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和新家坡较为重点合作的项目,也是国内较早由政府主导系统化规划社区商业的城市,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区划面积为278平方公里,采用了由西向东“轴向布局”的功能用地布局,即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其南北两侧,由内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特点[1]

(1)内外资双轮驱动。建园以来,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吸收合同外资2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注册内资达到863亿元,内外资基本相当。

(2)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巨大,投资项目地区来源以欧美为主。在苏州工业园区,项目平均投资额超过3000万美元,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汇聚制造业企业已达3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6家在园区投资了90多个制造业项目。园区投资额上亿美元的项目有6O个,投资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6个。

(3)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中,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所占比重达到83%;并且园区已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OO家,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均居全国前三,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园区IT产值占全国的3%,IC产值占全国的16%,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占苏州的

55%,软件外包销售收入占苏州的9O%,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总额占苏州的33。

(4)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苏州工业园区每万元GDP耗水5.8吨,耗能0.43吨标准煤;每度电产生GDP25元,工业产值100元,达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园区处处绿树成荫,优美舒适,没有尘土飞扬和机器轰鸣,一切都井然有序,称之为“花园工厂”一点都不为过。

[编辑]

苏州工业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1]

苏州工业园区超常规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因为它有着较为独特的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模式,有着秉持“亲商”理念进行“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的政府机构,还有从新加坡借鉴、创新的开发管理经验。

(一)独特的组织管理结构

苏州工业园区的组织管理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架构层次非常高,直接体现了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因而给其发展带来了很多特殊优惠政策及资源;二是从建园伊始,苏州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管委会就与开发主体开发公司CSSD相分离,理顺了相应的管理结构;三是园区管委会的设置非常精干,体现了“精简高效”的特点。

1.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为了推进园区的顺利发展,中新双方建立了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第一层面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

协调理事会,负责协调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第二层面是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市市长和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主席共同主持,苏州市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及新加坡有关部门和机构负责人组成。双方定期召开会议,就开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进行协商,向理事会双方主席报告工作。第三层面是联络机构,由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和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

2.园区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在开发区的具体管理上,国内很多开发区在建设初期管理主体和开发主体合二为一,以后再逐步政企分开,存在一些问题。而苏州工业园区从一开始就将行政管理主体和园区开发主体相分离。

行政管理主体是园区管委会,它作为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行政辖区内全面行使主权和行政管理职能。园区管委会为客商提供从企业设立、工厂建设、员工招聘到企业运行各个阶段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同时,园区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一级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

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著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1994年成立时中方占35%,新方65%;2001年股比进行了调整,中方占65%,新方35%。CSSD

的主要职责是园区7O平方公里的成片土地开发与经营、物业管理、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产业与基础设施开发,以及在园区内投资举办

企业等。在园区开发的各个阶段,如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以及对入园企业进行服务方面,管委会和开发公司CSSD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苏州工业园的繁荣,并给入园企业提供了相当优质的服务。

3.精简高效的政府机构园区管委会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和扁平化模式,整合政府职能,减少管理层次,凡可设可不设的机构一律不设,部门职能尽可能综合化,相近职能实行合并;坚持因事设岗、因岗选人,一人多职、一专多能,适度分权、交叉兼职,这样一个部门就承担原来多个部门的职能,并将传统体制下政府职能中较低层次和部门中间层次的职能分离出去,改由非政府性质的公务机构和中介机构来承担。目前,园区管委会除办公室外,只下设16个管理机构,在编机关人员仅200人,其中留学生与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超过30%,并且对公务人员实行全员招聘、技能考核、末位淘汰、动态管理,在效率型政府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

(二)“亲商”理念与“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何以吸引到数额巨大的外资,其中固然有特殊优惠政策的影响,但其“亲商”理念和对企业“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政府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来自苏州的报告》一书的序言中,陈清泰同志曾做出了精辟的阐述,“投资者对投资地域的选择,就是对投资环境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不同地区政府的选择。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竞争从表层看,是争取经济资源的竞争;进一步看,是市场有效性的竞争、是公共环境水平的竞争;

深层次看,则决定于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政府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体制转轨中深化政府改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更多分享市场经济成果的一个关键”。由此可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

一环。

1.“亲商”理念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着力完成以下几个转变:

(1)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明确了政府是全心全意为投资商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政府与企业是坦诚相见、双赢互利的“好邻居、

好伙伴、好朋友”关系,要求政府努力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人为本”,竭尽所能为投资商提供人性化、专业化服务。

(2)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园区管委会由过去计划式的直接管理,转向以经济、法律为主要调控手段的间接管理;努力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积极创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发展环境;给投资商一个透明的、可以预见的政策判断,一个稳定的、可以信赖的发展环境,一个综合商务成本低、成长前景明朗的投资信心;将所有收费项目归并为国家和省市规定的7种工本费,目前仅保留工商注册、土地使用、税务登记三项收费,其他费用不收,与国际接轨。

(3)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园区管委会不是消极等待投资者提出什么服务需求,而是主动定期上门拜访和询问投资者会关心和需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力求提供超越并领先于投资者需求的政府服务。

(4)从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督转变。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积极推行诚信管理,落实行政许可证制,简化事前审批(行政许可),实施了三轮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建设项目仅保留政许可事项8项、备案核准类19项、转报许可类10项,审批时间由9O天减少至25天左右。

此外,苏州工业园区还建立了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由一站式服务大厅代表管委会统一对外办理国内外企业登记相关手续、履行集中审批事项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和指导服务职能。在一站式服务大厅,有24个服务窗口,承办55项业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程序,简化手续,量化责任,优化服务,并推行服务承诺制和电子审批制。

2.“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为方便企业开工投产,园区建立了项目开工建设领导小组,全程跟踪、协调解决企业开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管委会专门设立企业服务部门,定期走访企业,听取企业意见,主动为企业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园区管委会通过走访企业、举行企业座谈会、现场办公等形式,在政策争取、项目融资、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企业有力支持。此外,园区还加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

在“亲商”理念的指引下,园区为入园企业提供了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服务。无怪乎有企业感言:在苏州工业园,“政府不像政府像企业,官员不像官员像服务员”。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投资项目都选择了苏州工业园区。

(三)苏州工业园区从新加坡借鉴、创新的开发管理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唯一以借鉴外国经济与公共行政管理经验

为特色的开发区,可以从新加坡方面得到很多外部资源。新加坡方面

不仅在初期的巨额资金投入、引入外商投资项目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更重要的是,新加坡向苏州输出了大量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从政府管理到经济发展,从规划布局到完备的基础设施,从生产服务体系到生活服务体系,极大地促进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方面成立了“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新加坡学习先进经验,累计派出1700多人次赴新培训。园区结合中国国情,自

主地、有选择地借鉴了新加坡经验,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第一个层次是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与治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收外资的宣传、招商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

(2)第二个层次是经济发展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主要是指新加坡政府有关机构在建设和管理裕廊工业镇的过程中,调控市场经济的经验,以及在经济活动中有序竞争、相互合作的做法,如市场经济、产权清晰的工商企业、条例及法规、商业配套、具有竞争性的环境、财政金融政策、劳资政三者关系的协调等。

(3)第三个层次是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机制方面的经验,如健全的法制、廉洁的政府、管理机构的协调和谐、高效精干的公务员队伍、公积金制度等。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苏州工业园区编制实施了75

项管理办法和细则,并不断有所创新,从而形成了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

[编辑]

苏州工业园区园区的特色建设[1]

一是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先行,并制定得科学。

建园伊始,园区以3600万元的高价用一年时间聘请中新双方专

家编制了先进、科学的园区总体规划,融合了新加坡与国际上先进的城市规划经验,“以人为本”地合理布局了工业、商业、人口、交通、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突出了科技发展,注重生活和环境质量,具有“体系完善、设计超前、思路科学”的特点。并设定了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不仅具有很强的执行性,同时也考虑到了长远的发展,留有余地。如今园区的开发建设与12年前的规划基本保持一致,完全

满足了园区的飞速发展。这种可预见的、低风险的投资环境给予了投资商巨大的信心,也有效得保护了所有投资者的利益。园区前后共编制完善了前瞻性总体规划和300多项专业规划,规划累计投入达2亿多元。

二是苏州工业园区的生产服务体系非常到位。

在基础设施方面,国内大多开发区是“五通一平”、“七通一平”,而苏州工业园区达到了“九通一平”;在生产服务配套方面,苏州工业园区不仅积极引入了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会计法律等服务机构,而且打造了良好的物流平台,拥有高效的绿色物流通道和海关自主管理权,园区海关提供24小时和节假日不间断服务;此外还构建了市场招聘、猎头招聘和上门招聘三大人才引进网络,着力构建三大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校企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开发机制,即工业技术学校培养“蓝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灰领”(高级技工),独墅湖高

教区培养“白领”,为入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

三是苏州工业园区的生活服务体系十分完善。

在园区,生活设施齐全,居住环境优美舒适;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先进理念,结合园区商业开发,园区建设了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于一体的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邻里中心;园区以预筹积累、个人账户为主,涵盖医疗、住房、养老和失业救济等各项社会保障的公积金制度,让区内居民贫有所济、病有所依、老有所养、居者有其屋;此外,良好的教育环境也解决了投资者、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园区目前已拥有国际学校和自己的省重点中学、省示范初中、省实验小学、省示范幼儿园。2001年,全区已有中小学35所,中小学在校学生规模超过2.4万人。这一切都使得苏州工业园区不仅仅是一个“乐业”的热土,更是一个“安居”的桃源,不仅留住了在园区工作的中外员工,还吸引了苏州乃至周边的居民前来居住。这使得园区居住、商业房地产大幅升值,有效地补偿了工业地产低价出让的损失,开启了一条用居住、商业房地产来平衡工业地产开发从而促进开发区建设的良好思路。

四是苏州工业园区十分注重协调发展。

(1)在开发过程中,园区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努力在提高引进项目质量、单位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上下功夫,不断向质量要效益、向空间要资源,通过湖底清淤取土4000余万方,用于低洼地、沼泽地的填土,避免挖废耕地1.5万多亩,开创了“清淤、治水、取土、扩地”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这一点是受到新加

坡填海造陆的启发。通过取消农村宅基地审批,将原先2O平方公里的农村宅基地和村庄用地规划为6平方公里的集镇社区和居住新村,节约用地l4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加强“零土地”招商,积极鼓励商品房和标准厂房等各类建筑向高层发展。2006年1~7月,园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加7.9%,土地转让面积却下降了3O9/5,中新合作区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l7亿美元。

(2)园区很注重执政为民和富民优先。园区从l998年开始以财政代缴方式免征了农业税。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企业参保率达100%,各类参保人员超27万人。同时加快社保标准提高与农保城保并轨扩面步伐,全面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大病统筹制度(农民交50元,最高保额20万元,解决了因病致贫问题)。对征地农民按年龄和就业情况分别建立保养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按月发200~220元生活费),征地待安置劳动力中,95重新上岗,其中自主创业的超5000人。对弱势群体建立低保和贫困帮扶制度,对低保对象实行应保尽保(出资l亿多元,帮弱势群体入住新房)。

(3)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园区确立绿色招商理念,实行环保“提前介入”、“一票否决”,12年间因环保因素否决项目200多个,累计合同外资超过11亿美元;园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创建试点,区域环境整体通过IS014000认证。

五是园区突出科技兴区。

(1)园区注重创新载体建设:组建研发、创投、教投等国资创新投资主体;建成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集成电路、光电、

软件、动漫、汽车零部件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2)注重创新主体建设:园区投资了数十亿元资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网络,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校企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开发机制;以市场招聘、上门招聘和猎头招聘方式构建人才引进网络;目前,园区集聚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设计机构50余家,博士后工作站6个,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超过2万名。

(3)积极营造创新环境。园区建设了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江苏省集成电路生产力促进中心、苏州市软件评测中心等一批功能平台;形成了针对创新的五大政策扶持体系;设立总额10亿元的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基金及生物纳米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组建了注册资本达20亿元的中新创投和创业担保公司;并率先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六是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及科技部于2007年5月正式认定苏州工业园区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服务外包是当前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形式,也是苏州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新的增长点。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采取的是“基地城市+示范区”的模式,苏州工业园区不仅具备符合“示范区”要求的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具有开展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基础,并已有可适用于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企业的具体扶持政策,区内从事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也已远远超过了认定要求的25家。在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两大类中,苏

州工业园区的信息技术外包发展态势尤为强劲,市场空间十分广阔。首先是软体外包。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有软体企业200多家,软体外包出口额超过8000万美元(12080万新元)。三星、松下、艾默生、安德鲁等跨国公司已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了研发中心,为总公司的亚太总部和全球部门提供研发支持。此外,苏州工业园区已有1000多家企业选择了财务外包,还有3000多家企业选择各类后勤外包。据统计,2006年苏州工业园区软体产业产值超过5O亿元人民币(98000万新元),动漫产业产值也已突破5亿元人民币。面对众多外包服务载体的日趋成熟,站在制造业高地上的苏州工业园区已将未来发展全新定位:“世界工厂”要变身为“世界办公室”。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政府为吸引外商投资和推动经济发展而兴建的,也是中国最早的开发区之一。苏州工业园区在1995年获得了中国政府批准的外商投资试点园区的地位,并于2000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对苏州工业园区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其产业结构、发展优势、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内容,以便为未来投资和合作提供参考。 三、调研内容 1. 产业结构 苏州工业园区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能源等多个领域。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园区的支柱产业,拥有众多的知名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2. 发展优势 苏州工业园区有着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其位于苏州市中心,与上海相邻,交通十分便利,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此外,苏州工业园区还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包括住宅、商场、医疗等,能够满足企业和员工的需求。

3. 政策支持 苏州工业园区享受着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包括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科技创新等。政府还将园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提供不同的扶持政策,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四、调研结果 根据我们的调研,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态势良好,产业结构日益完善,发展优势明显,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园区的企业数量和规模一直在不断增长,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企业和投资者。 五、结论与建议 根据对苏州工业园区的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1. 抓住园区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投资和合作,以便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2. 继续加强园区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和支持,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六、参考文献 1. 苏州工业园区官方网站 2.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历程充满传奇色彩,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就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历程和经验进行介绍。 一、建设历程 1. 早期规划和设立 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时,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苏州工业园区的设立正是为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 建设初期 苏州工业园区从1994年正式设立开始,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引进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加速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 快速发展时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4. 成为国际一流的产业园区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苏州工业园区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产业园区,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和高科技企业入驻,树立了产业发展的新标杆。 二、建设经验 1. 政府引导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是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作为市场的监管者和规划者,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协调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企业创造一个稳定、公平、透明的经营环境。 2. 产业升级 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质资源,促进了地方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3. 创新驱动

苏州工业园区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一批高新 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 人才引进 苏州工业园区为吸引高端人才提供了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引进高端人才,提升了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 5. 对外开放 苏州工业园区坚持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积极吸引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加强国际合作,打造了一批国际化的产业园区,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三、展望 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将继续致力于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积极引 进高端人才和国际合作项目,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园区,为中国经济发 展和对外开放做出更大的贡献。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历程充满传奇色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将 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创新发展,助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的园区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性工业区域之一。它总面积288.5平方公里,分为工业区、科技园区、生态园区、城市化服务区四个区域。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 1980年代,苏州核心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部门面临新的挑战。 1990年代,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江苏省委省政府认为,应当充分发挥苏州区位和资源优势,构造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新引擎,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开启江苏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新 起点。 1994年,苏州市政府与新加坡淡马锡集团签订《苏州工业园区框架协议书》。 1995年,苏州工业园区正式启动建设,被确定为江苏省对外开放经济的战略支点。 1998年12月底,苏州工业园区正式对外开放。苏州工业园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成功地以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区引进外商、引进资金和引进技术。 1. 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和政策: 苏州工业园区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迅猛的发展,离不开有针对性的规划和政策保障。 政府要在制定规划时,结合园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同时,政府 还需要出台一系列促进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例如税收优惠、用地优惠等,给企业提供了 良好的发展环境。 2.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苏州工业园区实践了“便民化、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智能化”的营商环境理念,形成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3.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苏州工业园区结合自身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特点,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向着高端制 造和服务业方向发展。例如,在传统轮胎行业的基础上,衍生出以绿色低碳轮胎为核心的 环保产业;在早期的发展中,积极引进外资,通过学习借鉴,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逐 步向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产业拓展。 4. 建设智慧城市: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 Suzhou Industrial Park,Suzhou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开发的一个新城,它位于苏州古城东侧,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园区自1994年5月正式启动建设,经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相当的规模。由于这是中新两国政府的合作开发,加上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速度迅猛而且始终保持很高的质量,因此倍受各方关注。除了在经济发展上的成就外,苏州工业园区本身的建设在城市规划的严格控制之下塑造了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成为中国新城和开发区的一个典范性工程。在10年间,园区从一片农田发展成一个现代化城市,整个发展过程有条不紊,在规划和设计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从1993年开始,它的总体规划在第二年通过实施,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1995年完成了各分区结构规划。这些规划是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和若干国际设计咨询公司共同编制而成。虽然当时开发的计划只有8平方公里,但园区一次性完成了70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以及相应的详细规划,包括规划管理条款等“软件”,并在启动建设之前,通过了国家认证。作为一个新城有一个完整的规划,硬件和软件均成为法律效力的条文之后再启动建设,这种系统的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与之开展城市设计在中国众多的开发区中是比较少见的。 总体规划概念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了新加坡在开发工业园区的经验,它的规划和建设建立在较为超前的标准上,城市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尤其受到重视。在7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先期拆迁了原有的设施,甚至对河道也作了重新的整理。 园区的规划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清晰和完整的城市结构。虽然名为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实则是一个完整的城市。在这个新城的规划中,工业、住宅、商业的分区相当明确。工业区在外围,通过城市对外干道疏散,并不影响生活区。商业区在住宅之中,呈点状布局。最方便地辐射服务居民。城市整体呈带形发展,这不但使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保持较短的距离,而且能协同发展,有利于城市的分区开发。 2.等级与层次性。工业园区的住宅、商业、公用设施都细分各类级别,分别服务于不同的对象,一切处于有序状态。如规划住宅用地可分为高、中、低三种密度,分别接纳不同收入的人群。商业设施也包括不同的级别,有服务于全市的中央商贸区,服务于分区范围的区级商业中心,以及服务于500米半径社区范围的邻里中心。公园同样分为城市公园、区级公园以及邻里公园三种类型。 3.规划与经济性的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力求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经济地部署各类用地,而不是单纯地从艺术角度做规划。园区中最重要的一个自然元素是中央的一个天然湖泊——金鸡湖,它的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园区规划中的一个主题思想是如何淋漓尽致地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无论是住宅大区域的设置,商业文化设施的布局,以及城市公园的规划都离不开环湖这个中心思想。除此之外,规划中还仔细分析各种外部条件,加权因子去评估每一块土地的价值。从经济上仔细测算投入与产出的资金,力求从规划上保证资金的平衡。 4.完善的城市设计。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较早正式开展城市设计并按照城市设计去实施建设的一个范例。在总规和详规的基础上,园区又进行了城市空间形态规划、中央商贸区城市设计以及居民区和各类分地块的城市设计等100多项细化的规划,基本做到每一项建设内容都有城市设计作为指导。建筑师在每项单体建筑设计前都清楚地知道城市对其的要求,从而在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首个现代化产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该园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总面积为288平方公里,其中园区规划面积为121平方公里。下面就园区的规划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苏州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目标是打造成为现代化、产城融合、国际化的科技创新园区。园区规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区、生物医药产业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等。 高新技术产业区是园区的核心区域,主要以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这个区域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科技创新团队入驻。 生物医药产业区是以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医疗器械、医疗信息化等医药健康产业为主的区域。该区域拥有一流的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吸引了包括恒瑞医药、葛兰素史克等世界一流企业在内的众多生物医药企业入驻。 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区是以发展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商业流程外包等为主的区域。园区拥有完善的软件开发和测试环境,提供高质量的软件服务和商业流程外包服务,吸引了诺基亚、IBM等世界著名企业在内的众多软件企业入驻。 生态旅游区则是将园区的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结合,打造成

为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生态保护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园区通过保护现有的湿地和绿地,建设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和居民前来观光、度假和休闲。 此外,园区还规划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网络、供电系统、通信网络等。园区的道路网络连通性良好,供电系统稳定可靠,通信网络覆盖全区,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打造现代化、产城融合、国际化的科技创新园区。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区、生物医药产业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区和生态旅游区等功能区域的规划布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入驻,推动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和新家坡较为重点合作的项目,也是国内较早由政府主导系统化规划社区商业的城市,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区划面积为278平方公里,采用了由西向东“轴向布局”的功能用地布局,即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其南北两侧,由内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特点[1] (1)内外资双轮驱动。建园以来,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吸收合同外资2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注册内资达到863亿元,内外资基本相当。 (2)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巨大,投资项目地区来源以欧美为主。在苏州工业园区,项目平均投资额超过3000万美元,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汇聚制造业企业已达3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6家在园区投资了90多个制造业项目。园区投资额上亿美元的项目有6O个,投资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6个。 (3)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中,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所占比重达到83%;并且园区已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OO家,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均居全国前三,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园区IT产值占全国的3%,IC产值占全国的16%,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占苏州的

55%,软件外包销售收入占苏州的9O%,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总额占苏州的33。 (4)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苏州工业园区每万元GDP耗水5.8吨,耗能0.43吨标准煤;每度电产生GDP25元,工业产值100元,达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园区处处绿树成荫,优美舒适,没有尘土飞扬和机器轰鸣,一切都井然有序,称之为“花园工厂”一点都不为过。 [编辑] 苏州工业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1] 苏州工业园区超常规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因为它有着较为独特的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模式,有着秉持“亲商”理念进行“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的政府机构,还有从新加坡借鉴、创新的开发管理经验。 (一)独特的组织管理结构 苏州工业园区的组织管理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架构层次非常高,直接体现了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因而给其发展带来了很多特殊优惠政策及资源;二是从建园伊始,苏州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管委会就与开发主体开发公司CSSD相分离,理顺了相应的管理结构;三是园区管委会的设置非常精干,体现了“精简高效”的特点。 1.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为了推进园区的顺利发展,中新双方建立了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第一层面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

(完整版)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案例分析

苏州工业园 1.案例背景信息 位置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市区东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88平方公 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 定位 苏州东部新城,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和苏州中央商务区。 功能 工业、商贸、居住等各项城市功能。 城市空间发展 与现有城市相结合, 成为高效率的城市实体,提供良好的居住、商业环境,平衡苏州市的线性发展。 苏州工业园功能组成、功能载体: 产业:综合保税区、沙湖动漫城、服务外包产业园、创意产业园 创意泵站 科技:国际科技园、中新生态科技 生物纳米科技园 教育:独墅湖高教区 休闲:阳澄湖旅游度假区 公共服务机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公用事业,公积金管理中心、苏州物 1 分区商业中心 2 邻里中心 3 大学 4 职业学院 5 区域医院 6 社区医院 7 文化中心 8 主题公园 9 体育中心 10 体育场/游泳池 11 科研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4 4 5 6 7 8 9 10 11 11 11 11 11 11

流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独墅湖图书馆。 2.产业结构与布局: (1)一个核心区:中央商贸区 两大行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 三大亲水商圈: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 四个生活服务功能点:高教区、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国际博览中心 五个特色商业街:李公堤商业水街、中央河步行街、葑谊商业街、斜塘商业街、浅水湾商业街 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时序 1995-2000:首期重大基础设施及水、电、气及供热等大型源厂建设。 2001至今:中新合作区基础设施及周边各镇主要路网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教育卫生、商业休闲、社区服务等现代化配套设施。 (2)宏观——空间布局模式 空间布局——圈层+轴线 圈层 居住区:紧邻金鸡湖 工业区:无污染高科技工业(100-1000米隔离带);一般工业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历程始于1992年,当时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苏州市建设一座面向国际的、现代化的工业园区,以推动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建设初期,苏州工业园区以引进外资为主要任务,吸引国内外大量企业入驻。随着时间的推移,园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化工业区,涵盖了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多个领域。 苏州工业园区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起来,主要因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与举措: 1. 政府的积极支持:从一开始,苏州工业园区就得到了国家和江苏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以及配套服务等方式,为园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引进外资的开放政策:园区在建设初期实施了一系列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园区。政府提供了优惠的税收和财政支持,并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园区成为全球跨国公司的热门投资目的地。 3. 重视科技创新:苏州工业园区注重引进高科技企业和高级人才,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园区政府设立了多个研究机构和科研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这样的举措为园区吸引了更多的高科技企业,进一步推动了园区的发展。 4. 建设生态环境:苏州工业园区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园区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多项措施,如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加强污水处理等,努力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的生态园区。这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并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人才。 5. 建立卓越服务体系:园区注重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园区政府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提供多种服务,从企业注册到人才引进,从融资支持到市场推广等,全面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不仅为苏州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借鉴。园区在吸引外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服务等方面的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经验将继续推动工业园区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立

苏州工业园区 编辑词条 该词条缺少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立刻编辑>> 苏州工业园区(Suzhou Industrial Park,简称SIP),全称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China-Singapore Suzhou Industrial Park),是苏州市所辖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县级行政管理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市区东部,东接昆山市,南连吴中区,西靠姑苏区,北隔阳澄湖与常熟相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国际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苏州工业园区也是苏州经济的增长极,是苏州市的商业、金融中心以及未来的城市中心,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中新双方建立了由两国副总理担任主席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 快速导航 城市街景词条图册 中文名称苏州工业园区 行政区类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下辖地区胜浦、唯亭等四个街道 邮政区码215000 面积288平方公里 方言吴语太湖方言 著名景点金鸡湖、阳澄湖等 外文名称Suzhou Industrial Park 所属地区江苏苏州 电话区号0512(国际:+86 512) 地理位置苏州市区东部 人口72.3万(2010年数据)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 展开内容 目 录

1区划变革 2行政区划 3发展成就 发展概况 主要成就 4未来展望 园区发展 四条主线 五个注重 5教育概况 6文化概况 7旅游产业 8新兴产业 9地理交通 10城市街景 11词条图册 1 区划变革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4) 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同年,将苏州市郊区的娄葑乡,吴县的跨塘、斜塘、唯亭、胜浦四个镇划归苏州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由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2002年7月,将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东环路以西3个居委会划归平江区,东环路以西2个居委会划归沧浪区,2003年,将跨塘镇临湖村划归娄葑镇管辖。 2003年,跨塘镇辖桥北、新镇2个居委会和蠡塘、娄江、娄东、娄中、湖滨、剑湖、古娄、上楼8个行政村。唯亭镇辖唯亭、亭南、泾巷、东亭家园4个居委会和浦田、夷陵山、施家滨、悬珠、阳澄湖5个行政村。胜浦镇辖胜浦镇街道、金苑新村、吴淞新村、园东新村4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与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与经验 第一章: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 198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苏州市兴建苏州工业园区, 作为江苏省的科技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 的重要窗口。 1995年,苏州工业园区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全国第一批开放经 济试验区。 2002年,苏州工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8年,苏州工业园区被评为全国首批自主创新示范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成就不断被国内外认可 和赞誉。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知名的国际化、高科技产业 基地和对外开放平台。 第二章: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与特点 1.注重国际化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在发展中注重吸引外资,建立了完善的对外开放 平台和国际化服务体系,积极促进企业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 2.注重创新驱动

苏州工业园区在发展中注重创新,积极打造创新平台和创新环境,吸引高科技人才,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注重生态环保 苏州工业园区在发展中注重生态环保,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了完善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机制,保障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第三章: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之处 1.成果显著 苏州工业园区在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为中国对外开放 的重要窗口和世界知名的高科技产业基地。 2.发展规划明确 苏州工业园区在发展中注重科学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性。 3.政策扶持有力 苏州工业园区在发展中得到了国家、省、市三级政府的大力支 持和扶持,各项政策力度空前,为园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 保障。 第四章:苏州工业园区的未来展望 1.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 调研目的:了解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和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园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调研方法:采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二、调研结果 1. 产业发展现状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园区内有众多知名企业入驻,如联想、英特尔、太阳能、迈瑞医疗等,产业规模较大。 2. 产业优势 苏州工业园区具备一系列产业发展优势。首先是交通便利,园区地理位置优越,紧邻苏州市中心,与上海相距仅90公里, 享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其次是产业配套完善,园区内设有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物流设施等,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和发展环境。此外,园区重视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建立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和创业扶持政策,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项目。

3. 产业问题 尽管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企业间竞争激烈,同类产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较大,导致一些小型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另外,园区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人才短缺的问题仍然存在。此外,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需要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和绿色发展力度。 三、建议和措施 为进一步促进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1. 加强产业升级和转型,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来提升竞争力。 2. 加强企业间合作,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共同研发创新,提高园区整体竞争力。 3.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留住和培养高端人才。 4. 加强环保投入,推动园区向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提高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 5. 政府加大对园区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更多的资金、税收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 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工业园区”)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先导区域之一。工业园区于1994年由中央政府批准设立,占地面积为288平方公里,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工业园区之一。工业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科技项目,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创新资源。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推动工业园区的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对工业园区内企业、政府部门和相关专家的采访与交流,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和意见,形成本次报告。 三、调研内容 1. 工业园区发展概况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观察,对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布、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整体概述,并分析其发展趋势和优势。 2. 产业发展情况 通过与部分入驻企业的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不同产业领域在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并对各个领域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发展前景进行详细分析。

3. 政策支持与服务 调研政府相关部门对工业园区的支持政策和服务措施,包括税收优惠、项目审批流程、人才引进等方面。对政策的适用性、实施效果以及企业满意度进行评估。 四、调研发现及建议 根据对工业园区的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整理出以下发现和建议: 1. 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但在配套服务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建议加大力度加快优质教育、医疗和住房等公共服务的建设。 2. 工业园区涵盖多个产业领域,其中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大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这两个领域的支持和引导。 3. 政府在政策支持和服务方面积极主动,但仍有一些繁琐的审批手续和不够便捷的服务流程,建议进一步简化政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五、总结 工业园区作为江苏省乃至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访谈,全面了解了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相信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月初,区领导带领金融办、发改局、科技(经信)一行7人对苏州工业园区等进行了学习调研,先后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还参访了无锡高新区的两家高新技术企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觉收获很大,很受启发,结合多种途径收集的材料,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工业园区概况 苏州工业园位于苏州东边,行政面积278平方公里,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合作的旗舰项目,改革开放试验田、国际合作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在苏州市新制定的城市总体设计中,明确了苏州工业园区在“双城双片区”格局中的“苏州新城”地位。 2021年,全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0.6亿元,同比增长7.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8.1亿元,增长12%,税收占比达93.1%;进出口总额4903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612亿元;区&。投入占6。「比重达3.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1万元,增长8.1%。高端装备制造业能级提升高端制造能级提升。累计吸引外资项目超5550个,实际利用外资超283亿美元,其中9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54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49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7%;现代服务业,以金融产业为突破口,发挥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优势,重点培育金融、总部、外包、文创、商贸物流、旅游会展等产业。累计经认定的各级总部项目达70个,集聚金融类机构超700 家,其中银行、证券、保险等持牌金融机构113家,区域金融中心高地加速形成。 苏州工业园是中国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中国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中国首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中国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试点区域、中国唯一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重要的开放型经济区域之一,也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工业 基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苏州工业园区经济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本文将 从三个方面探讨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一、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的困难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对苏州工业园区 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园区的企业增长速度放缓,投资增速下降, 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逐渐凸显。 针对这一困难,工业园区可以采取的对策有:一是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通 过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加强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二是拓展市场,加强对外贸易。积极开展国际间合作,拓宽出 口市场,促进企业出口,降低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增强竞争力。三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 持力度。建立健全金融支持机制,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 其发展。 二、环境污染导致的困难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苏州工业园区面临着环境污染的问题。工业排放导致空气、 水质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一困难,工业园区可以采取的对策有:一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环境治理 的投入,加大对工业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处理力度,确保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二是鼓励 绿色生产。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生产,减少污染排放和 资源浪费。三是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和执法机制,加强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管,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三、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导致的困难 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电子、汽车、化工等行业为主,缺乏多样 化的产业布局。这对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一旦某些行业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 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针对这一困难,工业园区可以采取的对策有:一是引导新兴产业发展。发挥现有优势,吸引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二是加强产业 链建设。通过引进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工业园区 整体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促进创业创新。鼓励创业者和创新团队投身于创新创业,提供创业孵化、技术支持等服务,培养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企业。

苏州工业园区若干措施

苏州工业园区若干措施 一、财政扶持政策 为了支持苏州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采取一系列财政扶持政策。首先,我们将加大对园区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降低企业税负,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其次,我们将设立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奖励和补贴,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活动。此外,我们还将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资金真正用于支持企业的发展。 二、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推动园区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将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首先,我们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其次,我们将搭建创新平台,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此外,我们还将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确保创新成果得到有效保护和应用。 三、人才引进与培养 人才是园区发展的宝贵资源。我们将采取措施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园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首先,我们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园区工作和生活。其次,我们将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提高现有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此外,我们还将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人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四、优化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园区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将采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和支持。首先,我们将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缩短企业办事时间,提高行政效率。其次,我们将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确保企业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法规。此外,我们还将完善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法律、财税、融资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五、产业升级与转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