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赣方言中南昌话的特色

论赣方言中南昌话的特色

论赣方言中南昌话的特色
论赣方言中南昌话的特色

摘要: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他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

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因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语言与地方特色文化。为了研究作者家乡方言与地方文化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南昌地区所属的赣方言进行探析研究,包括其产生和发展过程、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分析和概括,并在对南昌话各方面的特色作出分析对比后,认为赣方言中的南昌话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同时这种特殊的语言也反映着种种的社会现象,与南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键词:赣方言南昌话文化生活

论赣方言中南昌话的特色

引言:赣方言又称江西话,是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门声调语言,为中国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七种方言之一,主要通行于江西、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部等地区,是该些地区事实上的公用语。

方言,顾名思义,在某一地区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是语音中的“活化石”,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从方言溯流而上,能追寻到古老语言的源头和踪迹,也反映和体现了一个地域历史、人文、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基本上保留了宋、元时代中原地区的读音,但是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多变化,尤其是语气、平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研究南昌话即可以从中了解南昌地区的文化,南昌人们的生活风俗。

正文

(一)关于赣方言

早在五代十国的割据时期,赣语的全部本征就得以确定。隋唐之后,江西地区成为全国十道之一的“江南道”,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剧增,江西第一次大规模向外移民也是由此间拉开序幕,南昌、吉安一带的人口不断向湖南东北的湘阴、宝庆、新化等地移民。在后续的几百年间,又由赣北、赣中继续向湖南东北、湖北东南的江汉平原及鄂东山区、安徽南部的安庆、池州及巢湖平原、福建西北移民。这批次的移民将赣语同时带到上述地区,赣语今日的分布格局因此而形成。

而“赣方言”这一名称的产生却很迟。章太炎、黎锦熙、乃至1934年赵元任在给汉语分区时,都还没有说到“赣方言”。 194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分省新图》(第五版)中的“语言区域图”将汉语分为11个单位,首次将“赣语”和“客家话”分立; 1955年,丁声树、李荣先生把汉语方言分为八区,“赣语区”是其中之一。

(二)对赣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分析

从方言本身的特点来看,赣方言与其他南方方言与北方方言有明显区别的界限。

1、从语音特征上说:(1)轻唇音字部分读重唇(2)知、章组字部分地区读κ、κH、η与τ、

τH(3)精、庄组字合流及部分地区读τ、τH(4)透、定母字部分地区读η(5)梗摄字有主要元音为[A]的白读音(6)全浊声母清化、平仄皆送气和(7)微母少数字普遍存在μ的读音(8)基本上有平上去入四声调系(大都有分化,也有未分化的)(9) 咸、山、蟹、效诸摄或多或少存在一二等区别的痕迹。由此可见,赣方言保留了大量的秦汉

时代的语音特点和词汇、语法结构形式,这些也都足见赣方言的形成时间不可能太迟。

2、从词汇特征上说:(1)称“河”为“江”;(2)称“房”为“屋”,称“屋”为“房”,恰

好与北方话相反;(3)称“齿”为“牙”;(4)称“弓”为“弩”;(5)称“亮”为“光”;

(6)称“脸”为“面”。

3、从语法特征上说:

1、表领属的结构助词都是以[ ]为声母(闽语有的失落);

2、表可能、允许的意义在动词之后,如“吃得”“吃不得”;

3、在语法结构上,南方为顺行结构,北方为逆行结构(桥本万太郎)。如:“公鸡”—

“鸡公”,“母鸡”—“鸡嫲(婆)”,“你先走”—“你走先”,“再吃一碗”———

“食一碗添(凑)”,“打不过他”———“打渠呒赢”等等。

4、在双宾语句中,直接宾语在前,间接宾语在后。如“拿一本书(到)我”。

(三)关于赣方言中的南昌话

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基本上保留了宋、元时代中原地区的读音。黎传绪说:“方言的形成主要受地理区域和人口迁徙的影响。”在先秦时代,南昌处在“吴头楚尾”,所以当时南昌的方言毫无疑问是吴方言和楚方言的融合。

一位语言文字学大师说过,“要想知道唐代人是怎样说话的,请听潮汕人说话”。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要想知道宋代人是怎样说话的,请听南昌人说话”。

南昌话的最显著的特征体现在语音上,一是发音时声带要振动的10个古全浊声母,在南昌话里均不浊,而变成了送气的清音。如“铜”、“洞”、“独”、“重”等;二是南昌话词语中轻声字特别多,特别是三音节、四音节的词,后面的几个音节都读轻声。如“细芽子(小孩)”、“壁蛇子(壁虎)”、“膏化里(叫花子)”等等。

宋代朱熹有句名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现代汉语来看,很难了解“问渠”的意思。“渠”本来和“去”同音,在南昌话中,“去”说成“且”;“他(它、她)”也说成“且”。所以,朱熹说的是“问且”,就是现代汉语中的“问它”。至于“许”字,就是南昌人说的“hei(音和嘿相近)”,譬如:“hei好”(那么好)等。因此,“问渠哪得清如许”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问它为什么那么清”。

南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南昌方言,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宋元时代的词汇,甚至还保留了商周以前的词汇。比如说,南昌有句俗语:“恰(吃)饭恰一区(读‘ou’,音同‘欧’),屙喜(屎)屙一朵(量词,指体积非常小)”。“区”在南昌话中是指很小的碗。“区”本写作“區”,说明只能装3口饭。这个意义至少存在于先秦时代,《左传》有记载:“齐(国)旧四量,豆、区、釜、钟。”

(四)南昌话与普通话的对比,以“不”为例

和普通话一样,“不”在南昌方言中一般构成否定,但有其特殊格式另外,在某种语言环境下,“不”并不构成否定,而是表示肯定。

表示一个完成状态,往往用“不”作形容词加以补充说明,这种“不”并不构成否定的意义,而是表示肯定的意义。例如“不固碗饭, 我早就吃不了”、“你锢个人冒有用,是我就跑不了”,“不”在这里并不表示否定,而是“不存在”、“消失”的含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掉”。这种语义的区别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通过音变才能够实现,即“不了”要弱读、短音。

在带有可能补语的否定句中,如果否定的动作具有一定的指向对象时,就把宾语直置于动词之后,而把“不”结构置于句末,其格式为“主语+谓语+宾馆+不+单音节不及物动词补语”,例如“我屋里穷,做屋不起”,表示“我家里穷,做不起房子”。“不起”、“不到”、“不动”、

“不完”等这种否定格式在句甲作可能补语。这种否定性的可能补语置于句末的格式是宋元以来口语形式的保留,在普通话中其格式只是保留在一些熟语里,如“放心不下”、“赔罪不起”等。普通话一般不说“做屋不起”,而是“做不起屋”,补语紧贴动词之后,而把宾语置于句末。

此外,南昌话中还有一些与“不”组成的很有特色的词语,如“不善”表示很乐观,非同小可的意思;“不作兴”指物品不合时尚或表示对人的轻蔑、看不起等等。

(五)南昌话与南昌人们的生活

在南昌方言中,“见”表示“真的”、“好的”的意思;“万”表示“假的”、“差的”的意思,“见”和“万”是一组反义词。“见”和“万”,是南昌方言中特有的,到南昌来的外地人往往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南昌方言中的“见”和“万”,其出现时间应该是在1980年以后,并与广东有关。在广东话里,“靓”字被引申为“新鲜的”、“新上市的”,泛指“好”的意思。比如说,好听的歌,叫“靓”歌;新鲜的荔枝,叫“靓”荔枝。“趸”字的意义在粤方言里有了一些变化,由货物的整批买进而引申为“囤积货物”。囤积货物是为了“囤积居奇”、“奇货可居”,卖个好价钱。但是,囤积货物也可能成为“积压货物”,成为不得不降价处理的货物,这些积压的货物在广东话里叫作“趸货”。

改革开放之初,一些南昌人把目光转向了广东,纷纷下广东贩货(南昌人说“打货”)倒卖。由于这些人中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认字认半边,不用问先生”。于是乎,广东的“靓货”、“趸货”,变成了南昌的“见货”、“万货”。“打货”回到南昌后,他们集中在南昌市黄家巷(现已并入渊明南路)一带售卖,整天吆喝“见货”、“万货”,“见货”卖得贵,“万货”卖得便宜。平民百姓对“见货”、“万货”原本的词义难以辨别,于是以讹传讹,使之迅速成为最普及的南昌方言。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有地方特色的南昌话,如“彭家桥”在南昌话中也有其特殊的涵义,因为彭家桥有个精神病院,所以这词一般不单出,一般说“彭家桥倒了墙跑出了嫩个杂膏化里”;“梭泡”是指说大话;“逆上”即日上的意思,古语是指白天的意思;“姐”是他的意思,文言文中出自“渠”是他的意思,演变到今天的“姐”;“且了佛”的意思是完蛋了;“拐滴”就是三轮摩托车运人的和摩的差不多;“恰得嫩作梗”意思是说给你吃了还要说,不给你吃了。

(六)小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百姓孕育一方语言。南昌方言是南昌人民生活的见证,它随着南昌人们的生活改变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替,一些词汇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甚至消失。外乡人了解南昌方言有助于理解南昌文化当地的内涵,更好的融入南昌人们的生活。作为南昌人,了解家乡方言有助于提升认同感和归属感,了解自己家乡的方言文化,做个真正的南昌人。

(七)参考文献

1. 北大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音字汇》.语文出版社,2003

2. 罗美珍·谈谈客赣语分立方言区的问题见《客家方言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 3.张燕娣.《南昌方言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4. 刘纶鑫.客赣方言史简论[J].南昌大学学报,1999,(03)

5.詹伯慧.《语言与方言论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b、有一窝鸡都让狐的吃了。 c、有一窝鸡都让狐子给吃了。(选对a* b c方) a、灯丝儿又断了。 b、灯丝的又断了。 c、灯丝子又断的。(选对a* b c方) a、门上有一个眼儿。 b、门上有一个眼眼。(选对a* b方) a、把瓶子上的盖儿拧开。 b、把瓶瓶上的盖盖拧开。(选对a* b方) a、我捉住它的小腿,把它带回去。 b、我捉住它的小腿子,把它带回去。(选对a* b方) a、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b、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选对a* b方) 二、这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表示“近指”,与“那”(远指)相对。在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这”。 a、这支笔是谁的? b、支笔是谁的?(选对a* b方) a、这朵花真好看。 b、朵花真好看。(选对a* b方) a、这本书是我的。 b、本书是我的。(选对a* b方) 三、数量 福建等一些方言的称数法与普通话说法不大一样,有的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往往在数量上加以替代或省略。 a、他今年二十一岁。 b、他今年二一岁。(选对a* b方) a、我有一百一十八块钱。 b、我有百一八块钱。(选对a* b方) a、这大米有一千三百公斤 b、这大米有千三公斤。(选对a* b方) a、这座山有一千九百五十米高。 b、这座山有千九五米高。 c、这座山有一千九五为高。(选对a* b c方) 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选对a* b方) 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选对a* b c方) 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选对a* b方) 四、二与两 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选对a* b方) a、二比五。 b、两比五。(选对a* b方)

南昌的产生、发展及未来机遇

南昌的产生、发展及未来机遇 南昌凭借其江西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独特的地理中心位置和交通枢纽位置发展成为江西的省会。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其发展和衰弱也与省份的经济情况息息相关,随着省内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衰弱而衰弱。 一、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南昌市因南方繁荣昌盛得名,又可称洪城、英雄城,是江西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历史上也一直是地区的行政中心。南昌有两千两百多年历史,相传南昌城(汉豫章郡城)是汉高祖6年灌婴所建,城址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4公里的黄城寺,城周长十里八十四步。所以南昌城又被称为灌婴城。现代南昌是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曾荣获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球十大动感都会等等荣誉,2006年被《新闻周刊》评选为世界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截至2013年,南昌市下辖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5个市辖区以及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4个县。其中市辖区下辖红谷滩新区、高新区、南昌经济开发区、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望城新区。共有29个街道、47个镇、33个乡,499个社区、1141个行政村;其中市辖区共有29个街道、10个镇、2个乡,389个社区、167个行政村。全市户籍总人口510.08万人,非农业人口235.96万人,常住人口518.42万人,出生率12.98‰,死亡率6.19‰,自然增长率6.79‰。 二、南昌的地理环境 南昌位于北纬28°10'至29°11'、东经115°27'至116°35'之间,地处江西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南昌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炎冬寒,雨热同期,夏季炎热有火炉之称。全境山、丘、岗、平原相间,其中水域面积达2204.37㎞2,占29.78%,在全国省会及以上城市中排在前三位。平原占35.8%,东南平坦,西北起伏,水网密布,湖泊众多。 南昌水网密布,赣江、抚河、玉带河、锦江、潦河纵横境内,湖泊众多,有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瑶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南昌市市区湖泊主要有城外四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黄家湖(含礼步湖、蝶子湖),城内四湖: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城在湖中,湖在城中。南昌的5个市辖区就有3个名字里有“湖”字。 三、南昌的产生与发展与衰弱 提到南昌的城市发展就不能不提到赣江,赣江是长江的第七大支流,同时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西源章水是出自广东省毗连江西赣州南部的大庾岭,东源贡水是出自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的赣源岽,在赣州章贡区汇合称赣江,“赣”字即章贡两字的合写,赣江至鄱阳湖吴城进入长江。赣江流贯江西全省,长758公里,有大小支流2000多条,流域8.16万平方公里,为沟通江西省内运输、交通的大动脉,故江西也简称赣。赣江曾是连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重要通道,是中原地区及长江流域与两广联系的重要水道,发达的商业使得江西省曾成为最发达的省区之一。 赣江是连接中原和东南沿海的重要水上路线,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故江西早期发展曾依托于战争。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正式开始对征服百越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大将尉唯率十余万人分东西两路进军百越,最终秦统一了闽东和岭南地区,也推动了这些地区的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之为华语,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普通话。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会这样说吗 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 1.给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我给一个苹果他。(我给他一个苹果) 提示: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一些方言有时(当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时)双宾语的语序与普通话相反。 2.别客气,你走先。(别客气,你先走) 你讲少两句。(你少说两句) 认识多一些人。(多认识一些人)

七大方言分别是指

七大方言分别是指官话、赣语、吴语、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话。也有人把中国汉语划为八大方言、九大方言。其实,我们所说的“八大方言”、“九大方言”都是指汉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国的方言还可以划得更多、更细。如八大方言就,把闽方言分成了两种不同的方言,闽南话和闽东话。 中国七大方言 ?粤语?赣语?北方话?闽语?吴语?客家方言?湘语 目录 官话 赣语 粤语 吴语 闽语 湘语 客家话 展开 官话 赣语 粤语 吴语 闽语 湘语 客家话 展开 编辑本段官话 概述 以北京话为标准,中国大陆使用人数超过70%,通行于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分县市。 分布情况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及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及河南(除信阳地区)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重庆三省一市及湖北大部分。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淮河中下游,包括湖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沿江地区。 此外,晋语在山西大部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及南部、河南北部、内蒙古中西部使用,以太原话为代表,有入声韵。其白读系统与典型的官话截然不同。有不少学者将其归于官话,有人认为应当独立,不过晋语与其它官话的差别比起闽语中相邻两县甚至两镇的差别都甚小。 编辑本段赣语 概述 赣语又称江右语,是汉藏语系汉语族下的一门声调语言,为中国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主要通行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区,是该些地区事实上的公用语。使用赣语的人口在6000万,约占中国人口的6%左右,世界排第三十位。 起源 赣语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吴城文化,江西在上古时期曾经有过“干越国”和“艾国”等非华夏族国家。史载干越国在春秋时期为吴国所灭,其中心地带可能位于今余干一带,而艾国则位于今修水、武宁一带,后其被楚国并吞。至春秋时代,江西地方经常被称为“吴头楚尾”,是因为江西曾迭为吴、楚、越的争雄之地。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公元前306年楚灭越。处于“吴头楚尾”的江西和各方都有大量关系,而赣语中至今依旧保存著一些很有特色、很常用的古吴语和古楚语词的积淀,西汉扬雄在其著作《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提到“南楚”方言达85次,其中单言“南楚”、不并引其他地名有42次,提到“南楚之外”、“南楚之南”10次。而《史记·货殖列传》中则注明道:“衡山、九江、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同时,《方言》中提及的吴越、吴杨越、吴楚等地亦被认为包括江西的部分地区,该时期的江西话[span]是似吴类楚的一种独具特色、有别于周畿雅言的语言。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南下。据《淮南子·人间训》所载:“其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用来对付当时福建的东越与广东的南越的两支军队给江西带来了部分的中原人。 汉高帝初年(公元前202年),汉朝在江西设置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因此而得名),郡治南昌,下辖十八县,管辖区域遍布今江西四方。豫章郡人口由西元2年的将士35万余人猛增至公元140年的167万余人,净增近132万人。在当时中国一百多个郡中,豫章郡的人口名次由53位跃居第四位。在扬州的六个郡中,由第五位跃居第一位。当时,扬州总人口的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说明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浅谈浅谈普通话推广与方言的关系

浅谈普通话推广与方言的关系 摘要: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贯彻落实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而普通话的推广必然会对当地的方言产生影响。针对推普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好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来为推广普通话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关系 作者简介:景彦博,男,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晁晚霏,女,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翟圣楠,女,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一、方言到普通话的发展历程 “山东普通话”、“河南普通话”、“甘肃普通话”……,原本是外地人嘲笑方言音比较重的人说普通话时说得很不好而用的代名词。随着普通话教育在全社会、尤其在学校里全面推广,这些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普通话水平已大有长进。另一方面,现在不少孩子在讲本地话时不时要掺杂进大量普通话,才能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成了“普通山东话”、“普通河南话”、“普通甘肃话”……,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在推行普通话的同时,怎样保持方言的传承问题。 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其中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中国元朝、明朝、清朝历时几百年逐渐形成的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而国家为了进一步明确普通话的概念,又采用规定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普通话的语音标准与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 国家之所以专门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来确立普通话在我国“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就是要增强人们对普通话和规范文字的重视程度。从中华文化对世界的重要性来看,中国是文明古国,又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普通话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联合国文件的中文文本用的是包括简化字在内的规范汉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文化、教育、科技的交流不断扩展和增多,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汉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提高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愿望,也是世界人民的愿望。 早在1958年周恩来总理就说过:“我们推广普通话,为的是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是会长期存在的。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禁止,也不能用人为的办法来消灭。”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社论也指出:“普通话是为全民服务的,方言是为一个地区的人民服务的,推行普通话并不意味着人为地消灭方言,只是逐步地缩小方言的使用范围,而这是符合社会进步的客观法则的。方言可以而且必然会同普通话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存……”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政策,不仅当今适用,而且将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适用。

江西都昌方言中的指示代词分析

江西都昌方言中的指示代词分析 都昌县位于江西省北部,与九江市相距很近,由于受九江官话的影响,因而都昌话很有特色,我们可以通过都昌方言中的指示代词了解到这一点。 都昌方言的指示代词呈明显的二分局面:表近指和远指。从其构成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单纯指示代词和复音指示代词。单纯指示代词主要有两个:表近指的“俚”,读为[li52],表远指的“嗯”,读为[n35]。复音指示代词则是由单纯指示代词加上其它词语构成,不同功能的复音指示代词其构成词语也不一样。下面将分别讨论: 一、单纯指示代词:“俚”[li52]、“嗯”[n35] 都昌方言中的单纯指示代词“俚”和“嗯”大体上相当于北京话的“这”和“那”,但又有所不同。北京话的“这”和“那”在句中既可以充当主语,也可以充当宾语,而都昌方言中的“俚”和“嗯”在句中只能作主语,如果要充当宾语,则必须和量词或者数量短语组合构成指量结构一起充当宾语。 1.作主语,表示人和物,相当于北京话的“这”和“那”。如: (1)俚是我姐得,嗯是我老弟。(这是我姐姐,那是我弟弟。) (2)俚是我个房间,嗯是我哥哥个房间。(这是我的房间,那是我哥哥的房间。) 2.和量词或者数量短语组合修饰名词,构成指量名结构或指数量名结构,在句中一起充当主语、宾语。如: (3)俚根笔是红个,嗯根笔是蓝个。(这支笔是红色的,那支笔是蓝色的。)——指量名结构充当主语。 (4)姆妈,俚两只猪都病得。(妈,这两头猪病了。)——指数量名结构充当主语。 (5)俚间房不敞亮,我要嗯间。(这间房不敞亮,我要那间。)——指量名结构充当主语、指量结构充当宾语。 二、复音指示代词 复音指示代词是由单纯指示代词“俚”和“嗯”加上其它一些词语构成的,构成不同,功能也就不同,主要用来表示人或物、处所、时间、方式以及程度等。 1.用于表示人或物的复音指示代词主要有:“俚得/嗯得”、“俚只/嗯只”、“俚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优选稿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之为华语,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普通话。 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

关于普通话与方言

关于普通话与方言 时间:2005-04-18 编辑:陈章太 关于普通话与方言,这是我国近期社会语言生活中出现的重要而实际的问题,社会上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我想这当中有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认识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讨论,二是怎样看待推广普通话与“保卫方言”。我搞了一辈子语言学,许多精力用在调查、研究方言与普通话及其相关问题,对这些问题还是有些实际感受,现在简要谈谈我的想法,同朋友们讨论。 首先,怎样认识这场讨论。作为语言研究与语文工作者,我认为这是极大的好事儿,因为我们的语言问题过去很少引起社会这样关注。一般人都认为语言与语言问题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同穿衣吃饭一样平常,现在有这么多人参加讨论,这说明大家关心这个问题,社会关心这个问题。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说,语言存在于社会,应用于社会,它就离不开社会,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心理、民族等,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现在这场讨论必然促使大家认真思考,到底怎样正确认识和客观对待这个问题;认识不全面,处理不妥当就会影响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语言生活,这是非常实际的。这场讨论还会促使国家有关部门和我们语文工作者进一步思考有关问题,理性总结过去的工作,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将语言文字工作做得更好,并继续推向前进。 第二,怎样看待推广普通话和“保卫方言”?我觉得这涉及几个具体问题,需要很好讨论、认真研究。 1.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是国家法定的语言,又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而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因此我赞同“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的说法,也可以认为普通话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分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2.关于推广普通话。世界上一般国家、民族都不同程度地重视、推广共同语和标准语,以利社会交际和事业发展。我们国家也是如此,自古以来就推行共同语“雅言”“通语”“官话”和“国语”,以适应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广普通话,这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交际的需要,这是大家都了解、看到的客观事实。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都不能没有普通话,国家当然应当重视并加强推广普通话,使普通话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很好发挥主导作用,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促进国家、社会的不断发展。不难想像,如果没有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我们国家现在会是什么样子,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现在,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繁荣,事业发展,交际便利,普通话功不可没。 3.当前普通话是不是已经普及,已经完全满足国家、社会的需要?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普通话的普及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会说普通话的人是否已占全部人口的大多数,大致要在70%以上;二是教学、传媒、公务和社会公共服务是否普遍使用普通话。显然没有,据全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领导小组最近正式发布的信息,现在全国15岁至69岁的人群中,会使用普通话的占53%,我认为实际使用普通话的人比例还要小一些,普通话在我们国家远没有普及,社会交际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即使是在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社会语言生活中使用方言还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该使用普通话而没有用普通话的也很不少,如

2017年江西省南昌市2017年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机密★2017年6月19日 江西省南昌市2017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数学试题卷 说明: 1.本卷共有六个大题,26个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是( ). A. 0 B. 1 C.-1 D. 2.根据2017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江西省常住人口约为4456万人.这个数据可以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A. 4.456×107人 B. 4.456×106人 C. 4456×104人 D. 4.456×103人 3.将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杯子(如图甲)叠放在一起(如图乙),则图乙中实物的俯视图是( ).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a +b =ab B. a 2·a 3=a 5 C.a 2+2ab -b 2=(a -b )2 D.3a -2a =1 5.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6.把点A (-2,1)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B ,点B 的坐标是( ). A.(-5,3) B.(1,3) C.(1,-3) D.(-5,-1) 7.不等式8-2x >0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8. 已知一次函数y =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b 的值可以是( ). A .-2 B.-1 C. 0 D. 2 9.已知x =1是方程x 2+bx -2=0的一个根,则方程的另一个根是( ). A .1 B.2 C.-2 D.-1 10.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 ≌△ACD 的是( ). A.BD =DC , AB =AC B.∠ADB =∠ADC ,BD =DC C.∠B =∠C ,∠BAD =∠CAD D. ∠B =∠C ,BD =DC 11.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1的是( ). A. y = B.y = C. y D. y = B. C. D. A. 第7题 图甲 图乙 第3题 A. B. C. D.

论推广普通话与方言生存的关系

论推广普通话与方言生存的关系 摘要 方言作为民间通俗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民众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言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地理移民迁移和文化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地区广播传媒的兴起,方言的传播与发展跟传媒紧密联系。其实早在中国电台建立之初,就有方言文艺节目的出现,发展到至今,方言节目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方言节目在所有电视栏目中所占比重是很小的,普通话节目仍是目前广播电视媒体中绝对的主流和大数。 在推普的大时局下,人们努力寻找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之间的一个平衡点。本文通过对广东方言(以粤语与潮汕话为例)的发展历史,地位作用,对社会的双面影响,以及方言节目兴起的原因,所产生的背景,传媒传播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和对方言存在发展的作用等进行梳理,特别通过比较研究,文献分析等方法研究传媒,推普与方言之间的微妙关系,探讨出方言现在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为人们敲醒警钟。 关键词:传媒;方言节目;推普;方言保护;平衡点 目录 一.引言 (3) 二.方言的概述及其作用 (4) 2.1何为方言 (4)

2.2方言的发展历史、地位作用和社会影响 (5) 2.3广东方言的概况简述(以粤语和潮汕话为主) (7) 三. 我国方言传媒传播概述 (9) 3.1我国方言节目的溯源和发展 (9) 3.2当前我国方言传媒传播所呈现的特点 (11) 3.2.1 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11) 3.2.2 内容平民化,贴近群众 (11) 3.2.3 主持个性化 (12) 3.2.4 新闻叙述故事化 (12) 3.3传媒传播方言对方言的影响 (12) 四.国家推普政策的发展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13) 4.1国家推普政策产生的原因 (14) 4.2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的发展 (14) 4.3推普政策对社会的影响(以《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引起的反响 为例) (16) 五.当前方言发展遭遇的困境及问题 (17) 5.1与外来文化进入对本地方言的影响 (17) 5.1.1 文化全球化对方言的影响 (17) 5.1.2 人口迁移带来的外来文化对方言的影响 (18)

都昌各种服务电话汇总,赶紧收藏吧!

都昌各种服务电话汇总,赶紧收藏吧! ?1、快递电话: 申通:153******** 181******** 圆通:136******** 158******** 中通:130******** 155******** 韵达:152******** 157******** 天天:139******** 158******** 全峰:187******** 133******** 顺丰:132******** 183******** 速尔:130********百世汇通快递:183******** 龙邦快递:134********.151********. 邮政快递:150******** 0792-******* 136******** 158******** 快捷快递:182******** 汇通快递:153079247442、都昌到各地长途班车电话: 深圳137******** 137********, 珠海138******** 136******** 187********上海136********.137********, 137******** 东莞139******** 无锡159******** 石狮139******** 139********

武汉138******** 138******** 宁波137******** 136******** 义乌138******** 温州151******** 安庆151********。 南昌139******** 187******** 187******** 景德镇180******** 九江137******** 3、都昌出租车公司电话:阳光出租车公司138******** 金鹏出租车公司137******** 4、驾校电话:志平驾校5234619 138******** 138******** 昌盛驾校5228289 135******** 康发驾校5235235 顺捷驾校5232288 5、送水电话:5222618 5211269 5236965 6、保险公司电话:平安保险95511人保财险95518大地保险95590太平洋保险95500 人寿保险95519天安保险95505阳光保险95510 7、都昌喆桥车辆检测站138******** 8、长途汽车站电话5223263 9、有线电视5232955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程度的增加,普通话的普及越来 越广泛,在说好普通话的同时我们的方言也不摒弃。普通话是提炼多种方言后的结晶,是 方言的升华,一定要大力推广。但目前应该是“双语”的语境,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 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际日益密切,每个地方使用的语言不同,在一起沟通 就很不方便,为了让社会更好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更方便,国家根据多种方言提炼出 今天的普通话,由此全国上下掀起了推广普通话的浪潮。在推普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就, 国民语言素质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应该如何对待方言的问题,到底是消灭方言差异, 还是让方言继续发展,方言该何去何从。 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工具,又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语言起到桥梁的作用,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又受到社会的深刻影响。 其实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有着联系,我认为不能消灭方言差异,应保存各地的方言特色。我们可以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 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 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非官方语言)的法定地位。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 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 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 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普通话是汉族人共同使用的标准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又是国家法定的 语言,它是在北京话和北方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适用范围最广,使用人 口最多,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而方言是汉族的地域变体,为各个地 域的居民服务,是各个地域的文化特色,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保存和传播地域优秀文化; 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

景德镇方言大全

景德镇方言,超级经典哈景德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由于陶瓷业的不断的发展,聚居了全国各地的人,他们的语言由本土的成分慢慢地演变,逐渐就形成了景市人。 独特的地方语言:来到景德镇,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嗯来住莫得?”在景德镇呆上一段日子之后,“莫得”就会充彻于耳。营业员会热情地问您:“买莫得?”。买“鸡蛋”叫买“嘎嘎子”,买“茄子”叫买“落索”。听到小孩将奶奶叫“妈妈”,舅舅叫“姆姆”,将弟弟叫“老老”,“男孩”叫“仔俚子”,“女孩”叫“女崽俚”。对可以随意的朋友常称“瞌困”、“省头”、“老马”。夏天火红的“太阳”晒得人们汗流挟背时,景德镇话说:“个昵头真要晒死宁”。遇上“雷阵雨”叫“打风暴”。坐船叫“错舷”。乡下人常叫城里人为“镇巴佬”。为了广大同仁挖好一口标准的景德镇挖,特引用此文章,并且附上音标。 1 拨按(bo kan)——台阶 2 撒开也刚,峦到妮头(sa kai ye gang,luan dao ni tou)——张开翅膀,拥抱朝阳 3 排场---漂亮 4 嘎嘎子(ga ga zi)----鸡蛋 5 落缩(lo so)-----茄子 6 卡蟆(ka ma)————青蛙 7 么的(me de或mo de)----什么,南昌人说“犀利” 8 崽里子---男孩 9 女崽里---女孩 10 排场---漂亮,美丽 11 神头(sen tou)---傻子 12 糙神(cao sen)---爱表现,耍宝 13 细俺的--小孩 14 qio泼--狡猾+坏 15 钻子(头)-小气的人 16 习习--蟋蟀 17 恰子(qia2 zi)——疯疯颠颠 18 九斤——那个老坐在广场的疯汉(疯子在景德镇还能出名.....) 19 擎搬头咯——找麻烦的 20 驮炮各 (to pao ge)-----坏事做多了,该死的家伙 21 翻痘 (fan dou)-----没有准确的词,全家倒霉的意思吧 22 猛子-----愣头青 23 残7 -----原意残疾,引申:不地道的家伙,惹人讨厌的人 24 7舞8哲 (qi wu ba lia)-----个杂我也北晓得哇么的鬼东西,呵呵 25 一卡个卵-----形容太麻烦(个是么的意思,冒听过啊) 26 扯卵蛋(ca luan dan)-----扯蛋,哈哈,多加了个不文明发音,意思不变 27 卡目个(ka mu go)-----笨蛋 28 打短命-----短命鬼 29 阔困(ko gun)------打瞌睡的人,引申为稀里糊涂,不解人事的人 30 捉息子(zo xi zi)-----爱打扮,扮靓 31 劈龙(pi long)------鼻涕,引申为象鼻涕一样粘吧垃圾的讨厌的人 32 且的货(qie de huo)-----完蛋了(我最喜欢的一句) 33 好来势(hao lai si)-----非常好,也说“要得”,也有好爽的意思 34 卖B个仔----婊子养的(这个怀疑全国通用,而且不文明,哈哈,劝大家不要挖哈) 35 浪个样(lang ge yang)-----怎么样 36 么的柠(me de nin)-----什么人 37 嘎嘎(ga ga)------爷爷 (都昌话)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 (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 (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江西省南昌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2018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卷解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3分)<2018?南昌)下列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A.﹣B.0C.﹣2 D.2 分 析: 用数轴法,将各选项数字标于数轴之上即可解本题. 解 答: 解:画一个数轴,将A=﹣、B=0、C=﹣2、D=2标于数轴之上, 可得: ∵C点位于数轴最左侧, ∴C选项数字最小. 故选:C. 点 评: 本题考查了数轴法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牢记数轴法是解题的关键. 2.<3分)<2018?南昌)据相关报道,截止到今年四月,我国已完成5.78万个农村教学点的建设任务.5.78万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5.78×103B.57.8×103C.0.578×104D.5.78×104 考 点: 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是易错点,由于5.78万有5位整数,所以可以确定n=5﹣1=4. 解答:解:5.78万=57 800=5.78×104.故选D. 点 评: 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方法,准确确定a与n值是关键. 3.<3分)<2018?南昌)某市6月份某周气温<单位:℃)为23、25、28、25、28、31、28,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25、25 B.28、28 C.25、28 D.28、31 考 点: 众数;中位数. 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解答:解: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3,25,25,28,28,28,31, 在这一组数据中28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28℃. 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28,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8℃; 故选B. 点评: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中位数与众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 4.<3分)<2018?南昌)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2+a3=a5B.<﹣2a2)3=﹣6a6C.<2a+1)<2a﹣1) =2a2﹣1 D.<2a3﹣a2)÷a2=2a ﹣1 考整式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平方差公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