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赣方言

浅谈赣方言

浅谈赣方言
浅谈赣方言

浅谈赣方言

“赣”是江西省的简称,但“赣方言”不等于江西方言。赣方言在语言学上是指分布在赣北、赣中以及邻近的安徽省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湖南省东南部、福建省的东北部具有较大相似性的方言,包括近一百个县市,使用人口约3000万,是汉语十大方言之一。

江西境内的赣方言主要分布在赣北、赣中一带,面积和人口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是江西境内第一大汉语方言。

一、江西客家方言分布和主要特点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赣南十七个县和赣西五个县,赣南十七县基本上为纯客家住县,赣西的五个县客家与说赣语的本地人杂居。客家居住在山区,说赣语的本地人居住在城镇、平原以及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带。从语音特点来看,客家方言与赣方言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一)赣南客家

赣南客家在语音上的共同点:

1、古全浊塞音、塞擦音不论平仄都读送气清音;

2、有唇齿音浊擦音声母[V] 。例如:“微”、“无”、“维”、“王”、“横”等。

3、古全浊、次浊上声字都有一部分读阴平。

(二)赣西客家

赣西的客家大多迁自福建、广东和赣南。参考刘伦鑫《赣南居民的迁徙层次和赣南客家话内部的语音差异》中对铜鼓三都镇黄田村、万安高陂镇谷中村、遂川草林镇草林村、靖安罗湾乡这4个方言点的调查,这4个客家方言语音的共同点有:

1、入声分阴阳;

2、去声不分阴阳;

3、全浊上声和次浊上声部分归阴平。

二、江西官话方言分布和主要特点

官话方言区主要分布在九江市、九江县、瑞昌县和赣州市、信丰县。九江市、九江县和瑞昌县在赣北,属于江淮官话,赣州市、信丰县在赣南,是西南官话。参考陈昌仪《赣方言概要》,这里介绍江西江淮官话的语音特点。

1、塞擦音时,一般平声送气,逢仄声不送气。

2、中古入声今仍读入声,没有入声韵尾。

3、

三、江西吴语的分布和主要特点

吴语区主要分布在上饶市的广丰县,玉山县和上饶县。吴语区在赣东北,与浙江省毗邻。江西境内吴方言的特点:

1、有丰富的鼻化韵母;

2、入声韵收喉尾音;

3、古四声今八调,平、上、去、入各分阴阳。

四、江西徽语的分布和主要特点

徽语区主要有四个县市:婺源县、德兴市、景德镇市以及波阳县的鸦雀乡、油墩乡等。徽语在江西省是最难懂的方言,与别的方言差异大,而且内部差异也大。由于掌握的材料少,这里仅参考叶祥苓《赣东北方言的特色》中稍稍介绍婺源县徽语的特点:

1、f--hu 不混;

2、有阳上调,古入声今全归阳去;

3、阴上调的字带轻微的喉塞音;

4、有丰富的鼻化韵母。

浅谈东北方言

浅谈东北方言 摘要: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其简洁、生动、形象、昂扬、富于节奏感, 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吻合。它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多元性文化现象。东北方言具有多元性,研究东北方言的形成,有助于我们了解东北方言中蕴含着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我将要从东北方言的形成,优点,特点,及其现在的传播的现状及形式这四方面来谈一谈这个贴近我个人生活的东北方言。 关键词:东北方言的形成、特点、传播现状及形式、东北方言的优点 正文:东北地区位于山海关以北,包含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东北方言口语词汇不仅为数不少,而且其中很多词汇基调健康,内涵丰富,极具个性,往往为普通话词汇和其他方言口语词汇所难以代替。东北方言体系开放、粗犷豪放、幽默诙谐、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特点,在中国大地上有口皆碑。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柏默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协助和启发。”这说明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既相互依存,又有着各自内部的发展规律而独立存在。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为家乡的方言感到自豪,它渗透出东北人的人生哲理——热情、奔放,对生活始终充满期待,对未来永远怀有向往。我也怀着一颗热爱的心来介绍我每天说的语言。 最近在网上流行这样那个一段对话问题,一人问:“那本书没了没。”“没没。”“到底没没没?”“我说没没就没没,没了就没了,墨迹呢。”最后问那本书到底是没了还是没没。看到这段话,我忍俊不禁,我想把这份快乐传递,就急着和宿舍人说,没想到,他们反应的尽是茫然,我才发现,她们没懂,这是东北方言。不是东北人一般是不懂的,这就是地域的差异吧。由于我从小就在东北方言的语境中成长,对东北方言,我喜欢去了解和研究这种诙谐,豪放的语言。 第一,东北方言的形成。可以这样说,东北方言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1、语言分化成方言的原因很多,但总的来看,地域的变异是形成方言的根本原因。从地域的民族构成来看,东北是一个汉、满、蒙、回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朝鲜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民族间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东北地区独具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并保留下无数反映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如,东北方言中的“哈喇”(肉和油变质)、“喇忽”(遇事疏忽)为满语,松花(白色)江为女真语;吉林为满语,是“吉林乌拉”“吉林”意为“沿”,“乌拉”意为江)的简称,因在松花江畔而得名,卡伦(边防哨卡)湖为锡伯语等等。 2.东北方言中的外来语吸收现象东北方言中不仅融入了众多的满族等少数民族词汇,还融入了俄语等外国语。如称下小上大的水桶为“畏大罗”、称面包为“列巴”(俄语)等。 3.东北方言中的正字误读现象。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的,尤其满族入主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俗称“闯关东”,还有清朝时大批流放人员来到东北,都给东北注入了中原语言和文化。但由于发展的不

浅谈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

浅谈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 普通话是一张名片,一张好的名片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作为一种语言它不仅是社交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然而在普通话大力推广大的主流之下,近一个时期,社会上又不时传来“保护方言”、“保卫方言”的口号声。在一场争论后,勿庸置疑,开展普通话应是一项长期而深入的工作。 一、为什么要学说普通话,并从幼儿抓起 (一)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幼儿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很难矫正。我们大班一幼儿中班之前跟随爷爷奶奶在胶东地区长大,入园后,他与大家很难交流,因为胶东口音与普通话的差别很大,所以他不愿说话,性格也变得内向起来,经过近一年半的普通话练习,个别发音还是胶东方言语调。可见,方言影响了幼儿的语言学习和情感交流。 (二)学说普通话有利于识字和阅读,为孩子入学后掌握书面语言、理解字义打下基础。普通话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语感,也有利于今后的外语学习。幼儿期的口语训练会让他们掌握一批词汇,对字的音、形、意形成统一联系认识,促进辨音能力形成,

有利于孩子的自主学习。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哈佛女孩”“剑桥男孩”“天才少年”无一不是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自主阅读了大量图书,从早期教育看,不说普通话的孩子一开始就失败了! (三)防止语音上出现根本性的错误,避免口语交流中产生误会 一次,老师组织小朋友讲述父母的生活习惯,明明说妈妈最喜欢吃“老醋白菜”,旁边一小朋友惊讶的站起来说我妈妈也爱吃“老醋白菜”,明明反驳我说的是“老cu(厨)白菜”…可是明明确实把“厨”念成“醋”了。据了解明明的妈妈老家在内蒙,其方言习惯就是除了三声之外的一声和二声的语调都接近四声,加上读音又不准便如此了。明明的父亲普通话相对标准一些,让明明能分辨出他人的读音是否正确,但自己却发音不准,像这种现象更难矫正。 二、分析方言对幼儿普通话学习影响之大的原因 为什么方言的影响会如此之大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方言是一种情绪。许多从小在方言区长大的家长认为“它”能最真、最切地表达情感。加之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语法和

浅谈洛阳方言中的代词特点

浅谈洛阳方言中的代词特点 【摘要】在汉语表达中,代词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代词作为洛阳方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对比洛阳方言与普通话中代词的区别与联系,并搜集相关资料和第一手的语料,阐释洛阳方言中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的具体特点。 【关键词】洛阳方言;代词;特点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是局部地区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汉民族方言,分支众多,内容丰富,不同地区各具特色。洛阳,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一千三百年的建都史。洛阳方言,更是河洛地区乃至全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陆游曾在《老学庵笔记》中说到“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洛阳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洛嵩片。洛阳方言虽与普通话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但仔细研究起来,会发现还是存在着很多区别于普通话的特点,需要我们研究分析。因此,洛阳方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代词是根据是否具有替代或指称功能而划分出的一种特殊词类,它的语法功能与它所替代的实词和短语相当。在代词研究方面,前人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目前还缺乏对洛阳方言的代词的特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因此,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洛阳方言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方面来探讨洛阳方言代词独有的特点。 一、人称代词 洛阳的人称代词有:“我”、“我们”、“俺”、“俺们”、“咱”、“咱们”、“你”、“你家”、“你家们”、“他”、“他们”“人家”、“人家们”。它们与普通话中的人称代词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下面我们通过分析具体说明其特点。 (一)单数人称代词 与普通话相比,在洛阳话的单数人称代词有一下几个特点: 常用“俺”来代替“我”,例如: 俺家住在涧西区。 俺达达今个儿去北京。(我叔叔今天去北京。)

东北方言

东北方言 1个字 抠、嘎、黑、皮、骚、帮、胖、民、上、整、揍、弄、歪、瞒、脍、二、呛、银、贱(便宜)拽(拉) 2个字 嗯呐(行、可以)、咋地(怎么的)、噶哈(há)(干什么)、棉脑(棉袄)、栽子(种子)叫驴(公驴)、明个(明天)、鼓捣(弄)、噶拗、杠唧(叫真)、吗玲(蜻蜓)、夜个(之前)、撂下(放下)邀么(估计),幺幺(称重量)电炮(用拳击打,通常指脸)划拉(聚拢) 鼓求(弄)、噶咕(特殊)、犟咕(叫真)、嘘呼(吹牛)、倒嚼(反刍)、开壶(开张)、昨个(昨天)、出溜(溜达)、打鸣(鸡叫)、白呼(吹牛)、下奶(催奶)、 夜个、昨个(昨天)前个(前天)、锃亮(非常亮)、唠嗑(聊天)、忽悠(蒙骗)、吃咂(吃奶)、骒马(母马)、连桥(连襟)、一码(全是)、八瞎(撒谎)、悬乎(夸张)茅楼(厕所) 骚性(好色)、羽牛(母牛)、妯们(妯娌)、横是(可能是)、圈拢(拉拢)、邪呼(严重夸张)、操蛋(很差劲)、溜需(奉承)、唬弄(欺骗)、叫叫(用柳树皮做的管笛) 血呼(夸张)、牛子(阴茎)、懒子(阴囊)、埋汰(脏)、老盯(经常)、欠儿蹬(多事)、咋整(怎么办)、打栏()、养汉(女偷情)、当腰(中间)、夹生(半生不熟)、晃常(有时)

咋地(怎样)、反群、连裆(狗性交)、守铺、喀拉(不好)、盯吧(总是.一直)、坐地(马上、当时)、白扯(白费)、鸡尖(鸡屁股)、鸡吧(阴茎)、噶答(水痘)、人家(别人、自己) 瘪子(稻谷里面没有粮食)、立马(马上)、隔叽(挠身体上的敏感部位让你发笑)、扯蛋(瞎说、干闲事)、开腚(擦屁股)、走道(走路)、糨子(浆糊)、自个儿(自己)、约么(估计)、磨叽(絮叨) 拉巴(提拔,帮助)、拉疤(粗糙)、伐送(出殡)、黄了(没成,泡汤了)、破闷(猜谜)、霸道(厉害)、拔干(大便干燥)、汆稀(拉稀)、寻思(想)、反蹬(反胃) 上货(进货)、上该(上街)、得瑟(折腾)、刺挠(痒痒)、诡道(诡计多端)、渍扭(不利索)、叨登(倒卖、连续动作)、带劲(有型)、够戗(没把握)、旮旯(偏僻狭窄)、嚼兴(敏感)、洋火(火柴)、瞎虻(牛虻)、捋管(手淫)、糗了(发霉)、稀罕(喜欢)、顺甜(味道甜)、老脍(女老伴)、当街(大街)、尿兴(厉害,特殊)、撩骚(挑衅)嚎唠(叫唤)、梏咚(蔫吧坏)、蔫吧(没精神.内向) 哧、遢拉(拖鞋,趿拉着脚)、噶气、皱吧(不平整)、挂掌(给牲畜上铁 掌)、出蓼、坷趁(难看)、吧唧(形容嘴张合的声音)、咋唬(吵嚷)、麻爪(吓呆了)、拨拉(拨动)、撒嘛(东张西望)、白瞎(浪费)齁咸(特别咸)候候了(吃咸了) 3个字

浅谈江西文化

浅谈江西文化 历史学类151班王芸清 学号:5000415016 一、江西概况 1.地理位置 江西省(Jiangxi Province),简称赣(gàn),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于江南地带,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内主要河流赣江而得简称(赣)。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 2.组成 江西辖11设区市:南昌(江西省省、城市)、九江(江港口城市)、赣州(江西南门、世界钨都)、饶(旅游胜优秀旅游城市)、宜春(赣西城市)、景德镇(世界瓷都)、抚州(才乡)、吉安(革命圣)、新余(钢城)、鹰潭(道都)、萍乡(江南煤都),省会南昌市。3.人口与面积 人口4456.75万 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 4.文化简况 古时江西属移民之地,故方言较多,有赣语、吴语、客家话、闽南语、徽语和官话。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徐稚、陶渊明、綦毋潜、来鹄、林士弘、王安石、欧阳修、晏殊、晏几道、

曾巩、黄庭坚、姜夔、杨万里、朱熹、陆九渊、京镗、石孝友、文天祥、虞集、揭傒斯、解缙、汪大渊、宋应星、魏良辅、汤显祖、朱耷、王猷定、彭元瑞、蒋士铨、魏禧、詹天佑、陈寅恪、傅抱石、胡先骕、梅汝璈、程懋筠、罗隆基、黄秋园、欧阳竟无、古龙、袁隆平、李安、刘颁、刘敞等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 二、文化总览 文化,赣文化泛指赣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赣 神文明的所有成果。赣文化在上古时代脱胎于越文化、 吴文化,在两千多年中不断和中原文化融合,最终发展成赣文化。 总体看,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子系统。经长期发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构成层次丰富、脉络清晰的网络。 从地域角度看: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等诸多子系统。 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角度看:江西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1.赣地人文 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赣文化的精髓所在,核心奥义为

浅谈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方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 方言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一方面,方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人之间通过方言的交流也同时实现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另一方面,方言是在一定的地域内通用的,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精华。在一般情况下,方言形成的同时也在这个地域内形成了文化。方言和这个地域内的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的。 英国的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语言忠实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的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总体上来说语言反映着民族文化,而方言则反映着地域文化。由此可见,方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使用相同或者相似方言的人们,往往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风俗习惯,在心理、情感、思维、气质、行为等方面也具有共同性。另一方面,不同的方言也说明他们的文化环境上的某种差异。从各地方言中同名异物或者同物异名的现象,我们能体会到方言上的不同所反映出来的各地民俗文化风貌的差异。 方言词汇的差异有时候能体现文化发展在时代上的差异。汉语方言的读音,也会影响到地方民俗文化的形成。研究语言不了解民族文

化就不能有真切的理解,研究方言也必须关注地域文化,换个角度看,要了解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透过语言和方言这个载体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就正是许多交叉学科相互渗透,共同努力的结果。 由现实生活的例子和语言文化研究成果中不难看出,方言离不开文化,方言和同一地域内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在长期的共存中共同发展,相互影响。透过方言可以研究一地域的文化,通过文化也可以更好的研究本地的方言。

洛阳方言简介

洛阳方言(最后一句是经典) 估计即使是洛阳人,很多人也不一定能听懂.我也有些都听不懂,给你们看看!!中——好 喷——侃 古状——蹲 布衫——衣服 古——给 木——没 秒——没有 抓雷——干吗 毛到——骗人 页儿——昨天 墩儿——凳子 步老盖儿——膝盖 带劲——舒服 独孤眼儿——一个人 司跟——一起 滴脑——头 dia——下面 死慌——累信求——傻瓜 弄啥来——你干吗呢 死鬼——讨厌次瓜——笨蛋 磕儿台儿——台阶 坐桌——吃喜酒 各喽——碗 今儿前本儿--今天上午 今儿后本儿——今天下午 前bersher——上午夜儿 后晌——昨天下午 夜黑儿——昨天晚上 与哦--一俩--二撒--三嗦--四卧--五罗--六去哦--七罢--八社--十加司——厉害 枯出——皱挂 赖子——勾引街上混的 去求——完蛋 喝汤秒——吃饭没 操气——生气 外线——外面 火烧儿馍——烧饼 里各老——屋里面 不拉不拉——用手抹一下 协货——喊 rua牌——洗牌

der——玩某项游戏或者活动 看好——正好、刚好 捣鸡毛——调皮 单木身儿——专门、故意 咯夷人——烦人 镇着——现在 那帮——那边 日马chua——差劲 叶荷尔塞啥叶儿——昨晚休息得怎么样 保说啦,豆哪儿吧——不要再说啦,就这样吧。墙麻灰儿——捉迷藏 糊杜面贴儿——糊涂面条 脊娘——脊梁 Go甲——身上的灰 门各捞——门后面 床和拉——床下面 猜票儿——簸箕 赤八脚——光脚吽(ou)——牛 代开——请客 大那蛋——洛阳人都知道 日你mer——同上 觉气——角 憨水——口水 哭册儿——短裤 撇这儿——放下 信着木有——找到没 灶火——厨房 赤肚子——裸身 凑人——烦 次马糊——眼屎 特儿——桃子 圣人蛋——狂妄自大的意思 七孙——骂人的话 赖爪——赖种 去球——完了 日龙——搞砸的意思 不老盖——膝盖 嘎支(几)窝——腋窝 夜黑——昨晚的意思 将妞——刚才的意思,郾城说的比较多 不枪中——不行的意思 跟盖——旁边的意思 姑堆——蹲的意思 布住——抱着的意思

从方言词看广西粤语平话与江西客赣方言的关系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林亦(")!*—+,女。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广西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攻方向:汉语语音史,汉语方言史。 江西社会科学 ,-./01-234-.524-6/467%&&"年第8期文学?语言 从方言词看广西粤语平话与江西客赣方言的关系 !林亦 (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 %"&&)*+#摘要$本文列举部分江西客赣方言中较为特殊的词汇,与广西的粤语、平话作比较,探讨其共 同来源以及方言词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客赣方言;粤语;平话;方言词 #中图分类号$9&:#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8’&&!"’&* 江西与两广地理上连成片,也是中原汉语进入东南地区的主要通道。但由于历史行政区划不同,人们往往只注意两广汉语方言的相互影响,而不会考虑广西与江西的联系。 本文试图通过列举江西客赣方言中一些较为特殊的词汇,与广西的粤语、平话作比较,来探讨其共同来源以及方言间的相互影响。粤方言主要以南宁、梧州白话为代表,平话方言以亭子、宾阳话为代表!。 客赣方言儿子称“崽”,儿女叫“崽女”,南宁、梧州白话同。亭子平话儿女叫“男女”,如“老子男女” (父亲儿女+, 说“崽女”是受白话的影响。宾阳平话儿子叫“侬”、“儿”,儿女也称“侬”。蛋叫“春”,是客家方言词汇,赣方言基本不说。广西宾阳以“客话” (平话+为主,使用人口占:&?以上。有%&?左右的人口说新民话(客家话+。 宾阳平话把蛋也叫“春”,显然是受客家话的影响。因为白话和其他地区的平话说蛋不说春。 水渠,客赣方言有%"个点称“圳”,或称水圳,圳崽等。广西汉语方言中,这种说法罕见,广东粤方言说,如“深圳”。宾阳平话也说“圳”,可能是受客家话影响。南宁、梧州白话和亭子平话都不说。福建省西北靠近江西 的邵武、光泽、泰宁、建宁、将乐、明溪等地的方言也说“圳”。此字《集韵》作“0”,“沟也。”朱闰切。 追,赣方言多说$@‘.%, 客家方言说“邋”。南宁、梧州白话同赣方言。亭子平话同白话,宾阳平话则说“邋”,当是受客家话的影响。 乞丐,客赣方言有"<个点说“ 告化”(或告化子、告化仂+。宾阳平话也说“告化”。白话则说“乞儿”。亭子平话有“救化子”“乞儿”两说,后者当是受白话的影响。 独轮车,临川、安远、龙南、全南、定南等地叫“鸡公车”。广西的玉林、宾阳等地也叫“鸡公车”。 说话义带“打”字,这在汉语方言中比较少见。聊天,江西萍乡话称“打闲讲”,上高话说“打乱话”;说梦话, 赣方言说“打梦话”、“打梦讲”、“打梦天”“打开声梦话”等。宾阳平话聊天叫“打讲”,与赣方言有相似之处。 炒菜锅,江西*!个客赣方言点只有*个点说“锅”,其余说“镬”或“镬头”。白话也说“镬”;平话以及勾漏片、钦廉片粤方言多说“铛”。 器具的底部,客赣方言几乎都称“癚”,如碗癚,镬癚等。白话同,甚至还说“脚癚”“袜癚”等。但平话一般说

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特色

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特色 中文五班于铭泽 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世代生活着满、蒙、赫哲、鄂温克、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直到清兵入关以后,才逐渐有大量的汉人涌入。随着东北各民族三百多年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东北方言。东北方言虽然属于北方方言的一种,但由于其语言底层还保存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从而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和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创作,将东北方言带上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然而真正了解东北方言来源的人却不多。 东北方言是以古辽东方言为基础,并受到其他民族和地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为例,从境内长山遗址考证,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梨树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肃慎、夫余、高句丽、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迭居。

东北作为女真族的发源地,其语言也自然受到满语的影响。虽然满语渐渐地没落下来,但现代东北方言中与满语相关的成分较多,我们所熟知的零食沙琪玛就是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东北的现今的很多地名也是根据满语直译过来的,例如吉林,原为吉林乌拉,意为滨江之城,因为靠近松花江而得名。 东北方言除了收满语的影响,还从蒙古语中得到借鉴:北洋军阀张作霖儿时被称作“老疙瘩”,“老疙瘩”蒙古语中意为家中最小的兄弟。清朝时北京城著名的风流乡“八大胡同”中的“胡同”也是来自蒙文。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开来的,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形成方言。典型的东北话“那嘎达”是“那个地方”的误读,“噶哈”是“干啥”的误读,“稀罕”是“喜欢”的误读。 此外,东北方言中不乏古汉语的词汇,《诗·周颂·良耜》:“其镈斯赵,以薅荼蓼。”小品中所说的“薅羊毛”的“薅”便与古汉语中的“薅”同义——去掉之意。由此可见,东北地区古代确有汉族人居住。 东北方言除了来源很独特以外,它的语言艺术特色更是别具风味。

浅谈南昌方言与南昌民俗

浅谈南昌方言与南昌民俗 目录 引言 (2) 一、南昌方言 (2) 二、南昌民俗 (5) 结论 (10) 主要参考文献 (11)

摘要 方言自身是一种民俗事象,是民俗的内容,而且它还是一个地区民俗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民俗文化赖以留存、传承的媒介。本文试图从了解南昌方言和探求南昌民俗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两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南昌方言;南昌民俗;

浅谈南昌方言与南昌民俗 引言 方言自身是一种民俗事象,是民俗的内容,而且它还是一个地区民俗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民俗文化赖以留存、传承的媒介。本文试图从了解南昌方言和探求南昌民俗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两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一、南昌方言 南昌方言是中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的赣方言的代表。由于赣方言内部的复杂性,真正的南昌方言只局限在南昌市区及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管辖的部分地区。南昌方言具有与其他汉语言一致的结构系统和特点,其整体的语音系统还是相对一致的,并不存在本质的差别。 (一)南昌方言的形成 为什么相邻两个村的口音都会天差地别,让我对方言的形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拜读各位学者的研究,得出方言形成的两个结论: 1、移民; 南昌方言作为赣方言的分支,南昌方言的形成和赣方言的形成密切相关。征以文献资料:

秦汉三国时期。始皇建立秦朝后,由于政治和经济上的需要,组织了一系列强制性的人口迁移,其中著名的就有蔚屠睢发卒50万戍边,50万士卒分为5军,其一军“结余干之水”。余干水即在今江西余干县境内。这就拉开了中原汉族人民南迁江西地区的序幕。汉武帝时曾分徙汝南上蔡(今河南新蔡县)人于建城(今江西高安、上高两县)。①新莽期间,饱受天灾人祸之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灾民纷纷南迁,江西接纳移民甚多。据近人统计,从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至汉永和五年(公元141年)的140年间,豫章郡(当时整个江西设豫章郡一个一级行政区)人口自户67,462、口351,965,增加到户406,965、口1,668,906,实增加户、口达5倍之多,其中除了人口自然增殖的数量外,北方南迁汉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历届朝代北人南迁中,江西接纳北人众多,促进了赣方言的形成。 2、发展融合; 夏商之时,江西为古代苗民生活的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在江西聚居,江西先后属于吴、越、楚的管辖范围,当时居民所使用的语言应属古越语和楚语系统。 原始赣方言的语音系统在东汉末年已经大致形成,而语音是方言的区别性特征,就此意义说,原始赣方言应大致形成于东汉中后期,衍生于唐五代,其人文格局却一直延续到两宋之际才得以确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种方言的确立并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语音特点,还取决于使用人口的多寡和文化影响力的强弱,而赣地区直到两宋之际才具备以上条件。南宋以后,赣方言的语音系统基本稳定。 赣方言的演变直接影响南昌方言的演变。南昌地貌多以丘陵为主,各地区比较封闭。因为移民源的不同,导致附近地区口音差异极大。南昌方言的演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移民、地理、交通等诸多影响因素。在历次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中原汉语与当时接近吴语、楚语、越语的土语不断融合形成了今天形象、丰富、复杂的南昌方言。 (二)南昌方言的特色 南昌方言(下简称南昌话)的特色和其他方言一样,可以笼统的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本身的特色,主要表现在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

浅谈方言类电视节目趋势

浅谈方言类节目的发展与现状 ----以《生活麻辣烫》为例 摘要 在近些年来,在中国媒体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个地方台也在迅猛发展,尤其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各个地方台的方言类节目,以一个新的视野出现在大众的面前,在方言类节目流行于中国的时候,也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但是就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同时,方言类节目也引起了一些专业学者的关注并受到非议。 本文将结合重庆电视台《生活麻辣烫》这一节目与中国方言类节目进行简要分析,简要阐述方言类节目的兴起的原因、现状、现有问题和解决方法,然后通过其它方言类节目的形式、内容和受众群体,研究国内现有的方言类节目对观众的影响和如何更好的多元发展。 关键词:方言类节目受众发展

The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dialect programs In recent year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a media, various local stations are developing rapidly, especially the eyes of the people is all the local Taiwanese dialect programs, with a new vision to appear in front of the public, in the dialect program popular when China, has also been the audience of praise, but in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concerned at the same time, dialect programs also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nd some major criticisms.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the Chongqing TV "Mala Tang" this program and China dialect programs were briefly analyze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rise, briefly described the dialect program's status quo,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nd show the audience visual summary of dialect programs on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communication.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ialect programs on the audience in real life and how to develop it correctly. Key words: dialect program audience development

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

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 准考证号:300208200051 指导教师:陈颖作者:何园园 摘要:称谓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而亲属称谓词则是指称谓人际亲疏、尊卑、长幼关系的词语。本文主要是对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洛阳方言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其次,对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构成及社会文化特征进行了概括的研究;最后,论述了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发展趋势,使其对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 一、引言 (一)有关称谓词语 随着方言称谓词研究的不断增多,其名称也各不统一。《辞海》和《汉语大词典》都是以“称呼”解释“称谓”。如:《后汉书·郎顗传》:“改易名号,随事称谓。”唐刘知几《史通·称谓》:“古往今来,名目各异,区分壤隔称谓不同。”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而本文主要介绍亲属称谓。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如:父亲、母亲、爷爷、伯父、姨夫、姑父等)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在现代汉语中,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只有恰当的称谓语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而不恰当的称谓语则会给交际带来障碍,妨碍交际的正常进行。 亲属称谓词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类词,也是能深刻反映人们思想、心理以及社会文化制度的一类词.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作为一种基本词汇在民族语言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是汉民族亲属关系和亲属观念的外化符号,其间富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因此,研究洛阳地区的亲属称谓词,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洛阳地区社会文化特点的认识和研究。同时,考察亲属称谓的变化能够折射出社会生活、时代背景和人们的心理状态等的变迁。由于亲属称谓词是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发展起来的,其中叠置着不同历史时代的成分,所以在语音方面、语义方面都会有所放映,对不同方言的亲属称谓进行比较时,这种语音、语义的差异都有所突显,对于揭示方言语音、语义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意义。 (二)洛阳方言简介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位于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处东经111.8’至112.59’,北纬33.35’至35.05’之间,美丽的洛河水悠悠地从城中穿过。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洛阳位处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方言为典型的中原官话。 洛阳,简称“洛”,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地处九州之中;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余年建城史,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座统筹规划的城市;自夏朝开始有13个王朝在此定都。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科举制度创建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五大都城遗址、邙山古墓群和天子驾六震惊世界,“宅兹中国”“中国”一词源自洛阳,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豫、晋、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

摘要: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不同汉语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算大,各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看得懂,如果念出来,语音差别很大,相互之间就很难听懂了。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和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创作,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言体系上讲,就是稍欠标准的普通话。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源于东北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满、蒙等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东北方言的形成;东北黑土地上丰肌醇厚的民风提供给东北方言豪迈的气质;气候的寒冷干燥感染了东北方言的粗豪风格。经过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本文试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对比中,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做出细致分析 ,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并指出东北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之间对立统一关系。说明东北方言虽然在近年来很有“市场”,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关键词:普通话;东北方言;语音特点如果对当今中国的方言剧作一番比较,毫无疑问,东北二人转首当其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它为蓝本的艺术形式无论小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近年来,在央视播出的方言电视剧中,大多数是东北方言剧,而能够每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的方言小品,也非东北方言莫属。东北方言剧的走红并非是偶然的。一大批走南闯北的东北艺人为东北方言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赵本山、高秀敏、范伟为代表的东北小品明星,又将东北方言搬上了影视屏幕,《刘老根》、《马大帅》都成为眼下数亿观众津津乐道的影视大餐,全中国也由此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低俗的东北方言歌曲和据此改编的flash动画,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都为对东北方言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东北方言热”使我对我们东北人的共同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我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我发现东北方言的语法系统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法系统差别不大,东北方言的词汇更是丰富多彩,不能穷举。因此,在这里我通过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共同语。这里所说的“北方话”是狭义上的北方话,即华北方言。华北方言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区。其中东北方言又是华北方言的六个土语群之一。可见,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与现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十分接近有着深刻的地域优越性,这也着实令我们东北人兴奋激动了一阵子,更成为南下打工的东北人的“一技之长”。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其差别虽然细微,但也是成系统的,无论是语音上还是语感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声、韵、调方面,尤以声母最为严重,其次是声调,韵母问题较小些。大多数的差别富有规律性易于掌握,个别的差异是因东北人的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没有一般的规律可以遵循,只能死记硬背。 1.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1.1.平翘舌不分这里所指的是z—zhc—chs—sh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1.2.改换r声母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

谈谈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谈谈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普通话既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而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因此汉语方言与普通话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较多,方言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每个大方言区又可细分,而今天所要讨论研究的常德方言就属于湘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常德位于湖南西北部,故常德方言是西南官话的重要代表,和武汉方言也比较相近,与普通话同属北方方言语系,俗有“小北京话”之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保留有不少北京话的特征,体现在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同”,同时由于处于湖南境内,受周边地区湘方言影响,又体现出一些湘方言的特点。虽同为北方方言语系,但地理上的距离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还是造成了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 首先谈谈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同”。两者同属于北方方言语系,因此,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较接近。 (一)语音方面: 常德方言大多数常用的基本字词发音都与普通话相同或相近,主要体现在名词与动词上。如名词:“你”,“她”、“天气”、“衣服”“洗衣机”等,动词:“打”、“穿”、“看”、“起床”、“跑步”、“落下”等。 (二)词汇方面: 常德方言保留了普通话许多基本词汇。如:“开花结果”、“做作业”、“看电视”、 “买东西”、“菜园”、“花生”、“袜子”、“茄子”,“一排”等等。 (三)语法方面: 常德方言的语法和普通话的语法大体一致。基本都呈(定)主+(状)谓+宾(补) 的结构。如常德方言中的“他打我”与普通话中的“他打我”就是完全相同的 典型的主谓宾结构的句子,“太阳出来哒”与“太阳出来了”,除助词的发音的 不同,都是简单的主谓结构,“我是老师”与“我是老师”,都是典型的主系表 结构的简单句,又如“她爸爸到山上砍打好多枯树当柴火烧”与“她的爸爸去 山上砍了很多枯树当柴烧”这样较复杂的单句的语法结构也是一致的。 而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主要体现在语音与词汇上,语法上的差异较小。 (一)语音方面: 1、声母:①常德方言中鼻音和边音是不分的,即n与l不分。如:“你”与“里” 同音,“牛”与“留”同音。 ②普通话中卷舌音在常德方言中变成相应的平舌音。如:“是”(shi), 常德方言读si,“迟”(chi),常德方言读ci,“长”(zhang),常德方言读zang。 ③常德方言中,r读y和ng的音。如:“入”(ru),常德方言读yu, “肉”(rou),常德方言读ngou,“柔软”(柔软),在常德方言中读ngou ngan。 ④常德方言中,f与h不分。如:“花”(hua)与“发”(fa)同音。 ⑤部分声母是jqx的字读gkh。如:“减”(jian)读gan,“壳”(ke) 读kuo,“涎”(xian)读han。 ⑥常德方言中声母为零声母或为y的读ng。如:“安”(an)读ngan,

洛阳民间风俗介绍

洛阳尔雅风俗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从夏朝开始共有13个王朝在洛阳定都。它是河洛文化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千余年的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中国重工业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现在洛阳已经成为闻名中外的休闲城市。 千年帝都,华夏圣城,文明之源,天下之中 丝路起点,运河中枢,牡丹花都,山水之城 三代创世,魏晋风流,汉唐雄风,宋家文气 洛阳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号称国色天香的古都;洛阳,出河图洛书育三皇五帝,“天下之中”的地位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华夏先民对祖地心理上的认同;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和华夏文化从萌芽、成长走向繁荣、壮大的中心和象征。洛阳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那么,他的民俗风情正如苏东坡所说:“洛阳古多土,风俗犹尔雅 一、民间语言——洛阳方言 进到洛阳城内,不看其人,先闻其声。降声调的发音,似曾相识的词语,都让会让你耳目一新。 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洛阳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方言也被称为“雅言”。南宋陆游说:“中原惟洛阳得天地之中,语音最大。”现今,洛阳市区内老城区、洛龙区主要以洛阳方言为主。其中,老城区作为老洛阳的象征和标志,洛阳方言更是地道。试想一下,漫步在老城区的东西大街,感受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体悟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息的同时,听着地道的古城方言,就好像穿越世纪,回到历史。洛阳方言有着“洛阳味”。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洛阳方言中的土话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但它确在洛阳风俗习惯中留下浓重的一笔,是对洛阳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举几个例子大家乐一乐: 嚷ver=最近丝跟着=几个人一起古壮---蹲下 qin qiao--辣椒 qin qiao--辣椒居球:足球 虽然洛阳方言正在被逐渐同化,但来到洛阳城,与街边的老人聊聊天,与没有店牌的古老商铺老板对上几句话,你马上就能听出洛阳方言的意趣,很快就能从洛阳方言中体会到洛阳人积极、乐观却又淳朴安适的生活哲理。 二、饮食传统——汤食和洛阳水席 听着地道的洛阳方言,走在古朴的城区街道上,很多游人都希望寻求到属于洛阳的最真实的味道。那么我们就从舌尖上的味道说起。了解洛阳,各种汤食则是在最佳选择。 洛阳人美好的一天,是从早晨的一碗酸辣爽口的“不翻汤”开始的;而洛阳人舒适的一天的结束,也是以鲜美的汤食画上句号。可汤食都包括哪些呢?“说起洛阳的汤呀,洛阳本地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牛肉汤、驴肉汤、羊肉汤、鸡肉汤、丸子汤、豆腐汤、不翻汤、臭杂干汤……呵呵呵呵,这么多汤呀?可不是嘛。”你随便拉个洛阳的本土人一问,十个有九个一定是这样回答的。洛阳汤食店有正宗的,也有不正宗的。正宗的已有百年历史,不正宗的更是比比皆是。洛阳大约有千家汤店,有马、高、李、任等各种正宗或不正宗的牛肉汤、羊肉汤、不翻汤、丸子汤、豆腐汤店每天在洛阳城内张罗着。想要区分正宗与否,只有现在的老洛阳人才能辨别,一口一个味,一句便道出地道否。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一份七

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特色

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 特色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特色 中文五班于铭泽 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世代生活着满、蒙、赫哲、鄂温克、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直到清兵入关以后,才逐渐有大量的汉人涌入。随着东北各民族三百多年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东北方言。东北方言虽然属于北方方言的一种,但由于其语言底层还保存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从而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和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创作,将东北方言带上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然而真正了解东北方言来源的人却不多。 东北方言是以古辽东方言为基础,并受到其他民族和地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为例,从境内长山遗址考证,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梨树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肃慎、夫余、高句丽、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迭居。 东北作为女真族的发源地,其语言也自然受到满语的影响。虽然满语渐渐地没落下来,但现代东北方言中与满语相关的成分较多,我们所熟知的零食沙琪玛就是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

名)”;东北的现今的很多地名也是根据满语直译过来的,例如吉林,原为吉林乌拉,意为滨江之城,因为靠近松花江而得名。 东北方言除了收满语的影响,还从蒙古语中得到借鉴:北洋军阀张作霖儿时被称作“老疙瘩”,“老疙瘩”蒙古语中意为家中最小的兄弟。清朝时北京城着名的风流乡“八大胡同”中的“胡同”也是来自蒙文。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开来的,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形成方言。典型的东北话“那嘎达”是“那个地方”的误读,“噶哈”是“干啥”的误读,“稀罕”是“喜欢”的误读。 此外,东北方言中不乏古汉语的词汇,《诗·周颂·良耜》:“其镈斯赵,以薅荼蓼。”小品中所说的“薅羊毛”的“薅”便与古汉语中的“薅”同义——去掉之意。由此可见,东北地区古代确有汉族人居住。 东北方言除了来源很独特以外,它的语言艺术特色更是别具风味。 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主要是以农耕、渔猎为主,在这片黑土地上,人们不断辛勤地劳作,促使语言由静至动、抽象至具体转化。东北方言无论是表达情意还是叙事说理,很少用静态的词语。例如,东北地广人稀,深山老林常有野兽出没,因此在东北方言中常用动物作比,并赋予其各种不同的含义。比如东北人爱东北虎,说“这人虎”形容他勇敢而又鲁莽,后引申为不精明。东北人不喜欢熊,欺辱人叫“熊人”,贬低样貌或人品叫“熊样”。用“耗子眼”、“驴蹄子”、“猪腰子”等形容人的长相。用猴子的聪明来比喻人,如“猴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