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烃的备课资料

烃的备课资料

第五章烃的备课资料

一、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烃编排在高二课本第五章,是考虑到学生在高一化学中已学过物质结构的知识,掌

握了共价价、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知识。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多的物质结构的知识,为学好本章打好了条件。烃是一切有机物的母体,本章主要介绍了各类烃的代表物的分子结构、性质、制法和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好烃这一章知识,能为学习烃的衍生物及往后学习的有机内容奠定了基础。

烃一章的知识主线有二条:

1.各类烃的重要代表物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鉴别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2.石油和煤的成分,加工原理和综合利用。

二、教学目标

本章在教学大纲中共罗列了22组知识点,按化学Ⅱ的要求,只需对这些知识点有大致印象层次的有苯的同系物(甲苯、二甲苯)、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占13.63%;要达到对该知识点了解层次的有有机物的结构式、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烃基同系物、烷烃及其命名(碳原子数为5以内的分子)、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为5以内的分子)、乙烯的物理性质、乙烯的用途、烯烃、乙炔炔烃、苯的结构,占63.63%;对知识点要达到理解层次的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占4.54%。对知识点要达到应用层次的有、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氯气反应、受热分解)、乙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溴水、水的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聚合)、乙烯的实验室制法、苯的性质(跟溴、氢气的反应、

三、与现行教材比较,本章内容及安排的变化

1.删去内容。

(1)删去甲烷在自然界里的存在、甲烷的组成、甲烷的制法

(2)删去甲烷、乙烯、乙炔、苯的键长、键能、键角的内容。

(3)删去选学内容烯烃的命名。

(4)删去二烯烃和橡胶

(5)删去环烷烃的内容。

(6)删去苯与溴的反应实验和苯的硝化反应的实验内容。

(7)第二册(Ⅰ)中删去苯的同系物

(8)删去石油分馏示意图、石蜡催化裂化实验。

(9)删去石油的催化重整洁的选学内容。

(10)删去干馏煤的实验。

(11)删去选做实验苯和甲苯的性质

2.增加内容

(1)增加了讨论内容:“分析甲烷和氯气混合反应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从中可以得到哪些有关实验的信息”和“比较乙炔、乙烯和乙烷的分子结构,推断乙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的讨论

(2)增加了家庭小实验“催熟水果”和“自制烷烃的分子模型”。

(3)增加了对一般有机物的命名可析图。

(4)增加阅读材料“有机化合物认识简史”、“苯的发现和苯的分子结构”和“汽油的辛烷值”

(5)增加了液化石油气的资料

(6)增加煤的气化和液化的教学内容。

3.变更的内容

(1)概念的变化

①加成反应由原来的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改为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②聚合反应由原来的生成聚乙烯这样的反应属于聚合反应;改为由相对分子质

量小的化合物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

③芳香烃的概念更明确:芳香烃是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

④表5-1 、表5-2、表5-3、表5-4中几种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中,将原来液态时的密度改为相对密度。

(2)实验的变化

①将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实验作了改进,使实验更易操作和实验现象更明显。

②乙炔通入溴水的实验中将溴水改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3)内容安排的变化。

①新教材将原教材一、烷烃和二、同系物合并为一、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将原教材三、烃基和四、同分异构体和烷烃的命名变为二、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和三、烷烃的命名。新教材的安排更合理、更科学、更突出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和烷烃的命名。

②将原教材中第三节乙烯和第四节烯烃合并为三节乙烯、烯烃;

③将原教材中教学过程作了变化,将原来的一、乙炔的物理性质和结构式和二、乙炔的制法、化学性质和用途改变为从制法、物理性质、结构式入手,重点突出了乙炔的化学性质。

④将原教材中第八节石油和石油产品概述和第九节煤和煤的综合利用合并为第六节

石油、煤。

⑤将原教材中表4-4石油分馏的产品和用途改为石油分馏和裂化的产品及用途示意图

四、本章内容编写的特点

1.新教材很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例如,甲烷、乙烯、乙炔,教材采用探索结构——分析——推论——实验验证——结论的模式,新教材的安排更合理、更科学。

2.新教材中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关知识,特别是着对比C—C单键、C=C双键、C≡C三键、和苯环的结构特征,由结构特征引起的各自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好有机化学的关键是紧紧抓住官能团的特性。

3.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材中大量运用了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以帮助学生了解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原子的相对位置,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物质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4.教材重视演示实验的作用,注意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新课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引导、研讨)、课外活动等,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本章教材为还增加了2个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动手做烷烃的分子模型和催熟水果实验,以增加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建议

1.重视结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①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利用日常生活中易得的物品制分子结构模型。

②充分利用课本的分子结构模型和多媒体制作分子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培养学

生从分子空间角度研究问题的习惯。

2.重视对比分析,探索规律。

①对概念的比较,如对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裂化和裂解等概念的比较

②对结构的比较,对C—C单键、C=C双键、C≡C三键、和苯环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

③对性质的比较,对甲烷、乙烯、乙炔的性质进行比较。

④对乙烯和乙炔制备的比较,从反应原理、反应的发生装置等进行比较。

3.重视实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材中共有11个演示实验和1分组学生实验,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与实验技能起到一定作用,为了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调动起眼、耳、手、鼻的感觉器官与大脑思维的积极性,可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

(1)加强实验指导,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有关实验内容,并思考一些问题。如实验室制取乙烯、乙炔时,思考下列问题:

a.实验室制取乙烯时:

①为什么配制醇酸混合液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慢慢地分几次倒入无水乙醇之中,且要振荡摇均,冷却至室温。

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哪个部位?温度计有量程的要求吗?

③为什么在容器内要放入数片碎瓷片(或沸石)

④加热要把温度迅速升高至1700C?

⑤加热的后期,混和液要变黑,同时产生的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其原因是什么?可用何种方法把C2H4提纯?

⑥为什么乙烯宜用排水集气法,而不宜用空气法收集?

⑦为什么点燃C2H2前要检验纯度?

b.实验室制取乙炔时:

①能否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烯?

②为了控制水与电石的反应速率可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

③用试管制取少量乙炔时,在试管上部为什么要放置一团棉花?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使用一团棉花的实验有哪几个?使用棉花的作用是否相同?

④理论上C2H2是无色无味气体,为何在实验过程中制得的C2H2却带有难闻的气味?可采用什么方法除去这些气味?

⑤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炔?

⑥为什么点燃C2H2前要检验纯度?

(2)让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如CH4和Cl2混合反应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色变浅、出油滴、水上升、有白雾、石蕊试液变红等。

4.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和预习,如乙烯的复习

5.重视探索推理教学法,培养学生探索推理能力。

探索推理教学是部分探究教学,探究教学的一般步骤: 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

作。

探索推理教学法是采用探究教学的一般步骤中的几步,对甲烷、乙烯、乙炔、苯的教

学都可采用探索推理教学法。

可按下列操作进行甲烷教学:

(1)探索甲烷的结构

由学生写出甲烷的电子式 ,推出其可能的结构,其结构式可能有下列两种:

并指出已知甲烷分子结构中任意两个键的夹角都相等,由学生进行分析探讨两种结构

后,展示甲烷结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2)推断甲烷的性质 根据甲烷的结构式和已有知识可预测甲烷具有哪些性质?

由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推理:

非极性分子 难溶于水

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L g L

g /717.04.2216 碳的化合价为-4价 具有还原性

甲烷能发生氧化反应 ,根据已学知识可以证明:

推理 可能使酸性高锰酸溶液褪色

可能被氯气氧化

(3)实验验证(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

①CH4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观察实验现象:不褪色证明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溶液褪色。

结论: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及强氧化剂等不起反应

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1000℃以上,甲烷就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

甲烷分解生成的炭黑是橡胶工业的重要原料,也可以用于制造颜料、油墨、油漆等。

结论:甲烷可发生分解反应

②CH4和Cl2混合反应实验

观察现象:色变浅、出油滴、水上升、

有白雾、石蕊变红。

在室温下,甲烷和氯气的混合物可以在黑暗中长期保存而不起任何反应。但把混合气体放在光亮的地方就会发生反应,黄绿色的氯气就会逐渐变淡,有水上升、有白雾、石蕊试液变红,证明有HCl气体生成,出油滴,证明有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生成。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

但是反应并没有停止,生成的一氯甲烷仍继续跟氯气作用,依次生成二氯

甲烷、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和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反应分别表示如下:

甲烷的四种氯化物都不溶于水。在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其它三种都是液体。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都是工业上重要的溶剂。四氯甲烷还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灭火剂。

在这些反应里,甲烷分子里的氢原子逐步被氯原子所代替而生成了四种取代产物。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4)归纳小结

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

甲烷与强酸、强碱及强氧化等不起反应

特定条件下的反应

甲烷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受热分解。

分子结构

化学性质用途

燃料

重要的卤代物

有机化学复习资料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总结一、烃的分类

二、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三、能使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 注:“√”代表能,“×”代表不能。

四、有关的实验 1、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乙烯乙炔试剂乙醇、浓硫酸电石、饱和食盐水 原理CH3CH2OH CH2=CH2↑+H2O CaC2+2H2O→Ca(OH)2+CH≡CH↑ 反 应 装 置 收集排水集气法排水集气法 净化 因酒精被碳化,碳与浓硫酸 反应,乙烯中会混有CO 2 、SO 2 等杂质,可用盛有NaOH溶液 的洗气瓶将其除去 因电石中含有杂质,与水的反 应会生成H2S,可用硫酸铜溶液 将其除去 实验注意事 ①酒精与浓硫酸的体积比 为1∶3; ②酒精与浓硫酸混合方法:先 在容器中加入酒精,再沿器壁 慢慢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搅拌 ①因反应放热且电石易变成 粉末,所以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 或其简易装置; ②为了得到比较平缓的乙炔气 流,用饱和食盐水代 24 H SO 170 ????→ 浓 ℃

项 ③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反应混合液的液面下; ④应在混合液中加几片碎瓷片防止暴沸; ⑤应使温度迅速升至170 ℃。 替水; ③因反应太剧烈,用分液漏斗控 制滴液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2、乙酸乙酯的制备 装置图 特别提醒 ①试剂加入顺序:先加乙醇,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②用小火加热,防止大量蒸出反应物; ③导管不能插入碳酸钠溶液中,防止倒吸; ④实验现象:有无色油状、比水轻 的液体生成,具有香味; ⑤碳酸钠溶液可反应掉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冰醋酸 乙醇 饱和 碳酸钠

烃的备课资料

第五章烃的备课资料 一、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烃编排在高二课本第五章,是考虑到学生在高一化学中已学过物质结构的知识,掌 握了共价价、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知识。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多的物质结构的知识,为学好本章打好了条件。烃是一切有机物的母体,本章主要介绍了各类烃的代表物的分子结构、性质、制法和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好烃这一章知识,能为学习烃的衍生物及往后学习的有机内容奠定了基础。 烃一章的知识主线有二条: 1.各类烃的重要代表物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鉴别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2.石油和煤的成分,加工原理和综合利用。 二、教学目标 本章在教学大纲中共罗列了22组知识点,按化学Ⅱ的要求,只需对这些知识点有大致印象层次的有苯的同系物(甲苯、二甲苯)、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占13.63%;要达到对该知识点了解层次的有有机物的结构式、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烃基同系物、烷烃及其命名(碳原子数为5以内的分子)、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为5以内的分子)、乙烯的物理性质、乙烯的用途、烯烃、乙炔炔烃、苯的结构,占63.63%;对知识点要达到理解层次的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占4.54%。对知识点要达到应用层次的有、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氯气反应、受热分解)、乙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溴水、水的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聚合)、乙烯的实验室制法、苯的性质(跟溴、氢气的反应、

三、与现行教材比较,本章内容及安排的变化 1.删去内容。 (1)删去甲烷在自然界里的存在、甲烷的组成、甲烷的制法 (2)删去甲烷、乙烯、乙炔、苯的键长、键能、键角的内容。 (3)删去选学内容烯烃的命名。 (4)删去二烯烃和橡胶 (5)删去环烷烃的内容。 (6)删去苯与溴的反应实验和苯的硝化反应的实验内容。 (7)第二册(Ⅰ)中删去苯的同系物 (8)删去石油分馏示意图、石蜡催化裂化实验。 (9)删去石油的催化重整洁的选学内容。 (10)删去干馏煤的实验。 (11)删去选做实验苯和甲苯的性质 2.增加内容 (1)增加了讨论内容:“分析甲烷和氯气混合反应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从中可以得到哪些有关实验的信息”和“比较乙炔、乙烯和乙烷的分子结构,推断乙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的讨论 (2)增加了家庭小实验“催熟水果”和“自制烷烃的分子模型”。 (3)增加了对一般有机物的命名可析图。 (4)增加阅读材料“有机化合物认识简史”、“苯的发现和苯的分子结构”和“汽油的辛烷值” (5)增加了液化石油气的资料 (6)增加煤的气化和液化的教学内容。 3.变更的内容 (1)概念的变化 ①加成反应由原来的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改为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②聚合反应由原来的生成聚乙烯这样的反应属于聚合反应;改为由相对分子质 量小的化合物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 ③芳香烃的概念更明确:芳香烃是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 ④表5-1 、表5-2、表5-3、表5-4中几种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中,将原来液态时的密度改为相对密度。 (2)实验的变化 ①将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实验作了改进,使实验更易操作和实验现象更明显。

脂肪烃说课稿

脂肪烃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脂肪烃的化学课的说课。脂肪烃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类重要物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解脂肪烃的性质和应用,对于我们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导入(引入课题)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有机化合物是碳元素与氢元素以及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是生命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物质。那么,我们是否知道有机化合物中有一类重要的物质叫做脂肪烃呢?请大家一起来探索脂肪烃的奥秘。 二、知识讲解 1. 定义和结构 脂肪烃是一类仅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主要由碳链和碳氢键构成。脂肪烃可分为两类:烷烃和烯烃。烷烃是由碳链中只含有单键的化合物,而烯烃则含有至少一个碳碳双键。 2. 性质和特点 脂肪烃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特点。首先,它们在常温下大多数是无色无味的物质,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非极性溶剂。其次,脂肪烃燃烧产生的反应是一种燃烧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此外,由于碳链的长度和双键的存在,脂肪烃还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应用领域

脂肪烃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烷烃常被用作燃料,如天然气、汽油和柴油;烯烃则可用于合成聚合物和制备合成橡胶。此外,脂肪烃还用于制备脂肪酸、香料、润滑剂等。 三、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脂肪烃的知识,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 1.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展示脂肪烃的燃烧反应和物理性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脂肪烃的特点。 2. 视频学习: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脂肪烃在实际应用中的 场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脂肪烃的兴趣和好奇心。 3. 讨论和小组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彼此交流 和分享对脂肪烃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脂肪烃的定义、结构、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有机化学,发现更多有机化合物的奥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高中化学第一节脂肪烃第一课时说课稿人教版选修5

脂肪烃(第一课时) 烷烃和烯烃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的地位和作用 烷烃和烯烃是两类重要的脂肪烃,本节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及其应用,使第一章中的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结合两类烃的性质,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及聚合反应等有机反应,为后续课程中其他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2、加深对加成反应等有机反应的理解。 3、初步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学习的思想在化学学习中的运用。 2、通过对比甲烷和乙烯的结构、性质让学生推断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类比推理和迁移能力。 3、进一步巩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分组协作能力。 3、通过知识的递层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索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重难点突破及途径 教学重点及原因: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在<<必修2>>中已经介绍了甲烷、乙烯等烃的典型代表物,但没有涉及有机物类别的概念,而本节在复习典型代表物性质的基础上,将内容提升到了类别的性质。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烷烃和烯烃。同时通过对比烷烃、烯烃同系物的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递变性 1 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类比推理和迁移能力。 教学难点及原因:教学难点为烯烃的顺反异构。

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三)资料

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三)资料 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三)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化合物,它们属于无机化合物。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聚乙烯)(溴苯)+ Br 2 FeBr 3 +HBr ①反应条件:液溴(纯溴);FeBr ②反应物必须是液溴,别能是溴水。+ HO -NO 2 浓H 2SO 455℃~60℃ -NO 2 + H 2O ①反应条件:加热(水浴加热)、浓硫酸(作用:②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渐渐倒入浓硝酸中,边加边搅拌+

3H 2 Ni 4、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二、烃的衍生物 1、乙醇和乙酸的性质比较 2 现象:红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变为 反应断键事情: ,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保持别变。 乙醇能够使紫红XXX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群,与之相似的物质有 CH O 5 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是可逆反应 2 mL 三、烷烃

1、烷烃的概念:碳原子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剩余价键 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的饱和链烃,或称烷烃。呈锯齿状。 2、烷烃物理性质: 状态:普通事情下,1-4个碳原子烷烃为气态,5-16个碳原子为液态,16个碳原子以上为固态。 溶解性:烷烃都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逐渐升高;相同碳原子数时,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密度逐渐增大,但都比水的密度小。 3、烷烃的化学性质 ①普通比较稳定,在通常事情下跟酸、碱和高锰酸钾等都别反应。 ②氧化反应:在点燃条件下,烷烃能燃烧;③取代反应(烷烃特征反应):在光照条件下能跟卤素发生取代反应。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别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可能大起大降,有利于反应的举行。2.需用温度 计的实验有:

高二化学备课组活动记录3

高二化学备课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10月15日)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它们既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又是有机合成的桥梁。 (1)本章知识是在学习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烃的基础上安排的,是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具体涉及以下内容:有机物中的碳碳键、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烃的命名、有机反应的类型(取代、加成、聚合等)。 (2)本章重点介绍各种单官能团的性质和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为学习糖、油脂、蛋白质和高分子等知识奠定基础。 (3)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思想,学会以官能团为线索建构知识体系,并用官能团归类学习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构建重要有机化合物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操练有关实验技能,感受有机化学世界奥秘,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重点难点 (1)重点:各类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及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难点: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官能团意识和思维层次的提高。 二、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对本章教学的要求 1、大纲要求

2、考纲要求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对有机化学基础中涉及烃的衍生物知识的要求如下: (1)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同系物等概念。能够正确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 (2)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苯酚、甲醛、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和氨基酸)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3)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4)通过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5)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物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6)有机实验设计与方案评价。 三、教学建议 1、突出官能团的地位,重视理论方法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知识体系

人教版必选修5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苯的同系物教案及说课

《苯的同系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 高中化学(人教版课标)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烃和卤代烃课题2《芳香烃》第一课时 二、本节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三、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定位: 本节课的课程目标足“以化学知识为基础,介绍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能运用知识对化学有关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强化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了解苯的同系物中的甲苯的化学性质。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烷、烯、炔、苯主要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学习烃类物质的一节。本课旨在学会运用原子团相互影响的概念,了解利用化学变化实现物质之问的转化的基本方法,认识转化过程和产物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节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学会辨证地看待苯及其同系物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2.学生情况分析 本案例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性质教学设计。分析教材内容,结合社会大背景,创设芳香族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真实情境,把“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并提炼有效问题,形成教学内容主线。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和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思维、情感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有效达成三维目标。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在原子团相互影响概念下有关性质知识的主动建构,认识到简单有机合成的顺序性。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甲苯、苯、粗苯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分组探究实验,学会比较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通过苯、甲苯与硝酸的反应,理解原子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对比苯的同系物和笨的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机合成的方法。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3章-第1节-1课时-(新课改教案)卤代烃

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2019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3 第3章:烃的衍生物 第1节:卤代烃 第1课时:卤代烃 课程性质课堂教学,新课课时 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了解卤代烃的主要化学反应及反应规律; 3.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所发生共 价键的变化; 4.通过溴乙烷中C-Br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 和性质的相互关系,有机反应中“条件”的影响,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具备条件的分析及检验卤代烃中含有卤元素的实 验设计及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以溴乙烷为代表物,理解卤代烃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 观探析”,“变化观念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的 认识; 2.通过对比溴乙烷与乙烷的结构与性质差异,认识有机物中基团之间的相互 影响 3.通过利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 观 1.通过卤代烃中如何检验卤元素的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激发同学兴趣, 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实验成功的同学,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实 验不成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通过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 锻炼了毅力,休验自主学习的快乐,也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利与弊,增强社会责任感,体会辩证唯 物土义观点。 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与主要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大反应的基木规律 教学方法自主参与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教学手段 板书讲授 多媒体影音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习知识课程知识讲述课程知识总结 巩固知识归纳总结 引导、带领学生对常 用知识点进行总结 自主构建 引导、带领学生对知 一、卤代烃 1.定义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

基于核心素养下有机化学基础烃的教学方法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有机化学基础“烃”的 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文章阐述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概念基础上,以“烃”单元教学为例,进行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探索,以期为广大一线化学教师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烃;化石燃料 一、引言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了发展化学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改善教学中知识的片段化,知识和能力的脱轨。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机化学基础成了基本学科素养中的重要部分。 二、教学单元规划 烃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物质,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有机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烷烃、烯烃、芳香烃的结

构和性质以及应用等,每个知识模块相对独立,具有非常鲜明的结构特点,但在整个烃的学习又密不可分。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烃的性质与应用:认识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比较这些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差异。了解烃类在日常生活、有机合成和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烃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体会“绿色化学”思想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意义,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 2019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鲁科版、人教版)对《烃》的编排对比如下: 鲁科版: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第3节《烃》一、烷烃及其性质 人教版:第二章《烃》第一节烷烃;第二节烯烃炔烃;第三节芳香烃 两种教材对“烃”单元构建上,均以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为基础进行展开。响应了课标推荐的素材:自然界中存在的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和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物质基础等。整个单元紧紧围绕烃的认识进行讨论,从结构上层层递进,对了解烃的结构、性质及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起到铺垫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引导了学生从官能团转化角度认知有机化合物的世界。由此,将“烃”设置为单元整体教学对象是合理的。 三、针对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虽然2019鲁科版和人教版在“烃”内容选择上大致相同,但从内容组织上,相对于人教版中分门别类的物质介绍,鲁科版的编排更倾向于课程标准中倡导的

甲烷和烷烃的性质

职高理化组化学教学案 课题:《甲烷及烷烃的性质》备课人:赵改玲课时:1 时间: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甲烷的组成、结构,会写甲烷的结构式、分子式。 2.能说出甲烷的物理性质;知道甲烷及烷烃有哪几方面化学性质 3.能说出取代反应的概念,能对氧化反应,取代反应类型做出判断。 二、学习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取代反应 三、教法、学法指导: 依据学案导学问题通读教材第120-121、125-126页,进行知识梳理,小组探究最后完成课内探究部分题目及相关问题。 四、导学过程: 〖激趣导入〗: 甲烷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天然气、沼气、坑气及煤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出示目标〗: 投影出示目标,学生齐读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问题导学1〗 图5-1 分子式:电子式: 结构式:分子空间构型: 〖问题导学2〗: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存在 甲烷是一种色、味、溶于水、密度比空 气,是、和的主要成分。 甲烷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方程式: (2)气体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 〖问题导学3〗:甲烷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甲烷很稳定:通常不与、和反应,但在一定条 件下也会发生某些反应,如: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1)氧化反应(可燃性): (2)取代反应: 甲烷的氯代反应:(注意反应条件及书写方法) 第一步:CH 4 + Cl 2 + HCl 第二步:CH 3Cl + Cl 2 + HCl 第三步:CH 2Cl 2 + Cl 2 + HCl 第四步:CHCl 3 + Cl 2 + HCl 取代反应概念: 温馨提示:甲烷各取代产物: 用途:甲烷是一种很好的,并可用来制取等。 〖问题导学4〗:烷烃 1、烷烃的定义: 分子里碳原子间都以_____________键结合成_____状,碳原子其余的价键全部跟_______相结合的烃。 2、烷烃的分子通式为:。 3、烷烃的物理性质 (1)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相对密度逐渐;(2)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4的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 4.烷烃的化学性质(与相似) (1)通常状况下,它们很稳定跟、及都不发生反应,也难与其他物质化合; (2)在空气中都能点燃;(以乙烷为例,写出燃烧方程式) 用烷烃通式(C n H2n+2)写出烷烃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_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2 第三章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乙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引入---问题分析—讨论评价----实验探究 ---反馈练习---归纳反思来理解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通过乙烯性质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对比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催熟水果等实践活动,了解乙烯在自然的作用;让学生领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学化学、爱化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乙烯的加成反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有机物基本反应类型,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并能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特点。 教学难点: 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加成反应原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上节课学习了甲烷的结构及其性质,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不够深刻,对有机反应的产物的判断和书写结构简式及其化学方程式比较困难,在应用方面还需要加强。 学生对对物质的空间结构不太了解,空间想象力差,所以课堂教学中多以实物展示加强学生对空间结构的理解,培养迁移知识的能力加强对同类物质性质的理解。 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小故事引入乙烯的用途之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激发学生对乙烯的学习兴趣。说明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这是什么物质?科学探究不同于烷烃的烃--乙烯,使学生初步建立对乙烯的性质了解。 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乙烯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学生观察乙烯分子的结构模型,写结构式、结构简式等,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在以上的基础,进行乙烯的物理性质的简介和化学性质的重点探究。对于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教材以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为例,以直观的实验现象说明问题,再结合乙烯的结构碳碳双键分析加成反应,并辅三维动画演示加成反应过程以进行巩固,使得学生对加成反应的掌握较好。同时升华知识,让学生思考归纳归纳乙烯与甲烷性质的不同。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乙烯和苯是两类烃的重要代表物。乙烯的产量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乙烯制品在生活随处可见。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性质,学生能初步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并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认识。本节教材以有机物的学习“结构—性质—用途”为主线,先介绍乙烯及制成品的用途引入对乙烯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在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中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基本的知识基础和主要研究方法。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2章-第1节-1课时-(新课改教案)烷烃

学生活动一、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①辛烷(C 8H 18)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C 8H 18+25O 2――→点燃16CO 2+18H 2O 。 ②乙烷与Cl 2在光照下生成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 CH 3CH 3+Cl 2――→光CH 3CH 2Cl +HCl ,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乙烷断裂的键为C—H 键,形成键为C—Cl 键和H—Cl 键。 4.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同系物。如甲烷与乙烷。 5.烷烃同系物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随着烷烃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熔点和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状态由气态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其中少于或等于4个碳原子的烷烃为气态。 乙烷与Cl 2光照反应可以得到几种氯代烃? [提示] 一氯乙烷(1种),二氯乙烷(2种),三氯乙烷(2种),四氯乙烷(2种),五氯乙烷(1种),六氯乙烷(1种)共9种。 二、烷烃的命名 1.烃基 (1)定义:烃分子中去掉1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基团。 (2)示例:甲基:—CH 3,乙基:—CH 2CH 3,丙基有2种:正丙基—CH 2CH 2CH 3、异丙基。 2.习惯命名法:用“正”“异”“新”来区分烷烃 (1)丁烷有两种即正丁烷和异丁烷,结构简式分别为CH 3CH 2CH 2CH 3和。 (2)戊烷有三种,即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其结构简式分别为CH 3CH 2CH 2CH 2CH 3、 。

(3)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逐渐降低,原因是同种烷 烃的不同异构体中,支链越多其沸点越低。 3.系统命名法:(为 例) (1)选主链、定“某烷”——“最长”碳链为主链 该分子最长碳链上有6个碳原,可称为己烷。 (2)选起点、定位置——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为起点 (3)写名称、简在前——取代基名称写在主链名称前,在取代 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位置并在数字和名称之间用短线(­) 隔开;多种取代基时简单的在前;相同取代基合并但要用汉字数 字表示取代基的个数。可 命名为2,3­二甲基己烷。 课堂提问,逐步启发,

第二节 烷烃教案

第二节烷烃(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各类烃结构的异同点,掌握烷烃结构的特点。 2、掌握饱和烃、不饱和烃的概念与原因。 3、分析各类烃通式的写法。 4、掌握结构简式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甲烷,乙烷,丙烷球棍模型的演变分析得出饱和烃的概念; 2、学生比较分析发现烷烃物理性质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三种能力:统摄归纳的能力、联想对比的能力、阅读课文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烷烃的组成、分子结构和通式; 2.了解烷烃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烷烃结构和通式,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教学过程: 【引言】在有机化合物中有一系列结构和性质与甲烷很相似的物质。 课题:§5-2 烷烃 一、烷烃的结构和同系物 【探究过程】 教师引入→学生讨论→学生总结 ⑴由教师给出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等部分的名称和化学式,请同学们完成结构简式和结构式。 ⑵让学生分析表中的各种分子结构。 【总结】以下特点: ①碳原子间以碳碳非极性共价键—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

叫做饱和烃,又叫烷烃。 ②分子间相邻两个烷烃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分子间不相邻两个烷烃在分子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 小结: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如烷烃中的甲烷、乙烷、十七烷等,它们互为同系物。 ⑶通过烷烃之间相差“CH2”原子团,得出烷烃的通式:C n H2n+2 二、烷烃的性质 由上表总结: 随着烷烃碳原子数的增加,总的趋势(递变性)是①气→液→固;②熔点升高;③沸点升高;④密度增大。 另外,与甲烷相似,烷烃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由甲烷的性质得出烷烃的化学性质。 ⑴烷烃的氧化反应 烷烃完全燃烧的通式: C n H2n+2+(3n+1)O2nCO2+(n+1)H2O 通常情况下,烷烃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发生反应,不能与强酸和强碱溶液反应。 ⑵烷烃的取代反应 其它烷烃与甲烷一样,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因为可以被取代的氢原子多,所以发生取代反应,其它烷烃比甲烷复杂。 ⑶烷烃的受热分解 由于其它烷烃的碳原子多,所以其它烷烃分解比甲烷复杂。一般甲烷高温分解、长链烷烃高温裂解、裂化。 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烷烃 一、烷烃的结构和同系物

《烃的燃烧规律及有关计算》教案

1.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该有机物分子中的C、H、O个数比为1:2:3 B.该有机物分子中的C、H、O个数比为2:1 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O元素 D.无法判断有机物中是否含有O元素 2.由A、B两种烃组成的混合物,当混合物总质量一定时,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一恒量。对A、B两种烃有下面几种说法:①互为同分异构体;②互为同系物;③具有相同的最简式;④两种烃中碳的质量分数相同。符合该题条件的说法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3. 现有A、B、C三种烃,其球棍模型如下图: (1)等质量的以上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填对应字母,下同); (2)同状况、同体积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 (3)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最多的是,生成水最多的是。 (4)在120℃、1.01×105 Pa下时,有两种气态烃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相同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这两种气体是。 4.某两种气态烃的1 L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1.4 L CO2和2.0 L水蒸气(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得),该混合物可能是( )

(1)若M混<26,则一定有; 若M混<28(烷、烯的混合物),则一定有 (2)若平均分子组成中,存在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二册 第五章 烃 第六节石油的分馏(备课资料)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二册第五章烃第六节石油的分馏 (备课资料) 一、百年石化:踏破荆棘与强争锋 站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回望,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石油化工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之路,留下了一串改革、创新、发展的足迹,铸就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为国民经济的坚强支柱。 屈辱的“洋油”时代 年岁稍大的人都有这么一种记忆:在旧中国,煤油叫作“洋油”,用石蜡做成的蜡烛称作“洋蜡”,这种记忆深深地烙进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成为一种永远也抹不去的痛苦。 其实,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 从汉代开始,就有有关石油的文字记载。宋朝以前,人们就把石油用于照明、润滑、防腐、医疗、制墨和制作火箭。清朝末年已经开始了石油提炼。 1907年,新世纪的曙光初现。清政府聘请了10多个日本技师和技工到陕西延长进行钻井和采油,并生产出灯油450公斤。这就是中国的第一批石油产品。 随后,国民党政府、伪政府、日本侵略者先后在玉门、大连、锦西和抚顺建立炼油厂,进行天然石油和人制石油的炼制,生产车用汽油、灯用煤油、柴油、润滑油和石蜡等油品。可惜的是,这些装置大多规模小,生产工业落后,且在新中国成立前遭到日本人的严重破坏。到1949年,我国炼油厂的原油加工能力只有17万吨,原油加工量只有11.6万吨;石油产品品种只有12种,产量仅为8万吨,其中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四大类油品的产量3.5万吨,国内消费品的石油产品90%以上依赖进口。 那时,“洋油”几乎垄断了整个中国的石油市场。据资料记载,1867年,“洋油”开始进入中国,随后进口量逐年增加,到1907年,年进口量约合57.6万吨,耗白银超过2500万两。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只能在“洋油”的包围中忍受屈辱。 废墟上自力更生 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的缔造者在构画发展蓝图时,把恢复和发展石油化工工业放在了重要位置,开始在旧中国留下的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自力更生。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5个月后,新中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业会议,制定出“大力勘探石油资源,同时发展人造石油,长期地积极地努力发展石油工业”的方针。 新中国把第一个人造石油基地建在了抚顺。1949年至1960年,该基地共生产原油478万吨,加工各种油品300万吨,为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天然原油炼制工业的恢复发展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1949年9月新疆解放时,独山子炼油厂年加工能力只有几千吨,可到了1955年元月,该厂的原油加工能力已达7万吨,实际加工量达4.8万吨。 据统计,1949年到1959年的10年间,我国先后改建和新建了8个以天然原油为原料的炼油厂,全国原油加工总量提高了33倍。 在恢复的同时,中国石化工业开始踏上现代化的征途。作为国家156项重点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1958年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炼油厂——兰州炼油厂和第一座大型化肥厂——兰州化肥厂相继建成,兰州成了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摇篮。 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辉煌日子。195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松基3井喜喷工业油流。当时正值苏联专家撤走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4万石油大军通过三年的会战,使大庆油田建成了年产600万吨原油的生产能力,一

高中化学公开课备课教案炔烃(已完善)

§2-1脂肪烃——炔烃教案 【导课】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是烃。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烷烃与烯烃。 烷烃中碳与碳以单键相连,烯烃中含有碳碳双键,那么碳和碳是否能以三键相连呢?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另一类脂肪烃,即炔烃。 【板书】§2-1脂肪烃——炔烃 【设问】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炔烃?即炔烃的定义是什么? 【板书】一、炔烃 1、定义 【讲解】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称为炔烃。【板书】一C三 C一脂肪烃 【讲解】分子内存在碳碳三键 炔烃是脂肪烃,是链状,无环状结构。 【设问】碳碳三键比碳碳双键多出一条键,所以相同碳原子数炔烃应比烯烃少两个氢。那么炔烃的通式是什么? 【板书】2、通式:C n H2n-2(n大于2)如C4H6 【讲解】因为炔烃中含有碳碳三键,所以至少含有两个碳,所以n应大于2. 二烯烃的通式也是C n H2n-2,所以炔烃与相同碳原子数的二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

【板书】3、物理性质:C↗而递变 4、化学性质: 【讲解】烷烃的化学性质与最简单的烷烃甲烷相似,烯烃的化学性质与最简单的烯烃乙烯相似,那么,为了研究炔烃的化学性质,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炔烃开始研究,最简单的炔烃含有2个碳,名为乙炔。【板书】二、乙炔 【讲解】首先得知道乙炔分子是什么结构! 1、分子结构 【展示并讲解】比例模型 这是乙炔的比例模型,同学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乙炔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结垢简式。 【板书】C2H2 H一C三C一H H:C.::.C:H HC三CH 【讲解】乙炔的空间结构:碳碳三键上的两个碳原子和与其直接相连的2个氢原子处在同一直线上。【板书】直线型 【讲解】碳碳三键和碳氢键的夹角是180。。 我们先从微观上认识了乙炔分子,再从宏观上了解一下乙炔的状态等,即物理性质。 【板书】2、物理性质 【讲解并板书】纯净的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俗称电石

第三章-烯烃--教案

word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第三章烯烃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 掌握烯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 2.掌握烯烃的结构。 3.掌握烯烃结构的Z/E标记法和次序规则。 4. 掌握烯烃的来源和制法。 5. 掌握烯烃的物理性质。 6.掌握烯烃的化学性质:催化氢化、、亲电加成,马尔柯夫尼柯夫规则,硼氢化-氧化反应、臭氧化反应。 7. 了解烯烃的重要代表物:乙烯、丙烯和丁烯。 二.本章节重点、难点 烯烃的分子结构、π键的特点、σ键与π键的区别、Z/E标定法、记住次序规则、碳正离子的结构及其稳定性、亲电加成的反应历程和影响因素、乙烯的分子轨道、丙稀的游离基反应、马氏与反马氏规则。 三.教学内容 烯烃是指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开链不饱和烃,烯烃双键通过SP2杂化轨道成键,因此和烷烃相比,相同碳原子的烯烃比烷烃少两个碳原子,通式为CnH2n 。 3.1 烯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 烯烃的同分异构 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比烷烃的要复杂,除碳链异构外,还有由于双键的位置不同引起的位置异构和双键两侧的基团在空间的位置不同引起的顺反异构。造异构(以四个碳的烯烃为例):CH3-CH2-CH=CH2 1-丁烯位置异构 CH3-CH=CH-CH3 2-丁烯构造异构 CH3-C(CH3)=CH2 2-甲基丙烯碳链异构 烯烃的命名 (1) 烯烃系统命名法 烯烃系统命名法,基本和烷烃的相似。其要点是: 1)选择含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为某烯。

2) 从最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将主链碳原子依次编号。 3) 将双键的位置标明在烯烃名称的前面(只写出双键碳原子中位次较小的一个)。 4) 其它同烷烃的命名原则。 例如:CH 3—CH —CH=CH 2 的名称是3-甲基-1-丁烯。 CH 3 烯烃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一价基团就是烯基,常见的烯基有: CH2=CH- 乙烯基 CH 3CH=CH- 丙烯基(1-丙烯基) CH 2=CH-CH 2- 烯丙基(2-丙烯基) CH2= C – CH3 异丙烯基 (2) 烯烃衍生物命名法(补充) 烯烃衍生物命名法是以乙烯为母体,将其他烯烃看成他们的烷基衍生物。例: CH 2=CH-CH 3 甲基乙烯 (CH 2)2C=CH 2 (不对称二甲基乙烯) 使用范围:结构简单的烯烃。 3.2 烯烃的结构 最简单的烯烃是乙烯,我们以乙烯为例来讨论烯烃双键的结构。 双键的结构 乙烯与丙烯的共价键参数如下: 键能为 610KJ / mol ,C —C 键能为346KJ / mol ,由键能看出碳碳双键的键能不是碳碳单 键的两倍,说明碳碳双键不是由两个碳碳单键构成的。事实证明碳碳双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构成的。现代物理方法证明:乙烯分之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H 0.108nm 0.133nm 117° 121.7°

高中化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烃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同步备课案 鲁科5

第1节认识有机化学 [目标导航] 1.知道有机化学的发展,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领域。2。掌握有机物的三种分类方法,建立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分类框架。3。理解同系物和官能团的概念。4.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一、有机化学的发展 1.有机化学 (1)定义:有机化学就是以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2)研究范围: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学等。2.有机化学的发展 (1)萌发和形成阶段 ①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首先提出“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这两个概念。 ②1828年,维勒首次在实验室合成了有机化合物尿素。 ③1830年,李比希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④1848~1874年之间,关于碳的价键、碳原子的空间结构等理论逐渐趋于完善,之后建立了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体系,使有机化学成为一门较完整的学科。 (2)发展和走向辉煌时期 ①进入20世纪,关于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的建立和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使人们对有机反应有了新的掌控能力.红外光谱、_核磁共振谱_、质谱和X射线衍射等物理方法的引入,使有机分析达到了微量、高效、准确的程度。 ②随着逆推法合成设计思想的诞生以及有机合成路线设计实现程序化并进入计算机设计时代,新化合物的合成速度大大提高。 ③进入21世纪,有机化学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人们将揭示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的许多奥秘;创造出更多的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以对环境友好的方式生产出更多的食品,等等。 议一议 1.你能说出有机物与无机物有哪些不同吗? 答案(1)组成与结构 有机物无机物 种类多少种类繁多(4 000万种以上) 比有机物少得多(仅数百万种) 化学键有机物分子中多数是以共价键结合离子键、共价键都有可能存在 晶体类型大多数有机物是分子晶体可以是离子晶体、原子晶体或分子晶体

烯烃教学设计

烯烃教学设计 有机化学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新课程中的有机化学课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与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而在选修模块中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则要求很高。 必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知识,是以比较典型而简单的有机物为切入点,使学生对有机化学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根据课程标准,必修模块中对有机化学知识的设置没有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逻辑体系,主要以日常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种有机化合物为例讲解其基本结构、主要性质等,并没有要求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理念。而选修模块是建立在必修2中几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在第一节就引入了官能团的概念,目的是引导学生比较系统的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建立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二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学习时,出现了不适应,不能建立与必修模块所学习的有机化学知识的联系。如何才能衔接好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间的教学,是高二化学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人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进行了反思。 一、适当复习,建立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在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也学习了乙醇、乙酸等的性质。实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但在实际授课中,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分类和官能团的理解还存在问题。经分析,这种情况是由于学生遗忘了必修中学习的有机化学知识,只要经过适当的复习,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此时,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建立,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比较甲烷、乙烯、乙炔、乙醇、乙酸的结构和性质,灌输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以便于学生建立起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