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第4讲:鲁迅《伤逝》

大学语文第4讲:鲁迅《伤逝》

大学语文第4讲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小说

鲁迅:《伤逝》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很值得一游的历史文化名城]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以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鲁迅以其思想的深刻和艺术的超拔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伤逝》原文:

(因篇幅太长而略去)

这篇小说是以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涓生(可看作“狷生[孤傲的人]”的谐音词)的手记的形式来写的。从形式上看,是一篇关于个人爱情生活的自叙传和忏悔录。

小说是以涓生的忏悔开头的: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接着,涓生回顾了自己与子君从相识、相恋到同居、分手再到……、最后自己痛苦地忏悔的整个爱情生活过程。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涓生与子君是在会馆(某个地区的人在家乡之外的某个地方建起来的供家乡人活动和居住的建筑物)里互相认识的,他们是同乡。由于采用手记的形式,作者对于涓生和子君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及外貌等没有详细的交代或描述。但从作品中的一些较为零散的

有关描述上看,涓生是一个比较高级的青年知识分子,他在政府部门担任着文员之类的职务,会写小品文、能翻译外文作品(涓生的职业和能力特征中其实有着鲁迅本人的影子);而子君大概是个只受过初等教育的女子,没有工作,寄居在北京的亲戚(叔叔)家里。

故事开始时,涓生就住在会馆里。涓生与子君因同乡关系在会馆里相识后,很快就陷入了爱情。作者这样描绘爱情开始不久后的涓生对子君的思恋:

在一年之前,这寂静和空虚……常常含着期待;期待子君的到来。在久待的焦躁中,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生动起来呵!

子君不在我这破屋里时,我什么也看不见。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看下去,看下去,忽而自己觉得,已经翻了十多页了,但是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只是耳

朵却分外地灵,仿佛听到大门外一切往来的履声,从中便有子君的,而且橐橐地逐渐临近……

可见,当时涓生的确是很爱子君的。

两人初期的爱情生活很美好,也很有那个时代的特色:

她……走过紫藤棚下,脸上带着微笑的酒窝。……默默地相视片时之后,破屋里便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说话的主角总是涓生,而子君通常都只是个听者。在这里,我们已大致可以看出子君的性格有点内向,而且,两人在文化水平和视野、见识方面也是有着较大的差距的。

交往了半年后,在涓生的影响下,子君已有了明确的婚姻或男女关系自主的思想。

她对涓生说出了这样的话:“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可见:当时的子君已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五四时期从西方传来的“男女平等”、“婚姻或男女关系自主”、“个性解放(每一个体都应按照自己的本性和意愿行事,而不是盲目跟从或被迫屈从于他人或公众)”等新思想。

听到子君说出上述话语时,涓生感到“震动”与“狂喜”,对子君和像子君一样的中国妇女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充满了信心。此后,涓生更爱子君了。终于有一天,在激动和慌乱中,涓生“身不由己”地“用了在电影上见过的方法”——即西方男人以单腿下跪的姿势向女性求爱的方式——像子君表白了自己的爱情:“我含泪握着她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当时,子君的反应是:

她脸色变成青白,后来又渐渐转作绯红,……孩子似的眼里射出悲喜,但是夹着惊疑的光,……张皇地似乎要破窗飞去。然而我知道她已经允许我了……。【此处出现

的表情描写是典型的鲁迅式白描——简洁、传神的描写。】

这对青年男女终于互相接受了对方的爱情。甜蜜的热恋持续了一段时间,子君表现得相当痴情:

对于“我”向她求爱的情景,她“什么都记得:我的言辞,竟至于读熟了的一般,能够滔滔背诵;我的举动,就如有一张我所看不见的影片挂在眼下,叙述得如生,很细微,自然连那使我不愿再想的浅薄的电影的一闪。夜阑人静,是相对温习的时候了,我常是被质问,被考验,并且被命复述当时的言语,然而常须由她补足,由她纠正,像一个丁等的学生。

这温习后来也渐渐稀疏起来。但我只要看见她两眼注视空中,出神似的凝想着,于是神色越加柔和,笑窝也深下去,【此处出现的表情描写同样是典型的鲁迅式的白描】便知道她又在自修旧课了,只是我很怕她看到我那可笑的电影的一闪。但我又知道,她一定要看见,而且也非看不可的。

然而她并不觉得可笑。即使我自己以为可笑,甚而至于可鄙的,她也毫不以为可笑。这事我知道得很清楚,因为她爱我,是这样地热烈,这样地纯真。”

子君对涓生爱得热烈、纯真,她陶醉于也满足于这样的爱情。

为了便于朝夕相守,他们在一个叫吉兆胡同的地方、在一个小官员居住的四合院里租到了两间房子;在那里,他们过起了同居生活。这种男女之间在不正式办理结婚手续的情况下就一起生活的同居生活,在当时的许多人眼里是离经叛道的,是会遭到非议的。但子君和涓生都表现得很勇敢:

和她的叔子,她早经闹开,至于使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我也陆续和几个自以为忠告,其实是替我胆怯,或者竟是嫉妒的朋友绝了交。

尽管承受着相当沉重的社会压力,但由于有“爱情神圣”、“爱情至上”这样的信念

作为精神支柱,他们顶住了各种压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同居,涓生觉得对子君有了更深入也更全面的了解:

我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不过三星期,我似乎于她已经更加了解,揭去许多先前以为了解而现在看来却是隔膜,即所谓真的隔膜了。

朝夕相处的同居生活,让涓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发现了子君身上的一些与自己不合拍的东西:子君喜欢在家里养小动物——小油鸡、哈巴狗,而涓生并不喜欢。他开始感觉到自己和子君之间的一些隔膜,所以跟她谈自己对于爱情的看法:

“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只要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或者心理学基础,我们就可以认识到:涓生对于爱情的这一看法是相当深刻的,是对人的感受活动规律、尤其是感受的适应性规律即喜新厌旧

或审美疲劳规律的一种深刻揭示。

但是,单纯的、甚至可以说有点无知的子君并不懂得涓生的这句话中所蕴涵的道理。虽然涓生跟她这样说的时候,她也似乎有所领会地点点头,但后来所发生的事情表明:她实际上并不懂得其中的道理。

自从到吉兆胡同以来,……我们只在灯下对坐的怀旧谭中,回味那时[指住在会馆里时互相争论而又和解]……的乐趣。

除了怀旧,两人不再有新的话题。而且,子君在家里只管忙自己的家务,而

“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

她每天在家里忙着“生白炉子,煮饭,蒸馒头……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况且还要饲阿随,饲油鸡,……都是非她不可的工作。”

子君几乎将心思全都放在了生活琐事

上(甚至还会因为自己养的小油鸡与官太太养的小油鸡争食而与官太太暗斗),却忘了或不知道怎么才能让自己与涓生一起过上丰富而有趣味的生活。

这种每日面对生活琐事而两人之间却无话可说、即使说也只是旧话重提的状况,使得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涓生感到相当郁闷。在此,我们看到:由于两人之间在文化水平、生活视野和精神追求等方面的差距,涓生与子君之间的爱情已经出现了裂痕。

正当爱情出现裂痕的时候,新的生活打击又落在了涓生和子君的头上:由于邻居“雪花膏”在涓生的上司面前造谣、挑拨,涓生失去了在局里的工作。涓生的失业,让自己没有工作、在物质生活上完全依赖涓生的子君感到恐慌,她变得怯弱起来:

那么一个无畏的子君也变了色,尤其使我痛心;她近来似乎也较为怯弱了。

面对失业的打击,涓生倒还不怎么惊

慌,因为他自视有文化、有才能,不愁找不到可以解决谋生问题的事做。涓生决定通过给杂志写稿和提供译文来谋求生活所需的金钱。而且,在他看来,通过写稿和译文来谋生比在局里上班更好。失业的打击倒使得涓生更加振作起来。

但受到打击的子君却无法再振作起来,反而越来越活得没有生气、没有情趣:

子君又没有先前那么幽静,善于体帖了,屋子里总是散乱着碗碟,弥漫着煤烟,使人不能安心做事,……然而又加以阿随,加以油鸡们。加以油鸡们又大起来了,更容易成为两家争吵的引线。

加以每日的“川流不息”的吃饭;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吃饭中。吃了筹钱,筹来吃饭,还要喂阿随,饲油鸡;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也不想到我的构思就常常为了这催促吃饭而打断。即使在坐中给看一点怒色,她总是不改变,仍然毫无感触似的大嚼起来。

使她明白了我的作工不能受规定的吃

饭的束缚,就费去五星期。

……

吃饭却依然给我苦恼。菜冷,是无妨的,然而竟不够;有时连饭也不够,虽然我因为终日坐在家里用脑,饭量已经比先前要减少得多。这是先去喂了阿随了,有时还并那近来连自己也轻易不吃的羊肉。她说,阿随实在瘦得太可怜,房东太太还因此嗤笑我们了,她受不住这样的奚落。

在此,我们看到:受到涓生失业之事的打击后,子君变得一蹶不振。她的精神生活空间日益窄小,她的心思越来越固着在日常琐事上。她越来越不理解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涓生的精神世界,不能理解从事精神劳动的涓生的工作特点,甚至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给他起码的照顾。这种状态让涓生很失望。他开始觉得:子君已经不再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乐趣,反而已经成了自己的生活的一个累赘:

其实,我一个人,是容易生活的,虽然

因为骄傲,向来不与世交来往,迁居以后,也疏远了所有旧识的人,然而只要能远走高飞,生路还宽广得很。现在忍受着这生活压迫的苦痛,大半倒是为她,……但子君的识见却似乎只是浅薄起来,竞至于连这一点也想不到了。

冬天来了,天气冷了,涓生和子君之间因为心灵的隔阂而产生的冷漠也加重了。

天气的冷和神情的冷,逼迫我不能在家庭中安身。

涓生只好躲到有炉子可以取暖的通俗图书馆里去。在图书馆里,涓生反思大半年来与子君的交往和同居生活:

孤身枯坐,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这时的涓生认识到[这里是本人的带有一定自我发挥的解释]:爱情是需要有其他东西作基础的。如果没有基本的生存条件、共同的生活目标、符合对方要求并为对方所欣赏的个人素质以及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的丰富多样性,一对男女之间的爱情就会因缺乏存在的基础而无法长久维持下去。这时的涓生心里已经明白:尽管青春、单纯的子君是有着符合自己的要求并为自己所欣赏的一面的,但在其他不少方面,子君与自己实际上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的,而且,这种差距还在因子君的故步自封和不思进取而不断地拉大:

她所磨练的思想和豁达无畏的言论,到底也还是一个空虚,而对于这空虚却并未自觉。她早已什么书也不看,已不知道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拽]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

他们两人之间的这种实际上难以克服的差距决定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是长不了的。因为心里明白彼此之间的爱情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善于伪装的涓生也就明显地对子君冷淡起来。子君觉察到了这一点,但又不想也不能放弃涓生(子君实际上已将自己看成涓生的妻子;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人一生只跟从一个男性才是所谓正经的,否则就会被人看成不正经的。子君虽然也能接受一些新观念,但在骨子里仍然是一个按传统观念生活的女性,是个半拉子“个性解放”的人),所以,她竭力想要将涓生拉回以前两人热恋的状态中去,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除非她本人的素质和志向都朝着向涓生靠拢的方向发生显著的变化)。

看到涓生对自己冷淡,子君没有去反思(也不可能去反思)自己这方面的原因,反而以一个无知的女人时常会有的思维方式去怀疑涓生是否有了外遇:

“是的。”她又沉默了一会,说,“但是,……涓生,我觉得你近来很两样了。可

是的?你,——你老实告诉我。”

这使涓生彻底明白了子君最终是无法真正理解自己的。在眼见得一时乃至永远都不可能真正与子君心灵相通的情况下,涓生抱着与其同归于尽不如各自自救的想法向子君提出了分手的要求:

我的意见和主张……:新的路的开辟,新的生活的再造,为的是免得一同灭亡。

……

况且你已经可以无须顾虑,勇往直前了。你要我老实说;是的,人是不该虚伪的。我老实说罢: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

涓生是一个比较全面地接受了新思想的人,一个比较完全的“个性解放”的人,而且,也有能力为自己开辟新的生活道路。但子君可不是。对骨子里传统的子君来说,自己的男人和他对自己的爱情就是自己的

生活的全部;失去了自己的男人,她的整个生活就失去了基础,她的生存就会变得没有意义。所以,当她听到涓生想要跟自己分手的话后:

她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间便又苏生,眼里也发了稚气的闪闪的光泽。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爱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此处的表情描写同样是典型的鲁迅式白描。]

这时的涓生还并不怎么成熟、乃至有点自私,他还估计不到他与子君的分手到底会给子君带来多大打击。他一厢情愿地设想:

她勇猛地觉悟了,毅然走出这冰冷的家,而且,——毫无怨恨的神色。我便轻如行云,……

在决定要与子君分手后,涓生过着白天泡在共同图书馆里看书、写作、翻译、晚上

很晚才回到住所睡觉的生活。终于有一天,当他在昏黑的夜色中回到家时:

屋子里……没有灯火;摸火柴点起来时,是异样的寂寞和空虚!

正在错愕中,官太太便到窗外来叫我出去。

“今天子君的父亲来到这里,将她接回去了。”她很简单地说。

……

“没说什么。单是托我见你回来时告诉你,说她去了。”

当子君真正离开的时候,涓生感到异样的寂寞和空虚。

我遍看各处,寻觅子君;只见几件破旧而黯淡的家具,……盐和干辣椒,面粉,半株白菜,却聚集在一处了,旁边还有几十枚铜元。这是我们两人生活材料的全副,现在她就郑重地将这留给我一个人,在不言中,教我借此去维持较久的生活。

在此,我们看到:尽管子君文化素质不高,但毕竟是通情达理而又及其善良的人。当她知道涓生已经不爱自己、自己也不能再给涓生带来幸福的时候,她终于还是选择了离开涓生,而且,在离开的时候,涓生的钱和其他生活资料她都分文未取!我们明白,涓生也明白:即使在离开涓生的时候,子君还是在爱着涓生,还是在尽量替涓生着想。由此,从某些方面看,子君是个有着崇高的传统美德的人!(与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婚姻或两性关系当作一种商业活动、将配偶或伴侣当作索取对象的人相比,子君对涓生的爱情尤其显得纯洁与高尚!)

子君真的走了后,涓生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我的心……觉得沉重。我为什么偏不忍耐几天,要这样急急地告诉她真话呢?现在她知道,她以后所有的只是她父亲——儿女的债主——的烈日一般的严威和旁人的赛过冰霜的冷眼。此外便是虚空。负着虚空的

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这是怎么可怕的事呵!而况这路的尽头,又不过是——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

想起子君的父亲对待子女的苛刻和威严(大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子君才会离家跑到北京的叔叔这里来)以及抱着传统观念的人们会投给子君的冷眼,涓生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开始后悔和自责并为子君担心:

我以为将真实说给子君,她便可以毫无顾虑,坚决地毅然前行,一如我们将要同居时那样。但这恐怕是我错误了。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

我没有负着虚伪的重担的勇气,却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她了。她爱我之后,就要负了这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

……

我是一个卑怯者,……

大学语文资料

成人教育考试及答案大学语文 1.(单选题)“望洋兴叹”这个成语来源于( )(本题1.0分) A.《秋水》 B.《寡人之于国也》 C.〈论贵粟疏》 D.《季氏将伐颛臾》 答案:A. 解析:无. 2.(单选题)在盛唐诗坛上,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本题1.0分) A.王昌龄 B.王维 C.岑参 D.杜甫 答案:D.

3.(单选题)小说《伤逝》是下面哪位作家的作品?( )(本题1.0分) A.沈从文 B.鲁迅 C.茅盾 D.钱钟书 答案:B. 解析:无. 4.(单选题)下形作家中,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是( )(本题1.0分) A.余华 B.陈忠实 C.莫言 D.贾平凹 答案:C.

5.(单选题)下列作品中,是外国文学作品的是( )(本题1.0分) A.《日出》 B.《纪念傅雷》 C.《听听冷雨那》 D.《最后一片叶子》 答案:D. 解析:无. 6.(单选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本题1.0分) A.比喻、夸张 B.比喻、借代 C.模拟、夸张 D.比拟、借代 答案:A.

7.(单选题)蒲松龄与下面哪位作家是同一时代( )(本题1.0分) A.施耐庵 B.罗贯中 C.曹雪芹 D.吴承恩 答案:C. 解析:无. 8.(单选题)下列诗歌中,属于格律诗的是( )(本题1.0分) A.李白《蜀道难》 B.《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C.杜甫《登高》 D.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 答案:C.

9.(单选题)唐代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本题1.0分)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白居易 答案:D. 解析:无. 10.(单选题)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本题1.0分)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答案:B.

大学语文课程文学欣赏

《大学语文课程群——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周学时4节,全程72——80学时适应专业:教育类公共基础课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 1、大学语文,是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综合性基础课程。为推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我们将大学语文作为一个课程群而不仅仅只是一门课程来建设;把大学语文人文性、审美性、应用性和工具性的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分别由不同的课程来承担。该课程群目前由《文学欣赏》、《应用写作》、《社交与口才》三门课程组成,分别在不同的专业开设。 2、文学欣赏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定位于审美性和人文性。该课程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实现“育人”而非简单“制器”之教育根本目的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使之成为具有较高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的大学生。 课程目的: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审美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课程任务:通过文学欣赏的学习,力求取得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陶冶、写作借鉴等人文教育方面的综合效应。 l、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中国文学有大致了解,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2、进—步培养阅读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学作品,初步掌握文学欣赏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从而能举一反三,让文学欣赏这一高尚的审美活动伴随终生。 3、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根据培养目标和需要,指导学生认真研读,在此基础上,依据大纲所列教学要点进行教学。 2、将教材作为中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 3、不求文学史上的全面性,而立足审美性,关注可读性,偏重现当代,以激发学生的审美乐趣。

大学语文讲授篇目纲要

《大学语文》精讲篇目 第一讲《诗经》二首《郑风·溱洧》;《王风·黍离》 第二讲楚辞一篇屈原《涉江》 第三讲《论语》十则犁牛之子等励志好学类、君子之道类十则 第四讲《礼记》、《大学》四则《学记》“玉不琢”;《礼运》“大道之行也,大下为 公”《大学》“大学之道”;“君子慎独” 第五讲阮籍、嵇康诗二首《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寐);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十五》(息徒兰圃) 第六讲李白诗二首《将进酒》;《登金陵凤凰台》 第七讲杜甫诗二首《丽人行》;《曲江二首其一》(一片花飞减却春) 第八讲苏轼诗词二首《和子由渑池怀旧》;《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第九讲李清照词二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第十讲辛弃疾词二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 十一讲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游园惊梦” 十二讲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 十三讲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十四讲鲁迅《伤逝》《伤逝——涓生的手记》 十五讲当代诗歌二首食指《相信未来》;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一讲《诗经》二首《郑风·溱洧》;《王风·黍离》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溱洧 溱(zhēn)与洧(Wěi),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第二讲楚辞一篇屈原《涉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欵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竣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裸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大学语文鲁迅《伤逝》

大学语文鲁迅《伤逝》(一)如何看待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其根源为何? 1.涓生和子君生活的时代原因。整个社会的沉滞、腐朽不可能不毁灭两人的爱情。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不能容忍涓生和子君叛逆地去追求爱情的自由。他们永远维护着封建伦理道德,压制人的自我和个性。在他们的眼中,青年男女的结合应该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涓生和子君脱离了他们的准则,便生活在一个众人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环境里。正因为如此,涓生才会失业,子君的叔叔也“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两人也很难找到住的地方,“大半是被托词拒绝”。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社会重压下,两人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和负担,以至于子君最后不得不走向“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一)如何看待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其根源为何? 2.涓生和子君的性格弱点和缺陷。同居之后,两人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起初涓生对待爱情勇敢、真诚,抛弃世俗眼光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然而随着社会和生活压力变大,涓生自私、虚伪和卑怯的心理渐渐显露出来。爱情是一种责任,一种奉献,但是涓生却认为“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这种想法和做法不但非常不负责任,而且直接把子君推向了死亡。虽然涓生自己也想到过他离弃子君的结果可能导致子君的死,但他还是选择了和子君分手,而子君也同样在最初的斗争中,以一句“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表现出非凡的果敢和坚决,但旧思想的束缚使她在和涓生同居后成了软弱、琐屑的家庭主妇,甚至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和邻居吵架。最终导致了两人的爱情悲剧。(一)如何看待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其根源为何? 3.经济的困顿。我们不得不承认,美满的爱情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涓生和子君的爱情在起初十分深厚,但是生活的困顿渐渐使他们失去了斗志。在涓生失去工作之后,他也失去了轻松的心情,忙碌在求生的道路上,因此也与子君产生了矛盾。而子君也为了生活上的拮据琐碎而同邻居争执不休,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他们为了生活奔波劳碌,再也没有时间讨论两人曾经孜孜以求的精神性追求,长此以往,两人的爱情也渐渐变质。(二)小说表现两人爱情悲剧的意义是什么?“五四”时期,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是青年的一种追求,当个性主义成为时代思潮,青年人纷纷效仿易卜生笔下的人物,走出家庭,追求婚姻自由时,鲁迅看到个性主义的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2000年制定,2006年修改)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语文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Chinese 课程编号:313360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全校非中文专业 二、大学语文的性质和地位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非中文专业的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二十字”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三、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1、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依托人文学科,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促进人文精神的体悟和内化的教育。人文知识是人文学科知识的总称,包括历史、哲学等。大学语文是人文知识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她涵盖了语言应用和表达,应用写作和文学作品的鉴赏。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既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基础。

2、我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大众化”应用人才,有两个层面:一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动手的应用能力;二是既能掌握一定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又要掌握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向通才教育发展。蔡元培、梅贻琦等老一辈教育专家指出:大学语文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沟通文理两科”的“通才”,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十世纪前期的沈尹默、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他们是文学大师,同时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极为深厚;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他们是理工大师,同时他们的语文修养都非常深厚。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机械工程专家,人文底蕴非常丰厚。所以要达到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开设大学语文势在必行! 3、找回失落的人文精神。 现在部分独生子女大学生及年轻人缺乏人文精神,正象杨叔子总结的“四不”特点:对人不感激、对事不满意、对物不爱惜、对己不严厉。他们只讲索取,不讲回报,普遍缺乏爱心。这是很让人担忧的事。要在大学生中找回失落的人文精神,就不能不接受祖国灿烂文化的教育,.一个人可以不写诗,不写小说,但不能不会欣赏诗歌和小说,不能丧失对美的鉴赏能力,对人文精神的感悟能力以及对世界的感知能力。世界要一统化,在未来的世界文化格局中,汉语以及汉语所负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新文化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中国政府在全球建立百所“孔子学院”。就是要在世界上推广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作为21世纪的年轻大学生,“饮水必须思源,数典不能忘祖”。要不断加强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 四、大学语文的目标和要求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

秋中南大学远程教育《大学语文》在线作业及答案

秋中南大学远程教育《大学语文》在线作业及答案 《大学语文》课程在线考试 题库及参考答案 总共130题共100分 一. 单选题(共50题,每题分,共分) 1. 郑夑又号() (分) A.克柔 B.板桥 C.圣手 D.七怪 ★标准答案:B 2. 王维的《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在风格上与其哪类诗歌相近() (分) A.边塞诗 B.山水田园诗 C.抒情小诗 D.禅趣诗 ★标准答案:B 3. 著名的《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谁的书信() (分) A.儿子 B.女儿 C.妻子 D.父亲 ★标准答案:A 4. “王利发”是哪部话剧中的人物() (分) A.龙须沟 C.上海屋檐下 D.雷雨 ★标准答案:B

5. 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分) A.老舍 B.夏衍 C.曹禺 D.施蛰存 ★标准答案:C 6. 对联”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在修辞上不含() (分) A.对仗 B.对偶 C.顶针 D.谐音 ★标准答案:C 7. 高行健的《车站》深受哪部西方荒诞剧的影响() (分) A.等待戈多 B.娜拉 C.战争与和平 D.麦克白 ★标准答案:A 8. 《恋爱的犀牛》中作者对马路的态度是() (分) A.欣赏 C.厌恶 D.嘲笑 ★标准答案:A 9. 戏剧最突出的审美特性表现于() (分) A.人物 B.语言 C.冲突 D.情节 ★标准答案:C 10. 元杂剧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分)

A.白朴 B.关汉卿 C.马致远 D.王实甫 ★标准答案:B 11. 标志着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是() (分) A.宋话本 B.宋代讲话 C.明清章回小说 D.唐传奇 ★标准答案:D 12. 《枯河》的主人公是() (分) A.小虎 C.妞妞 D.黑子 ★标准答案:A 13. 《河边的错误》主要运用的是() (分) A.纯客观叙事 B.限制叙事 C.全知叙事 D.多视角 ★标准答案:B 14.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分) A.高行健 B.莫言 C.杨振宁 D.李政道 ★标准答案:B 15. 张爱玲的中短篇小说集为() (分) A.《传奇》

大学语文教案1-5课

大学语文教案1-5课 第一课伤逝 【教学目的】 1.在作品的时代背景下发掘作品的思想内涵。 2.通过教学,让学生领会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小说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 2.小说独特的叙述视角。 3.小说抒情诗般的语言特质。 4.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 5.作品反应的“五四”一代青年的精神追求及其困境。 6.作者对“五四”思想解放潮流的反思。 7.鲁迅独特又极富个性的语言表达。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自学与串讲相结合;教师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精细研究 课文的几个片段。 2.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解题 (一)导语 爱情,向来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而《伤逝》作为鲁迅先生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是一篇以涓生手记为形式写成的忏悔录,讲述了一个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的爱情悲剧故事。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才,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始用“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

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二、研习课文 (一)熟悉并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 在今天看来,《伤逝》中主人公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小说运用了哪些手法?鲁迅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 3. 小说主人公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自读课文,尽力找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二)探究问题 1.学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后回答以上问题,教师补充。 2. 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师生讨论。 三、重点与难点阐释 (一)如何看待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及其根源 1.涓生和子君生活的时代原因。 2. 涓生和子君的性格弱点和缺陷。 3. 经济的困顿。 (二)小说表现两人爱情悲剧的意义是什么 “五四”时期,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是青年的一种追求,当个性主义成为时代思潮,青年人纷纷效仿易卜绳笔下的人物,走出家庭,追求婚姻自由时,鲁迅看到个性主义的不足,提出了“娜啦走后怎样”的问题。 (三)小说采取的“手记”形式有何独特艺术表现效果 这篇小说是以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涓生的手记的形式来写的。从形式上看,是一篇关于个人爱情生活的自叙传和忏悔录。 (四)小说极具个性的语言特质 鲁迅之所以成为今日的鲁迅,除了伟大而深刻的思想性,还因为他穷毕生之力,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伟大的文学丰碑。鲁迅的语言风格是独特的,独特到别人难以模仿的程度。

《大学语文》部分思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部分思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同》篇的艺术感染力除来自儒家用世的情感之外,还来自于文字的表达,试总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法。 答:(1)注意找出文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用”、“归”、“公”。再如“礼”、“纪”、“里”、“知”、“起”。再如“让”、“常”、“殃”、“康”。先秦许多散文中都注意谐韵。(2) 注意这篇文章的文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气势。(3) 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结合《七月》将周代农民一年的劳动生活按时间顺序作一简要的概括。 答:正月:于耜、纳于凌阴 二月:举趾农作、其蚤,献羔祭韭、播百谷 三月:女子求柔桑、采蘩;条桑,伐远扬 四月:无 五月:无 六月:食郁及薁 七月:亨葵及菽、食瓜 八月:(采)萑苇、载绩、其获、剥枣、断壶 九月:授衣、叔苴、采荼薪樗、筑场圃 十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获稻、为春酒、纳禾稼、农夫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乘屋、涤场。飨酒、杀羔羊,跻彼公堂 十一月:于貉,取狐狸为裘

十二月:其同,载缵武功、凿冰(注:均用夏历标示。) 你觉得《七月》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劳动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情变化? 答:(1)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2)为公子裳,为公子裘,食我农夫(喜悦); (3)嗟我农夫,上入执宫功(忧虑); (4)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满足)。 对诗中“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一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传统的看法认为“春女感阳气而思男”,“悲则始有与公子同归之志,欲嫁焉”,近代以来学者提出这句是指身为奴隶的采桑女内心伤悲,害怕被贵族公子强行娶走。你觉得哪种理解更为合理?说说你的理由。 答:此题分歧产生于“殆”字解释的不同。“殆”解释为“始”,是传统的训诂,即指将要发生的事,是自己所愿望;近代以来将“殆”解释为“只怕”。 传统的说法以郑《笺》为代表,近代解释以郭沫若为代表。清代姚际恒认为“子”为女公子,害怕自己作为陪嫁品。 请将《楚辞·招魂》与《诗经·豳风·七月》作一对比,说说两者在表现方式和艺术技巧等方面的差异。 答:主要抓住:(1)写实——浪漫,(2)四言为主——句式变换,(3)用语朴素平淡——词采繁富,(4)叙事之长篇——想象与抒情。 关于《招魂》的作者和主题 古今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一、屈原招楚怀王亡魂;二、屈原招怀王生魂;三、屈原自招生魂;四、宋玉招屈原亡魂。清人郑沅《招魂非宋玉作》推断《招魂》“杂陈宫室、饮食、女色、珍宝之盛,皆非诸侯之礼不足以当之,岂宋玉、景差辈所能施之于其师者?”“《招魂》必宜据史公说,定为屈原作”。结合对本文的学习,收集相关的说法,谈谈你的看法。

大学语文第4讲:鲁迅《伤逝》

大学语文第4讲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小说 鲁迅:《伤逝》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很值得一游的历史文化名城]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以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鲁迅以其思想的深刻和艺术的超拔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伤逝》原文: (因篇幅太长而略去) 这篇小说是以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涓生(可看作“狷生[孤傲的人]”的谐音词)的手记的形式来写的。从形式上看,是一篇关于个人爱情生活的自叙传和忏悔录。 小说是以涓生的忏悔开头的: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接着,涓生回顾了自己与子君从相识、相恋到同居、分手再到……、最后自己痛苦地忏悔的整个爱情生活过程。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涓生与子君是在会馆(某个地区的人在家乡之外的某个地方建起来的供家乡人活动和居住的建筑物)里互相认识的,他们是同乡。由于采用手记的形式,作者对于涓生和子君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及外貌等没有详细的交代或描述。但从作品中的一些较为零散的

有关描述上看,涓生是一个比较高级的青年知识分子,他在政府部门担任着文员之类的职务,会写小品文、能翻译外文作品(涓生的职业和能力特征中其实有着鲁迅本人的影子);而子君大概是个只受过初等教育的女子,没有工作,寄居在北京的亲戚(叔叔)家里。 故事开始时,涓生就住在会馆里。涓生与子君因同乡关系在会馆里相识后,很快就陷入了爱情。作者这样描绘爱情开始不久后的涓生对子君的思恋: 在一年之前,这寂静和空虚……常常含着期待;期待子君的到来。在久待的焦躁中,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生动起来呵! 子君不在我这破屋里时,我什么也看不见。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看下去,看下去,忽而自己觉得,已经翻了十多页了,但是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只是耳

大学语文阅读理解题库答案

一、解释词语: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与:参加。蜡:祭名,年终祭祀。宾:陪同祭祀的人。 出游于观之上。观:门阙,门楼。 与三代之英。三代之英:禹、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等三代杰出的人物。即夏商周三代英明的君王。 矜寡孤独废疾者。鳏:老而无妇。寡:老而无夫。孤,少儿无父。独:老而无子。废:残废。疾:有疾病的人。 男有分,女有归。分:职业。归:归宿。 是故谋闭而不兴。兴:产生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隐:消逝。 道可道,非常道。道:宇宙本源。 以设制度,以立田里。立:规范。 而兵由此起。兵:战乱。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著:彰显。考,成就。刑仁:用仁义作为规范。 我无为,而民自化。化:化育。 故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边际,边界。 以正治国。正:无为清净之道。 取名寤生,遂恶之。恶:厌恶。 亟请于武公。亟:屡次,多次。 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患:担心,发愁。阙:通掘,挖掘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鄙:边境之邑。 厚将崩。厚:实力增强、土地扩大。崩:瓦解。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都:都邑,城:城墙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不过:不超过,参:同“三”,国:国都 姜氏欲之,焉辟害?焉:怎能,辟=“避” 蔓,难图也。蔓:蔓延,生长,图:图谋,谋划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贰:两属 无庸,将自及。庸=用,自及:自己遭殃的意思 不义不昵,厚将崩。昵:亲近。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完:修治城廓,聚:积聚粮草,甲:铠甲,

兵:武器,卒:步兵,乘:战车 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羹:带汁的肉,遗:赠送 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隧:地道,名用如动词,挖地道 爱其母,施及庄公。施:延续推及 颖考叔,纯孝也。纯:大。 江流宛转绕芳甸。芳甸:鲜花盛开的原野。 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雪珠。 昨夜闲潭梦落花。闲潭:幽静的水边。 吹梅笛怨梅:梅花落曲 次第岂无风雨。次第:转眼。 簇带争济楚。簇带:打扮。济楚:整齐,鲜明。 若论我们也有顽笑不留心的孟浪去处。孟浪:冒失、越礼。 补充: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逑:匹配之意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寤:醒着。寐:睡着。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服:思念。服:念,想。 悠哉悠哉悠:思,想念。优哉游哉:形容思念深长。 离骚离,通罹,遭受。骚,忧。 过故人庄过:拜访。 故人具鸡黍。具:准备。 开轩面场圃。轩:窗户场:麦场。圃:菜园。 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沙漠。阑干,纵横貌。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面对。潇潇:小雨飘洒的样子。江天:山河大地。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霜风:深秋的寒风。关河:山河。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淹留:久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颙望:凝望、呆望。 争知我,倚阑干处。争:怎。 正恁凝愁。恁:如此。凝愁:愁苦郁结。 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将息:保养调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情形。

《大学语文》简答题

《大学语文》简答题(1) 1.什么是《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从体例分 类上来说的。风,大多是民歌;雅,是宫廷乐歌;颂,多是宗庙祭祀时用的乐歌。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宋代朱熹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诗经·郑风·子衿》塑造了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女主人公形象? 该诗塑造了一个正处在热恋中的感情真挚的女主人公形象。全诗写她在城 https://www.doczj.com/doc/c619081092.html,/search_frame.html楼上等候她恋人的情景。先写“青青子衿”,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写相思萦怀之情。因不能与恋人相见,浓浓的爱意不由 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最后,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回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 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一个痴情、缠绵,活泼、可爱的女子 形象跃然纸上。 3.乐府民歌《战城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描写前方战士暴尸荒野、后方田园荒芜、禾黍不获的情景,谴责了连 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对民众的深切同情和对阵亡将士的哀悼之情。4.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哪三种观点?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三种观点:1.讽喻说,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 讽喻唐明皇贪色误国;2.爱情说,认为该诗的主题是歌颂李杨之间真挚缠绵的爱情;3.双重主题说,认为该诗前半部分是讽喻,后半部分是歌颂爱情。 5.《长恨歌》塑造了一个具有什么样性格的杨贵妃? 杨贵妃美貌、娇媚,进宫后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 列土”。杨贵妃死后,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仙境中的杨贵妃。她 高雅端庄,寂寞悲伤,殷勤迎接汉家使者,对唐玄宗一往情深,托物寄词,重申 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使她成为千百年来忠于爱情的化身。6.柳永的《八声甘州》体现了柳词的哪些特点?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共10页)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共10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者:刘淑霞审核者:邓晓成 课程代码:LB001A/LX028A 适用专业:非中文专业 参考学时:40学时 先修课程:无 参考书目:《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 一、说明 大学语文是理、工、文、管各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各个专业的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健康情感、完美人格、审美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使已经具备高中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习高等教育各类专业课程、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现代人文意识,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准确地阅读理解一般文章、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三)编写原则 1.本大纲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编写。 2.内容多,课时少,突出关键和有代表性的内容,做到少而精。 (四)建议 1.鉴于语文课程的独特性,教师可根据个人擅长或学生需要灵活、适当选择、安排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 2.在更多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五)有关其它问题的说明 无 二、课时计划 注:1.机动内容是指,根据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赋予授课教师发挥个 人研究专长, 同时结合学生接受实际可以灵活调整该次课程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XJ0105003 课程类别:人文通识课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学时/学分:2学分,总学时32。 一、课程简介 《大学语文》是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外,面向文、理、工、商、农、医、法等各类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它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本课程通过对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传统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培养讲文明、有道德、有社会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要让学生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聪明智慧的学习,通过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思考和批判,从中汲取奋起自新、自强不息、兼容并蓄、改革创新的民族精魂,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的潜移默化。 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是通识课,旨在帮助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提高语文修养,提升审美情趣,奠定人文根基,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新习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激励广大岐黄学子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

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把自己培养成新世纪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旨在通过古今中外经典作品的阅读、欣赏、熏陶,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即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学修养,即提高大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即帮助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理念;培养大学生健康健全的高尚人格,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 分为文选和通论两部分。重点讲授诸子散文、历史散文、现当代散文、议论文、诗词曲赋骈文、小说、书序游记、祭文碑铭家书演说、医药小品文的经典代表作,介绍中国文学史概貌、中医药与儒道释的联系以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第一单元诸子散文 【目的要求】 1.从源头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了解中医理论形成之源。 2.通过文选掌握儒家道家的思想精髓。 3.掌握文章重点词语词义。 【教学内容】 (一)文选阅读讲解 1.诸子各家思想主张简介及诸子散文特点 2.《周易》五则 3.《老子》六章 4.《论语》二十则 5.《孟子》五则之“浩然之气”、“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民贵君轻”

2023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2023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人文系面向非中文专业大一年级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类必修公共基础课。课程以文学鉴赏为着眼点,撷取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若干“点”,编为若干专题,每个专题由简要的知识概要和一组文选构成。其目的是补充完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养成儒雅修养,从而完善大学生的文化修养,辅助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工程。具体包括: 1、掌握一定的文史基础知识,提高语文水平,能通畅、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把握主题、辨析文路,或感受形象的能力。 2、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领会汉文字之美、汉语言之雅、汉文学之丰富和汉语言文化之博大;了解经典的古今中外作品中所承载的文化,感受到文字、文学作品传达丰富复杂世界的巨大魅力;养成热爱祖国语言的自豪感和追求祖国语言纯洁的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水平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文学数千年来的基本发展线索,掌握各时期、各文体的代表作家作品,认识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和优秀传统。 2、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 1、进一步提高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能力,着重培养对作品的审美感悟和鉴赏能力。 3、培养丰富的想象、类比、直觉、感悟等形象思维能力,触发创造性思维。 3、素质培养目标 1、了解中国语言文学及其蕴含的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优美而丰富的人性,培养爱心,追求真善美,关怀生命的终极价值,全面提升人文精神。 三、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案例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一、教学目标 (一)课程教学目标 掌握鲁迅的生平及其相关代表作;掌握伤逝的艺术手法。(二)思政育人目标 根据经典作品改编成当下影视作品,比较两者的差异,并分析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与影视文学作品新时代背景的迥异,让学生为生活在新时代而感到幸运与幸福。 二、案例开展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伤逝》与《我的前半生》中“新”子君和“旧”子君的不同命运的比较,让同学们充分的感受到生长在新时代环境下女性的崭新生活。通过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分析,启迪大学生们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三、案例内容 《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 罗子君这位当代女大学生毕业后走向婚姻,当了十三年的全职太太,后又因变故导致离婚,自己重新开启新生活。在这个故事里,罗子君同样因为爱情放弃工作,做了全职太太,后又因爱情的破灭,她离开家庭,重新回归社会。 (一)“新”VS“旧”子君命运不同的原因: 第一,旧子君退路是回归旧家庭,新子君退路是走进新工作。

第二,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新子君比旧子君有更多更平等的就业机会。 (二)《伤逝》爱情悲剧的解读: 1. 社会环境是造成爱情悲剧的首要原因。 2. 自我性格的缺点是造成爱情悲剧的内在原因。 3.物质保证的缺失造成了爱情悲剧的必然原因。 四、教学反思 1.通过对《伤逝》与《我的前半生》中“新”子君和“旧”子君的不同命运的比较,让同学们充分的感受到生长在新时代环境下女性的崭新生活。 2.通过子君和涓生的爱情得以启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新时代,给了青年人更多新平台、新机会,也对青年人也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担当。青年人时刻不忘“奋斗正当时,拼搏在当下!”启迪学生在追求美好爱情的同时,更要把时间、精力放在自我能力的提升上。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5题) 1. 《我与地坛》中,运用多种事物类比四季,这种联想方式是() A.相似联想 B.时间统一性联想 C.相反联想 D.地点统一性联想 2.《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A.诸葛亮 B.曹操 C.杜甫 D.王安石 3.《短歌行》(其一)的主旨是 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慨功业未成,忧从中来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4. 契诃夫《苦恼》中老车夫姚纳的苦恼是 A.风雪交加中拉不到乘客 B.小马没有食物 C.儿子突然病故 D.无处诉说丧子之痛 5.下列作品中,充满了象征意蕴的散文诗是() A.郁达夫《故都的秋》 B.冰心《往事》(—之十四) C.艾青《我爱这土

地》D.屠格涅夫《门槛》 6.《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A.屠格涅夫 B.契柯夫 C.莫泊桑 D.欧。亨利 7.贯穿《爱尔克的灯光》全文线索是() A.故居的变迁 B.亡姐的不幸遭遇 C.三种灯光的依次闪现 D.“我的心灵的灯”的引导 8. 《我爱这片土地》中诗人着力刻画的一个象征形象是() A.鸟 B.暴风雨 C.土地 D.河流 9.《张中丞传后叙》一文中,作者补叙许远的事迹,采用的是() A.驳论的方法 B.对比的方法 C.夹叙夹议的方法 D.立论的方法 10.“以文为词”的作家是( ) A.辛弃疾 B.柳永 C.苏轼 D.周邦彦 1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阴山以南的沃野( )是游牧民族的苑囿,( )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 )占领了这个沃野,

2023年自考《大学语文(专)》试题及答案(卷十)

2023年自考《大学语文(专)》试题及答案(卷十) 填空题: 1.《山地回忆》是孙犁的作品,被收入其散文小说集《白洋淀纪事》。 2.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3.李白的《静夜思》的核心意象是月光。 4.王昌龄的《闺怨》其实反映了战争,属于广义的边塞诗。 5.按照容量,戏剧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6.《读孟尝君传》是宋代王安石的作品,他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苏轼、苏辙、苏洵一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7.唐传奇标志着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 8.老舍原名舒庆春,他最出色的话剧是茶馆。 9.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10.鲁迅的《伤逝》收在《彷徨》集中,而他的《二丑艺术》则收入其《准风月谈》集。 11. 一般书信由称呼、问候、正文、结束语、署名、日期、信封七部分构成。 12.诗歌基本抒情单位是意象。 13.周作人的散文平白如话,如拉家常,被称为闲话体。 14.被誉为“正式的作为正统小品文的美文”的散文是周作人的《苍蝇》。

15. 莫言是继高行健之后又一华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6.《断魂枪》里的三个人物是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 17.《故乡的野菜》是一篇描写浙东地区民情风俗的散文。 18.《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的作者是李煜,他是南唐君主,被称为李后主。 19.汪曾祺还是现代京剧《沙家浜》的主创者之一。 20.李商隐《锦瑟》中用到的典故有杜宇啼春、庄周梦蝶和鲛人泣珠。 21.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称为“宫体诗的自赎”。 22.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为悼念他的朋友文与可/文同而作。 23.《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的散文集。 24.从论说方式来看,《读孟尝君传》是一篇驳论文。 25.“诗家天子”指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26.并称“小李杜”的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27.宋代女性词人第一人是李清照,她又号易安居士。 2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 29.著名的明代“四大奇书”指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30.鲁迅所称的“四大谴责小说”指的是:《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

外研社《新编大学语文》第三版(由丁帆主编,江苏高校使用)复习提纲(附答案)

2011-2012-2大学语文(配合外研社《新编大学语文》第三版使用,由丁帆主编)第一篇《大同》 一、选择题 1.《大同》一文选自是( C)。 A. 《论语》 B. 《孟子》 C.《礼记》 D. 《尚书》 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D)。 A.物质文明建设B.精神文明建设C.人事制度D.所有制形式 3.《礼记》所代表的思想体系属于( A)。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二、填空题 1.《大同》:“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罐(同音)。 2.“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句中“与”读音欲(同音),意思是参加;“蜡”读音诈(同音),意思是古代天子诸侯举行的年终祭祀。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矜”的意思是同“鳏”,是无妻之夫的人,“独”的意思是无子女的人。 4.“城郭沟池以为固。”中“固”的意思是坚固的军事工事。 5.大同思想贯穿着一个道德递衰的史观,三代以前称为“大同”,三代以后称为“小康”。 三、翻译题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修习亲睦。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答: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答:使天下的老人都有善终,使壮年人都有用武之地,使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以及身有残疾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4.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四、论述题 1.概述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社会特征。 答:“大同”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色:一、“天下为公” ,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二、“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爱无差等”,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没有私产,各尽其能”,这儿的人们没有私产,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社会安定,没有战争” 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 2.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 答: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

大学语文(华北科技学院)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 1.大学语文要“有用”,它要与现实生活相关,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用之处”。 A:对 B:错 答案:A 2.大学语文的“无用之用”就是,大学语文实际上根本没用,但看上去好像有用。 A:对 B:错 答案:B 3.我们既重视文学修养、文化修养的提高,也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是 大学语文“语”“文”兼顾的原则。 A:对 B:错 答案:A 4.大学语文课的最终定位是“无用” 与“有用”的结合。 A:错 B:对 答案:B 5.要学好大学语文,需要我们爱生活,爱读书,爱上课。 A:对 B:错 答案:A 6.背一首唐诗宋词,不能让计算机运行更快;学一则《论语》,也不能消灭了 矿井里的瓦斯。所以学习大学语文没有用。 A:对 B:错 答案:B 7.大学语文“慕课”教学与大学语文教材毫无关系。 A:错 B:对 答案:A 8.学好大学语文,“刷网课”就足够了。 A:对 B:错 答案:B 9.语文对于人的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文学品位、文化品位的提升,在于人格素 质的完善,它的最终作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A:对

B:错 答案:A 10.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热爱生活。 A:对 B:错 答案:A 11.如果一本书让人痛苦,那么它一定不是一本好书。 A:错 B:对 答案:A 12.“有用”与“无用”的结合,是我们对大学语文课的最终定位。 A:错 B:对 答案:B 13.我们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包括哪三大板块?() A:世界经典、文学赏读、汉语应用 B:中华经典、文学赏读、语言文字 C:中华经典、文学赏读、汉语应用 D:中华经典、唐诗宋词、汉语应用 答案:C 14.“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谁的诗句?() A:曹雪芹 B:苏轼 C:李白 D:杜甫 答案:B 15.“充实之谓美”是谁说的?() A:庄子 B:孔子 C:老子 D:孟子 答案:D 第二章测试 1.下面关于《论语》一书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B:《论语》多为语录,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C:《论语》的主要特点是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