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选修三《有机化学基础》,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命名,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和反应类型,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有机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包括以下十章内容:

第一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第三章不饱和烃第四章芳香烃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第六章醇、酚、醚第七章醛和酮第八章羧酸及其衍生物第九章胺及其衍生物第十章

杂环化合物

学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8学时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6学时

第三章不饱和烃 4学时第四章芳香烃 6学时第五章立体化学

基础 4学时第六章醇、酚、醚 6学时第七章醛和酮 6学时第八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6学时第九章胺及其衍生物 4学时第十章杂环化合物 4学时

共计: 50学时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解、演示、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实验设备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验设计

为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鉴别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鉴定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和机理探究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和性能评价

五、考核方式

采用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考核,以全面了解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情况。其中,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20%,实验操作占30%,期末考试占50%。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转化,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和机理探究。教学难点是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和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高中化学选修三__全套

标题:高中化学选修三——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

化学,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科学领域,为我们揭示了大自然中各种物质之间的奥秘。在高中化学选修三中,我们将一起探索化学的奇妙世界,从原子结构到化学反应,从化学键到化学平衡,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奇妙的化学之旅。

第一站:原子的内部结构

在化学的世界里,一切的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它们无法被进一步分割。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中心,称为原子核,而电子则在核周围运动。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列方式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第二站:化学反应与化学键

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的化学键发生断裂和重组,导致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化学键是一种相互作

用,它使原子能够紧密结合,形成分子或晶体。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是三种主要的化学键类型。通过理解化学键的性质和类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机制。

第三站:化学平衡与酸碱反应

化学平衡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的状态。酸碱反应是化学平衡的一个重要应用。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可以改变pH值,这对于生命过程中的许多化学反应都至关重要。

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带领我们探索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化学反应与化学键以及化学平衡与酸碱反应。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从而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希望每位读者都能在这趟化学之旅中收获满满的知识和乐趣。

当然,化学的世界远比这要广阔和深奥。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化学的各个领域,从有机化学到分析化学,从能源材料到生物医学应用,让我们一起追求真理,发现更多化学的奇妙之处。

高中化学选修三简答题

题目:高中化学选修三简答题

在化学的世界里,原子和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础。而化学键,则是原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体现。请简述以下三种化学键的差异及其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1、离子键

2、共价键

3、配位键

离子键主要是通过静电作用力形成的,涉及到得失电子的过程。在离子键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力,使得离子间的极性得到中和,从而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离子键的强度通常与阴阳离子的电荷数和半径的比值有关,比值越大,离子键的强度越大。离子键在化合物中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离子晶体,其特点是对水分和气体的吸附能力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共价键是通过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在共价键中,电子的分布是在两个原子之间共享,从而形成共价键。这种共享电子的方式使得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强,因此共价键通常具有很高的键能。共价键在化合物中的主要作用是形成共价化合物,其特点是具有高的熔点和沸点,且对气体的吸附能力较弱。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其中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原子形成键。配位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一个原子的空轨道与另一个原

子的孤对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配位键在化合物中的主要作用是稳定化合物的结构,增强化合物的反应性能。配位键通常存在于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氧酸中,对于形成络合物和配合物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在化合物中的作用各不相同。离子键主要形成离子晶体,具有吸附性强等特点;共价键主要形成共价化合物,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等特点;而配位键则主要起到稳定化合物结构和增强反应性能的作用。这些化学键的差异及其在化合物中的作用,丰富了化学世界的多样性。

高中化学选修三目录人教版

文章标题:高中化学选修三目录(人教版)

一、前言

高中化学选修三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同时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本目录按照人教版教材的章节顺序,详细介绍了每章的主题和内容,以便学生和教师更好地掌握学习重点和进度。

二、章节内容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本章主要介绍了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能级交错等基础知识,并

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周期性变化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奠定基础。

第二章:分子结构和化学键

本章重点介绍了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如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并通过对典型分子和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的类型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三章:晶体结构

本章深入探讨了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包括晶体的类型、对称性、晶胞的晶面和晶格等,通过对典型晶体结构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晶体结构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关系。

第四章:配位化合物

本章主要介绍了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性质,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配位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章:原子簇化合物

本章介绍了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合成和性质,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原子簇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在材料科学中的

应用。

第六章:冠醚与穴状配合物

本章介绍了冠醚和穴状配合物的结构、合成和性质,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第七章:气态原子、分子和离子

本章主要介绍了气体、分子和离子的基本性质,包括状态方程、气体密度、分子直径、离子半径等,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奠定基础。

第八章:酸碱的本质

本章深入探讨了酸碱的本质和离子反应,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酸碱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

本章主要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电子转移、氧化态、原电池等,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在能源科学中的应用。

第十章:化学反应速率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速率方程、活化能、催化剂等,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

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目录(人教版)通过十章的内容,全面介绍了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学习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

高中化学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

一、确定文章类型

本文是一篇关于高中化学选修五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通过对相关书籍、文献和资料的研究,我们将全面梳理和介绍选修五中的重要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二、梳理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五主要包括有机化学基础和化学反应原理两部分。我们将分别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介绍。

1、有机化学基础

(1)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主要介绍有机物的官能团、异构现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

(2)烷烃与环烷烃:重点介绍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结构、性质以及应用。

(3)烯烃和炔烃:主要讲解烯烃和炔烃的命名、结构、性质以及应用。

(4)芳香烃:介绍苯的结构和性质,以及苯的同系物和稠环芳烃等。(5)卤代烃:重点介绍卤代烃的命名、结构、性质以及亲核取代反应等。

(6)醇、酚、醚:分别介绍醇、酚、醚的命名、结构、性质以及应用。

(7)醛和酮:主要讲解醛和酮的命名、结构、性质以及亲核加成反应等。

(8)羧酸及其衍生物:重点介绍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命名、结构、性质以及合成方法等。

2、化学反应原理

(1)化学反应的类型与特点:介绍化学反应的类型,如置换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并分析其特点。

(2)有机反应机理:讲解有机反应的历程、反应速率以及影响因素等。

(3)有机合成与推断:介绍有机合成的思路和方法,以及推断题的解题技巧。

三、编写大纲

1、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2、烷烃与环烷烃

3、烯烃和炔烃

4、芳香烃

5、卤代烃

6、醇、酚、醚

7、醛和酮

8、羧酸及其衍生物

9、化学反应的类型与特点

10、有机反应机理

11、有机合成与推断

四、逐步展开

下面我们将按照大纲的顺序,逐步展开这些知识点。

1、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物的主要特点是含碳原子,具有特殊的官能团和多种反应性质。碳原子的结构特点是具有四个价键,且可以形成单键、双键和三键。官能团是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关键因素,如烷基、烯基、羰基等。此外,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因官能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烷烃与环烷烃

烷烃是饱和的有机物,其命名基于相应的烷基。环烷烃则是具有闭合环状结构的有机物,其命名基于环中碳原子的个数。烷烃和环烷烃在结构和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例如,环烷烃由于其闭合的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熔点,而烷烃则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

3、烯烃和炔烃

烯烃和炔烃是不饱和的有机物,其命名基于相应的烯基和炔基。由于不饱和键的存在,烯烃和炔烃在性质上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活性,尤其是在加氢反应和亲电加成反应方面。此外,炔烃由于具有更多的双键,也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性质,如高反应活性和低熔点。

4、芳香烃

芳香烃是具有闭合苯环结构的有机物,其命名基于苯环上的取代基个数和性质。由于苯环结构的特殊稳定性,芳香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熔点。此外,芳香烃还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化学性质,如亲电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等。

5、卤代烃

卤代烃是一种有机物,其命名基于相应的卤素原子。由于卤素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卤代烃在性质上表现出较高的反应活性,尤其是在亲核取代反应方面。此外,卤代烃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如较高的熔点和较低的挥发性。

6、醇、酚、醚

醇、酚、醚是含有羟基的有机物,其命名基于羟基的位置和数目。由于羟基的存在,这些有机物在性质上表现出较高的反应活性,尤其是在脱水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方面。此外,醇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如较低的熔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全套教案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全套教案

一、教学计划

本课程共计18课时,旨在让学生了解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未来的旅游及相关行业做好准备。课程将涵盖旅游概述、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影响、旅游容量与旅游规划等多个方面。

二、教学内容

1、旅游概述:介绍旅游的概念、发展历程及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内容。

2、旅游资源:分析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评价方法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3、旅游环境:探讨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旅游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旅游行业的应用。

4、旅游影响:分析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负面影响。

5、旅游容量与旅游规划:讲解旅游容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介绍旅游规划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教学方法

1、讲授:通过讲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课程框架和知识点。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地理知识在实践中的

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旅游地理中的重要问题,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旅游资源及环境状况,培养实践技能。

四、教学环节

1、知识讲解:通过讲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旅游地理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旅游地理中的重要问题,交流学习心得。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旅游资源及环境状况,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五、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论文、报告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旅游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考试:通过定期的考试,评估学生对旅游地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旅游地理》等相关教材,提供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知识。

2、参考书目:推荐相关参考书目,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如旅游地理网站、期刊等,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

4、实验室或实地考察设备:提供实验室或实地考察所需的设备,如地图、测量仪器等,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总结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旅游地理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未来的旅游及相关行业做好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二化学选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A. 加热氯化铵 B. 干冰升华 C. 氯化氢溶于水 D. 加热氯气

2、下列物质中,只存在离子键的是_______,只存在共价键的是

_______,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 A. 氯化钠 B. 过氧化钠 C. 氦 D. 氧化钠 E. 氧化铝 F. 氨气 G. 二氧化碳 H.

水 I. 氯气

3、下列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_______,熔点最低的是_______。 A. 干冰 B. 晶体硅 C. 食盐 D. 金属钠

二、填空题

4、离子化合物甲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这种化学键_______(是或否)存在于乙中。甲:;乙:。

41、分析下列物质:金刚石、明矾、水煤气、普通冰、甘油水晶、白磷、氩。其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_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____;互为同一种物质的分子有__________;互为同系物的有__________。

三、实验题

6、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1) 二氧化碳__________;

(2) 氢氧化钠__________。

四、简答题

7、下列各组物质中,哪些存在同分异构体?哪些互为同系物?哪些互为同素异形体?哪些是同一物质? (1) 丁烷和2-甲基丙烷 (2) 戊烷、己烷和新戊烷 (3) 丙稀和环丙烷 (4) 乙烯和环己烯 (5) 丙烯和1-丁烯 (6) 氧气和臭氧。

【分析】

1、破坏化学键是指断开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而升华不破坏化学键。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气体、氨气和氯化氢,破坏了化学键,干冰升华不破坏化学键,氯化氢溶于水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破坏了化学键,加热氯气生成氯气和次氯酸,破坏了化学键。

2、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据此分析解答。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氯化钠中只含离子键、过氧化钠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氦、氧化

钠、氧化铝、二氧化碳、水、氯气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3、不同类型晶体的熔点的高低为:原子晶体大于金属晶体,金属晶体大于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的熔点与其结构有关。原子晶体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一般熔点最高;分子晶体是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形成的晶体,一般熔点较低;离子晶体是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晶体,一般熔点较高。

4、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乙是氢氧化钡,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

5、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同一物质是指组成和性质都相同的物质。同系物是指组成结构相似(指通式相同)而分子量相差较大的物质互称同系物。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金刚石和白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普通冰为水的固态形式,其化学式为H2O,水晶为二氧化硅,其化学式为SiO2;互为同一种物质的分子有氩;互为同系物的有:金刚石和石墨属于同系物。

6、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时注意反应前物质的聚集状态,如果是分子晶体需标出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二氧化碳属于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时需标出碳和氧的最外层电子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教案全套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及分布,了解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以及旅游地的开发与规划。同时,学生将能够分析和评价旅游资源,具备基本的旅游实践能力,为今后参与旅游活动和从事旅游行业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课程类型:选修

(二)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三)教学内容:

1、旅游地理基础知识

1、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

2、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

1、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

2、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原则和程序

苏教版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案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精品教学案[整套]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例1.下列关于氢原子电子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黑点密度大,电子数目大 B.黑点密度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大 C.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电子云图是对运动无规律性的描述 例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分别为1、3、5、7 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 -1 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

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例3.表示一个原子在第三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可以写成 A.310 B.3d10 C.3s23p63d2 D. 3s23p64s2 例4.下列电子排布中,原子处于激发状态的是 A.1s22s22p5 B. 1s22s22p43s2 C. 1s22s22p63s23p63d44s2 D. 1s22s22p63s23p63d34s2 例5.下列关于价电子构型为3s23p4的粒子描述正确的是 A.它的元素符号为O B.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 C.它可与H2生成液态化合物 D.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选修三《有机化学基础》,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命名,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和反应类型,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有机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包括以下十章内容: 第一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第三章不饱和烃第四章芳香烃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第六章醇、酚、醚第七章醛和酮第八章羧酸及其衍生物第九章胺及其衍生物第十章 杂环化合物 学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8学时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6学时 第三章不饱和烃 4学时第四章芳香烃 6学时第五章立体化学 基础 4学时第六章醇、酚、醚 6学时第七章醛和酮 6学时第八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6学时第九章胺及其衍生物 4学时第十章杂环化合物 4学时

共计: 50学时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解、演示、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实验设备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验设计 为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鉴别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鉴定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和机理探究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和性能评价 五、考核方式 采用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考核,以全面了解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情况。其中,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20%,实验操作占30%,期末考试占50%。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转化,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和机理探究。教学难点是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和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

高中化学选修3全套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套教案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实验准备: 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2SO4溶液〔20%〕、NaOH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 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用幻灯片展示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板书]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 n (H 2O)m 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一、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小组实验]学生观察葡萄糖晶体并做葡萄糖溶解实验。 [板书]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置疑]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板书]葡萄糖分子式为:C 6H 12O 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回答]可能含-CHO 、-COOH 、-OH 等。 [小组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 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CHO [讲述]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以下性质: 分类 单糖:葡萄糖 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 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 1 mol mol 单糖

高中化学全套精品选修三导学案(18份)人教课标版12(精品教案)1.doc

2018年高中化学全套精品选修三导学案(18份) 人教课标版12(精品教案)1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2、能说出晶体的特征。 3、能说出晶胞的概念以及晶胞与晶体的关系,能够通过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组 成。 【预习问题】 1、常见的物质聚集状态有哪些?根据有无固定熔点,固体又可怎么划分? 2、常见固体大多数是晶体,而玻璃是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本质差异? 3、什么是晶体的自范性?其本质是什么? 4、得到晶体有那几条途径? 5、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

6、什么是晶体的各向异性? 7、什么叫晶胞? 8、如何计算每个晶胞中所含有的原子数目? 【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晶体的初步知识,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学会识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知道晶胞的概念,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学会通过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组成。、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觉得物质性质”的客观规律。【学习重点】晶体、晶胞的概念。 【学习难点】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学习过程】 一、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绝大数固体 非晶体:如玻璃、松香、硅藻土、橡胶、沥青等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自范性: 所谓自范性即“自发”进行,但这里得注意,“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一定的条件。例如:水能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不能下泻。 注意:自范性需要一定的条件,晶体呈现自范性的重要的条件是 见课本:同样是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的冷却得到看不到晶体外形的玛瑙,而缓慢冷却得到的是晶体外形的水晶,其实,玛瑙和水晶都是二氧化硅晶体。 许多固体的粉末用肉眼是看不见晶体的,但我们可以借助于显微镜观察,这也证明固体粉末仍是晶体,只不过晶粒太小,肉眼看不到而已。 那么,得到晶体的途径,除了用上述的冷却的方法,还有没有其它途径呢?、晶体形成的一般途径: ()(如从熔融态结晶出来的硫晶体) ()(如凝华得到的碘晶体); ()(如从硫酸铜饱和溶液中析出的硫酸铜晶体) 、晶体的特点: (); ();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三教案有机合成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 第五节有机合成 第2课时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 在前三节中,教科书以乙醇、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为例,介绍了醇、酚、醛、羧酸、酯等含氧衍生物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等方面的知识。有机合成是本章的最后一节,通过复习再现、资料给予、课件激发、课题探究等形式,分析有机合成过程,复习各类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反应类型、相互转化关系。教学时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合成的有机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教育;通过有机物逆合成法的推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的迁移能力。 教学难点:逆合成分析,简单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讲义教具 【新课导入】 有机合成的发展史 随着新的有机反应、新试剂的不断发现和有机合成理论的发展,有机合成的技术和效率不断提高。 (1)20世纪初,维尔施泰特通过十余步反应合成颠茄酮,总产率仅有0.75%。十几年后,罗宾逊仅用3步反应便完成合成,总产率达90%。 (2)20世纪中后期,伍德沃德与多位化学家合作,成功合成了奎宁、胆固醇、叶绿素、红霉素、维生素B12等一系列结构复杂的天然产物,促进了有机合成技术和有机反应理论的发展。 (3)科里提出了系统化的逆合成概念,开始利用计算机来辅助设计合成路线。让合成路线的设计逐步成为有严密思维逻辑的科学过程,使有机合成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有机合成的发展,使人们不仅能通过人工手段合成原本只能从生物体内分离、提取的天然产物,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新物质,为化学、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和相关工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力地促进了人类健康水平提高和社会发展进步。 【过渡】 有机合成路线的确定,需要在掌握碳骨架构建和官能团转化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设计与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三教案芳香烃

第二章烃 第三节芳香烃 2.3.2 苯的同系物 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教科书在复习苯的结构和性质后,重点介绍了苯和苯的同系物。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从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规律和思考方法,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问题。要注意脂肪烃和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要善于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难点:苯的同系物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质 讲义教具 【新课引入】 复习引入:苯的结构与性质 【学生活动1】 1.苯的同系物的定义 2.苯的同系物的通式 3.书写分子式为C8H10,且分子中含有苯环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4.阅读表2-2,总结苯的同系物的物理性质 【讲解】 一、苯的同系物

1.苯的同系物是指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所得到的一系列产物,其分子中有一个苯环,侧链都是烷基。 2.苯的同系物通式为C n H2n-6(n≥7)。 3.分子式为C8H10且含有苯环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4.苯的同系物的物理性质 (1)苯的同系物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的小。 (2)三种二甲苯的熔、沸点与密度 ①熔点:对二甲苯>邻二甲基>间二甲苯。 ①沸点: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①密度: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实验2-2】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解释 (1)向两支分别盛有2 mL苯和甲苯的试管中各加入几滴溴水,静置溴水沉到液体底部溴水的密度大于苯和甲苯的密 度 (2)将上述试管用力振荡,静置两支试管中液体均分层,均是 上层为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苯、甲苯与溴水均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但能够萃取溴 (3)向两支分别盛有2 mL苯和甲苯的试管中各加入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静置紫红色酸性KMnO4溶液沉到 液体底部 紫红色酸性KMnO4溶液沉到 液体底部 (4)将上述试管用力振荡,静置苯未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 色,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褪色苯与酸性KMnO4溶液不反应,甲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 甲苯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甲基,因此其化学性质与苯和甲烷有相似之处。同时,由于甲基与苯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甲基使苯环上与甲基处于邻、对位的氢原子活化而易被取代,而苯环也使甲基活

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选修三教案 认识有机化学

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 第1节认识有机化学 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课后篇素养形成 夯实基础轻松达标 1.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名称错误的是() A.2-甲基丁烷 B.3-乙基戊烷 C.2-乙基戊烷 D.2,3-二甲基丁烷 2.(2020天津高二检测)已知两个结构简式:CH3—CH3和CH3—,这两个结构简式中均有短线“—”,这两条短线所表示的意义是() A.都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 B.都表示一个共价单键 C.前者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后者表示一个未成对电子 D.前者表示分子内只有一个共价单键,后者表示该基团内无共价单键 CH3—CH3中的短线表示碳碳单键,即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而结构简式CH3—中的短线仅表示1个电子,所以A、B均错误,C正确;CH3—CH3和CH3—均含有C—H单键,所以D错误。 3.主链含5个碳原子,有甲基、乙基2个支链的烷烃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4.下列对于烃分子的命名正确的是() A.4-甲基-4,5-二乙基己烷 B.3-甲基-2,3-二乙基己烷 C.4,5-二甲基-4-乙基庚烷 D.3,4-二甲基-4-乙基庚烷

5.下列烷烃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所得的烃基的结构最多的是() A.甲烷 B.乙烷 C.丙烷 D.丁烷 6.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有机化合物属于烷烃 B.该烃的名称是3,5-二甲基庚烷 C.该烃与2-甲基-3-乙基己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D.它的最简单的同系物的二氯代物有两种 ,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D项错误。 7.某烷烃一个分子里含有9个碳原子,其一氯代物只有2种,这种烷烃的名称是() A.正壬烷 B.2,6-二甲基庚烷 C.2,2,4,4-四甲基戊烷 D.2,3,4-三甲基己烷 CH3CH2CH2CH2CH2CH2CH2CH2CH3,其分子中在5号碳原子处有一对称轴,分子中含有5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5种,A项错误;2,6-二甲基庚烷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H2CH2CH2CH(CH3)2,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的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4种,B项错误;C项,2,2,4,4-四甲基戊烷的结构简式为(CH3)3C—CH2—C(CH3)3,其分子中含有2种不同的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C项正确;D项,2,3,4-三甲基己烷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H(CH3)CH(CH3)CH2CH3,其分子中含有8种不同的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8种,D项错误。 8.(2020山东潍坊高二检测)某有机化合物的名称是2,2,3,3-四甲基戊烷,下列有关其结构简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CH3)3CCH(CH3)2 B.(CH3)3CCH2C(CH3)3 C.(CH3)3CC(CH3)2CH2CH3 D.(CH3)3CC(CH3)3 解析根据有机物的名称2,2,3,3-四甲基戊烷可写出其结构为,则C项正确。 9.(1)经分析知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共含有3个—CH3、2个—CH2—和1个,则它可能的结构简式和名称分别为。

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7篇

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7篇 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能够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综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过程,逐渐养成科学的探究态度。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元素的知识,思考氯化钠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回答】钠元素和氯元素。 【提出问题】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播放视频】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提出问题】观察实验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学生观察并回答】金属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很浓的白烟。 【提出问题】思考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 【学生回答】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钠固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Cl2=2NaCl。 【提出问题】如何从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氯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7个,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1个,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钠原子会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会得到1个电子。由此可知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Cl-,Na+和Cl-共同构成氯化钠晶体。(教师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板书或者动画的方式进行讲解。) 【教师讲述】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讲解原子的电子式如何书写。)2.离子键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钠晶体的构成粒子是什么? 【学生回答】氯离子和钠离子。 【提出问题】既然氯化钠晶体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说明阴、阳离子的电荷并没有中和,这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学生回答】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的电荷不会中和,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一定的 距离,说明阴阳离子之间除了吸引力之外还存在排斥力。 【教师引导】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3.离子化合物 【教师提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观察以下的化合物中哪些属于离子 化合 MgO、Na2S、NaCl、Na2SO4、NaNO3、NH4Cl、(NH4)2SO4 【学生回答】MgO、Na2S、NaCl、Na2SO4、NaNO3 【教师补充】NH4Cl、(NH4)2SO4也属于离子化学物。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酸、碱、盐的基本概念,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离子化方程式表述酸、碱的化学反应; 2. 理解化学平衡及其原理,了解化学平衡与许多自然现象及工业生产的联系,掌握化学平衡计算方法; 3. 掌握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了解无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增强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 1. 酸碱和盐 2. 化学平衡 3. 无机化合物 三、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与学生听讲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2. 讨论分组、小组互动、小组展示等互动式教学; 3. 实验、观察、测量等探究式学习。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和掌握酸碱和盐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2. 理解化学平衡反应及其原理,掌握用数值方法计算化学平衡反应的平衡常数; 3. 了解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应用。 五、教材内容和进度安排:

第一章酸碱和盐 •酸、碱和中性物质 •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的鉴别方法 •酸、碱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离子化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 •酸、碱的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盐的命名和制备 第二章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的应用 •化学反应的平衡态 •平衡定律和平衡常数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化学平衡的移动性 •化学平衡与自然现象及工业生产的联系 第三章无机化合物 •长难氧化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普通氧化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氢氧化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无机化合物的应用 六、教学资料: 1. 授课讲义、PPT 2. 练习题、案例分析 3. 实验操作指导书 七、教学效果评价: 1. 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酸碱和盐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最新原创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最新原创 本教案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为依据,对课程内 容进行解析,同时结合实际生活和教学实践,为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第一章溶液与溶解 本章讲解了溶液的概念、组成、性质和溶解过程的影响 因素等内容。建议先就“溶液和溶解”这一重要概念进行学生思维启蒙。在学完课本内容后,可以通过以下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效果: 1. 举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前置任务设定为让 学生体验药片、颗粒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溶解实验。 2. 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进行溶解实验的模拟演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对于例子的理解。 3. 给学生演示加溶液制备的方法。让学生用实验方法学 习如何用加溶液法制备溶液,增加实际操作中的体验感。 4. 利用实际例子来讲解溶解的影响因素。举例,饮料在 夏天不易结冰,因为夏季外界环境的高温导致了饮料的溶解度增加,从而难以形成冰块。 第二章化学平衡 本章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原理和相关公式等内容。学 生需要了解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其计算方法,并掌握通过物质浓度、反应时间等方式来影响反应平衡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教学方式: 1. 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化学平衡目标值的揭示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实际体验到平衡的重要性。例如,老师可以通过介绍肝炎疫苗接种,以此展示医学领域应用化学平衡的实际意义。 2. 能够对化学平衡方程式进行模拟展示,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软件等方式实际体验反应平衡的变化规律。 3. 采用情景模拟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展现化学平衡反应的不同应对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第三章化学热力学 本章主要讲解了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学性质,以及热力学原理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具体来说,课程内容涉及了热力学系统、焓、熵、自由能等概念。以下是一些教学建议: 1. 利用实验活动逐步教授热力学系统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的概念,通过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模型演示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例如模拟实验“让学生利用模型标示学习物质的热学性质”。 3. 通过仿真实验来运用热力学原理,例如“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模拟重要气体中气体离子的热运动”。 第四章化学动力学 本章课程内容包括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和速率常数等方面。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反应过程的速率变化,掌握通过温度、浓度等控制反应速率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学习活动的建议: 1. 制作实体模型让学生进行实验。例如,让学生自己制作“化学钟”模型进行观察实验,以此展现反应过程速率的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三教案醛酮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 第三节醛酮 本节内容在高中化学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醇、醛、羧酸)中,醛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向前联系着醇,向后联系着羧酸,它既可引入羟基又可引入羧基,在官能团的转化、化学键的结构变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同时通过探究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学会自主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方法。 教学难点:乙醛的化学性质 讲义教具 【导入新课】 自然界的许多植物中含有醛,其中有些具有特殊的香味,可作为植物香料使用。 【学习任务一】认识醛类物质 1.醛的定义 2.醛的官能团 3.饱和一元醛的通式 4.常见的醛及其物理性质、应用

【讲解】 1.醛是由烃基(或氢原子)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简写为RCHO。 2.醛的官能团:醛基(—CHO) 3.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 n H2n O。 4.乙醛: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的小,沸点20.8 ℃,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等互溶。 甲醛、苯甲醛物理性质 【学习任务二】以乙醛为例,探究醛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环节一] 书写乙醛的结构简式,搭建其分子的结构模型,分析乙醛的结构特点 【讲解】 1.乙醛 分子式:C2H4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O, 结构模型: 核磁共振氢谱: 乙醛的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峰,峰面积比为3:1。 [环节二]预测乙醛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1.从C=O的结构特点和烯烃C=C的性质出发,分析乙醛可能与H2、HCN发生的加成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 1.加成反应 (1)催化加氢 乙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气即发生催化加氢反应,得到乙醇。 (2)与HCN加成 (3)原理解释 在醛基的碳氧双键中,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碳氧双键中的电子偏向氧原子,使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从而使醛基具有较强的极性。 当极性分子与醛基发生加成反应时,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连接在氧原子上,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连接在碳原子上。 2.实验探究 【实验3-7】 实验操作: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 mL2% AgNO3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2%氨水,使最初产生的沉淀溶解,制得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将试管放在热水浴中温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A中现象: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变澄清。D中现象:试管内壁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 实验结论: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全部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1小节) 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一般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2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乘以n平方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2、能层与能级 由必修2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符号表示 K、 L、 M、 N、 O、 P、 Q…… 能量由低到高 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符号 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 K L M N O ……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 最多电子数 2 2 6 2 6 10 2 6 10 14 …… 各能层电子数 2 8 18 32 50 …… (1)每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 (2)任一能层,能级数=能层序数 (3)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3、构造原理 根据构造原理,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几乎所有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 即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1—36号) 氢 H 1s1 …… 钠 Na 1s22s22p63s1 …… 钾 K 1s22s22p63s23p64s1【Ar】4s1 …… 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一个电子的偏差,如: 铬24Cr [Ar]3d54s1 铜29Cu [Ar]3d104s1 常见电子排布式 电子排布式

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选修三教案醛和酮 糖类和核酸

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第3节醛和酮糖类和核酸 第1课时醛和酮 课后篇素养形成 夯实基础轻松达标 1.不能由醛或酮加氢还原制得的醇是() A.CH3CH2OH B.CH3CH2CH(OH)CH3 C.(CH3)3CCH2OH D.(CH3)3COH 2.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乙醛和丙烯醛()不是同系物,它们分别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也不是同系物 B.对甲基苯甲醛()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它含有醛基 C.1 mol HCHO发生银镜反应最多生成2 mol Ag D.苯酚发生还原反应后的产物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应该有5组吸收峰 解析乙醛不含碳碳双键,丙烯醛()含碳碳双键,二者不属于同系物,它们分别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为乙醇和1-丙醇,二者均为饱和一元醇,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 的甲基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HCHO+4[Ag(NH3)2]OH (NH4)2CO3+4Ag↓+6NH3+2H2O,所以1 mol HCHO发生银镜反应最多生成4 mol Ag,故C错误;苯酚发 生还原反应后的产物为,该分子中有5种等效氢,所以其核磁共振氢谱中有5组吸收峰,故D正确。 3.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5H10O,该有机化合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和加成反应。若将它与H2加成,所得产物结构简式可能是() A.(CH3)3COH

B.(CH3CH2)2CHOH C.CH3(CH2)3CH2OH D.CH3CH2C(CH3)2OH 解析根据题中所示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性质可知此有机化合物为醛,其可能的同分异构体 有:CH3CH2CH2CH2CHO、CH3CH(CH3)CH2CHO、CH3CH2CH(CH3)CHO、(CH3)3CCHO,醛跟H2的 加成反应是发生在上,使之转化为—CH2OH,得到的醇羟基必定在碳链的端点碳上,只有C 符合,故选C。 4.有机化合物A是合成二氢荆芥内酯的重要原料,其结构简式为,下列检验A中官能团的试剂和顺序正确的是() A.先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加银氨溶液,微热 B.先加溴水,后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先加银氨溶液,微热,再加入溴水 D.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微热,酸化后再加溴水 5.在一定条件下,能把醛基(—CHO)氧化的物质有() ①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②银氨溶液③氧气 ④溴水⑤酸性KMnO4溶液 A.仅①②⑤ B.仅①②④ C.仅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也可被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溴水、酸性KMnO4溶液氧化性更强,都能将—CHO氧化。 6.(2020全国Ⅲ)金丝桃苷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关于金丝桃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B.分子含21个碳原子 C.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D.不能与金属钠反应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3高中《共价键》教案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3高中《共价键》教案 很满意 满意 一般 不 满 意 第1节 共价键模型(1课时)2011.4.20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正确判断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初步了解键能、键长、键角的概念,能根据其数据认识共价键的强弱。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2) 通过观察模拟微观结构的三维动画,增强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并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简单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 1、 较复杂的物质电子式和结构式分析。 2、 从微观的角度和三维空间上想象物质的结构。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课前预习、习题练习、 【知识链接】 高二B 编写:魏传喜 审核:刘娟 班级 姓名

NaCl、HCl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一、共价键: (一)定义:原子通过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二)共价键的形成及本质: 1、共价键的本质是; 2、形成规律:通常,电负性或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化学键 为共价键。 3、表示方法:电子式:是指在符号周围用小点(或×)来描述分子中原子__ __ _ 以及原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的式子。 (三)共价键分类 1、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类:、、 2、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类:、 3、按轨道重叠方式不同可分为键、键。 (1)δ键:(以“头碰头”重叠形式)人们把原子轨道以导致 而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σ键。 例:H2 、HCL、CL2的形成

高中选修三化学教案案例

高中选修三化学教案案例 编写教案时,教学内容必须逐级写清楚,正当理由必要前一天在 每一部分后注明所需时间。它能并使使教学内容按加息预期时间稳步 进行,避免同株的局面。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最新选修 三化学教案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到所有人。 最新高中选修三化学教案案例1 1、宏观层面 不同知识模块间的相互关系及表现(学科内综合) 要求:期末考试前以上各方面基础知识必须落实。 (2)同一知识模块科学知识内各专业课的相互关系 如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转换,有机化学“醇醛酸酯一条线,有机 辐射一大片”等。 PS:这个工作,没有任何其他人及书籍可以代替自己亲自动手完 成! 2、微观层面 (1)落实基础知识,收获新的一年 ①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分类: (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单质、酸、碱、盐、氧化物、同素异 形体)应用概念辨析和估测、应用类比的方法和观察法全面完成概念的 全面铺开应用如:分散系:悬浊液、乳浊液、胶体(性质、鉴别、分离、应用、制备)

离子反应: (配体方程式的书写、判断、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应用---利用信息书写未知离子反应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电子转移数目、氧化剂、还原剂、能力的判断)应用---利用信息书写未被发现氧化数据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量: (NA、n、C、v、P、N、M、m、VB、D)概念应用、单位、计算或换算、判断。应用:灵活应用公式和等式方法计算推断 化学能与热能: (燃烧热、反应热、焓、焓变、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盖斯定律、焓变的预判和计算、放热、吸热与能量的关系、化学键与氧气的关系)实际应用 ②基础理论 平衡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定义、平衡的标志、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利空因素、化学过渡态反应物的计算和书写、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物理性质的关系、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推断、速率与方程式之间的关系、速率平衡图像、速率快慢的影响因素T、P、C、催化剂、接触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判断 电离平衡: (强弱电解质判断、电离式书写、实验证明强弱的方法、导电性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促进和抑制氢的方法和措施、以水、醋酸、氨水为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册教案与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 原子符号:A z X 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 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 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全部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

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 原子符号:A z X 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 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精编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课前预习: 1、对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按能量的差异将其分成不同的;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对于同一能层里能量不同的电子,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类型的种类数与能层数相对应;同一能层里,能级的能量按的顺序升高,即E(s)<E(p)<E(d)<E(f)。 2、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n越小的电子层能量。同一电子层中,各能级的能量按s、p、 d、f、……的次序 学习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复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 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思考〗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 2、能层与能级 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符号 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 K L M N O ……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 最多电子数 2 2 6 2 6 10 2 6 10 14 …… 各能层电子数 2 8 18 32 50 …… (1)每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 (2)任一能层,能级数=能层序数 (3)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3、构造原理 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1—36号)见 p 6 [案例练习] 1、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A. 6s B.2d C.3f D.7p 2、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5的是() A.s能级 B.p能级 C.d能级 D.f能级 3、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 (1)1s,3d (2) 3s,3p,3d (3)2p,3p,4p 4、请根据构造原理,写出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1)N (2)Ne (3)29Cu (4)Ca [课后作业] 1、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Al 1s22s22p63s23p1 B.O2- 1s22s22p6 C.Na+ 1s22s22p6 D.Si 1s22s22p2 2、下列符号代表一些能层或能级的能量,请将它们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1)E3S E2S E4S E1S,(2)E3S E3d E2P E4f。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B.分子的种类由分子组成决定 C.3 2He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3个中子的氦原子 D.17 8O和 18 8O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前者大 4、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1、16、35号元素的基态的电子排布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