封建时代晚期全社会的精神气质和文化风韵。或许这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其情有独钟的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总之,昆曲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最杰出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根本原因在于它的优秀。深厚的文学造诣,独特的声腔系统、完整的表演体系以及在历史长河中起过的广泛、深远的影响,都不得不使人相信,昆曲确实能无愧地站在世界戏剧艺术的颠峰。

让文化遗产真正成为现代城市的精神内核和发展活力

让文化遗产真正成为现代城市的精神内核和发展活力 2011-01-20 02:29:42 来源: 西安日报(西安) 编者按 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体现着我们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对于西安这座文化遗产富集的城市而言,保护利用好文化遗产,更是历史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当前,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更好地总结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促进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协调统一,进一步推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市委宣传部、市文物局、市社科院和本报日前联合举办“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讨会”,与会国内知名专家高度赞扬西安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并为西安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给力“支招”。研讨会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岳少峰主持,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军作总结讲话,本

报总编辑、西北大学教授李颖科作了题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西安诠释》的主旨演讲。 嘉宾档案 赵荣(省文物局局长) 王军(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刘庆柱(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学术 委员会主任) 葛承雍(中国文物出版社总编辑、教授) 郑育林(市文物局局长) 李颖科(西安日报社总编辑、西北大学教授、博导) 韩骥(原西安市规划局局长) 张宝通(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省城市 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

朱正威(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执行院长、教授) 李骊明(市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刘克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王建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 陕西大遗址保护的探索和成效 赵荣:近年来,在国家财政部、文物局等部委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陕西以“四个结合”为理念、以“五种模式”为实践,探索出从传统的专业性保护到社会参与保护、从单一的行业保护到各级政府保护、从被动和限制性保护到主动的、引导性保护的大遗址保护新路子。 2008年以来,陕西将大遗址保护管理工作归纳为“四个结合”: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大遗址保护与当地城乡建设相结合,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环境改善相结合,促进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8戏剧鉴赏(尔雅)期末测验答案

2018戏剧鉴赏(尔雅)期末测验答案

————————————————————————————————作者:————————————————————————————————日期:

2018戏剧鉴赏(尔雅)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被誉为“悲剧之父”、“有强烈倾向的诗人”的戏作家是()。A、索福克勒斯B、米南德C、埃斯库罗斯D、莎士比亚我的答案:C 2演员的舞台三要素为,动作、()和调度。A、语言B、思维C、形象D、立意我的答案:B 3著名导演、剧作家李国修是()人。A、香港B、大陆C、台湾D、新加坡我的答案:C 4下列关于戏剧中“仪式”的表述错误的是()。A、仪式是知识的一种形态,是人类对宇宙的理解。B、仪式有说教作用。C、事物影响和控制着仪式的预期效果。 D、用于显露一种超自然力量。我的答案:C 5中世纪的()多取材于圣经上的故事,常于节庆纪念日演出。A、木偶剧B、喜剧C、悲剧D、宗教剧我的答案:D 6()是以“话”为媒介再现生活的剧种。A、哑剧B、话剧C、木偶剧D、皮影我的答案:B 7古希腊戏剧的表演,含有强烈的()活动的痕迹。A、典礼B、殡葬C、祭祀D、庆生我的答案:C 8最初的人类戏剧活动是由()和狂欢行为转化来的。A、模仿B、祭拜C、意识D、仪式我的答案:D 9歌队以()和歌唱为其传情表意的手段。A、朗诵B、舞蹈C、念白D、对话我的答案:C 10认为伤害人的影像与伤害人自身具有同等效力,这是巫术思想中()的体现。 A、相似律 B、顺应律 C、相悖律 D、接触律我的答案:D

11从()这名戏剧家以后,古希腊戏剧逐渐走向衰落。A、忒斯庇斯B、欧里庇得斯C、索福克勒D、埃斯库罗斯我的答案:B 12戏剧以巫术思维时期的活动为雏形,而该时期人类活动的基础不包括()。A、极强的自信心B、控制和改变自然的欲望C、对生死问题的思考D、较为理性的认知我的答案:D 13为了娱乐而扮演发生在戏剧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的哪个阶段()。A、第一个阶段B、第二个阶段C、第三个阶段D、第四个阶段我的答案:C 14欧里庇得斯代表作是(),剧作着重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复仇心理,表达了对妇女的卑微地位和不幸遭遇的同情。A、《阿尔刻斯狄斯》B、《特洛亚妇女》C、《美狄亚》D、《希波吕托斯》我的答案:C 15米南德是古希腊“新戏剧”的重要作家,其代表作是()。A、《愤世者》B、《欧塞罗》C、《塞万提斯》D、《蛙》我的答案:A 16戏剧创造与欣赏离不开想象力,而想象力的丰富其实质是()的丰富。A、经验B、思维C、情感D、阅历我的答案:C 17以下活动中,不属于戏剧现象的是()A、生日派对B、开学典礼C、阅兵式D、上学放学我的答案:D 18当前戏剧不像戏剧的本质原因是()。A、个人意志的存在B、个人价值的存在C、个人意志的消失D、个人价值的消失我的答案:C 19戏剧欣赏基于信任,而信任又基于()。A、情感B、模仿C、观察D、体验我的答案:D 20对英雄人物承受灾难的意义的颠覆和嘲弄是()。A、是现代戏剧艺术的偶然现象B、是对古希腊戏剧艺术的误读C、是现代戏剧与古希腊戏剧的本质区别D、古希腊戏剧的显著特点我的答案:C 21希腊神话中,宙斯化为公牛劫走欧罗巴的故事体现了戏剧中哪个题材的信息。 A、伦理-爱情 B、族别-性别 C、伦理-性别 D、族别-爱情我的答案:B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题)培训资料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济南 市中考题)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21题。 (一)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 史金波 ①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很多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有大量的文物古迹,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负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传承意义。 ②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道产公约》(即《世界遗产公约》),规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至2018年7月,共有53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处,世界自然遗产13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4处。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首都北京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 上拥有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城市。 ③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中有反映中华民族多民族文化的遗产。如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建于两千多年前,后联成万里长城。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________A________。 ④有的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如西藏的布达拉官,始建于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________B_______。云南红河哈

尼梯田,总面积约100万亩,是哈尼族人民一千三百多年来生生不息“雕刻”出的山水田园风光画,表现出哈尼族地区农田种植和管理的特点。 ⑤中国非常重视文物古籍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评选和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截至2016年,已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5批珍责古籍,其中既有大量汉文典籍,也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全部共评审出国家珍贵古籍12274种,先后由国务院公布,并以图录的形式分5次出版“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古籍展示出中国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 ⑥中国也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传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⑦自2005年开始,中国已建立起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审批通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达到1372项。其中中国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⑧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多姿,其中有表现中原地区汉族文化的,如京剧、昆曲、中国古琴艺术、______C______、安徽宣纸等;还有很多表现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如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____D____等。 ⑨总之,中国近些年加大了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使更多的文物、文献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使更多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使文化遗产在当代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同时提高了社会各界对传统

从昆腔到昆曲

从昆腔到昆曲 昆曲,原称昆腔,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1.昆曲的特色:角色分工细腻,服装道具十分讲究,唱腔悠扬婉转,讲究字正腔圆。昆曲戏词文雅深奥,讲究运用典故。 2.昆曲的衰落 原因:昆曲的弱点(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文学性和戏剧性)日益暴露;清乾嘉年间,出现花雅争胜的局面。 3.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1)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对后世中国戏曲都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戏曲史上,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2)昆曲是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艺大成的代表品种,它的脚色制、戏剧结构、演员组合体制流传至今。 4.拯救和保护任务 (1)昆曲面临的困难: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昆曲自身改革问题。 (2)希望:抓住新机遇,薪火传承,再创辉煌。 扬州小秦淮 南京有条秦淮河,扬州人就把旧城与新城之间的一条河称作“小秦淮” 是扬州古城唯一存留的内城河,北连北城河,南经龙头关,流入古运河,全长约2公里。它是明清两代古城兴衰的见证。小秦淮河及两岸街区曾是清代最繁华的地段。 “小秦淮”之名始于康熙年间。和明人林章的名句“不知建业秦淮水,送到扬州第几桥”有关.横跨小秦淮河上的砖石结构的单孔桥梁有十余座之多,过去常有游船穿桥而过直达瘦西湖。 沿河住户均枕河而居,大多单门独院,粉墙黛瓦,马头山墙,灰白墙脚线,偶有新建楼房则飞檐翘角,格扇花窗,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小秦淮河相映成趣。2公里长的河道均是石栏围岸,河边桃柳相间,三步一株,枝条交错,夹以萋萋芳草,游人沿河行走如在画中。过大东门桥就沿小秦淮河向南行。小河很窄很深,两岸花木簇拥,曲曲弯弯向南流淌。但见岸柳如烟,桃花映水。 东北角的一块空地上有小亭一座,四角飞檐高高翘起,一株小叶黄芽老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亭亭如盖,亭畔有白石假山壹座,数竿修竹迎风摇曳。

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傩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民族,各种瑰奇的文化竞相绽放共同组成演绎了美丽的中华文化。其中,神秘悠远的傩文化便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人存在于世界上,必定会在心里有一些寄托心灵的崇拜,或是图腾,或是宗教等等。而傩文化也属于我国的一种精神崇拜,它是我国远古先民为了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而运用浪漫主义心性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地方文化。“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正因为它的神秘原始并且极具原生态文化价值,所以它也就毋庸置疑地成了我国保护的对象。傩文化是从远古流传至今的文化记忆,它的每一寸都暗藏古时的气息,它所记载的不仅是当时的文化概念,更是承载了中华民族在各方面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年复一年默默诉说着当年的神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而傩文化则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傩文化的传承必须依赖人们的口耳相传。如今的傩文化最突出的省份应当是江西。赣傩,不仅比周边省份的傩文化更古老,更具原生态文化价值,而且江西还是傩文化重要输出地之一,国内一些著名的傩舞、傩戏,都与赣傩有一定的亲缘。傩文化包容了乡村祭祀仪式,民间信仰习俗,以及舞蹈、音乐、器乐、咒语、卜辞、面具等方面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空间,属于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所以,傩文化属于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如今,非物质文

2020国考优秀申论范文:让文化遗产

2020国考优秀申论范文:让文化遗产 绽放光芒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绵延古今的除了辽阔疆域、华夏子民、自然风情,还有灿若星河的文化瑰宝。四大文明源起于中国,孔圣先贤诞生于中国,一部部思想巨著代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然而,一场精神与文化的漠视整被滚滚发展的车轮碾压得喧嚣尘上。传统婚俗被贴上繁杂与落伍的标签,耳熟能详的歌谣变成耳畔不再响起的绝唱、古朴的贺兰岩画在时光中斑驳脱落……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那些古老文明的碎片,言说历史、记载变迁,也传承民族的精神。因此,我们要科学保护、全民行动、去粗取精批判继承,三位一体保护文化遗产,守卫民族精神! 保护文化遗产,全民行动是关键。文化是全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绮丽也恩惠全民,因此文化的拯救也自然意在全民。这个全民,是政府官员也是普通民众,是花甲老人也是蹒跚孩童。从阅读一本经典起,与思想巨匠、古圣先贤来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从学习一门手工技艺起,在环环相扣的过程中感受技艺的繁杂、精湛与叹为观止;从欣赏一次戏剧起,在情景与韵律间感受文化的庄重与唯美……保护文化遗产,全民捍卫自己的文化阵地,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保护文化遗产,科学保护是手段。文化遗产的保护,精神与思想的重视是前提,科学的保护才是手段和落脚。菊儿胡同正是借由“有机更新”的理论,才找到了传统肌理与现代元素的完美交融,也才有了都市人难得的闲情逸致;上海豫园正是循着历史渊源与民族特色的藤蔓,而重遇发展的阳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芙蓉古镇也在原样原修、原貌原现的保护中,保留独特而可贵的原真性……文化遗产的保护战,绝不是无人问津的淡漠不为,更不是意气用事的盲目乱为,而应是科学保护的真正有所作为。 保护文化遗产,去粗取精、批判继承是态度。一如阳光多元的光谱有长短,各色的光种有利弊,文化遗产亦是如此。有传承民族精神的精湛技艺,如贺兰皮影、鹤溪缸窑;也有夹杂着陈腐败落的糟粕,如女人的裹小脚、男人的妻妾成群;还有不符合现代生活的陈词滥调……作为有思想的现代人,在汲取文化遗产给予我们精神食粮的同事,也应剔除不符时代潮流的陈杂。保护文化,去粗取精、批判继承,让优秀的文化遗产历经时空的雕琢和打磨,光照华夏。

浅谈中国戏曲艺术与昆曲

浅谈中国戏曲艺术与昆曲《西厢记》 一、中国戏曲概述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先秦(萌芽期)、唐中后期(形成期)、宋金(发展期)、元代(成熟期)、明清(繁荣期)这几个时期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坠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是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综合性:中国戏曲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唱、念、做、打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唱,指唱腔技法,讲就“字正腔圆”;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所谓“千斤话白四两唱”;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 程式性: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戏曲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等等,皆有固定的格式。除了表演程式外,戏曲从剧本形式、角色当行、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程式。 虚拟性: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中国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柱香千秋万代”。戏曲脸谱也是一种虚拟方式。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既是戏曲舞台简陋、舞美技术落后的局限性带来的结果,也是而且主要是追求神似、以形写神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积淀的产物。 二、我看《西厢记》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正因如此,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哺育和滋养,而我国的国粹京剧就是昆曲和秦腔的结合。

智慧树知到《非遗之首昆曲经典艺术欣赏》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非遗之首昆曲经典艺术欣赏》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指哪两出戏? A:李玉《千钟禄》 B:梁辰鱼《浣纱记》 C:洪昇《长生殿》 D:李玉《占花魁》 正确答案:李玉《千钟禄》,洪昇《长生殿》 2、昆曲传奇的人文之美体现在几个方面? A:昆腔传奇显现了永恒的人性之美 B:表现忠贞爱情题材的作品和人物形象 C:美好人生的寄托和希望 正确答案:昆腔传奇显现了永恒的人性之美,表现忠贞爱情题材的作品和人物形象,美好人生的寄托和希望 3、昆曲的写意之美体现在几个方面? A:时空的高度自由 B:表演的程式化 C:砌末(道具)的虚拟化 D:人物的行当化 E:昆曲是心灵化的艺术 正确答案:时空的高度自由,表演的程式化,砌末(道具)的虚拟化,人物的行当化,昆曲是心灵化的艺术 4、昆曲演唱的美感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A: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B:声中无字,字中有声 C:无动不歌,无歌不舞 D:文辞优美,联曲结构 E:高度写意,意境之美 正确答案: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声中无字,字中有声,无动不歌,无歌不舞,文辞优美,联曲结构,高度写意,意境之美 5、魏良辅如何完善昆曲的伴奏? A:选择适合昆曲的伴奏乐器 B:采用鼓板“控制节奏” C:运用笛箫“衬托旋律” D:改造弦索类乐器 正确答案:选择适合昆曲的伴奏乐器,采用鼓板“控制节奏” ,运用笛箫“衬托旋律”,改造弦索类乐器 6、魏良辅提出的“曲有三绝”,指的是哪“三绝”? A:字清 B:腔纯 C:板正 D:声美 正确答案:字清,腔纯,板正 7、魏良辅究竟对昆山腔做了哪些改造? A:调理腔调和语音的关系 B:完善和提升曲调的音乐性

中国戏曲.昆曲

1.1昆曲的历史 1 【单选题】下列剧作家中,属于明代的是(C)。 A、孔尚任 B、洪昇 C、汤显祖 D、李渔 2 【单选题】目前演唱的昆曲剧本中除明清传奇外,还有元杂剧,如(A)。 A、《单刀会》 B、《牡丹亭》 C、《长生殿》 D、《桃花扇》 3 【单选题】下列关于昆曲、昆腔和昆剧的认识,不正确的是(D)。 A、昆腔是指戏曲音乐而言 B、昆曲既包括音乐又包括文学 C、昆剧与昆曲没太大差别 D、1949年以后昆曲改名叫昆剧 4 【判断题】昆曲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5 【判断题】魏良辅的《浣纱记》是根据新创的昆山腔而创作的昆曲剧本。(×) 昆曲的特色 1 【单选题】南曲五音的工尺谱中,“凡”是对应的简谱中(D)。 A、do B、re C、mi D、fa

2 【单选题】昆曲程式中的“唱、念、做、打”,“做”是指(C)。 A、舞蹈 B、武打 C、表演 D、杂耍 3 【单选题】昆曲表演艺术的五种技法“手、眼、身、法、步”,其中“法”是指(B)。 A、甩发技术 B、表演技术的法则 C、身法 D、把式 4 【多选题】下列关于昆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BC)。 A、音乐伴奏以曲笛为主 B、文本主要来自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C、曲谱为工尺谱 D、4/4节拍对应的昆曲板眼是一板一眼 5 【判断题】《长生殿·小宴》的曲牌是一套典型的南曲。(×) 6 【判断题】昆曲的舞台程式是“一桌两椅”,但实际上并非一定是两把椅子。(√) 《浣纱记·泛湖》赏析 1 【单选题】昆曲中的演员服装是以(C)服装为基础进行的艺术美化加工。 A、唐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2 【单选题】《浣纱记》中的“纱”是剧中主人公西施和(D)的定情信物。 A、勾践

让遗产活起来——以昆曲为例

课程论文报告 让遗产活起来——浅谈非遗的开发与保护 ——以昆曲为例 课程: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 报告人:金照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085121 学号:20121001351

让遗产活起来——浅谈非遗的开发与保护 ——以昆曲为例 摘要: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要在保护遗产基础上传承中华的遗产,用心灵感悟文化,以行动保护遗产。而对非物质遗产的继承与保护上更是尤为重要。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我国各民族在发展经济进程中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许多原有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习俗逐渐退出社会生活,许多传统的工艺品和技艺也有渐渐失传的趋势,而那些无形而又源远流长的代表各民族意识形态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接近湮灭边缘。面对非物质遗产逐渐消失的现状,如何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将以对昆曲的保护和继承为例来浅谈非遗的保护。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发展难度继承保护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是我们的祖先历经数千年累积下来的智慧结晶,经过历史的考验,不断地被锻造、精炼,靠着口、耳、手等一代代传承下来,创造出来许许多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甚至到科技发达的当今时代,仍有很多的技艺是独一无二的,无法被科技所超越。然而,即使非遗有其巨大的独特性并有许多我们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但现实往往是残酷,对非遗而言可谓极不公平。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生产力也不断在提高,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逐渐加剧,非遗等传统文化在现代也越来越显得格格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适应现代化。而这一问题直到如今也没有得到明确答复,从而导致了如今非遗即使有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保护支持也只能在现代化的夹

艺术与审美答案

第一章 【单选题】(10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C) A. 克莱夫·贝尔 B. 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C. 恩斯特·贡布里希 D. 阿瑟·丹托正确 《艺术与错觉》的作者是英国艺术理论家恩斯特·贡布里希(学生如只回答贡布里希或冈布里奇,也算对),出版于1960年。该书是西方艺术理论界的名著之一。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2 【单选题】(10分) 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 c A. 艺术表现主观理想 B. 艺术表达个体情感 C. 艺术呈现客观精神 D. 艺术传达主体想象正确 艺术理念论主张艺术来自对客观的理念或精神的表达,故符合此观念的表述只有C,而A、B、D三项由于都指向主观的因素的表达,因而都是错误的。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3 【单选题】(10分) 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D A. 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B. 神格、能格、逸格、妙格 C. 能格、妙格、神格、逸格 D. 逸格、神格、妙格、能格正确 黄休复《益州名画记》所论述的具体等级顺序便是逸格、神格、妙格、能格,故只有D符合原意。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中国历史上的道艺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B A. 艺术为道之本 B. 艺术为道之文 C. 艺术为道之根 D. 艺术为道之心正确 根据刘勰《文心雕龙》的论述,只有B才符合道艺论的意思,而ACD都是错的。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A A. 形式为艺术的根本 B. 形式表达思想 C. 形式从属于内容 D. 形式是思想的结果正确 只有A才是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标举的观点,而BCD则是其反对的传统观点,故只能选A。 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6 【单选题】(10分) 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D A. 艺术为宇宙的心声 B. 艺术反映大自然的真相 C. 艺术描摹客观精神 D. 艺术表达人的心灵正确 只有D才符合心声心画论的观念,而ABC分别指向了“宇宙”、“大自然”和“客观精神”,都不符合其观念。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7 【单选题】(10分) 中国历史上的艺术感兴论是在下列时期成为普遍性的艺术观念的?B A. 先秦两汉时期 B. 魏晋至唐代 C. 宋元之际 D. 明清之际正确 B才符合,其它三项都符合。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8 【单选题】(10分) 在艺术定义问题上,西方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A A. 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艺

2021浙江新高考选考历史复习课后达标检测: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及具有警示意义世界文化遗产

一、选择题 1.中国各种文化艺术门类中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是( ) A.京剧 B.吕剧 C.黄梅戏D.昆曲 解析:选D。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地位非常重要。 2.昆曲这种戏曲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据此推算,它应当诞生于( ) A.春秋战国时期B.宋朝末年 C.元代末年D.清朝前期 答案:C 3.被称为“百戏之祖”或“百戏之师”的昆曲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 A.江苏B.浙江 C.安徽D.北京 解析:选A。昆曲也叫昆剧、昆腔、昆山腔,是江苏昆山一带的地方戏。故选A。 4.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被誉为“昆剧之母”,塑造了少女杜丽娘追求爱情的故事。根据昆曲的剧本结构推断,《牡丹亭》的结局最有可能的是( ) A.杜丽娘与柳梦梅喜结连理终成眷属 B.杜丽娘追求爱情不得郁郁而死 C.柳梦梅高中状元抛弃杜丽娘 D.杜丽娘与柳梦梅遭遇婚姻危机 解析:选A。昆曲的结构是“合—离—合,双线平行”,根据这种结构,A项符合题意。5.在昆曲演出的时候,“末”这一角色需要( ) A.能文善唱,扮相俊美 B.唱腔粗直,动作勇猛 C.涂抹花脸,诙谐滑稽 D.口齿清楚伶俐 解析:选D。A是扮演生、旦的演员;B、C是扮演丑、净的演员。扮演末的演员,需口齿清楚伶俐。故选D项。 6.白先勇将五十五折的昆曲《牡丹亭》删减成二十九折,并将西方歌剧和东方戏曲融合而成青春版《牡丹亭》,获得空前成功。这说明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A.必须对原有的内容进行大规模的精简 B.必须忠实地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C.应该用西方文化来重新解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一、内容 二、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发展现状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中国文化遗产日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国家文物局2005年8月16日正式宣布采用金沙“太 阳神鸟”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中英文文字采用“中国文化遗产”, “China Cultural Heritage”。 中国文化遗产歌曲《寻找与守望》 《通知》说,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物质类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区、名村镇。非物质类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政府希望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全国“文化遗产日”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选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而是确定在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这样做旨在使这个“文化遗产日”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0年10月在济南举办。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2年9月在山东枣庄举办。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济南举办。以“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主题

2018年最新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4篇

2018年最新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4篇为大家精选了4篇2018年最新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范文,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第一篇:范文 一、精心组织。 为了搞好 2016 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我市根据国家、省文物局的安排部署,5月下旬就下发了文件,各县市和局属各单位都提前制定了宣传方案。市文物局和解州关帝庙文管所围绕”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这一重大工作,制定了详实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一是在运城市区的所有 LED 大屏幕上播放文化遗产日宣传标语和画面,大造节日声势;二是利用短信平台,发出了 5 万条宣传短信;三是搞好主会场活动。遗产日当天解州、常平两庙门票人均 10 元,主活动设在解州关帝庙内,除了活动开幕式、宣挂横标、支持”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万人大签名、散发宣传资料外,还专门邀请稷山县安福艺校的小演员们表演了曾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大放异彩的高台花鼓、唢呐绝活、二胡连奏等非物质文化技艺。www.四是开展报纸专版宣传。为了烘托节日气氛,我市先后在 6 月12 日的《黄河晨报》和 6 月 14 日的《运城日报》各开辟了一个专版,专门介绍我市目前正在实施的关圣文化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河东盐池文物复修工程、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运城博物馆基本陈列

等四大文物工程的进展,特别是文化遗产日主题、13 个县市区和 3 个直属单位的节日当天活动以及我市的文物资源基本情况等都做了详实的发布,收到了显著的宣传效果。在精心制定活动方案的前提下,各县市区和直属单位认真组织宣传活动,各级媒体同步跟进,在全市兴起了文化遗产日的热潮。 二、形式多样。 我市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既注重传统方式,又结合实际创新形式。一是闻喜、绛县、新绛、稷山等县的文物景点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解州关帝庙、永乐宫、永济等实行门票优惠开放。河东、盐湖区博物馆则常年免费开放。二是大多数县市区采用了悬挂横标、设立咨询台、发放资料传单、摆放版面、举办陈列展览、电视专题宣传等传统形式。芮城由县政府领导发表电视讲话,河津市发布《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书》,盐湖区和芮城县举办学术报告会,平陆县”文化遗产进学校”等活动,也有一定的特色。三是关帝庙通过LED 大屏幕和短信平台,永济市租用 LED 巡回车,永乐宫借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宣传,投资小、效果好。四是新绛县开放考古和古建维修工地,绛县、万荣县、临猗县组织县领导、社会名人、两委委员参观文物工程,特别是垣曲县的石刻拓片体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都忠实地践行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主题,使广大市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文化

关于昆曲的作文范文

关于昆曲的作文范文 原来姹紫嫣红升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华贱。 漫步在苏州幽幽小巷,聆听着那桥下流水淙淙,伴着那墙根小草在风中“沙沙”凑响的音乐,古典的气息在我的心中漾开了一圈圈涟漪。我的心默默思索,这唯美的笛音,婉转的音韵哪里?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坐上一只小木船,耳边挥散不去的还是那曲笛音,那清亮的乐喉,我愿把它称做“仙乐”。细细品味,我仿佛穿越百年的时空。远远的,似乎走来了一位绝代佳丽,只听得她身上环佩叮当。小船来到桥下,抬头凝望,她似飞欲飘,游乎不定,只流下一串凄凉的眼神。笛声,依旧在响……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穿花度柳,一桥一巷,乐声愈来愈清晰,愈来愈凄美。我的心神也早已飞去。不多时,小船穿出小巷,水面渐渐开阔,我眼前一亮,那“仙乐”原来就这里! 那是一方精致的水上舞台,台上一位戏娘浓妆艳抹,阿娜多姿,声音娇啼婉转,恍若天外仙韵。她的身后,缓缓传来美妙的笛音,听来令我不禁痴倒,不禁一闻倾心。 原来这就是中国戏曲的起源——昆曲。寻寻觅觅,觅觅寻寻,在寻找它的同时,我的灵魂已被古典的气息所浸润,变得沉静,宁远……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我爱昆曲,不仅因为它带给了我美的享受,带给了我宁静的心绪。更是因为它带给了我一种责任——保护古典精神财富。我铭记这种责任,它和昆曲的韵律一同让我热爱,铭记…… 昆曲可谓是我们苏州的一大特色。而该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 很高兴,学校最近组织了同学们去欣赏昆曲。且不说小学里曾不止一次地去细细品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便逐渐自然而然地浮现在眼前。的确,能够观看昆曲现场演出,心里着实兴奋好奇。随着悠扬的笛声,一个个袅娜的身影娉婷而至,仿佛从画中走来,歌喉婉转,舞姿曼妙,一颦一笑,楚楚动人,多场戏下来我就宛如做了一个华丽的梦,当然,可能也是因为“外行看热闹”的缘故吧。接下来,就来说一说我这个外行人看过热闹之后的一些想法吧。 仍令我记忆犹新便是《牡丹亭》。因为之前了解过,所以便更认真地聆听着。那委婉的唱词,婀娜的身段,无一不让人沉醉在昆曲的韵味之中。“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单是看词,便生动、委婉地展现出一幅幅美景。更暗藏着柳梦眉对杜丽娘的深深爱慕。细细去品味这个角色,慢慢的,我被里面的人物所深深吸引。

昆曲

昆曲艺术 3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新兴的京剧继承了昆曲的部分剧目和曲牌,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昆曲的行当和表演体制,同时克服了昆曲语言的局限性,从而赢得观众的拥戴,成为继昆曲之后主宰中国剧坛的重要戏剧样式。 4.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下简称“代表作”)名单。 发源于江苏太仓南码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1. 昆曲有极高的技巧 戏曲的表现手段为唱、念、做、打(舞)之综合。这四个方面及其综合在昆曲中要求最高。昆曲演员必须在这几个方面兼备。舞台呈现亦最为完美与出色。其他剧种演员为提高技艺都要学昆曲。如京剧演员梅兰芳即有深厚的昆曲功底并能演昆曲。河北梆子演员裴艳玲之代表作《林冲夜奔》即以昆曲形式演出。 2. 昆曲是“活化石”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 3. 昆曲属“濒危物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挖掘、整理、传承、申报 从2006年至今,我们对新泰市辖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普查摸底,共整理和挖掘项目436个,其中民间文学226项,民间美术9项,民乐戏曲29项,手工技艺59项,生产习俗16项,人生礼俗16项,岁时节令28项,信仰祭祀15项,民间医药15项,游艺竞技22项。收集实物1052件、登记造册1171件、作采访文字记录179万字、拍摄照片5247张、录音记录30余小时、摄像记录60多个小时。其中民间舞蹈《独杆跷》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民间舞蹈《独杆跷》、《百兽图》、《逛荡灯》,体育竞技《徐家拳》、民间医药《孟氏正骨疗法》、民间文学《柳下惠的传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民间手工技艺《新泰芹菜》、《横山蚕丝》、民间戏曲《箍漏担子》、《皮筋儿顶灯》、消费习俗《新泰八顶八宴席》、传统技艺《果都咸菜制作技艺》、《汶南虎头鞋帽制作技艺》、传统美术《田氏剪纸》、《刘氏剪纸》、民间文学《乐圣师旷的传说》、传统音乐《挂红灯》、民间舞蹈《扑蝴蝶》等18个项目被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6年以来,新泰市政府已先后三次下发文件,公布新泰市市级非遗名录项目102项。山东省文化厅公布传承人省级四名《百兽图》张传霞、《独杆跷》王宗禄、《逛荡灯》李天顺、《徐家拳》徐勤启。泰安市公布地级代表性传承人《百兽图》张传霞、《独杆跷》王宗禄、《逛荡灯》李天顺、《徐家拳》徐勤启、《刘氏剪纸》刘方红、《田氏剪纸》田晓明、《孟氏正骨》孟照明、《扑蝴蝶》毛松虎。在这些项目中,有的是家传,有的是师承,有的已明确了相关的传承人,有的有待确定传承人。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状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