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复习

大学语文复习

大学语文复习

复习要点:

第一讲:古代汉语

1.甲骨文的概念与历史等

甲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是189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文字,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此后,汉字的形体经历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五种正式字体的变化。每一片完整的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占卜的日期和占卜人,称作“叙辞”;二是要占卜的事,称为“命辞”;三是审视兆纹,作出吉凶的判断,称作“占卜”;四是事后应验的情况,称为“验辞”。

2.“六书”说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例子。

六书说是关于汉字的构造最通行的学说。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象形:用摹形的方法把有形的物体描画下来,随着物体形态的弯弯曲曲,画出所象的事物。

日月

指事:看了可以认识,仔细辨察就知道意思

上下

形声:根据事物的意思取个名称,然后用另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譬况这个字的读音。

江河梅

会意:比合几个事类合成一个意义,由此看出所指向的含义。

信武

转注:是把同类属的字放在同一部首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可以互相解释。

考老

假借:根据已有的字形、字音寄托一个新的含义。

其我然

3.“四体二用”说

这是清代学者戴震提出的,他把“六书”划分为四体二用,“象形、指事、形声、会意”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之法。“四体二用”说由戴震首创,段玉裁为之弘扬,许多文学学家也承袭了这一用法,对“六书”说是一宝贵贡献。

4.背诵《声律启蒙》(1、2、3)

第二讲:古代汉语

1.古代汉语词汇特征

(1)单音节词占多数(2)一词多义

2.古代汉语词义演变的方式

词义范围扩大:江河菜

词义范围缩小:臭虫丈人

词义的转移:涕荤汤

词义感情色彩的转换:

褒义转贬义:爪牙复辟贬义转褒义:锻炼

中性转褒义:祥中性转贬义:谤

词义程度变重:诛词义程度变轻:怨

3.《郑伯克段于鄢》的翻译

4.《刺客列传》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形象

《刺客列传》的主要内容:

史记-刺客列传》是一篇类传,依次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等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

细味全传,尽管这五人的具体事迹并不相同,其行刺或行劫的具体缘由也因人而异,但是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有一种扶弱拯危、不畏强暴、为达到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刚烈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士为知己者死”。

本传虽是五人的类传,但全篇次第井然,始于曹沫,终于荆轲,中间依次为专诸、豫让和聂政,俨然一部刺客故事集,而统摄全篇的内在思想则是本传的主旨。

主要人物形象:为知己,为诺言舍生取义、慷慨赴死

第三讲:现代汉语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三要素:(1)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2)词汇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3)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关系:①除共同语外,现代汉语还有很多不同的方言,方言不是独立于民族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是保存古代语言的“活化石”;②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吸收和完善的。

3.本讲课文的作者介绍

(1)方言与标准语——赵元任。主要讲了标准语与方言的错综复杂的关系。(2)语言的演变——吕叔湘。主要讲了古今汉语的差别及汉语演变在词汇、语法和语音三个方面的表现。

(3)双语言时代——周有光。主要讲了一方面要建设国家共同语,另一方面要

使用国际共同语

(4)汉语研究与中文“字”,“词”,“句”,的计算机处理——陆俭明。主要讲了语言学与高科技接轨。

第四讲:现代汉语

1.《略论语言形式美》有哪几美

主要特点: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

2.思考与实践第二题、第六题

第二题:

一缕炊烟一股热流一弯新月一方墨一味草药

一盏灯火一艘军舰一床棉被一张纸一台缝纫机

第六题:P92

第五讲:古代诗歌

1.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及各个朝代诗歌的特点

2. “楚辞”的艺术特点

楚辞感情热烈奔放,句式自由变化,多用“兮”,想象丰富,多使用象征意象,典型“香草、美人”,辞藻缤纷富丽。楚辞兴起是承接《诗经》之后先秦诗歌的二度繁荣,风骚并美,构成中国诗歌两大源头和创作传统。

3.理解并背诵、翻译屈原《橘颂》

4.理解并背诵黄庭坚《登快阁》

5、赏析本讲作品

第六讲:古代词曲

1.词曲的特性与异同

词与曲有不少共同之处。它们最初都是倚声而作,是合乐的歌辞,词有词牌,曲有曲牌。后来,由于文人的参与创作,逐渐脱离音乐向单纯的书面文学发展。词和曲都是抒情性的文体,它们都以抒情表意为目的。它们的体制都较为短小,句式参差不齐。但它们还是有一些差别。其配合的音乐系统有差别,词是配合燕乐的,曲是配合北曲的。从风格上看,词以婉约为正宗,表达含蓄,意境优美;曲以豪放为本色,追求明快显豁,自然酣畅。从句式和押韵上看,

词和曲都采用长短句句式,但词牌句数和字数的规定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随意增减。而散文句式更加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由增加衬字,突破曲牌的句数,进行增句,更加口语化、俚俗化。曲押韵也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在内容上看,词以表现男女恋情为主,爱情题材最多;曲内容涉及歌咏男女爱情、江山景物,感慨人世情态,揭露社会黑暗,抒发隐逸之思,乃至怀古咏史、刻画市井风情等,较为广泛。在表现手法上,词多用比兴,善于抒情,常常虚处传神;曲则多用赋法,善于铺陈叙事,笔笔落到实处。

2.词的发展历程及代表词人

发展历程:词起源于隋唐,发展与唐五代,兴盛于宋代,衰落于元明,再盛于清代。

代表词人:

唐:赵崇祚《花间集》西蜀

温庭筠,韦庄西蜀

李璟、李煜、冯廷南唐

宋:婉约:欧阳修、晏殊、柳永、晏几道、贺铸、李清照、秦观

豪放:苏轼、辛弃疾、黄庭坚、晁补之

清:陈维崧

3.散曲的形式体制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以及带过曲几种。小令是民间流行的小调,单作一支小曲,叫做“小令”。联用若干支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叫做“套数”或“散套”。

4.背诵辛弃疾《破阵子》、关汉卿《不伏老》

第七讲:古代辞赋

1.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2..赋的四大类

古赋俳赋(骈赋)律赋文赋

4.理解并翻译《登楼赋》

艺术特色:①此赋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创造了诗一般的意境。第一段作者本欲饱餐秀

色借以消愁,然而景色虽美却不是我的故乡!忧愁不仅没有销解,倒勾起了怀乡思归之情。美景与乡愁形成了对比与反衬;第二段抒情中兼有写景,凭轩远眺,山川尽收,见景生情,不禁涕泗横流。抒情与写景相得益彰。第三段先是慨叹岁月流逝,希冀国家统一,自己能够施展才智,辅弼君王,建功立业。继尔,以瓠瓜徒悬、井渫莫食喻己空怀才智,报国无门。然后描写了一幅萧瑟凄惨的日暮景象,黯然伤神的愁绪与空旷孤寂、凄凉悲愤的心境,一并融入了景象的描写之中。作者或以景衬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而景物的描写中时而又使用比兴寄托手法,使意蕴更加深厚。情景交融的写法使赋作产生了诗情画意的艺术效果。

②此赋还善于运用了典故。如“北弥陶墓,西接昭丘”,看似写

景实是用了两个典故,暗寓自己未能如范蠡那样建功立业,暗讥刘表非楚昭王那样的明君。又如以尼父叹“归欤”、钟仪楚奏、庄舄越吟的典故,抒写怀土恋乡之情,此外“匏瓜”、“井渫”句也是用典。历史典

故的运用增加了思想情感表达的深广度和厚重度。③此赋语言自然而流畅,优美而又不失质朴,铺排而不见繁缛。结构布局的致思亦颇见工巧,以登楼为契机,以忧愁为抒情线索,以时间顺序为纵轴,辅之以横向的空间拓展,把叙事、抒情、写景巧妙缀填其中,镕铸成篇。既有浑成贯通之势,亦有层次清晰分明之感

文学史地位:王粲的《登楼赋》可谓我国古代登高之作的里程碑.它是登高文化兴起的奠基之作,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有影响的登高之作;几乎涵盖了历代登高之作的思想内容,是其后文人登高抒怀的母体;体现了古代登高之作的最高艺术成就.充分认识这篇抒情小赋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无疑有重要意义.

5.背诵曹植《洛神赋》第三段(余告之曰)

第八讲:古代散文

1.我国早期散文的代表作及其风貌

注:不知道早期散文的界限,以下只是一部分

从现有材料来看,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即为最早的散文,稍晚一点的《尚书》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我国第一部兼记叙和论述的散文集。它文字古奥,佶屈聱牙,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2.先秦时期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及代表作品

春秋战国是我国散文的第一次蓬勃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变化剧烈,王纲解纽,礼崩乐坏,人民迫切需要对新的历史情况加以整理记录,以便资以借鉴,这就促进了历史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历史巨著。

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

3.古文运动

隋唐五代,文章又由骈趋散。文风复古,渐成趋势。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日益腐败,一些有识之士,目击时艰,志在变革,故在中唐,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文人学者,把为文与救世结合起来,主张文道合一,文以明道。他们借助儒家复古运动的旗帜,带领一批作者致力于古文(即散体文),反对骈体文,文学史上称之为“古文运动”。

4.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5.《哀江南赋序》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背诵第三段(日暮途远)

第九讲:古代戏曲

1.四大南戏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2.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

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3.中国古代戏曲的审美特点

(1)综合性:不断受到各类艺术样式的影响,最终把曲词、音乐、舞蹈、表演、美术、杂技甚至武术等艺术手段熔铸为一。

(2)写意性

(3)程式化

4.背诵《牡丹亭》(第十出节选)中的唱词

5.背诵《桃花扇?哀江南》全文

第十讲:古代小说

1.我国古代小说的审美特征

(1)故事情节的传奇性

(2)诗歌传统的渗透

(3)精炼和“白描”的语言艺术

2.唐传奇特点及其代表作

特点:文言短篇小说,题材广泛,初期创作继承了志怪小说的传统,但逐渐的注重对人的感情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注重情节的曲折多变,注重辞采运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代表作:沈既济《任氏传》和《枕中记》

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

元稹《莺莺传》李公值《南柯太守传》

杜光庭《虬髯客传》陈鸿《长恨歌传》

3.明代四大奇书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4.了解《世说新语》的特点与地位、评价。了解魏晋名士风度,了解雅量的内涵。

《世说新语》语言的主要特点是高度的准确、简洁,有较强的表现力。魏晋时期,士大夫间很重视人物的品评、赏鉴,《世说新语》反映时人好用简要的语句准确地概括、描绘出人物的品性、才能和风范,而且常用对偶、排比、譬喻、形容的手法。

《世说新语》语言艺术上的成功,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而且亦为整部小说增添了无限光彩。除了作为文学欣赏的价值以外,《世说新语》的许多故事典故还是后世作家取材的宝库,同时它又是历史学家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5.《红楼梦》(第五回)中“判词”隐喻的人物形象

按课文顺序:

(1)晴雯 (2)袭人 (3)香菱 (4)讲的宝玉、宝钗和黛玉三者的爱情悲剧。

(5)元春 (6)探春(7)史湘(8)妙玉(9)迎春(10)惜春

(11)王熙凤(12)巧姐(13)李纨(14)秦可卿

第十一讲:现当代诗歌

1.现代诗歌

2.“新月派”诗歌主张及其代表人物

1923年成立,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为主要成员,提倡新格

律诗,以北京《晨报》的《诗镌》为阵地,在建立新格律理论和进行新格律诗创作实践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闻一多最早提出了新诗创作的“三美”原则: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3.“朦胧诗”的艺术特点及其代表诗人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诗坛出现的以北岛、舒婷、顾城等为代表的诗人诗作,因其无论在思想意蕴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迥异于此前的中国新诗,故曾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起争论,遂被命名为“朦胧诗”。“朦胧诗”主要表达的是文革后一代青年人迷茫与追求,包括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与人性的呼唤等,具有情调低沉,语言晦涩的特点。

4.理解席慕蓉的《青春》(之一)

第十二讲:现当代散文

1.文化散文

人情种种,世俗百态,成为一些散文家观照的热点。由于这种观照常取文化视角,伴以历史文化反思,故又称之“文化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大都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一些融会了学者的理性思考和个人的感性表达的文章,显示了知识分子关注现实问题和参与文化交流的新的趋向

2.了解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艺术风格。

(1)独特的“回忆”式写作(2)隐含作者、叙述者

3.了解《道士塔》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宝物的损失深感痛心,对王道士的麻木和外国掠夺者的强烈谴责

艺术特色:“枯骨生肉”,生动描述并复原历史陈迹:时空转换,自由再现足迹与心迹的运动;巧妙着色,以诗化语言状景抒情,力显雅洁含蓄。

(1)感伤历史氛围的营造。文中作者勇敢袒露出民族流血的伤口,展示出被野蛮践踏了的破碎文明,从而使文章弥漫和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感伤。

(2)戏剧叙事模式的引入。《道士塔》摒弃了散文惯常的叙述手法,

将小说、戏剧的特点进行了有效的移植,创造了若干灵动逼真的画面,使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

(3)犀利话语系统的采用。

注:本题是从书上和百度获取资料,仅供参考

第十三讲:古代思想·儒家和诸子

1.四书五经

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论语》三则的思想内容及翻译

第一则:终身学习;第二则:关于“仁”的讨论;第三则:对“士”的讨论,讽刺当时统治者。

3.背诵《大学》,了解《大学》八目。

最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1.诗经的基本知识概述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总共三百零五篇。所以《诗经》又称“诗三百”。《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六义:风,雅,颂,赋,比,兴。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大家。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2.史传知识概述 我国古代史著卷帙浩繁,按编撰形式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三大史体。编年体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其中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善的编年体通史,《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一部自称体系的详尽而周密的编年体史书。 二十四史都属于纪传体史书。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属于纪事本末体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3.唐诗知识概述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4.散文知识概述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古代散文的发展:先秦散文→两汉散文→唐宋散文→明代散文→清代散文。 古代的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代表两汉最高成就的史传散文:司马迁的《史记》 百家争鸣不仅产生了诸子散文,也产生了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 5.新诗知识概述 新诗发展的历史分为:初创期,探索期,成熟期和深化期。新月派代表:闻一多,徐志摩象征派代表:李金发抒情诗代表:冯至。散文诗代表;鲁迅。 6.小说知识概述 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理论上通常认为,借助于艺术虚构,以散体文的形式表现叙事性内容,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对人物的关系,命运,性格,行为,思想,感情,心理状态,活动环境进行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是曹禺戏剧《雷雨》中的人物 ( C ) A.仇虎B.陈白露C.鲁大海D.潘月亭 2、“赋”作为一种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 B ) A.司马相如《子虚赋》B.荀子《赋篇》 C.贾谊《吊屈原赋》D.屈原《离骚》 3、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B ) A.《楚辞》 B.《诗经》 C.《史记》 D.《论语》 4、楚辞的代表诗人是屈原,代表作是( C ) A.《左传》 B.《春秋》 C.《离骚》 D.《诗经》 5、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东汉末年出现的( D ) A.《孔雀东南飞》 B.《西洲曲》 C.《木兰诗》 D.《古诗十九首》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名言的作者是( B ) A.白居易 B.李白 C.杜甫 D.李贺 7、《聊斋志异》的文体类型是(B ) A.文言长篇小说B.文言短篇小说C.白话长篇小说D.白话短篇小说8、孔子,儒家创始人, 记录孔子言行的主要作品为( D ) A.《楚辞》 B.《诗经》 C.《史记》 D.《论语》 9、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是( D ) A.《左传》 B.《春秋》 C.《楚辞》 D.《诗经》 10、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是罗贯中的( B ) A. 《水浒传》 B. 《三国演义》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11、《西厢记》的作者是( A ) A.王实甫 B.关汉卿 C.马致远 D.白朴 12、以下哪位作家被评论家胡风称为“吹芦笛的诗人”( B ) A.胡适 B.艾青 C.徐志摩 D.北岛 13、但丁最著名的作品是(C ) A.《十四行诗》B.《失乐园》C.《神曲》D.《伊利亚特》 14、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是( B)。 A、《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雅典的泰门》 B、《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C、《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雅典的泰门》 D、《哈姆雷特》、《麦克白》、《雅典的泰门》、《李尔王》 15、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D ) ⑴杜鹃花开遍山野,香飘万里。 ⑵姑娘银铃般的笑声也跟着响起来。

大学语文复习要点重点篇章及考点解析

大学语文复习要点重点篇章及考点解析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复 习语文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综合运用语言文字 的能力。本文将重点介绍大学语文复习的要点和重点篇章,并对相关 考点进行解析。 一、古代文学与诗词鉴赏 古代文学是语文复习的重点之一。主要包括《论语》、《孟子》等 经典著作,以及《诗经》、《唐诗宋词》等诗词作品。复习时,要注 意掌握这些著作的作者、内容、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并能正确理解、 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修辞手法。同时,还需熟悉古代文学发展的历 史背景和文学流派的特点。 二、现代文学与阅读理解 现代文学是大学语文复习的重点之二。重点篇章包括《狂人日记》、《呐喊》、《草叶集》等代表作品。在复习时,要对这些作品的作者、背景、主题等进行深入了解,并能够正确分析、解读作品中的意义和 情感表达。同时,还需要掌握阅读理解的相关技巧,包括理解主旨、 分析句子结构、推断作者意图等。 三、修辞手法与写作技巧 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是语文复习的重要内容。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 比喻、拟人、夸张等,而写作技巧包括规范的文字语言表达、合理的 段落结构等。在复习时,要通过分析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掌握不同

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同时,还应注意练习写作,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文言文阅读与翻译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复习的重要环节。在复习时,要选择经典的文言文篇章进行阅读,包括《史记》、《资治通鉴》等。要注重对文言文的词汇、翻译和解读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对古代经典文献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五、作文与写作技巧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复习时,要注意掌握作文的基本写作结构和技巧,包括文章开头的引入、正文的论述和结尾的总结。同时,还需注意丰富词汇量、积累常用的表达方式,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在复习中,可以参考一些范文,并进行反复练习和修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考点解析与综合训练 除了以上提到的重点内容,语文复习还需要重点关注一些常见的考点和问题。比如古代诗词的鉴赏,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意义的解读,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等。在进行综合训练时,可以选择相关的习题进行练习,并注意查漏补缺,弥补知识的不足。 总之,大学语文的复习要点包括古代文学与诗词鉴赏、现代文学与阅读理解、修辞手法与写作技巧、文言文阅读与翻译、作文与写作技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共10篇)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共10篇)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 对于大学语文04729 大家是怎么复习的 你重点要看每篇文章标题下面的那段关于作者介绍之类的,还有就是文章后面的解释,最后就是和课文配套的作业本了.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二):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复习资料,人教版的 1、《在山的那边》: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2、《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3、《生命生命》:(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些本来是寻常小事,作者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 4、《紫藤萝瀑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5、《童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出神 (6)驱(赶、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见“注释”)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大学语文复习简答题及答案汇总

大学语文复习简答题及答案汇总 1、契诃夫的《苦恼》中姚纳的苦恼是什么?小母马有何作用? 2、鲁讯《灯下漫笔》的一、两部分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3、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 4、李斯《谏逐客书》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5、梁启超《论毅力》是针对什么情况写的?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6、李大钊在《“今”》中所举屈原的《离骚》和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对表达作者观点有何助益? 7、培根的《论学问》分别讲了哪两个问题? 8、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为什么叫“后叙”? 9、柳宗元所写的“西山”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线索是什么? 10、《文与可画谷偃竹记》阐述了哪两个文艺主张? 11、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北京秋天的“色”和“味”分别是什么? 12、《爱尔克的灯光》中为什么要写姐姐? 13、曹操《短歌行》的主题是什么?点题的句子是什么? 14、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用的是谁的典故? 15、李商隐《无题》诗抒情的特点是什么? 16、郭沫若的《炉中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7、《我用残损的手掌》中“无形的手掌”指什么? 18、高尔基《鹰之歌》中的“鹰”、“蛇”象征什么? 19、李煜《虞美人》的主题是什么? 20、李清照的《声声慢》反映了哪些人的共同感受? 21、辛弃疾《摸鱼儿》的主题是什么? 22、九斤老太的口头禅说明了什么? 23、老舍《断魂枪》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展开的背景是什么? 24、《米龙老爹》中一、三人称交互为用的特点有何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 1、姚纳的苦恼有:丧子、心中的痛苦无人肯听其倾诉小母马的作用有:一是将“人与人” 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对比,反映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二是运用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如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从而暴露社会的黑暗。 2、鲁迅《灯下漫笔》第一部分主要是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剖析和反思,第二部分主要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当时的中国现状进行揭露。 3、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从而说明“民不加多”的原因。 4、劝说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5、“百日维新”失败后处于逆境的同人

大学语文基础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基础复习资料 前言 大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除了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外,还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因此,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语文都是必须重视的学科。 本文主要提供一些大学语文基础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语法知识 词性 汉语的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介词、连词、叹词等。 其中,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的事物;动词表示动作或变化过程;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和特征;副词表示动作或性质的程度、时间、状态等;数词表示事物的数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单位;代词用于代替名词;介词用于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连词用于连接句子或词语;叹词用于表示感叹。 语法关系 在句子中,单词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语法关系,如主谓关系、宾语关系、定 语关系、状语关系、补语关系等。 其中,主谓关系是指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语法关系;宾语关系是指动词所表示的 行为的对象与之对应的关系;定语关系是指修饰名词或代词的形容词、名词、代词等与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状语关系是指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语句或成分与之间的语法关系;补语关系是指对主语、宾语和句子成分的某些方面进行补充的语句或成分与之间的语法关系。 句型结构 汉语的句型结构主要包括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三种。 简单句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构成,可以是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等。 并列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并列而成,可以使用并列连词、分号、冒 号等进行连接。

复合句包括主从复合句和并列复合句两种形式。主从复合句包含一个主句和一 个或多个从句;并列复合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列句。 理解阅读 理解阅读的概念 理解阅读是一种高级阅读方式,需要读者对所读的文章进行深层次、全面的理 解和分析。它要求读者做到掌握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把各个部分的思想联系起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并有能力把阅读材料中的概括、比喻、类比、因果关系等内容细致地解析。 理解阅读的技巧 在进行理解阅读时,需要具备以下技巧: 1.善于推断:通过文章中提供的信息,推断出信息之间的关系。 2.精细化思维:通过对文章中语言、结构、意义等方面的分析,把握文 章的重点,解读深层含义。 3.注重细节:在理解文章的同时,要关注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文体 特点,理解论述的着重点,并把握文章的情境和背景。 理解阅读的方法 理解阅读的方法主要包括普通阅读、分析阅读、评价阅读和应用阅读。 普通阅读是指阅读文章时只注重获取基本信息,不做深入分析。 分析阅读是指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推理、提问、解释和分析,并逐步深入到文 章的意义和价值。 评价阅读是对阅读材料中展示的观点和立场进行评价、比较和分析。 应用阅读则是将所通过阅读所获取的知识、观点、技能等应用到实际生活、工作、学习中,发挥理解阅读的真正作用。 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的概念 修辞方法是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主要包括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理解文章 在准备大学语文期末考试时,首先要掌握的能力是理解文章。理解 文章不仅仅是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深入挖掘作者的观点和思想。对于每篇文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阅读全文: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要确保读完全文,理解整个故事 或论述的全部内容。 2. 理解段落:文章通常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有独特的观点 或论述。要善于划分段落,并通过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理解作者的 观点。 3. 提取关键信息:文章中可能存在一些重要信息或关键词汇,通过 提取这些关键信息,有助于理解整个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二、分析语言 除了理解文章以外,还需要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运用。语言运用是作 者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在分析语言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词语含义:对于生僻词汇或多义词,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其具 体含义。

2. 句式结构:分析句子结构可以帮助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包括并 列句、复合句、主谓结构等。 3. 修辞手法:注意作者是否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 反问等,这些手法会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学会应用 在复习期末考试时,仅仅理解和分析文章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会应 用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的文章写作中。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多写作文:写作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最佳途径,可以选择一些常见 的话题进行写作练习,例如描述一个人、讨论一个问题等。 2. 阅读经典作品:阅读经典作品有助于提高对语言的感知力和表达 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名著进行阅读,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3. 参加讨论和辩论:参加讨论和辩论可以提高逻辑思维和辩证能力,同时也能锻炼语言表达和论述的能力。 四、总结复习要点 在复习期末考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 文章理解:要确保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观点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2. 语言分析:要善于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运用,包括词语含义、句式 结构和修辞手法。 3. 学会应用:通过写作、阅读经典作品和参加讨论辩论等方式,将 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完整版)大学语文复习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司马迁《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杜甫是诗圣,李白是诗仙。 4.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秦观、柳永。 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 5.蒲松龄著作《聊斋》 6.《冯谖客孟尝君》中狡兔三窟是指焚券市义、复谋相位、请立宗庙。 7.词又称乐章、乐府、琴趣、长短句、诗余。 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8.《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汇集而成。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宣扬“克己复礼为仁”。 9.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10.冯梦龙:“三言二拍”中“三言”是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是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1.诗可以分为绝句和律诗。 12.诗经先秦称诗三百,汉初被称诗,是现实主义诗歌源头。 13.柳宗元与韩愈合称“韩柳”,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韦应物并称“韦柳”。 14.白居易与元稹同是中唐时期新乐府的倡导者,创作了一批深刻揭露社会黑暗现实的新乐府诗,与元稹并称“元白”。 15.蒲松龄《聊斋志异》所收作品将近500篇,综合六朝志怪与唐传奇之长,借谈鬼说狐,曲折地批判社会,表达理想,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之作。 16.胡适《尝试集》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诗集,郭沫若的《女神》奠定了中国新诗集的基础。 17.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钱钟书有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8.《国语》国别体《左传》编年体《史记》纪传体 19.小康是私有制,大同是公有制。 20.新月派诗人作品3个美的特点: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新月派诗人代表:徐志摩、闻一多)。 21.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当张、许二位刚守城的时候,哪能知道别人终不相救,从而预先弃城逃走呢?如果睢阳城守不住,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等到没有救兵而且走投无路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瘦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法到达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 《大学语文》 精讲篇目:《大同》、《喝茶》、《1789年原则》、《美文的沙漠》、《晋公子重尔之亡》、《惊梦》、《伤逝》、《西绪福斯神话》、《老子五章》、《大自然在反抗》、《回答》、《命若琴弦》、《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世说新语》、《春江花月夜》、《听泉》《论语》 简答题出自篇目:《大同》、《1789年原则》、《美文的沙漠》(必考)、《晋公子重尔之亡》、《惊梦》、《伤逝》、《老子五章》、《大自然在反抗》、《回答》(必考)、《听泉》(必考) 一、《大同》 1. 《大同》选自《礼记》,《礼记》是孔子后世的传人所作,其中记载了许多孔子的思想。《大同》一文出自《礼记》中的《礼运》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相比,有何特色? ①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 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 ②“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贤”而且“能”; 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 ③生活在“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 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④大同社会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 ⑤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阴谋无计可施,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大门只要从外面阖上即可,用不着关锁;

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 3、大同思想对后世及当代有哪些影响和启示? 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 近代洪秀全:“太平天国” 康有为:《大同书》 孙中山:“天下为公” 4、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所有制形式。 5、什么是大同 阴谋、盗窃、纷乱不作。信任、安定、和平大兴。是一种高度的和谐。 6、大同的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二、《1789年原则》 筱敏(1955 —),女,原名袁小敏,广东东莞人 诗集: 《米色花》《瓶中船》 专著: 《女性的天空》 散文集: 《喑哑群山》《理想的荒凉》《悠闲的意义》《女神之名》《风中行走》《阳光碎片》《成年礼》《记忆的形式》《捕蝶者》长篇小说: 《幸存者手记》 1.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 2. 1789年8月26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后来被用作1791年宪法的前言。 3、谈谈《1789年原则》一文历史书写的特点 本文的历史书写不仅有着突出的形象性与现场感,而且更注重历史精神的把握与阐发,思想与激情贯注始终,组织材料富有层次,语言明确有力,善用排比,使人读来壮怀激烈,酣畅淋漓,精神饱满。 三、《美文的沙漠》

大学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

大学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 大学是一个新的阶段,语文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学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要点总括 基本知识要点 1、《秋夜》,作者鲁迅,现当代最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这是一篇写人散文,其总体特点是通过秋夜在后园和室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抒情写人、还多次运用象征手法。 2、《哭小弟》,作者宗法,当代女作家。文章开头所用的叙述方式是倒叙。文章的总体特点是抒情、叙事、写人相融合。 3、《都江堰》,作者余秋雨,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这是一篇游记,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4、《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当代作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通过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烘托三种方式来表现母爱。文章写母爱,却落笔地坛,这实质上是一种象征性类比。 5、《毛伶传》,作者侯方域,字朝宗,明末清初的文人。这是一篇人物传记,采用倒叙方式,使文章富于戏剧性的起落变化。 二、单元内容概要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

的文章。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 学习记叙文单元,应当熟识四种叙述方式,熟知人物描写的五种具体方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两个方面,掌握记叙文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 常用的叙述方式有以下五种: 1、叙事 记叙文的叙事要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叙述应具备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并用一定的人称、以一定的线索,采取某一种叙述方式。 (1)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如《哭小弟》、《我与地坛》等文章。 (2)有的以“题眼”为线索,如《哭小弟》,全文围绕“哭”字着笔。 (3)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如《哭小弟》)、插叙、分叙(也叫平叙)。 2、写人 写人主要有五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即对话描写)、行动描写(即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写景 景物描写,是对于人物活动或事件展开的特定背景的描写。景物描写可分为两种: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前者为时代特征

大学语文考试要点复习

语文考试要点 第一单元 一:【诗经】概述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区别于别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的诗歌305篇,而“小雅〞中的笙歌6篇有目无辞,不算在内。举其成数,称为“诗三百〞。原名【诗】,相传经过孔子整理删定,所以到汉代成为儒家经典〔六艺之一〕,称【诗经】。【诗经】按音乐性质不同分风、雅、颂三局部。“风〞是地方民歌、民谣,是周王朝在各诸侯国协助之下采集〔所谓“采风〞〕,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包括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共160篇。“雅〞是周朝王畿地区的乐调,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根据音节律吕分“小雅〞〔变调〕74篇和“大雅〔正调〕〞31篇,主要是公卿列士所献的诗,小局部小雅诗与国风相同。雅共105篇。“颂〞是为祭祀专门创作的诗歌,共40篇,分【商颂】〔宋国〕5篇、【周颂】31篇、【鲁颂】4篇。 2、关于【诗经】的编集:孔子编纂说采诗说 3:四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 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成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由于大儒郑玄等人的大力推动,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成认;前三家那么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4:“国风〞的作品的思想主要包括: ●首先,揭露社会不公平,表现作者愤慨的。如“魏风〞之【伐檀】、【硕鼠】。 ●其次,挖苦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的。如“陈风〞之【株林】。又如“卫风〞之 【新台】,挖苦卫宣公为世子级娶齐女,闻齐女美,乃筑新台,自己纳之,为宣姜Q。 ●再次,反映人民在沉重徭役、兵役下的痛苦。如“唐风〞之【鸨羽】反映父 母无人抚养之痛,也有积极的,如“秦风〞之【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第四,反映婚恋的。有幸福和甜蜜,如反映男女双方交换爱情信物的“卫风〞 之【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反映青年男女约会的。当然也有悲伤与苦痛,如反映对抗父母、追求爱情的“鄘风〞之【柏舟】,有反映妇女被抛弃的“卫风〞之【氓】等等。 5:解释赋、比、兴 ●赋,一作铺陈,常与排比合称铺排,是指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 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根本相同、

大学语文复习(含答案)

大学语文复习(含答案) 大学语文复习 《蒹葭》 一、单项选择 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D ) A.《离骚》B.《乐府诗集》C.《古诗十九首》D.《诗经》2.“在水一方”语出《诗经》中的( A ) A.《蒹葭》B.《短歌行》C.《无题》D.《声声慢》 3.《蒹葭》选自( C ) A.《诗经·郑风》B.《诗经·周南风》C.《诗经·秦风》D.《诗经·齐风》 二、多项选择 1.《诗经》也称作(CD ) A.《诗百首》B.《毛诗》C.《诗》D.《诗三百》 2.《诗经》的表现手法,有人曾概括为(ABC ) A.赋B.比C.兴D.叠字 三、词语解释 1.溯洄 ..从之,道阻且长。溯洄:逆流而上。 2.蒹葭采采,白露未晞.。晞:干。 3.宛在水中坻.。坻:水中高地,小州。 4.道阻且右.。右:迂回,弯曲。 四、作品分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什么手法? (3)从这一章可以看出全诗在意境创造上有什么特点? 《涉江》

一、单项选择 1.诗句“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表出了( B ) A.诗人高远的志行B.诗人孤寂徘徊,眷恋故土的感情 C.身处劣境的痛苦D.忧国忧民的情怀 2.《涉江》是以下哪部诗作中的一篇(B ) A.《离骚》B.《九章》C.《天问》D.《九歌》 3.“霰雪纷共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一句中的“霰”、“垠”、“霏”的正确读音是( C )A.xiān yín fēi B.xiàn yíng fēi C.xiàn yín fēi D.xiàn yíng fèi 二、多项选择 1.《“楚辞”又称(ABD ) A.屈赋B.骚体诗C.汉赋D.楚赋 2.屈原的《离骚》在我国文学史上是(AB ) A.第一篇文人写的抒情诗B.第一篇政治抒情长诗 C.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D.第一篇根据民歌加工改写而成的优美诗歌 三、词语解释 1.怀信侘傺 ...,忽乎吾将行兮。信:忠诚。侘傺:失意的样子。 2.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终穷:终身不得志。 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任用。 4.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虽:即使 四、作品分析 乱曰: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1)“阴阳易位,时不当兮”中的“兮”是哪一种用法? (2)“鸾鸟”、“凤凰”、“露申”、“辛夷”、“芳”象征什么?

大学语文复习

语文复习资料 1、先秦文学形态:诗歌,神话,散文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传统的源头。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它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 3、历史散文:春秋战国时期,《尚书》与《春秋》是记言、记事的典范,《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标志着叙事散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主要诸子散文:《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4、四书五经: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5、“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的两大流派。 6、《史记》:是司马迁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中国历史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3000年社会、历史和制度的兴衰沿革。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年史称《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是汉代历史散文代表作,代表了我国古代叙事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史记》的续补工作以班固之父班彪的《史记后传》最为著名,班固便以《史记》已有的汉代部分和《史记后传》为基础,编成一代历史的《汉书》。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在古代享有极高的名声,与《史记》并称“史汉”再加上《后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 8、汉乐府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种新诗体。 9.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0、建安风骨的特色:慷慨、悲凉、清新刚健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拼音: 惊蛰(jīng zhé)霹雹(pī bá)氤氲(yīn yūn)蓊郁(wěng yù) 孺慕(rú mù)惊悸(jīng jì)遥岑(yáo cén)朝晖(zhāo huī) 仓颉(cāng jié)羯鼓(jié)青霭(ǎi)潺潺(chán) 苔藓(xiǎn)薄荷(bò) 铿铿(kēng) 蠕(rú)椽(chuán) 戟(jǐ)黏(nián) 揾(wèn) 滂滂沱沱(pāng pāng tuó tuó)嘈嘈切切(cáo cáo qiē qiē) 窥见乍现(kuī jiàn zhà xiàn)鲈鱼堪脍(lú yú kān kuài) 玉簪螺髻(yù zān luó jì)献愁供恨(xiàn chón gòng hèn)料料峭峭(qiào) 淋淋漓漓(lí) 课文: 1.《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写作背景:1932年6月胡适对即将走上社会的北京大学毕业生的演讲 防堕落的方法:“三种防身”的药方:一是寻求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发展非职业的兴趣;三是培养坚定的信心。 (演讲稿的性质)选自胡适的《读书与治学》。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力的人物,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他的新诗集《尝试集》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白话诗集。 作者: 胡适,原名嗣糜,学名洪骍,字适之。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强调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成为“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代表作品:《中国哲学史大钢》、《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四十自述》等; 2.《又是一年芳草绿》 情感基调是:悲观

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作品大多是城市下层居民生活。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中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剧本《茶馆》《龙须沟》《春华秋实》。总分总形式。 中心思想:作者以自嘲调虐,自己描绘了一副自画像,谦虚而自信,踏实而勤奋,不自以为是,不趋炎附势,不哗众取宠,不拒绝批评,客观看待自己,和气友善待人,表现出自己的人生观,文学观。 3.《怀念萧珊》 写作背景:创作于文革结束不久、选自散文集《随想录》 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fú)甘,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出版家、人民艺术家,1982年荣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火》《憩园》《第四病室》(抗战三部曲)代表作《寒夜》,《憩园》等中篇小说 他在对文化大革命现象加以揭露和反思。写成散文巨著《随想录》,被誉为是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说真话的大书”,辑有《巴金全集》。 第一部分:萧珊参加陪斗,写她走在路上,“总也抬不起头”,为保护丈夫而挨打。 第二部分:萧珊病后还操心下乡的儿子,写他关心着丈夫的“检查”。 第三部分:萧珊住院的情景,写他“担心输血较多付不出医疗费”,等等。 第四部分:回顾生平、相识、相爱、相濡以沫的历程。 4.《听听那冷雨》 主题:乡愁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雨声的描写流淌而出的,借冷雨抒情,将自己身处台湾不能回大陆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 作者: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翻译家;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计划(精选8篇)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计划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计划(精选8篇) 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复习对进一步巩固学习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更系统的掌握所学的方法,做到活学活用。那么怎么安排好复习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计划(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 1.知识能力掌握情况: 班中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拼读音节,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大部分学生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能运用笔画或结构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初步学会使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大部分学生掌握了问号、叹号的用法。初步学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能正确地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理解自然段的内容。听说能力有所提高,能看图听故事、讲故事和编故事,能看图较为连贯地说一段话,并写下来。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了解大概内容。 2.后进生情况: 班中有个别学生字、词掌握得不够好,特别是任祖康、任祖强、陈家有、丁权涛等同学生字经常写错,总是多点少画,学过的生字极容易回生。有一部分同学,阅读短文有一定的困难。看图写话有时不够通顺,错别字较多。 二、复习目标: 1.全面复习本册书要求会认的400个生字,要求会写的100个生字,并能用常用字组词或者说话。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结合《语文园地》中出现的思维训练,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总结延伸阅读和口语交际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说话的能力。 三、复习形式: 以归类复习为主,单元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不作硬性抄写和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比较轻松地度过复习阶段。 复习时间:1月12日——1月23日 四、具体措施: 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在复习时我制定了以下几条措施: 1.重点复习一些难写的字和一些错的字。通过形近字、音近字的比较,辨别差异。通过边读边写、试默自查、听写、看拼音写词语等形式,巩固所学字词。 2.在课堂上,采用找朋友、夺冠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 3.加强阅读训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多读,从读中感悟,指导学生阅读短文,让学生先学后练,先学习后知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加强后进生的辅导,查漏补缺。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计划2 临近期末,课程已基本结束,为更高效地进行期末复习,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做好期末复习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白复习的重要性。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消化吸收,查漏补缺,强化巩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复习比上新课更为重要,因为新课是一个一个散的“知识点”,而复习往往要求形成“知识链”“知识树”“知识网”,要求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综合的知识素养与更强的应考能力。 其次眼光要瞄准高考。知识的网,是一天一天织成的。再说,对本学期的所学进行一个有效的复习,应该成为整个高中六学期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亦即是说,复习不仅仅为期末的考试做准备,更要为

大学语文复习

大学语文复习Just be happy, remember on the morning of June 18, 2022

一、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最初称为诗或诗三百,由于孔子曾以它 为教导学生的教材,汉代学者因之奉为经典,遂称为诗经; 2.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诗经常常采用 叠章的形式;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 3. 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 主义两大源头; 4.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首创香草美人的象征性意象; 5.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录孔子思想、言行的着作; 6.宋史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话,强调了论语古为今用的巨大功效; 7.中国历史散文是中国小说产生的主要源头,这正是中国小说区别于西方小说 的一个鲜明的民族特色; 8.司马迁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建安诗人们还发展了诗歌在抒情方面的优势,使内涵丰博的思想内容与简短精 致的艺术形式更为和谐地结合起来,诗歌的功能更趋全面;面对动乱的社会和苦短 的人生,诗人们大胆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形成了“慷慨悲哀”的时代风格,这 就是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10.曹丕的燕歌行则开创了七言新诗体,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12.所谓“田园文学”,是指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自成一派的创作, 包括诗歌、散文、辞赋等多种形式;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陶渊明,其诗风自然朴素 清简平淡; 13.根据唐诗的发展情况,可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该诗以“月”之升落为线索;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语文期末复习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海德薇 一、A型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B.诗经 2.下列楚辞作品中,非为屈原所写(de)一部是: C.九辩 3.先秦诸子散文中,属于语录体(de)着作是: D.论语 4.被称为“上古之书”(de)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A.尚书 5.论语是( )散文:A.语录体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用了( )(de)修辞手法:C.顶真 7.“欲摘故纵,请君入瓮”为( )惯用(de)论辫手法:C.孟子 8.下列诗人不属于初唐四杰(de)是:C.陈子昂 A.王勃 B.杨炯 C.陈子昂 D.骆宾王 9.被称为诗仙(de)是: B.李白 10.杜甫诗歌(de)主要风格是:C.沉郁顿挫 11.被称为诗余(de)是: A.词 12.下列各项中与柳永词无关(de)一项是:A.词风豪迈,语言高雅 A.词风豪迈,语言高雅 B.发展和完善了慢词(de)体制

C.善于运用铺叙手法 D.多写男女相思之情和羁旅行役之愁 1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 D.秦观(de)鹊桥仙 14.以诗为词(de)豪放派词人是: B.苏轼 1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出自: C.杜甫(de)登高 16.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de)着名诗人是:D.白居易 17.西游记属于:C.神魔小说 1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de)作者是: A.李白 19.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de)是:B.韩愈 20.下列作家中,以描写湘西风土人情见长(de)是:C.沈从文 21.汉代传授诗经(de)有四家,流传至今(de)是:A.毛诗 22.九歌是一组在祭祀中用于娱神(de)乐歌,共有诗:首 23.体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原则(de)是:A.诗经 24.被誉为“五言之冠冕”(de)是: A.古诗十九首 25.新五代史(de)撰写者是: A.欧阳修 26.先秦散文,想象丰富,辞藻华丽,大量运用古代神话,被称为最有文学色彩(de)是:D.庄子 27.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de)诗人:B.晚唐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 一.单选题(共43题)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下列哪篇文章() A《徐文长传》 B《李将军列传》 C《张中丞传后叙》 D《五代史伶官传序》 正确答案: B 2、穆旦是哪个诗派的代表诗人()。 A现代派 B朦胧诗派 C新月社 D九叶诗人 正确答案: D 3、萧伯纳是哪国的作家()。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俄国 正确答案: C 4、下列孟子提出的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中,能够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元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正确答案: D 5、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A李白 B屈原 C曹操 D陶渊明 正确答案: B 6、《归田园居》一诗在达意时使用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是()

A对比 B 比喻 C排比 D夸张 正确答案: B 7、姚纳是下列哪一篇小说中的人物() A《风波》 B《断魂枪》 C《苦恼》 D《舞会以后》 正确答案: C 8、具有“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美国著名小说家是()A杰克.伦敦 B德莱塞 C马克.吐温 D欧.亨利 正确答案: D 9、“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是哪位的() A荀子 B孔子 C 庄子 D孟子 正确答案: C 10、“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A苏轼 B柳宗元 C杜牧 D 白居易 正确答案: D 11、属于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正确答案: C 12、胡适所著的在我国新诗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诗集是()。A《猛虎集》 B《女神》 C《尝试集》 D《死水》 正确答案: C 13、“民贵君轻”的思想是下列哪位提出的()。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 韩非子 正确答案: B 14、善写羁旅行役之词的词人是() A李煜 B柳永 C苏轼 D李清照 正确答案: B 15、孔子在《论语十则》中倡导() A仁政 B王道 C博爱 D好学 正确答案: D 16、《断魂枪》的作者是() A鲁迅 B茅盾 C老舍 D巴金 正确答案: C 17、陆游是哪个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 A唐 B五代

大学语文 期末复习重点(完整版)

一、《蒹葭》 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名诗或诗三百。《诗经》约编成于春秋中叶,相传由孔子删定。在句式上以四言为主,多用赋比兴手法。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赋比兴:诗经表现手法。赋,即平铺直叙,开门见山。比,即比喻。兴,即起兴、发端。先言他物。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的描写。 3、风雅颂:诗经分成的三部分。风多为地方民歌。雅多为王朝正歌,为贵族和士大夫所作。颂多为宗庙乐歌,用于宗庙祭司。 4、《诗经·秦风·蒹葭》中“兴”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意指芦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中“溯洄”的含义是逆流而上;“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中“右”的含义是迂回曲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湘夫人》

1、在楚辞中,原为战国时楚地的民间祭歌,后经屈原加工而成的是《九歌》 2、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是《离骚》,作者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楚辞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3、《湘夫人》选自屈原根据楚国民间巫歌改写的组诗《九歌》,典型地反映了楚辞的“以景现情,寓情于景”风格特色。《湘夫人》的抒情主人公是湘君,其首句“帝子降兮北渚”种“帝子”指的是湘夫人。《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4、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后的一种新诗。由西汉刘向整理编纂,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它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翻译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