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一块、长方体木块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细绳一段。

三、实验步骤:

1.将弹簧测力计调零。(用手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轻轻拉动挂钩,松手后看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能对准零刻度线,若不能,则调节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使之对准零刻度线。)

2. 把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细绳的一端连接在木块的挂钩上,另一端穿过定滑轮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如图所示);

3.匀速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在拉动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 并记录在表格中;

4.利用表中实验数据,根据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外力为零,即f=F 计算出摩擦力f 。

5.整理实验器材。 四、实验数据记录表 五、实

验结果:摩擦力f 为: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

的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探究

图 1 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探究 一、滑动摩擦力: 1、常见问题:(1)不能正确分析物体是否受滑动摩擦力 (2)认为滑动摩擦力总是等于拉力 (3)混淆压力、重力和质量 2、定义:两个的物体,当它们发生运动时,就会在接 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的力,这就是滑动摩擦力. 3、实验原理: 4、实验器材:带滑轮的长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报纸、毛巾、钩码、铁架台 5、实验探究:如图1所示组装实验器材,将报纸或毛巾平整的铺在木板上,再把木块放在其上,分别探究拉力大小、拉动的速度、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完成表1: 表1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6、实验结论:(1)该实验相比于课本实验有什么好处: (2)向右拉动报纸,报纸相对于木块在向运动,木块对报纸有一个向的滑动摩擦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的,所以,报纸对木块一个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它们是一对;木块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弹簧的拉力总是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它们是一对.(3)滑动摩擦力只能根据原理来判断,一旦判断出来,不管、 如何改变,只要和不变,它就不改变. 7、拓展实验:分别按下图组装实验,缓慢拉动报纸,粗略探究报纸对木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关系(考虑滑轮重和摩擦)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改变因素缓慢拉动报 纸 缓慢拉动毛 巾 较快拉动报 纸 放钩码后缓 慢拉动报纸 用较大的力 拉动报纸弹簧测力计示 数F/N

图 2 杠杆平衡的实验探究 二、杠杆平衡: 1、常见问题(1)不能正确的寻找力臂、计算力 (2)总是错误的认为竖直方向上的力是最小的 (3)不能正确分析力臂和力的变化 2、实验原理: 3、把杠杆重心作为支点是为了 4、通过调节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 5、如图2所示,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左端15cm 处挂2个钩码,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应该在右端10cm 处挂 个钩码,实验观察杠杆是否平衡?然后进行表2中的操作并完成表2: 表2 杠杆平衡的条件(选填“左偏”、“右偏”或“保持平衡”) 实验次数 1 2 3 4 实验操作 同时增大一个钩码 同时减少一个钩码 同时靠近支点5cm 同时远离支点5cm 杠杆偏转方向 6、实验结论:判断杠杆的偏转不是力或力臂的变化,应该比较减小或增加的 的乘积,哪边减小的更少(或增加的更多),杠杆就往哪边偏. 7、拓展实验:组装图3、图4、图5的实验装置,进行表3中的操作并完成表3: 图3 图4 图5 表3 力和力臂的变化(力臂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实验操作 图3测力计缓慢竖直向上拉 图4测力计缓慢垂直杆向上拉 图5杆保持静止测力计垂直拉 图5杆保持静止测力计左偏 图5杆保持静止测力计右偏 阻力臂变化 动力臂变化 弹簧的拉力/N 注:确定最小力的方法:(1)找支点O (2)找杠杆上离支点最远的点A (3)连接OA 就是最长力臂 (4)根据平衡确定力的大致方向后,过A 点作OA 的垂线即为最小力

(完整版)测摩擦力实验专题

【学习目标】掌握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方法点拨】 1.评价甲乙两种方案 同样是测滑动摩擦力,甲、乙两方案,区别是? 【经典例题】 例1 本题选自腾讯课堂付费课程《初中物理力学专题突破》-01力、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2)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小桶内装入适量的沙子,滑块恰好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为测量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测量______________,所需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 (2)把毛巾铺在木板上,发现需要装入更多的沙子,滑块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想用钩码代替沙桶,请你对此作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本题选自腾讯课堂付费课程《初中物理力学专题突破》-01力、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2) 如图1所示,小明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甲、乙水平木板上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改变压力,分别测出木块在甲、乙木板上滑动时的摩擦力,并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出了滑动摩擦力f摩与对应压力F压关系的图象. (1)分析图象甲或乙可知,木块对木板的___________越大,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也就越大;比较图象可知,_____(选填“甲”或“乙”)木板更粗糙. (2)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拉着木块运动时很难控制“匀速”,于是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拉动平板小车,当他水平向左拉动平板小车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_____.这样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 本题选自腾讯课堂付费课程《初中物理力学专题突破》-01力、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2) 在学过摩擦力知识后,小明想探究:摩擦力大小是否与压力、重力都有关系?他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教科版五年级上《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发展识别控制变量、采集、记录、分析数据进行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四、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塑料盒、钩码、条形盒测力计、桌布、光滑的桌面、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认识摩擦力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新一旧两双鞋,如果你要去参加拔河比赛并且想取胜,你会选哪双鞋?为什么?(预设:学生说新鞋,漂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以。摩擦大) 2、其实啊,我们选择新鞋还是旧鞋是和鞋与地面的摩擦有关的,同学们想知道这位同学选的对不对吗?(生:想),嗯,那接下来我们可要跟随老师一起认真探究本节课的内容《运动与摩擦力》,板书课题。 3、你听说过摩擦吗?谁试着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摩擦现象?

4、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例子,我们发现要想产生摩擦需要几个物体?(两个),现在我们的手和桌面是两个物体,伸出你的手放在空中,感觉到摩擦吗?(没有)那怎样才行?(接触)。也就是说得与物体接触,现在把手放在桌面静止不动有摩擦吗?(没有)那得怎么办?(动)得运动。所以说要想产生摩擦需要几个物体(两个),而且物体必须要(接触)?还得(运动)?这个过程中摩擦在哪产生的?(接触面)。接下来,我们的手在桌面上用力向前推,再在空气中向前推,对比,哪个用力大?这说明手与桌面摩擦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力,这种力是帮助我们运动还是阻碍我们运动的?这个阻碍我们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5、我们一起来看看摩擦和摩擦力的概念,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出示摩擦力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5、提问:现在知道了摩擦力,那么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我们先来研究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1、我们知道,可以用什么来测量力的大小呢?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用之前首先调零,读数时眼睛要与指针相平,不要超过测力计的最大量程。)摩擦力可以用它来测量吗? 2、我这里有个盒子,那我怎么使用测力计测量它的摩擦力呢?(说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测量摩擦力的方法。)测量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定要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同时注意测力计一定要与被测物体相平。) 3、各小组尝试测身边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3、小组汇报。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

测量滑动摩擦力实验的改进 长汀县龙宇中学江德华 一、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1.地位: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5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力的基本概念,重力的基本知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知识的情况下,进一步学习另一种性质的力—摩擦力。这对知识的前后牵引起到铺垫的作用同时是教和学都显得那么自然。 2.作用: ⑴该实验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对后面的力与运动、平衡力、甚至对高一力学也奠定良好基础; ⑵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较好的理解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速度、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⑶由实验得出结论,客观具体,学生容易接受,同时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实验原型: 传统的实验是使用控制变量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平衡力知识,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控制压力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测量滑动摩擦力比较得出结论。同样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改变压力的大小,测量滑动摩擦力比较得出结论。 2.不足之处: ⑴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运动很难做到使木块匀速,刚开始木块不动,一旦木块被拉动不能匀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会不断跳动,给读数带来麻烦; ⑵读数时视线要跟着弹簧测力计移动,所以读数很不方便,误差较大; ⑶此实验需用到平衡力知识,而这时学生还没学到这知识,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实验创新

(1)改进实验装置,方便操作,方便测量减少实验误差。 (2)直观比较,直接得出结论。 2.改进之处 ⑴实验中,将原实验中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改为固定木块与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下的长木板。这样改进的优点是,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且读数方便、准确; ⑵改进后的实验避免了平衡力的知识,此实验可以用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解释,这点知识学生已经掌握。 ⑶实验操作简单,减少了实验时间,降低了实验准备难度。 四、实验器材: 铁架台、长木板一块、带钩的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一盒、棉布一条。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实验原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木块与木板一旦有了相对运动时,且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变化,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木块运动的速度没有关系,也就是说木块与木板之间相对运动的速度并不一定要匀速,只需要有相对运动就可以了。 2.装置说明: ⑴让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在铁架台上; ⑵准备好一块棉布,备好图钉; ⑶用物体垫起长木板,让木块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长木板平行。 六、实验过程: 1.如图拉动长木板,眼睛观察弹簧测力计,并记录示数为F1; 2.在木块上放一砝码,再次拉动长木块,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 3.比较F1和F2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4.在长木板上铺上棉布,只让木块放在长木板上,拉动木板,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

运动与摩擦力

运动与摩擦力 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标】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