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总结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总结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尝从行“尝”同“常”,经常。

2.汉军罢“罢”同“疲”,疲惫。

3.上山陈“陈”同“阵”,列阵。

4.广详死“详”同“佯”,假装。

5.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莫”同“幕”,幕府:将军所住的账幕,后泛指将帅办事的地方。

6.军亡导,或失道“或”同“惑”,迷惑。

7.南绝幕“幕”同“漠”,沙漠。

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同“恂恂”,诚恳拘谨的样子。

9.广家世世受射“受”同“授”,传授。

10.胡虏益解“解”同“懈”,松懈。

11.然虏卒犯之“卒”同“猝”,突然。

12.此言虽小,可以谕大“谕”同“喻”,比喻。

二、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跟从)

用坚其意(使……坚定)

呵止广(使……停止)

止广宿亭下(使……停止)

2.意动用法

胡兵终怪之(以……为怪)

3.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山陈(列阵)

络而盛卧广(编网兜)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前进)

止广宿亭下(住宿)

4.名词作状语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在夜里)

南绝幕(向南)

鞭马南驰数十里(向南)

尝夜从一骑出(在夜里)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接近)

后大将军(落后)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即有急,奈何(紧急情况)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大道理)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委曲详情)

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迂回绕远的路)

三、古今异义词

1.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古义:学习的人;今义:有学问的人

2.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古义:感动和信任;今义:诚实守信用

四、一词多义

1.为

秦时为将(担任)

赎为庶人(成为)

为虏所生得(被)

2.如

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

急诣部,如书(按照)

五、虚词积累

1.以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凭……的身份)

今如此以百骑走(率领)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认为)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来)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用)

广以卫尉为将军(从,由)

以故得脱(因为)

2.乃

良久,乃许之(才)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却)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是)

3.之

大军不知广所之(往)

得李广必生致之

(我)(如果抓获李广就一定要活着押送到我这儿来。致,押送)

其李将军之谓也(提宾标志)

4.于

固自辞于大将军(向)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被)

5.因

因推堕儿(趁机)

因引而入塞(于是)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机)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是必射雕者也/果匈奴射雕者也

2.被动句

为虏所生得/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士以此爱乐为用彼其忠实心诚(确实)信(信任)于士大夫也

3.宾语前置句

其李将军之谓也

4.省略句

见匈奴三人,与(之)战/使大军伏(于)马邑旁谷/领属(于)护军将军

置广(于)两马间/广即请霸陵尉与(之)俱/无老壮皆为(之)垂涕

皆为(之)尽哀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在汉武帝征伐匈奴的过程中,曾经涌现出无数勇敢善战的英雄人物。司马迁不能不为他们立传,又不能为他们一一立传。卫青、霍去病是不能不写的,因为他们是三次大规模出征匈奴的统帅。此外,司马迁选择了李广。这缘于多种因素。

李广精于骑射,沉着机智,爱护士卒,具备良将的素质;李广守边数十年,匈奴入侵,战功卓著,威名远播,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引而避之,负有名将的声望;李广自言“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即经历了征伐匈奴的全过程,具有夙将的资历。这一切,都是不可忽视的条件。但更重要的,恐怕是李广的不幸遭遇。李广一生经历了文、景、武三朝。文帝时就因为与匈奴力战有功,迁中郎。文帝务在与民休息,不愿轻动干戈,因此虽然称赞其才干,却又惋惜他“不遇时”。景帝时,参加平吴楚七国之乱,屡建战功,但因曾受了梁王将军印,战功被取消了。武帝时,大规模出征匈奴,按理说,李广可以大有作为,但武帝重用外戚,别的将领威名再高也不被信。何况李广性格正直刚强,汉武帝和卫青都不喜欢他。再加上李广为人忠厚,每次战胜,他都功归部下;每次战败,又主动承担罪责,论功行赏,自然显不着他。李广搏战一生,未得封候,是各种因素造成的。汉武帝说他“数奇”,不过是为自己不肯重用李广找借口而已。在整个征讨匈奴的战争中,封侯的人数毕竟很少。《建元以来侯者年表》总共列出七十多个,在当时出动的数十万将士中不过占万分之一。绝大多数将士或者战死了,或者像李广一样得不到公正待遇。对于封侯者,司马迁除了用表的形式加以记载以外,又选择卫青、霍去病作为代表人物立传;对于未获封侯者,司马迁认为更应该选好代表人物立传。李广由于他的不幸遭遇而成了司马迁看中的最佳人选。他欣赏李

广身上所具备的广大普通将士的优良品行,又同情李广所遭受的带有普遍性的不幸。为李广立传就是为广大普通将士立传,因为他确实很有代表性。这是司马迁的匠心安排。卫、霍作为封侯者的代表,他们多少凭借外戚而贵幸,利用广大将士的浴血奋战和流血牺牲,才换来了自己的荣耀。卫、霍本人的オ干,可能并无过人之处。司马迁甚至认为,他们只是配进入《佞幸传》(参阅《十七史商権》卷六)。李广则不同,他从军数十年,与广大将士同生死,共命运,在无数次的艰苦奋战中与广大将士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起。因此司马迁为李广立传。

二、整体赏析

这篇文章记述汉代将领李广的生平事迹,描述了李广的杰出才能和高尚品行,也写出了李广一生不幸的遭遇。文章选择了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之战以及随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战例,按时间顺序来写突出李广的性格、才能、遭遇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李广骁勇善战,机智勇敢,胆略过人,从容镇定,临危不惧,使匈奴闻风丧胆;他轻财爱士,身先士卒,忠实诚信,深得广大将士的敬重;虽屡建奇功,但处境坎坷,蒙受委屈,然仍忠于职守,辗转疆场。通过这些描述,文章表现了李广战绩卓著,却长期受压抑最终被迫自杀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李广才略、人品的钦佩,对李广不幸遭遇的同情,同时也揭露出朝廷的赏罚不公,刻薄寡恩,黑暗无道。同时,文章真正写出了汉武帝时期征讨匈奴的广大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忠魂毅魄,因此千载以下读此传时还有“英风如在”之感。

司马迁在塑造李广形象时综合运用了多种文艺手法,其艺术特色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从把握特征入手进行文艺概括。文艺要通过个别来表现一般。人物的独特性格、外貌特征和特殊技能都是作家应该注意把握的个别现象。李广的特殊技能是善射。司马迁把握住这一个别现象来进行艺术概括。首先,写他能够根据“善射”的经验来判断敌情,做到料敌如神。如中贵人被三名匈奴人杀伤后逃回来向李广报告,李广立即作出判断道:“是必射雕者也。”追击的结果,一如李广所料。其次,写他能以“善射”稳住阵脚,做到指挥若定。如李广率四千骑出征,

被敌骑四万所包围,情况极其危急。李广命令士卒“为圆阵外向”,“持满毋发”,并亲自用大黄弩连续射杀敌人的裨将,挫伤敌方锐气,使之不敢接近,终于坚持到援军到来。复次,写他能以“善射”脱险,表现出超凡绝伦的机智和勇敢。如他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跑,依仗箭法高强射杀追敌,平安归队。此外传中所写射石没镞之事,更是采用夸张特长的方法来增强人物的'传奇色彩,也是十分精彩的。料敌如神、指挥若定、机智勇敢等都是名将所共有的,但在李广身上却有其特殊的表现方式——都是伴随着“善射”这一具体特征而渲染出来的。

李广的个性也有其独特之处。最突出的一点是不屈服于命运的压力。文帝说他“不遇时”,他却偏偏要牢牢抓住一切可以建功立业的时机来奋斗,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在担任上谷太守期间,他“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后为陇西、北地等郡太守,“皆以力战为名”。元狩四年(前119),李广已经年逾花甲,他听说朝廷要“大出击匈奴”,便“数自请行”。并且要求“居前,先死单于”,即作为先锋,与单于决一死战。由于武帝另有打算,不让他与单于正面接战,卫青又假公济私,把立功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将领公孙敖,调李广出东道。李广得知自己受了排挤,不肯屈服,“固自辞于大将军”。后来由于迷路而耽误了进军的日期,卫青乘机对他施加压力。李广仍不屈服,素性以拔刀自刎来表示抗议。李广的一生非常顽强。他一次次遭受挫折、失败,而又一次次倔强地站起来,精神抖擞地投入新的战斗。他只知道进,不知道退。这与老于世故的秦将王翦和能伸能屈的淮阴侯韩信都不相同,确为李广所特有的品格。李广的形象塑造得如此成功,与作者生动地把握住特殊性是分不开的。

二是用对比手法把人物写活。此传涉及的人物较多,其中有一部分是作者有意用来与传主造成对比的。人物之间的对比,可以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烘托主人公的形象,使富于立体感。

文章先是把李广与匈奴射雕者对比。传中所写的三名匈奴射雕者箭法特别高强,曾一气射杀汉军数十骑。但李广一出马,立即把其中两名射死,一名活捉。像李广这样的神箭手,非射雕者不足以跟他对比,而且只有让他战胜射雕者,才能使他们神箭手的形象高高耸立起

来。

次与程不识对比。程不识与李广的地位、人品有相同之处:都当过边郡太守,又同时调任宫廷卫尉,都正直廉洁,为一时名将,但两人的治军方法完全不同。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李广则“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文书省约,不击刁斗”。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军方法,后人有不少评论。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不识之正行伍,击刁斗,治军簿,守兵之将也。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太史公之右广而左不识,为汉之出塞击匈奴言也。”(《读通鉴论》卷一)这是说,程不识是防守型的,李广是进攻型的;而在对付匈奴骑兵的战争中,进攻型比防守型更为有效。可见,李广的治军作风是在与匈奴的长期作战过程中逐渐优选出来的。与程不识对比,说明李广能够活用兵法,既得到士卒拥护又使敌人敬畏,因此更显得才气无双。

再与李蔡对比。司马迁一开始就写他与李广同为郎官,事汉文帝,接着就按下李蔡单叙李广的事迹。一方面把李广的智勇、才气、功劳和威重写足,另一方面又把他迭遭不幸的情况罗列出来。这时又第二次插入李蔡事迹,并同样从两方面去写:一方面写他才气较差,“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另一方面又写他仕途十分顺利,景帝时官至二千石,武帝时“有功,中率,封乐安侯”,“代公孙弘为丞相”。这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显示出李广所受的待遇的确十分不公平。司马迁虽然不便直斥汉武帝赏罚不明,但字里行间已经包含了这一层意思。《史记》中第三次提到李蔡是这样的:“广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园壖地,当下吏治,蔡亦自杀,不对狱。”这段话初看似乎与李广无关,而实际上很有联系。李广自杀,蔡亦自杀;李广“不能复对刀笔之吏”,李蔡则“不对狱”。这两个从兄弟一生的穷达虽然不同,而结局是一样的。司马迁故意把这段话与李广几个儿子的不幸遭遇写在一起,暗示读者:在汉武帝好恶无常、酷吏横行的政治环境里,李广即使封侯,结局也未必好。这就为李广形象的悲剧色彩抹上了更浓重的一笔。由于怀才不遇、功高被黜,是封建社会里的

普通现象,因此司马迁运用对比手法把这一现象集中起来,对加强李广形象的典型性和感染力是十分有意义的。

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往往笔端含情,在这篇《李将军列传》中更是倾注了对李广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权者的愤慨。作者的这些感情又主要是在叙事中体现出来的。如写李蔡才气名声远不如李广却能封侯拜相,写卫青徇私情而排挤李广。这两段文字都体现出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情。李广愤而自杀的消息传出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写全军与百姓的悲哭,自然也包含了作者个人的悲痛。

此外,如选材剪裁之精当,结构之起伏以及语言之精炼流畅、生动传神等等,都是这篇传记文学杰作的突出特点。

随着这篇杰作的问世,李广的英雄形象也就渐渐铭刻在人们的心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这些脍炙人口的唐诗佳句就生动地表达了后人对这位一代名将的景慕赞佩之情。

三、名家点评

宋代黄震《黄氏日抄》:“凡看卫霍传,须合李广看,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华夷,今看其传,不值一钱。李广每战辄北,困踬终身,今看其传,英风如在。史氏抑扬予夺之妙,岂常手可望哉?”

明代茅坤《史记钞》:“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

清代牛运震《史记评注·李将军列传》:“传目不曰李广,而曰李将军,以广为汉名将,匈奴号之曰飞将军,所谓不愧将军之名者也。只一标题,有无限景仰爱重。”

四、作者简介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司马谈之子。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

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李将军列传》文言现象及其整理

《李将军列传》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 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可伏兵(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2)吏当广所失亡多()(3)辄分其麾下() (4)广讷口少言() (5)以为李广老,数奇()(6)意甚愠怒而就部()(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8)遂引刀自刭() (9)悛悛如鄙人()(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重点实词解释 1.广家世世受射。受: 2.用善射杀首虏多。用:首:虏: 3.有所冲陷折关。冲陷: 折关: 4.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将:纵: 5.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身自: 6.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所: 7.即有急,奈何?即: 8.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终: 9.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就:舍止: 10.破败广军,生得广。生得: 11.广暂腾而上胡儿马。暂: 12.吏当广所失亡多,当:失亡: 13.何乃故也。何乃: 14.广亦竟射杀之。竟: 15.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 16.其射,见敌急。急: 17.用此,其将兵数困辱。用此: 18、南绝幕。绝: 19、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谢: 20、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对簿:21:秩八百石。秩: 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勒: 成语:对簿公堂: 三、通假字 1、尝从行 2汉军罢 3、上山陈 4、广详死 5.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6、军亡导,或失道 7、南绝幕 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9广家世世受射 10.胡虏益解 11.然虏卒犯之 12.此言虽小,可以谕大 四、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用坚其意 呵止广 止广宿亭下 2.意动用法 胡兵终怪之 3.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山陈 络而盛卧广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止广宿亭下 4.名词作状语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 之 南绝幕 鞭马南驰数十里 尝夜从一骑出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后大将军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即有急,奈何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 五、古今异义词 1.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古义:;今义:有学问的人 六、一词多义 1.为 秦时为将 赎为庶人 为虏所生得 2.如 如令子当高帝时 急诣部, 如书 七、虚词积累 1.以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今如此以百骑走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 广以卫尉为将军 以故得脱 2.乃 良久,乃许之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3.之 大军不知广所之 得李广必生致之 其李将军之谓也 4.于 固自辞于大将军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5.因 因推堕儿 因引而入塞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 6、且 杀其骑且尽 虏多且尽 且广年六十余矣 八、特殊句式 1.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逐得 燕太子丹者也/是必射雕者也/果匈 奴射雕者也 2. 为虏所生得/ 其将兵数困辱/ 其射 猛兽亦为所伤云/ 士以此爱乐为 用彼其忠实心诚(确实)信(信任)于 士大夫也 3. 其李将军之谓也 4. 见匈奴三人,与(之)战/使大军 伏(于)马邑旁谷/领属(于)护 1

李将军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高二语文《李将军列传》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自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 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1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可伏兵(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二、一词多义(虚词) 且 杀其骑且尽(将) 虏多且尽(并且) 且广年六十余矣(况且) 为 秦时为将(担任) 赎为庶人(成为) 为虏所生得(被) 如 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 急诣部,如书(按照) 因 因推堕儿(趁机) 因引而入塞(于是)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机) 以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凭借) 今如此以百骑走(凭借)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认为)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表目的用来)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表目的来) 以故得脱:(以故,因此) 之 大军不知广所之(去) 得李广必生致之(代词,代李广) 其李将军之谓也(助词,的) 2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总结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尝从行“尝”同“常”,经常。 2.汉军罢“罢”同“疲”,疲惫。 3.上山陈“陈”同“阵”,列阵。 4.广详死“详”同“佯”,假装。 5.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莫”同“幕”,幕府:将军所住的账幕,后泛指将帅办事的地方。 6.军亡导,或失道“或”同“惑”,迷惑。 7.南绝幕“幕”同“漠”,沙漠。 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同“恂恂”,诚恳拘谨的样子。 9.广家世世受射“受”同“授”,传授。 10.胡虏益解“解”同“懈”,松懈。 11.然虏卒犯之“卒”同“猝”,突然。 12.此言虽小,可以谕大“谕”同“喻”,比喻。 二、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跟从) 用坚其意(使……坚定) 呵止广(使……停止) 止广宿亭下(使……停止) 2.意动用法 胡兵终怪之(以……为怪) 3.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山陈(列阵) 络而盛卧广(编网兜)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前进) 止广宿亭下(住宿)

4.名词作状语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在夜里) 南绝幕(向南) 鞭马南驰数十里(向南) 尝夜从一骑出(在夜里)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接近) 后大将军(落后)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即有急,奈何(紧急情况)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大道理)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委曲详情) 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迂回绕远的路) 三、古今异义词 1.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古义:学习的人;今义:有学问的人 2.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古义:感动和信任;今义:诚实守信用 四、一词多义 1.为 秦时为将(担任) 赎为庶人(成为) 为虏所生得(被) 2.如 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 急诣部,如书(按照) 五、虚词积累 1.以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凭……的身份) 今如此以百骑走(率领)

李将军列传知识点梳理

《李将军列传》知识点梳理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 广家世世受.射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用.善骑射秩.八百石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 ....及格猛兽 2. 杀其骑且.尽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 ..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句式)中贵人走广 .. 三人亡.马步行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彼虏以.我为.走 虏多且.近,即.有急.有白马 ..将出护.其兵 胡兵终怪 ..之,不敢击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句式)3. 领属 ..护军将军使大军伏马邑旁谷(句式) 络.而盛卧广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广暂腾 ..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 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句式) 行十余里,广详.死得李广必生致.之 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 为虏所生得(句式) 4. 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 ..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句式) 尝夜从.一骑出呵止.广 何乃 ...,匈奴入杀辽西太守 ..故也!居无何 广即请霸陵尉与俱(句式) 6. 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 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7.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句式)专以射为戏,竟死 .. 士以.此爱乐为用(句式)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句式) 8. 广数.自请行是岁,元狩四年也(句式) 9.

乃自以精兵走.之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 东道少.回远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句式) 其势不屯行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 今乃.一得当.单于固自辞于大将军(句式) 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南绝幕 ...,遇前将军、右将军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军亡.导,或.失道 急诣.部,如书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 乃.我自失道 10. 无老壮皆为垂涕(句式)而右将军独下吏(句式) 11. 其.李将军之.谓也?(句式)彼其忠实心诚信 ..于士大夫也! 下自成蹊.余睹李将军悛悛 ..如鄙人 二,句子翻译 1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2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3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4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5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6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7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李将军列传知识点整理

李将军列传知识点整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2)吏当.广所失亡多() (3)辄分其麾.下() (4)广讷.口少言() (5)以为李广老,数奇.() (6)意甚愠.怒而就部() (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8)遂引刀自刭.() (9)悛.悛.如鄙人()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通假字 1、尝 . 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2、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 3、行十余里,广详 . 死 4、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 . 府 5、军亡导,或 . 失道 6、南绝幕 . 7、余睹将军悛 .悛 . 如鄙人 二、古今异义 1、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 三、词类活用 1、广乃遂从 . 百骑往驰三人 2、虏多且近,即有急 . 3、胡兵终怪 . 之,不敢击5、 取其弓,鞭马南 . 驰数十里 6、于是至汉,汉下 .广吏 7、军亡导,或失道,后 . 大将 军使动用法,使跟从,引申为 率领形作名,紧急情况意动 用法,以、、、、、为怪名作 状,连夜名作状,向南 名作动,交付名作动, 落后于 ) 同“常”,经常 同“阵”,布阵 同“佯”,假装同 “幕” 同“惑”, 迷惑同“漠”,沙 漠同“恂”,诚恳 的样子 古:委曲详情 4、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

四、特殊句式 1、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判断句 2、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被动句 3、广即请霸陵尉与(之)俱(去) ,至军而斩之 省略句 4、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判读句 5、其李将军之谓也? 判读句,宾语前 置 传授 因为,由于 官吏的俸禄 勒:统率,部署 率领 纵:放马奔驰 逃跑 丢失 (亡羊补牢) 监护,监督 斜视 判决 最终,终于 估计、预料 因为 数:多次 稍稍 回:迂回 暗中 到,去 辞别 横渡 送 六、重点句子翻译 1、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译:那些匈奴兵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 走,这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2、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译:第二天天刚亮,李广才回到自己的大军营中。大军也不知道 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接应。 3、 行十余里, 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 上胡儿 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 8、无老.壮.皆为垂涕 9、此言虽小,可以谕大 形作名,年老的人、壮年的人 形作名,大的道理 1、广家世世受射 受2、用善骑射 用3、秩八百石 秩4、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5、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将6、中贵人走广 走7、三人亡马步行 亡8、有白马将出护其兵 护: 9、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睨10、吏当广所失亡多 当11、广亦竟射杀之 竟12、竟死:一直到死(都是如13、度不中不发 度14、用此,其将兵数困辱 用15、东道少回远 少16、大将军青阴受上诫 阴17、急诣部 诣18、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谢19、南绝幕 绝20、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遗 五、重点实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整理: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李华富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 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 可伏兵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

《李将军列传》文言现象及其整理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 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可伏兵(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二、一词多义(虚词) 且

高中语文《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汇总素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汇总 一、通假字 1.尝从行“尝”同“常”,经常。 2.汉军罢“罢”同“疲”,疲惫。 3.上山陈“陈”同“阵”,列阵。 4.广详死“详”同“佯”,假装。 5.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莫”同“幕”,幕府:将军所住的账幕,后泛指将帅办事的地方。6.军亡导,或失道“或”同“惑”,迷惑。 7.南绝幕“幕”同“漠”,沙漠。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同“恂恂”,诚恳拘谨的样子。 9.广家世世受射“受”同“授”,传授。 10.胡虏益解“解”同“懈”,松懈。 11.然虏卒犯之“卒”同“猝”,突然。 12.此言虽小,可以谕大“谕”同“喻”,比喻。 二、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跟从) 用坚其意(使……坚定) 呵止广(使……停止) 止广宿亭下(使……停止) 2.意动用法 胡兵终怪之(以……为怪) 3.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山陈(列阵)络而盛卧广(编网兜)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前进) 止广宿亭下(住宿)4.名词作状语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在夜里) 南绝幕 (向南) 鞭马南驰数十里(向南) 尝夜从一骑出(在夜里)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接近) 后大将军(落后)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即有急,奈何(紧急情况)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大道理)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委曲详情) 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迂回绕远的路) 三、古今异义词 1.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古义:学习的人;今义:有学问的人2.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古义:感动和信任;今义:诚实守信用 四、一词多义 1.为 秦时为将(担任) 赎为庶人(成为) 为虏所生得(被) 2.如 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 急诣部,如书(按照) 五、虚词积累 1.以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凭……的身份) 今如此以百骑走(率领)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认为)

《李将军列传》文言现象及其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现象及其整理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 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 可伏兵 ( 可以 )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 二、一词多义(虚词) 且

李将军列传文言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广数字请行(屡次)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5. 居:家居数岁(住)居无何(经过,指时间)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10. 没:中石没镞(陷入)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12.中:中石没镞(射中)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 可伏兵 (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1、且杀其骑且尽(将)虏多且尽(并且)且广年六十余矣(况且) 2、为秦时为将(担任)赎为庶人(成为)为虏所生得(被) 3、如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急诣部,如书(按照) 4、因因推堕儿(趁机)因引而入塞(于是)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机) 5、之大军不知广所之(去)得李广必生致之(代词,代李广)其李将军之谓也(助词,的)胡兵终怪之(代词)非在数十步之内(用于方位名词之前) 6、乃良久,乃许之(才)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却,竟然)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是) 7、而络而盛卧广(表修饰)而又迷失道(表转折,却) “详”同“佯”,佯死3、与人居则画地为陈:“陈”通“阵”,阵势、军阵4、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莫”通“幕”5、或失道:“或”通“惑”,迷惑6、南绝幕:“幕”同“漠”,沙漠7、至莫府:“莫”同“幕”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同“恂恂”,诚恳的样子9、汉军罢:“罢”同“疲”,疲惫10、广家世世受射:“受”通“授”,传授.11、然虏卒犯之:“卒”通“猝”,突然.12、胡虏益“解”同“懈”,松懈13、此言虽小,可以谕大:“谕” 当做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古义:乡下人广暂腾古义:霎时以为李广老,数奇古义:命运不好长史封书古义:文书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古义:确实信任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古义: 详情、实情今义: 弯曲后韩将军徙右北平古义:调任今义: 迁移复得其余军古义:他的余下的今义:其他的虽其子孙他人学者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其善射亦天性也古义:天赋今义: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有白马将出护其军古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整理: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李华富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 可伏兵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 二、一词多义(虚词) 且 杀其骑且尽(将) 虏多且尽(并且) 且广年六十余矣(况且) 为 秦时为将(担任) 赎为庶人(成为) 为虏所生得(被) 如 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 急诣部,如书(按照) 因 因推堕儿(趁机) 因引而入塞(于是)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机)

《李将军列传》文言现象及其整理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着〕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参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那么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 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辞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可伏兵(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二、一词多义〔虚词〕 且

李将军列传词句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汇总一、通假字 汉军罢:通“疲”,疲惫。 军亡导,或失道:通“无”。通“惑”。 南绝幕:通“漠”,沙漠。 广家世世受射:通“授”,传授,这指学习。 胡虏益解:通“懈”,这里指进攻的势头有所减弱。此言虽小,可以谕大:通“喻”,比喻。 诸将多中首虏率:通“律”,军令。 二、词类活用 络而盛卧广:名词作状语,用绳子结成的网。 南绝幕:向南。 鞭马南驰数十里:用鞭子抽打;向南。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靠近。 后大将军:后于,比……后到。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大道理。 三、一词多义 自 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亲自。 军中自是服其勇也:从。 固自辞于大将军:亲自。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然。 因 因推堕儿:趁势。

因引而入塞:于是。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势。因复更射之:于是。 数 鞭马南驰数十里:几。 避之数岁 非在数十步之内 行可数百里 杀数人 广数自请行:多次,屡次。数奇:命运的定数。 复 复得其余军:又 因复更射之:再。 终不能复入石矣:再。 广复为后将军:又 复力战:再。 与 饮食与士共之:和。 胡虏易与耳:对付。 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给。 乃 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就。军士乃安:才。 良久乃许之:才。

乃自以精兵走之:就。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竟;却。今乃一得当单于:才。 乃我自失道:是。 引 因引而入塞:带领。 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带领。遂引刀自刭:拿,拔。 虽 虽令不从:即使。 此言虽小:虽然。 将 诸将多中首虏率:将领。 广复为后将军 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带领。 中 见草中石:中间。 中石没镞:射中。 度不中不发:射中。 诸将多中首虏率:符合。 没 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

《李将军列传》文言小结

《李将军列传》文言小结 一、通假字 1、广家世世受射() 2、广为圜阵外向() 3、胡虏益解() 4、汗军罢() 5、军亡导() 6、或失道() 7、南绝幕() 二、词类活用 1、广时伤病() 2、络而盛卧广() 3、鞭马南驰数十里() 4、广不近水() 5、复力战() 6、后大将军() 7、因推堕儿() 三、一词多义 而 1、络而盛卧广() 2、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3、因引而入塞() 4、发即应弦而倒() 5、而广军无功() 6、出其左右而还() 7、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8、而广意气自如()9、而博望侯军亦至()10、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11、而大军行水草少()12、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13、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 14、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15、意甚愠怒而就部() 16、弗能得而还()17、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 18、而又迷失道()19、不令而行() 以 1、广以卫尉为将军() 2、以故得脱() 3、以为虎而射之() 4、士以此爱乐为用() 5、以功为侯者() 6、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 7、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 8、乃自以精兵走之()乃 1、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 2、军士乃安() 3、广乃令士持满毋发() 4、匈奴军乃解去() 5、良久乃许之() 6、乃自以精兵走之() 7、今乃得一当单于()8、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9、乃我自失道() 为 1、广以卫尉为将军() 2、士以此爱乐为用() 3、广复为后将军() 4、以功为侯者() 5、广为圜阵外向() 6、赎为庶人() 7、臣部为前将军()8、无老壮皆为垂涕() 9、皆为尽哀()

李将军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李将军列传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 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可伏兵(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