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要点

句法

判断句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李信)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是必射雕者也

果匈奴射雕者也

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是岁,元狩四年也

定语后置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

汉兵死者过半

士死者过半

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

宾语前置

广为圆陈外向

其李将军之谓也

被动句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

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

而右将军独下吏

不对狱,国除

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介宾后置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

(李陵)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

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词法

一词多义

?徙

故槐里,徙成纪(迁移)徙为骑郎将(调任)?以

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因为)皆以力战为名(凭借)汉以马邑城诱单于(用)

乃自以精兵走之(率领)?为

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对,向)广为骁骑将军(担任)?引

胡皆引兵而去(率领)遂引刀自刎(拿取)且引且战(后退)?可

行可数百里(大约)此言虽小,可以諭大也(可以)?乃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竟然)

今乃一得当单于(才)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是)

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于是,就)

词类活用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跟从)用坚其意(使……坚定)胡兵终怪之(以……为怪)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以……为苦)鞭马南驰数十里(向南)

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使……显贵)

通假字

上山陈(同“阵”,摆开阵势)

然虏卒犯之(同“猝”,突然)

其士卒亦佚乐(同“逸”,安闲)

汉军罢,弗能追(同“疲”,疲乏)

东道少回远(同“稍”,稍微)

莫府(同“幕”)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整理: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李华富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 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 可伏兵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 二、一词多义(虚词)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1、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 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就属这一文体。 2、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

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页 1 第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3、课文解读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本文利用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富有特色。而且涉及很多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例如“师”、“学者”、“惑”等,我们应该掌握这些词含义,夯实古文功底。 二、综合练习题 (一)给下列词注音: 受业()解惑()愚笨()乐师()阿谀()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李潘()经传()或不焉()嘉()贻()句读()读书()嗟乎()长幼()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吾师道也:()

史记 李将军列传 预习 文言知识 整理翻译

《李将军列传》,传记篇名。西汉作。载于《史记》。通过描写西汉“飞将军”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多细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李广将军,是陇西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担任将军,就是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建元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用说呢!” 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负本领高强,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与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 《高祖本纪》 常有大度 ......远大的抱负一般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终了同“债”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同“尝”,曾经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交好,与……友好 高祖为亭长,素易 ..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向来看不起,轻视 (吕公)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趁机同“屈”,理亏,不安 酒阑.,吕公因目固 ..留高祖将尽用眼睛示意坚持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生,亲生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整理,提起道歉 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一同 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通过 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归属,归附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悬挂 诸所过毋得掠卤 ..,秦人憙.,秦军解.同“掠掳”,抢人财物同“喜”同“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宽而薄的丝带 乃以秦王属.,遂西入咸阳交付委托 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灭族处死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再说规约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使……明白,知道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犒劳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 同“纳”,接纳逐步同“拒”认为……正确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救活,使……活明告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带着,使……跟从谢罪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解脱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 ..,何以得主.约!“伐”意同“功”,功勋计持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 一. 通假字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三、一词多义 1 师?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着作) 3.道? 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5. 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7. 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8. 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9. 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10. 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李将军列传》文言现象及其整理

《李将军列传》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 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可伏兵(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点整理

李将军列传 【易混淆虚词】1.且 杀其骑且尽(将) 虏多且尽(并且) 且广年六十余矣(况且) 2.为 秦时为将(担任)。 赎为庶人(成为) 为虏所生得(被) 3.如 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 急诣部,如书(按照) 4.因 因推堕儿(趁机) 因引而入塞(于是)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机) 5.之 大军不知广所之(去) 得李广必生致之(代词,代李广) 其李将军之谓也(助词,的) 胡兵终怪之(代词) 非在数十步之内(用于方位名词之前)6.乃 良久,乃许之(才)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却,竟然)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是) 7.而 络而盛卧广(表修饰) 而又迷失道(表转折,却)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表顺承) 【词类活用】 (一)名作动 1.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布阵) 2.鞭马南驰数十里(用鞭抽打) 3.后大将军(落后) 4.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名作动,向前行进)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名作动,交给)(二)名作状 1.络而盛卧广(用网) 2.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在夜里) 3.鞭马南驰数十里(向南)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向南)(三)形容词作名词 1.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紧急情况) 2.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事情的原委、复杂的情况) 3.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迂回绕远的路) 4.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大道理)。(四)使动用法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使…坚定) 2.络而盛卧广(使…卧) 3.败韩将军(使…败,引申为“打败”) 4.止广宿亭下(使…止,引申为扣留)(五)形作动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靠近) 【特殊句式】 一、被动句 1、士以此爱乐为用 2、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二、倒装句 1、定语后置句 ①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②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 2、状语后置句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三师说(含答案解析)

师说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 ) 2.或师焉,或不焉(“”通“”)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 ..必有师 古义: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3.吾从而 ..师之 古义: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6.师不必 ..贤于弟子

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 1.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得璧,传之美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从惑而不从师() 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并序》)()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3.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不焉()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4.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5.则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6.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其可怪也欤()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吾师.道也( )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2.名词作状语 则群.聚而笑之( ) 3.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 )

高中语文 文言文《李将军列传》原文与译文

《李将军列传》原文与译文 原文: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徒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人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遗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译文: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做过将军,就是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作了郎官,他们都是武骑常侍,俸禄八百石。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哪还用说呢!” 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伏本领高查强,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李将军列传词句整理

《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汇总一、通假字 汉军罢:通“疲”,疲惫。 军亡导,或失道:通“无”。通“惑”。 南绝幕:通“漠”,沙漠。 广家世世受射:通“授”,传授,这指学习。 虏益解:通“懈”,这里指进攻的势头有所减弱。此言虽小,可以谕大:通“喻”,比喻。 诸将多中首虏率:通“律”,军令。 二、词类活用 络而盛卧广:名词作状语,用绳子结成的网。 南绝幕:向南。 鞭马南驰数十里:用鞭子抽打;向南。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靠近。 后大将军:后于,比……后到。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大道理。 三、一词多义 自 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亲自。 军中自是服其勇也:从。 固自辞于大将军:亲自。 桃不言,下自成蹊:自然。 因 因推堕儿:趁势。

因引而入塞:于是。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势。因复更射之:于是。 数 鞭马南驰数十里:几。 避之数岁 非在数十步之 行可数百里 杀数人 广数自请行:多次,屡次。数奇:命运的定数。 复 复得其余军:又 因复更射之:再。 终不能复入石矣:再。 广复为后将军:又 复力战:再。 与 饮食与士共之:和。 虏易与耳:对付。 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给。 乃 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就。军士乃安:才。 良久乃许之:才。

乃自以精兵走之:就。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竟;却。今乃一得当单于:才。 乃我自失道:是。 引 因引而入塞:带领。 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带领。遂引刀自刭:拿,拔。 虽 虽令不从:即使。 此言虽小:虽然。 将 诸将多中首虏率:将领。 广复为后将军 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带领。 中 见草中石:中间。 中石没镞:射中。 度不中不发:射中。 诸将多中首虏率:符合。 没 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

史记 李将军列传 预习 文言知识 整理翻译

《李将军列传》,传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载于《史记》。通过描写西 汉“飞将军”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 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多细 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李广将军,是陇西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担任将军,就是追获燕 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 射箭。建元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 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 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 那还用说呢!” 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 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 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 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负本领高强,屡次与 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 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 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 骑兵,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 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 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 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 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

师说、劝学、过秦论、石钟山记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字词 1.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同“授”,传授,讲授。) 2)或不焉(冋“否”)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 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小学而大遗古: 小的方面。今:学校。 3)今之众人古: 般人。今:表示很多人。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 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吾从而师之古: 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6)句读之不知古: 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今:看着文字发出声 音。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 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 无论。今:没有,否定副词。 3?词类活用 1)n. T意动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2) a. T n.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 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n. T v.: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4) a. T v.:惑而不从师(形容作动,遇到疑难问题) 5)使动: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使……学习) 4. 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 a n,名词,解释六经的著作) 3)道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惑而不从师(形容作动,遇到疑难问题) 5. 重点实词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2)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难道) 3)犹且.从师而问焉(尚且,还) 4)士大夫之族.(类)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6)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7)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 9)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6. 虚词 1. 而 1)连词,表承接 人非生而.知之者吾从而.师之择师而.教之 2)连词,表转折 惑而不从师小学而.大遗 3)连词,表并列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4)连词,表修饰 则群聚而.笑之 5)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2. 于 1)介词,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介词,向:而耻学于.师 3)介词,对于:于.其身也 4)介词,从:其皆出于.此乎 5)介词,表被动,被:不拘于.时 3.也 1)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其可怪也欤 4.乎 1)介词,相当于“于”,在;表比较: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语气助词,表反问,吗: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语气助词,表揣测,吧:其皆出于此乎 . 4)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唉: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最新李将军列传字词翻译

原文: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①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②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节选自《史记?卷一百九》,有删减) [注]①典属国:负责与附属国外交事务的官员,也简称“属国”。②白马将:乘白马而出监护军队的将领。 译文: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2)吏当广所失亡多()(3)辄分其麾下() (4)广讷口少言() (5)以为李广老,数奇()(6)意甚愠怒而就部()(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8)遂引刀自刭() (9)悛悛如鄙人()(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重点实词解释 1.广家世世受射。受: 2.用善射杀首虏多。用:首:虏: 3.有所冲陷折关。冲陷: 折关: 4.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将:纵: 5.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身自: 6.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所: 7.即有急,奈何?即: 8.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终: 9.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就:舍止: 10.破败广军,生得广。生得: 11.广暂腾而上胡儿马。暂: 12.吏当广所失亡多,当:失亡: 13.何乃故也。何乃: 14.广亦竟射杀之。竟: 15.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 16.其射,见敌急。急: 17.用此,其将兵数困辱。用此: 18、南绝幕。绝: 19、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谢: 20、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对簿:21:秩八百石。秩: 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勒: 成语:对簿公堂: 三、通假字 1、尝从行 2汉军罢 3、上山陈 4、广详死 5.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6、军亡导,或失道 7、南绝幕 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9广家世世受射 10.胡虏益解 11.然虏卒犯之 12.此言虽小,可以谕大 四、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用坚其意 呵止广 止广宿亭下 2.意动用法 胡兵终怪之 3.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山陈 络而盛卧广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止广宿亭下 4.名词作状语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 之 南绝幕 鞭马南驰数十里 尝夜从一骑出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后大将军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即有急,奈何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 五、古今异义词 1.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古义:;今义:有学问的人 六、一词多义 1.为 秦时为将 赎为庶人 为虏所生得 2.如 如令子当高帝时 急诣部, 如书 七、虚词积累 1.以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今如此以百骑走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 广以卫尉为将军 以故得脱 2.乃 良久,乃许之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3.之 大军不知广所之 得李广必生致之 其李将军之谓也 4.于 固自辞于大将军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5.因 因推堕儿 因引而入塞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 6、且 杀其骑且尽 虏多且尽 且广年六十余矣 八、特殊句式 1.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逐得 燕太子丹者也/是必射雕者也/果匈 奴射雕者也 2. 为虏所生得/ 其将兵数困辱/ 其射 猛兽亦为所伤云/ 士以此爱乐为 用彼其忠实心诚(确实)信(信任)于 士大夫也 3. 其李将军之谓也 4. 见匈奴三人,与(之)战/使大军 伏(于)马邑旁谷/领属(于)护 1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练习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写出通假的字形并释义)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二、词类活用 1.吾从而师.之 2.圣人之所以为圣. 3.则耻.师焉 4.孔子师.郯子 5.而耻.学于师 6.不耻.相师 三、古今异义 1.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2.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远矣 3.古之学者 ..必有师 4.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 5.吾从而 ..师之 6.小学 ..而大遗 四、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犹且从师.而问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从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惑而不从.师 4.惑 惑.而不从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圣 圣人之所以为圣. 圣益圣. 五、虚词积累 1.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之.不知 郯子之.徒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之.学者必有师 辍耕之.陇上 久之.,目似瞑 2.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其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可怪也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5.于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而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 其皆出于.此乎 6.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7.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所以 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 ..为圣 六、特殊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不拘于时 七、填空 1.韩愈,字,自谓,故称。唐代家,家,运 动的倡导者,谥“”,后人又称“韩吏部”“韩文公”,有《昌黎先生集》。后人将其与柳宗元、、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八、翻译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李将军列传》字词句复习及检测

《李将军列传》 班级学号姓名 一、重点字词 1.广家世世受.射【通“授”,传授】 2.用.善骑射【因为】 3.广从.弟李蔡亦为郎(注音+解释)【zòng 堂房亲戚】 4.秩.八百石【俸禄】 5.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 ..兵击匈奴【统帅,部署;训练】 6.皆惊,上山陈.【同“阵”,布阵】 7.即.有急,奈何【假使】 8.领属 ..护军将军【属某人所统领】 9.睨.其旁一胡儿骑善马【斜视】 10.得李广必生致.之【送达】 11.广暂.腾而上胡儿马【突然】 12.吏当.广所失亡多【判决】 13.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 ..居蓝田南山中射猎【摒除人事而居于山野】 14.居无何 ..【不多久】 15.后韩将军徙.右北平【迁调】 16.广居.右北平【驻守】 17.中石没镞.【箭头】 18.广讷.口少言【说话迟钝】 19.见敌急.【急迫,逼近】 20.乃自以.精兵走.之【率领;奔向,趋向】 21.东道少.回远【稍,略】 22.其势不屯行 ..【屯结行进】 23.今乃一得当.单于【抵挡】 24.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暗中】 25.数奇 ..【运数不好】 26.固.自辞.于大将军【坚决;推辞】 27.急诣.部【到】 28.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辞别】 29.愠怒而就.部【前往】 30.军亡导,或.失道【同“惑”】

31.后.大将军【后于】 32.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穿越】 33.广已.见大将军【……之后】 34.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送给】 35.因问广、食其失道 ..状【迷路】 36.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复杂的情况】 37.大将军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听审受质】 38.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同……交战】 39.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 ...【走;迂回绕远的路】 40.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回复】 41.无.老壮皆为垂涕【无论】 42.其.李将军之谓也【大概】 43.悛悛 ..如鄙人【同“恂恂”,诚恳的样子】 44.彼其忠实心诚信 ..于士大夫【确实;被信任】 4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小路】 46.可以谕.大也【比喻】 二、重点句子(口头翻译) 1.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2.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3.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4.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5.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6.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止广宿亭下。 7.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8.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9.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 10.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11.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12.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13.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14.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15.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16.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 通“授” , 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 o u) 二、古今异义 (1)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求学得人; 今义: 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得人 (2)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得;今义:表因果关系得连词 (3) 就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 就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常为否定副词 (5) 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得或结果得连词 (6) 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得人, 大家 (7) 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得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得一个阶段, 也指实施这种教育得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得“小学”) 一词多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 老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③吾从而师之(名词得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 学习) 2、传 ①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 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 流传)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 d n,名词解释经文得著作) 3、道 ①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 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得意思) ③道相似也(名词, 道德学问) 4、惑 ①惑之不解(名词, 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惑矣(形容词, 糊涂) ③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5、乎 (1)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 相当于“于” ,前一个就是“在”得意思后一个就是“比” , 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 表反问, 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 表揣测, 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 表感叹,与“嗟”连用, 译为“唉”)6、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 表承接) (2) 惑而不从师( 连词,表转折) (3) 吾从而师之( 连词,表承接) (4) 择师而教之(连词, 表承接)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点整理

李将军列传【易混淆虚词】 1.且 杀其骑且尽(将) 虏多且尽(并且) 且广年六十余矣(况且) 2.为 秦时为将(担任)。 赎为庶人(成为) 为虏所生得(被) 3.如 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 急诣部,如书(按照) 4.因 因推堕儿(趁机) 因引而入塞(于是)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机) 5.之 大军不知广所之(去) 得李广必生致之(代词,代李广) 其李将军之谓也(助词,的) 胡兵终怪之(代词) 非在数十步之内(用于方位名词之前)6.乃 良久,乃许之(才)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却,竟然)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是) 7.而 络而盛卧广(表修饰) 而又迷失道(表转折,却)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表顺承) 【词类活用】 (一)名作动 1.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布阵) 2.鞭马南驰数十里(用鞭抽打) 3.后大将军(落后) 4.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名作动,向前行进)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名作动,交给)(二)名作状 1.络而盛卧广(用网) 2.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在夜里) 3.鞭马南驰数十里(向南)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向南)(三)形容词作名词 1.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紧急情况) 2.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事情的原委、复杂的情况) 3.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迂回绕远的路) 4.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大道理)。(四)使动用法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使…坚定) 2.络而盛卧广(使…卧) 3.败韩将军(使…败,引申为“打败”) 4.止广宿亭下(使…止,引申为扣留)(五)形作动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靠近) 【特殊句式】 一、被动句: 1、士以此爱乐为用 2、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二、倒装句 1、定语后置句:①中贵人将骑数十纵②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 2、状语后置句:①固自辞于大将军②其合军出东道③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 三、省略句: 1、汉下广(于)吏 2、从人(于)田间饮 3、广即请霸陵尉与(自己)俱 4、毋令(之)当单于 1

李将军列传 重点句子翻译教程文件

李将军列传重点句子 翻译

李将军列传重点句子翻译 1.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去: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来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 2.得李广必生致己:得到李广一定要活着捉到他。 3.《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传》上记载,“为人正直无私,不需要命令也可以使人跟随听从他,其为人偏斜自私,就算是身处高位,也不能够使人听从他。”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 5、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士兵也多乐意跟从李广而以跟从程不识为苦。) 6、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法吏判处李广的军队损失伤亡惨重,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判斩刑,李广出钱赎罪,降为平民。) 7、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现在的将军尚且不能犯禁夜行,何况是以前的(将军)呢?) 8、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候也。(灾祸中没有比杀掉已经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就是将军没有得到封候的原因啊。) 9、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 10、胡虏易与耳!(匈奴是很容易对付的!) 11、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难道是我的面相不得封候?还是我的命该如此呢?) 12、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将军自己回想一下,莫非曾经做过自己感到遗憾的事吗?) 1、广家世世受射。 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 2、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哪还用说呢!” 3、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