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整理: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李华富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

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

可伏兵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

二、一词多义(虚词)

杀其骑且尽(将)

虏多且尽(并且)

且广年六十余矣(况且)

秦时为将(担任)

赎为庶人(成为)

为虏所生得(被)

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

急诣部,如书(按照)

因推堕儿(趁机)

因引而入塞(于是)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机)

大军不知广所之(去)

得李广必生致之(代词,代李广)

其李将军之谓也(助词,的)

胡兵终怪之(代词)

非在数十步之内(用于方位名词之前)

良久,乃许之(才)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却,竟然)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是)

络而盛卧广(表修饰)

而又迷失道(表转折,却)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表顺承)

三、通假字

1、尝从行:“尝”同“常”,经常

2、广详死:“详”同“佯”,佯死

3、与人居则画地为陈:“陈”通“阵”,阵势、军阵

4、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莫”通“幕”

5、或失道:“或”通“惑”,迷惑

6、南绝幕:“幕”同“漠”,沙漠

7、至莫府:“莫”同“幕”

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同“恂恂”,诚恳的样子

9、汉军罢:“罢”同“疲”,疲惫

10、广家世世受射:“受”通“授”,传授。

12、然虏卒犯之:“卒”通“猝”,突然。

13、胡虏益解:“解”同“懈”,松懈

14、此言虽小,可以谕大:“谕”同“喻”,比喻

四、古今异义

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以为前将军古义:省略“之”,把它当做

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古义:乡下人

广暂腾古义:霎时

以为李广老,数奇古义:命运不好

长史封书古义:文书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古义:确实信任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古义: 详情、实情今义: 弯曲

后韩将军徙右北平古义:调任今义: 迁移

复得其余军古义:他的余下的今义:其他的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其善射亦天性也古义:天赋今义: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有白马将出护其军古义:监督今义:保护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古义:回头今义:归还

知与不知古义:不认识今义:不知道

五、词类活用

1、名作动

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布阵)

鞭马南驰数十里(用鞭抽打)

后大将军(落后)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名作动,向前行进)

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名作动,交给)

2、名作状

络而盛卧广(用网)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在夜里)

鞭马南驰数十里(向南)

尝夜从一骑出(在晚上)

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在田间)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向南)

从人田间饮(名作状,在田间)

3、形容词作名词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紧急情况)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事情的原委、复杂的情况)

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迂回绕远的路)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大道理)

4、意动用法

胡兵终怪之(以…为奇怪)

5、使动用法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跟从)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使…坚定)

络而盛卧广(使…卧)

尝夜从一骑出(使…跟从)

败韩将军(使…败,引申为“打败”)

止广宿亭下(使…止,引申为扣留)

6、形作动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靠近)

六、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2、是必射雕者也

二、被动句

1、为虏所生得

2、士以此爱乐为用

3、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三、倒装句

1、定语后置句

①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②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

2、状语后置句

①固自辞于大将军

②其合军出东道

③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

四、省略句

1、尝从(文帝)行

2、见匈奴三人,与(之)战

3、汉下广(于)吏

4、广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于)蓝田南山中射猎

5、从人(于)田间饮

6、广即请霸陵尉与(自己)俱

7、出(于)东道

8、毋令(之)当单于

9、大将军亦欲使敖与(自己)俱当单于

10、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于)东道

11、皆为(之)尽哀

七、难句翻译

1、广家世世受射。

译:李广家世代传授射箭之术。

2、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译: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3、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译: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按法应该斩首,经钱物赎罪后,削职为民。

4.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译: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哪还用说呢!”

5.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译: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几干骑兵。他们看见李广,认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

6.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译: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左右停了下来,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于是匈奴骑兵就没敢袭击。

7.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译:李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用网兜盛着使李广躺(在上面)。

8.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止广宿亭下。

译:转眼间,李广在家已闲居数年,李广家和已故颖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一起隐居在蓝田,常到南山中打猎。曾在一天夜里带着一名骑马的随从外出,和别人一起在田野间饮酒。回来时走到霸陵亭,……让李广停宿在霸陵亭下。

9.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译: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里的一块石头,认为是老虎就向它射去,射中了石头,箭头都射进去了,过去一看,原来是石头。

10、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译: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一生到死,做二千石俸禄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

11.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

译: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然后比射箭,按射中较密集的行列还是较宽疏的行列来定罚谁喝酒。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都是这样。

12.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译: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

13.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译:东路有些迂回绕远,而且大军走在水草缺少的地方,按形势不能并队行进。

14.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译: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到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对敌的机会,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

15.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译:大将军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顺便向李广和赵食其询问迷失道路的情况,卫青要给天子上书报告详细的军情。

16.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译:李广没有回答。大将军派长史急切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

17.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译:李广军中的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

1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我所看那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口不善言辞,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

19.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译:他那忠实心,确实已使真正的士大夫信赖和感动呀!

20.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译: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李将军列传》文言现象及其整理

《李将军列传》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 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可伏兵(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2)吏当广所失亡多()(3)辄分其麾下() (4)广讷口少言() (5)以为李广老,数奇()(6)意甚愠怒而就部()(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8)遂引刀自刭() (9)悛悛如鄙人()(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重点实词解释 1.广家世世受射。受: 2.用善射杀首虏多。用:首:虏: 3.有所冲陷折关。冲陷: 折关: 4.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将:纵: 5.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身自: 6.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所: 7.即有急,奈何?即: 8.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终: 9.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就:舍止: 10.破败广军,生得广。生得: 11.广暂腾而上胡儿马。暂: 12.吏当广所失亡多,当:失亡: 13.何乃故也。何乃: 14.广亦竟射杀之。竟: 15.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 16.其射,见敌急。急: 17.用此,其将兵数困辱。用此: 18、南绝幕。绝: 19、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谢: 20、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对簿:21:秩八百石。秩: 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勒: 成语:对簿公堂: 三、通假字 1、尝从行 2汉军罢 3、上山陈 4、广详死 5.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6、军亡导,或失道 7、南绝幕 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9广家世世受射 10.胡虏益解 11.然虏卒犯之 12.此言虽小,可以谕大 四、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用坚其意 呵止广 止广宿亭下 2.意动用法 胡兵终怪之 3.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山陈 络而盛卧广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止广宿亭下 4.名词作状语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 之 南绝幕 鞭马南驰数十里 尝夜从一骑出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后大将军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即有急,奈何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 五、古今异义词 1.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古义:;今义:有学问的人 六、一词多义 1.为 秦时为将 赎为庶人 为虏所生得 2.如 如令子当高帝时 急诣部, 如书 七、虚词积累 1.以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今如此以百骑走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 广以卫尉为将军 以故得脱 2.乃 良久,乃许之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3.之 大军不知广所之 得李广必生致之 其李将军之谓也 4.于 固自辞于大将军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5.因 因推堕儿 因引而入塞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 6、且 杀其骑且尽 虏多且尽 且广年六十余矣 八、特殊句式 1.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逐得 燕太子丹者也/是必射雕者也/果匈 奴射雕者也 2. 为虏所生得/ 其将兵数困辱/ 其射 猛兽亦为所伤云/ 士以此爱乐为 用彼其忠实心诚(确实)信(信任)于 士大夫也 3. 其李将军之谓也 4. 见匈奴三人,与(之)战/使大军 伏(于)马邑旁谷/领属(于)护 1

李将军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高二语文《李将军列传》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自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 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1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可伏兵(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二、一词多义(虚词) 且 杀其骑且尽(将) 虏多且尽(并且) 且广年六十余矣(况且) 为 秦时为将(担任) 赎为庶人(成为) 为虏所生得(被) 如 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 急诣部,如书(按照) 因 因推堕儿(趁机) 因引而入塞(于是)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机) 以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凭借) 今如此以百骑走(凭借)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认为)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表目的用来)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表目的来) 以故得脱:(以故,因此) 之 大军不知广所之(去) 得李广必生致之(代词,代李广) 其李将军之谓也(助词,的) 2

史记 李将军列传 预习 文言知识 整理翻译

《李将军列传》,传记篇名。西汉作。载于《史记》。通过描写西汉“飞 将军”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 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多细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李广将军,是陇西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担任将军,就是追获燕 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 射箭。建元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 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 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 那还用说呢!” 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起兵叛乱时, 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 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 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负本领高强,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 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与他们交战。 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官跑到 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 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骑 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 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 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整理: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李华富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 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 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 可伏兵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

《李将军列传》文言现象及其整理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 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可伏兵(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二、一词多义(虚词) 且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总结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总结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尝从行“尝”同“常”,经常。 2.汉军罢“罢”同“疲”,疲惫。 3.上山陈“陈”同“阵”,列阵。 4.广详死“详”同“佯”,假装。 5.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莫”同“幕”,幕府:将军所住的账幕,后泛指将帅办事的地方。 6.军亡导,或失道“或”同“惑”,迷惑。 7.南绝幕“幕”同“漠”,沙漠。 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同“恂恂”,诚恳拘谨的样子。 9.广家世世受射“受”同“授”,传授。 10.胡虏益解“解”同“懈”,松懈。 11.然虏卒犯之“卒”同“猝”,突然。 12.此言虽小,可以谕大“谕”同“喻”,比喻。 二、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跟从) 用坚其意(使……坚定) 呵止广(使……停止) 止广宿亭下(使……停止) 2.意动用法 胡兵终怪之(以……为怪) 3.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山陈(列阵) 络而盛卧广(编网兜)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前进)

止广宿亭下(住宿) 4.名词作状语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在夜里) 南绝幕(向南) 鞭马南驰数十里(向南) 尝夜从一骑出(在夜里)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接近) 后大将军(落后)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即有急,奈何(紧急情况)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大道理)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委曲详情) 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迂回绕远的路) 三、古今异义词 1.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古义:学习的人;今义:有学问的人 2.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古义:感动和信任;今义:诚实守信用 四、一词多义 1.为 秦时为将(担任) 赎为庶人(成为) 为虏所生得(被) 2.如 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 急诣部,如书(按照) 五、虚词积累 1.以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凭……的身份)

高中语文《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汇总素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汇总 一、通假字 1.尝从行“尝”同“常”,经常。 2.汉军罢“罢”同“疲”,疲惫。 3.上山陈“陈”同“阵”,列阵。 4.广详死“详”同“佯”,假装。 5.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莫”同“幕”,幕府:将军所住的账幕,后泛指将帅办事的地方。6.军亡导,或失道“或”同“惑”,迷惑。 7.南绝幕“幕”同“漠”,沙漠。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同“恂恂”,诚恳拘谨的样子。 9.广家世世受射“受”同“授”,传授。 10.胡虏益解“解”同“懈”,松懈。 11.然虏卒犯之“卒”同“猝”,突然。 12.此言虽小,可以谕大“谕”同“喻”,比喻。 二、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跟从) 用坚其意(使……坚定) 呵止广(使……停止) 止广宿亭下(使……停止) 2.意动用法 胡兵终怪之(以……为怪) 3.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山陈(列阵)络而盛卧广(编网兜)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前进) 止广宿亭下(住宿)4.名词作状语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在夜里) 南绝幕 (向南) 鞭马南驰数十里(向南) 尝夜从一骑出(在夜里)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接近) 后大将军(落后)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即有急,奈何(紧急情况)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大道理)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委曲详情) 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迂回绕远的路) 三、古今异义词 1.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古义:学习的人;今义:有学问的人2.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古义:感动和信任;今义:诚实守信用 四、一词多义 1.为 秦时为将(担任) 赎为庶人(成为) 为虏所生得(被) 2.如 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 急诣部,如书(按照) 五、虚词积累 1.以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凭……的身份) 今如此以百骑走(率领)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认为)

《李将军列传》文言现象及其整理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着〕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参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那么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 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辞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可伏兵(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二、一词多义〔虚词〕 且

《李将军列传》文言小结

《李将军列传》文言小结 一、通假字 1、广家世世受射() 2、广为圜阵外向() 3、胡虏益解() 4、汗军罢() 5、军亡导() 6、或失道() 7、南绝幕() 二、词类活用 1、广时伤病() 2、络而盛卧广() 3、鞭马南驰数十里() 4、广不近水() 5、复力战() 6、后大将军() 7、因推堕儿() 三、一词多义 而 1、络而盛卧广() 2、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3、因引而入塞() 4、发即应弦而倒() 5、而广军无功() 6、出其左右而还() 7、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8、而广意气自如()9、而博望侯军亦至()10、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11、而大军行水草少()12、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13、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 14、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15、意甚愠怒而就部() 16、弗能得而还()17、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 18、而又迷失道()19、不令而行() 以 1、广以卫尉为将军() 2、以故得脱() 3、以为虎而射之() 4、士以此爱乐为用() 5、以功为侯者() 6、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 7、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 8、乃自以精兵走之()乃 1、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 2、军士乃安() 3、广乃令士持满毋发() 4、匈奴军乃解去() 5、良久乃许之() 6、乃自以精兵走之() 7、今乃得一当单于()8、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9、乃我自失道() 为 1、广以卫尉为将军() 2、士以此爱乐为用() 3、广复为后将军() 4、以功为侯者() 5、广为圜阵外向() 6、赎为庶人() 7、臣部为前将军()8、无老壮皆为垂涕() 9、皆为尽哀()

李将军列传词句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汇总一、通假字 汉军罢:通“疲”,疲惫。 军亡导,或失道:通“无”。通“惑”。 南绝幕:通“漠”,沙漠。 广家世世受射:通“授”,传授,这指学习。 胡虏益解:通“懈”,这里指进攻的势头有所减弱。此言虽小,可以谕大:通“喻”,比喻。 诸将多中首虏率:通“律”,军令。 二、词类活用 络而盛卧广:名词作状语,用绳子结成的网。 南绝幕:向南。 鞭马南驰数十里:用鞭子抽打;向南。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靠近。 后大将军:后于,比……后到。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大道理。 三、一词多义 自 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亲自。 军中自是服其勇也:从。 固自辞于大将军:亲自。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然。 因 因推堕儿:趁势。

因引而入塞:于是。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势。因复更射之:于是。 数 鞭马南驰数十里:几。 避之数岁 非在数十步之内 行可数百里 杀数人 广数自请行:多次,屡次。数奇:命运的定数。 复 复得其余军:又 因复更射之:再。 终不能复入石矣:再。 广复为后将军:又 复力战:再。 与 饮食与士共之:和。 胡虏易与耳:对付。 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给。 乃 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就。军士乃安:才。 良久乃许之:才。

乃自以精兵走之:就。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竟;却。今乃一得当单于:才。 乃我自失道:是。 引 因引而入塞:带领。 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带领。遂引刀自刭:拿,拔。 虽 虽令不从:即使。 此言虽小:虽然。 将 诸将多中首虏率:将领。 广复为后将军 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带领。 中 见草中石:中间。 中石没镞:射中。 度不中不发:射中。 诸将多中首虏率:符合。 没 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

《李将军列传》文言现象及其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现象及其整理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 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 可伏兵 ( 可以 )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 二、一词多义(虚词) 且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整理: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李华富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 可伏兵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 二、一词多义(虚词) 且 杀其骑且尽(将) 虏多且尽(并且) 且广年六十余矣(况且) 为 秦时为将(担任) 赎为庶人(成为) 为虏所生得(被) 如 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 急诣部,如书(按照) 因 因推堕儿(趁机) 因引而入塞(于是)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机)

李将军列传文言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广数字请行(屡次)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5. 居:家居数岁(住)居无何(经过,指时间)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10. 没:中石没镞(陷入)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12.中:中石没镞(射中)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 可伏兵 (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1、且杀其骑且尽(将)虏多且尽(并且)且广年六十余矣(况且) 2、为秦时为将(担任)赎为庶人(成为)为虏所生得(被) 3、如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急诣部,如书(按照) 4、因因推堕儿(趁机)因引而入塞(于是)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机) 5、之大军不知广所之(去)得李广必生致之(代词,代李广)其李将军之谓也(助词,的)胡兵终怪之(代词)非在数十步之内(用于方位名词之前) 6、乃良久,乃许之(才)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却,竟然)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是) 7、而络而盛卧广(表修饰)而又迷失道(表转折,却) “详”同“佯”,佯死3、与人居则画地为陈:“陈”通“阵”,阵势、军阵4、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莫”通“幕”5、或失道:“或”通“惑”,迷惑6、南绝幕:“幕”同“漠”,沙漠7、至莫府:“莫”同“幕”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同“恂恂”,诚恳的样子9、汉军罢:“罢”同“疲”,疲惫10、广家世世受射:“受”通“授”,传授.11、然虏卒犯之:“卒”通“猝”,突然.12、胡虏益“解”同“懈”,松懈13、此言虽小,可以谕大:“谕” 当做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古义:乡下人广暂腾古义:霎时以为李广老,数奇古义:命运不好长史封书古义:文书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古义:确实信任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古义: 详情、实情今义: 弯曲后韩将军徙右北平古义:调任今义: 迁移复得其余军古义:他的余下的今义:其他的虽其子孙他人学者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其善射亦天性也古义:天赋今义: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有白马将出护其军古

李将军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李将军列传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 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可伏兵(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