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客赣方言_名词_雌_雄语素_结构不表雌雄现象探析_邵宜

客赣方言_名词_雌_雄语素_结构不表雌雄现象探析_邵宜

客赣方言_名词_雌_雄语素_结构不表雌雄现象探析_邵宜
客赣方言_名词_雌_雄语素_结构不表雌雄现象探析_邵宜

第42卷 第1期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 o l .42

 N o .1 2006年1月

J o urnal of Gua ng xi N or mal U niv er sity :Philo so phy and So cial Sciences Editio n Janua ry ,2006

[收稿日期]2005-06-10

[作者简介]邵宜(1963-),男,山西运城人,暨南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

客赣方言“名词+雌/雄语素”结构不表雌雄现象探析

邵 宜

(暨南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32)

[摘 要]“名词语素+雌/雄语素”却不构成表雌雄性别的名词,这一现象在客赣方言里普遍存在。究其

原因,这些雌雄语素本来自于指人的名词,有实词意义,与名词语素组合为新词后,起初仍保留实词意义,后来逐渐虚化为标志性语素了。这类词语从一开始并不表示雌雄,但是命名之初,雌雄语素的选择体现了人们把性别意识迁移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文化心理。

[关键词]客赣方言;雌雄语素;迁移;文化心理

[中图分类号]H 175;H 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06)01-0068-04

一种语言对事物的命名总是能反映该语言所代

表的民族的社会文化心理。这种心理可能是全人类共有的,也可能是该民族特有的。性别意识是人类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从中折射出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景观。为事物命名,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习惯,即便是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客赣方言当中有一部分名词是以“普通名词语素+雌/雄语素”的方式命名的,但其本身并不具备标识雌雄的功能,而是该名词所代表事物的统称。例如“虱婆”即“虱子”,“婆”并不表示雌雄,“石牯”是“石头”,“牯”并不意味着雄性。这种现象在客赣方言中普遍存在。其他汉语方言中也有程度不同的反映。

本文讨论的语词是指客赣方言中具有雌雄语素的一些名词,它们不包括动物名称(如“鸡公”、“鸡婆”、“牛牯”、“牛婆”等),而是指以下几种类型:(1)人体部位:脑牯、耳公、鼻公、膝头牯、脑牯、手月争公(肘子)、手指公,等。(2)某些昆虫:蚁公(蚂蚁)、虱婆

(虱子)、虫

宪公(蚯蚓)、虾公(虾),等。(3)其他名词:石牯、鹅卵牯(鹅卵石)、笠女

麻(斗笠)、凼牯(小水坑),等。

本文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来自李如龙、张双庆主编的《客赣方言调查报告》[1]以及刘伦鑫主编的《客赣方言比较研究》[2],部分方言材料取自笔者自己的母语及对邻近方言的调查。

在客赣方言中,用以表示动物雌雄的语素通常

有“公”、“牯”、“哥”、“

婆”、“女

麻”、“也母”等,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公”、“牯”、“婆”、“女麻”四个。四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图1显示,“公”可以与“婆”搭配形成一对表雌雄意义的语素(主要是赣方言),如“鸡公”“鸡婆”、“狗公”“狗婆”;也可以与“女麻”搭配形成一对表雌雄

意义的语素(主要是客方言),如“鸡公”“鸡女

麻”,“猪公”“猪女

麻”。“牯”同样也可以与“婆”或“女麻”组成一对雌雄语素,前者如“牛牯”“牛婆”、“猪牯”“猪婆”,

后者如“牛牯”“牛女

麻”、“猪牯”“猪女麻”。值得注意的是:(1)不少方言里出现不止一个表示相同性别的语素,既有“牛牯”、“狗牯”,也有“猪公”、“鸡公”,“牯”、“公”都表示雄性畜禽,比较常见的是“鸡”通常用“公”(邵武的情况比较特殊,“牛”、“猪”、“狗”都用“公”,“鸡”反而用“牯”);(2)一般方言里表雌性的语

素通常只有一个,要么是“婆”,要么是“女

麻”。“公”、“婆”应该都是来自指人的名词。在古汉语

中,“公”、“婆”主要是作为名词来使用的。“公”除了是一级“爵位”和官职的称呼外,还用于对人的尊称,如《史记·留侯世家》:“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也可以称谓父亲或丈夫的父亲,如《战国策·魏策》:“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婆”在古代有“母亲”的意思,如“乐府诗集”之《折杨柳枝歌》:“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魏书·汲固传》:“(李)宪即为固长育至十余岁,恒呼固夫妇为郎婆。”“婆”也用来称谓丈夫的母亲,如《窦娥冤》楔子第一折:“我将这婆伺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还可以用于对老年妇女的通称,如“黄道婆”、“媒婆”、“产婆”、“巫婆”等。

DOI:10.16088/j.i ssn.1001-6597.2006.01.015

由此可见,“公”、“婆”在古代是作名词用的。

“牯”、“女麻”的来源又是什么?查“牯”的本义是“牡牛”(即雄性牛),也指“牡牛之去势者”,也就是被阉割了的公牛,大概相当于“牛小伙儿”,不少地方把青年小伙儿称为“黄牯后生”(黄牯即“青年黄牛”),甚至小男孩或男青年的小名后面都可以加上“牯”用于称谓,如“熊建中”可以叫“中牯”,“蔡德明”可以叫“明牯”(有些地方方言不限于指称男孩儿,女孩儿也可以称“牯”,如“丽牯”、“凤牯”等)。由此可见,“牯”有非常明确的年龄指向,即未成年的动物。“女麻”也应该来源于指人的名词,今天的梅县话称谓(面称)母亲仍叫“阿女麻”,与“牛女麻”、“猪女麻”的“女麻”完全一样。从音韵学的角度来看,今天多数北方话称谓母亲为“妈”,与“女麻”可能存在同源关系,理由是:同样来自古平声的字,部分归入阴调类,这一现象在许多方言里都能发现。

那么,用于指人的(如“公”、“婆”,“牯”除外)的名词怎么用在了动物身上呢?这可能与古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关。如果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能用“公”、“婆”区分雌雄的基本上都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家禽家畜,或是人们的生产工具(如牛、马等),或是生活资料(如鸡、鸭、狗、猪、羊等),很少听到“虎公”、“虎婆”、“蛇公”、“蛇婆”、“狼公”、“狼婆”的说法。我们知道,远古人类都有图腾崇拜的风俗,这种风俗迁移到对家禽家畜的崇拜,反映了人类对五谷丰登、禽畜满圈的美好期盼。从这个意义上讲,家禽家畜后面加表示雌雄的“公”、“婆”其实是一种尊称或爱称,与我们现在一般的理解有很大不同,其表示雌雄只是一种附带功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早期人类的这种图腾崇拜意识渐渐淡薄,但是这种意识的痕迹却残留在了现今的一些词汇当中。在今天看来,“公”、“婆”似乎是雌雄的标志性成分,但了解了其形成的历史背景,我们就会对这一类词语重新认识。有一点必须指出,原来只是附带表示雌雄性别的功能现在得到了强化和突显。

由指称人演进到指称家禽家畜,进而转用到人的身体部位、昆虫及其他少数名词,变化进入第三个层级。我们在客赣方言中发现了不少这样的例子。

1.指称人体部位的:

头:属于客方言的梅县、翁源、河源、清溪、揭西、秀篆、武平、长汀、三都、香港等地方言叫做“头也母”,赣方言宜丰话叫做“脑牯”。

鼻子:属于客方言的梅县、翁源、连南、河源、清溪、武平、长汀、宁化、三都、赣县、大余、陆川、香港,属于赣方言的吉水、宜丰、平江、修水、安义、都昌、余干、弋阳、南城、建宁等地方言叫做“鼻公”。

眼睛:赣方言宜丰话可以说“眼睛牯”,高安话可以说“眼睛牯哩”。

耳朵:客家梅县话、武平话叫做“耳公”。

脖子:赣方言醴陵话叫做“颈牯”。

胡子:客家梅县话、武平话叫做“须牯”。

舌头:客家话一般说“舌女麻”。

乳房:梅县、清溪、揭西、武平、宁化、陆川等地叫做“乳牛牯”。

胳膊肘:赣方言醴陵话叫做“肘月争牯”,平江话叫做“倒月争公”。

拳头:河源叫做“拳牯”,揭西、宁化、香港、茶陵、永新、吉水、醴陵、新余、宜丰、修水叫做“拳头牯”,秀篆叫做“拳头女麻牯”,平江叫做“拳头公”。

腿:吉水可以叫做“脚牯”,安义也可以叫做“脚牯哩”。

膝盖:三都、西河、永新、吉水、修水叫做“膝头牯”,醴陵、新余叫做“膝脑牯”,宜丰叫做“膝脑公”,平江叫做“膝头公”,宿松叫做“膝脑婆”,邵武叫做“膝儿女麻女麻”。

大拇指:梅县、翁源、连南、河源、清溪、揭西、秀篆、长汀、宁化、三都、香港叫做“手指公”,赣县、大余叫做“手指婆(哩)”,西河叫做“手女麻公”,陆川叫做“手女麻头”。

2.指称禽兽、昆虫的:

蝙蝠:梅县、翁源、清溪、揭西、秀篆、香港等地方言叫做“匹婆(子)”。

青蛙:客方言河源话、陆川话叫做“蛤女麻”。

蝌蚪:赣方言宜丰话叫做“蛤蟆牯”。

豹子:客方言大余话叫做“豹牯哩”。

大雁:客方言连南话叫做“雁婆”,赣方言新余话叫做“犭崖婆”。

蚂蚁:梅县、翁源、连南、揭西、武平、长汀、宁都、三都、西河、香港、新余等地叫做“蚁公”。

蚯蚓:客方言梅县话、连南话叫做“虫宪公”。

虱子:客家话梅县、翁源、连南、河源、清溪、揭西、秀篆、武平、长汀、宁化、三都、香港,赣方言弋阳、建宁、邵武等地方言叫做“虱女麻”;客方言宁都、赣县、大余,赣方言永新、醴陵、新余、宜丰等地方言叫做“虱婆(子)”。

蟑螂:赣方言茶陵、醴陵、都昌、宿松、余干等地方言叫做“扎

虫婆子(哩/口得)”,赣方言吉水话叫做“蛰婆”,阳新话叫做“灶女麻”,建宁话叫做“蛰女麻”,宜丰、平江、修水、安义叫做“蛰鸡婆(哩)”,新余话叫做“灶鸡婆”。

虾:客赣方言绝大部分叫做“虾公”。

老鹰:客方言梅县、翁源、连南、清溪、秀篆、武平、陆川、香港等地方言叫做“鹞婆”,揭西、长汀、宁化、吉水、宜丰等地叫做“犭崖婆”,宁都话叫做“犭崖牯”,三都话叫做“鹞女麻”,赣方言建宁话叫做“鹰女麻”。

尾巴:赣方言宜丰话叫做“尾牯”。

田螺:赣方言邵武话叫做“螺女麻”。

3.指称其他事物的:

太阳:赣方言新余话叫做“日头牯”。

月亮:赣方言新余话叫做“月牯”。

雷:客赣方言一般说“雷公”。

小水坑:赣方言醴陵话叫“凼牯”,安义话叫做“凼牯哩”。

石头:客方言河源话及清溪话、赣方言吉水话叫做“石牯”,客方言秀篆话、赣方言茶陵话及修水话、弋阳话叫做“石头牯”,赣方言新余话、宜丰话叫做“石脑牯”,赣方言醴陵话、平江话、安义话、余干话叫做“石头牯哩”,赣方言南城话叫做“石头女麻哩”。

鹅卵石:客方言赣县话、赣方言茶陵话及吉水话叫做“鹅卵牯”,赣方言醴陵话、安义话、都昌话、余干话叫做“鹅卵牯(哩/口得)”。

斗笠:客方言梅县、翁源、连南、清溪、揭西、武平、宁化、西河、陆川、香港及赣方言建宁等地叫做“笠女麻”,客方言秀篆话及宁都话、赣方言吉水话叫做“笠婆”。

这些语素用于指人时通常是指长辈,指称男女性别是其附带功能,引入指称动物时,从其原始动因看,是指人用法的一种迁移,功能几乎相同,也具有指称雌雄的附带功能。但是进入第三阶段后,从今天的词义上看,上述功能已经弱化,看上去更像词缀。那么命名之初这些语素是否已经词缀化了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下文讨论。

反映在客赣方言中的这类现象能否在其他方言得到印证呢?笔者查阅了北京大学编写的《汉语方言词汇》[3]以及近年出版的《嘉禾土话研究》[4]、《东安土话研究》[5]和《乐昌土话研究》[6],从中找出了以下例子。

1.指称人体部位的:

胳膊:嘉禾土话叫做“手tu35婆”①。

拳头:厦门话、福州话、潮州话说“拳头母”,长沙话、双峰话、乐昌土话称“拳头牯”,东安土话叫做“拳头公”。

大拇指:梅县话、广州话、乐昌土话称“手指公”(乐昌有的地方也叫“手指婆”),潮州话说“指头公”或“手公”,福州话说“大拇哥”,建瓯话称“手女麻头”,嘉禾土话叫做“大kua33手头婆”。

膝盖:长沙话、双峰话、乐昌土话说“膝头牯”、“磕膝牯”,广州话可以说“膝头哥”。

乳房:嘉禾土话、东安土话叫做“奶婆”。

脸:东安土话叫做“面牯”。

耳朵眼儿:东安土话叫做“耳朵眼牯”。

2.指称动物的:

老虎:东安土话叫做“豹公”。

熊:东安土话叫做“熊婆”。

猴子:嘉禾土话叫做“猴哥”,乐昌土话有的叫做“猴牯”。

老鹰:长沙话可以说“鹰婆(子)”,梅县话说“鹞婆”,潮州话说“老鹰婆”,嘉禾土话叫做“岩鹰婆”,乐昌土话有的叫做“崖婆”。

八哥:梅县话称“鸟鹩哥”,广州话、阳江话、潮州话说“鹩哥”。

布谷鸟:嘉禾土话叫做“kua35公/kua35婆”。

虾:长沙话、双峰话说成“虾公子”,梅县话、广州话、乐昌土话、东安土话说成“虾公”(乐昌有的地方也叫做“虾公婆”),嘉禾土话叫做“虾公崽”。

蚌:建瓯话可以说“雷公女麻”。

鲫鱼:嘉禾土话叫做“鲫哥崽”。

青蛙:温州话可以说“蛤蟆牯”,广州话说“蛤

也母”,乐昌土话有的叫做“蛤婆”。

蝌蚪:嘉禾土话叫做“拐婆崽”,乐昌土话有的叫做“泥头牯”,有的叫做“泥头婆”。

癞蛤蟆:潮州话称“蛤婆”,乐昌土话有的叫做“鸡f y212婆”。

老鼠:嘉禾土话叫做“老鼠哥”。

蜗牛:梅县话叫做“细螺哥”。

螳螂:福州话叫做“草蜢哥”。

虱子:长沙话、双峰话、嘉禾土话、乐昌土话、东安土话叫做“虱婆(子)”,广州话、阳江话叫做“虱子也母”,厦门话、福州话、潮州话叫做“虱子母”,建瓯话叫做“虱女麻”。

臭虫:嘉禾土话叫做“mi24婆”。

蟑螂:嘉禾土话叫做“臊夹婆”。

蚂蚁:乐昌土话有的叫做“蚁公”。

蚯蚓:乐昌土话有的叫做“虫宪公”。

蜻蜓:东安土话叫做“m u13tau55公”。

米虫:嘉禾土话叫做“米虫婆”。

3.指称其他事物的:

太阳:潮州话叫做“日头公”。

月亮:厦门话、潮州话可以说“月娘”,嘉禾土话称“月亮公”。

雷:阳江话、厦门话、潮州话、福州话、建瓯话、嘉禾土话、乐昌土话说“雷公”。

石头:东安土话叫做“石头牯”(或叫“麻头牯”)。

鹅卵石:嘉禾土话叫做“鹅卵哥”,乐昌土话有的叫做“马卵牯”。

水坑:东安土话叫“水洞牯”。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现象几乎不见于北方方言,而是集中反映在东南几个方言区中。可以肯定这是南方方言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只是各地的材料参差不齐,很难完全对齐。

上述三种事物名称(人体部位、动物、其他事物)都不具备用雌雄语素来标注性别的词义特征,“公”、“婆”等语素是如何进入该类词语结构的?它们的作用和性质又是什么?本节就这些问题试作讨论。

人类认识的规律是由具体推及抽象、由熟悉推及陌生,是一个由内向外、由近向远的蔓延扩散过程,反映在概念的命名上亦是如此。譬如人体器官推及与之相似的外界事物,并以此方式命名之,如以“头”为喻命名的“山头、坟头、奶头、弹头、箭头、蒜头、线头、烟头、针头、词头、韵头”,以“腰”命名的“山腰、裤腰”,用“脚”命名的“山脚、裤脚、墙脚、山脚、韵脚”,以“眼”命名的“节骨眼、窟窿眼儿、炮眼、枪眼、泉眼、针眼、字眼”等,以“鼻”命名的“门鼻儿、针鼻儿”,以“耳”命名的“帽耳、木耳、银耳”,以“嘴”命名的“奶嘴、喷嘴、山嘴、烟嘴”,以“口”命名的“隘口、出口、入口、窗口、刀口、风口、裂口、路口、袖口”,以“面”命名的“版面、表面、地面、封面、门面、谜面、桌面”,以“背”命名的“刀背、靠背、手背”,以“手”命名的“把手、扳手、靠手、摇手”,等等。此类现象不仅见

①为方便表示,本文直接用国际音标代替本字,下文同。

于汉语,其他语言也很容易找到这样的例子。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古人在命名部分客观事物时也遵循了这样的规律,那就是由人及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雌雄语素经历了由实义向虚义的转化。“公”、“婆”等本是用于指人的名词,后来迁移到动物身上,进而转用到对一些一般事物的命名。从上面的举例看,有些词语当中的“公”、“婆”实词意义非常明显,譬如一些性质形容词加上“公”、“婆”构成的“形容词+雌/雄语素”格式的词语,用于指称某些特殊人群,其中的“公”、“婆”等是具有实词意义的,如“癫婆”(女疯子)、“懂婆”(傻女人,“懂”并非本字,而是音近代替字,读阳平调,意为“傻”,只用于形容女性)中的“婆”;“聋公”(聋子,不分男女)、“壮牯”(胖子,不分男女)最初可能专指男性,后来泛化了,也可以兼指女性。个别名词带“公”、“婆”等成分,如宜丰话的“贼牯”(贼,不分男女),其“牯”最初也可能专指男性,后来也兼指女性了。

我们知道,名词性的偏正式复合词就其构成语素的词性来说有三种结构类型:一是“名词语素+名词语素”,二是“形容词语素+名词语素”,三是“动词语素+名词语素”。第一种如“火车、飞机、壁画、课桌、电话”等;第二种如“黑板、新闻、青年、红人、广场”等;第三种如“烤鸭、烧饼、爱情、存款、去向”等。最容易被认定为偏正式复合词的是“癫婆”(女疯子)、“懂婆”(傻女人)之类的词语。而“聋公”、“壮牯”等词语从来源上说也可以看作是“前偏后正”结构。

上文指称身体部位的词语有一个特点:一般和“牯”、“公”等搭配,很少发现与“婆”搭配的例子。这个现象很有意思。首先,因为没有对立的“婆”等雌性语素,“牯”、“公”在这里不表示雌雄;其次,为什么一般只搭配“公”、“牯”,而不与“婆”搭配呢?我们认为,这与古代性器官图腾有关,“鼻子”、“拳头”和“膝盖”都与男性生殖器有着形态相似的地方。“公”、“牯”在这里起借指的作用,仍然应当看作名词性成分。

至于“虾”叫“虾公”、“虱子”叫“虱婆”、“蟑螂”叫“蛰鸡婆”,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公”、“牯”当属阳性,“婆”、“女麻”当属阴性。“虾”属阳,当然应该为“公”、“牯”一类,“虱子”、“蟑螂”属阴,自然归为“婆”、“女麻”一类。“公”、“婆”仍是名词性成分。“石头”坚硬犹如雄性动物之刚毅,“拳头”用以格斗,当属雄性之所为,故以“牯”命名之;“雷”之咆哮犹如男性之粗犷,“鼻”之挺拔犹如雄性伟岸之躯,故以“公”命名之;“虱子”藏于暗处,“青蛙”隐于阴湿之所,当属阴性,故以“婆”、“女麻”命名之。有些词语呈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命名结果,如“手指头”有的叫做“手指公”,有的叫做“手指婆”,这是命名角度不同造成的。以“公”命名取其直立挺拔之形,以“婆”命名取其“指头肚富态如女人”之外观。

据上分析,雌雄语素不表雌雄的现象必须从命名之初的文化心理进行分析,人们把对雌雄性别的基本认识用于类比客观事物,并通过雌雄语素把这种认识转用到对新事物的命名上,这才形成了今天客赣方言(包括其他南方方言)中雌雄语素不表雌雄的特殊词汇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 李如龙,张双庆.客赣方言调查报告[M].厦门:厦门

大学出版社,1992.

[2]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言词汇[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3] 鲍厚星.东安土话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4] 刘伦鑫.客赣方言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9.

[5] 张双庆.乐昌土话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

[6] 卢小群.嘉禾土话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

O n the Ph eno menon that the Structure of

“N ouns+Mo rph emes Marking M ale or Female”

no t Showing M ale or Fem ale in Gan and Hakka Dialects

S HAO Yi

(Depa rtment o f Chinese Languag e and Lite ratur e,J inan U niv e rsity,Gua ng zho u510632,China)

Abstract:The st ruct ure of“nouns'mo rpheme plus mo rpheme marki ng ma le o r f emale”does no t ex press nouns st andi ng f or male o r female.This pheno meno n ex ists in Gan and H akka dial ects.Af ter new w o rds bei ng coi ned w it h noun's mo rpheme,the dialect s g radual ly becam e g ra mmatical as a s i gn of relati onal m eani ng mo rpheme.Tho se w ords sho w a special cultural m ent ali ty that mov es t he sex ua l co nsci ousness to o ther o bjects.

Key words:Mo rphemes marki ng male o r f emale;g ramma tical;cult ural co nsciousness

[责任编辑 阳 欣]

现代汉语-4.doc

现代汉语-4 (总分:10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总题数:13,分数:32.50) 1.“葡萄干”包含 1个语素。 (分数:2.50) 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 1结合体。 (分数:2.50) 3.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 1。 (分数:2.50) 4.语素是最小的 1结合体。 (分数:2.50) 5.语素是语言中 1的音义结合体。 (分数:2.50) 6.语法单位可以分四级,它们是 1。 (分数:2.50) 7.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 1。 (分数:2.50) 8.从结构类型的角度看,“管理严格”是一个 1词组,“管理得严格”是一个词组。 (分数:2.50) 9.“看见你那谦虚的微笑”是 1短语。 (分数:2.50) 10.从结构类型的角度看,“推他上车”是一个 1词组,“看他上车”是一个词组。 (分数:2.50) 11.“热水洗澡”的短语结构方式是 1。 (分数:2.50) 12.联合短语由 1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的是并列,有的是递进,有的是选择。(分数:2.50) 13.短语的功能类型有 1和谓词性短语。 (分数:2.50) 二、判断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4.成词语素是那些只能自己独立成词、一般情况下不同其他语素一起构成词的语素。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15.从形式上看,语素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16.语素可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两种。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17.汉字在意义上代表语素,也就是说每一个汉字都记录一个语素。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音节语素化后的语素义变化探析

音节语素化后的语素义变化探析 语素化是指由只表音的音节演变为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的过程。音节固定为语素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语素义在语言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变化。本文首先明确了语素化概念及其判定标准,然后基于词义变化理论,分析了单音节、多音节以及字母语素化后语素义变化的类型,探讨了词汇语素义及语法语素义的变化。 标签:语素化语素义变化类型词汇语素义语法语素义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语素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使用而变化。连绵词音节及外来词音节在使用过程中某些音节会由原来不表义的音节变成了表义的语素,增加了语素的数量,扩展了语素的组合、衍生能力,丰富了汉语词汇。 一、音节语素化概说 (一)音节语素化判定标准 音节语素化是指由只表音不表义的音节升格为音义兼表的语素并参与构词的现象。判定音节是否完成语素化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简缩化 简缩是音节成分语素化的前提。人们使用语言时都有求简心理,随着多音节语素使用频率的增加,人们会自然缩减其音节以便能够更简便地运用并与其他词组合构成更多的新词,满足交流需要。如,外来音译词“的士”本义单指出租汽车,简缩为“的”这个语素后,出现了“打的、面的、摩的、的哥、的姐”等词。 2.表义性 表义性是判定音节语素化最主要的标志。从无义的音节发展为有义的语素具有了语素义是语素化现象的核心内容。如“啤酒”音译自“beer”,表一种酒。其中“啤”语素化表“啤酒”义,有干啤、瓶啤、青啤、鲜啤、扎啤等。 3.稳定性 稳定性指离开特定的语境,语素义仍然明确。如“模特”中“模”已语素化。如:名模、超模、手模、车模等词中,“模”的语素义是稳定的,都表“模特”义。 (二)语素化 1.连绵词音节语素化

语素-字-词的关系

语素和词的概念。 还要明确字是什么: 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语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综合起来分析: 1、词是造句的单位; 2、语素是构词的单位; 3、字则是记录词和语素的书写单位。 前两者属于语言符号系统,后者则属于书写符号系统。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语素和字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现代汉语中的语素一般是单音节的。 单音节汉字与单音节语素形成对应关系,即一个语素由一个汉字来记录。如“山”“大”“观”“子”“田”“小”“很”“吗”“残”“污”“检”等。单音节汉字与多音节语素不能形成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语素由几个音节表示。例如“彷徨”“参差”“蜘蛛”“猩猩”“的士”“白兰地”“歇斯底里”“勃勃”“萋萋”“扑通”“哗啦”等等。 因为存在多音多义字,所以,单音节语素与汉字之间,也存在不对应的情况。如: 1)汉字“行”: 在下列两组词中分别对应不同的语素: xíng:“行走”“自行车”“行李”等;

háng:“银行”“行业”“行距”等。 2)汉字“重”: 在下列两组词中分别对应: zhòng:“重要”“重视”“重心”“重大”等; chóng:“重复”“重新”“重整”“双重”等。 其他如“别扭”的“别”和“别去”的“别”,“昂首”的“首”和“一首诗”的“首”等,都是如此。 (二)语素和词 语素和词都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 两者区别的关键就在于功能上的差异: 1、语素是用于构词的,而词是用于造句的,二者不是同一个层级的关系。 语素分成词语素和非词语素。 2、成词语素:可以单独构成词的语素。如: 单音节语素:“草”“并”“风”“走”“美”“一”“张”“啊”“才”多音节语素:“饽饽”“徘徊”“葡萄”“咖啡”“维他命”等。 3、非词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和别的语素结合起来构成词的语素。如:“草原”“行走”等词中的语素“原”“行”等,就属于非词语素。又如:“学习”“人民”“桌子”“作者”“蝴蝶结”“洗衣机”中的 “习”“民”“桌”“子”“者”“衣”“机”等,都属于非词语素。(三)字和词

现代汉语(非单音节语素)备考建议

现代汉语(非单音节语素)备考建议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称为单纯词,又称为单语素词。单纯词多为单个音节的词语, 例如“山、天、江”等。除此之外,单语素词还包括由两个音节或多个音节组成、 只表示一个语素的词语,组成该语素的音节合起来才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分开来各音节没有与该语素有关的意义或表达的意义不完整。非单音节的单纯词主要包括联绵词、音译外来词和叠音词等。熟悉掌握双音节或多音节语素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语素的含义和用法。 一、联绵词 联绵词是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思的词。可以分为(1)双声词:声母相同的联绵词。(2)叠韵词:韵母相同的联绵词。(3)其它:指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词语。例如: ①双声:琵琶、乒乓、澎湃、踌躇、忐忑 ②叠韵:从容、朦胧、苍茫、蜻蜓、缥缈 ③其它:鸳鸯、惺忪、蚯蚓、蝴蝶、狡猾 【小试牛刀】 Eg.下列联绵词中都属于叠韵词的是()。 A.灿烂苍莽慷慨匍匐 B.耷拉空洞烘笼朦胧 C.怂恿葫芦崆峒窟窿 D.啰唆邋遢狡猾茉莉 【答案】B。解析:A项:“慷慨”属于双声词,都有声母“k”;C项:“窟窿”属于非双声叠韵联绵词;D项“狡猾”“茉莉”属于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应对策略】 叠韵联绵词主要看韵母是否相同,如“耷拉”的韵母都是“a”;“空洞”的韵母都是 “ong”;“朦胧”的韵母都是“ng”。做题时需要将每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划分清楚作对比。 二、音译的外来词 外来词是由汉语以外的其他语种音译过来的词语。例如:“的士”“吉普”等。类似的词语有: 尼龙吉普坦克芭蕾俱乐部马拉松 巴士涤纶干部吐司麦克风奥林匹克 【小试牛刀】 Eg.下列选项中,多音节语素全部属于外来词的一项是()。 A.巧克力沙拉咖啡茉莉 B.汉堡螳螂白兰地苏打 C.卡通维他命拜拜崆峒 D.沙发吉普康奶昔威士忌 【答案】D。解析:A项“茉莉”属于联绵词;B项“螳螂”属于叠韵联绵词,都有韵母“ang”;C项中“崆峒”属于叠韵联绵词。 【应对策略】 明确外来词是经过汉语“音译”的过程的词语,备考时需注重积累外来词,提高判断能力。

语法讲义.docx

《语法讲义》读后感 本学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是会忍不住想做笔记梳理知识点,作为一个中文系的学生来讲,这可能是由于在大一时期长期处于被《现代汉语》支配的恐惧所造成的。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是语法学界最有权威的一部语法学著作,读这本书时,大部分是熟悉的内容,尽管熟悉,但是以前这些语法知识,我头脑中是混乱不成体系的,因为我一直对语法方面不太敏感。读这本著作时,每读一部分,就会梳理清楚一些。读完之后,虽然忘记的也很多,但是我还是觉得收获不小。本篇读后感我想从这些内容的归纳,收获以及启示、还有存疑的地方这三点来完成。 一、语法讲义的主要内容 《语法讲义》这本著作分为了十八章来讲,分别就语法单位、词的构造、词类、句型等内容做了多方面,具体的阐释。下面主要是对一些主要章节具体内容的归纳阐释。 第一章为语法单位,从语素、词、词组、句子等最基本的语法内容讲起。在这一章里我了解到了语素作为语法系统里的基本符号,有单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自由语素、粘着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等不同方向上的分类。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单位,它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在区分是不是词的时候,朱德熙先生归纳了目前存在的三种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能不能单独成句、语言成分活动能力的强弱、扩展法等三种方法来判定是不是词,朱德熙先生指出,这三种方法其实是有着各自不同的缺陷的,比如在划分“铁路”、“白菜”、“理发”等词语时,都不能根据其中单一的标准来划分,否则就会出现歧义。所以我们在划分一个词的时候,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本章中,朱德熙先生还讲到了词组,并具体阐释了词组的几大类型: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主谓结构、连谓结构。并通过举例“我们班有许多外国留学生”来介绍了层次分析的具体应用以及二分法。在本章中,朱德熙先生还指出任何句法结构都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观察,一个看句子的内部结构,一个看语法功能。本章的第四节是句子。本节中介绍了句子的分类,从结构上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从句子的功能上看,又可以把它分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称呼句、感叹句五类,朱德熙先生指出,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是错综的,因此这五类句子有交叉的情形。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为词的构造,主要讲了几种词的构造的主要类型。如重叠式、附加式、前缀、后缀、复合式等类型的词的构成方式,并细化了其中的一些分类,比如重叠式副词中的基式,附加式中区分一些附加式词语与复合词的辨析,后缀中的副词后缀、状态形容词后缀、“的”与“得”的区别等。并对一些复杂的合成词,以及特殊的复合词中的紧缩式与减缩式进行了区分。并对并立式复合词进行了具体阐释。 第三章从大的层面上讲述了词类的知识。本章首先介绍了划分词类的几大依据:词的意义、语法功能、形态变化三大方面划分,但朱德熙先生指出,实际上根据词的意义来划分词类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虽然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但是我们在划分词类的时候,只能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来划分。在印欧语系中,比较适合运用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而汉语由于缺乏形态变化,只能通过词的语法功能来进行分类。除此之外,本章还讲到了词的共性与个性,词的兼类等内容。朱德熙先生还指出,汉语的词分为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并具体阐

非语素音节的语素化问题初探

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语法学研究课程考核论文 院(系、部):中文系年级: 08级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姓名:艾冰学号: 2008020006 密封线 任课教师:姚晓波 一、命题部分 非语素音节的语素化问题初探 二、评分标准 1 能够搜集足够的语料,30分; 2 分析深入,论证有条理,30分; 3 语言流畅,具有逻 辑性、论证性,20分;4 格式规范,20分。 三、教师评语 请根据您确定的评分标准详细评分,给定成绩,填入“成绩”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本页由学生填写卷头和“任课教师”部分,其余由教师填写。其中蓝色字体部分请教师在命题时删除。提交试卷时含本页。学生从第二页开始写作,要求见蓝色字体部分。 注2:“阅卷教师评语”部分请教师用红色或黑色碳素笔填写,不可用电子版。无“评语”视为不合规范。 注3:试题、评分标准、评语尽量控制在本页。 注4:不符合规范试卷需修改规范后提交。

密封线 非语素音节的语素化问题初探 艾冰 提要所谓非语素音节的语素化是指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变成了表义的音节,这主要有 两个来源,一个是连绵词的音节语素化,另一个是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汉语具有语素大 多单音节的特点,导致人们倾向于把词汇中的每一个词都看成是有意义的词,在构词上会 用其中的一个词作为语素再组成新词,习非成是,这样就形成了非语素音节的语素化。另 外,汉语还具有词汇上音节的特点,由于连绵词或者外来词都是两个以上音节,把它们作 为一个语素和其他语素构词以后,就会形成更长的词,一方面是汉语的上音节特性,另一 方面也是语言的经济原则,人们就会选择其中的一个词来代替原来整个连绵词或者外来词 的意义来和其他语素构成新词,同样也形成了非语素音节的语素化。这样的词汇组合,由 于新颖的组合方式在汉语词汇中出现频率非常高,这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因此,我们 说非语素音节的语素化是符合汉语构词的规律的。 关键字非语素音节语素化类型影响 一、引言 布龙菲尔德(1926/1961)对语素的定义是“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语音形式。”后来他又通过简单形式(simple form)和复合形式(complex form)的比较,进一步给语素下了定义:“凡是跟别的语言形式在语音-语义上有部分相似的语言形式是复合形式(complex form)”,“跟任何一个形式在语音-语义上没有任何相似的语言形式是一个简单形式(simple form)或者叫做语素(morpheme)。[1]根据布龙菲尔德对语素的定义,汉语研究中通常把语素定义为“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它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它是一种构词成分,所有的语言成分都是在语素的基础上实现组合构成的。 [1]转引自杨锡彭《汉语语素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37页

留心使用互含相同语素的词语

留心使用互含相同语素的词语 互相含有相同语素的词语,不少在意义上靠得很近,有的基本相同,这为词语的使用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同时也造成了较大的难度。如果不留心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就会用错。例如: ①提奥坚决的态度难住了梵高,结婚的事情暂时搁置。(《读者俱乐部》2005年第11期第34页) “搁置”与“搁浅”是一对同义词。“搁置”的意思是放下,停止进行。“搁浅”原指船舶在航行或停泊中,因水浅而使船底搁住,比喻事情遭到阻碍而中途停顿,不能进行。乍一看,两个词义差不多,可仔细推敲,前者侧重主动性,后者侧重被动性。句中梵高结婚的事,是遭阻碍而不能进行。作者未留心“搁置”与“搁浅”的词义差别,误用了“搁置”,应改“搁置”为“搁浅”。 有些互含相同语素的词,能构成同义词或近义词。但由于它们的另一个语素不同,所以词义也就有了细微的差别。抓住其相“异”之处,就像牵住了牛鼻子,自然能准确把握词义,避免误用。例如: ②伊万诺夫强调,俄罗斯当局收集了足够的恐怖分子在别斯兰事件之前活动与计划的信息。(《参考消息》2004年10月14日第2版) ③高考专题复习……其中教师需要亲自参与题海战争,亲自搜集大量资料。(《中学语文》2004年第6期第46页) “收集”与“搜集”也是一对同义词。“收集”指把分散的东西收拢在一起,使它们聚集在一起。“搜集”指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它们虽然都带相同的语素“集”,都有“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可另外还有不同的语素“收”与“搜”。区别词义可抓此处:“收”,把分散的东西聚拢,东西较易找到;“搜”,到处寻找,事物伸手难及。故而“收集”常与显性的“资料”“废品”之类配搭,“搜集”常与隐性的“意见”“文物”“情报”等配搭。②句中恐怖分子的信息,是秘密情报,须“搜”才行; ③句中高考复习资料,只“收”即可。因此,这两例中所用的“收集”与“搜集”应该调换一下才对。 许多互有相同语素的词语,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不多,但是词义的适用范围、对象、场合不同。我们只要留心区别,就能避免误用。例如: ④有一次因工作上的问题与上司发生了激烈争吵……在不恰当的场所贸然对抗上司,这是非常致命的。(《当众顶撞上司的代价》,《青年文摘》2006年2月上半月版第57页) “场所”与“场合”词义范围是有差别的:“场所”纯指处所;“场合”则是指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它的词义范围显然比“场所”大,不仅限于处所,还包含时

语素

语素 细说 语素语素细说,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依次是短语、词、语素。人类的语言是有声音、有意义的,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这便是语法单位基本的特点。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目录 按音节分类 1.单音节语素 2.双音节语素 3.多音节语素 按是否能单独回答问题分类 1.自由语素 2.粘着语素 按是否有词汇意义分类 1.实语素 2.虚语素

能独立成词的为自由语素 1.定义 2.剖析 构词方式 用法介绍 示例详解 与词的区别 1.基本介绍 2.基本规律 3.学习要领 和汉字的关系 按音节分类 单音节语素 天、地、人、跑、跳、唱、红、白、民、朋、思……这类语素很多,有上万个。 双音节语素 组成该语素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有意思,分开来没有与该语素有关的意义,双音节语素主要包括联绵字、外来词和专用名词。 A.双声,声母相同的联绵字:如琵琶、乒乓、澎湃、鞑靼、尴尬、荆棘、蜘蛛、踯躅、踌躇、仿佛、瓜葛、忐忑、淘汰、饕餮、倜傥、含糊、慷慨、叮当、蹊跷、玲珑、犹豫等。 B.叠韵,韵母相同的联绵字:如从容、葱茏、葫芦、糊涂、匍匐、灿烂、蜿蜒、苍茫、朦胧、苍莽、邋遢、啰嗦、怂恿、螳螂、桫椤、倥侗、蜻蜓、轰隆、当啷、惝恍、魍魉、缥缈、飘渺、耷拉等。 C.非双声叠韵联绵字:如蜈蚣、蓊郁、珊瑚、疙瘩、蚯蚓、惺忪、铃铛、奚落、褡裢、茉莉、蚂螂、窟窿、伉俪、蝴蝶、笊篱、蹦达、蟪蛄、狡狯、狡猾、蛤蚧、蛤蜊、牡丹、磅礴、提溜等。 D.外来词,由汉语以外的其他语种音译过来的词语。如干部、涤纶、甲克(夹克)、的士、巴士、尼龙、吉普、坦克、芭蕾、哒爹、踢踏等。 E.专用名词,主要是地名、人和事物名称。如纽约、巴黎、北京、苏轼、李白、孔子、萝卜、菠菜、番茄、红薯等。 多音节语素

从方言词看广西粤语平话与江西客赣方言的关系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林亦(")!*—+,女。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广西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攻方向:汉语语音史,汉语方言史。 江西社会科学 ,-./01-234-.524-6/467%&&"年第8期文学?语言 从方言词看广西粤语平话与江西客赣方言的关系 !林亦 (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 %"&&)*+#摘要$本文列举部分江西客赣方言中较为特殊的词汇,与广西的粤语、平话作比较,探讨其共 同来源以及方言词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客赣方言;粤语;平话;方言词 #中图分类号$9&:#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8’&&!"’&* 江西与两广地理上连成片,也是中原汉语进入东南地区的主要通道。但由于历史行政区划不同,人们往往只注意两广汉语方言的相互影响,而不会考虑广西与江西的联系。 本文试图通过列举江西客赣方言中一些较为特殊的词汇,与广西的粤语、平话作比较,来探讨其共同来源以及方言间的相互影响。粤方言主要以南宁、梧州白话为代表,平话方言以亭子、宾阳话为代表!。 客赣方言儿子称“崽”,儿女叫“崽女”,南宁、梧州白话同。亭子平话儿女叫“男女”,如“老子男女” (父亲儿女+, 说“崽女”是受白话的影响。宾阳平话儿子叫“侬”、“儿”,儿女也称“侬”。蛋叫“春”,是客家方言词汇,赣方言基本不说。广西宾阳以“客话” (平话+为主,使用人口占:&?以上。有%&?左右的人口说新民话(客家话+。 宾阳平话把蛋也叫“春”,显然是受客家话的影响。因为白话和其他地区的平话说蛋不说春。 水渠,客赣方言有%"个点称“圳”,或称水圳,圳崽等。广西汉语方言中,这种说法罕见,广东粤方言说,如“深圳”。宾阳平话也说“圳”,可能是受客家话影响。南宁、梧州白话和亭子平话都不说。福建省西北靠近江西 的邵武、光泽、泰宁、建宁、将乐、明溪等地的方言也说“圳”。此字《集韵》作“0”,“沟也。”朱闰切。 追,赣方言多说$@‘.%, 客家方言说“邋”。南宁、梧州白话同赣方言。亭子平话同白话,宾阳平话则说“邋”,当是受客家话的影响。 乞丐,客赣方言有"<个点说“ 告化”(或告化子、告化仂+。宾阳平话也说“告化”。白话则说“乞儿”。亭子平话有“救化子”“乞儿”两说,后者当是受白话的影响。 独轮车,临川、安远、龙南、全南、定南等地叫“鸡公车”。广西的玉林、宾阳等地也叫“鸡公车”。 说话义带“打”字,这在汉语方言中比较少见。聊天,江西萍乡话称“打闲讲”,上高话说“打乱话”;说梦话, 赣方言说“打梦话”、“打梦讲”、“打梦天”“打开声梦话”等。宾阳平话聊天叫“打讲”,与赣方言有相似之处。 炒菜锅,江西*!个客赣方言点只有*个点说“锅”,其余说“镬”或“镬头”。白话也说“镬”;平话以及勾漏片、钦廉片粤方言多说“铛”。 器具的底部,客赣方言几乎都称“癚”,如碗癚,镬癚等。白话同,甚至还说“脚癚”“袜癚”等。但平话一般说

刘润清《新编语言学教程》考研真题精选(选择题)【圣才出品】

二、选择题 1. Derivational morpheme contrasts sharply with inflectional morpheme in that the former changes the _____ while the latter does not.(北二外2017研) A. meaning B. word class C. form D. speech sound 【答案】B 【解析】morpheme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黏着语素,其中黏着语素包括词根和词缀两种类型,词缀分为派生词缀(derivational affixes)和屈折词缀(inflectional affixes)。 派生词缀黏附在词根语素上构成新词,也即增加了新的词汇义内容或改变了词的类 别归属。屈折词缀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也即屈折词缀增加的是 表示句法范畴的意义,并且总是不改变词的类别归属。即两者重要区别在于是否改 变了词的类别,故B为正确答案。 2. The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the systems and patterns of speech sounds in a language is called _____.(对外经贸2017研) A. acoustics B. phonology C. phonetics D. articulation

【答案】B 【解析】音位学是研究人类语言中的语音模块系统和模式的方法。 3. Point out which item does not fall under the same category as the rest, and explain the reason in ONE sentence.(南京大学2007研) A. resolution B. resident C. restart D. resignation 【答案】C 【解析】/s/ 在restart中位于清辅音前,所以被轻音化。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included in G. Leech’s seven types of meaning?(大连外国语学院2008研) A. Connotative meaning. B. Denotative meaning. C. Conceptual meaning. 【答案】B 【解析】利奇提出的7种意义分别为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感情意义,反射意义,搭配意义和主位意义。 5. A _____ is what is expressed by a declarative sentence when that sentence is

常用词语易错语素归类_语法修辞

常用词语易错语素归类常用词语易错语素归类 A 暧昧暖:日光昏暗和蔼蔼:和气,态度好 傲岸岸:高傲谙练谙:熟悉 B 班师班:调回宝藏藏:储存大量东西的地方 败类败:堕落或变节补益补:利益 壁垒壁:围墙比邻比:近 鼻祖鼻:开创陛下陛:宫殿的台阶 C 草稿草:初步的彻底彻:深而透 彻夜彻:通、整掣肘掣:拉住 沉吟沉:低声趁机趁:利用 驰名驰:传播迟疑迟:慢 斥资斥:支付赤胆赤:忠城的 赤地赤:寸草不生重围重:层层的 臭骂臭:狠狠的闯祸闯:惹起 垂危垂:将近刺探刺:打听 慈悲悲:怜悯从属从:依从 凑巧凑:碰磋商磋:商量讨论

撮要撮:摘取措施措:处置;施:施行 抄袭袭:照样做除夕夕:晚上 村落落:聚居地残忍忍:忍心 怅惘悯:失意 D 当权当:掌管,主持扫荡荡:清除 的确的:实在;确:真实得逞逞:实现愿望 洞察洞:深远透彻陡然突然 对簿受审问敦请敦:诚恳地 遁迹遁:逃避 F 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伐:自夸泛舟泛:飘浮 非议责备非难非:反对,责备;难:诘责 俯仰仰:抬头范畴畴:类别 服帖帖:顺从风韵韵:情趣 攻错靠别人的长处补救自己的短处;攻:治;错:磨刀石供职供:担任贾祸贾:招致 盥洗盥:洗脸广袤袤:南北的长度 瑰丽瑰:珍奇干练练:经验丰富 酣歌酣:畅快瀚海沙漠 函授函:信件合格格:标准 和服和:日本横财横:意外的

华诞称别人的生日;华:敬辞,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荒信荒:不确定的 徽号徽:美好的浑厚浑:天然的 豪放放:无所拘束合十十:十指 行伍伍:队列和衣和:连带 号外号:编号和亲结亲和好 浩叹浩:大声黑幕幕:内幕 货色色:种类 J 狙击埋伏在隐蔽地方伺机偷袭;狙:窥伺齑粉齑:细,碎 纪事纪:记录际遇际:遭遇 觊觎觊:希望季世季:一个时期的末了 雪霁霁:雨后或雪后转晴笺注古书的注释;笺:注释 经纬经:织物的纵向钞线;纬:织物的横向纱线僭越僭:超越本分 旌旗各种旗子龃龉比喻意见不合 倨傲倨:傲慢嘉宾嘉:美好的 嘉奖嘉:赞许夹袄夹:双层的 僵持持:对抗劫持持:控制 景行景:佩服,尊敬拘泥泥:固执 精辟辟:透彻金融融:流通 精湛湛:深久违违:离别

现代汉语中双音节反义复合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单音节语素构成并列式复合词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反义复合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单音节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复 合词,也称对立词、反义合成词或反义相成词。反义词表示的是相反或相对的意义,突 出的是事物具有的对立特征,而当两个长期连用的反义词词汇化为反义复合词之后,它 所突出的便不再是对立特征,而是事物内在的统一性。 这类词的词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几乎所有的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词义都不是其构词语 素意义的简单汇合,也就是说,这类词在语素生成词的过程中词的意义发生根本性的质 变。 中文摘要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反义复合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单音节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复 合词。在反义复合词中,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约占95%以上。学术界对数量很少的偏义反 义复合词关注较多,至今尚未见到系统研究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成果。非偏义反义复合 词这一术语是我比照偏义复合词这一名称独创的。据我的统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双音节反义复合词有近三百个。除了近十个偏义复合词以外,其余的词都是非偏义反义 复合词。这些词是本论文的研究对象。通过对二百多个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深入研究, 我发现了这类词的词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几乎所有的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词义都不是 其构词语素意义的简单合,也就是说,这类词在语素生成词的过程中词的意义发生根本 性的质变。例如:“左右这个非偏义反义复合词中所包含的“身边跟随的人”这项意义与其构词语素“左”和“右”的本义比较相去甚远。非偏义反义复合词在词义生成过程中 所发生的这一变化不同于偏义反合词,偏义复合词中总有一个语素的意义被完整保留下 来;也不同于某些近义复合词,它们的词义往往是两个语素义的简单汇合。我所关注的 这类词,当它们的语素凝结为词以后,几乎都会产生全新的义位。我把这一现象称为“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语义变异特征”。为了清楚地揭示这一语义变异现象,采用了义素分析法。分析的结果是:少量的非偏义反义复合词,其词义的构成义素与语素义的构成义素 相比较,部分义素发生了变化。这类词约占我所统计的反义复合词的四分之一。大部分 的反义复合词,其词义的构成义素与语素义的构成义素相比较,几乎全部义素都发生了 变化。因为运用了义素分析法,所以能够从微观层面清晰地观察到研究对象语义发生剧 烈变异的根本原因,就是反义复合词的义位中产生了大量的与语素义的义素全然不同的 新义素,从而形成了全新的义位。反义复合词词义的变化可以归纳为八类。因为反义复 合词的语义在生成过程中发生了根本性的质变,所以不能依据语素的意义推测词义。这 样就给学生理解、使用反义复合词带来很大困难。问卷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在第 一语言非汉语的学生中,对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理解错误率较高,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运 用这些词造句。反义复合词教学是汉语词汇教学难点之一。运用我的研究结果可以解析 这一教学难点。 通过研究,我可以肯定地说,几乎全部的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义位义素与语素的义素相 比较都发生了变化。这一语义变异现象普遍存在于非偏义反义复合词中,并仅普遍存在 于此类词中。这是首次清晰地揭示出非偏义反义复合词语义的这一本质特征。这一发现 使我们找到了反义复合词成为教学难点的症结,也从语义的深层结构中找到了解析这一 教学难点的科学方法。 论文首次提出了“非偏义反义复合词”这一术语;首次揭示了这类词的词义在语义生成 过程中的变异特征;首次运用义素分析法全面分析了这一特征形成的深层原因;首次归 纳了该类词的语义分类;首次明确地指出解析这一教学难点的科学途径;并首次运用完 全归纳法得出一个肯定判断:除了“夫妻”、“父母”等个别词例以外,大多数非偏义反 义复合词的词义不等于两个语素义的简单汇合。这些都是汉语词汇研究中未曾有人系统 做过的事情。

语素、词、短语区别【特选内容】

语素、词语、短语 语素、词和短语是现代汉语词汇学、语法学中的概念,初学者特别是中学生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常常搞不清楚,也因此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不明事理,以致影响了自己成绩。可见分清三者的界限无论是在学术上分清是非,还是在实用上避免损失,都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辨析语素、词和短语呢? 先弄清三者的概念。 在现代汉语里,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一个语言片段,一层一层的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的单位,就是语素。”① 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两个或以上的实词的组合,是大于词而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 例如: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按语素切分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按词切分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如按短语切分,则可以分成“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等短语。 可见,词是由语素构成的,短语又是由词构成的。三者密切联系,又有互相区别的界限。下面让我们来分别探讨一下语素与词,词与短语的关系吧。 先谈语素与词的关系,看下面的四组语言单位: (一)、天、地、人、牛、马、走、吃、大、红、一、二 (二)、秋千、蜘蛛、流连、徜徉、荒唐、玫瑰、蝙蝠、囫囵、妯娌 (三)、葡萄、扑克、幽默、法西斯、阿斯匹林、布尔什维克 (四)、牙齿、短语、胖子、提高、船只、胆怯、伤心 第一组中的11个单位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有音有义,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语素。 第二组中的9个单位都是由双音节组成,若把这两个音节拆分开来,单独看,它们都失去了意义,不能算语素;只有把两者组合在一起才有意义,才能算一个语素。 第三组中的6个单位都是从外语中音译过来的。和第二组一样,拆分后它们也失去了意义,所以它们有的虽然由多个音节组成,但仍然只是一个语素。 以上三组的语素都能自由运用,因此它们又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这类词叫做单纯词。 第四组7个语言单位都可以拆分成两个有意义的单位,也就是说它们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这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那么词与语素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呢?其区别就在于能否“自由运用”。 所谓“自由运用”就是指独立地给客观事物、现象、概念加以称谓概括,独立地运用于造句之中。词与语素的区别比较明显,关键在于能不能自由活动,凡是能够独立运用的语素都是词。例如上文第四组中“牙齿”一词,虽然“牙”和“齿”都是语素,但两者却有本质不同。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说“他在刷牙”,“我的牙又痛了”。却不能说“他在刷齿”,“我的齿又痛了”。可见:“牙”是能自由运用的,是词;而“齿”却不能自由运用,是语素。同样的道理,“伟大”中的“伟”,“我们”中的“们”,“毛巾”中的“巾”都是不能自由运用的,所以只能是语素,而不能成为词。相反,“大”、“我”、“毛”不但是语素,而且是能自由运用的语素,也就是词了。

语素和词的区别

语素和词 一、什么是语素 词素是最小的语言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语素是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中最小的一级。(此处易出选择) 二、语素的分类 (一)按音节分类 根据语素的音节数量可分: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二)按构词能力分类 单音节语素有的能够独立成词,被称为自由词素。 有的单音节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但是能够和其他语素或比语素大的语法单位自由组合成词称为半自由语素。 有的单音节语素不仅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在和别的语素或比语素大的语法单位组合成词的时候,位置往往是固定的,称为不自由词素。 (三)按意义分类 根据语素意义的虚实分成实语素和虚语素。 根据语素意义的单义或多义分成单义语素和多义语素。 三、什么是词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独立运用”指的是可以单说或单用。单说就是可以独立成句。单用就是单独作句子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在组句中可以自由地被换用。 “独立运用”和“最小的”是用来判断词的互相制约、互相补充的两个语法特点。是否能够“独立运用”,划清了词与语素的界限;是否是“最小的”,划清了词与词组的界限。 四、词的构造(此节是重点出题的地方,注意书中列举的例子) (一)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是单纯词。 双音节的单纯词中有一部分是联绵词和叠音词。 单纯词中有相当数量的译音词。 单纯词中还有一些取声命名的词和拟声词。 (二)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是合成词。合成词的结构方式分为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等三种类型。 1、复合式有以下五种类型: 1)联合式;2)偏正式;3)动宾式;4)后补式;5)主谓式。 2、附加式分两种: 1)前附加(前缀加词根);2)后附加(词根加后缀) 3、重叠式分为AA与AABB式两种。 注:在合成词这里,要记住书中例句。 五、语素与词、汉字、音节的关系(以了解为主)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口语: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相对于书面语是第一性的。 2、书面语:书面语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之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相对于口语是第二性的,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3、语言: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4、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说话)和结果(所说的话)。 5、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6、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 7、所指:是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9、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指语言符号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10、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11、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12、普通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 13、理论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一般语言学。 14、应用语言学: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可分为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 15、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6、结构主义语言学:指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旨在语言系统本身的规律。 17、语音的生理属性:指发音器官发音动作、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8、语音的物理属性:指物体受外力的作用,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震荡,形成一种音波。音波传到人的耳朵里,使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可从音高、音长、音强、音质四个方面分析。 19、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20、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1、非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2、音位的条件变体: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3、音位的自由变体: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4、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语音特征。 25、调位: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6、重位:利用音强等方面的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7、时位: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8、音渡: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联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联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又叫音联。 29、元辅音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如把以元音作为核心的音节他为V、C —V、V—C、C—V—C四种基本类型,所采用的就是这种分析方法。 30、声韵调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按照这种分析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31、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3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的现象。 33、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的现象。 34、韵律特征: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 35、连续变调:声调语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在一起时,音节的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而与单念时不同的现象。 36、语汇的任意性:指任何语言的词语,特别是意义单一的词,发什么音表什么义在初始阶段大多是任意的。如汉语管某一种东西叫“书”(shu),英语管书叫“book”这都是任意的。词语和命名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37、语汇的理据性:指语言中有相当多词语,其音义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同源词”和“复合词”。同源词如“帐”“涨”“胀”等与“张”不但语音近似,且意义有某种联系。复合词如汉语的“雨衣”是“下雨时穿的衣服”,英语的“raincoat”就是“rain”“coat”组合的意义。它们都是可以论证的。

“单音节语素+于”结构的词法化研究

“单音节语素+于”结构的词法化研究 “单音节语素+于”结构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形式,但此形式又有其特殊性。它是句法结构词法化的结果,它的演变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去除句法特征、短语特征而提高词化程度的过程;它实际是一个词化链条,不同的词处于链条的不同位置,词化程度有高低之分。 标签:“单音节语素+于” 词法化成因词化程度 “单音节语素+于”结构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对于、由于、至于、善于、长于、用于”等词俯拾即是。很多学者注意到这类结构,但其研究主要侧重于语法功能方面,大多都是对其中“于”字的语法研究,很少有人从词汇的角度去分析其成因,因此,本文将就此问题略陈管见。 一、“单音节语素+于”结构的类型 许多“单音节语素+于”结构已被学者认同为词。《现代汉语词典》也将其作为词条收入其中。我们通过对《现汉》中所收的词和从语料库中所查到的词进行分析,从构成成分和词性两个方面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从构成成分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形容词性语素+于。此结构的词较多,有善于、长于、短于、苦于、勇于、高于等。 2.动词性语素+于。此类结构的动词性语素不论是及物性的还是不及物性的,加上“于”后均可带上宾语。有:死于、融于、写于、善于等。 3.名词性语素+于。此结构的词语较少,有源于、基于等。 (二)从词性方面来看,有以下三类: 1.作动词用。此类词均可以带宾语,马庆株将它们称为“粘宾动词”。它所带的宾语是必有宾语,不能省略。我们根据其所带宾语的句法性质,又可将其分为几小类:只带名词性宾语的,如“精于、忠于”等;只带动词性宾语的,如“善于、勇于、敢于”等;既带名词性又带动词性宾语的,如“等于”。 2.作介词用。作介词用,如“关于、对于、至于”等。 3.作副词用。如“过于、终于”等。 二、“单音节语素+于”词法化的成因

语言学重要概念梳理(中英文对照版)

第一节语言的本质 一、语言的普遍特征(Design Features) 1.任意性 Arbitratriness:shu 和Tree都能表示“树”这一概念;同样的 声音,各国不同的表达方式 2.双层结构Duality:语言由声音结构和意义结构组成(the structure of sounds and meaning) 3.多产性productive: 语言可以理解并创造无限数量的新句子,是由双层 结构造成的结果(Understand and create unlimited number with sentences) 4.移位性 Displacemennt:可以表达许多不在场的东西,如过去的经历、将 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者表达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等 5.文化传播性 Cultural Transmission:语言需要后天在特定文化环境中 掌握 二、语言的功能(Functions of Language) 1.传达信息功能 Informative:最主要功能The main function 2.人际功能 Interpersonal:人类在社会中建立并维持各自地位的功能 establish and maintain their identity 3.行事功能 performative:现实应用——判刑、咒语、为船命名等Judge, naming,and curses 4.表情功能 Emotive Function:表达强烈情感的语言,如感叹词/句 exclamatory expressions 5.寒暄功能 Phatic Communion:应酬话phatic language,比如“吃了没?” “天儿真好啊!”等等 6.元语言功能 Metalingual Function:用语言来谈论、改变语言本身,如 book可以指现实中的书也可以用“book这个词来表达作为语言单位的 “书” 三、语言学的分支 1. 核心语言学 Core linguistic 1)语音学 Phonetics:关注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过程,着重考察人类语 言中的单音。Its main focus is on the articul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human sounds, especially isolated sounds 2)音位学Phonology:从功能的角度出发对出现在某种特定语言中的语音及其 组合、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的语言学分支。The branch of linguistics which studies the sound patterns from function perspective. 3)形态学 Morphology:研究单词的内部构造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4)句法学 Syntax:研究组词造句的规则the rules governing the combination of words into sentence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